1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一路北退,在退到距哈尔滨不远的五常时,司令员林彪说什么也不走了——部队元气大伤,再退,于上于下都无法交代了,他颜面尽失。

从1945年10月开始,我十万兵马奉命抢占东北,林彪与向东北进发的各路大军日夜兼程,到达目的地后,随着苏军的全面撤退,部队陆续夺得了沈阳、四平等不少大中城市和大片土地。

但随着杜聿明率领的蒋军蜂拥而入,两军不可避免地在东北大地上大打出手。武器精良、装备先进的蒋军在进攻上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强劲的实力,连下抚顺、沈阳、鞍山、营口等地。

不久,双方在在四平以命相搏,虽然毛主席一再下令守住这个战略要地,这样不仅增加我方当时在谈判桌上的砝码,而且如能在四平一线将蒋军的攻势全面遏制住,就会达到平分东北的目的。

但经过浴血奋战,东北民主联军还是没能守住四平,并从此形成了溃退的局面,在丢掉长春之后,更是不可收拾,一败千里,几乎已陷入绝境。

但原本想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东北民主联军的蒋军,却不得不在松花江南岸停住了脚步。

因为此时正在督促两个阵营谈判的美国代表马歇尔发出警告:“蒋的军队如果再不停止进攻,美国将立即中断援助”。另一方面,山东战场上陈毅率部对蒋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连续解放多地,这迫使蒋介石把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的部队紧急调往山东。

林彪后来说:“1946年5月,四平长春撤退后 主力失去战斗力,如果敌人继续增加两个军,我们的军事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为主力来不及休息补充和装备,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我们能够缓过气来”。

蒋军对东北民主联军的追击就这样停止了,这让林彪都感到有些意外,他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实在顶不住就撤到苏联去养精蓄锐。

东北民主联军得到的不仅是喘口气的机会,此时,我军的的胜利法宝——深得民心的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打土豪,分田地,剿匪,扩充部队,东北民主联军展开的大规模土地改革和一系列措施,让东北人民民心所向,这对东北战局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东北民主联军的发展壮大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仅几个月后,林彪的注意力已不在防守上了,他已经有了反击的能力,双方的较量重新开始,这一次,战局发生了变化。

至1947年6月,仅过了一年的时间,东北民主联军的兵力达46万,与蒋军的48万已基本持平,而且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毛主席致电:“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当时山东为第一位)。

就在这一年,东北民主联军经过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的反攻,使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已发生了惊天逆转。难负重圧的杜聿明只能托病请辞,而接任的陈诚虽踌躇满志,声称“六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东北一切失地”,但最终结果却是自己在不足六个月后,就灰头土脸地败兴而归,而下一任蒋军东北长官卫立煌此时已无力回天。

东北民主联军以一个令人振奋的辽沈战役,让东北的蒋军几乎全军覆没,东北全境解放。

从1946年5月初的穷途末路、几乎濒临绝境,到1948年11月解放东北全境,仅仅两年半的时间,东北民主联军实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大逆转。多年以后,蒋军的将领只要一提起内战,依旧感叹当年没有乘胜追击将东北民主联军彻底消灭,以至最终让东北民主联军翻盘,而蒋家王朝也自东北开始倾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最佳贡献者
2

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惊天大逆转事件!

1934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组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围剿,此次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外国顾问)作战策略严重错误,导致红军损失惨重,形势危殆,红军从8万人减到只剩3万人,就在中国工农红军处在被覆灭的危险时刻,咱们伟大的毛主席横空出世,再一次为中国革命撑舵!

1935年1月, 毛主席重新制定计划,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

1935年1月15到17号,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立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一决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向胜利前进!

此会议后,毛主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连战连胜!四渡赤水,在数几十万的反动派军队中,穿插迂回,把敌军拖累拖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最终,毛主席带领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为中国革命留下了重要的种子!

红军执行毛主席的行军方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把红军消灭在云贵川边境上。

毛主席又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千辛万苦,翻越海拔4000米的雪山,过千里无人烟的草地!于1936年10月,中国红军几大主力于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的结束!

毛主席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历史上惊天大逆转的事件,是奇迹。在两年中,转战14个省,打破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剿,经历数不清的重重艰难,终于完成战略性转移,使得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新局面!

3

如果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是我党历史上的惊天逆转,表明红军得以生存,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西安事变的发生,则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惊天逆转,表明红军具有了发展壮大的空间,并为以后提早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西安事变前,红军面临的困难。

红军到达陕北后,面临着两大困难:

一是,陕北是贫瘠之地,人口稀少,虽然红军经过长征后,减员至3万人,但当地提供的给养仍远远满足不了所需,致使寒冬腊月,红军还穿着破旧单军衣。

二是,红军到陕北后,虽然我党明确提出了联合抗日的主张,并几次与蒋介石谈判。但蒋置我党提出的联合抗日主张于不顾,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在谈判桌上翻云覆雨,另一方面严厉督责东北军、西北军加紧对红军的围剿。所以,这个时候,红军的生存环境仍旧十分恶劣。

二、西安事变的发生,为我党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赢得了时间。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放弃了‘先剿共,后抗日’的宗旨,使红军从此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转而成为与国军并存的,联合抗日的武装力量之一。

‘剿匪’的结束,我党减轻了巨大的压力,红军得以休整养息,陕甘宁根据地得以稳定,南方游击队得以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

这为以后的发展壮大获得了极大空间,更为夺取全国胜利赢得了时间。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共产党人奠定了统一战线领导地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蒋介石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存在,不得不承认红军力量的存在。这大大使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认识了我党的政治主張,大大地提升了我党在民众中的声望。

通过逼蒋抗日,我党可以团结联合各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进而使民主党派成为我党的同盟军。

西安事变后,共产党成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实际领导力量,毛主席说:我们党领导人民抗战,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实际上处于领导地位。

四、西安事变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是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抗日战争,‘确实是中华民国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并直接有助于1949年共产党的胜利’。

没有西安事变,共产党人和红军将会较长的时间内继续被压缩,被困封。按国民党说法,‘事变使中共起死回生。’张学良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

胡适更说得有点荒谬:‘没有西安事变,共产党很快就可以消灭了。’

2008年10月17日,我在西安骊山华清池游玩。当我伫立在当年蒋先生住过的五间庭时,我问同伴,假若没有西安事变,历史将会怎样?同伴说,蒋介石集团覆灭不可避免,但他在中国的统治肯定延长。

周总理评价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而蒋先生囚禁了张学良大半辈子似乎说得过去。

参考资料:人民网、剑桥中华民国史等

4

历史上惊天逆转大事件是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背景

抗战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各投下了1颗原子弹,引起日本国内巨大恐慌。8月14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由国务大臣副署的《停战诏书》。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国共两党就如何公正合理的支配抗战胜利果实,展开了新一轮争斗。国民党蒋介石想着独吞胜利果实,并消灭共产党。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呼吁和平的舆论压力,蒋介石为了制造和平假相,赢得部署内战的时间,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和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应当因势利导,首先是反映人民在长期战乱后休养生息的强烈意愿,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谈判,既可以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也可以争取一段时间来作好应变的准备。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政治口号,毛泽东接受邀请赴重庆谈判,同时人民军队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坚决反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取得上党战役的胜利。人民军队连续进行邯郸、平绥、津浦三个战役,共歼敌10万余人,阻滞了国民党军深入华北、进军东北的行动。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战争历程

战争序幕

(1945年9月-1946年6月)

国民党在美帝的大力支持下,加紧部署全面内战。美国用飞机和军舰将54万国民党军运送到内战前线,并派海军陆战队帮助接收沪、平、津等地。在初步控制关内各大中城市之后,国民党把进攻重点指向东北,攻占山海关、锦州等地,进占沈阳,进攻四平,到1946年5月占领长春、吉林,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党领导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奋起自卫,挫败了国民党集团独占东北的狂妄计划,迫使国民党签订暂时休战协议。

但是国民党在完成内战准备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全面爆发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解放军挫败。

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其国民党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解放军被迫开始全线撤退,试图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

中国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稳住阵脚,并在夏季攻势中夺回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华北傅作义部在大同集宁战役与张家口战役中重创解放军,取得优势地位。华东战场,解放军在薛岳攻势下丢失两淮,但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先后获胜,并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张灵甫师长阵亡。中原战场,刘伯承在定陶战役歼灭整三师,陈赓部则围歼了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师”的整一旅。西北战场,由于得到内线情报,中共主动从延安撤退。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占延安。随后中共连续取得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部队士气下降严重。

同时转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党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国民党军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国民党军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同时,山东的解放区遭到逾60万国民党军的围攻。由于国民党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1947年6月18日,胡琏整编11师占领中共山东指挥部所在地鲁中南麻镇。此时因刘邓军在鲁西进攻,国民党军被迫自鲁中回援,粟裕乘机进攻南麻整11师,但其久攻未克,此时国民党军再度调集大军围攻,粟部因多处军队遭遇范汉杰等指挥合围,伤亡巨大,撤至黄河以北惠民。国民党军在8月占领黄河以南山东大部地区。10月初,国民党军在烟台登陆,胶东地区沦陷。

此时,由于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由于在大别山地区遭到白崇禧围剿,中野最后被迫分批撤出大别山区。东北战场,林彪连续发动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锦州、沈阳与长春,胜局已定。在华北,47年11月共军攻克石家庄,1948年5月中旬,晋南重镇临汾也被中共攻克。6-7月,华东野战军发动的豫东战役。西北战场方面,彭德怀取得宜瓦战役的胜利,尽管在西府陇东战役失利,但此时胡宗南部已经捉襟见肘,延安被解放军重新占领。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 辽沈战役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是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起义。其中济南战役的战果:毙死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攻占锦州同时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侯镜如兵团和廖耀湘兵团,长春郑洞国部起义后林彪挥师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顺势攻占沈阳,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伤亡6.9万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由刘伯承攻占宿县截断徐州退路一举改变形势,分别在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以伤亡13.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华北杨成武部在新保安歼灭35军,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攻克天津并包围北平迫使傅作义接收改编。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被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外,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划江而治谈判。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九江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先后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7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

渡江战役后,各野战军立即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分别向中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进军。1949年4月解放军进军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南广大地区。5月解放军进军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8月解放兰州,9月解放西宁、宁夏。同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后解放湖北、湖南。林彪部在衡宝战役挫败白崇禧,随后以优势兵力占领广西全境,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贺龙也率第一野战军翻越秦岭,乘胜追击,歼灭敌宋希濂兵团、促使罗广文,陈克非兵团起义。30日蒋介石匆忙逃往成都,当日重庆解放。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仓惶逃离成都,前往台北

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今日头条 @弯月戏说杂史

5

1960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来华访问时,曾经对毛主席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想媲美。”毛主席却笑着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即使千载之后,也会是军事史上的传奇。




红军长征,经过湘江血战,中央红军从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都撤销了。接着在占领遵义后,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和中共中央才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但当时红军还是面临着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接着,在土城战斗未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毛泽东果断决定西渡赤水,先跳出包围圈,这是一渡赤水。(土城一战被称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战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十大元帅中的7位,200多位开国将军参与战斗,在危急关头,朱德都端枪跑出指挥所往阵地上冲,带领指战员冲出重围)


一渡赤水后,红军在云南扎西地区集结,因为驻守贵州北部的是”双枪军”(一手拿步枪,一手拿烟枪)黔军,战斗力较弱,所以,毛泽东做出了回师东进,二渡赤水的决定。1935年2月18日到20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向贵州桐梓、遵义开进。



在遵义的苟坝村,又召开了一个苟坝会议,在这次会议前后,毛泽东对下一步行动有了完整的想法,就是调出云南的滇军,从云南北渡金沙江,进入四川。接着为了进一步迷惑蒋介石,红军在3月16日、17日,在茅台镇附近再渡赤水,这是三渡。在古蔺,红军一个团伪装成主力部队向西北前进,真正的主力在附近的山区丛林隐蔽。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各路人马直奔古蔺。


毛泽东见到蒋介石上钩,立刻命令红军掉头,在3月20日到22日,向东四渡赤水,返回贵州。随后,红军南渡乌江,这次不仅彻底跳出蒋介石军队的包围圈,而且看势头是要直逼贵阳,先头部队到达贵阳东南几十华里,距贵阳只有一步之遥。当时蒋介石就在贵阳督战。贵州境内蒋介石的兵力很空虚,蒋介石当然害怕被活捉,赶紧电令滇军过来护驾。

结果,滇军驰援贵阳,而中央红军与滇军背道而驰,穿过湘黔公路,直插云南,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云南的滇军都还在贵州境内,北上四川的路终于通了。直到四渡赤水,红军才算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讲起四渡赤水,通常把第三次和第四次合起来讲。一渡、二渡赤水属于被迫转移,而到了三渡、四渡赤水,已经是毛泽东主动地调动敌军,是他军事才能的展现。三渡赤水是公开的,意在调动国民党军入川南;而四渡赤水则是秘密的,意在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在广阔的空间中寻求机动。“兵临贵阳逼昆明”,让千里之外的滇军按照他的意图行动,可谓用兵如神!

把红军长征的出发点、落脚点用直线连起来的话,那这条直线和红军实际走的路线,构成了几张弯弓的形状。当时,红军走的都是弓背路,不走弓弦的捷径,因为当时的红军好比落在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口袋里,采取的声东击西、高速机动,才跳出了敌人的口袋阵。


文字、图样有限,未能展示详细,对军事、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详细资料再学习。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孙子兵法》写就的两千多年后,毛主席就在赤水河畔,演绎了四渡赤水这样一场经典实战!


【你对四渡赤水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特邀请大家关注翻倍小蚂蚁,贡献锐评!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6

1991年苏联改体可称得上惊天大逆转,苏联的军事实力可和美国叫板,七十年代末就入侵阿富汗,走军事扩张道路,但由于一些措施失当,1991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首先宣布独立,紧接着各加盟共和国也宣布独立,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分裂成15个国家。

7

历史上发生惊天大逆转的事件很多,给我印象深刻的有:

1. 万里长征:一支被十倍之敌围追堵截的队伍,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成功突围,并通过十五年的奋斗夺取了政权。

2. 朝鲜战争:一支刚刚取得政权、甚至还没有成套装备的队伍,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敢于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率领的联合国部队叫板,并最终击退对手,迫使其签订停战协议。

3. 昆阳之战:一支拼凑起来、人数约二万人的农民起义军,在一个27岁、才打过半年战的书生刘秀的率领下,击败了两个大将军率领的42万人的王莽政府军,并最终颠覆了政权。

4. 淝水之战:统一的北方的前秦国君符坚率领80多万大军攻打东晋,准备最后统一全国,东晋派出大将谢石、谢玄率8万军马迎战,以计一战击败前秦大军,并使其再无翻身之日。

5. 卧薪尝胆:战败的越王勾践在谋臣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的韬光养晦,击败了吴国,又经过十年,终于灭了吴国

6. 破釜沉舟:项羽率领约5万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大无畏精神,击败了强大的秦国军队,致使秦国覆灭。

8

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以少胜多,有上天之助,惊天逆转。记亿深刻。

公元23年三月,王凤和太常偏将军刘秀等人率领汉军攻克昆阳、定陵、郾三县。

王莽知道严尤、陈茂战败了,就派遣司空王邑乘坐传车急速出发,.和司徒王寻一起派遣军队去平定崤山以东的地区。同时王莽还征召了通晓六十三家兵法的人担任军官,任命巨人巨无霸为垒尉,又把那些猛兽虎、豹、犀牛、象等都赶了出来,用来助长军队的威势。

王邑抵达了洛阳以后,各州郡分别选派精锐的士兵,由州牧、太守亲自带领,定期汇合到一起的有四十三万人,号称有一百万人。其余正走在路上的,军旗、粮食、装备,长达千里,源源不断。夏季五月,王寻、王邑从颍川郡南边出发,和严尤、陈茂会合。

汉军的将领们见到王寻、王邑的军队兵多势众,就都转身逃跑了,逃入昆阳县,惊慌不安,担心自己的妻子、子女,就想在这里分散回到各自的城池去。刘秀说:“现在城内的军队、粮食已然很少了,但是城外的贱寇强大,我们联合起来一起抵抗敌人,也许还能立下功劳。如果我们在这里分散,势必不能全部保全。而且现在还没有攻陷宛城,不能前来支援,假如敌人占据了昆阳县,只要一天时间,我军众部也就都会被消灭。现在怎么能不心胆相同,一起来完成大业,却反而只想要守住妻儿财物呢?”众将发怒说:“刘将军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刘秀笑着站起来。恰好这个时侯侦察的骑兵回来了,报告说:“敌人大军即将来到城的北面,军阵长达几百里,我看不到尾。”

众将一直以来轻视刘秀,等到了这样紧急的时侯,才互相议论说:“重新去请刘将军来计谋这件事吧!”刘秀又给将领们描述了成败的因素,众将都认同刘秀的看法。这个时候城里只有八九千人,刘秀就让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防守昆阳县,和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个骑士连夜从昆阳城的南门驰出,到外面去收集士兵。

这个时候王莽到达城下的军队将近十万人,刘秀等人几乎不能出城。王寻、王邑指挥军队包围了昆阳县,严尤建议王邑说:“昆阳城虽小,却很坚固,现在假冒皇上的刘玄在宛城,我们大军迅速向那里进兵,他一定会吓跑的。一旦宛城攻陷了,昆阳县自然也就向我们投降了。”

王邑说:“我过去围攻翟义的时候,因为不能活捉他,而被王莽责怪,现在我率领百万大军,遇到城池不能攻陷,这样就不能显示军威了。我们应当先攻陷屠杀了这个城池,踏着血泊前进。”于是,把昆阳城包围了几十层,所列的军营,有上百个,饶鼓的声音,远远传到了几十里之外,此外还挖掘了地道,用撞车、撞城,用许多弓弩向城内乱射,箭如雨下,城里面的人为了躲避飞矢都扛着门板出去打水。王凤等人请求投降,没有被理睬。王寻、王邑自己认为顷刻之间就可以成功,不担心军事上会出其他事故。

严尤建议:包围敌城要留下一个缺口。应该让他们能够逃出来,从而使围攻宛城的绿林军感到害怕。王邑没有听取这个建议。

棘阳县守长岑彭和前队副严说一起守卫宛城,汉军攻击了几个月,城中因为缺粮而人吃人,于是全城投降了。刘玄进入城中,并且在宛城建设都城。将领们想要杀了岑彭,刘縯说:“岑彭,作为一个郡的长官,专心坚守,这是他有气节的表现。现在我们要做大事,应当表扬义士,还不如册封他来的好。”于是刘玄封岑彭为归德侯。

刘秀到达了郾县、定陵县,调发了众营的士兵和众营官兵一起出发,亲自率领一千多个步兵骑士做前锋,王寻、王邑也调发了几千个士兵和他们交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砍下了几十个首级。

刘秀又向前进兵,王寻、王邑的军队退却了,汉军各部就趁这个机会,砍下了几百、上千个首级。汉军接连获胜,就不断向前进兵,众将的胆气更加雄壮了,没有一个不是以一敌百的,刘秀就和三千个敢死兵从城西的水岸边冲向敌人的中军将军的营帐。

王寻、王邑轻视汉军,亲自率领了一万多人的巡行军阵,戒令各营都按照部署,按军不动,独自迎上前去,和汉军交战,结果失利,但是大军又不敢擅自相救。

王寻、王邑的军阵一片混乱,汉军趁着锐势击溃了敌军,杀死了王寻。昆阳城中的汉军也击鼓大喊冲杀出来,城里城外的势力结合在一起,里应外合,喊声震动天地。

王莽的军队被打的大败,逃跑的人互相踩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长达一百多里。刚好那个时候打大雷,刮大风,屋瓦全部都被风吹走了,大雨好像从天上掉下倒灌下来一样,河水暴涨,溢了出来,虎、豹都感到十分畏惧,掉到水里被淹死的士兵,需要以万来计算,滍川的河水因此而不能流动。王邑、严尤、陈茂的装备都很轻便,骑马踩在死人的身上,渡水逃走了,汉军获取了王莽军队丟下的全部军用物资,多得没有办法计算,一连捞了几个月都没有捞完,有些剩余的就全部都被烧了。

王莽的军队里边的士兵四散逃亡,分别回到自己的郡去,只有王邑单独和他率领的几千个长安勇士回到了洛阳,关中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都为之感到震惊。于是,全国豪杰很快就一致响应,都杀死了自己的州牧、太守,称自己是将军,使用汉氏的年号,等待刘玄的诏令。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下就都是这种情况了。

???




9

历史上逆转的事件很多,今天我想讲一场200:1的一场战斗。可见满清为什么可以打败明军入主中原。明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率部80人准备偷袭萨尔浒、界凡等五城联军,刚抵达浑河岸边的时候,由于叛徒的告密,五城联军的军队800人早已列队。对方人多势众,又以逸待劳,此战努尔哈赤必败。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军队有人动摇了,他的堂弟札亲和桑古里首先跳了出来,建议赶紧撤军,不等努尔哈赤下令他们便脱下盔甲,扔掉武器,准备逃跑。由于他们身份特殊,如果撤退那么必然影响军心,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严峻的形势摆在努尔哈赤面前,可他不想退却。为了稳定人心,努尔哈赤对札亲和桑古予以严厉的斥责,说他们是懦夫,平日里在家里张牙舞爪,什么都不怕,到了关键时刻就成了孬种,将爱新觉罗氏家族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虽然大家很佩服努尔哈赤的勇气,可是对面是800人,自己这方是80人,要想战胜光靠勇气不行,靠一张嘴更不行。努尔哈赤此战是势在必行,他把心一横,独自站在一个高岗之上,开始点将。他点了穆尔哈齐、杨布禄、额凌刚三人,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人,准备冲入敌阵。众将士认为努尔哈赤疯了,仅凭四个人就想冲杀敌阵,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嘛?有人自告奋勇准备加入行列,又有人提出撤兵,以待来日再战。这时的努尔哈赤真是疯了,他们四人先是步战射箭,勇敢冲进敌营,使敌人乱了阵脚,可谓先发制人,初战告捷。紧接着,努尔哈赤骑马再战,锐不可当。或许是五城联军太过轻敌,又或是想生擒努尔哈赤,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努尔哈赤的冲杀下,最终800敌兵竟全线溃退,以4人胜利800人,这真是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此后,努尔哈赤每当提起此事,都不免得意洋洋。此战《清太祖实录》中这样记载:“今日之战,以四人败八百之众,此天助我以胜之也。”

10

赵襄子反杀智伯

一、智伯擅权

智伯(一说为知伯)本来是晋国最有实力的六卿之首,他先联合韩、魏、赵消灭了同为六卿的范氏、中行氏两家,瓜分了这两家的封地。国君晋出公生气了,联系齐国、鲁国,要伐这四卿。智伯一不做二不休,联合赵、韩、魏攻打国君。晋出公吓跑了,死于逃亡齐国的路上,智伯主持立了新君。

《史记.赵世家》:襄子立四年,知伯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是为晋懿

二、庶出襄子

狂妄的智伯要韩、魏、赵三家送给他点封地,韩、魏两家惧怕智伯,就顺从的按要求分给了一点。可是赵家不给!

赵家“掌门”是谁啊?赵毋恤赵襄子(后谥号),赵襄子是赵简子的儿子,他是庶出,又不是长子,赵简子居然传位给了他。赵简子死后未发殡(史记载未出服),就设计杀了姐夫代王、占了代国、逼死姐姐。

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

孔圣人游历教化世人本来到黄河边上了,闻听此讯,犹豫再三终于未过黄河。日后,闻听赵襄子一日克三城而有忧色,深恐德行不够。孔子赞叹其必成大业。

三、危在旦夕

智伯一看小小的赵家居然不听话,马上联合韩、魏两家兵发赵家。力量悬殊,赵襄子败退到晋阳,智伯联军包围了晋阳,然后用汾河的水淹城。外有重兵,内无粮秣,苦守到最后都残酷到人吃人了,赵襄子的属下都有了异心,上下尊卑的礼节都没有了,城破被灭只在旦夕之间了。

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

四、反败为胜

被困的赵襄子坚决不降,欲出奇计最后一拼,派家臣(一说为相)张孟趁夜出城,游说韩、魏反水联手攻智伯。

张孟分别来到韩、魏两家,力陈智伯的贪婪、骄横,阐述了辰亡齿寒的道理,告诫这两家,只有联手消灭了智伯,大家才能都有活路。否则,今天完蛋的是赵家,明天灭亡的就是韩、魏。如果一起消灭了智伯,三家就平分他的土地。

利益是最有效的利器,赵襄子绝地反击,韩、魏跟随攻打智伯。本来最强大、看似稳操胜券的智伯反而被消灭,智伯的头被砍下来,头盖骨成了赵襄子饮酒的酒器(《战国策》记载: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