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也叫夕月坛),自然是用来祭祀月神(夜明神)的。另外,老北京有五坛八庙之说。其中,五坛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显然,月坛是五坛之一。
(现在的月坛公园在北京的西城区)
在古代,在每年秋分亥时,帝王会在月坛,主持祭祀夜明神(月亮)。一同配祀的,一般为二十八宿,包括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的星辰。总之,是祈福于浩瀚的天空。按照《笠翁对韵》的套路: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所以,我们讲月坛,就不能忘记日坛,得把二位搁在一起讲,才更加清晰明了。
请注意,祭祀月亮的场所月坛在城西,祭祀太阳的场所日坛(也叫朝日坛)在城东;祭祀月亮的时间,一般为秋分日亥时(晚上21点至23点),迎月出;祭祀太阳的时间,一般为春分日的凌晨(早上3点至五点),迎日出。这样的安排,是符合阴阳五行学说和封建礼制的要求的。
(现在的日坛公园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阳气初升、日出之地,为春芽萌发的象征,所以,祭日宜在初春的黎明;西方为阴气初升、月明之地,为秋收进而准备猫冬的象征,所以,祭月宜在初秋的夜晚。
由于同样的道理,月坛一定要设在城西郊;日坛一定要设在城东郊。另外,在明代,日坛的坛面,为红色琉璃铺砌,以象征火红的太阳 ;月坛的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皎洁的月亮。
(北京中学生表演的祭祀文庙的场面)
那么,明清的帝王是怎样在月坛祭月的呢?其场面,一定是庄重和宏大。清代的劳之辨(1639-1714),曾任礼部郎中,礼部是负责皇家祭祀的部门,想必,劳之辨应该清楚祭月的流程。他在《夕月坛陪祀诗》中,是这样说的:
冰轮夕曜配朝暾,设坎规模古制存。尚白总依商帝色,位西仍避太阳尊。
节因小尽蓂留叶,魄待初生桂露痕。忝窃列卿空应象,羞将衰鬓照银盆。
夕月(冰轮)配朝阳(朝暾),是古制依然。尚白,源于商朝,位西,是回避太阳。 地上的瑞草(蓂,音明)对应月中的桂树,两者都代表着美好的期盼。说自己忝列于(有愧于排列在其中)祭祀的队伍,一方面是谦辞,另一方面也说明,皇帝带领一班重臣都参加了。
请问,您去过北京的日坛和月坛吗?没去过的,得补补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