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丰臣秀吉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杀了德川家康?
答案就是: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丰臣秀吉不但想杀了德川家康,还曾经付诸于实践。
那就是发生在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丰臣秀吉(那时候还叫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
织田信长与其无可争辩的继承人织田信忠(为织田信长正室浓姬的养子,因此被视为嫡长子)、遭明智光秀叛变而葬身于京都本能寺中(本能寺之变,一说信忠死于二条城)。
作为攻略毛利家的总大将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立刻与毛利方讲和,把姬路城里的所有物资分给手下,并把母亲阿仲和妻子宁宁送到长滨城,自己则抱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日夜兼程,在七日内赶回了畿内,史称“中国大回转”。
秀吉之后成功地利用为织田信长复仇的大义名分,取得了各方势力的支持,就连明智光秀的亲家细川幽斋(细川三斋之父,细川三斋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也表示光秀的谋反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于是秀吉迅速击溃了光秀,史称山崎之战,光秀在逃跑途中被乡民杀死。胜利之后的羽柴秀吉和其他几位织田家的宿老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在清州城会谈,商议织田家继承人的问题,秀吉又合纵连横,排挤了柴田胜家,立信长年仅三岁的嫡孙三法师(织田信忠的嫡子,元服后称秀信)为织田家的家督,而自己则作为三法师的监护人取得了织田家实质上的掌门人地位,之后又在贱岳之战击败柴田胜家,迫使柴田胜家切腹。
羽柴秀吉自此成为原织田家家臣中,最具有威望和实力的第一人,势力范围包括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志摩、近江、美浓、若狭、越前、加贺、能登、丹波、丹后、但马、因幡、播磨、美作、备前、淡路等20国,及伊贺、伊势、伯耆、备中之一部分,总计石高约630万石(石高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按面积而按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积,是大名和武士授受封地或禄米以及承担军役的基准),后来的德川幕府将军家也只有 398万石,可以说秀吉此时在实力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人。
(当上关白的丰臣秀吉画像)
而领有伊贺、伊势大部分及尾张三国的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日益感受到羽柴秀吉的威胁,担心落的和他弟弟织田信孝一样的下场,同时,由于他对羽柴秀吉拥立三法师为织田家家督有极大的不满,于是于天正十一年(1583),与德川家康联合,对抗羽柴秀吉。
织田信雄于开战之前,除了和德川家康结盟外,另外与纪伊国杂贺火枪佣兵队、根来寺僧侣火枪佣兵队、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和北陆的佐佐成政缔结盟约,形成了“秀吉包围网”,通过袭扰等各种方式对羽柴秀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天正十二年(1584)3月21日,秀吉点齐兵马号称约12万5000名大军自大阪城(今日本大阪)开拔至伊势(今日本三重县)、尾张(今日本爱知县西部)一带准备开战。当时德川家康大本营设在三河(今日本爱知县)冈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当时家康的势力范围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总计约140万石),加上织田信雄兵力,总数约6万余人,与羽柴秀吉的整个武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时如果采取分兵守势策略,必然导致首尾无法兼顾,恐遭羽柴秀吉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于是德川家康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采用的军事策略是:
取内线集中优势兵力以主动攻势为原则,且视时机而机动出击。
长久手之战的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秀吉方面遭到了失败,但由于家康的实力也不够强劲,最终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最后还是秀吉方面主动提出媾和,当年11月,秀吉与织田信雄达成了三条和谈条件;同年12月,德川家康基于政治及战略考虑下也做出妥协,将次子于义丸(即后来的结城秀康,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异母兄)送与秀吉作养子,臣服于羽柴秀吉。
小牧·长久手之战后,羽柴秀吉借此笼络了最大的反对势力德川家康,原本东国强大的联盟(德川-北条-伊达)基本宣告解散,这为桃山政权(桃山时代是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时期,上承战国时代,下启江户时代,因秀吉居住在伏见城,附近山上有桃树而得名)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我们注意到,德川家康的实力还依旧保存,同时因为此战是德川为援助织田信长后裔而战使得德川获得了空前的声望和政治资本,维护织田家的大义名分和相关同情者利益攸关者的支持成为其日后建立德川幕府出发点和基石。
(江户时代以关原之战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说到底,当时日本处于典型的封建时代(并非五阶段论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的封建概念),从更严格的意义上,理论层面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天皇或者织田家的下属,德川家康是平等地位的同僚而非下属家臣,虽然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角度如果技术上可杀并非一定需要受到道义规则的拘束,但是一旦真杀的后顾之忧和隐患是相当严重的(比如激反其他潜在的敌人反叛)。
更何况,丰臣秀吉对在技术层面上能不能杀德川家康并无把握。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德川家康的出身是三河武士团,三河武士团是比较正统的封建武士(同样是上述的封建概念),三河地方在当时相对闭塞,保留旧制度旧传承较多,他周围的家臣也都是比较接受旧式的封建主义精神,丰臣秀吉来硬的不行,用他习惯的市民化的金钱收买笼络作用也不明显。
综合这几方面,就是上文回答的原因: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质言之,小牧·长久手之战之后,在丰臣秀吉心中确确实实埋下了对德川家康这位敌手的敬佩和猜忌的种子,但杀家康的天时地利人和,始终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