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王之死,表面是奸臣用事所致,内里却是武李两家斗争的延续。深受武则天信任的狄仁杰,在武则天为立储之事犹豫不决时,说了一句只见儿子拜祭父母,未见侄儿拜祭姑母“庙不袝姑”的话,本来武则天晚年,见民心人望还属李唐,就有还政之意,狄仁杰这席话坚定了武则天的决心,三子李显被立为皇太子,狄仁杰于时又推荐了张柬之崔玄暐等入朝为相,无意中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立储后武则天也开始懈怠,把政事全托付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自己欢娱晚景,纵情享乐。


二张用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又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生杀在手目空一切,彻底得罪朝中武李两家权贵,705年,凤阁侍郎张柬之等见机会难得,联合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人,强行簇拥李显,诛二张逼武则天退位归政,武则天无奈,先封李显监国,隔日再进行禅让,至此,失落十多年的江山又回到李氏后人手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张柬之挟破竹之势,本来可以一举扑灭武氏在朝一党,一为全君臣大义名份,二为了让李显杀人立威,对武三思等人放过不究,留待李显动手。


李显当上皇帝后,封张柬之五人为王,但政局并不平静,朝中有神龙功臣和武氏势力,后宫有韦后、武官婉儿制肘干政,还藏有另一股本家弟妹太平公主和曾为皇帝的李旦,都是不可小视的力量,在去周复唐,为武则天归陵上尊号等拨乱反正的重大决策中,几股力量多次斗争角力,张柬之等人期望的杀武并没有出现,李显只是利用各派进行制衡,维持政局平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五王,李显也有丢车保帅的意思,武三思勾结韦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为天下所患。当时在京师流传武三思与韦后私通,闹得人尽皆知,李显得知暴怒,武三思乘机进谮,说是五王蓄谋已久,有意打击报复,拥立的皇帝不听其意见,而中伤皇后。(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其实从这件事的发展及获益,太平公主和李旦才是最可疑的,应也不是武派所为。至此,政局出现倾斜,张柬之五人全部被贬往岭南。

五王除了张柬之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死,其他三人敬晖桓彦范袁恕己都受到残杀,武三思韦后让上官婉儿假造圣旨,派出心腹五王原来的对手周利贞星夜前往岭南追杀五王,追上后周利贞令人将桓彦范捆绑起来,在砍去上半截露出尖头的竹桩上拖着走,肉被竹桩刮去只见骨头,而后用棍棒打死,袁恕已被强行灌进毒液野葛藤汁,毒发时痛苦难受,以手抓土指甲磨尽,被用竹板打死。敬晖被一刀一刀割肉,以凌迟的方式处死。

最佳贡献者
2

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发动的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立有不世之功。然而令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对李唐的一片忠心,换来的竟是灭顶之灾。

一、养虎遗患

武则天退位后,张柬之等人优柔寡断,并未在第一时间除掉武氏诸王。他们设想,这件事由李显来做更为合适。

但是昏庸无能的李显与其母亲的铁腕相比,真乃天地之差,相去甚远。其在政治上纯粹就是个白痴,他不仅没有趁机打压武氏诸王,还任由武三思与韦后私通,放纵武三思把持朝政,为所欲为。

等到张柬之等五人反应过来之时,已为时已晚。在武三思和韦后的阴谋策划下,张柬之等五人先是被册封为王,表面上荣宠至极,实则是被剥夺了实权。

706年,借着处理王同皎谋反案,武三思诬陷五王是同谋,并将其贬到外地担任司马,此时的五人已成为任由武三思宰割的俎上鱼肉。

接着反污五人谋反,并请求将他们灭族。与此同时,武三思暗中指使安乐公主在李显面前大肆诬陷,又让侍御史郑愔在朝外对其大加弹劾,里外夹攻,李显盛怒之下,命令迅速结案。其结果五人被判处死刑。

当判决呈报李显后,他突然良心发现,想起曾经给张柬之等五人赐予过免死铁券。于是,敬晖被流放琼州,桓彦范被流放瀼州,张柬之被流放泷州,袁恕己被流放环州,崔玄喡被流放古州,子孙十六岁以上被流放岭外。

二、惨遭杀戮

然而阴险毒辣之武三思做的是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于是其死党周利用被任命为代理右台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去诛杀五人。等到周利用抵达岭外时,张柬之和崔玄喡已死,侥幸躲过一劫。

在贵州抓到桓彦范,周命令部下将其绑起来,放倒在竹筏子上拖着走,一直拖到桓彦范肉被磨掉露出骨头,才用杖打死;抓住敬晖后,将其一刀刀的剐死;周利用强逼袁恕己喝有毒的野葛汁,喝下几升后,毒性发作难以忍受,其疼得用手扒土,几乎把手指甲全都磨掉,然后再用棍棒将其活活打死。

杀人屠夫周利用回朝后,李显却将其提升为御史中丞。

三、咎其缘由

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发动的神龙政变虽然成功了,然斩草未能除根,惩前不能毖后,养虎遗患,留下一个祸根武三思 ,至使武氏诸王死灰复燃。

‘五王’冒死拥立的太子李显竟是一个昏庸无能,脑袋进水的大草包,其被武三思接连带了两顶绿帽子,却浑然不知不晓,甘当元绪公。这场惊心动魄的‘神龙政变’,真乃神龙见首不见尾,到头来忠若五王,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都做了死不瞑目的冤死鬼!

3

权利游戏就是一场有我无敌的淘汰赛,然而神龙政变的“五王”却打成友谊赛,他们的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公元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正式复位。结束武周统治,复国号为唐。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郡王、敬晖被封为平阳郡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郡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最终“五王”的结局都落得惨死。首先五人被武三思和韦后诬陷全部被贬官;随后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敬晖被流放琼州、桓彦范被流放贵州、袁恕己被流放环州,三人都被周利贞虐杀。

“五王”下场之所以如此凄惨,其根源是对武周势力没有乘机进行彻底清洗。虽然被史家称为革命,但是政变后,武则天自己又向李显要求回归大唐皇后身份,武家子弟这些强权人物依然把持着朝政;相反,政变的五人通过封王的形式削夺了宰相权力,失去把持朝政的能力。

这次政变归根结底就是皇族之间借助大臣势力进行的一次权利交接,当权利顺利过渡后,没有将失败一方逐出权利圈外,继续成为皇族内部的权利游戏,当初参与政变的“五王”当然要被排除权利圈外了。

4

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臣帮助皇帝夺取皇位以后,他一般都是会受到皇帝猜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臣所立下的是“拥立之功”。

古人认为,皇位不是通过人力可以获得的,而是上天赐予的。你有当皇帝的命,因此才能获得皇位。如果是通过杀伐谋略获得皇位,那是不正当的。而且大臣所立的功劳,都是皇帝赐予的,不可能反过来由大臣给予皇帝恩惠。

(夺门之变)

不过古代的大臣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皇帝的皇位都是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的,因此自己对皇帝是有莫大功劳的。于是常常就不怎么听皇帝的招呼,这也就是所谓的“居功自傲”。这样的话,皇帝当然就很猜忌大臣。

另外,就算大臣“谨守臣节”,不“居功自傲”。但是皇帝依然会猜忌大臣。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每次一想到他这皇位是大臣立的,他心里就会慌张。他会想,这个大臣会不会废了他,扶持别人当皇帝呢?或者干脆自己当皇帝呢?也就是说,即便大臣很规规矩矩,皇帝心里依然忐忑不安。

既然皇帝心里忐忑不安,等他坐稳江山以后,打击大臣乃至杀掉大臣,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夺门事变”之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对朱祁镇有“拥立之功”,因此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朱祁镇的打击,结局很惨。

不过,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唐中宗李显被张柬之等五个大臣拥立起来后,他并没有打击这五个大臣,反而都把他们立为王,历史上称为“五王”,但是这“五王”的命运却照样非常惨,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柬之剧照)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被武三思打压下去的。

武三思之所以能把“五王”打压下去,是因为他掌控了朝廷的权力。而武三思之所以掌控朝廷的权力,是因为当时李显不作为。李显当了皇帝以后,由于长期被她的老妈武则天打压,形成了一种唯唯诺诺的性格。当了皇帝以后,他还是一切都听韦后的,而韦后趁机把武三思推荐给李显,这样,权力就交到了武三思手里。

但问题就在于,“五王”对李显具有拥立之功,为什么朝廷的权力,他们没掌握,反而被武三思掌握了呢?

其一,首领张柬之太老不管事。

张柬之无疑是“五王”中的首领,但他当时已经80多岁了。神龙事变发生后,他和其他四个大臣都被提拔为高官,高居宰相之位。不过,作为领头的张柬之,实在是年纪太大了,对政事无法亲力亲为。

张柬之不能把控朝廷,而其他四个人也没有足够的权力,因此,权力就被武三思有机可乘,掌控在手里。武三思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把这五个大臣“特进”为王,于是就把他们的权力给下了。

(武三思剧照)

其二,“五王”没有乘胜追击削夺武氏权力。

张柬之等人把武则天赶下台,让李显上台当皇帝,但是他们仅仅到此为止,并没有对武氏一脉进行乘胜追击。事实上,武氏一脉对这“五王”是最痛恨的。一方面,武则天如果还在台上,武氏肯定会受到特别的照顾,说不定,还有可能获得皇位。另一方面,“五王”帮助李显夺位成功,因此,他们在朝廷中就具有相当的话语权。武氏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武三思打击张柬之等“五王”,就是一定的。

其实,“五王”还是有机会避免被打击的。一是当初韦后把武三思引进朝廷来的时候,“五王”就应该联合起来,极力阻止此事。二是当武三思把张柬之等人特进为“五王”的时候,他们应该拒绝,不该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

但是两次机会都失去了,也就只有任人摆布了。

其三,重视韦后这支力量。

张柬之等人要想把韦后拿下来,在李显对韦后百依百顺的情况下,显然是办不到的。不过,他们还可以有其他选择,就是不与韦后对抗。

事实上,就是因为“五王”与韦后对抗,因此给武三思抓到把柄,向李显告状说,“五王”对韦后不敬,李显一怒之下,才罢免了他们的相位。

如果“五王”选择拉拢韦后,先把武三思拿下来,再反过来对付韦后,他们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5

因为这牵扯到唐中宗李显与相王李旦的权力斗争,唐中宗是有意削弱自己弟弟李旦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事实上在李显被武则天从房州召回来的时候已经离开长安十四年之久了,而在此期间谁一直留在长安呢?


相王李旦。


而武则天执政后期除了李旦,李氏皇族里还有谁在朝廷中枢有很强的影响力呢?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和谁关系更密切呢?


还是相王李旦。


李旦当时在朝廷中枢影响力有多大呢?神龙政变,参与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五王”里,袁恕己在任司刑少卿时兼知相王府司马。张柬之由司刑少卿推荐为秋官侍郎时,袁恕己出了很大的力气,而桓彦范本来就算是张、袁团体的一员。


也就是说“五王”里至少有三个和相王有关系,这不得不引起唐中宗的忧虑。


尤其是唐中宗一直远离朝廷中枢,又是通过政变上台,他手里其实没有多少可用之人的。


这才是为什么唐中宗一定要用武三思的原因。


而袁恕己、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又老是在唐中宗面前要他不要用武三思以及武家后人,这不得不引起唐中宗的警惕。


所以不管是敲山震虎也好,还是为了肃清朝廷中枢李旦的影响也好,唐中宗最后还是决定把“五王”全部贬到地方。


虽然“五王”被贬,但其实五个人里还是有区别的,像袁恕己这种李旦的铁杆,唐中宗就听由武三思派人把他虐杀,而像崔玄暐这样其实跟李旦没什么关系的,唐中宗除了把他赶到地方去以外,并没有特别为难他。张柬之也是同样道理,唐中宗其实并没有为难这个老臣。


由此可见,唐中宗清洗“五王”还是心里有数的,不是所谓的“听信谗言”。


说起来唐中宗还是比较心慈手软的,他只是通过重用武三思和韦氏族人以及打压李旦朝廷中枢势力的办法来削弱李旦影响力,而没有学他爷爷李世民那样从肉体上消灭李旦这个隐患。

6

导读:武则天一步步的篡取了李唐皇室的权利,并且最终于公元六百九十年九月称帝,此后国号改成了周,虽然武则天在位前中期颇为勤政,因此国泰民安,也是一番太平盛世。但是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对于李唐皇室及忠于李唐皇室的旧臣大肆屠杀,加上其晚年沉迷享乐,宠信张氏两兄弟,导致朝野腐败。因此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李唐忠臣发动了神龙政变,将皇权从武则天手中夺来交还给了李显,大唐恢复国号。


神龙政变始末


698年,做了8年皇帝已经74岁的武则天感觉自己逐渐力不从心,就考虑立武三思为太子,经过首相狄仁杰的苦谏力争后,召回了李显册封为太子。705年,武则天病重,此时后宫新贵张昌宗勾结禁卫军,密谋叛乱。


此年正月二十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政变。

发动神龙之变逼武则天逊位的有五个人,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这五个人在帮助李显上位之后,都得到了封赏,位列王侯,但是却未得善终。


那么为何这五个人没有好结局?究其原因二点


1,五人沦为李武两家斗争的牺牲品


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五王之死,表面上是奸臣所为,内里上却是武李两家争斗的延续。


神龙之变归根结底就是皇族借助大臣势力进行的一次权利“过渡”,当权利顺利过渡后,没有将失败一方逐出权利圈外,权力的游戏仍在继续,当初参与政变的“五王”当然要被排除权利圈外了。在东宫旧属魏元忠等人归朝封相后,李显己有剪除功臣集团的底气。

2.政治幼稚,优柔寡断

  

神龙政变是一次不彻底的政变,政变只是逼迫武则天退位,并没有削减武氏一族的权力,五王被调离岗位之后权力出现真空,武三思勾结韦皇后接管实权。

  

神龙政变时各方利益一致,政变之后武三思、韦后权力独大,为了巩固权力,五王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结果在他们的诋毁下,五王接连被贬,这还不算,最后韦后等人更是撺掇李显将五人处死,无一人善终。

  

五王犯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政治幼稚病。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后,有人就建议他们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不过他们犹豫不决结果反被武三思等人害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政治斗争往往是残酷的,“五王”为他们的优柔寡断付出了代价。


张柬之等人的结局如何?


李旦复位后,重赏了张柬之等五人,将他们分别封为了郡王。臣子封王,这在唐朝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就算是长孙无忌这样的开国第一功臣,也只是封了个公爵。而像桓彦范、袁恕己这样之前并不是宰相的,也都被提拔为宰相之职。


不过,就在部下们建议继续“革命”,除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以绝后患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却迟迟不肯同意。

然而,张柬之们的“幼稚”,恰好给了武三思反扑的机会,武三思勾结李显的皇后韦氏,诬告诋毁张柬之等人。结果,五人都被李显贬官。


这个时候,张柬之才把自己不杀武三思的理由说出来,他是想给李显一个立威的机会。可惜的是,李显的昏庸,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想。


随后,张柬之在新州忧愤而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而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则都被武三思所杀。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记载:“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上信之。三思等因为上画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上以为然……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令朝朔望。寻又以玄暐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



神龙之变的另一方面:张柬之等人为何不杀武则天?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武则天未失去人心


尽管武则天篡唐,让李唐宗室和亲唐大臣们不爽,但她整顿吏治、发展科举、与民休息,确实做了许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


2、武则天影响力巨大

如果算上武则天帮唐高宗主持朝政的时间,她一共执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影响力无人能及。这也是她能够成功篡唐,并在位十多年的原因。

3、武则天与张柬之达成妥协


在武则天即将去世时,唐朝公布了武则天的“遗制”:她主动要求恢复李唐宗庙,去除自己的帝号,并要求以唐朝皇后的身份葬入了乾陵。虽然这可能不是她的本意,但却应该是武则天与张柬之达成妥协的结果。


4、武则天没有亏待张柬之们


另外,张柬之等人不敢杀武则天,而且给了她充分的尊重,还与他们都曾被武则天器重有关。知遇之恩,也是古人非常看中的。

总结:尽管五王的悲剧皆武三思与韦后一手策划,但若不是唐中宗李显一味地亲小人、远贤臣,五王又怎会惨死?而且这一切早有前兆。当初,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也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张柬之都不同意,后来他解释说:“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如此一来敬晖也就没有坚持了。

7

晚年的武则天,并不是自愿退休的,而是被大臣们堵在病床上,迫不得已才下诏书退休的。

年,武则天病危,由男宠张宗昌和张易之服侍左右。

以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袁恕五人为首的拥李派,闯进皇宫斩杀了张宗昌和张易之,并且向武则天进言,传位给太子李显。

武则天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建议,退位让贤给李显,史称“神龙政变”

李显就是史书上的唐中宗,张柬之等五个人立下了大功,受到了唐中宗的重用,并且全部被封为王。

武则天退休以后,武氏一族还有武三思,张柬之他们觉得最大的障碍武则天已经退休,武三思已经翻不起大浪了,就心软放过了他。

可武三思并不心软,为了重新掌握朝局,他屡次进谗言,说张柬之他们的坏话,久而久之唐中宗竟然真的相信了武三思。

最后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

敬晖被流放琼州,后被周利贞虐杀。

桓彦范同样被虐杀。

袁恕己被流放环州,后被周利贞虐杀。

崔玄暐流放古州,在途中病逝。

帮助李唐重新夺得天下的这五个人,其实是被武氏一族报复而死。


原创作品

喜欢的点个关注呗!

8

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神龙政变没有斩草除根,政变领头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袁恕等逼迫躺在病床上的武则天让位,诛杀她身边的张易之和张昌宗等众兄弟,极其同党也一并逮捕入。事后有人向张、敬等人建议,还得必须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除去,否则必有后患。

毕竟那五位领头的都是文人出身,没有某些政客的毒辣手段。他们认为政变已经导致的杀戮太多,但凭武三思不足为虑,暂且饶过他去 ,由此失去了先发制人,让武三思有了做大翻盘的机会。

其次是唐中宗软弱的缘故,这位爷一生只在第一次当皇帝时突发奇想,额外升自己老丈人官的时候硬气过一回,还被他老妈否决并赶下了台,其余剩下来的日子就此认怂,爱咋咋地。

唐中宗一派不杀武三思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是表兄弟不说,女儿安乐公主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还是夫妻,杀了女婿,唐中宗女儿一关和他夫人一关都过不去。这种政治斗争把婆婆妈妈的妇人之仁都考虑进去了,最终使当初推翻武则天让中宗复辟的几个大臣都死无葬身之地。

五大臣这边笃定不下手,武三思那边可没有闲着,他和心怀野心的中宗皇后韦氏串通,利用姻亲关系常往中宗身边跑,日讲夜讲张柬之等人的坏话。中宗耳朵根子软,听多了自然就相信张柬之他们持功专权,采取武三思的建议,封张柬之五人为王,外放刺史,其实剥夺了他们的参政权。

这还没完,武三思诬陷驸马都尉王同皎造反,王驸马政变那天是亲手把哆哆嗦嗦的中宗扶上马的,最后也落得个被族诛。再通过这件事,向中宗诬告已经外放的张柬之等五人和王同皎同谋,他们又被贬至偏远小地方。

接着京城出现许多涂写各种后宫秽事的大字报,一番“查办”下来,事情很快又和张柬之他们挂上了钩。顺理成章地那五位刺史被发配荒蛮之地,等武三思觉得还不安心,派人去暗害他们时,张柬之和崔玄已经病死监所,其余三个后来也都是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9

逼武则天退位事件又称神龙政变,主导这次政变的五位功臣分别是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己。

当时二张乱政,专权跋扈,太子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一方,武则天的子侄武三思等人一方,朝臣一方,三方势力均受到打压。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联合太子李显决定密谋除掉二张,逼迫武则天还政,结果逼宫成功,李显提前登基,张柬之等五人作为功臣分别被李显封王。

不过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时五人是实权部门的领导者,现如今封王之后,官阶虽然提升了,但手里缺少了实权,这也为五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神龙政变是一次不彻底的政变,政变只是逼迫武则天退位,并没有削减武氏一族尤其是武三思的权力,五王被调离岗位之后权力出现真空,武三思勾结韦皇后接管实权。

当初几方利益一致,现如今武三思、韦后权力独大,为了巩固权力,五王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结果在他们的诋毁下,五王接连被贬,这还不算,最后韦后等人更是撺掇李显将五人处死,无一人善终。

五王犯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后,有人就建议他们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不过他们犹豫不决结果反被武三思等人害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五王就是典型。

10

真的麽?那证明了什么呢?这不正好证明,则天女皇的功绩是天地公正的麽?所以那块无字碑的价值,真的是擎天柱!世人根本没有权力,评价她的功过,只有天地可以为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