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差距所在。
(诸葛亮更擅长理论和长远规划,也就是俗称的讲空话,而刘备才是真正的实践高手)
刘备,这里司马讲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他做平原国相那会,就很会招揽人心,或者说是礼贤下士,当时曾有一个刺客奉命刺杀刘备,刘备不知内情,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结果把伪装成普通人的刺客感动得不得了,于是袒露实情,从容而去。
而稍后孔子的后裔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别的郡县都旁观,只有刘备派出三千人,前往救援,结果成功解青州之围,刘大耳朵一举成名——传到徐州陶谦的耳朵里,此后才有了陶谦邀请刘备去徐州抵挡曹操、随后更把徐州让给刘备等一系列事件。
所以可以这么讲,刘备的魅力,是他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刘备颇有心计,譬如说打败吕布之后,曹操让他做了一个豫州牧,他便抓住这个机会,举荐袁绍的儿子袁谭做了茂才(即后世的秀才),当然这不算啥,身为大家之子,袁谭压根就不稀罕这个,但问题就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善意,待到时机适合,这份善意就会得到回报——而后来的结果,就是后来刘备逃往青州,袁谭恰好驻扎在青州,这就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因此刘备在河北得到了袁绍很大的善待。
刘备的这种魅力,在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武将的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我们都知道,桃园结义其实是虚构的,但关张赵这些武将,确实极度忠于刘备。关羽愿意放弃曹操的优厚待遇,在曹方实力远大于刘备的情况之下,依然弃曹投刘——这简直就是华罗庚放弃在美国优厚待遇回归中国的古典版,一方面说明关羽的忠义,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刘备的魅力不是虚的。
当然,光有魅力,不能解决问题。刘备更让人称道的,是擅长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当然,在这一点上,刘备起初表现并不好,譬如他曾让鲁莽的张飞做徐州留守,结果便被吕布袭夺了城池——但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他手下可用的人才实在太少。到了后期,你看,他的任用就很完美,譬如诸葛亮和庞统、法正这几个人,诸葛亮擅长行政,在军事上略输,他就让诸葛只管后勤,而让庞统来做征蜀的总策划——应该说这是很妙的安排,虽然庞统后来死在落凤坡,但毕竟征蜀计划,基本已然实现。
而在拿下益州,谋取汉中之际,刘备依旧没有用诸葛亮做参谋长,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法正。为什么?因为法正擅长的是奇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拿他与曹操阵营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甚至在汉中太守的任命上,刘备也有神来之笔,那就是舍弃张飞,选拔了既有武勇又颇谙智谋的魏延。
(在刘备手下做事,是魏延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会用人、敢用人,尤其是擅长选拔人才、给人才发挥能力的舞台,能做到这些,就是刘备的独到之处——在三国那个时代,只有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孙权稍差一些。其他军阀,则完全不在一个等次,所以最后成功的,是这三人。
但是,诸葛亮就做不到这些。
最关键的就是选拔人才,诸葛亮一辈子,只选拔出一个武将人才,即姜维,但他却荒废了能力远在姜维之上的魏延。还有赵云,其实在诸葛亮手里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诸葛亮选拔了不少文人,如蒋琬、费祎等,都是在他的手里得到大用。但老实讲,他们都是做官的好手,却不是做事的能手,尤其不是军事谋略的好手。
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讲,蜀国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在诸葛亮的眼里,只有符合他的标准的人才,才是人才——这就糟糕了!
结果,就是在刘备这边有千千万万人才可用,到诸葛这边就只剩下了几十个,而且全是蒋琬费祎这一款,武将则只有姜维这种听话款。
魏延,当然是顶级的人才,在刘备手里发挥极大用处,可是在诸葛手里,不听话、有自己的想法,就变成了极大的缺点(在刘备这边是极大的优点),所以即便文武全才,也不能得到诸葛亮真正的器重,最终甚至死在一群官僚手里——这,实在是蜀汉后期最大的悲剧。
反映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就是刘备时代,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而在诸葛亮时代,这个一就永远到不了二。
(谈理想、作报告,这个是诸葛亮的特长,也是后世文人的特长)
当然,诸葛粉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文学虚构的三国演义,故事固然精彩,但终究也只能是虚构的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