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2020-10-14 11:02阅读(80)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地震频发、战乱不断,人的存活机率非常低,躲得过瘟疫,逃得了地震,但能否躲得过战争的威胁吗?瘟疫东汉末:

1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地震频发、战乱不断,人的存活机率非常低,躲得过瘟疫,逃得了地震,但能否躲得过战争的威胁吗?

瘟疫

东汉末年瘟疫大爆发,死者无数。《三国演义》对于瘟疫记载语焉不详,但从只言片语中,还可以推测一二。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

《三国演义》对瘟疫的介绍只是一笔带过,但张角依靠念咒语、施符水这一江湖骗术,最后竟有四五十万百姓追随,可见瘟疫肆虐已久,人心惶惶,百姓为了生存只有寄希望于喝符水了!

这次瘟疫肆虐地域之广,流行时间之长,是前所未见的。据史料记载,瘟疫自公元一世纪开始,一直流行到公元三世纪,特别是在公元204年至219年最为严重。东汉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说:

“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

不到十年时间,张仲景的家中亲属居然死去了三分之二,瘟疫之可怕可见一斑。

赤壁之战就发生在公元208年至209的冬季,当时正值瘟疫爆发,曹操军众大多来自北方,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加之军中瘟疫爆发,战斗力急剧下降,这是赤壁之战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操败北之后,曾给孙权写信,信中写道:

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战船到底是曹操自己烧的还是周瑜烧的,已经难以考证了,曹操军中有疫情这是不容质疑的。



地震

《三国演义》开篇记载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

这是大地震之后又引发海啸了,以当时的民众认知能力,认为这是天谴,是要生异端的不祥之兆。

据洛阳市志记载,从公元119年到公元149年的四十年间,洛阳发生了五次大地震,震级已不可考证,但从死亡人数和房屋毁坏程度来看,震级都在7级以上。



战乱

公元184年,张角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蜂拥而起,呈燎原之势,东汉政权摇摇欲坠,虚弱不堪的东汉王朝根本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号令各地自行募兵镇压起义军,这一招无异于饮鸩止渴,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地方割据势力愈发强大。



公元189年,外戚何进和十常侍争权夺利,兵戎相见,何进引西北豺狼董卓进京。董卓倒行逆施,残暴无度,废汉少帝,立刘协为帝。地方诸侯不满,拥袁绍为盟主,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死后,群雄之间相互征讨混战,曹操、袁绍、袁术等军阀逐渐崛起。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大败,魏蜀吴形成三国鼎力之势。

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与曹丕,东汉灭亡。

瘟疫、地震、战争,这里哪是人间,分明是炼狱。下面这组数字可以直观感受到炼狱之可怕。

公元156年,全国人口5006万人。

公元256年,全国人口560万人

2

因为英雄豪杰辈出的缘故,很多国人对东汉末年的历史充满兴趣。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尤以国贼董卓为甚。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人口史》等

3

先看一般人不注意的事实:曹操,220年,病死;夏侯惇,220年,病死;张辽,222年,病死;于禁,221年,病死;刘备,223年,病死;马超,222年,病死;法正,220年,病死;吕蒙,220年,病死;蒋钦,219年,病死;鲁肃,217年,病死……

公元220年前后,病死了一大批人,除了上面的,还有一些没记载死因的。当然,他们当中有些年龄大了,有一些却正值壮年。


公元119年,中国有记载的大地震就发生了42次。无数人死亡,从而引发了大的瘟疫,此后的100多年里,每隔两三年发生一次……不是因为中间瘟疫被消灭了,而是因为灾区的人已经死的差不多了,瘟疫无法大规模传染了。一旦过两年有了新的源头和疫区,就接着爆发瘟疫。

实际上,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有记载的全国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也就是说,除了战场死人多,瘟疫造成的各种疾病,更是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


曹植当时专门记录了瘟疫的惨状,“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瘟疫杀死了无数的老百姓,也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名人,比如“建安七子”当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都是死于瘟疫。

公元220年左右,大瘟疫达到了高峰期,就连洛阳城,也被疾病肆虐,一大半人都死了。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明确的死亡统计,我们只能从史料中进行推测。

东汉汉桓帝时期,瘟疫还没有大规模爆发,当时的人口大约为5600多万人。到了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人口仅为1600多万人

说十室九空,真不是夸张的。

所以,东汉末年的老百姓,真的是生不如死。

4

东汉末年的动乱始于北方瘟疫流行。黄巾起义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张角等人宣称能用符水、咒语为穷人治病,进而传授太平道,抓住了穷人的心理,于184年3月在河北地区掀起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让东汉政府焦头烂额,汉灵帝派皇甫嵩、朱儁、卢植分兵三路讨伐,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将起义军主力镇压。下曲阳(河北晋州)一战,皇甫嵩将10多万黄巾军斩首,筑成“京观塔”。

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瘟疫并未制止。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不少北方人流入江东、荆州、益州和交州等地,将瘟疫扩散至南方地区。整个建安年间,瘟疫有数次大规模爆发,不少我们熟知的人物因为感染瘟疫而亡。

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冲、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五人、东吴大将甘宁、吕蒙、刘表之子刘琦、曹魏大将张辽等人。

曹植在《说疫气》中描绘了当时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丕也感叹到“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疫疠多起,士人雕落

医学家张仲景对此有更为直接的感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一大家子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间因瘟疫损失了三分之二。东汉末年瘟疫之流行可见一斑。

除瘟疫外,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造成大规模饥荒。193年,曹操和吕布大战于濮阳,却因蝗灾过境、粮草不继而被迫休战“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关中地区的饥荒尤为严重。李傕、郭汜在长安击败吕布、王允后发生火并,当地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曹魏将领王忠是当时的亲历者,他为了活命不得不吃人三辅乱,忠饥乏噉人。后来曹丕把路边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鞍上,以此讥笑王忠在关中吃人求生的经历“五官将知忠尝噉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頉间髑髅系着忠马鞍,以为欢笑。”

更甚者,关中地区还出现了专门吃人的贼寇,挨家挨户抓人充饥。《魏略·勇侠传》中记载了鲍出救母的故事,当时“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鲍出悲愤的说“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然后独自追击,砍杀十多名贼寇,将母亲解救。

为解决军粮问题,当时的军阀是想尽了办法。程昱不得不在粮食中夹杂人肉干作为补充。而河北袁绍则“仰食桑椹”,淮南袁术则“取给蒲蠃”,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都拿来吃了。鉴于饥荒的影响,曹操于196年兴办屯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也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重要原因。

瘟疫、饥荒和无休止的战乱造成了东汉末年人口的大量损失,从6000万降至2000多万。面对累累白骨,曹操写下了《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5

在东汉末年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大的动乱,提起这场动乱,人们至今都胆战心惊的,要知道东汉中期的时候还有6000多万人呢,但是过了东汉末年,这6000多万人仅剩下2000多万了。一下子死了2/3的人,这场动乱对国家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能够存活下来实属不易!东汉末年社会非常的动乱,各地都发生了战争,人们饿肚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除了这些大家能够想象得到的动乱以外,国家还爆发了一场大的瘟疫,这场瘟疫蔓延的非常的快,路上到处都是白骨,人们饿的吃野草啃树皮,直到最后连口水都没得喝,然后就被活活的饿死了。

东汉末年,百姓们为了逃离战乱,纷纷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很多的地没人耕种,因此粮食产量就大大减少,连战场上杀敌的士兵都吃不饱,就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大量的农田被荒废,导致了国库的空虚!也就在这个时候,还传出了人吃人的事情,可见人们是多么的饥饿呀,百姓们流离失所,孩子们养不起就把他们直接丢掉。战乱已经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在战争之后又出现了瘟疫,当时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好的医生,因此就算是小小的瘟疫,任其继续发展下去,都有可能会毁了一个国家!而在东汉末年,爆发的瘟疫竟然高达了12次,人一旦得了瘟疫,那么下场大多都是病死,又或者是被火葬,很少有人能够顺利活下去的!据说,建安七子中有4个人是死于瘟疫的,可见瘟疫是多么可怕呀。

另外,东汉末年的人也非常的可怕!刘备在和吕布打仗时被击败了,然后刘备就逃到了一户人家中,当时刘备受了伤,而且又非常的饿。刘备打算在这户人家中吃顿饭,然后休息一晚,第二天再继续赶路!刘备通过询问得知,原来这户人家是靠打猎为生的,男子名为刘安!刘安和刘备交谈一番之后,便要准备肉给刘备吃,刘备听了之后当然十分欢喜,并且并没有察觉到任何的不妥。毕竟他们是靠打猎为生的,家中有肉确实比较正常。很快刘安就把准备好的肉给拿了上来,并且说这是他捕杀的狼身上的肉!刘备岂是没吃过狼肉的人,这肉一看就不正常,虽然刘备说不出这个肉哪儿有问题,但他可以确定的是这绝对不是狼肉。

刘备吃肉之前找了个借口去上厕所,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在厨房发现了刘安的妻子,刘安的妻子竟然死在了厨房中,而刘安还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刘备检查一番后,发现刘安的妻子手臂上的肉被割掉了,这个时候刘备不禁后背发凉,这是多么细思极恐的一件事情呀!原来刘安把妻子杀死了,然后又将她手臂上的肉割掉,做成了肉端到了刘备的面前!

其次,东汉末年的时候还出现了很多的江湖骗术,这些江湖骗子趁着国家动乱之时,想要大捞一笔。骗子们嘴中念着别人听不懂的咒语,然后卖所谓的符水,并且告诉百姓们,喝下了符水之后就可以百病不生。这些人一看就是江湖骗子,他们所说的话根本不足为信,但尽管如此,还有很多百姓愿意去相信他们。最后竟然有几十万百姓愿意追随这些骗子们,其实这些百姓也并非是非不分,只是他们确实是走投无路了,因此他们宁愿相信符水可以救他们,但事实证明,这些所谓的符水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挡瘟疫,让他们百病不生!符水只会让原本就动乱的社会变得更加的乱罢了!

东汉末年是历史上非常典型的乱世时期,这个时期的死亡率高的离谱,国家遭遇到了天灾人祸,最终60%的人都在这场大的动乱中丧命了。生活在这么一个时期,人们甚至都不会去奢求吃饱穿暖,因为活下去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所以才有了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悲叹。

6

东汉末年的动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灾和人祸。自汉桓帝时期全国人口高达六千万,到了东汉末年,全国人口已不足一千万,短短100年时间不到,人口的巨减不只是动乱带来,更多的夹杂着天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的《蒿里行》)

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植《说疫气》)

以上是曹操、曹植父子对东汉末年百姓惨状的描述,相当的震撼,一副人间炼狱的情形跃然纸上,如果我们要分析这种天下悲惨的原因,我认为有一下两个因素:

天灾

东汉后期,汉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地震频繁,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汉桓帝、灵帝、献帝时期前后更发生了多达几十次的重大地震,而且这些地震基本都是在一些重要的城市,比如都城洛阳,前前后后更计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地震。

地震的发生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既是身体的摧残,更是心理的震撼,地震对人的伤害肯定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是地震过后带来的瘟疫才最为致命。

瘟疫的流行,把地震的次生灾害进行了有效传播,东汉时期的医学水平无法对瘟疫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此时的东汉王朝及其的腐败,外戚和宦官正忙着争权夺利,根本就没有心思来赈灾。

地震和瘟疫的流行造成了人口的减少,而这仅仅是开始,瘟疫流行一段时间后,逐渐的平息,平息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疫情得到了控制,而是人口的死亡速度很快,瘟疫已经没有了传染源和受染载体了。当人口有一定的恢复,无论是地震还是原疫区感染有重复这这样惨绝人寰的循环。

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他们可都是当时的贵族),有四个就死于瘟疫,可以想象这场天灾波及面有多大。

人祸

东汉末年,朝廷中外戚和宦官不断的进行你争我夺,导致了皇权旁落,无人治理国家,地方上的军阀又趁机坐大,加上流民四起,天下已经毫无法度,乱成了一锅粥,特别是底层百姓的农民起义加剧了这种混乱。

东汉末年的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军发展迅速,参加人数众多,其实跟随者们只是想喝一碗能够治疗瘟疫的符水而已,张角凭借这种封建迷信的把戏短短时间就聚集了几十万人对抗朝廷。

有了混乱就有了战争,有了战争就一定要死人的,这就更加的加剧了东汉末期人口的减少,这种人祸的发生不但加剧了人口的减少,更是对当时的社会次序进行了颠覆性的破坏。

综上来看,东汉末期的动乱状态,不但有天灾的因素,更有人祸的原因,其实重要原因在于政局的不稳定,导致了民生灾难的蔓延。

7

历史不会偏袒一个人一生,同样也却不会放纵一个朝代一世,人有新陈代谢,朝代就有老旧更迭。

东汉进入垂暮之年,各种危机、动乱频频爆发。

历史终究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既有人祸当道,又有天灾横行,连年战乱使得百姓叫苦不迭,底层人民的利益不仅无法保障,能活下去有时候也可能成为一种奢望!

战争、瘟疫、地震、剥削数重压迫,短短100年,全国人口由5000万骤减为500万。

要说东汉末年最为残暴的莫过于瘟疫肆虐,医疗水平不甚发达,历史上关于那段黑暗的过往,记载也并不详实。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仅存的资料判断,凭借正常的医疗手段,并没有足够明显的效果,但是为了减轻病痛折磨,普通百姓支付不起足够的医疗费用,只能够采用各种偏方。

当然也不缺乏广大江湖骗术的追随者,病急只能乱投医,本来就民不聊生,但是江湖骗子却大行其道,靠着一些没有根据的咒语符文,再配上传神的故事案例,来进一步压榨百姓身上的最后一滴精血。

这次翻瘟疫,具有爆发范围广,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搞得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历史上也没有相关案例。

就连东汉时期著名医术大师张仲景也束手无策,短短10年间,张仲景的家人亲属也已经死伤过半,当时曹操军中也患有瘟疫,将士死伤无数,但也束手无策。

各种地质灾害频发,尤其以地震最盛。

何况地震引发一系列的灾难性事故也随之发生,不仅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对于沿海地区的百姓构成生命威胁。

更有甚者,在那个科学意识普遍不规范的年代,甚至认为这是惹怒了苍天,理所当然遭到天谴处罚,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兆一般。

自公元119年起随后的40年间,大型地震就发生5次,对洛阳城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性损失。据说当时最少7级,当然这还不包括各种小地震,余震。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普通百姓不好过,就连当时的统治者和管理者也安逸不了,为了活下去,大大小小的起义相继爆发。

当时张角带领的黄巾起义最为厉害,由于处于关键节点,自起义开始,就凭借着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虚弱不堪的东汉政权,也在那样的困境当中垂死挣扎。

面对农民起义自身都难保,更抽不出精力去镇压,任由他们闹去吧,如果严重了就让地方募兵镇压,各股势力为了抢夺资源,也拼尽全力,

公元189年,作为一方割据势力的董卓倒行逆施,凭借手中的权力颠倒是非黑白,荒诞残暴引起了各地诸侯的极大不满。

自从他拥立刘协为帝以来,各地联军征讨不断,这样也进一步加大了人员伤亡。董卓之死,也进一步孵化崛起了枭雄曹操、袁绍等人,要不是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怕是进一步征战,难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看似是人间,实则是尸横遍野的地狱,在这里不是以人为本,没有人权也没有尊严,只有绝对的实力,或者绝对的领导力和号召力才能够生存下来。

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苦楚,仅仅也只能通过联想浮现出画面的,接近4500万人口的死亡,足够形容当时的惨状,虽然已经步入文明的人类社会,一时间仿佛回到了那个野蛮纵横的年代。

8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场战乱有多么严重,从侧面的影响力便能看出,东汉中期人口7000万上下,可经历了汉末的大动乱人口锐减至两三千万,直接导致死了五千万的人口,这样的打击对于我中华民族儿女是致命的。

1、黄巾之乱

汉灵帝年间,张角发动了浩浩荡荡的黄巾之乱,此时国家分崩离析,灵帝暗弱,朝政大权全然掌握在何进的手里,当时何进建议各路诸侯招募当地兵马,昏庸的汉灵帝竟然同意了这一建议。


殊不知这才是天下真正大乱的源头,此前诸侯招募兵马都是有节制的,并不能超出预算,可随意让诸侯招募造成了各地军阀纷纷割据自立,当然这是对于一些有野心的诸侯,皇甫高等人还是比较有忠君爱国的心思的,因此并没有自立。


黄巾之乱的主要地区是在北方,因此平定黄巾后一些大军阀自立,黄巾之乱导致北方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下令诸侯募兵才是造成国家大乱,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2、瘟疫

瘟疫是我们避之不及的灾难,这种灾难对于人口的锐减,国家的统治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如若这种灾祸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覆灭,而摇摇欲坠的汉末哪里还有能力来治理这种灾祸,只能任其发展。


任其发展的结果便是一次又一次的瘟疫大爆发,据统计汉末一共爆发过12次大型瘟疫,汉王朝根本没有办法帮助平民从这种情况下脱离出来,这些人只能南迁,造成了北方发展慢于南方三十年的发展。


生活在这样的事情,汉末损失了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可见这个数字的可怕,生活在这样的大动乱中,自己的生命并不是由自己所控制的,而是当时的天意,何为天意不过是顺其自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汉末皇帝的暗弱,奸臣掌权,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总结:汉末的大动乱使原本摇摇欲坠的汉王朝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汉朝被群雄割据,最终定格成为三国,对于这场浩荡的动乱,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9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曹操

东汉末年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中的一次大动乱,东汉末年有多可怕?基本所有灾难都轮番发生,明朝末年也是如此赶上小冰河季,灾荒,瘟疫,战乱随后是灭亡,而东汉末年是瘟疫,饥荒,地震,兵乱,屠城,随之是将近一个世纪的三国纷争,根据《中国人口史》所记录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这些人口减少主要是三方面,瘟疫,饥荒,战乱,东汉末年之惨状也多由此带来。

伤寒病患者

一.瘟疫

东汉末年也是医圣张仲景所在的年代,另外一个历史名医是华佗,其实两人同存与一个年代,而张仲景能有如此历史地位可以说完全是逼出来的,因为当时北方瘟疫十分严重,公元171年,179年,185年,204年,214年都发生了较大的瘟疫,根据《伤寒杂病论》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害十居其七。”二百多人的宗族三年内病死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中有十分之七是伤寒病导致的可见但是的瘟疫多么严重,乱世出名医这也不无道理。

政府此时内乱不断朝局动荡,无暇顾及百姓,很多人病死街头,田野,连收尸的都没有。这也是黄巾起义的原因,张角说自己可以划符抵抗疾病,没有方向的百姓们只能盲目相信,黄巾起义迅速聚集四五十万人。

二.战乱

可以说战乱的减员在一定程度上远远高于瘟疫,瘟疫还可以预防,而战争却是连锁发生的,往往动乱年代,就会有瘟疫,饥荒。除了在战场上的战斗减员,东汉末年还发生好几次屠城事件,一次屠城往往几万,几十万的消减,徐州刺史杀害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一怒就攻打徐州城随后开始了屠城,但对于屠杀数量目前还是个迷我认为会有几十万百姓被杀,我更倾向于徐州的士兵被屠杀,但是此时没有人会估计百姓,百姓被误杀是必然的,

而且在古代攻打下一座城池后,对于比较野蛮的部队来说这座城池就是他们的战利品,烧杀掠夺,奸淫掳掠,对于百姓来说是灾难的。特别是董卓的部队格外喜欢如此,所以也不得民心。据说董卓死后没有人收尸,尸体暴晒街头,肚子上的油被晒出放上蜡烛还亮了好几天。

几次大战皆十几万规模,官渡之战二十万袁绍部队灰飞烟灭,所剩无几等等大战每场伤亡接在十万左右,加上不断的小战。根据记载有将近2000万人口因战争伤亡。

三.饥荒

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10

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为1500多万,不到汉顺帝时期(5000万)的1/3,从如此剧烈的人口骤减就能看出,东汉末年的社会动乱有多么地可怕。


一、黄巾起义的惨烈后果

黄巾起义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在此只论后果。据《后汉书·天文下》记载:

至中平元年,黄金贼起,上遣中郎将皇甫嵩等征之,斩首十余万。

后来,在东郡仓亭,为了捉拿卜已,又斩首7000多人

在颍川,斩首数万级;在哺时,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在曲阳,汉军又斩首十余万.....仅史书中可统计的数据,黄巾军死亡人数超过20万,尸体堆积如山,被时人称为“京观”。

而东汉军队,不可能无一伤亡,虽然东汉史书没记载,但从战争的惨烈情况来判断,估计其死亡人数与黄巾军不相上下,因此,仅黄巾起义战场上的兵士死亡人数,至少有50万人,而且还都是国家最重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其造成的连锁反应,不堪设想——赋税、徭役、瘟疫、流民,贼寇......《后汉书》对此用了一句“百姓死伤过半”来形容。

总之,东汉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国力衰退得更厉害了。


二、董卓之乱继续雪上加霜

关于董卓的残暴统治,史书记载颇多,相关记载总伴随着“死者略尽”、“杀掠男女”、“所过无复遗类”等字句,如果说黄巾起义遭殃的主要是底层百姓,那么,董卓之乱就是东汉王朝上上下下的一场空前浩劫了。

比如,在公元190年,董卓迁都长安时,洛阳百姓一路上“更相蹈籍,饥饿寇掠,积尸盈路.......二百里内无复孑遗。”董卓还下令“烧洛阳城外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殆尽。”

一路上的富户,更是董卓打劫的主要目标,强行没收人家的资产,使无数家庭破碎,无辜之人惨死无数。

他的暴政终引得各地豪强富户纷纷起义,进而,又导致了一连串的兵祸、战乱,山寇趁机并起,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犹如惊弓之鸟,望烟而奔,观尘而溃,尸骨遍野。

自此,东汉名存实亡。


三、董卓死后的军阀混战

董卓被王充除掉后,整个烂摊子无一人可收拾,于是,东汉的动乱继续加大,郭汜、李傕趁机作乱,攻打长安,死者数万;李傕掌权后,又成了“董卓2号”,“其子弟纵横,侵暴百姓”,“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最终,三辅之地的人口所剩无几,二三年间,曾经繁华无比的关中地区竟然找不到一丝人迹!

在此之后,天下彻底大乱,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战争与死亡成为了这段时期的代名词,并且,很多军阀,比如曹操,都实行屠城策略。

可以想象,当时的整个东汉疆域内,是何等的一幅惨烈之相!


四、瘟疫频发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战争与死亡往往伴随着瘟疫横行,文献中对东汉末年的疫疾爆发也记录颇多:

“建宁四年三月,大疫”;“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光和五年二月,大疫”;“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频繁的瘟疫,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总之,东汉末年,一次次的人祸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次次天灾,使得短短30年间(黄巾起义至东汉灭亡),全国人口数量骤减超过2/3,整个社会极其动荡与黑暗,宛如末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与惨烈的年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