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人倡导的未来世界有所不同。孔子的实际,耶稣的理想。
?
?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象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孔子呢?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孔子不像耶稣,一放不能收。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
?
这二种思想,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比,都显示了它们的无力。耶稣的和平国度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当中,而孔子的大同世界我们也没有看到,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夙愿,并且,孔子思想虽然对维护、传承人们的道德观念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社会总体发展并没有起到作用,只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源是利益关系,二种思想都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基——利益关系,所以只能对社会发展起到辅助作用的。
孔子讲的是中庸之道,是讲怎样做一个标准的人,讲的是人间的理。耶稣是来到世间渡人的,是指引世人怎样脱离人世间的苦去往一个生活更美好的世界的。因耶稣有自己的天国世界,所以他可往他世界中渡众生。
孔子的大同世界是东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国文化,而耶稣的和平国度是西方文化的一种体现,是西方文明的核心。
大同世界观念是人类社会现实需要奋斗与追求的最终目标,和平国度则是人们理想追求的目标。
孔子的大同世界是讲人类社会通过不断发展与进步,追求社会平等、友爱、和平共处,最终达到世界大同。耶稣的和平国度则是超越人世界范围的理想国度,讲究上帝赋于世人做善事的权利。
所以说这两种思想各有不同,不存在孰是孰非,这是两种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别。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认清世界还存在东西方文化、观念、思想的差异性。才能意识到世界的差别之大,不是通过简单的谈判能解决实际纷争,而是要坚持尊重各自的文化特征,通过协商与理解各自的人文特点而进行合作,以达到各国利益共赢。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做贡献,为人类走向大同世界作努力。
拿《论语》与《圣经》相比较,或与《道德经》相比较,人类所有低信仰或宗教意识,凡能被传播者,都有其合理性,符合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利益倾向,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最终制度,是这些思想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的斗争统一或争执言和。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毛泽东选集》里有答案。对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评判,或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或各宗族各种族各家族的教育形态相碰撞,人类斗争的最终结局,随着财富满足人类消费而结束。
思想,孰是孰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财富满足不了人的消费追求时,斗争,必然。《论语》与《圣经》都是古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来源于客观现实,服务于人类,所以传播至今。
人穷地也懒,好孩也学坏。今天去比较孔子与耶稣,不如去学习与理解封建主义制度(土地经济,农民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金融经济,工人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劳动经济,社员生产力),研究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劳动资源的属性,体验农民、工人、社员的生产实践,了解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本质。懂得这个问题,比研究《论语》《圣经》具有意义。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中,当地主这个矛盾的一方消灭以后,农民这个矛盾的另一方也必须消灭,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消灭了封建主义土地经济。农民阶级,楼再高、钱再多、官再大,都难以走出土地经济制度。泡在河里上不了岸,怎能柳暗花明?
读毛主席的书,就会得到孔子与耶稣或其它意识形态的描述的想要的答案。
大同世界只有一个:天地人合一。
否则不是妄念就是愚弄或各自为政实现小同。
愿望都是美好的,现实总是虚无的。
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者,才可能被传播。
不同的统治阶级有不同的需要,所以符合这种统治阶级者,未必就符合那种统治阶级!
孔子和耶稣都是统治阶级和学者文人在那个时代愚弄平民的标签和工具新时代也一样,现实生活中孔子和耶稣愚弄了多少中下层人民。现实生活中只有《毛泽东选集》才适合全人类的上中下层次的人们看,只有《毛泽东选集》才能把人类引向真正的大同世界和现实中的和平世界。
大同、即无界无线之统一、和平则有界有线之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