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征服蒙古需要连续作战,皇太极讨伐蒙古某大汗,双方在蒙古草原追逐了大半年,从科尔沁一直追到青海,而明朝北伐蒙古都是短平快的作战,缺乏作战的韧性,朱棣五次基本都是明进蒙退,明驻蒙扰,明退蒙追。
其次,清朝把征服的蒙古部落视为兄弟,联姻二百多年,而明朝呢?对臣服的蒙古部落依旧视为仇寇,各种机会征伐,像朱棣那样,追不到瓦剌鞑靼打,就去打臣服的蒙古部落的神操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首先,征服蒙古需要连续作战,皇太极讨伐蒙古某大汗,双方在蒙古草原追逐了大半年,从科尔沁一直追到青海,而明朝北伐蒙古都是短平快的作战,缺乏作战的韧性,朱棣五次基本都是明进蒙退,明驻蒙扰,明退蒙追。
其次,清朝把征服的蒙古部落视为兄弟,联姻二百多年,而明朝呢?对臣服的蒙古部落依旧视为仇寇,各种机会征伐,像朱棣那样,追不到瓦剌鞑靼打,就去打臣服的蒙古部落的神操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朱棣靖难之后怕各地的兄弟有样学样收了藩王的军政权利,朱元璋的分封制可不是虚封他的儿子们可是有王府亲卫所的。每个藩王都有三个卫所的亲卫也就是一万六的兵力,而且是边防重镇的藩王还有驻军的节制权,比如朱棣,宁王,甘肃的肃王等等。明初的北方有十几个边防重镇而不是后来的九边,这些都是由藩王节制的。因为这些地方的军队相当于藩王的私兵,所以藩王们还是很舍得出钱维持的(毕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但朱棣靖难后把王府的亲卫一裁再裁,各地驻军的军权都收归中央转派流官节制,这样藩王们就没有义务帮中央政府养兵了。藩王带兵坏处是藩王有可能做大,好处是藩王不会亏待军队舍得投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流官带兵的好处是稳,但扩张性不足,还有层层克扣。可以说如果没有永乐收边的话蒙古人不可能蹦跶那么久,后来的哈密和朵颜三卫也不会失去,因为这些地盘都是藩王的地盘,如果失地他们是有罪责的。
清朝初期也没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后面还是有蒙古察哈尔,准格尔部的叛乱。直到道光年间还有蒙古张格尔叛乱。
没有战马,除了蒙古败走时留下的战马外,明朝根本就没有马匹补给,依靠仅有的那点骑兵和云南的滇马,跟蒙古骑兵对阵根本就不是对手,不是因为火炮和火器,明军压根就不具备和蒙古作战的能力。
明朝的千古奇策,烧荒捣巢了解一下
不知道,不清楚。????????????
清初和明初情况不一样,元未明初,朱元璋先后派徐达,常遇春,篮玉等远征大漠,每一次都是明军取得了胜利,但是蒙古人是死而不僵,过了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过来,这就是游牧民族的特点,平时可以放牧,战争时期立即成为士兵,天然的大草原,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马匹,蒙古骑兵成为天下一绝,到了清朝咸丰帝的时候,僧格林沁的部队,就是蒙古骑兵。而明朝以步兵为主,少量的骑兵,能够打败蒙古骑兵主要是依靠荷兰的红夷大炮,只要蒙古人远遁,明朝无法追击,战争也就结束了,明军只有南归!
而清军八旗也是骑兵,又有红夷大炮,以快打快,炮火攻击对方阵势,蒙古人一退,骑兵立即追击,不管天涯海角,就是一追到底,蒙古人打又没法打,逃又没法逃,当然败了!
另外一个方面,葛尔丹只是蒙古人的一部,对于其他蒙古人也是为我独尊的气势,也是强蛮无理,其它部落并不帮助他,更希望清兵打击他,更多的蒙古人和清兵连手打击,葛尔丹势单力孤,失败不可避免!而清朝收复大漠,对蒙古人仍然非常尊重,以王公之礼待之,更愿意和蒙古人通婚,清朝的皇后有许多就是蒙古人,蒙古人当然心服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