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评价,才更客观。

首先,从权力上看,一定是李建成更强大。李建成是太子,平时是要协助处理一些朝政大事。如果皇帝出处征战或视察,太子就要代行国政。

李建成身边,还掌握了部分京城的军队。玄武门屯守的将军基本上全是李建成的人,尤其是常何将军。

而李世民手上没有兵权,除非是皇帝分派的特殊任务外,李世民手上没有什么政务可以操作。

李世民当年征战的兵马都归政府管理,军权并不在李世民手上。没有皇帝的手令和兵符根本就调不劝军队。

在整体实力这个层面上来看,李建成占优。第一回合李建成胜出。

接下来,我们来看人才。

由于李世民长期征战在第一线,因此手上有不少能征之将。在被李世民攻下的城市中,他也把许多有见识的文人拉拢到了自己帐下。

而李建成则因为长期坐镇后方,负责粮食和兵源征集,和后方管理。真正上前线的次数太少,因此手上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略差。

第二回合,李世民胜出。

最后,来看下智谋。

李建成是作为太子来培养的,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治国上,不管是用人还是做事,他心中是有国家一盘棋概念的。他的心里是阳谋建设国家的计划,阴谋这些东西,不是他的专长。并且按照正常的逻辑,他必须是国家的接班人,没有必要去搞那些见不得光的人。

而李世民则处在不利的位置上,按照正常逻辑,他是当不上皇帝的。因此他只有搞阴谋,搞突击,杀掉李建成才能成功。于是他收买了李建成的心腹常何,这才是玄武门之变的关键。

当玄武门之变爆发时,李建成以为玄武门的守将,尤其是常何会站在自己一边,哪知道全体将军们在观望。李世民是事先有准备,身边的人反而多一点。李建成身边除了李元吉和几个随从外,根本就没有什么人。

第三回合,李世民胜出。

三局两胜,最终的结果还是李世民胜出,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结果。

最佳贡献者
2

祝大家阅读愉快!

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是李世民,所以大多人认为在这之前,李世民的实力肯定比李建成的实力强,其实这个是个误区,不要因为李世民是秦王,手下战将如云,功劳甚大,再加上一直被说成“子打江山父亲坐”的李渊,很多人也就认为这个子打江山指的是李世民,其实这里面大多是指他有几个好儿子,其中也包括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之前可以说李建成的实力可以甩李世民几条街的,下面我们不妨做个对比。

一:政治上

李渊肯定是支持自己的长子李建成的,为了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还不断打压了李世民,甚至把李世民调离了长安,防止李世民接触这个政治中心。还有齐王李元吉的帮助,在太子党和秦王党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元吉就曾经设计杀害李世民,可是李建成心软没有同意,最后反被杀死。

(李世民剧照)

二:军事上

秦王李世民虽说兵强将广,但是李建成太子府也有很多精兵良将,他单单在府中就养了士兵两千,罗艺给他的300起兵,还有齐王李元吉的兵力,实力可以说是超过李世民的,有人就说有兵有什么用?没有李世民会打,了解过的人都知道,李世民在建唐的过程中同样立下了很多功劳,唐朝建立后他还多次率兵攻打了突厥,而威望之所以不如李世民,是因为李渊把李建成留在身边,一直让他接触如何处理国家大事,但是不代表李建成的军事才能就输于李世民。

(李建成剧照)

三:民心——无形的实力

因为李建成本就是太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拥有绝对的主动权的,玄武门之变之前,连玄武门的守将都是自己人,他自己的兵力也是多于李世民的,但是自己麻痹大意,最后被李世民给反击了。而玄武门之变后双方还在厮杀,直到李元吉和李建成的死讯传到了这些士兵耳朵,他们才放弃抵抗。这都还没有彻底放弃,是尉迟恭去逼宫了,最终以李世民的胜利结束。

因为史书都是胜利者所写,李世民就开创了第一个公然篡改史书的人,玄武门之变成了他的污点,正因为他是唐朝伟大的皇帝,我们眼里的明君,所以给我们一种潜意识,认为他在很强大,其实李建成一是输在自己心软,其次是输在没有心腹,论心腹,李世民比李建成不要多太多,李世民在决定发动政变之前,同样是犹豫的,但是手下众多大臣都极力怂恿,说服李世民。总之一句话,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3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的实力谁更强?强多少?总体来说李建成的实力更强,因为李建成在当太子的时候,得到李渊授予的兵权,李渊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是当时是李渊反隋建唐的重要参与者。李渊登基唐朝建立,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李渊对李建成寄以厚望并悉心栽培,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职责。李建成平时受命协助李渊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渊外出“巡幸”时,李建成就坐镇长安“监国”,代理朝政。

李世民小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书生,这位书生也会看相,古人把看相当做识人的一种本领,如三国时的崔琰。这位书生看到李世民的脸,就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古代的伟人都天生有异相,李世民也是这样啊!

因为李世民得不到李渊的信任,以至于李世民的手下文武大臣都被放到边防前线去干活,这让李世民很不开心,李世民认为建立唐,他也提了诸多意见,李渊为什么还要把太子之位给李建成?要说功劳,李世民比李建成大多了,可见李渊的偏心。

于是李世民暗中谋划后来被称为““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及李元一并杀死,不留一个活口。还将李渊逼退,当太上皇,到现在李世民当上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建立了大唐盛世,万邦来朝,其中就有西亚、欧州一些国家。

4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会下意识的说肯定是李世民的实力强,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中情况恰恰相反的,说难听一点,李世民就是一个赢了的赌徒,就在玄武门前一天,他差一点被李渊拿走所有权利,他及时的拿出太子挡枪,他告诉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其妃子有染,李渊得知此事非常愤怒,命他第二天和李建成等人当面对质。

结果第二天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并且赢得了胜利。人们在各种影视剧中,都将李建成演成一个没脑子的废物,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是没有实力去和李建成抗衡的,很多人都说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一直跟着李渊东征西讨,李渊的部下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们都支持李世民。

实际上李世民跟着李渊打天下的时候,李建成被派往河东独立发展,而且进攻长安的时候,李建成的部队和李世民带的军队是一起杀进去的。李渊当了皇帝之后,在立储的问题上面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就认定了太子是李建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风格不同,李世民的确是有很多的战功,他的部队也很能打,李建成是军政结合,他立下的战功其实并没有比李世民少多少。人才方面,李建成在当时身边有不少人才,只不过李世民做了皇帝,李建成身边的人自然没有多少记载,而且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李渊的态度又很明确,所以大家都是支持太子。

李建成本就是储君,大臣们支持,皇帝支持,再看李世民,支持李世民的大臣也有,可是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李世民没有实力和李建成斗,那他为什么成功了呢?他正是看中了在玄武门之中,双方都是相同的人马进去,因为是面圣,不会带太多人,就是一些随从,而他又是突然袭击,玄武门大门关闭,外面的人一时半会无法支援,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场豪赌成就了他的帝位,否则正常发展的话,他是绝对斗不过李建成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5

当然是李建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钦定的太子,是李世民的哥哥。按照古代长幼有序的法则,李世民本无权成为皇帝的。

从法统上,李建成本来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的,但他的政治智慧却差李世民很远。李世民有着问鼎的政治野心,所以不惜发动军事政变,架空时任皇帝的自己的父亲李渊,以尊称太上皇的名义剥夺了父亲的权力,又在军事政变中闪电战一样击败太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

照理说,政变,这个在当时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却因为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后来的励精图治清正廉明,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人们认为玄武门政变这个污点被大唐盛世灿烂的光辉所掩盖。

6

政治实力应该相差无几,但天平逐渐向李建成倾斜,否则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先说一下政治制度和双方实力,唐初政治格局基本上是九品中正制,绅士家族和隋朝遗老遗少把控朝堂,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魏晋南北朝府兵制,也就是有大量的贵族私兵,这些兵主要在长安和一些大城市,还有很多的各路投靠李家的地方豪强势力,这些豪强势力把控地方,经历了隋末的乱战后,李家得了天下,短时间却没有能力全面把控整个朝野。李建成出生即是世子而后又立为太子,能力也不差,在李家的地位一直是二把手,根据传统认知,长安的世家和官僚阶层肯定是建成的拥泵。李世民打下了大半个唐朝版图,紧急关头又多次化解唐朝危难,血仗硬仗关键仗都是他带兵打下来的,攻城掠地后肯定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手下,从而被山东诸地拥护,大多数因战功而身居高位的将军们拥护秦王,地方挟持中央,尾大不掉。庙堂文官集团和武将对峙,迫使李渊一度想着成立二都。李渊是皇帝,根据各王朝千年的血的政治教材和二十年前血淋淋的隋朝教训,不出意外应该循旧历传位给李建成,而且明里暗里拉李建成,随着双方斗争激烈化,已开始着手清除李世民势力,这彻底打破了双方的政治平衡,引起了李世民集团不满。秦王府可都是百战余生的狠人猛人和连年跟敌人斗智的老狐狸,最终玄武门一战而定胜败!总体上说,李世民集团总体实力是占优势的,才会造成,太宗掌权后,长安和地方没有大规模反叛,长安虽有恶斗,一战而长安定!

7

李世民在皇子中是属实力派人物,有多年随军出征和挂帅征战的经历,并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唐王朝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劳。而且为人正真,劣迹很少,民间威望和信誊都不错。主要是他深得军心民心,一直受高宗监视和压制。而其它皇兄弟除了讨父皇欢心和拉帮结派,贪图享受,不得军心民心。所以总体上还是李世民实力最强,也最有能力当皇上。

因为得军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治天下。天下是靠军队打出来的,也是靠军队保护和维持的。

8

从《资治通鉴》内容来看,李世民长期征战,每战必胜,消灭了宿敌窦建德、王世充,不仅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扩充了大片疆域,为大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在强敌恶战来临时两次对李世民许诺:只要他战胜就改封他为太子,结果李世民打赢了李渊却食言不提承诺,给李世民造成心结。李世民功高盖主,后来李建成、李元吉、李渊父子三人联合起来打压李世民,甚至要剥夺李世民的军权给李元吉,让李元吉带领李世民的秦琼尉迟恭等将领和军队去北伐突厥,明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借战争毁灭李世民的军队实力。所以说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来说是迫不得己,双方都保持着心理准备,注定这是一场命运搏杀,李世民在尉迟恭的帮助下险胜。

另外史书记载李元吉别有所图:先挑拨李建成去斗李世民,待二人彼此内耗,身败名裂之后乘机夺权,稳登帝位,由此看来兄弟三人心思殊途,表面和谐,内心凶险,注定早晚会由一场搏杀来决定谁赢谁输,玄武门之变后反而迅速稳定了大唐局势,为贞观之治开辟了条件。

9

李世民在军队中的势力更强一些,毕竟战功太大老爸没有啥官职可以给他封了只好发明了一个天策上将;李建成在京城和后宫,士族中的影响更大一些,另外还有李元吉和李渊的支持,综合来看,还是李建成实力更占优势一些。

10

李建成的实力在长安要强的多,而且自己是太子,最主要的是他错判局势,低估了对手。李世民抓住了时机,当断则断,在合适的地点,恰当的时机,先下手为强,一举灭掉对手。做大事的人要当机立断,切不可优柔寡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