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简单,汉宣帝没有追尊自己的亲祖父刘据为皇帝,是因为要捍卫自己的合法性,所以不能追尊亲祖父为帝。

如果,刘据是正常早亡的,汉宣帝是按班就部继承皇位的,那他追尊父祖并没有什么问题,也不会遇到任何阻挠。

但是,刘据是起兵逼宫败死的,汉武帝自始至终也没有赦免过刘据的罪过,那他的身份还是罪人无疑,包括刚出生的汉宣帝,也是罪人的家属。直到武帝临死大赦,汉宣帝才摆脱罪人的身份,恢复皇室身份。

而汉昭帝刘弗陵则是汉武帝临死前确立的合法继承人,虽然汉昭帝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但是自从刘据被杀就已经失去大宗宗子的地位,汉昭帝就是合法的大宗宗子,继承了皇位,成为新的大宗。

只因为昭帝无嗣,权臣霍光为了继续掌权,抛弃昭帝的兄长刘胥不立,转头给昭帝立嗣,就是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刘贺在位时间太短,仅仅27日,就因为染指兵权被霍光废掉,还被扣上一堆鸡毛蒜皮的罪名。

霍光第二次为汉昭帝立嗣就选择了生活在民间毫无势力的汉宣帝,随着祖父被杀已经沦为小宗的汉宣帝,被选择成为大宗汉昭帝的嗣孙,按照宗法制度,刘询就必须降其私亲恩义,尽心奉事所承帝室大宗,意思就是忘记你自己的本生父祖,侍奉你承继的父祖了。

本始元年【前73】,才继位几个月的汉宣帝第一次提出自己父祖的问题,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毫无意外的招致全体官僚的抵制,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就是说陛下你已经是昭帝之后了,不能逾礼,就追上宣帝生父刘进谥号悼,母王曰悼后,祖父太子刘据谥号戾,祖母史为戾夫人,改葬一下,其墓地称为戾园、悼园,仅此而已。

地节二年【前68】三月,霍光去世,汉宣帝迫不及待的亲政,地节四年【前66】七月,铲除霍氏家族真正的亲政后,汉宣帝才再次提出父祖的问题,这次大臣们就没有那么强硬了,退了一步,“《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也就是说汉宣帝可以称生父为皇考,但是他做为昭帝嗣孙的事却是不容更改,所以他无法为亲祖父上尊号,如果给亲祖父刘据上尊号,就是表示不承认昭帝了,但是昭帝可是武帝合法的继承人哦!是谁也不敢否定的。

因此,为了自己的正统性,就是贵为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不管汉宣帝多么的憋屈无奈,他也不能为其父祖彻底平反,能够让生父称皇考都不错了,还是不要奢望那么多。毕竟汉宣帝的情况和后世的汉哀帝以及宋英宗明世宗大不一样。

就是这样。

最佳贡献者
2

被追尊为皇帝的不少,比如曹丕追尊其父曹操为魏武帝,西晋司马炎更是追尊其祖父司马懿、其父司马昭、其伯父司马师为帝,嘉靖外藩入主大位也追尊生父为帝。。。

自己光宗耀祖了,让自己的父、祖也享受无限荣光是常态。

卫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这个无妄之灾,不仅自己丧命,还连累了母亲卫子夫和妻儿。只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幸存,被投入大牢。巫蛊之祸真相大白后,汉武帝杀了所有诬陷太子的人,并建思子宫追思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是被诬陷、被逼迫起兵已经得到汉武帝的认定与原谅。

卫太子刘据如果没有发生巫蛊之祸,妥妥的是皇帝。他孙子继位后,追尊这个倒霉的爷爷也在情理之中。但刘病已只定谥号为“戾”。“戾”现代汉语容易和暴戾、戾气联系在一起,不是一个好词。孙子怎么给爷爷这么一个坏词?!在古代谥法中,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个人觉得:戾太子的戾应该为“不思顺受”。他被冤枉是真,但跟他老爸动武了也是真。在古代,汉武帝是他的父,也是君,是双重领导,那句话怎么说的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按照当时的价值体系,认为卫太子“不思顺受”是没有偏差的。

在从刘病已继位之初的现实来看,这个谥号也是必须的。众所周知,在刘病已之前有一个汉废帝刘贺,皇帝工作没干一个月就被拿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荒唐,做一千多件错事。但真实的原因绝对是这个刘贺不听话,太想独立和单干。为权臣所不容。

刘病已,与刘贺相比更加弱势,刘贺好歹的一藩王,还带着一些助手入主。刘病已,是卫太子一系硕果仅存的后代。襁褓入狱、幼游民间,在祖母的娘家长大,娶妻也是小吏之女。根本没有任何势力,除了他是汉武帝的嫡系子孙。

刘病已的政治智慧就表现在这里。他一方面在霍光手下小心谨慎,大大嘉奖霍光,让他继续掌权,稳住权臣;另一方面,他极力肯定汉武帝的功绩,让大臣给汉武帝定性。(因为汉武帝晚年的穷兵黩武,国 家经济已经很困难了,汉武帝本人都下了罪己诏。)表面上看着是肯定汉武帝,但内里是在强调他的正统地位。伟大武帝的嫡长子的后代!在加重自己的政治筹码。

而那个起兵反抗过汉武帝的刘据,虽情有可原,但行动上是有错的。

个人认为,没有追尊刘据也是在肯定汉武帝。为了汉宣帝继位之初那岌岌可危的地位,他爷爷在地下应该是理解的,而且一定点赞他这个孙子。知道大局,举重若轻。

3

刘询给自己的祖父卫太子刘据上了个不好的谥号“戾”,其实是相当考究的。就这一件事,充分说明了刘询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政治家。他能够在汉武帝之后,开创“孝宣中兴”,绝对不是碰运气得来的。

(刘询剧照)

历史上的皇帝,只要皇位不是从父亲那里传下来的,都会对父亲,对祖父有所表示,要追尊一个什么。

比如曹丕这样的开国皇帝,因为他的皇位不是祖上传下来的,所以往往会对父亲、祖父,乃至曾祖父进行追尊。这样做,所要体现的,是自己的皇位,不是从别人那里夺来的,而是继承了祖上的荫德。

一些不是开国皇帝的皇帝,他也会这么搞。比如嘉靖皇帝朱厚熜,他的皇位就不是直系的祖上传给他的。他当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认自己的父亲为皇考,而认明孝宗为皇伯考。他这样做,无非也是要表明自己能当皇帝,是祖上积下的荫德,而不是首辅杨廷和把他选拔起来的。朱厚熜也通过这个“大礼议”,把权力从杨廷和手中夺过来。

照理说,霍光在废掉他刚立不久的皇帝刘贺,把刘询从监狱里放出来当皇帝,刘询也应该像朱厚熜、曹丕那样,追尊自己的祖父、父亲为皇帝。就算不追尊为皇帝,也要上一个好的谥号才对呀,为什么他竟然给自己的祖父上谥号为“戾”呢?

前面我们说了,刘询这样做,是他很成熟的表现。那么,他成熟在哪里呢?

(霍光剧照)

第一,刘询不想贸然动霍光。

如果他一定要追尊自己的祖父刘据,表现自己的皇位是来自于祖父、父亲的荫德,必然是对霍光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当皇帝的一种否定。这样的话,刘询与霍光的矛盾就会激化。刘询可不想这样做。再说了,霍光虽然专权,但是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刘询只需要等时间,等到霍光撒手的那一天,他就可以坐正,而且还可以从容收拾霍光的家人。

第二,刘询追尊刘据会否定汉武帝。

其实,刘询没有必要给祖父刘据上一个多么尊贵的谥号。因为给祖父刘据上尊贵的谥号,必要会否定曾祖父汉武帝当初在“巫蛊事件”中的做法。汉武帝不但是霍光的主子(霍光是汉武帝给汉昭帝刘病已的顾命大臣),而且在当时有着巨大的权威。刘询否定汉武帝,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再说了,他也用不着否定。因为当初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对“巫蛊事件”的处理方式,已经感到很后悔,他对那么发动“巫蛊事件”并造成太子刘据自杀的人,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后来,他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表达他的后悔。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武帝已经给刘据平反,刘询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刘据剧照)

第三,刘询追尊刘据是给自己抹黑。

刘据当时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后来他假传圣旨造反的行为,实在是错误的,是不能肯定的。刘询就算想给刘据平反,也无反可平。平了反,反而是给自己抹黑,让别人记住他刘询是犯上作乱的刘据的后代,得不偿失。

第四,刘询可以通过追尊汉武帝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通过追尊刘据,是不明智的选择。但是,刘询又必须追尊自己的祖先。只有追尊祖先,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因此,刘询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汉武帝。他上台的第二年,就提出给汉武帝上“庙乐”,给予汉武帝极大的尊敬。虽然有不少大臣反对,认为汉武帝后期所做的那些事,不配上“庙乐”,但是刘询一定要这样做。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表明自己是汉武帝的曾孙,受的是汉武帝的荫德,得位很正。

事实证明,刘询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不但提高了自己地位,还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最终开创了一个盛世。

(参考资料:《汉书》)

4

首先,汉武帝表达对卫太子的思念只是为了安抚活着的人,并没有下诏赦免过卫太子的罪过,卫太子之孙刘病已常年被羁押在长安监狱中就是事实,汉武帝也没正式安葬过卫太子和他的家人。

其次,汉武帝去世那年进行了大赦天下,已经五岁的刘病已被赦免。汉武帝临终前良心发现,承认了这个曾孙的存在,给与了他皇室宗族的身份,因此刘病已这时才被皇家承认是皇族成员。

第三,汉昭帝去世无子,迎立的新帝刘贺和掌权的权臣霍光不对付,导致被废。这时皇位空缺,霍光看中了刘病已背后没有任何势力的身份,所以迎立他为新帝。汉宣帝是以汉武帝曾孙的身份被过继给了汉昭帝刘弗陵,以昭帝后嗣的名义继承帝王的。宣帝在名义上是昭帝后嗣,他的本生卫太子这一支当然没有资格被尊为皇帝。

5

汉宣帝是个传奇,从囚犯、浪荡小子,逆转为一代中兴之主。有人说是霍光顾念旧情,废黜刘贺,将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扶上皇位,我想跟旧情应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霍光与卫家没有多大关系

许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卫青、卫子夫的外甥,因此霍光跟卫太子也有亲戚关系。

非也,非也!



卫青同霍去病的妈妈卫少儿是同母异父的姐弟,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因此霍光与卫家,没有太大的关系。

【按说霍去病跟随母亲卫少儿长大,卫少儿后来嫁给陈掌,按说霍去病应该姓卫或陈,他却选择姓霍,看来陈家对他,也如郑家对卫青一样不待见。】

而且可能霍光与卫家还有嫌隙

《汉书》记载,霍去病突然盛年而逝,接着卫青的长子就因为犯法被夺取爵位。霍去病为卫青射死李敢,可是李敢的女儿确是太子刘据的宠姬,李敢的儿子为太子效命。



巫蛊之案爆发时,霍光正得宠汉武帝,霍光没有为太子刘据说过一句好话,刘病已小的时候在狱中,大的时候在掖庭,霍光从未照拂过。

那么霍光为什么要把刘病已推上皇位呢。

答案很奇葩: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大家看下图:



可以看出,自从昌邑王刘贺被废黜,与汉武帝血脉最近除了大老粗刘胥,就剩刘病已了。



霍光不可能扶持刘胥,只能扶持刘病已登基。

刘病已登基为皇帝,尊汉昭帝的上官皇后为皇太后,相当于刘病已过继给了汉昭帝刘弗陵。本来按血缘关系的辈分,刘弗陵应该是刘病已的叔祖父。

但是按社稷宗祧来论,刘病已相当于刘弗陵的继子,若追尊祖父太子刘据将置汉昭帝于尴尬的地位。



巫蛊之乱是汉武帝牵一而祸延全国的,最终被奸人江充加以利用,试图置太子刘据于死地,卫太子刘据不甘束手就擒,才领兵起来反抗。

当时刘据和身边的谋臣判断汉武帝已死了,江充等借机生事谋反,为了避免成为秦朝的扶苏,刘据引兵发动抵抗,但是汉武帝没死,这场抵抗就成了叛乱,并迅速被汉武帝亲率大军镇压。

汉武帝虽然事后反悔,建立所谓思子宫,寄托哀思,大抵不过是政治作秀而已。



其实并没有真正为太子刘据平反。如果汉宣帝坚持自己要为祖父刘据平反,就向天下人昭示汉武帝错了,刘据的抵抗是正确的,不是谋反,那继承法统的一脉就应该是刘病已,那么汉昭帝的地位就尴尬了。

若刘病已尊奉太子刘据为皇帝,作为刘据的弟弟刘弗陵,刘病已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这样一来,试问霍光和上官皇太后怎么可能答应呢!

6

历史上追尊皇帝的例子确实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开国皇帝追尊自己的十八辈祖宗,但是汉宣帝这种在一个朝代的中期入嗣大统然后即为的情况却比较特殊。

北宋英宗时期曾经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八个月的“濮议事件”,原因就是宋仁宗驾崩之时并没有留下子嗣,只好让自己的养子(侄子)赵曙即位,赵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英宗即为之后觉得自己应该追封父亲濮王赵允让为帝,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驳,最终英宗也只能称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而不能称“帝”。明朝同样也出现了这种问题,除了追封父亲为帝会遭到反对之外,封在世的母亲为皇太后也是与传统礼法相违的,因为正宗的皇太后只能是先皇所立的皇后。

汉宣帝不能追封祖父,即汉武帝的皇太子刘据为帝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汉武帝虽然在晚年对太子被杀一事充满懊悔,但是却没有给他平反。可以说汉武帝的做法是非常理智,并且符合一个政治家的思维方式的——他将于儿子刘据的关系分割开来,从父子之情上来说,他做“思子宫”表达自己的哀思与悔恨;从君臣关系上来说,他没有认同刘据的造反事实是出于被逼无奈等原因,而是肯定了刘据的造反事实。在封建社会,凡是造反的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板上钉钉的死罪。

所以,汉宣帝虽然是刘据的亲生孙子,但是他名义上是继承了汉昭帝的皇帝,在政治上来说与刘据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刘据并没有被追封的依据。从另一方面来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刘据就是一个曾经造反的反面角色,他犯下的政治罪并没有被汉武帝原谅,所以,汉宣帝当然也不能因为个人感情或者血缘关系而违反维护政治统治的基本原则。

7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汉宣帝刘询,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帝王。

相信有许多人看过,由孙耀威和曹颖主演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这部电视剧除了汉宣帝与霍光之女的感情和鸠摩智的部分描述不符合史实以外,其他方面较为真实的将这位,在长安天牢度过童年生活的皇曾孙刘病已的人生履历给描述了出来。

要知道,在刘询登上帝王之前。还存在着一位短期的帝王,那就是汉武帝之孙刘贺。

但是这位被霍光扶持上位的汉废帝刘贺,并不是一位甘于寂寞的帝王。

这位历史被描述荒淫无道的帝王,在登位之后,便不断挑战霍光等辅政大臣的底线,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朝中各重要部门之后,仅当了27天的帝王,便被霍光等人以27天干了1120次错事而废黜,成为了后世著名的海昏侯,觉得听起来挺熟悉的吧,没错!他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齐名的海昏侯墓编钟的主人。

我们暂且不说霍光为何废掉刘贺,且说他在废掉刘贺之后,根据刘贺的前车之鉴,霍光找到了长在民间,毫无政治根基的刘询作为新君,是为汉宣帝。

而从血脉角度来说,刘询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的儿子,正儿八经的皇曾孙,可是当刘询成为帝王之后,却没有追尊自己的祖父刘据为帝王,令人不经觉得奇怪。

但是,今古告诉你,他选择不为自己的祖父追尊为帝王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就为大家好好说说这其中的个中缘由。

首先,汉武帝已将太子兵变定义为谋反,法理上不允许推翻已成事实的判决

由于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将太子刘据发动的兵变定义为谋反,即使在之后汉武帝了解了真相,自己建了一座思子宫来想念他。

但是终究没有从法理上来为太子刘据平反,因此就法理正确性的角度来说也不允许将一位曾经的叛逆追尊为帝王,这会极大的损害王朝政治统治的权威性,不利于国家的统治。

如果一位曾经被定义为叛逆的人可以成为帝王,势必会诱导其他人为了帝王之位而谋反,这也是刘询所不能接受的,既然自己已经当了帝王,就暂且让爷爷委屈一下,好歹这一脉将皇位又拿回来了,也算对得起他老人家了。

其次,刘询的继位,是以汉昭帝孙子的名义继承的,亲缘族系上也不适合追尊刘据为帝王

刘询在继位之前,已由霍光等人将其族系转为汉昭帝刘弗陵一脉,是刘弗陵的合法继承人,这就使得刘询的爷爷的族系中只能是刘弗陵,而如果追尊戾太子刘据为帝王,势必会影响宗室族系的传承。

这对于极为重视血脉传承的汉朝而言,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而刘询曾经提出过这一个想法的时候,也就被满朝文武以此理由给拒绝了。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汉宣帝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第三,作为当时朝堂真正掌控着霍光,不会允许这种政治挑战的出现

前面我们说到了,汉废帝刘贺的废黜和汉宣帝刘询的登位都与霍光有着极大的关系。

作为这个时候汉王朝真正的掌控者,霍光很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皇帝。

因此他不会允许新君做出挑战他政治权威的事情来,如果刘询追尊戾太子刘据为帝王,就是否认了他安排刘询为汉昭帝刘弗陵孙子的安排,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有?那么汉废帝刘贺就是前车之鉴。

而刘询显然比刘贺更清楚自己的势力建立的基础在于霍光,在初次提出这个提议就被群臣拒绝之后,便再也没有提起此事。即使自己任性了一把才娶到了青梅竹马的许平君,被霍光之妻给毒死也未曾发作,直到霍光死后才真正的秋后算账,可谓是十分懂得隐忍蓄势。

结语

汉宣帝刘询,在继位成为帝王之后,未能追尊自己的祖父戾太子刘据为帝王。其实是当时政治环境下的无奈选择。为了皇室的传承法度及维护其正统性,他虽然未能挽回自己祖、父辈的名誉,但在实际上却已将汉室的皇位重新导回戾太子一系,已然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程度,有孙如此,戾太子或许也能泉下有知了。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8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迫自杀,进而汉武帝几乎将刘据一支斩尽杀绝。幸得丙吉保住了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汉昭帝去世以后,由于没有子嗣,所以霍光只能从汉武帝的后代中在选择一个。开始霍光选择是昌邑王刘贺。谁知这个刘贺是一个极其不靠谱的主,在位二十七天干出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刘贺不仅荒唐而且还想从霍光手中夺取权力。霍光决定废黜刘贺,改立刘询为皇帝。刘询登基称帝以后,他和霍光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位新皇帝是否合法。

从法理道义上说,刘询毕竟是卫太子刘据的后代。虽然汉武帝晚年曾经为了追思卫太子,建立了思子宫,而且杀掉了当年迫害卫太子之人,也赦免了刘询的罪名。可是终汉武帝一朝,他始终没有以正式文书的形式为卫太子平反。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卫太子依然是一位起兵造反的罪犯。汉昭帝一朝也没有为卫太子平反。汉昭帝和霍光不仅没有为卫太子平反,他们连汉武帝的尊号和庙号也没有确定。说到底霍光也是卫氏集团的一份子,其实霍光心中比较反感汉武帝后期的一些政策。只不过霍光是汉武帝钦命的顾命大臣,如果否定汉武帝就等于否定自己。所以汉昭帝一朝,霍光没有想过给汉武帝定尊号和庙号,汉武帝的问题大家都避而不谈。汉昭帝不为汉武帝定尊号,也没有任何问题。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儿子,也是汉武帝亲自指定的继承人,他的帝位合法性没有任何疑问。

可是到了汉宣帝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新皇帝的合法性问题急需解决。汉宣帝和霍光都有这个需求。毕竟这位罪犯之后是霍光拥立的,尤其是在废掉了一个合法的继承人后拥立的。霍光废掉刘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展示霍光的权威,巩固霍光的权威;另一方面废掉成年皇帝西汉并没有先例,霍光难免遭人非议。霍光需要通过某些手段,向天下证明这位新皇帝的资格绝对合法。汉宣帝也需要和霍光一起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在这点上,他们两个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如果想解决这个汉宣帝帝位合法性问题就要先解决三个人的问题,那就是汉武帝,卫太子和汉昭帝。

此时霍光要想证明自己废立皇帝的合法性,就必须拿出他钦命顾命大臣的身份,所以他必须重新搬出汉武帝这块招牌。霍光搬出汉武帝这块招牌也可以为自己拥立罪人之后提供法理支持。汉宣帝更需要通过尊崇汉武帝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否则他就坐不稳皇位。此时汉宣帝不可能到处标榜自己的卫太子之后,他只能标榜自己的汉武帝之后,这是他唯一的优势。所以霍光和汉宣帝都需要尊崇汉武帝。最后霍光和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号,尊汉武帝为汉世宗,并在全国范围内为汉武帝建立宗庙。

解决了汉武帝的问题之后,下一个需要解决卫太子的问题。卫太子是汉武帝的太子,如果不发生巫蛊之祸的话,他应该理所当然成为下一任皇帝。那时候刘询皇帝的合法性将不会有任何疑问。可是卫太子不仅没有成为皇帝反而背上了一个造反的罪名,直接导致汉宣帝生下来就是有罪之身。如果想证明汉宣帝的合法性首先必须剥除汉宣帝身上与生俱来的罪名。这时候为卫太子平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于是汉宣帝在为汉武帝追加庙号的同时,也为卫太子平反。公元前73年,汉宣帝下诏为卫太子平反,追谥卫太子为“戾”,所以我们也称卫太子为“戾太子”。同时以湖县阌乡邪里聚为戾园,改葬刘据。汉宣帝给卫太子追谥的这个“戾”,明显是一个恶谥。据《逸周书 谥法解》: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给卫太子追谥这个谥号明显说不通,我觉得东汉许慎的解释比较合理。许慎认为“戾”有蒙冤受屈的意思。汉宣帝为卫太子的平反至此基本结束。按道理说卫太子一支终于得到平反之日,身为卫太子之孙的汉宣帝应该为自己的爷爷和爸爸全部上帝号才对。可是汉宣帝只是追谥卫太子为“戾太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想解决上一个问题就需要解决汉昭帝的问题。无论是被废的刘贺还是新立的汉宣帝继承的都是汉昭帝的皇位,也就是说他们等于过继给已经去世的汉昭帝。如果这时候汉宣帝给卫太子追尊帝号的话,就等于否定了汉昭帝帝位的合法性。而汉昭帝的地位又是合法继承于汉武帝。也就说承认汉昭帝地位的合法性就不可能给卫太子追尊帝号。汉宣帝是一个做事谨慎的人,他不像明世宗那么个性,为了把自己的亲生父亲抬进宗庙甘愿与世界为敌。汉宣帝为了昭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他只能放弃卫太子,改投到汉昭帝门下。所以汉宣帝不可能为卫太子追尊帝号。整个汉宣帝一朝,汉宣帝为卫太子的平反也仅仅局限于公元前73年,此后二十几年,汉宣帝一直都在有意淡化卫太子一事。

所以汉宣帝尊崇汉武帝,追谥卫太子,而又不给卫太子尊帝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合法性。

9

因为礼仪不允许。古代的礼仪: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所以汉宣帝也没有办法。因为汉宣帝不是以汉武帝重孙、卫太子孙、刘进子的身份继位的。而是以汉武帝孙、汉昭帝子的身份继位的。按照礼法宣帝称帝昭帝为父亲、武帝为爷爷。而称呼卫太子为伯父、称呼刘进为侄儿。汉宣帝是过继给汉昭帝为子的。就如明朝嘉靖是过继给明孝宗为子,要称呼孝宗为皇考。称呼原来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为此暴发数年的大礼仪之争。最后嘉靖赢了,称兴献王为皇考,孝宗为皇伯考。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当时昭帝没有儿子。当时大臣提议由武帝剩下的唯一儿子广陵王刘胥继大统。但是如果是昭帝的哥哥广陵王继位,那昭帝这一脉不就绝嗣了。汉书: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最后霍光等人选了武帝孙、昌邑哀王子刘贺。也就是让昭帝的侄子刘贺继位,侄子也叫从子。刘贺是以昭帝儿子身份继大统的,是过继给昭帝的。汉书:孝昭皇帝早弃天下,亡嗣,臣敞等议,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后,遣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但是刘贺不到一个月就废了,还是要再选过。霍光等人上书: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大宗指文—景—武—昭帝。小宗指景、武、昭的兄弟。但要跟大宗血脉最近的。)最接近大宗的当时昭帝兄弟的儿子们。会选择刘询也是因为他捡了便宜。广陵王这一支排除在外、燕刺王曾谋反也排除在外、昌邑王这一支就更不用说了。群臣上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曾面是夸奖的话)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嗣孝昭皇帝后,就是说刘询从此在宗法上是昭帝的儿子)

宣帝继位后还是想追尊卫太子的,但没有后来明朝嘉靖那么强硬。继位几个月就下诏让官员给卫太子定谥号,这是一个信号。汉书: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当时就有官员上书:《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就是礼法规定做了人家的继承人,就要做人家的儿子,所以自己的亲生父母就降位屈尊享受不到祭祀,这是出自对祖宗的尊崇。陛下是孝昭帝的继承人,要继承对祖宗的大祭,制定礼仪不能逾限越规。当时官员提议谥为戾太子。刘进谥为悼,按照诸侯王的标志来。宣帝暂时接受了,必竟自己才继承几个月。

八年后宣帝的统治越来稳,这次官员稍微让步了。汉书: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就是说按古礼父亲为士人,儿子当了皇帝对父亲的祭祀应该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应该给悼园(刘进)上尊号皇考(皇考是父亲的意思,到了宋代只能皇家用。就是当朝皇帝称呼先帝为皇考)把刘进的墓稳为寝。(寝指皇帝的陵墓)刘进成为有皇帝之实无皇帝之名。这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不可能再追尊卫太子为皇帝了。

而且追遵卫太子为皇帝于礼不通,古代只有开国皇帝才会追谥爷爷辈的。爷爷追谥了父亲追不追谥?汉朝皇帝系是高—文—景—武—昭—宣。如果把卫太子追尊为帝,请问把卫太子排在那里?请问卫太子以什么身份追尊为帝?如果按照爷爷身份来追尊,汉昭帝不就变成汉宣帝的叔公。那汉宣帝还怎么以昭帝儿子的身份继大统,那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面对这样的问题。刘秀虽然是但实际是继承自汉,所以史称光武中兴。刘秀是汉景帝儿子长沙王刘发之后,刘秀的父亲也只是县令。跟后来后刘备也非常之像。估计刘秀也常对人讲:孝景帝玄孙、长沙王之后。虽然也是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按照礼法来讲排队也轮不到刘秀当皇帝,必竟隔的太远了。一开始刘秀在洛阳设宗庙供俸西汉诸帝,后又立亲庙供俸他父亲以上几代先祖。这样做法受到群臣反对纷纷上书: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就是要认西汉皇帝为父)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春陵四世指的是刘秀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等。他们是臣,西汉诸帝是君。把他们同列,不合礼)刘秀很矛盾,也想保留亲庙。大臣再上书: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就是说刘秀应以宣帝—平帝为亲。认宣帝为祖父、元帝为父亲。逢年过节刘秀要亲自去拜,成帝以下的皇帝让大臣去拜。对于刘秀的直系先祖就立皇考庙(改了名字),供俸刘秀父亲—刘买(刘发儿子)。由大臣去拜。刘秀也不得不妥协,必竟直亲的庙保留了。从宗法礼法刘秀就是宣帝孙子、元帝儿子。

10

汉宣帝没有追尊其祖父刘据为帝,涉及到宗法社会严格的承祧和礼法制度。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后因病已两个字民间避讳太多,才改名刘询,他是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人称皇曾孙。巫蛊之祸,刘据满门身死,只有刘病已因年幼生存下来,养在民间,等到汉昭帝当上皇帝,待遇逐渐好起来,汉昭帝无子死亡,权臣霍光先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君,因利益冲突严重,刘贺当了二十七天皇帝便被废掉。


群臣商议后,在丙吉等人的力荐下,霍光与张安世便拥立了刘病已为皇帝,史称宣帝。他能当上皇帝,并不是因为自己亲生父亲这一系而继承得到,而是作为其本来应称为叔祖的昭帝刘弗陵的继承人而上位,需要称呼霍光的外甥女、刘弗陵的皇后为母后,简单说,就是给刘弗陵当儿子了,不再是刘进的儿子,刘据算伯父而不是祖父。如果承认回去,就失去当皇帝的合法性。(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再者,当时刘据虽说是被江充苏文迫反,田千秋还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叫“子弄父兵”,武帝也因为想念这位儿子而建了思子亭,但自始至终,从来没有给刘据平反过,可能由于事实叛乱是存在的,也考虑到如果平反,刘弗陵继承的合法性便会受到挑战。所以刘据悖父起兵是板上钉钉的事,刘询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下诏要求为故皇太子而不祖父议谥号,由于以上的原因在,自然不能称皇帝,宣帝的皇位可是来自昭帝,而不是刘据一系,所以大臣商议讨论后定了一个“戾”字,即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但这个字也有含冤的意思,时称为戾太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谥号既定,就设戾园为刘据改葬,陵园设置长、丞等官职,设置周卫供奉守护,霍光死后,汉宣又增加戾园的采地民户满三百家。这已经是过继给别人当儿子的刘询能为亲祖父所作的努力了,在重宗法礼法的时代,一着不慎,就会惹出正统之争。如后来的柴荣过继给郭威的道理一样。还有刘氏后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因为争取正统人心,承祧了汉元帝衣钵,认他为父,尊汉宣帝刘询为祖父。自己的父亲只能封为南顿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