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有些人不光脑袋秀逗了,良心也大大的坏掉了。

拿明朝衰落时的疆域对比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这就好像拿燕双鹰和鬼子单挑,还要不要这个脸了?

关于明清两朝的疆域面积,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分析。虽然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明清皇帝也都住在紫禁城,但明清两朝依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王朝,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不一样的那种。

简单说来,明朝是典型的古典王朝,管辖的区域称作“疆域”,包括直接控制区和羁縻统治区;而清朝的一只脚已经迈入近代,其后期管辖的区域称作“领土”,无论直接或间接控制都有明确边界,这是通过一系列边界条约划定的。

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疆域,指的是明朝的直接控制区,也称作“两京一十三省”,在直接控制区外的东北北部、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等大片区域,自明朝建立以来,陆续确立了羁縻统治形式。

和其他王朝在疆域扩张上的循序渐进不同,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疆域就达到了巅峰,即900多万平方公里,其后便开始了剧烈的收缩。

到1435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明朝势力彻底退出长城以北,加上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羁縻统治名存实亡,明朝中期以后,帝国的实际疆域面积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即3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数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但清朝的统治形式就完全不同,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作为我国古典王朝的一部分,也有异常猛烈的开疆拓土过程。

相比于其他汉家王朝,因为清朝的少数民族身份,因此对于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各部有着驾车就熟的统治手腕,这使得清朝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统治,和前朝一样依然是羁縻统治的形式。这种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间接管理,被中原王朝册封的部落领袖是否忠于中原王朝,完全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一旦中原王朝由盛转衰,这些蠢蠢欲动的羁縻部落就会露出獠牙,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的边患。

而清朝统治者并不担心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清朝统治者推行满汉联姻,将蒙古吸纳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并通过盟旗制度、八旗蒙古军以及大兴黄教等手段,将统治力度空前加强;另一方面清朝和沙俄等邻国签订了一系列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确定了蒙古各部对清朝的归属。因此即便蒙古离心,也是清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清朝的130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是直接控制区域和羁縻统治区面积的总和。而这一疆域面积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长时间,除了清朝统治者的统治手腕,更重要的是一系列边界条约的确定,包括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等。

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被拉入世界近代史的大潮中,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领土”。虽然没有国联或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但这一原则早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便得到了确认,从此“主权”成为一国的重要象征。

因为迈入了近代,所以“清朝”应该叫“清政府”更加恰当。这和其后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及共和国政府一脉相承,所以民国和共和国都不是“朝代”,他们是我国的历届政府。

因为清政府的积贫积弱,在列强的轮番打击下,其边疆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失去了外东北、外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清政府后期的领土猛烈缩水到1100多万平方公里。

很多人认为自列强掀起瓜分我国的狂潮,特别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的走狗,已经失去了所有所谓的法理领土。清帝退位前,清政府能够实际控制的领土,只剩下一个紫禁城,面积0.72平方公里。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说法,因为即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走狗,但它仍是我国境内的唯一合法政府,国界线之内的1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依然是清政府的领土。

所以清朝和明朝在疆域上并没有可比性,将两者放一起是真正的关公战秦琼,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比较两个朝代的面积,标准要统一,否则没有意义。

1,明朝是一个标准的中原王朝,其没有真正的边界,只有传统的华夷秩序,这一点与汉唐相同。

也就是说,汉唐明即使击败游牧民族也极少直接占领,基本上都采取羁糜统治。

而这种统治是不稳固的,它随中原王朝国力的强弱而变化,这就是大明鼎盛期与后期版图变化巨大的原因所在。

2,我们应当承认,清朝版图确实比明朝大,但远没有大到这么悬殊。

清朝版图大的直接原因是一统明朝和蒙古三部,然后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划定了北方的边界。

条约,这个西方人划界的方式对近现代非常重要,它是一把双刃剑。它使清朝丢失了许多的领土,但也使北方辽阔的国土在法理上一直都是清朝的一部分,即使清朝再弱也不例外。

换一个角度,当年蒙古帝国的版图其实随着《尼布楚条约》的划定,被俄罗斯和清朝平分了,这是清朝实际面积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可能觉得条约不公平,但当时俄罗斯也觉得吃亏了。

3,每个王朝都有崛起、开拓、鼎盛、衰落的阶段,我们不能用明朝末年衰落之时与清朝鼎盛时期的面积相比,没有意义。

一个王朝的面积大小确实很重要,但远非全部。正视明清,不必刻意厚此薄彼。

3

明朝的疆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直接统治区和羁縻统治区,实际面积肯定不止350万平方公里,350万公里只是指明朝直接统治下的“两京一十三省”,不过,明朝的统治面积确实差了清朝一大截,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统一王朝,脱胎于元末席卷中原的农民起义。明朝的建立者太祖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中原和江南地区,灭陈友谅、张士诚、降方国珍、明升、平云南元梁王、建立了一个以汉地“两京一十三省”为统治核心的大统一王朝。



明朝也是一个尚武的王朝,历代皇帝大都致力于开疆拓土,明初,为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永乐年间共组织了十一次北征,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蒙古威胁,从宣宗起,蒙古便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大实力强劲的部落,因此明朝始终无法实现对蒙古高原的统治,另外,割据辽东的元丞相脱脱投降后,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直接对东北进行统治管辖,但宣宗宣德年间,奴儿干都司内迁一千多公里至辽河流域,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外兴安岭地区成为羁縻统治区。明朝还曾短暂占领安南,朝廷在这里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宣宗时期罢司,放弃安南。



另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明朝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立奴儿干都司,下辖384卫;在嘉峪关以西地区设立西北八卫,以上均属羁縻卫所,与明朝直接统治的汉地“两京一十三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明朝的疆域由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组成,总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



清朝崛起于关外,游牧民族出身,历史上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热衷于战争开拓疆域,不管是两汉时期的匈奴还是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拓拔氏,或是辽金蒙元,乃至新兴的女真族建立的清朝。和明朝不同,清朝的疆域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而且不存在像明朝那样的通过羁縻卫所来进行间接统治,清朝是直接委派驻地大臣,全权代表朝廷对当地进行管理。



清朝从建立之初起,便以强势姿态频频用武力四处征伐,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青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直接管辖这里,将新疆设省,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设立土司,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土司再归所在地方之督抚、驻扎大臣管辖。可以说清朝的这一整套领土管理制度,改变了明朝时期“重内地、轻边疆”的局面。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巩固了清朝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清朝领土极盛时期在嘉庆年间(1820年),其统治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总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国家达到空前统一。

总结:同样是尚武的王朝,清朝为什么疆域更广大,主要原因还在于两个朝代所处的时代不同。明朝无力统一蒙古诸部,因此也不可能实现对蒙古高原的统治,另外,明朝长期以汉地“两京一十三省”作为统治核心,对其他地区,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实行羁縻管理,明朝实际上对其他地区的管理力度是有限的。

而清朝,具有游牧民族的典型特征,那就是热衷于扩大疆域,扩大影响力,清朝开国的几代皇帝具有长远的领土意思,形成了一套在当时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领土不分远近,一概由朝廷派人直接管理,并积极维护领土完整,葛尔丹之乱、大小和卓之乱、与沙俄领土争端,清朝都以强硬姿态积极用兵。因此清朝能占据如此幅员辽阔的领土是有原因的。

4

看到明朝竟然只有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其实我是非常想笑的,明朝什么时候这么衰败了?

不少人说大清王朝的对如今的中国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大明王朝只留下了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而大清却留下了13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好像是没有大清王朝就没有如今中国的960平方千米的土地一样,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大明王朝作为中原土地上最后一个汉人掌控的封建王朝,就算是再弱,也不会仅有350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明朝可不是宋朝,宋朝那时候说是正统王朝,不如说是割据势力之一,而大明王朝那可是正经的中原正统王朝,350万平方千米,那只不过是灭亡前夕大明王朝占领的土地。

题中所讲的350平方千米是大明王朝衰败以后的统辖区域面积,而1300万平方千米的大清王朝则是巅峰时期大清王朝的统辖区域。拿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与一个正值巅峰额王朝相比,会不会有点不公平?

大明王朝在巅峰时期统治的区域简直现在也是不逞多让的,有900多万几近1000万平方千米的控制区域,不少人说大明王朝只是汉人政权在灭亡之前的回光返照,不足挂齿,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大明王朝的强盛是不需要解释的,最巅峰的时候,大清王朝的故地都是他们统治的,虽说不少区域,明朝只是自认为控制住了,实际上还是当地少数民族自己管理的区域,到那也不是说明朝就真的只控制了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明朝将不少少数民族封王,让他们自己管理,还在一些区域设计了官府机构代为管理,巅峰时期土地面积绝对小不了。

但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统辖区域就一直在缩水,曾经管理能力薄弱的区域,纷纷将明朝统治者赶了出去,自立为王,明朝也因为实力不足,无法掌控住如此众多的区域,国土面积就只剩下了中原和南方地区那么点。

虽然明朝较之清朝的确是弱了点,但这也主要是因为明朝发光发热的时间太短,过了永乐年间,差不多就开始倒退,而清朝则是经历了康乾盛世,仅仅这三位就占了清朝差不多一半的时间。

总的来说,明朝绝不是一个弱小的王朝,说它只有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绝对不公平的。

5

明朝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实际上是已经步入衰落期的明朝领土,并不是明朝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

一说到明朝的疆域,总会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两京一十三省”。

“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一十三省”,是指明朝十三个布政使司,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两京一十三省”,是明朝统治的核心地区,也是明朝统治垂直度最高、统治机制最为健全以及统治能力最强的地区。

事实上,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正统明朝灭亡的时候,明朝所能够统御疆域的范围也就是这“两京一十三省”,面积约为350万,但这确实明朝国力最为衰弱、国家最为落魄的时候所控制的范围。

而在明朝历史上,地方管理体系除了“两京一十三省”,还有众多的羁縻卫所。

羁縻卫所,是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实行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通过羁縻卫所的建立,明朝将自己的统治范围扩张到了边疆少数名族地区。其

中较为有名的卫所包括:在东北设置的奴尔干都司;在西北地区设置的赤斤蒙古、罕东、安定、阿瑞、哈密等六卫;在西藏地区设置的乌斯藏、朵甘卫都指挥使司、陇答卫指挥使司等。

通过卫所制度,明朝极大的拓展了势力范围和统治疆域,使得明朝在鼎盛时期,疆域范围达到了1100万平方米公里,远远超过了覆亡时的350万平方公里。

而从1100万到350万,也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国力日渐衰落的一个缩影。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五次组织北伐,占据了部分蒙古部落的土地,但是在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后,逐渐失去了对于蒙古各部的优势地位,并且开始逐步丧失了长城以北的全部土地。

嘉靖皇帝在位时期,也是因为国力的衰弱,放弃了嘉峪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且也就此开始逐渐失去了对于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之后满清势力在东北崛起并发展,建立后金政权以及后来的大清王朝,将明朝的势力范围彻底驱逐出了东北。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在灭亡时期,真正实际控制的国土范围也就剩下了“两京一十三省”的35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距离灭亡不远了。

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却恰恰是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

清朝坐拥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实际上这已经是乾隆中后期时期的事情了。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随后八旗铁骑迅速南下,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政权,进而又消灭了南明朝廷。然而这个时候的大清王朝实际控制下的国土面积也就只是在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基础上,多了他们的老家东北地区以及早在关外时期就征服的漠南蒙古诸部。此时的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只是臣服于清朝,并没有完全被占领征服,统御西藏的也还是和硕特汗国。所以,当时清朝的实际控制面积也就不到700万平方公里。

而最终拥有鼎盛时期1300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的清朝,也是经过了百年时间,历经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的成果。

康熙皇帝在1690—1696年期间,三次率兵亲征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康熙也控制了被噶尔丹征服的漠北蒙古诸部,建立起对于漠北蒙古的统治。

随后在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胤禵带兵驱逐了占领西藏的准噶尔部新任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并安排颇罗鼐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至此西藏进入“颇罗鼐时期”,正式归属于大清王朝统御。

而在乾隆朝时期,在相继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势力以及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皇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御。

至此,清朝的疆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后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

当然,要是加上《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等,主动放弃的领土,清朝的势力范围则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而在清朝末年,随着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通过一些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让出去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使得清朝灭亡的时候,领土范围也就成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了。

综上所述,用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领土,去对比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如同“田忌赛马”中的用“下等马”去与“上等马”做竞赛,是非常不客观的,并且这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6

明朝的疆域范围确实有争议。按照官方说法,鼎盛时期的明朝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实际控制面积997万平方公里土地)。

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在南方建立了交郡。

不过,明朝的蒙古,西藏和东北地区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明朝政府对于这些地区,只是册封,并没有实际屯兵管理。尤其是蒙古,经常袭扰内地,这个“边患”一直存在。所以,明朝的实际控制区域肯定不到900万平方公里。

我们看下外国人绘制的明朝地图。

(日韩绘制的明朝地图)

(欧洲人绘制的明朝地图)

对于明朝实际控制区域,大家心里应该有底了吧。

清粉也不要高兴,满清可是割让出去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光俄罗斯就占了140多万土地。有种说法,共计五百多万土地被满清割让出去。这个数字,我会再去考证一下。!

满清和洋人签订了1175件不平等条约和契约!

根据这些条约,满清要向洋人共计赔偿十三亿两白银(这是保守估计)!

最后,送给题主这样的故意黑明朝的清粉一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文|勇战王聊历史)

7

说起疆域面积问题,清朝要扬眉吐气了:我大清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什么大秦、大汉、大唐、大明,统统都要甘拜下风,我大清对祖国贡献最大!

明朝的疆域

明朝巅峰时控制的疆域约1000万平方公里,史料称“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但这种辉煌只有明初的短暂时光,从明成祖朱棣晚年开始,明朝的疆域越来越回缩,“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很多边远地区被战略放弃所以在大多数时间里,明朝的疆域东北至辽河流域,北至明长城一线,西至嘉峪关,西南至云南,南抵海南岛,东至大海。

明朝最没落的末期,瓦剌、鞑靼占据漠北,女真控制东北,其他羁縻地区也失去了控制,所以到明朝灭亡前夕,帝国疆域萎缩到了只有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疆域

清朝入关后,全盘接收了明朝遗留的领土,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清朝确实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强的多,这得益于清朝兼容并包的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有效控制。

首先,清朝统一了蒙古诸部,控制了漠北,免除了北顾之忧;

其次,清朝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直接管辖,而不是脆弱的羁糜政策;

再次,清朝收复了台湾,这是独一份。

清朝版图的全盛时期在乾隆年间,其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纳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我国疆域在五千年历史上达到鼎盛,比起元朝也不遑多让,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确实让人倍感自豪!

明朝和清朝的比较

清朝全盛时的领土在历朝历代最大,但跟明朝没落时比,显然很不公平。

这个问题说来很好笑,好比一个十代的豪门家族,经过前九代的苦心经营,家族财富达到鼎盛,然后富十一代站出来说:我的贡献是最大,家族财富都是我攒下来的!你们前九代都是渣渣!

但是过了几十年,富十代把家族财富几乎败光,产业被其他家族分割殆尽,富十代垂头丧气了。尽管清末的版图仍比明朝大,但已经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每个人都能过来踩上几脚,清朝面对列强的屈辱也堪称空前绝后。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8

明朝的领土确实小很多,在很多明粉的眼里明朝领土被无限放大,明朝在永乐大帝时期达到顶峰也就880多万平方公里,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疆域面积维持在69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清朝1310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左右。

清朝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 提到明朝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是很多人推崇明朝的原因之一。明朝一代北方的威胁都没有解除,甚至明英宗朱祁镇还被瓦剌俘虏。安南和东北的势力只维持了几十年便被迫退出,蒙古高原更是从未涉足。对乌斯藏有宗主权,却没有实际统治。
  • 清朝大家很了解的就是“满汉一家”,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喊出的口号,其实不止满汉一家,对蒙古的政策也是一样的。清朝和唐朝的民族政策异曲同工。唐太宗就曾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之如一”。清朝对边疆的控制也是前所未有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对新疆和蒙古都是实际控制。而不是明朝对乌斯藏的羁縻统治。

对于外族侵略的坚决反击以及割据政权的零容忍

  • 康熙对于沙皇俄国的侵略,可以说举全国之力出击,组织数万人争夺黑龙江流域以及外东北,对沙皇这一战,一直到清末都没有再敢侵犯。
  • 对于台湾岛的郑经,大清水师即使不如台湾,也要坚壁清野以抗台,甚至发布禁海令,最终在君臣齐心合力之下拿下台湾。
  • 对于西北的威胁,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断的打击下直至灭亡,设置新疆省派伊犁将军镇守。

清朝能维持如此庞大的国土,一是对于侵略和割据政权的坚决反击,在1840年随着国力衰弱清朝战败,道光帝深感对不起列祖列宗。这种维护帝国尊严深置每一个皇帝心里。包容的民族政策也是清朝能够粘合巨型帝国的重要因素。

9

拿巅峰时清朝的领土和最衰弱时期的明朝领土相比,这不是搞笑吗?

首先,最巅峰时的明朝领土,也就是缺少清朝时的蒙古和西藏这两块儿,但事实上,这两块儿,也是明朝的附庸国,得看明朝脸色。清朝的龙兴地,那也是明朝的领土。

清朝时,只是事实上,把蒙古和西藏这两块儿拿下了,并没有扩大任何地盘。

反倒是,清朝末年,丧权辱国条约签了一大堆,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步。事实上最终导致外蒙古、大量东北往北领土、港澳台的丢失。

最终,变成了现在96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导致中国丧失了440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吹清朝好的人,那简直是高级黑啊。这么明显的差,有什么可吹的。

10

我们对比的时候应该把两个王朝的鼎盛及衰落时期相对比,明朝的350万平方千米是已经衰落后,而清朝的1300万平方千米是极盛时期的。不过无论是鼎盛时期还是衰落后,清朝实际控制的疆域都大于明朝。

先来看一下明朝的疆域变迁

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1371年明确规定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的强大船队对印度洋的巡航,向东南亚与印度洋沿岸各国展示了明朝的强大武力,东南亚领主不得不向明朝俯首称臣,同期永乐帝朱棣对北方蒙古势力的扫荡使得明朝达到巅峰。在明朝陆海军的“威逼”和“厚往薄来”政策的“利诱”之下,向明朝政府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65个。

附图,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的明朝最大疆域,包含羁縻地如东北地区(含外东北)、新疆哈密与青藏地区,以及收复的安南

明朝鼎盛时期疆域

东北地区: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在黑龙江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同时明成祖派亦失哈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宗主权。

西北地区:明成祖永乐年间,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沙州、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一系列卫所。

西南地区:明朝在1381年将云贵地区纳入疆域并设置三宣六慰,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线达到日南州一带。在青藏高原地区设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

南海及东南亚地区:明成祖永乐年间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并积极对南海诸岛进行勘察和经营,《郑和航海图》中的“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是今天的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永乐四年(1406年),郑和船队剿灭盘踞在旧港(今印尼巴邻旁)的海盗陈祖义,设立旧港宣慰司,旧港宣慰司是为明朝最南方疆土。

附图,1582年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明朝疆域,此时北疆萎缩至长城一带,东北地区萎缩至辽东,西北地区萎缩至嘉峪关,青藏地区已不能有效控制

明朝衰落后疆域:

正北地区:明初在漠南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明中叶以后边境南移,明朝开始修建长城防御蒙古,长城也成为明中后期的北方界线。

东北地区: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废弃奴儿干司,明英宗正统年间后,鞑靼兀良哈与建州女真部南迁并不断侵犯辽东都司。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萨尔浒之战后占领辽东都司大部。

西北地区:15世纪30年代之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强大。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破,后复来重新设立,直到1514年彻底被吞并。16世纪后半期后,明军退守嘉峪关。

西南地区: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朝放弃安南,而缅甸等不断蚕食明的西南疆土。万历以后,蒙古人攻占青海草原,失去对青藏高原的控制。

东南地区:倭寇、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不断袭扰沿海地区。

再来看一下清朝的疆域变迁

清朝建立后保留了明朝的大部分朝贡体系,清朝明确将和周围部族的往来分为理藩院和礼部分别管辖。蒙古、西藏等地与内地的往来,视为国家内务,由理藩院管辖;朝鲜、日本、琉球等国的来往,视为独立的外国,由礼部管辖。

欧洲国家与东方世界接触后,不同的国际关系体系之间的产生冲突;1689年,清朝与沙俄按照欧洲惯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清朝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领土概念。因此清朝的疆域都是实际控制的,这点不同于明朝。

附图,18世纪乾隆时期清朝疆域与藩属国

乾隆时期清朝的稳定疆域最大

东北地区: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帝俄)接壤,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为界,这条疆线一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

正北与西北地区:与帝俄分界于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接壤,以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为界线。

西南地区:西南与印度的蒙兀儿帝国、喜马拉雅山诸国相邻,以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为界,大致与现今一致。

东南以及南海:东与日本、琉球国相邻,与朝鲜沿图们江、鸭绿江接壤。此外,清朝还有澎湖以及南海诸岛,台湾也首次纳入中国疆域。

附图,1896年清朝晚期的领土范围

清朝灭亡前的疆域

19世纪后清朝衰落,列强在鸦片战争后以不平等条约夺取了许多领土与藩属国。

东北地区:俄罗斯帝国在1858年和1860年强占外东北,包括库页岛等地;1900年又强占黑龙江以北的江东六十四屯。

西北地区:1864年和1881年强占外西北,英俄两国又在19世纪末私自划分帕米尔地区。

东部以及东南地区:英国在1842年后获得香港地区,葡萄牙占据澳门,日本在1872年吞并琉球并于1895年后获得台湾与澎湖列岛。甲午战争后,旅顺、大连被俄罗斯占据,威海卫被英国占据,山东青岛地区被德国占据,广州湾被法国占据。

明朝末年与清朝初年的疆域变化

毫无疑问,清朝的疆域比明朝的大,但大多少,不太好说。不过,现在明、清都已经不在,大家实在不应该过多纠结。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