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司马懿说起。可以说司马家族篡位的成功,肯定是司马懿的巨大功劳。为此目标司马懿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卧薪尝胆,在阴险狡诈的曹操面前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十几年磨一剑,水到渠成的结果。从另一方面与其说是司马懿战胜了曹氏家族倒不如说司马懿以他顽强的隐忍的韬光养晦的手段熬死了曹氏一代代君臣。让我们看一看司马懿及后代成功的传奇历史吧!

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曹操在位时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看司马家族如何一步一步颠覆了曹氏家族的政权,高平陵事件是曹氏家族与司马家族胜负的里程碑!

魏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由于司马懿为曹魏立下不少战功,在曹魏的地位渐渐提升,直至高平陵事件,司马懿铲除了曹家的曹爽及夏侯家的夏侯玄后,司马家族权倾全朝,甚至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成为朝廷中最有权势的朝臣。司马懿在世时,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势力进行了屠杀,为了彻底铲除曹爽三族势力,他们连依附曹爽三族的全部势力全部进行了屠杀。等到司马炎继承父亲司马昭爵位时,阻拦他登基为帝的势力已经所剩无几。为了巩固他们的权势与地位,他们不断的扫平自己的政敌。司马懿打败了曹爽、王棱(王允的侄子),司马师则灭掉了诸葛瞻、文聘等,司马昭杀掉了高贵乡公曹髦,使得曹魏势力彻底灭亡,接着又平灭蜀汉,杀掉了钟会等。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毛主席对三国历史认识的最高点是他彻底改变了传统对司马懿父子的错误认识。后来他曾经评价司马懿是: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是魏国重臣。并且对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有所感触和赞许。|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其实是问的曹魏时代曹氏、夏侯氏是怎么衰落的,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在战争年代曹氏、夏侯氏是战将,到了魏国建立后,他们就成了皇亲国戚,那还打仗干什么呢?大家享受生活呗,所以从这以后曹氏、夏侯氏就不再产生战将,战将方面只能吃曹操时代留下来的老本。

大概到魏明帝曹睿当政前期,老本基本上吃完了。曹丕时代,死了曹仁、夏侯惇、夏侯尚,曹洪被废。曹睿时代,曹真病死,曹休因为石亭之战大败于陆逊,惭恨而死,曹家最后的掌兵人才也报销了,于是只好吸收满宠、王凌、司马懿等士族来掌管军事。

好在曹家还有些政治人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宇、曹休的儿子曹肇,曹真的儿子曹爽,曹操的养子何晏、秦朗,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还有夏侯家的夏侯献等,但他们分别在三波清洗中被洗干净了。

第一波是曹睿临终时,打算用曹宇、曹肇、曹爽、夏侯献、秦朗辅政,但这五个人除曹爽外,跟中书监的刘放、孙资都有很深的矛盾,于是刘放、孙资利用曹睿临终无力,劝说曹睿只用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于是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四个被请出去了。

第二波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何晏等曹氏亲族在十年间把持了曹魏政权,引起了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满,于是他们支持司马懿发动政变,剥夺曹爽的权力。不料司马懿发动政变成功后为了自己夺权,将曹爽、何晏全部灭族,从此曹氏、夏侯氏基本没有了实力。

第三波就是司马师消灭曹氏最后的力量了。经过高平陵之变,曹氏还剩下夏侯玄一个大佬,但也没什么实权,另外还有魏帝曹芳的父亲张缉,这些人借助司马师淮南战役失败的机会,密谋推翻司马师,推夏侯玄上位,但事情泄露,司马师把他们全部灭族。

从此以后,曹氏、夏侯氏就成了完全的吉祥物,再也无法与司马氏抗衡,曹魏的社稷就落入了司马氏手里。

3

曹真已经死了。曹真的儿子曹爽是个自己爽就行的人。曹仁,曹洪,曹彰,曹休相继离世。夏侯渊被黄忠杀了。夏侯敦也死了。再说说忠于曹魏的五子良将,张颌当了司马懿的替身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了。于禁羞死了。张辽被丁奉射死了。乐禁早夭,徐晃也早死了已经。

曹魏那个时候已经青黄不接。夏侯懋又难当大任。

然后,司马家这边,司马昭司马师都是很牛的。对比,可想而知。

司马懿很聪明,熬死了所有名将,成就了自己家。

4

看了所有的回答都没说到点子上。开国元勋的确都先后走了,但这不是司马懿能够篡位的原因,曹家,夏侯家包括五子良将并不是断子绝孙,他们的后代仍旧为曹家效力。当然也包括众多的文臣也仍旧效忠于曹家。根本原因在于曹爽掌权后进行了改革,触动了曹氏宗室和一大批世家大族的利益,导致这些力量站在了曹爽的对立面上。他们不反曹魏的政权,但反对曹爽的当政。同样司马懿也不是上来就企图夺取曹家的天下,他也是要反对曹爽,维护自己的权力,他比曹爽聪明的是争取到了一大批反对曹爽的人,这些人聚在司马懿身边也仅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是跟着司马懿反对曹家的天下。司马懿当时一没有篡权企图,二是隐藏的深,包括大批的曹二代,夏侯二代,五子良将等后代都站在了司马懿一边,希望司马懿能够维护他们的利益,这里边就包括了曹魏元老陈群,这样的人都没看出司马懿的野心,跟着司马懿反对曹爽,说明司马懿要么隐藏的太深,要么确实没有篡权野心。不然,陈群这样的人不会稀里糊涂跟着司马懿反对曹爽的。而当曹爽被赶下去,司马懿对曹爽一家开始赶尽杀绝时,其他的曹家宗室,夏侯宗室等忠于曹家的人虽然开始对司马懿有了警惕,但仍旧认为这仅仅是权利之争,不是政权更替。等到司马家族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后,想不篡权都不可能了,功高震主。司马家不篡权的结果必然是曹家把司马家清除。这时候包括陈群在内,已经无能为力。反对司马家族的被各个击破。最终司马家族取代了曹家的天下。

5

三国初期,曹家、夏侯家是人才辈出,不过曹丕、曹叡两代之后,曹家、夏侯家就人才凋零了。

三国初期,曹操、曹仁、曹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等,个个都不是善茬之辈。夏侯家的夏侯渊、夏侯敦等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家的人才就凋零了呢?怪就怪曹丕和他的儿子曹叡,曹丕是通过和豪族大姓利益交换上的位,他上台不久,就推行九品中正制,而九品中正制是保护豪族大姓,打压寒门子弟的。曹丕另外一个臭招,就是为了巩固他的皇位,大肆打压皇室宗族,他的观念是,朝廷供养着皇室宗族,但是他们不要管事、不要统兵等。



曹操在宛城之战中,长子曹昂被杀,于是曹魏的继承人争夺战开始,立曹植的呼声最高,而曹操也看好最聪明的曹冲,曹丕相对处于弱势。后来,曹植生活随性,曹冲死去,曹丕通过和豪族的利益交换,很多豪族支持她,曹操才立曹丕为继承人。



曹丕上台打压兄弟,曹植的七步成诗,大家应该知道这个典故,而当时的太后,看不过曹丕打压皇室宗族,直接骂曹丕猪狗不如。



曹丕的儿子曹叡上台后,继续沿用他老子的那一套,为了稳固皇权,对曹氏一族,基本都是供养而不培养、重用,当然,对于他老子给你指定的辅佐大臣曹休、曹真,他还是让他俩一个驻长安防蜀汉,另一个驻寿春,防东吴。

因为曹丕、曹叡两朝,对曹家、夏侯家的人基本都是供养,不培养,到曹叡之子曹芳时,曹家、夏侯家已经人才凋零了。曹叡死前,命曹真之子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八岁的曹芳。开始的时候,曹爽谦虚谨慎,每每都和司马懿商量着来。后来,曹爽任用私人,独揽大权,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曹爽欺压少主,蔑视后宫,不得人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连郭太后都支持司马懿,可见曹爽辅政有多失败。

曹魏,成于曹操,败于曹丕,如果曹丕、曹叡父子不打压宗亲,曹家和夏侯家应该还会出很多能人,也不至于轮到曹爽辅政,也不会让豪族司马一家独大。后来夏侯家出了一个夏侯霸,不过司马家已经掌控一切,他不得已出走蜀汉,在姜维的账下效力。

6

我来回答吧!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你说的人才辈出指的应该是曹操时期吧。到司马家篡位的时候那些人才基本都死了。像五子良将,像夏侯惇,夏侯渊,像曹真,曹洪等等。

换个思路,我个人认为篡汉的魏国未必有多么的得人心。你所说的多年累积都是曹操的功劳,到司马家篡魏时都很多年了,人心也是随着人死会变的!

最后说说司马家能篡权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经过两代人隐忍努力的结果。要不然也不会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曹氏家族却无能为力这一结果。

7

这是一场权力的较量!是冰与火的对抗!

作为宗亲的领袖曹爽与司马懿所代表的士族阶级站在了对立面,本来曹爽更占优势

只是,曹爽因为改革触怒宗亲,司马懿借此机会联合宗亲除掉曹爽并大权在手,导致了权力制衡的消失,才为司马家篡魏制造了机会

也就是说司马家之所以能篡魏,始作俑者就是曹氏与夏侯所代表的宗亲和士族

我相信,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就是司马懿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才反对曹爽的当权。所以当时曹魏宗亲并未意识到到司马懿的大权总揽问题

只是将曹爽、何晏全族诛杀之后,后悔也来不及了。曹魏宗亲再无能力制衡司马家

随后,司马师、司马昭大权在手,完成了政权的全面掌握,顺理成章的进行了颠覆


  • 为曹爽正名,并非是他的“无能”和“愿为富家翁”葬送了曹魏

曹休、曹真的相继谢世,使得宗亲之中再无帅才。因此朝中由司马懿、满宠等外姓重臣掌握

这是不可避免的轮回,曹家向来有吐血和早死的传统

曹操不说,曹丕雄才大略,却也是壮年而亡。至于曹休、曹真虽然是肱股之臣却也都不长寿

夏侯一族则更为凄惨,夏侯渊早年亡于黄忠之手,夏侯惇、夏侯尚死于曹丕时代

所以到了曹叡一朝,宗亲力量日渐衰弱,病入膏肓的曹叡终于明白江山若要牢固,必须得由宗亲族人掌握大权

于是,曹爽作为重要考核人选,并最终经过考验成为大将军总揽天下兵马

而且在一帮青年才俊的辅佐下,日渐壮大并逐步要取代司马懿所代表的士族阶级

曹爽的改革可谓是尽心尽力,限制特权阶级的无限膨胀,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看起来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并不会成功

评价:曹爽是个戈尔巴乔夫式和勃列日涅夫式的改革家,但时代不允许他成功

所以,他并不是个蠢蛋,也不是白痴,而司马懿的成功也绝非是靠一己之力


  • 司马家的奋斗——权力的游戏永远是伸手不见五指

曹叡临终之时,任命曹爽与司马懿共为辅政大臣,曹爽是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司马懿则作为三朝元老则已太尉的身份成为托孤之臣

军政大权其实掌握在曹爽手中,而司马懿则被部分架空

并且随着曹爽的成长,司马懿逐渐不能与之抗衡,直到高平陵政变,曹爽覆灭

司马懿纵使门生故吏颇多,若无宗亲支持,怎能将曹氏代表一网打尽?

而曹爽也绝非白痴和庸才,怎能就此束手就擒,落得个兄弟三人满门抄斩的下场?

要知道,在他失势之前可是曹魏的实际控制者,军政大权握于手的权臣!曹爽的改革,的确是为了曹魏的天下,但是却也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司马懿代表的士族阶级,自然是对其十分痛恨。而曹氏和夏侯氏的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们也逐渐被伤害了利益

此时,司马懿并未有夺取曹魏天下的迹象,所有人也认为他没这个本事,纵然曹爽是自己族人,但是有句话说的好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于是乎,原本权力还算制衡的双方撕破了脸。曹爽一败涂地,与自己的伙伴何晏被诛灭三族,司马家自此成为唯一的权力寡头

自然也为之后的夺取曹魏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司马家的绝地反击——士族到皇族的巨变

原本是注定要被清算的大士族,因为解决掉了最大的敌人曹爽,反而肆无忌惮起来

原本曹氏宗亲认为司马懿并不是想夺权篡位,但诛杀曹爽让他们开始警惕起来,只是为时已晚了

温水煮青蛙,已经到了可以加火的时候了

司马家军政大权揽于手中,快速对权力阶层进行控制和更换。司马懿自知其子必然有不臣之为,但一如曹魏始祖曹操一样,司马三雄并未自己称帝

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

司马昭又弑杀曹髦改立曹奂

此时,曹氏宗亲和夏侯一族已经不能在对司马家造成什么威胁了,一如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般,此时的军政大权完全在司马家手中

历经灭蜀伐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完成一统,建立西晋


  • 不得不说,就像是轮回一般

曹操当年靠着自己的宗亲子侄,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下,由其子建立曹魏,并极其仰重自己的曹氏宗亲

而司马家的上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了曹魏宗室的力量

不得不说,就像是宿命一般。因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玩弄汉室宗亲皇帝于鼓掌之间

司马家赚曹爽,号令曹氏宗亲擅立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多历史故事,请点个关注吧!如果喜欢,就给个大大的赞可好?

8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曹氏、夏侯氏同为沛国谯人,世为姻亲。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此说法可信度不高。曹氏自曹腾始,逐渐显赫。曹腾因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其养子曹嵩袭爵,官至太尉。曹腾的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其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反观夏侯氏,虽然三国志记载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后(曹氏也被记载为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均有附会之嫌),但并没有发达。

因两家世代联姻,故曹操在创业之初,响应他的均为曹氏、夏侯氏的宗亲。如果把曹操当做曹魏创业的第一代的话,宗亲中同为一代的较为出名的就是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第二代中较为出名的是曹真曹休、夏侯尚。到了司马篡晋的时代,主要活跃的宗亲基本是他们的后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数曹爽和夏侯玄。

一.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系后人:多不显达,部分投身于晋

(1)曹仁,是曹操的堂弟(魏书曰: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长水校尉)。黄初四年逝世,儿子曹泰继承爵位,官至镇东将军,假以符节,继而又封为宁陵侯。曹泰乃一职业军人,曾经参与过曹丕时代的三路讨吴,被吴国朱桓打的大败。曹泰逝世,儿子曹初继承爵位。又分封曹泰的弟弟曹楷、曹范为列侯。曹仁这一支,在曹泰之后默默无闻,史无详载。

(2)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虎豹骑统帅,死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无子,死后由曹演入嗣,官至领军将军,正元年间续封功臣后代,进封平乐乡侯。此时已经是司马师废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在位期间。很明显,在司马家篡汉过程中,曹演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曹演死后,曹亮入嗣。

(3)曹洪,是曹操的堂弟(魏书曰: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曹洪早年与曹丕结怨,曹丕找了个借口把曹洪的官位、爵号、封邑全部削夺。魏明帝曹叡继位后,虽然又封其为后将军,乐城侯,食邑千户,赐位特进,后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但曹洪一支注定在曹魏不会显赫。曹洪死后,其子曹馥嗣侯。在司马代晋过程中毫无表现,司马炎篡位后,曹馥依然出仕西晋,官至尚书右仆射。

(4)夏侯惇,魏文帝登基后曹魏的首位大将军,但不久去世。其长子夏侯充继其爵位。文帝以夏侯惇功高,赐夏侯惇家眷封邑一千户,封夏侯惇七子二孙关内侯的爵位。夏侯充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以符节。夏侯充死后,子夏侯廙袭爵。夏侯廙死,夏侯劭袭爵。夏侯惇的次子即著名的驸马夏侯楙,因为和曹丕是小时候的好友,所以曹丕一登基就把他提拔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但夏侯楙没有一点武略,却喜好治办家业。诸葛亮北伐时,魏明帝曹叡西征,将夏侯楙调回朝廷,任命他为尚书。总的来说,夏侯惇这一支在司马篡位时代前就已经碌碌无为了。

(5)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他的后人最为复杂。长子,夏侯衡,娶了太祖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恩宠非同一般。夏侯衡继承了夏侯渊的爵位,不久又被封为安宁亭侯。他死后,儿子夏侯绩继承,官至虎贲中郎将。夏侯绩死后,孙子夏侯褒也依序继承。历史上没有这一支在司马篡晋时期的记载,想必也是碌碌无为。

夏侯渊的次子是著名的夏侯霸。夏侯霸是一名职业军人,也是少有的见证了司马家擅权的宗室二代。黄初年间就已经是偏将军,太和四年任曹真军先锋伐蜀。夏侯霸速来与曹真之子曹爽交好,正始年间,曹爽辅政后,其被曹爽重用。正始五年,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 。他屯军陇西,练军的同时安抚了少数民族。 同年,夏侯霸担任征蜀护军,隶属于征西将军夏侯玄(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多次对抗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北伐。高平陵政变后,曹爽被诛杀,夏侯玄被司马懿调回京师,而郭淮继任征西将军。夏侯霸和郭淮不合,以前在对抗蜀汉军队北伐时就多次互相拆台。夏侯霸害怕自己被害,就叛逃到了蜀汉,受到了蜀汉皇帝刘禅的优待,官至蜀汉车骑将军。这里有个小插曲,在建安五年时,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外出打柴时“意外”(此处滑稽脸)被张飞发现,张飞后来娶其为妻。夏侯氏生下的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为了刘禅的皇后。后来,夏侯霸追随姜维参与北伐,最后终老蜀汉。他留在魏国的后代,受到特赦,被迁徙到偏远的辽东乐浪郡。

夏侯渊三子夏侯称早死,四子是夏侯威,在曹魏历荆、兖二州刺史。这一家人,在西晋倒是极其显赫。长子夏侯骏,出仕西晋,历任豫州大中正、尚书、少府、安西将军、并州刺史。与西晋汝南王司马亮、司徒魏舒为姻亲。在《晋书》中被陈淮评价为“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梁王是司马彤,可见夏侯骏在西晋的地位。次子夏侯庄,淮南太守。妻子羊氏是晋景献皇后羊徽瑜的堂妹。其子夏侯湛,以才博文章,是晋代著名文学家,亦是著名美男子,官至南阳相、散骑常侍。女儿夏侯光姬为西晋琅邪王司马觐的王妃,生了后来的东晋晋元帝司马睿。世语中记载,“由此一门侈盛於时”。

夏侯荣,夏侯渊五子,在夏侯渊与刘备的战争中阵亡。六子夏侯惠,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燕相 、乐安太守,三十七岁去世。七子夏侯和,魏元帝曹奂时任相国(相国是司马昭)左司马、侍郎。后出仕西晋,为光禄勋。

夏侯威、夏侯和一支在西晋如此昌盛,可见在司马篡晋过程中,必然没有维护曹魏,甚至像夏侯和投效司马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曹真、曹休、夏侯尚系后人:最为悲惨,几乎团灭

(1)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据魏略记载,曹真父亲本姓秦,叫秦邵,为救曹操而死,所以曹操把曹真收为养子。历任曹魏大将军、大司马,曹真死后,曹爽袭爵。魏明帝曹叡感念曹真的功劳,封其五子羲、训、则、彦、皑为列侯。

曹爽,年少时因为自己是宗室而小心谨慎,与当时还是平原王的曹叡交好。曹叡即位,即任命曹爽为散骑侍郎,最终屡次升迁为武卫将军。明帝病重时,任命他为大将军,假之以符节、斧钺,都督内外的一切军务,总揽朝政,与太尉司马懿一起接受遗诏辅政。然而,有了权力后,曹爽就开始了擅权之路。

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升蒋济为太尉,解除二人兵权。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

当时,曹爽的心腹,何晏、邓飏、李胜、丁谧,均为浮夸不实之人。尤其是何晏,乃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孙,其母被曹操纳为妾,于是曹操收何晏为养子,后招为驸马。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一起架空了尚书台。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这些人贪污受贿,权倾朝野。同时,曹爽囚禁了郭太后。从而将郭太后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曹爽的行为,得罪了曹魏掌权的老臣。尤其是对蒋济的排挤,是极为致命的。本非铁板一块的曹魏士族,以蒋济、陈泰为首,逐渐团结在了司马懿的周围,暗中对抗曹爽。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蒋济受司马懿蒙骗,为司马懿担保不取曹爽性命,使得曹爽轻信司马懿,交出了权力,结果曹爽兄弟被灭三族。曹魏从此进入了司马家时代。

讽刺的是,在司马篡晋的过程中,除了被王凌拥立的楚王曹彪、奋起反抗的高贵乡公曹髦、被动被密谋立为大将军的夏侯玄外,曹爽是仅有的主动和司马家正面交锋的曹魏宗室人员。

(2)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魏大司马。太和二年死后,其子曹肇袭爵。曹肇有当世才度,是一英俊少年。与明帝曹叡为少年玩伴,任散骑常侍、屯骑校尉。魏略记载: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宠爱之,寝止恒同。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径出,其见亲宠类如此。在曹叡弥留之际,曹肇本是辅政大臣之一(原为燕王曹宇为大将军,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共同辅政)。夏侯献也是宗室,但是没有记载其具体出身。曹宇是曹操的小儿子,曹魏没有宗室辅政的先例,曹宇也自知没有辅政能力,就推辞掉了大将军之位。曹魏前三代,诏书多出自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之手。然而,这二人与夏侯献、曹肇是政敌。在得知自己即将辅政的消息后,夏侯献、曹肇准备逐渐干掉刘放、孙资。结果,刘放、孙资抓住机会,向弥留之际的曹叡建言。曹叡在最后听从刘、孙二人建议,辅政大臣变成了两人:曹爽、司马懿。曹肇正始年间去世,追赠卫将军,子曹兴嗣位。孙子曹摅后来出仕西晋,在西晋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任记室督。后为襄阳太守、征南司马,最后战死。曹休一支,由于曹肇没有当成辅政大臣而没有显达,但是因祸得福,躲过了司马氏的打压。

(3)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曹丕建立魏国后,为平陵乡侯,迁升征南将军,领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军事。曾经和曹真一起讨伐过东吴。夏侯尚与曹丕关系很好,病重时,文帝数次去看望他,拉着他的手流下了眼泪。去世后,儿子夏侯玄继其爵位。

夏侯玄,是在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曹魏宗室。夏侯玄少时便有名声,在弱冠时便担任散骑黄门侍郎。他是夏侯氏由地方豪强向士族过度的典型人物。其人好文,颇有造诣,著有《乐毅论》。是著名的玄学家。后世东晋侨姓士族门阀均由儒学入玄,玄学昌盛。而玄学之风渐起的源头就是夏侯玄、何宴、王弼这些“正始名士”玄学家。

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曹爽执政后,夏侯玄被委以重任,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掌握军官选拔权。夏侯玄,在朝堂上也很有政见。司马懿曾经与他谈及时事,夏侯玄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司马懿深表赞同。后升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为曹爽掌控西北兵权。但其并没有军事才华,与曹爽共同伐蜀失败,名望有所降低。这也是后期曹魏宗室们的特点,就是家风向“士族化”过度,再也没有纯粹的军事强人。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杀。夏侯霸逃向蜀汉前,曾经劝夏侯玄一起逃走。但是夏侯玄拒绝了,被司马懿调入中央,任大鸿胪、太常,受到压制,闷闷不乐。嘉平三年,司马懿去世后,夏侯玄叹息道:“司马懿尚且能够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马师字)、子上(司马昭字)是不会容忍我的。”果不其然,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密谋杀司马师,拥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失败后,夏侯玄也被牵连,被灭三族。临斩时,仍然神色不变,举动自若,从容受刑,不愧名士之风。

夏侯玄,是个可惜又可恨的人。他的德行文化在曹魏第三代宗室里面是最出色的,有很高的威望,否则也不会被李丰密谋拥立为新的执政。然而,就像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的一样,夏侯玄以规划设计政治格局制度而留名于世,然而和曹爽内外纠扰厮缠在一起,地位如此荣耀,却从未听说他帮助改正曹爽的错误,为他引荐良才。可以看到,在司马代晋的过程中,夏侯玄也得过且过,从未主动的去反抗,最后还是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所以,夏侯玄虽然没有贵戚纨绔子弟之风,但是是个典型的“清谈型士族”,没有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这样的人,在曹魏第三代宗室中,居然是最被寄予希望的一个,可见,后期曹魏宗室确实后继无人。

三国志 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三.引申:论一个家族在魏晋时代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士族化”

东汉以来,中央政权虽然把持在外戚、宦官手中,但是,帝国庞大的官僚系统选材标准是以“儒家经史学问”入仕。一些家族凭此崛起,世传著作,经史传家,渐渐地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就是士族。像“弘农杨氏”(家族世传欧阳尚书)、“汝南袁氏”(家族世传孟世易)这种“四世三公”的顶级名门望族,为天下人所敬仰。其时,还没有形成“士庶之隔",士族和庶族之间没有绝对界线,家族的门第名望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经常升降沉浮,没有达到后世南朝“士庶有别,国之章也”的地步。一旦成为士族,则功利官位便会接踵而至,士族子弟入仕不仅容易(名门之后),而且起点高。因此,庶族均想要成为士族,其途径一般有两条:

一、成为名士。汉末,士人愈发重“士名”。所谓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东汉后期,在士人中间清议品题人物之风极盛,虽然属于民间行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品评士人之权收归政府),但是士人一旦获得高品评,便会成为名士(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许劭给其的品评,不太好的品评)。成为名士后,其仕途就会顺畅。如果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士族,惠及家族子孙。

二、庶族之人偶然获得高位,比如立了军功,若其想把家族发展壮大,一般都会开启士族化的过程。即后代子孙,努力研习经史,然后凭借现在的高位萌荫子孙,几代间完成家族的文化底蕴积淀,逐渐把家族士族化。

如非乱世,以曹家的背景(太尉、太守),无论选择以上哪种方式,以曹操、曹丕、曹植的才华,曹家在这两代基本就会完成士族化,成为沛国曹氏。然而乱世开启后,军阀代替了外戚、宦官成了天下的实权派。曹操以武力统一北方,固曹家一代、二代出现了以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彰、曹休、曹真为代表的职业军人,主观上巩固了曹氏政权,客观上也延缓了曹家从武转文的“士族化”进程。魏代汉后,由于成为了贵族,宗室从第三代开始,再次出现了武转文的“士族化”倾向(夏侯玄、夏侯威一支、夏侯和一支),导致宗室逐渐没有军事强人。外加魏文帝曹丕抑制诸王的政策,曹魏藩王也集体被圈养,不会涌现出新的如曹彰般有强烈军方背景的人物。在面临本身就是士族领袖外加军事强人的司马懿及其继任者司马师、司马昭的情况下,曹氏、夏侯氏后继无人,自然无力扭转局面,任人宰割。这些曹氏宗亲士族化后,有的甚至出仕西晋,如曹馥、夏侯和,及夏侯威后人夏侯骏、夏侯庄,这也是其家族士族化的特点,不是宗室后,依旧可以凭借家族、经史入仕为官。

以上个人愚见,欢迎探讨进步。

9

曹魏宗室,夏侯家族,并不是没有人才,或者说后来没有人才,主要是曹丕听信司马懿的建议,给弄的。

曹丕继承了魏王,以及称帝以后,想起当年曹植对自己的威胁,心里就发虚。因为论文才,他不及弟弟曹植,论武功,又不如曹彰,所以心里特别自卑,不自信。

但是他有司马懿这个和诸葛亮匹敌的,最优秀的军师辅导,赢了。

继承大统以后,他就开始作起来。

首先,他把打仗很厉害的曹彰,给弄死了。一颗枣子,把他噎死了。然后,把曹植,也差点给整死半条命。

曹丕用人战略,是弃用公族,起用士族。曹丕不信任同宗同族的人,所以定下规矩,那些宗室子弟,没有皇帝的诏令,不得离开封地,不得参与政事。相当于把他们软禁在了自己的封地,比一般的士族还不如。

朝中要职,开始交给世家大族,不是宗室子弟掌管。

这就导致,曹魏宗室,夏侯家族,有爵位封地的,都被圈养了。圈养的后果,就是皇族人才的断层,衰落。

此起彼落,士族崛起,尤其是世家大族,司马懿家族,占据重要职位,成为曹魏政权里,日益强大的政治力量。有机会锻炼,自然人才辈出。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曹睿不太信任士族,尤其是司马懿家族。开始又启用皇族子弟,但是老将凋零,新的人才断层,断的厉害,不顶用。诸葛亮一吓唬,就趴窝了。只好被迫启用,司马懿这些士族。

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和草包曹爽等人,一起先后辅政。但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势力深厚,一场政变,就掌握了大权,开启了司马代魏的进程。

曹魏之所以被司马懿家族取代,其根源,就在于曹丕这个败家子。曹丕,困死了皇族,不准皇族参与政事,导致力量弱小,最终为日益强大的司马懿家族取代埋下了祸根。

不过,曹氏家族,普遍短命,也成就了司马懿。司马懿一人,熬掉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祖孙四代,成为四朝元老。有的是时间培育自己的势力,也是运气太好了。


(我是三生有画一书生,吹拉弹唱笑经典,欢迎关注本号哦)

下一个话题预告:张翠山死的时候,武当七侠,为何只有殷六侠哭?

10

谢谢邀请!司马代魏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这跟曹丕有很大关系,曹操有很多儿子,曹丕对待弟弟们基本是防范对象,就是我养着你们,你们什么都别管。老一辈的曹仁曹洪他们的后人水平都不怎么样,史书也没什么记载。到曹睿时期宗室比较出色的是曹真,曹休这两人都是年轻时曹操比较看好的,每次出征都带着,最后这哥俩也算争气一个守长安防备西蜀,一个守寿春防备东吴。到曹睿托孤时宗室有威望的和五子良将都去世了,结果曹睿让曹真的儿子曹爽辅政,从结果来看是个败笔,第一曹爽的生活奢靡堪比皇帝,对当时的太后也不尊重,司马懿发动政变连皇室都支持,可想而知曹爽有多招恨了,这是曹爽犯得最大的错误。第二大权不旁落没有错,但也不该重用何晏这帮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小人,使朝政混乱,风气败坏。第三想用战功提高自己的地位,发动对蜀作战,惨败而归,适得其反,人气下降好多。而司马懿在多年的征战军旅中培养了很多人才,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再加上司马懿会做人,低调目光远大,拥护的人肯定就多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