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观古代创业拨乱之主,都超过四十始登大位,只有东汉光武帝在三十三岁就登位了。但是,朕年十八即举兵经纶王业,二十四岁就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即已升为天子。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还有谁人能比得上我!”
唐太宗在即位后八九年间,曾两次自豪地说。
唐太宗名叫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戊午生于今陕西省武功县的别馆。
李渊家族系出陇西李氏,是阀阅之家,门第甚高,累世仕西魏、北周和隋朝,均为最高级的将领之一,封为唐国公,也曾经一度被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时才归宗姓李。
隋文帝杨坚即是李渊的姨父,因此李渊在隋仕途颇畅,他与窦氏所生的长子取名为“建成”,次子取名为“世民”,以后诸子才以“元”字排行。李渊为次子取名为“世民”,即寓“济世安民”之意。
世民的母亲出身京兆窦氏,是屡代显贵的最高门第之一。窦氏的舅舅就是北周武帝。她有智略勇气,识大体,颇善书法和写文章,后来长孙晟(shèng)把女儿许配给世民,即与此有关。
李渊和窦氏都具有胡人血统,是胡、汉混血儿,所以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
窦氏在隋文帝开皇九年——中国南北统一那年(589),为李渊生下第一胎,即李建成,又过了九年才生下李世民,所以建成比世民整整大了十岁。第三子李玄霸早夭,第四子李元吉则在隋文帝仁寿三年(603)才出生,比世民小六岁,比长兄小十四岁。李渊另有十八个儿子,均不是窦氏所生。
至于女儿则一共有十九人,第三女即后来著名的平阳公主,也是窦氏所生的。平阳公主可能是建成之妹、世民之姊。
李渊七岁就袭唐国公爵位,以后一直任官,也常常外调为地方长官。隋朝制度,地方长官赴任,只可以携带十五岁以下的儿子同行,所以李建成在文帝末年及炀帝时期,常常是留在京师的家里主持家事,世民则得以随同父母赴任,兄弟之间因此形成隔膜。
李元吉在隋朝崩亡时才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所以留在家里由长兄照顾,这是日后元吉协助建成,而对二哥世民不好的伏因。
世民则因随侍父母,尤其最得母亲宠爱,这是形成世民青少年时代,比较任性刚烈,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的性格的基本因素(太宗后来即曾自述此性格)。
世民是军事阀阅的子弟,自小即喜飞鹰走马,尤精于射箭。至于读书方面似乎不甚了了,他没有下过苦功,也缺乏师傅的指导,很少听到贤达之言。及至十七八岁时,又碰到天下大乱,于是提剑跃马,东征西讨,想求学也无暇了。后来当了皇帝,就曾多次对此表示咎悔。
事实上,由于经过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造成了地区风尚的差异,西北一带的社会,大多崇尚政治事业与军事功业——当时称为“冠冕”“武功”的成就,李世民自不例外。
他少年时代的挚友如长孙无忌、柴绍和窦诞,皆为贵胄门第的公子。
无忌较好读书,有智略,反应敏捷,后来协助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成为第一功臣。
柴绍亦出身军阀之家,自幼即身手矫捷,勇力过人,任侠之名闻于关中,少年时代即成为炀帝太子的带刀侍卫,李渊将平阳公主嫁给他,可说是世民的姐夫。
窦诞则是李渊夫人窦氏的族人,后来亦协同世民东征西讨。
这群贵介公子,都是活泼、外向、进取、坚强,喜爱武功,甚至有胆大妄为、敢说敢做的倾向,所以世民后来说他们不是益友。
窦氏在四十五岁那年逝世,这时天下已经崩乱,李渊经常奉炀帝的诏命领军征伐,他似乎并没有很多时间去留意教育世民。
事实上,他稍后即有志乘时起事,暗中结交天下豪杰,建成、世民、平阳公主等也分担了父亲的忧劳,均在暗中各自结交豪杰。所谓豪杰,大多是指那些任侠敢为之士,这是建成、世民后来各有人事集团的原因之一。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炀帝决定二征高丽。在远征期间,杨玄感举兵起事——这是隋朝贵族大臣首次大叛变(玄感时为礼部尚书,是前任宰相杨素之子),李渊奉诏驰镇弘化郡(治今甘肃庆阳)。
就在这一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和十三岁的长孙氏——长孙晟之女、长孙无忌之妹——结婚了。据说两家通婚,是因为长孙炽——长孙晟的哥哥——认为窦毅之女李渊夫人是聪明睿智的妇人,她所生的儿子之中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和李家谈婚论嫁,因此长孙晟就把女儿许配给李世民。
世民成了家,但却没有让婚姻绊阻了他的事业,长孙氏是知书达理、富有智略的人,正好能成为世民的贤内助;事实上,她确为中国史上少见的模范皇后。
两年后——世民十八岁、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由于雁门事变,遂使世民展开了军旅生涯。
这年四月,炀帝北巡至汾阳宫(在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县境)避暑,李渊则奉诏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讨捕管区内的群盗。八月,炀帝出巡北塞,一向称臣的东突厥始毕可汗突然率领数十万骑兵来袭,将炀帝一行围困于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
炀帝急令天下募兵前来赴难。世民因而应募,隶属将军云定兴麾下,建议云定兴多张旗鼓为疑兵,全速前赴解围。这就是世民后来自述的“朕年十八即举兵经纶(lún)王业”。
翌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世民即将兵从战,并协助其父策划起事大计。部署进行得差不多,遂于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十五日甲子发动太原兵变,举兵起事。这年世民才二十岁。
这时天下分崩,群雄割据,炀帝远在江都,李渊自称为大将军,东连山东最大的李密集团,使东线无所顾虑;然后北连东突厥为军事同盟,突厥遣兵来助战,约定西入长安之后,人民和土地归唐公,金玉财物则归东突厥,李渊遂起兵西进。
太原集团留守是李元吉,西攻部队总兵力共三万人,李渊自领中路军,左、右两路军则分由建成、世民指挥,以起义为国、尊立代王(炀帝孙,西京留守)为名义,浩荡出发;平阳公主则在关中起事,统率豪侠群盗响应李渊,牵制隋朝首都地区的兵力。
西进部队势如破竹,沿途亦有群雄来响应,收编为西进军,其间曾一度在河东郡(治今山西永济)为强劲的屈突通兵团所阻,令西进军绕道攻长安。
同年十一月九日,大军围攻长安时,已发展成二十余万众的大兵团,把首都攻陷了。屈突通兵团见大势已去,寻即崩溃东撤,半途被俘,关中隋朝政府武力被彻底摧毁,奠定了大唐开国的基础。
十一月十五日,李渊迎立十三岁的代王杨侑(yòu)为皇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年号改为“义宁”,意谓起义宁国,然后自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唐王,实际执政。
建成则成为世子,李渊随即让他为尚书令(相当于总理);世民则为京兆尹、秦公,元吉则为齐公;稍后李渊分任建成、世民为左、右元帅,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元帅,各付与军国重任,力量相埒,分庭抗礼。
义宁二年(618)江都兵变、炀帝被杀的消息传至,李渊乃于五月二十日废杨侑为“恭帝”,自己即皇帝位,改元“武德”,创建唐朝。
由于建成升为皇太子,所以尚书令遗缺遂由世民出任;世民接着晋封为秦王,主掌大政至兵变即位才停止。
因为世民是首任尚书令,后来群臣不敢与他相比,遂无人再出任尚书令一官了,而分由左、右两仆射(yè)掌握行政大权。这时李世民才二十一岁,可谓年少得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