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罗贯中用传神的笔法,不仅生动演义了曹孟德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惶溃逃,败走华容道的历史事件,更形象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义和曹操的奸诈,华容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泥泞小道,自此更是名闻天下。

史上对曹操所走的古华容道在哪有不同的争论,主要有四说,即监利华容、湖南华容、潜江华容、鄂州华容。那么曹操的华容道到底在哪呢,我觉得应该是监利华容比较靠谱,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名考证。我国地名设置都是有史料可考的,据《资治通鉴》注释“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说的是通往华容县的小道,象华容县城这样的地名,在历史上肯定有确切记载的。我们先看监利华容在春秋时为容城国,为楚国的附庸,汉置华容县,隶属南郡(今江陵)。湖南华容,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华容县,西汉时属孱陵县,隶属武陵郡, 西晋置南安县,属南平郡,后改为安南县,此为华容建县之始。隋代改安南县为华容县,移属巴陵郡,由此得名。潜江华容现已不见其名,《潜江县志》亦无相关记载,鄂州华容,唐以前没有行政地名,至唐时传唐太宗南征至此,取"花容月貌"之意赐名华容。据此推知,古华容县城在今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嘴。而华容道则是曹操向华容县城的行军路线。其实我到觉得古华容县管辖范围应包括现在的监利、华容、石首等地,而华容道。宋沈括云:“华容即今之监利,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

二、路线考证。曹操屯兵的地方是乌林(今洪湖境),曹操逃跑的目的地是南郡(治今荆州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上,曹操要逃回南郡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佳路线。而且曹操的儿子曹植当时在华容县城附近(位于周老嘴镇鲁桥村一带)修建有仓库垸,便于提供粮草补给。当时由于沼泽湖泊阻隔,曹操从乌林到华容城无直路可走,乃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内,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里所说的沼泽地带即今湖北监利汴河至毛市一带湖区小路,全长7.5公里,穿过今沙湖和白滟湖之间。《三国志》注引《山阳公记载》:搬“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三、史迹考证。监利县至今沿途尚有诸多传说遗迹,《监利县志》也收集了华容道的诸多传说。 比如,华容古道古碑,位于上车湾镇境内曹桥村,为监利县人民政府1982年立。此处的“华容道”南起汴河镇曹桥村,北止毛市镇毛家口长达10公里 ;曹鞭港,据监利县志记载,曹军退到这里,适逢大雨,人不能走,马不能行。曹操喝令人马从倒下的士兵身上走过去,死者不计其数。从此,得名“曹鞭港”。 位于毛家口的“放曹坡”为关羽义释曹操地,过了放曹坡便是去华容城的大道。

以上只是个人依据相关记载推测考证演义而已,提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关注点评。

最佳贡献者
2

先回答问题,曹操逃跑的华容道百分之百确定是现在湖北省监利的华容道。

赤壁之战时,曹操大败,但是史书并未记载曹操具体逃跑的路线,而是在《三国志 武帝纪》中裴松之引《山阳公载记》中说道: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嬴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这里说道曹操的船被刘备所烧,于是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还回,遇到道路泥泞,路不通又有大风天气,于是让虚弱的士兵背着草填在路上,骑兵才能通过。

由此我们才知道,曹操在赤壁大败后,逃亡过程中是经过一条叫华容道的地方,那么这个华容道是哪里?



首先了解一下赤壁之战在哪里发生的?

赤壁之战是一场时间较短的遭遇战,曹操带领大军从江陵城(今湖北荆州)出发,沿长江东进,去攻打在夏口(今湖北武汉)的刘备,而刘备方面也没有等着曹操来打,而是与东吴的周瑜、程普所率的3万军队会合,沿着长江向西往江陵方向前进。

也就是说两方势力是相向而行,两面势力就在赤壁这个地方相遇,这个赤壁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双方在这里相遇后打了一仗,曹军失利,于是曹操率领军队驻扎在长江的北岸一个叫乌林的地方,与此同时,孙刘联军则驻扎在长江的南岸,也就是赤壁,双方沿长江对峙。



接下来,就是周瑜采用黄盖的诈降计+火攻计,大破长江北岸的曹操军队,于是曹操就从长江北岸向着江陵城方向逃去。

于是我们就得到曹操逃亡的路线,就是从乌林沿陆路逃往江陵城,乌林就是今天湖北省洪湖市的东南,与长江南岸的赤壁隔江相望。



我们再来看今天的湖北省地图,乌林已经是今天洪湖市的东南了,今天的洪湖市是荆州这个地级市下辖的县级市,从乌林到江陵,一定得经过今天湖北省的监利县,江陵在乌林的西北方向,监利也在乌林的西北方向,从乌林到江陵必须得经过湖北省监利县,所以曹操逃跑的经过的华容道只能是湖北省监利县的华容道

其实用排除法,也能排除另外两个。

鄂州的华容区在乌林的东边,和江陵是两个方向,况且当时的鄂州还是孙权的地盘,曹操再怎么逃不会往孙权的地盘逃吧,所以绝对不可能是 鄂州的华容区。



再说湖南省的华容县,这个华容县可在长江南岸,曹操是在长江北岸被孙刘联军击败的,怎么会逃到南岸去了,况且曹操的战船全部被烧毁了,是在长江北岸沿陆路返回江陵的,所以湖南省的华容县也被排除了,不可是这样。

无论是按史实分析,还是用排除法,曹操逃跑经过的华容道,都是今天湖北省监利县的华容道。

3

要想搞清楚华容道,先得搞清楚“火烧赤壁”到底发生在哪里。

请看地图。

曹操的大军,

一开始是自西向东顺江而下。

他也怕被夹击。

所以,江两岸有陆军搜索前进。

长江里的兵船也是分成两队,齐头并进。

在江东岸的陆军部队,首先和孙刘接火,这个地方,叫赤壁镇。

曹操一看不好,把所有的部队撤往江对岸,乌林镇。

孙刘联军火烧的就是乌林镇的曹家大军。

所以,火烧赤壁不存在,火烧乌林倒是真的。

曹操哪吃过这么大的亏啊,一个劲的给自己打圆场,说是自己要退兵的。和孙刘的进攻一点关系没有。

大家都知道,兵败如山倒,退兵也是要讲究的。

曹操的目标很明确。

只能到南郡的当时的郡治,江陵。

那里曹操留了兵,也留了船。

江陵呢,几乎在乌林镇的正西方向。

那么今湖北监利县正北偏西的上坊东村附近就成了必经之路。

汉时,此地称为:华容县。

至于今天的湖南省华容县是三国时吴国的南安县,

后在隋朝时,不知道为啥改为华容县。

黎东方先生称这位改名的隋朝官员为:“不学无术”!

大家可以看到,地图中老陈标的那条红色的直线,可以说是从乌林撤到江陵最近的一条路了。

关注不迷路,陈到底每天推出好玩有用的历史问答,点个赞再走呗。

4

关于“曹操败走华容道”中的华容道的真实地理位置,坊间一直众说纷纭。但从一些情况来看,华容道应该是在今天的湖南华容县境内。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

一、历史文献。首先,据宋代出版的《方舆胜览》中《岳州》一节记载,华容道在巴陵西。从巴陵的行政沿革来看,宋代巴陵县就在今天的岳阳市区,而岳阳市区的西边正好就是华容县。其次,据岳阳市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岳州府志》(出版于明弘治元年)记载,当年曹操从华容道逃向荆州,曾把马摔在了一处悬崖上,后人就把此悬崖称作“倒马崖”。

而这个倒马崖就位于今天华容县东北方向的桃花山,同时这个地点也与上面提到的“在巴陵西”相吻合。后来各个时期的《华容县志》也有记载“倒马崖”。

二、学者的实地考察。据有关学者对华容县倒马崖的实地考察,此处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地形还是物产,都与《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华容道相差无几。比如“地形险峻”“竹木丛生”。另外根据学者们对倒马崖附近村民的实地采访可知,此处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知道当年关羽在此义释曹操的故事。

且据村子里的一些老人描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修路之前,此处一直都有那次故事遗留下来的痕迹。更具可信度的是,在倒马崖附近有着各式各样的三国遗址,像倒马崖山下的关帝庙、望夫山上的娘娘庙、鼎山上的刘备庙等。

三、曹军从赤壁撤退的路线。据《三国志》《括地志》等史书记载,由于曹军在巴丘染上了瘟疫,加上被孙权打败,所以曹操当即命令全军烧掉战船,乘马从华容县返回江陵。从对地理位置的分析来看,曹军从巴丘乘马返回江陵,必定会经过华容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华容道刚好位于巴丘到江陵的直线通道上,而且这一路低山丘陵比较多,便于掩护曹军的骑兵安全通过。最重要的是,走华容道就不必经过长江。

但关于曹军撤退路线的选择策略,尚存在着一个疑问:华容县在长江以南,江陵在长江以北,曹军从巴丘走湖北监利县是不是更为便捷?

这个疑问提的很好,但它忽略了一个地理知识。因为如果走湖北监利县的话,就必须经过今天的荆江,但荆江自古便是一条冬竭夏流的季节性的河流。曹操撤退之时,正值冬季,荆江无水通航。所以曹操他又何必徒增麻烦,不走各方面条件都更好的华容道呢?

综上所述,华容道应该在今天湖南的华容县无疑。

5

曹操逃跑的华容道在今日的湖北省监利县城以北约25公里的周老嘴附近!据《监利县志》记载,周老嘴镇历史上也先后为古容城国、成都王国、华容县、监利县的治所。

《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

现在的周老嘴已经是鱼米水乡,但在当时却是一片异常难走的沼泽湿地,《山阳公载记》中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这一描述倒是与《三国演义》记载相符。

后世大诗人陆游曾从此经过的时候写道“自是复无人居,两岸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此时距曹操兵败已经过了900多年,华容道一带尚且如此荒凉,曹军当时的艰辛狼狈之状,就可想而知了。

华容真正走向繁华是在元朝以后,时至今日,早已看不出当年的泥泞。

鄂州华容区日慕乡关去过很多次,因为靠近武汉,土地便宜,成为许多物流企业华中地区选址的新宠,唯品会,苏宁等等都在华容区设立物流仓库,一派欣欣向荣。

至于湖南的华容县,三国时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当时的华容县归属于吴南郡孱陵县,并不叫华容,也没有形成独立的属地,所以并非曹操逃亡的华容道。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6

华容道自然是在监利——之所以有华容道的争议,根本原因是人们忽略曹操也拥有水军

事实是:

赤壁之战时,曹操军和孙刘军双方都有水军,也都有骑兵、步兵(曹操骑步兵在长江北岸、孙刘骑步兵在长江以南)。

不管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船是周瑜所烧,还是曹操自己烧的,曹操进攻时是水路并进,退军时也是水路并退。

若曹操的船是在赤壁被周瑜烧的,曹操水军不可能全军覆没——《三国演义》中曹操水军铁索连船是虚构的,也不符合军事常识,曹操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因为曹操的水军是刘表部下熟悉水战的荆州水军,北方士兵是在岸上,不在船上。

曹操最可能的撤军路线,沿着进军路线往回撤。

从《三国志》的相关记录来看,曹操走华容道,不是在赤壁就直接走华容道,而是撤军到巴丘后,因为瘟疫太严重才烧船走华容道以快速逃离瘟疫区。

曹操赤壁之战的行动有三步:

1、《武帝纪》记录的进军到赤壁,和孙刘军作战不利,然后发生瘟疫,下令撤军: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2、《郭嘉传》记录曹操撤退到巴丘时,瘟疫不但没有减弱,还继续满意,这才有曹操下令烧船、走华容道迅速逃离瘟疫区: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3、曹操回到江陵,留曹仁守江陵。

曹操赤壁之战进军路线很明确:

江陵——巴丘——赤壁,是水陆顺江而下;

曹操退军路线也应当是赤壁——巴丘——江陵。

唯一的不同是:曹操退军时,在巴丘下令烧船,走华容道快速脱离瘟疫区。

曹操退军路线见图:

蓝色线是曹操顺江而下的进军路线,黄色线是曹操退军路线,红色线就是曹操烧船走陆路的华容道。

其实夷陵之战时刘备失败时也是弃舟走陆路,道理和曹操是一样的:

进军是水流而下,船速很快;撤军是逆流而上,船速太慢。

曹操之所以走华容道,不是害怕孙刘联军的追击——因为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时,从来没有派军渡江到江北,都是在江南,这才有刘备自己率军夺取江南的长沙三郡,周瑜在公安和曹仁对抗,孙刘盟军渡江到北岸,是周瑜率兵解决占据夷陵的甘宁后: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曹操走华容道,是因为瘟疫造成士兵大量死去,曹操要快速拜托瘟疫,这才有曹操在巴丘烧船的记录,让水军和陆军一起走陆路快速逃离瘟疫区,保留实力。和刘备、周瑜的追兵没有关系。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7

曹操这段事件,华容道因小说名垂青史,历史上多有争议,其实华容县那时候叫华容县,也和江东华容毫无关系。

后期华容县和监利县为一县,治所为监利容城镇,历史上有华丽的容城一说,后来依江分开,南方的地段顺应旧名叫了华容而已。(具体时间和朝代手机写时没查细节,但这个事实如此)。

曹操逃跑,湖南华容县是不可能走的,江北大战,失败了跑到江南来,尤其是军队,所以湖南华容非华容道。

本人是华容县人,所知的华容道大体如此!

8

当时,湖南没有华容,曹操也不会跑到长江南岸来逃跑。

9

我是岳阳华容人,关于华容道咱们这里也争论过,我个人听老辈人说过,曹操应该是从华容桃花山到石首再到容城既现在..监利县。如各位有机缘可到华容桃花山来论证。

10

华容道在湖南省岳阳市

如果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草。由于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阻隔。

从乌林到华容城没有直路可走。曹军只能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之后,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样就必须涉过大泽边上的一片沼泽地带。

根据县志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险,坎坷难行”,曹军“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