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武将了,就算是普通的职业军人也是有真功夫的,冷兵器战场上的拼杀和肉搏相当残忍和激烈,没有点真功夫,就是当做活靶子任人宰割,兵如此,武将亦如此,并且武将的功夫大多是出类拔萃的,除了一些儒将,行伍出身的将领和武举出身的将领在功夫上的优势也是其出人头地的基础。
身体条件
史籍常记载一些著名武将“身高八尺”、“力大无穷”,这也是古代将领的一个共同点,即优于常人的身体条件。古代的兵器几乎长短差距不大,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又以近身为主,那么身高臂展的优势就显得格外重要,杀敌于身外是弓弩能够做到的,但步兵、骑兵想要杀敌于身外,就只能加长武器装备的长度,唐朝的马槊是达到了这一目的,唐朝名将李靖对付突厥的致胜法宝就是这种两三米开外就已刺穿敌军的兵器。这种兵器的长度是客观优势的体现,而将士臂展身高的长度就是主观优势的体现,先天条件较好的人更具备战场上的优势,也更容易走向将军的职位。
“武科试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清史稿》
兵器的重量也是古代战争中关键的一环,当然像唐陌刀这种轻便又锋利,从容一挥便能人马俱碎的神器是不常见的,即使是大唐盛世,也不过五千人的陌刀队。那么常规武器中,士兵几乎是标配,但将军的兵器一般就是特供了,演义中80斤的青龙偃月刀虽不可信,但体现了将军的武器在重量上还是重于常规兵器的,因将军的力量优势更胜一筹,使用加重的兵器也会更得心应手一些,造成的杀伤力也会更大一些,同理于强弓硬弩,不同力道的弓弩,射出的距离和穿透能力也当然是不同的。
如千古无二的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这样的人在战场上对敌军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存在。身高臂展使得敌人不得近身,普通人挥刀剑会造成开裂伤,项羽一刀挥下就可能将敌人劈成两断,这就是身体条件带来的优势。不仅如此,在身体条件上的敏捷性(见于尉迟敬德无人能刺中的闪避属性,敏捷性真的很实用)、弹跳力(见于李广被俘时的事迹看,弹跳力强还是很有用的)等都是将军优于普通人的地方,也是其“功夫”好的基本条件。
武功技艺
所谓真功夫无非就是武艺的研习程度,在排除历史上一些著名儒将以外,大部分武将还算是武艺精湛的。其中贵族子弟拥有众多学艺的先天优势,比如将门之后,不仅会在少年时期就能够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传授一些刀剑兵器的使用技巧,也就是史书里常讲的“自幼习武”;而且有机会跟随父辈们亲临战场体验战争的实际状况,这一点是贫寒子弟所不具备的优势。
“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清史稿》
但“武举”的诞生,为贫寒子弟提供了研习武艺后的晋升之路,改变了以往从行伍中凭军功一步一步走向将军行列的单一途径。武举考试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702年,由兵部主持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这些科目考试体现了唐朝廷对于将军选拔的功夫功底还是比较重视的,唐明将郭子仪便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第二名。武举的选将办法也一直延续到清朝,虽然武举之人并非像行伍里出身的将军那样受重视,但也是对于将军队伍的良好补充。
无论是将门之后,还是行伍出身,或是武举入军,都离不开精湛的武艺,弓术、剑术、马术、枪术等都是将军最为基本的技能要领,诸如吕布“辕门射戟”这等精湛的射术,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又如文鸳这种陷入敌阵杀敌百余全身而退的,没点真功夫恐难以做到。
古代将军的功夫是最基本的军事素养,虽然将军重在指挥,但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避免不了陷阵杀敌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将军理应展现更为强大的战斗力和杀伤力,古代将军勇猛的基础便是精湛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