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反映的是底层劳苦人民的悲惨故事,孟姜女施展她的绝世哭功,控诉统治者的残暴,那哭声惊天动地,把长城给活生生的哭倒了,那么孟姜女为何要哭长城,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版本是这样的。

孟姜女是陕西人,她与同乡范喜良两情相悦,并结为连理,但在太庙成婚之际,范喜良却被官兵抓到山海关去修长城,范喜良一去多年音讯皆无,孟姜女思夫心切,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孟姜女决定去山海关寻夫,给他捎去寒衣,可当她到达山海关时,却得知范喜良因修长城劳累而死,就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闻讯悲痛欲绝,失声痛哭,那哭声天地为之动容,长城为之倾倒,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尸骨重新进行掩埋,然后自己投海自尽。


当然了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其实历史上的孟姜女和秦始皇毫无关系,据专家考证,历史上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最早见诸于《左传》,里面记述公元前549年,齐庄公攻打莒国,将军杞梁当先锋,不幸战死沙场,齐庄公在归国途中碰巧遇到了杞梁的妻子,齐庄公本想就地进行吊唁,但杞梁妻子认为不合礼仪而婉言拒绝,齐庄公只得到杞梁家吊唁。

由于《左传》的故事比较简陋,既没有哭,也与长城不沾边,后来经过人们不断地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对这个简单的故事继续不断地丰富和演绎,使得原来的故事变了味,特别是随着历史进程和风俗不断变化,孟姜女的故事也随着变异。


战国时盛行哭调,当时的文献《礼记.檀弓下》对这个故事添盐加醋,其记述为“其妻迎柩于路而哭之哀”,首次提到了杞梁的妻子得知丈夫阵亡后嚎啕大哭,令人动容。

西汉时期则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在此时的《说苑.立节》中又有记载“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隅为之崩”,这篇文章认为以前杞梁的妻子哭的力度还不够大,哭就要哭狠一点,要惊天动地,要泣鬼神,干脆让她把齐国的城墙给哭倒了,比狮吼功还要厉害。

其后的《烈女传.贞顺》还要继续加码,认为孟姜女哭的质量、效应还不高,在里面描述让她整整哭了十天,眼泪都哭干了,几乎哭出了精华。


到了隋唐,盛行乐府说唱,乐府中有送寒衣一说。隋唐时故事就发生了重大转折,杞梁妻子哭倒城墙的时间往后推了几百年,由春秋时的齐国挪到了秦朝,由哭倒齐城墙到哭倒秦长城,原本无名无姓的杞梁妻变成了孟姜女,男主人公逐渐演变成了范喜良,可见孟姜女哭长城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富起来的。

唐朝的《同贤记》更是对孟姜女的故事进行了全面的完善,说范喜良在秦始皇时期在北方修筑长城,因不堪其苦私下逃走了,在逃亡路上误入孟家后园,看见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姜女,看到了不该看的地方,两人又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连理,在当晚就被抓走继续修长城,不料被官兵打死,孟姜女很久不见丈夫归来,就给他去送寒衣,孟姜女得知丈夫死后,在城墙下痛苦,致使城墙崩塌。

这篇文章以此来指责秦始皇的暴政,在指责秦始皇的同时,也是在暗讽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时的劳民伤财。

这样一传就是一千多年,成为最终版本一直传到现在。


元朝时期文艺创作相当的繁荣,艺术家们更是脑洞大开,对孟姜女的故事进行了无限的放大,几乎是天马行空,说孟姜女哭倒长城,秦将蒙恬大怒,将孟姜女“悬之百尺长竿,令人射杀”,还有说秦始皇想娶孟姜女为妃,孟姜女不从,自杀而死,死后冤魂到阴曹地府告状,历数秦始皇30大罪状。

就这样原本发生在公元前549年的事被活生生的加在了300年后的秦始皇身上,在历代的演变过程中张冠李戴嫁祸到秦始皇头上,比秦始皇大300多岁的孟姜女成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英雄,秦始皇真是躺着也中枪。






最佳贡献者
2

孟姜女哭长城、天仙配、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作中国的四大爱情故事,以民间传说的形式而被人们口口相传,虽说是人们对伟大爱情的向往而神话了这些传说,但也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据。

孟姜女为何哭长城?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卫北方匈奴的入侵,以蒙恬收复河套地区的驻军为基础,又从天下征调了80万民夫修筑长城,当时几乎只要是成年男子都逃脱不了服徭役的命运,不是修筑长城就是建造秦始皇陵与阿房宫。

而陕西人孟姜女结婚仅仅三天的新婚丈夫范喜良也在被征召之列,在送别丈夫之后,每天守在村口等着丈夫回家,可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过去了,孟姜女都差点变成“望夫石”了也不见丈夫的踪影。

于是孟姜女心急如焚,她不在苦苦守候,而是身着单衣千里到了河北寻找丈夫,可到了长城边上,听到“工友”一说,才知道丈夫早就去世了,并且尸骨就埋在长城脚下。

孟姜女最后一点希望彻底磨灭了,他不禁放声痛哭,一边哭着丈夫,一边痛骂朝廷的暴政。她哭的感天动地,哭了三天三夜后,长城竟然奇迹的崩塌了,这才漏出了丈夫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捧着丈夫的尸骨,绝望的投海自尽,留给人们无限伤感与哀愁。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其实,这件事是一个大大的乌龙,孟姜女确有其人,但她并非陕西人,而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我们看名字其实也能猜出个大概,由于齐国乃姜氏封地,常见于历史的女性名字多以孟姜、文姜、齐姜等为人熟知。

《左传》中曾有这样一条记载:齐庄公四年,齐国攻打晋国、卫国,回师途中攻打莒国时大夫杞梁战死,其妻孟姜在城门迎接丈夫遗体,哭了十天十夜,把城墙都哭倒了。

而后世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也都记载了孟姜女哭倒的是齐地的莒城,而并非是万里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为何安在秦始皇身上?

这与后来民间演义和戏剧密不可分,从唐代开始,开始就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戏剧,而在元代戏剧蓬勃发展的时代,孟姜女哭长城的曲目更是深入人心,而杞梁也被传成了喜良。

相比于正史,显然民间传说在老百姓心中更有地位,于是慢慢的把齐地的孟姜女逐渐演化成河北哭长城,虽然是真人真事,但张冠李戴,把这件事安在了秦始皇的身上。

正是由于秦始皇在古代的“暴君”形象以及秦朝的暴政,让人们也愿意相信孟姜女哭长城乃是真人真事,每次看到这心里都会痛骂一遍秦始皇吧。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3

相传秦始皇时期,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与孟姜女新婚仅三天,就被强征去修筑长城。不久,因疾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山海关的长城角下。孟姜女日久思念丈夫,于是,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寻夫来到了山海关的长城边,得到的消息却是丈夫身死的噩耗。她痛苦长城下,三日三夜不止,结果长城为之崩塌800里,露出来了丈夫范喜良的尸骸。绝望之中,孟姜女投海殉情。这一爱情悲歌,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也激起了人们对于那段血泪历史的控诉。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这件事,有人相信它是真实的,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一种说法认为,孟姜女哭长城这件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长城修建于秦朝年间,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既然当时当地并无长城,哭长城之事自然是子虚乌有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左传一襄公23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之妻迎丧于郊,相传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把杞梁之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而,演绎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还有人认为,这个故事是随着历代时势和风俗不断变化而变异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杞梁(后演化为喜良),而杞梁之妻(演化为孟姜女)。杞梁之妻迎丧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演化为孟姜女哭倒800里城墙)。

执反对观点的人觉得,那么坚固的长城竟然被一个妇女哭倒,未免过于荒诞。再说,把齐国的“孟姜女"缔造成秦国的孟姜女,把攻打莒城改为修筑长城,这是有意往秦始皇身上载脏。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铭记历史,感怀真情。


4

孟姜女哭长城是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四大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至今日,这个传说一直以口头禅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故事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对中原汉族构成威胁,故而强征数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为背景。

出身贫穷之家的青年范喜良(亦称范杞梁)就是被征召北上修筑长城的民工之一。而此时范喜良与新婚妻子孟姜女刚成亲仅三天,便就此踏上了远走他乡修筑长城之路。

(孟姜女千里寻夫)

孟姜女因思念丈夫心切,遂携带丈夫穿过的寒衣,跋山涉水,昼夜兼程朝丈夫离家的方向,踏上了茫茫的寻夫之路。

当她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丈夫修筑长城的工地时,却不见丈夫身影,几经询问,才得知丈夫早已去世。

听闻噩耗,孟姜女悲痛不已,在长城脚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声震天动地,其脚下的一段长城因此坍塌,露出了亡夫的骸骨。

孟姜女收敛了丈夫的遗骨并将其择地埋葬。自此孟姜女心如死灰,终日以泪洗面,不久即追随丈夫投海而去。

孟姜女哭长城这段故事痛斥了秦始皇的暴政,反应了古代封建统治者强加给劳苦大众的残酷奴役。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为服徭役,以至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更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事实上,修筑长城是历代中原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时期,各国为防止边患,保卫疆土不受外人入侵均修筑了各自的长城(如山东境内的齐长城)。

这些长城短则几里,长则几十上百甚至上千里,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的长城无论是从长度还是修造难度及规模都堪称世界第一,人类奇迹!

自秦朝开始历代统治者为防御北方草原民族南下都对长城屡修屡补,这种状况一共持续了二千余年。

这期间无数像范杞梁一样的民夫被强征去修造长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始终没有中断。

故事讲的充满悲凉,且充满神话色彩,但检索相关历史记载,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是事实的历史真相。而是移花接木,是以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原型经过历朝历代不断演绎的一段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目前史学家普遍认为孟姜女的原型是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而杞梁也刚好对应传说中的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据先秦古书《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勇士杞梁在一次同外邦的战争中不幸战死,其尸体被运回齐国,暂安放在城外。

其妻子孟姜见到丈夫尸首哀后恸不已,抚着丈夫的棺材痛哭了三天三夜,到最后眼泪流尽,竟流出鲜血。

《左传》记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褒扬杞梁之妻对于爱情的坚贞。

而到了西汉时期,刘向在所著的《说苑》、《烈女传》当中,则是在《左传》叙述这一故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崩城”、“投水”等内容。

说杞梁之妻孟姜因三天三夜大哭,十天之后,城墙竟然为之坍塌。最后孟姜绝望投水而死。

而到了唐代。杞梁和妻子孟姜女这段故事则被人为改编的更加面目全非。

贯休在诗作《杞梁妻》中,直接将杞梁生活的年代由春秋时期的齐国,改成了秦始皇时期的秦朝。杞梁也有春秋时期的齐人摇身一变成为秦朝时的燕人。

这次杞梁不再是战死沙场而是因逃避兵役被抓,然后被筑在城墙之内。而妻子孟姜为找到丈夫尸体便向城墙大哭,最终城墙倒塌。

到了元代,由于元朝戏曲发达,像杞梁和孟姜女这样的的凄美故事自然成为创作者获取灵感的来源。

于是人们再次对原来杞梁的历史故事进行该编,由原来的城墙崩,变成长城崩。杞梁也有原来战场上的战死将士成为被强征修造长城的民工,最终形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这段凄惨爱情故事。

到了明代,明政府为了阻止北方瓦剌南下,遂又大规模开始修造长城。这一决定导致民怨四起,老百姓为了表达心中不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又被加入新的元素,说孟姜女乃一葫芦所生……

经过秦末到明清,2000年多年的时间。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随着朝代更迭,风俗迁移变化而被后人不断演绎改编。

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改编,逐步和秦始皇联系在一起。

将最初春秋时期的一个真实历史事件嫁接到了秦始皇强征民工修长城这件事上。借此痛斥始皇的暴政,进而演绎出了一段传承两千多年的孟姜女哭长城。

5

很多民间故事在历史上总能找到影影绰绰的人物事件原型,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转换了时空,丰富了情节,让后人看到一幕幕跌宕的人间悲喜剧。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故事也不例外,长城无论如何是哭不倒的,孟姜女历史上是有其人,但准确地讲不能叫“孟姜女”,只能叫“孟姜”,她哭倒长城的故事是后人附会的。

孟姜女并非秦始皇时代的人,而是比秦代早300多年春秋时期齐国人,她的丈夫也不是范喜良,而是齐国的一名军官叫杞梁。据《左传》中记载,齐庄公时齐国派杞梁率领部队偷袭邻邦莒国,因战争失败不幸身亡。当杞梁的尸体被运回本国归葬时,杞梁的妻子在路边对着丈夫的灵柩痛苦不止,令旁人不禁流涕感动。

西汉末年,刘向的《烈女传-杞梁妻》对这件事进行了大肆渲染。杞梁没有儿子,也没有其他亲属,只有杞梁妻迎接他的尸首,杞梁妻抚尸整整哭了十天,突然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杞梁妻所在地方的城墙倒塌了,人们都说是被杞梁妻哭倒的。

杞梁妻埋葬了丈夫后,她也投水自尽了,因此孟江女的最初人物原型是杞梁妻,尽管她哭倒城墙的事子虚乌有,是刘向在写《烈女传》时添加进去的,但刘向也没说哭倒的是秦始皇的长城。

把秦长城、杞梁妻和孟姜女三者牵扯到一起是在晚唐五代之后,期间的诗歌里第一次出现了孟姜女的名字,“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烟山更不归…………”,但这时候还没有提及哭倒的是长城。

直到五代十国时诗人贯休的作品《杞梁妻》里才将故事赋予了一个完整的结局。“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孟姜女恸哭亡夫使长城崩塌,丈夫尸首出现,两人魂魄回乡。这样杞梁从春秋齐庄公时代的军官,演变成了300多年后秦始皇时代修长城的民夫,杞梁妻哭倒的城墙成了秦长城。

那孟姜女的名字是如何演化替代杞梁妻的呢,其实这也有来头。首先孟姜女不姓孟 ,故事原型出自春秋齐国,姜是齐国的国姓,“孟姜”中的“姜”正是杞梁妻的姓氏,可以这么认为,杞梁妻当时至少是齐国贵族的后裔。

至于“孟”,这和春秋时代家里兄弟姊妹排序有关,名字中的“伯仲叔季”代表老大到老幺,如果不是正妻所生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就叫作“孟”。因此“孟姜”是指姜家庶出(小老婆生的)的大小姐,“孟”是起到对后面“姜”修饰作用。

“孟”是排行,“姜”是姓,“女”是后人的画足,古代妇女的名字极少被记载流传,杞梁夫人具体真实名字无从考证,“孟姜”应该是后人在她去世之后对她的一种敬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6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可谓是家喻户晓,历史上真的有孟姜女这个人吗,她真的通过哭就能把长城哭到吗? 说到孟姜女哭倒长城,我们就要从秦始皇修建长城开始说起。古代皇帝都把维护领土完整,抵御外敌,增强国家实力作为自己统治的目标,秦始皇也不例外,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万里长。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并不是秦始皇首创,早在之前各路诸侯就修过长城,只是在秦始皇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长城的修建征用了七十多万劳动人民,费时多年,不少长城修建者更是死在长城脚下。秦始皇把修建长城作为抵御外工具传承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之后的每个朝代都会把长城修建下去,直到清朝才停止,也正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修建长城动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不少修建长城的人在此过程中不是被饿死就是被管理者打死,还有累死的等等,近百万人最后就只剩下几万人,可见长城脚下埋葬了多少劳动人民。而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这段故事,孟姜女为何要在长城脚下哭呢? 孟姜女是陕西人,因一次偶然在自家葡萄园中认识了范喜良,并觉得范喜良知书达理,文质彬彬,喜欢上了范喜良,范喜良对孟姜女也是一见钟情,之后两人经过父母的同意结为了夫妻,在结婚当日,范喜良却被官兵征去山海关修长城,喜事突然变成了丧事。而且一去多年鸟无音讯,孟姜女对丈夫日夜思念,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决定去寻夫。经过千辛万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孟姜女凭借着毅力来到了山海关,在山海关找了一个个工地,问了不少工人,最终问到了丈夫的消息,而且是一个让人无法意料与接受的消息,丈夫范喜良因修长城而累死,就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悲痛欲绝,在长城脚下放声大哭,声音悲天悯人、震天动地,最后那一段长城居然被孟姜女给哭倒了,长城倒后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并把他重新安葬了,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到这里小编不禁有个疑问,孟姜女的哭声究竟有多大,竟能把砖石所砌的长城给哭倒了?还是像窦娥的冤屈感动了老天竟然六月飘雪? 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直到今天,人们都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指责秦始皇的暴政,都认为秦始皇修建长城劳民伤财。其实据考古学家考证,孟姜女和秦始皇可没有任何关系,孟姜女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由杞梁的妻子得知丈夫死后哭的悲天悯人最后演变成孟姜女与范喜良的故事,而且由哭倒齐长城变为秦长城,可见一件事情经过一传十,十传百之后变得面目全非。 秦始皇修建长城确实劳民伤财,而且不少人死在长城脚下,但我们也不能抹去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功劳,更不能以孟姜女哭长城来指责秦始皇的暴政,让秦始皇一直背着这个“黑锅”。

7

孟姜女哭长城,这事儿有点搞笑,说穿了就是后人的艺术加工,拿来埋汰秦始皇暴政的,借机讽刺各朝隔代的横征暴敛的现象,其实就是对皇帝的吐槽!

1、

秦始皇这会儿还没当皇上,走得累了,靠在长城脚下睡着了,结果秦时明月就照到了汉时的关上,秦始皇还没醒。

一阵哭声把老秦吵醒了,老秦憋着一肚子火,刚想骂几句,但看到哭的梨花带雨的女子就收住了口。

“那谁呢,你哭个啥?”

“妾身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杞梁之妻,夫同外邦之战中不幸而亡,悲上心来,是以痛苦失声,不想扰了官人清梦!”

“哦,外邦呀,不好办!这长城不够长,很难防御他们的侵袭。”

“那你就把长城修得足够长,让长城内不见泪水,民安乐而居!”

“有道理!”秦始皇回过神来,吓出一身冷汗说:“春秋战国人?你不是蒲松龄那老头书中跑出来的吧?”

这一急,醒了过来,忆起那女子的哭声,再望望长城,防御外族,就让我来修这长城吧!

2、

秦长城,如果放到秦朝来看,并不是一处风景景观,也不会小长假挤得跟菜市场似的,当时具有战略的意义。

北方匈奴,以骑兵侵袭中原腹地,劫掠了就跑,中原的兵力难以防御边关这些机灵性、灵活性一流并且作战的骑兵。

最好方式就是修筑长城,以逸代劳保卫中原,但为了尽快实现长城的战略目的,长城的确是用血泪浇瀼出来的万里长城。

修长城,八十万民夫,成年男子必须服徭役,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也就成为了后人攻诘的对象。

丑化前朝的君王,强调本朝的太平,来换取民心,巩固统治,历朝皆是如此。

3、

故事中的事,根本不是事,古人拿着笔一阵乱编,剧情越来越丰富,情节越来越激烈。

先秦古书《左传》

杞梁战死,运尸回齐陈于城外。其妻哀痛不已,痛哭三日,泪尽血出,是为血泪,赞的是其妻的忠贞之心。

战国《礼记.檀弓下》

杞妻听说老公没了,半路上跑去,连拖鞋跑掉都不自知,搂着棺材号陶大哭道:“你个没良心的,扔下我一个人可怎么活呀!”

西汉《烈女传》

杞妻哭呀哭呀,当官用泥沙抹了一层皮的城墙被浸润了,先是开裂,后来轰然倒塌。

杞妻一看,丈夫刚死,城墙又塌了,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修得起这段城墙呀?早晚是死,干脆投河算了!

隋唐时期

连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神功都出来了,齐城墙变成了秦长城,杞妻有名有姓为孟姜女,杞梁换了个身份证,叫范良喜。差不多了,编故事留给后人吧。

唐朝《同贤记》

范良喜被征召修长城,累得不行,找个机会跑了。逃亡路上闯进了一户人家,孟姜正在洗澡,大眼瞪小眼一阵。

“你娶我?”

“好!”

两人幸福地燃红烛拜了堂入了洞房,结果追捕的官兵半夜还来逮人,这下子新的不能再新的新婚结束了。

孟姜见天气冷了,怕把自己老公冷坏了,就做了棉衣送到工地上去,哪知老公被官兵给打死了,尸体还埋在长城下。

孟姜女哭呀哭呀,声音跟城墙共振,哗啦一声倒了,把自己也埋了。

众人正在挖土救人,哪知飞出两只蝴蝶,绕众上飞了三圈才去。

后人为两人的爱情所打动,又不敢触动秦始皇的尊严,所以把两人一个改名叫梁山伯,一个叫祝英台,把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

曹雪芹也感动不已,觉得这两人的爱太令人同情,所以就写了首歌来表达敬意。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题外话

秦始皇听得津津有味,笑着对西游梦红楼说:“还是你懂我,这孟姜真跟我没关系,等空了,到长城来玩,我给你免费!”

西游梦红楼倒是想去,可惜没路费,难呀!老秦你睡在水银河中,我可是还在为生活码字动脑,何时凑够路费就去长城看看你指点江山的样子吧!

各位看官,不打赏也点个赞再走吧,西游梦红楼先给你道谢了。

8

万里长城这个世界奇迹,是那么雄伟壮观,然而传说中发生在长城脚下的故事《孟姜女》听起来却那么悲怆。

从小我们就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的是孟姜女和丈夫范喜良成亲还不到三天的时候,范喜良就被抓去当徭役去现在的秦皇岛修长城。

孟姜女千里寻夫,传说孟姜女的丈夫是现在的河南新乡人,到秦皇岛将近1000公里,而孟姜女为了自己的丈夫,不辞劳苦,一路奔波去寻找自己的丈夫,然而当她到达山海关的时候,得知丈夫范喜良因为修长城劳累致死,等待她的是丈夫的死讯和尸骨。

于是孟姜女悲愤交加,连着哭了数天,惊天动地,因此哭倒了长城,故事虽然煽情,可是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存在孟姜女哭倒长城,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真实的孟姜女和秦始皇没有半点关系。

据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孟姜女的原型出自《左转》中杞梁妻的故事,女主角是杞梁的妻子,杞梁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老家大概就是现在的济南市。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说是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都没有亲属,丈夫死后,她悲痛欲绝,扶着丈夫的棺材在城门口哭了三天三夜,过路的人无不感动。

数天以后,竟然把齐长城给哭崩塌了,杞梁妻也跳河自尽,当然城墙崩塌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是豆腐渣工程和人为破坏,但是这个故事却被流传下来了。

后来杞梁妻的故事,经过了很多朝代的加工,到了隋唐时代的深层加工和艺术渲染,杞梁妻变成了孟姜女,把她和秦始皇联系到了一起,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创造,而秦始皇也躺着也中枪了。

而现在看来,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秦始皇还没有当皇帝,再说了秦国也还没开始修长城,而且齐长城是我国最早修建的长城,要比秦长城早几百年,孟姜女不可能穿越时空去把秦国的长城给哭倒,这不符合逻辑。

之所以大家把脏水泼到秦始皇身上,更多的是因为秦始皇是个暴君,当时修筑长城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百姓不堪重负,于是编排故事来表达对秦始皇残暴的抗议,和对修长城的反抗。

9

“孟美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一,关于孟姜女的故事,在我们小的时候几乎是奶奶们必讲的故事。

当然,由于这个故事在之前都是“口口相传”的形式,所以版本众多,纵横就讲一个大众一点的版本,如果和你听的不一样,千万不要质疑。

相传秦朝时期,江苏松江府孟家庄,有一个孟老汉擅长种葫芦,有一年他种的一棵葫芦延伸到了邻居姜家的院中,姜孟两家一向交好,于是两家便约定结出的葫芦两家一家一半,即化解了归属权纠纷,一家一个瓢也算成全了两家的情分。

到了秋天,那条越界的藤,果然结出了一个大葫芦,两家人都非常高兴,把葫芦摘下来准备一起分享。

万万没想到,这葫芦里竟然传出了小孩子的啼哭声,孟老头觉得很困惑,便用刀把葫芦切开,居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葫芦里,小女孩有着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红彤彤的小脸蛋,十分惹人喜爱,以至于两家人都想要抚养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为了争夺小女孩的抚养权,两家甚至起了争执,一时间竟无法抉择,只好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长者说既然你们约定好了长出的葫芦一家一半,那么这个孩子就由两家来合养吧,于是小女孩便成为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又因孟老汉没有子孙后代,一个人很是孤单,所以小女孩便住在了孟家,取名为孟姜女。

时光荏苒,孟美女转眼间就出落成了大姑娘,端庄美丽,心灵手巧。有一天孟美女在后花园散步,手中的扇子不小心掉进了水中,她正准备伸手去捡,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回头发现是一位年轻俊俏的公子,温文尔雅,可神情却很疲惫。

孟老汉对这位擅闯自家后花园的不速之客满眼敌意,将他视作登徒子,马上就要去报官抓人了,年轻人赶紧将事情娓娓道来,原来这个年轻人叫范喜良,是个读书人。

当时正值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惹得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范喜良为了躲避抓壮丁,只好乔装打扮出逃,实在是饥渴难耐才进了闯进了孟家的后花园,冲撞了孟家姑娘。

不过范喜良和孟老汉都没有想到的是,只这一见孟姜女便对风度翩翩的范喜良芳心暗许。

不久后孟姜女便向父亲袒露了心事,孟老汉也非常欣赏范喜良,欣然应允了这门婚事,他向范喜良说明了情况,但范喜良认为自己是逃亡之人,不愿意拖累孟美女,怎奈孟美女心意已决,执意要嫁给范喜良,最终范喜良也愉快地答应了。

可怜这一对新人刚结婚三天,家里就突然冲进了一群官兵,抓走了范喜良。这群官兵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孟家庄有一个无赖,曾多次上门向孟美女提亲,但孟老汉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这无赖便怀恨在心,他不知从何听到了范喜良逃亡之事,便偷偷去官府告了密,害得这对新婚夫妇活生生被拆散。

丈夫被抓走后,孟美女是茶饭不思,整日忧愁。到了冬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孟美女更加担心自己的丈夫受冻,于是她连夜赶制出了棉衣,踏上了千里寻夫之路,可修筑长城的壮丁如此之多,要找到自己的丈夫也非常不易。

她逢人便打听丈夫的消息,却得到了范喜良早就过劳死,被埋在了长城之下的噩耗,连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个消息对孟美女无异于惊天霹雳,她当即瘫倒在地,不饮不食,肝肠寸断的哭了十天十夜,孟美女的行为感动的上苍,一时间地动山摇,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以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了人们的各种加工形成的传说,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呢?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说法,孟姜女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个故事,孟姜的原型就是齐国将军杞梁之妻。

据说杞梁随着齐庄公打仗时战死,他的尸首被运送回国,孟姜悲痛大哭,前去迎接丈夫的灵柩,灵柩被放置在郊外,齐庄公派人去郊外吊唁,而孟姜认为自己的丈夫为国捐躯,有功于自己的国家,觉得齐庄公没有诚意,便回绝了前来吊唁的人。

齐庄公听闻此事,感到非常过意不去,便亲自到了孟姜的家中吊唁她的丈夫。

西汉时期,刘向在《列女传》中,将这个故事中为了形容孟姜哭得伤心,加了一句“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唐朝时期又增加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情节,至于是哪的长城已经不重要了,具备了今天我们所听闻故事的雏形。

到元代时期,由于元杂剧的发展,孟姜女的故事被编成了戏曲搬上了舞台,对此故事的传播有着巨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小说发展的巅峰,孟姜女的故事更被丰富化。

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古代社会所认可,并不是偶然的,它必然是通过不断的改造、加工才能够完成的,说白了,一切的文化都需要符合当代的价值观。

在新时代如果依然倡导孟姜女哭长城这种文化,应该也是不恰当的。

10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鲁襄公二十三年,也就是前550年,在此前一年,齐国君主齐庄公姜光讨伐卫国和晋国,占领朝歌,在归来齐国的路上,齐庄公想要偷袭当时的莒国 ,但是被莒国人大败,齐国大夫杞梁战死,后来两国结盟修好,莒国人归还了杞梁的尸体,齐庄公带着杞梁的尸体回齐国的都城临淄,在临淄的郊外杞梁的妻子出来迎接杞梁的灵柩,齐庄公派人就在郊外吊唁杞梁,杞梁的妻子认为齐庄公太不尊重杞梁,根本不符合礼仪,于是要求拒绝齐庄公的吊唁,最后齐庄公只得前往杞梁的家中吊唁杞梁。

这就是孟姜女故事的原型,由于杞梁之妻在这个事件坚持礼仪原则,为丈夫赢得死后的荣誉,于是让后来的人开始不断赞颂,故事也就开始发展,在《礼记》里的发展故事里面,杞梁之妻开始哭了,而且在在迎接杞梁灵柩的时候开始大哭,而且哭的十分哀痛。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到了刘向的《说苑》里面,杞梁的妻子在听说杞梁去世后哭泣,城池崩塌。在《列女传》中,杞梁的妻子变成了一个没有儿女,也没有亲属的孤弱女子,在临淄城下哀痛哭泣,哭了十天,城墙崩塌,路过的人没有不为杞梁之妻感到伤心的,最后杞梁的妻子跳入淄河而死。这里面的城已经指代的是齐国修建的齐长城。

到了隋唐时期这个故事生了很大变化,故事的时间变成了秦朝,而故事的人物变成了孟姜女,而男主人杞梁开始变成了范喜良,比如唐代敦煌所写的《同贤记》,女主角是孟仲姿,男主角变成了杞良,隋唐时期也增加了滴血认亲,送寒衣和杞梁,孟姜女后园定亲的桥段。到了元明清,戏曲和小说的大力发展,就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