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准噶尔,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个地名:准噶尔盆地(Junggar Basin),而对这个部族知之甚少。事实上,准噶尔盆地之得名正是来自于准噶尔汗国,这块如今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占地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当初正是曾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

38万平方公里有多大?作个对比可以看出,云南省的面积是39万平方公里,日本面积是37.7万平方公里,欧洲强国德国如今的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而实际上,强盛时的准噶尔汗国面积远远不止这么大,极盛时期它的国土面积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比之当时的亚洲霸主大清帝国也毫不逊色,那这么大一个汗国,怎么如今就销声匿迹了呢?

准噶尔并非突然冒出来的部落,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实际上,瓦剌、卫拉特、厄鲁特都是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元明时期称卫拉特或瓦剌,明朝称瓦剌,清朝称为厄鲁特,这么多称呼里,由于那场举国震惊的土木堡之变,瓦剌可能是名气最大的一个,没错,准噶尔正是瓦剌,都是出自绰罗斯姓氏,在元明时期,对西部蒙古的称呼就是瓦剌,又称卫拉特,瓦剌是一个广义上的称呼,其中包括许多部落,主要是以定居在森林中的蒙古人为主,所以也被称为林中百姓。


北元灭亡后,卫拉特部也摆脱了鞑靼的统治,为了争夺霸权,与鞑靼互相攻杀,实力此消彼长,到了1433年,瓦剌部首领脱欢攻杀鞑靼首领阿鲁台,立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任太师,重新统一了蒙古高原,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太师之位,收服兀良哈三卫,扫荡建州女真,拉拢西北诸卫,到了1448年,瓦剌实际统治下的蒙古汗国已经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控制的地区甚至比明朝还要大,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也先时期的卫拉特控制地区)


随后,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黑暗时刻“土木堡之变”,瓦剌大举入侵明境,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明军精锐尽丧,举国震动,瓦剌兵锋直抵北京城下,如果不是于谦主持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后果难以想象。

1451年,也先袭杀了与其发生矛盾的名义上的可汗脱脱不花,并开始了大清洗,“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几乎将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斩杀殆尽。1453年,绰罗斯家族的也先自立为大汗,打破了蒙古大汗历来只能由拥有黄金家族血统成员出任的惯例,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

也先称汗后,变得昏庸残暴,甚至失去了本部瓦剌的拥戴,没过几年就被其手下阿刺知院起兵杀死,从此,瓦剌开始衰弱,东蒙古鞑靼部又卷土重来,卫拉特诸部只得往西迁移,再也没能恢复也先时期的强盛,直到噶尔丹的出现。

西迁后的卫拉特,共有五大部,分别是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辉特部和准噶尔部。明末清初之际,当时的卫拉特各部盟主固始汗率众归顺后金,卫拉特从此成为清朝属国,名义上臣属于皇帝,但不受内地官员的管理。原先准噶尔只是卫拉特联盟的部落之一,并非汗国,到了康熙年间,准噶尔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领导下开始崛起,击败了原来的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逐步控制了卫拉特诸部,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准噶尔汗国。


到了清朝,为了笼络蒙古诸部,清朝政府认可其传统,非黄金家族擅自称汗者不得入贡。噶尔丹出自卫拉特的绰罗斯姓,虽然他拥有大汗的实际权力,但从血统上来说,他没有资格称汗。噶尔丹称汗后,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理藩院以卫拉特部称汗者不得入贡的先例为辞,指责噶尔丹“擅称汗号”,但为了笼络噶尔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而且还准许他纳贡。

事实上,无论清帝国承认或不承认,都无法阻挡噶尔丹继续他的霸业,此后数年间,统一了卫拉特诸部的噶尔丹先后出兵降服了叶尔羌汗国,征服了吉利吉思、塔什干等地,击破哈萨克部落。叶尔羌汗国由察合台后裔建立,疆域包括现在天山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广阔版图。吉利吉思部落的领地在如今的谦河至俄罗斯鄂毕河一带,塔什干是如今乌兹别克首都。此时,噶尔丹的势力已远及阿富汗等地,开始称霸中亚。


噶尔丹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领兵南下,直抵内蒙古乌珠穆沁边界,并在此附近击败了一支试图将其赶出边境的清军,顺势进至克什克腾旗(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此处离北京已不太远,到这时,清帝国再也无法容忍,七月,康熙皇帝玄烨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交战,大败噶尔丹,噶尔丹仅剩数千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噶尔丹领兵三万,再次出征漠北,次年三月康熙再次亲征,五月与噶尔丹在昭莫多(如今的乌兰巴托)交战,大败准军,噶尔丹仅以数骑逃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康熙皇帝驻跸宁夏,命费扬古、马哈思出击噶尔丹残部,清兵进抵狼居胥山,擒获噶尔丹之子,经此失败,噶尔丹再也无力回天,不久自尽。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了准噶尔大汗之位,他接收了噶尔丹的全部领土并且继续扩张,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他派手下大策零敦多布偷袭拉萨,杀死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控制了西藏。次年十月,康熙发兵入藏,经过两年战争,清军将准噶尔军逐出西藏。康熙皇帝撰写平定西藏记,立御制平定西藏碑于布达拉宫前。

策妄阿拉布坦并不甘心失败,继续不断袭扰,为了消除威胁,当时正值盛世的清帝国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计划出兵三路剿灭策妄阿拉布坦。这时,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帝国在逐步吞并了哈萨克汗国后,企图招诱策妄阿拉布坦归顺俄国,为了避免策妄阿拉布坦在打击下选择归俄,清廷停止了用兵,安抚策妄阿拉布坦,双方关系暂时缓和。

但这只是暂时的,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

噶尔丹策零继承了先祖遗志,继续以不断扩张为毕生事业,雍正八年(1730年)噶尔丹策零偷袭清军的阿尔泰山大营。雍正九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傅尔丹所部清军,这次失败清军损失惨重,参战的18名副都统以上将领仅4人生还,成为清军历史上对蒙古军队的最大败仗。

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东征发兵喀尔喀,当年六月,清额驸策凌在光显寺之战中大败准噶尔军。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遁去。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尔丹策零遣使与朝廷议和。双方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划定边界,同时皇帝准许准噶尔入藏煎茶。从此,准噶尔与清朝之间又迎来了暂时的安宁。


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爆发瘟疫,噶尔丹策零病死,噶尔丹策零死后,为了争夺汗位准噶尔爆发内乱。内战持续了七年之久,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继承了汗位,但准噶尔的乱局早已被乾隆皇帝了解得一清二楚,乾隆认为“天与人归,机不可失”,为了替父亲雍正完成未竞之事业,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发兵二路出征准噶尔。


乾隆的判断十分正确,长期内乱早已将准噶尔的实力消耗一空,清军长驱直入,作战顺利,五月即占领伊犁,六月达瓦齐被手下擒获缚送清军,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至此宣告灭亡。

达瓦齐被擒后,战争并未马上停止,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当年就举兵反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乾隆派策楞为定西将军,发两路大军征讨阿睦尔撒纳。

十二月,原先归附的噶勒藏多尔济、巴雅尔也举兵反叛,攻陷乌鲁木齐。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才最终剿灭了叛军残部,在此一年前,逃入俄国的阿睦尔撒纳也已染病而死,到这时,清军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准噶尔之役前后历时七十年,清帝国的皇帝从康熙到雍正直到乾隆,准噶尔汗更是经历了从噶尔丹到策妄阿拉布到噶尔丹策零再到达瓦齐的传承,相隔三四代人之久。

最佳贡献者
2

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着大清帝国康熙皇帝的一声令下,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关于新疆、蒙古主导权的争夺战争正式打响,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才以准噶尔汗国的灭亡而宣告结束。大清帝国用三代人,打赢了这些长达七十年的战争,解决了当时帝国最大的敌人。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康雍乾三代,正是号称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是整个清王朝的巅峰时期,在这段时期清朝军队平三藩、收台湾,还在雅克萨击退了俄罗斯帝国,那么这个准噶尔汗国是什么来头?凭什么成为大清帝国的死敌并与之死磕了七十年?

当时准噶尔汗国,并非一个小国,而是一个盘踞在中亚、新疆、蒙古地区的庞然大物,他的领土甚至一度达到了西藏和青海地区,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的前身,是曾经在土木堡大败明朝军队的蒙古瓦剌部,瓦剌部被蒙古另一大部族鞑靼部驱逐至中亚,又分裂为四个部族,准噶尔就是其中之一。明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立大清帝国,年号崇德,四年后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召开泛蒙古大会,改卫特拉汗国为准噶尔汗国,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巴图尔死后,其子僧格继位,但很快就在内乱中被杀,从西藏学佛归来的噶尔丹得到了西藏和硕特汗国的支持,夺得了汗位。噶尔丹趁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无暇顾及西北时,率领军队取得了喀什与叶尔羌的统治权,附庸了哈萨克汗国,此时的噶尔丹又将目标转到漠北,挑拨札萨克图汗和土谢图汗的争端,借此介入漠北,击败了漠北的土谢图汗,占领了漠北全境。准噶尔帝国的疆域从伊犁河一直延伸到贝尔湖,成了整个蒙古的领袖。准噶尔汗国实力的迅速增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噶尔丹统一蒙古的野心危及到了清朝“满蒙联姻”的国策,清朝在这种情况下向准噶尔开战。 

此时的准噶尔汗国,向西多次击退了俄罗斯人的入侵,向东扩张到贝加尔湖,统治了七百万平方公里。而且准噶尔并非传统的游牧国家,他不仅有大量的牧场,还有大量农田,同时国内商业也非常发达,是一个复合型的帝国。准噶尔在军事上也非常强悍,他不仅有强大的骑兵,同时非常注重火器的发展,噶尔丹专门从瑞典聘请了工程师生产火器。可以说,当时的准噶尔汗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帝国,不仅是清朝的心头之患,也是俄罗斯东进的最大阻碍。

幸运的是,准噶尔内部统治极其不稳定,内战频发。噶尔丹就死于准噶尔帝国的内部斗争,噶尔丹之后的策妄阿拉布坦与噶尔丹策零时期是准噶尔帝国的鼎盛时期,多次击败了清朝军队。但在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帝国陷入了多年的内乱之中,多年的内乱大大削弱了准噶尔帝国的实力,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趁机出兵这个看似庞大的帝国在多年的内战中失去了反抗的能力,最终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被彻底征服。如果准噶尔帝国能够巩固国内的统治,最终清朝能否彻底消灭它也尚未可知。

3

提起准噶尔就不得不提及噶尔丹,正是在噶尔丹统治时期,才使得原本隶属于卫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准噶尔逐渐强盛起来。噶尔丹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打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统一了卫拉特蒙古诸部,于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那么,准噶尔汗国的实力究竟如何?为何能与清朝对抗长达73年之久呢?

疆域辽阔 实力不俗

准噶尔汗国自1678年建立,到1760年亡国,存续时间长达83年之久。巅峰时期(1719年)疆域面积高达700多万平方公里,如今的新疆、西藏等地都是它的势力范围。新疆正是乾隆皇帝于1757年平定准噶尔汗国后命名的,取“故土新归”之意。蒙古人向来骁勇善战,只是由于内部分裂导致凝聚力不足。

历史上,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后,蒙古人建立起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元帝国。噶尔丹极力仿效先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准噶尔骑兵,横扫中亚,攻灭叶尔羌汗国,迫使哈萨克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对其俯首称臣。

大举东征 对抗清朝

噶尔丹在西征大获全胜之后,开始把目光转向东进。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率骑兵三万,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抵抗失败被杀。噶尔丹乘势击败车臣部和扎萨克图部,获得大片领土,喀尔喀蒙古被迫内迁,向清朝求援。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曾评论噶尔丹“狼子野心”。事实确实如此,在侵占喀尔喀蒙古以后,噶尔丹长驱南下,抵达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严重威胁着京城安危。

康熙帝经过周密布署后,两度亲征噶尔丹,先于1690年8月1日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克什克腾旗境内)大败准噶尔骑兵。又于1696年5月13日在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以南宗莫德市)再次击败噶尔丹。两次兵败之后,准噶尔实力大损,无法再对清朝构成直接威胁,噶尔丹兵败自尽,准噶尔消停了一段时间。

再度兴乱 发起挑战

噶尔丹死后,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承汗位,准噶尔汗国逐渐强大起来。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进兵西藏,占领拉萨。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帝派兵从青海进军援藏,却得到全军覆没的噩耗。随后二次派兵,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督兵入藏,直到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才彻底获胜,将准噶尔逐出西藏。1755年(乾隆二十年),乘准噶尔内乱,乾隆帝发兵5万,分西北两路向伊犁进军,击败准噶尔大汗达瓦齐组织的军队,占领伊犁。

1757年,清军平定阿睦尔撒纳发动的叛乱,准噶尔汗国自此灭国。清军又用了三年时间,剿灭支持叛军的大小和卓,彻底平定新疆全境。

准噶尔汗国立国83年,疆域面积高达700多万平方公里,数次兴兵作乱,但均被清军平定,最终亡国。但其实力不容小觑,对抗清军长达73年之久,如若不是内部分裂引发动乱,鹿死谁手,尤可未知!城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准噶尔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骁勇善战。

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建立了强大的汗国,地域辽阔。汗国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脉,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

貌似噶尔丹的地盘很大,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以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为例,只是暂时臣服于噶尔丹麾下,并不是一条心。

噶尔丹的部队除了嫡系以外,其他基本都是部落的联合,也不是一条心。

甚至,噶尔丹嫡系部队的内部,还有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这些反叛力量,随时可能内讧。

所以,噶尔丹的实力并不强,地盘和兵力都是虚的。

比如东征喀尔喀,噶尔丹出动3万多兵力,这就是他的主力精锐部队了。

自然,他在后方还有至少3万兵力。搞笑的是,噶尔丹东征刚刚出动,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就反叛,成为准噶尔的新领袖,切断了噶尔丹的退路。

噶尔丹在随后的乌兰布通之战等战役中,兵力始终没有超过4万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3万多人可是骑兵,就很了不起了。

即便是强大的满清,他也拿不出3万骑兵来。

噶尔丹之所以能够和满清周旋这么多年,其实很简单。

他的统治区,并不是满清实际的控制区,绝大部分地区没有满清一兵一卒。满清对付噶尔丹,其实就要深入蒙古和新疆作战,就算今天也是困难的。

噶尔丹涉及负责的蒙古和新疆各民族问题,不是单纯的打仗就行了。

比如噶尔丹击溃的喀尔喀蒙古,在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基本是独立的,只是形式上归属满清而已。

所以,如果满清下死手消灭噶尔丹,未必对满清有利,喀尔喀可能趁机崛起成为第二个噶尔丹。

5



首先,我们讲一下准噶尔部的情况。在明朝建立以后,元朝的统治结束。元朝势力败退回蒙古草原,这个政权被称为北元政权。在明朝统治的前期,北元政权不断的组织力量南下。但是在遭遇明朝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北元政权内部崩溃,蒙古草原重新分裂成了各个部落,例如瓦剌、鞑靼等等。从地域上来说,蒙古又分成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莫西蒙古,准噶尔部就属于漠西蒙古,地盘在今天的西北地区。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后金政权开始在东北地区崛起,后金政权就是后来的清朝。为了对抗明朝,清朝开始联合蒙古各部的力量。



随着局势的发展,清朝逐步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但由于漠西蒙古过于遥远,清朝还鞭长莫及。清朝入关以后,开始面对南明政权、吴三桂叛乱、郑氏集团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西北的准噶尔部,就在清朝忙着处理内部事务的时候,西北准噶尔部开始了大幅度的扩张。准噶尔部总计只有60多万,常备武装力量只有5万多人,与清朝的差距很大。但准噶尔部是游牧部落,武装力量基本上都是骑兵。在古代战争中,骑兵的优势非常明显,拥有巨大的机动性。在这方面,清朝明显不如准噶尔部。



除了骑兵的机动性,准噶尔部还利用地理上的优势,从北方的沙俄进口了大量的火器。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准噶尔部有一半的武装力量都装备了火器,在火器的密度上也超过了清朝。在清朝处理完内部问题的时候,准噶尔部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甚至能够向清朝发起主动进攻。此时的清朝由于国力有限,只能击退准噶尔部的进攻,遏制准噶尔部的扩张,但是没有力量彻底消灭准噶尔部。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清朝与准噶尔部进行了几次战役,均为击退准噶尔部进攻的模式,而没有进行全面的反击。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准噶尔部战败以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迅速撤退。面对辽阔而陌生的地区,清朝方面无可奈何。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雍正皇帝派遣军队两面夹击,曾经计划消灭准噶尔部。但是由于孤军深入,清朝军队遭到了准噶尔部的伏击,清朝军队的损失很大。在经历了这次惨败之后,清朝重新回到了对准噶尔部的防御状态。虽然准噶尔部非常的强悍,但是自己毕竟仅仅是一个草原部落,没有力量与泱泱大国长期的对抗。与清朝的对抗中,准噶尔部渐渐进入了疲态,清朝开始处于优势地位。



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准噶尔内部出现了争位的内讧。几个派系的力量开始打内战,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这是绝好的机会。乾隆皇帝派遣大将兆惠西征,年羹尧和岳钟琪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并不出色的兆惠做到了。其实,这并不是兆惠的指挥水平有多少强。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经过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努力和积蓄,清朝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依靠自身雄厚的实力,清朝最终消灭了准噶尔部,困扰了清朝三代皇帝的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在平定准噶尔部的过程中,清朝八旗军的战斗力明显下降,绿营军的作用开始提高。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6

准噶尔汗国自康熙十八年(1679)建立至乾隆二十年(1755)灭亡,与清朝并存的时间跨度确实长达70余年。从严格意义上讲,这70年时间清朝与准噶尔汗国本部并不是一直处于对抗状态,其中也是有“蜜月期”的,就比如说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侄子)和康熙皇帝结成联合战线联合整死噶尔丹,这一时间段准噶尔的领袖与清朝皇帝就合作的非常愉快。

但是,双方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处于敌对状态当中,而且其汗国巅峰时期的疆域囊括整个北疆、回部,并臣服哈萨克汗国,俨然是中亚霸主,其人口却只有“二十余万户,六十余万口”,所以实力确实不容小觑。而准噶尔汗国之所以能成为中亚霸权,与清朝对峙几十年,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为准噶尔汗国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处于漠西的准噶尔汗国其地理条件是好于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的,西域之地水草肥美、土壤肥沃,有大片地区适合种植,可以形成规模较大的农牧业,而且铁、铜、金等矿产极为丰富,准噶尔汗国所处地区物质条件是相当丰厚的。

《圣武记·乾隆荡平准部记》:今西域南北二路地大物奫,牛羊、麦面、蔬蓏之贱,浇植、贸易之利,金矿、铜矿之旺,徭役、赋税之简,外番茶马、布缎互市之利,又皆什伯内地。


而丰富的物产就决定了准噶尔汗国相对于其他历代游牧政权拥有过硬的“天赋”,像历史上的匈奴、突厥、柔然,甚至是与汗国同时代的喀尔喀蒙古都是以单一的游牧经济为主体,而准噶尔汗国则不然,当地的物质条件,使它成为了一个兼有游牧业、农业、手工业、冶矿业并存的政权,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准噶尔汗国在抗压性上远远高于历史上大多数游牧政权。

而历代的准噶尔汗国的领袖,如巴图尔珲台吉、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都致力于把当地的资源禀赋加以利用,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首先、自噶尔丹开始历代准噶尔汗国领袖除了发展传统游牧经济,对土地耕种也很重视。

对如噶尔丹就在汗国境内“相土宜,课耕牧”,将耕种业和畜牧业放在了并重的位置上,而且成为了准噶尔汗国的国策,据《准噶尔汗国史》记载,在策妄阿拉布坦时代,“他们的耕地越来越多”,其产出农作物包括小麦、大麦、黍、稷等多种作物。“那里的土地含盐多,所以蔬菜也长得很好”。而噶尔丹策零也大力发展农业来满足汗国的需求。

《准噶尔汗国史》:在噶尔丹策凌执政时期,也像他的父亲和祖父执政时期一样,种庄稼是受奖励的。

而其劳动力来源则大部分来自被征服的回部人口,当然也有部分厄鲁特蒙古从事农业。



其次、注重军事科技,建立手工工场和矿场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武器生产。

准噶尔汗国利用外籍俘虏和工匠建立手工工场,发展了皮革、呢绒、造纸、布匹、印刷等产业,甚至实现了自产枪炮这样的产业突破。早在噶尔丹时期,由于对热兵器的需求就已经开始火枪和火药的自产,“嘎尔旦取沙油汁,煮土成硫磺,取泻卤土煎硝,色白于雪”,而在此时也完成了火枪的“国产化”,在给清朝的贡品中厄鲁特鸟枪就赫然在列。




据史料记载准噶尔专职生产器械的鄂托克(称为乌鲁特)有5000多户,专司火炮的“包沁”有1000多户,已经具备大规模生产轻重鸟枪的能力。

《西域图志·卷四十一》:以铁为腔,中施硝黄铅弹之属。或高二三尺,圆径三寸,驾于驼背施放。或高二三尺,圆径五六寸,木架上施放。或长四尺余,制如内地鸟枪,手中施放。


甚至在噶尔丹策零时代为了弥补火力不足,着意发展火炮部队,在瑞典军官列纳特的协助下,“噶尔丹策凌的军队使用的计有4磅炮15尊,小炮5尊和10磅臼炮20尊”。至于刀剑、盔甲等等的生产更是不在话下,已经利用当地的铁矿进行量产。准噶尔军训练时“先鸟枪、次射、次刺击”,投入战场后,携带鸟枪以及弓矢佩刀,已经隐隐然有了龙骑兵的雏形,所以这支准噶尔部队在装备和战术上为任何一个游牧民族所不及。事实上清军在乌兰布通之战前的乌尔会河之战初战失利也是吃了火器的亏,无法突破准噶尔军的阵营,失去了先机。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六》:厄鲁特发鸟枪,军退,前队兵及喀尔喀兵复进,喀尔喀畏其鸟枪,先却。诸札萨克兵力薄,亦退。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带来了军事组织的变革,噶尔丹策零时期从其所辖的鄂托克中挑选精锐及其家属组成了21个昂吉,任用一批亲信台吉统领,根据《西域图志》记载,这二十一个昂吉只承担汗国极其少量的赋税和劳役,而且还能得到回疆、二十四鄂托克的赋税供应,这意味着噶尔丹策零已经开始尝试编组兵农分离的军事组织,进行职业军队建设,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准噶尔军队的战斗力。

《西域图志·卷二十九》:准部一切贡赋及重大差务则鄂拓克承输,若零星供给,合二十四鄂拓克、二十一昂吉均输焉。


《西域图志·准噶尔全部纪略》:其外复取乌梁海及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阗四城回人租,入其二十一昂吉,为各台吉所有,而统属于准噶尔之汗。

并且准噶尔汗国还占有回疆广大的区域,派“完卜”这样的税吏于回疆收税,仅仅叶尔羌地区就可以收上10万腾格的货物(一腾格约等于一两白银),这些货物被收上来之后被运往北疆支持准噶尔的财政。



所以,准噶尔汗国虽然本部人口不过60万,但控制的区域则人口高达200万之多,且矿产丰富,农业发达,军队建设完备,本身就是一个实力强悍的政权。

第二、代有雄主,铸就中亚霸权。

像准噶尔汗国这样的游牧政权,拥有强有力的领袖将政权捏合在一起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容易分崩离析(事实上准噶尔汗国灭亡的部分原因就是内乱),而准噶尔汗国自僧格之后出现了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三位强人,政权经过动荡之后还能稳定下来并延续前任奖励农牧业、发展手工业、礼贤下士以招徕人才的政策推进汗国内部的建设,这一点连清朝都不得不承认,就比如说噶尔丹策零,清廷称其为“狡谲习攻战,颇能怜下人称贤”

而就是噶尔丹策零的领导下,准噶尔汗国在和通泊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清军,使汗国得以续命一波。

第三、地理距离遥远,后勤压力巨大,难于征讨,准噶尔汗国容易形成局部优势。

清朝本质上是一个农业国家,准噶尔汗国远在西域,若想要远征必须有充足的供应,所以清朝发动对准战争时必然是作战士兵少,勤杂人员众多,否则粮饷就难以为继。所谓“兴师莫难于转饷,而出塞尤甚”,就比如说康熙三十六年消灭噶尔丹后,准噶尔汗国正经历短暂的衰弱期,如果后勤充足,可以一鼓作气,“立可郡县版籍”,但是就是康熙考虑到了后勤不足以支撑持续用兵,不得已退兵,给了准噶尔汗国重新崛起的机会。

《圣武记·雍正两征厄鲁特记》:圣祖以其旷莽辽隔,费转输,又策妄方献噶尔丹之尸,外驯昵,遂画阿尔泰山以西至伊犁捐俾游牧,复成西域大部落。

大家可以看一看清朝历次征讨准噶尔的用兵数据,就可以发现清朝主动向准噶尔汗国进攻的战役每次兵力就是5万人左右,和通泊之役为5万人,“上筑大将坛,率满洲、绿营等五万兵讨之”,而乾隆灭准之役,“两路军各二万五千、马七万匹”。


而准噶尔汗国的极限动员兵力为多少呢?噶尔丹时期准噶尔出兵“三分国中人相更番”,其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之时,出兵为3万人,所以我估计准噶尔汗国极限可动员军队9万人左右,所以清朝做为农业文明国家,因为转运粮饷的局限性,每次动员攻打准噶尔汗国的军队并不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如果准噶尔汗国内部齐心协力,团结在一个稳定的核心下,赢面是非常巨大的。


而清朝最后拿下准噶尔汗国正是由于汗国自噶尔丹策零之后,内斗不断,加上疫并流行,导致人口大减,乾隆皇帝看准时机,趁机发动灭国大战,将西域归于版图之下,“凡辟疆周两万余里”

以上三大点,我认为就是准噶尔汗国与清朝对峙70余年的原因。

引用文献:《清圣祖实录》、《啸亭杂录》、《准噶尔汗国史》、《圣武记》、《西域图志》、《秦边纪略》

7

谢邀。

准噶尔能够对抗康雍乾三朝,实在是六月里冻杀一只老绵羊,说来话长。

说起准噶尔,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说到明初时北元的瓦剌,熟悉明史的人都会很熟悉。是的,准噶尔的前身就是那个先归顺了明朝、后来在土木堡之变时以5万精锐歼灭明朝50万大军、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的那个也先统帅的瓦剌部。

(准噶尔部的前身、明初时的瓦剌,明天启年间)

到清初时,准噶尔隶属于漠西蒙古鄂齐尔图汗的卫拉特,是卫拉特四部之一。卫拉特就是瓦剌。瓦剌读作wala,西里尔蒙古语读作卫拉特。卫拉特在后金天聪九年归顺当时的后金。顺治三年,卫拉特各部22名首领又联名向顺治皇帝上表,盟誓效忠大清。所以清朝说准噶尔是叛乱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

准噶尔由一个部族变成汗国,并且能够与当时更强大的大清对抗,要归功于准噶尔部族中的人才辈出。可以说,准噶尔部族的历代台吉几乎没有一个孬种,个个都骁勇善战。其中有两个最杰出的人物,其一是创立了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其二是准噶尔悍将策妄阿拉布坦,他们俩是叔侄,也是彼此的敌人。

在此之前,准噶尔充分抓住中原明清交际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展壮大自己。它先是赶走了土尔扈特部,接着干掉自己的宗主卫拉特王鄂齐尔图汗,夺了杜尔伯特部的领地,侵占了青海,成了一个占地广袤的大部族。

(明清交际时的准噶尔,明崇祯年间)

康熙十年,准噶尔台吉僧格被他的两个哥哥卓特巴巴图尔和车臣杀掉,准噶尔内乱爆发。僧格的弟弟噶尔丹当时正在拉萨追随五世达赖学习佛法,闻讯后立即还俗回到准噶尔,经过一番激烈厮杀登上台吉大位。

任何一个组织的竞争优势都来自于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噶尔丹在五世达赖身边学习多年,是整个蒙古世界中学历最高的人,但当时他对佛法兴趣不大,号称每天只是为五世达赖烹茶。但他对舞刀弄枪很感兴趣,所以一听说故国叛乱,忙不迭地向五世达赖请求还俗。他回到准噶尔后,以彪悍的风格杀了他众多的兄弟,在短短几年内平定了叛乱,重新统一了准噶尔。康熙十七年,他接受五世达赖“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封号,正式成立准噶尔汗国。

噶尔丹在准噶尔汗国刚成立时就继续奉行武力扩张的政策,他先南下灭了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西进灭了哈萨克汗国,接着率众向东翻越杭爱山脉东征蒙古,灭了土谢图汗,驱赶喀尔喀部,甚至侵入了乌珠穆沁。更让清朝不能容忍的是,他率部攻入西藏,杀了康熙皇帝亲封的和硕特汗国的首领拉藏汗。而西藏是康熙皇帝的底线。

实话说,如果噶尔丹不东侵不入藏,只在西域一带活动,清朝肯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要消灭它太难了。噶尔丹治下的准噶尔汗国虽然人口从几十万暴增到上百万,但领土也是上百万的级别,真正是地广人稀。要知道游牧民族的习性是逐水草而居的,根本没有城市的概念,要消灭它犹如登天。

自古以来,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要想取得胜利在于战略决战,集中优势兵力一战而亡之。可是往往因为劳师以袭远,后勤保障太过艰难而不得。准噶尔的军队如果用游击战的方式,与清军打持久战和消耗战,清朝军队势必就像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那样望着大草原兴叹。

可惜噶尔丹野心太大,又有些自命不凡,他的目标是统一蒙古,重建成吉思汗的荣耀。这样就给了清朝全歼它的机会。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应喀尔喀部请求,御驾亲征重兵围剿逼近乌珠穆沁的噶尔丹,在乌兰木通大败噶尔丹。康熙三十四年,康熙皇帝再一次御驾亲征,在喀尔喀以20万大军全歼噶尔丹的三万精锐骑兵,噶尔丹开始逃亡生涯。这时,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夺取了噶尔丹的老巢哈密,噶尔丹走投无路自杀。

(全盛时期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时期,清雍正至乾隆初年)

噶尔丹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与策妄阿拉布坦之间的关系。策妄阿拉布坦是噶尔丹的侄子、他哥哥僧格的长子。僧格死的时候,按理说应该由策妄继承王位,可当时他和两个弟弟尚年幼,无法与那么多强悍的叔叔们争一短长。噶尔丹成立汗国时,对他们兄弟三人也很忌惮,多次想杀他们,但有点大意了,最后只杀了策妄的大弟弟索诺木阿拉布坦。策妄和他的小弟弟策零敦多布得到消息后率5000部众逃到博尔塔拉河,并在那里击溃了由噶尔丹亲率的2000追兵。由此,策妄阿拉布坦与噶尔丹公开决裂,他远交近攻,一面与噶尔丹周旋一面向康熙皇帝求助,趁噶尔丹东征之际控制了哈密一带,等噶尔丹兵败时抄了他的后路。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了新的汗王。他比噶尔丹更加强大。策妄统治时期是准噶尔汗国的鼎盛时期。它管辖下的领土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广大地区,四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今天中国领土的一半。它的人口也达到500万。它的军队以骑兵为主,一直保持在30万左右。策妄阿拉布坦数次与清军交战,每次都取得胜利,有时竟让清军全军覆没。实际上,清军对付策妄阿拉布坦没有什么好办法。

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雍正皇帝认为策妄去世是一个消灭准噶尔的大好时机,于是在雍正九年贸然进兵准噶尔,在科布多大败,几万大军被全歼,只有主帅和2000人逃回来。后来多亏了年羹尧和岳钟琪,打了几个胜仗,才算获得了与准噶尔签订合约的本钱。到雍正十三年,两国签订合约,约定以杭爱山脉为界,以西归准噶尔,以东归清朝,今后互不侵犯。

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去世,清朝真正的机会才到来。噶尔丹策零去世后,其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即位,世人称之为阿占汗。阿占汗是准噶尔历史上第一个昏庸的君主,也是葬送准噶尔汗国的人。他任用奸佞,把本来忠于自己的姐姐监禁起来,逼反了自己的姐夫,从而导致了大规模内乱。内乱使准噶尔汗国元气大伤,主力部队甚至叛逃至清朝,乾隆皇帝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乾隆二十年,清朝军队5万人兵分五路进军伊犁,大败准噶尔,并生擒准噶尔末代汗王达瓦齐。

(平定准噶尔时的大清帝国版图,乾隆二十年)

从噶尔丹成立准噶尔汗国到乾隆皇帝灭了准噶尔,前后历时70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平定准噶尔的意义是非凡的,它奠定了中国新疆和西藏现在的版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惜的是,乾隆皇帝当时对准噶尔部、和硕特部过于残酷,在两次战争中几乎屠尽了他们的人口(后来和硕特部的罗布藏丹津又叛乱),又没有及时补充,致使整个西域地区迅速被穆&斯林人口占领,为日后的回乱埋下了祸根。

现在,仍坚守西部的蒙古族人口集中在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就是库尔勒)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海西州还有一个和硕县,就是专门纪念和硕特部的。海西州首府德令哈还专门设有和硕特汗国创始人固始汗的塑像。那里的蒙古族同胞也不是准噶尔部的后代,而是后来回归的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残存的卫拉特各部的后代子孙。

8

对此我总结了5个方面①——⑤

(囫囵阅读大概需要三分钟)

首先要声明一下准噶尔部当时的实力的确很强,在当时即使放在如火如荼的欧洲殖民扩张时代也会是欧洲的一大劲敌,兵家瞬息万变,对于欧洲来说可能会是下一个“黄祸(现在黄祸一词在欧美含贬义)”甚至是”上帝之鞭”。


后金到清朝几十年时间彻底征服了漠南蒙古,其中察哈尔部林丹汗最为强大,甚至明朝每年给林丹汗提供600万两作为支持和示好,用来扼制后金势力,不过在皇太极时期(清)被彻底征服,林丹汗之子携传国玉玺归降(1635年)自此以后蒙古帝国彻底被连根拔起,黄金家族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对于清朝来说不是不能短时间歼灭准噶尔,而是当时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国力需要恢复!

①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最重要的事就是安抚民心!不能利用战争对百姓强征暴敛,而且还要适当的安抚民心,为百姓减少负担,康熙朝61年里五次减免天下钱粮赋税,甚至规定了清朝永远只减赋不加赋,所以清朝不能倾举国之力来平定准噶尔!如果把对准噶尔的战争强行摊派到百姓身上,以当时清朝的综合国力迅速平定准噶尔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清朝入关后好不容易安抚了民心,清朝统治者不会这样做,万一在全力剿灭准噶尔时后院起火就得不偿失了!只能是等待时机,恢复国力,时机成熟一击致命,永绝后患!

(清帝国前期疆域图)

②地形原因,准噶尔部最强大时领土700万平方公里,战略纵横线很长,可攻可逃,而清军要千里调军,先不说士兵能不能短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域,即使全军满状态出击有时候都找不到敌军的主力!
(准噶尔重骑兵)

③准噶尔部的实力:准噶尔时期的重骑兵战斗力十分强悍,沙俄都曾败在它的手下,沙俄为了扼制清朝在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控制对准噶尔提供大量的火器支持,哈萨克人对其也多有帮扶,准噶尔还创立的著名的“驼城”战阵,不过在清军子母炮及各种重火炮的打击下溃败了。

准噶尔部军队的火器装备接近全军的一半,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准噶尔部曾经用300名持有火绳枪的步兵大败车臣汗,俘虏了车臣汗国1.5万军民。准噶尔汗国的军队还在和中俄长期的冲突中,缴获了少量的火炮和俘虏一些工匠,其中有一个瑞典军官列诺特又为准噶尔汗国铸造15门4俄磅的加农炮和20门10俄磅的臼炮,以及其他轻型火炮5门。这样一支既有传统蒙古骑兵的优点、又有新式武器战术加强的军队,不能说不强大啊!准噶尔汗国在早期对东蒙古和哈萨克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和中国清朝的战争胜负兼半,即便是对俄国人也屡有胜迹,在策妄阿拉布坦和他儿子葛尔丹策零统治时期,准噶尔汗国实力达到顶峰,号称拥有三十万大军!

④后勤问题:清朝在入关前期大部分都和准噶尔一样,军队随身携带军粮,打到哪儿抢到哪儿。但入主中原后就不能这样了,因为不能再抢夺自己百姓的粮食,只能是内地源源不断的粮草运往前线,自古以来就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大军出师西北地形复杂,要纵军千里,在当时实在是最大的问题!其中就有过一次清军在经过青海入藏时全军覆没的结果!⑤准噶尔部的号召力和潜力:准噶尔不断抢掠漠东,甚至逼迫喀尔喀部落南迁,给清朝内地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康熙曾经三次亲征准噶尔,对葛尔丹给予了沉重打击。但后来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的台吉(台吉是清朝封蒙古贵族的一种爵位地位低于汗),并且献上葛尔丹的尸体对清朝表示臣服,在策妄阿拉布坦的带领下准噶尔部又逐渐强大起来,继续与清朝对持,甚至大举入侵清朝的西藏地区占领了拉萨!终于在乾隆时期,清军趁准噶尔部内乱之际,找准时机,给予致命一击,彻底歼灭这个清朝及周边国家的大患,从此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纳入清朝版图,时至今日!
清朝和准噶尔部(后称汗)几十年的对持,实际上就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对抗,但因为曾经卫拉特各部首领归顺清朝,清朝不管准噶尔如何强大始终把它视为是内部叛乱,死磕到底,清朝数次远征准噶尔,真真实实的上演了一场强龙狂压地头蛇!

原创内容,感谢阅览!

如有瑕玷,烦请斧正!

9

准噶尔由于地广人稀,根据历史记载,其最大的单规模作战也没有超过3万人马。当然单兵可能比较优秀,但是总数上的稀少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而为什么就这么点人他们还要跟清朝作对,并且南征北战,说白了一个字,那还都不是为了独立的活着么?

准噶尔最早其实是我国现新疆地区一个以联盟形式所存在的部落中的一员,当时叫做“卫拉特蒙古联盟”。从公元1635年到1646年,,当时的盟主固始汗以及所有部众都归顺了清朝。

我们知道,明朝的时候对于治理西北等地,所采用的都是臣属关系,并不是直接管辖。所以对方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政体,而清朝早期对于藩属部落也延续了这种治理方式。所以卫特拉联盟更像是一个独立国家。既然是国家肯定就有内斗,我们的主角准噶尔部的老大噶尔丹就在这个时候经过一系列的争斗坐上了“卫拉特蒙古联盟”老大的位子,并在1678年将松散的联盟整合成一个新的国家—准噶尔汗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理说以前的“卫特拉联盟”已经归顺清朝了,那么现在的准噶尔汗国自然也是清朝的,至少清朝统治者肯定这么个逻辑。但是对于噶尔丹来说,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没有转身就变成别人家的道理,而且他并不想寄人篱下。

于是在噶尔丹一边对其他部落进行领土扩张的时候,清朝这边就怒了,“说好的你是我小弟,特么这么不听话到处打你自己的兄弟,爸爸要好好教训你,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因此,当公元1690年噶尔丹在消灭喀尔喀蒙古的时候,喀尔喀蒙古里面就把状告到了清朝爸爸那里,康熙帝立马组织两路大军亲征。而这个故事,就一直持续到了1760年的乾隆彻底平定准噶尔。

当然说好听点是平定,说难听一点整个准噶尔部落全部被乾隆杀的一个都不剩了,实打实的灭族。不过抛开这些血腥的,见证了准噶尔的叛乱之后,乾隆开始收回藩属权力,亲自驻兵西北,维护了我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这个功劳也是实打实的。

10

准噶尔汗国是一个强大的蒙古国家,由瓦剌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1678年(康熙年间)正式成立,到1760年(乾隆年间)彻底灭亡,共存在80年左右。准噶尔汗国最强盛时,是在策妄阿拉布坦时期(1719年前后),占据了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阿尔泰山、西伯利亚南部,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军队约20万。其中约150万蒙古人,150万维吾尔人,100万哈萨克人。

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征服一个可以为他卖力的民族(如清朝入关收降了60万以上的汉军),相对于清朝处于武力弱势。(清朝刚入关就收了吴三桂的八万关宁铁骑。)

我们先看一下准噶尔汗国的前史:瓦剌蒙古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很强盛,曾经击败东部蒙古,与明朝发生战争。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的也先汗进攻明朝。明英宗在宦官王振陪同下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瓦剌后来被东部蒙古击败,退回大漠西部的天山一带。

瓦剌(清朝称为卫拉特、厄鲁特)是一个漠西的蒙古联盟,主要分四部: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小部。土尔扈特在明朝末年时,和准噶尔部发生争议,一怒之下越过哈萨克,西迁到俄罗斯南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平原。后来土尔扈特在乾隆年间大部迁回中国,小部分被拦截在伏尔加河以西,成为了今天的卡尔梅克共和国。顺便提一下,列宁的奶奶就是土尔扈特蒙古人。

这时,准噶尔部在准噶尔盆地,杜尔伯特部在阿尔泰山,土尔扈特在伏尔加河下游,和硕特一部在天山,一部进入青海占据了西藏,和硕特是瓦剌的盟主。1635年卫拉特盟主和硕特固始汗归顺后金(清朝),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清史稿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1676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天山一带和硕特部的汗),1678年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

1678年,噶尔丹占领南疆的叶尔羌汗国。1688年,噶尔丹进攻东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这时的噶尔丹想:大清能从金国那里咸鱼翻身,我堂堂蒙古也能从大元朝那里咸鱼翻身,我起兵时比努尔哈赤厉害多了!真是有点狂妄自大。(干脆让噶尔丹穿越过去与努尔哈赤较量一番。)此时的清朝已今非昔比,已平定了南方的三藩之乱,全国总兵力在80万,噶尔丹总兵力不过5万,前线才3万。

1690年6月,噶尔丹进攻到内蒙古和河北省交界处的乌兰布通,此处北面靠山,南有高凉河,地势险要。噶尔丹骑兵3万,布阵山林,用上万头骆驼装箱垛,再用毛毡渍水盖在箱垛之上,形成驼城阵线。

1689清朝和俄罗斯在二次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和平条约《尼布楚条约》。俄国的彼得大帝受条约约束,没有立即提供给噶尔丹从俄国购买的3000支火枪,使噶尔丹的火力大为减弱。

此时康熙调迁北上的清兵总数为10万,并且装备了16门从明朝仿制及收缴的的葡萄牙大炮。

无论从兵力和火力上,双方都十分悬殊,最终噶尔丹溃逃。后来双方又发生一次战争,噶尔丹再败后,众叛亲离而自杀。

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汗王,并且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火枪,更加强大起来,能一次出动10万兵力。1716年,准噶尔部出兵西藏,占领拉萨。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军覆没。

1735年,雍正被准噶尔折磨地没脾气了,只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

1755年,清朝乾隆皇帝趁准噶尔内乱之机出兵进占伊犁,于1757年平定阿睦尔撒纳,1760年冬天,准噶尔汗国灭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