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不足之处,错误之处还请大家见谅,给我指出来。

民国时期,李宗仁,黄绍竑,白崇喜三人,被人称为“广西三杰”,这三人都是接受过近代军事教育的军校毕业生,既能带兵打仗,又有一定的政治,军事谋略,在新桂系起家和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有趣的是,论学历李宗仁在三人之中是最低的,仅为广西陆军速成学习毕业,而其他两人,除了上过广西陆军小学,还上过武昌陆军预备军官学校,还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论政治谋略李宗仁比不上黄绍竑,论军事谋略和军事指挥艺术,李宗仁不如白崇禧,那为啥李宗仁能成为新桂系集团的第一把手呢?

第一:李宗仁是新桂系的奠基者和第一功臣

新桂系的发迹地是玉林和梧州,起家资本是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讨贼军,1921年的时候,孙中山令陈炯明进兵广西,讨伐旧桂系,在成功后,时在桂军林虎部(由黄业兴统率)任统领的李宗仁率所部两营及另外数连溃兵共千余人避入粤桂边境的六万大山,静观事变。李所统率的这支队伍,便是新桂系起家的最初本钱。来年,陈炯明反叛孙中山,将在粤军撤回啦广东,李宗仁乘机率部进驻玉林,后来在玉林招兵买马,可以说李宗仁是新桂系的起家的第一功臣,后来黄绍竑率领的原属马晓军部的残兵投靠了李宗仁。

还有就是李宗仁治军严谨,不侵扰群众,为人随和,处事公道,宽宏大度,能忍人所不忍吧。

可能出于上述的原因,李宗仁才是新桂系三杰中的老大吧。以上也只是我的不成熟的观点,见笑了,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聊聊你所知道的,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欢迎大家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从历史原因上看,李白黄结成“新桂系”同盟的时候,李宗仁实力和势力是最大的,他当时是驻玉林地区的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司令,不但有六个县的地盘,还有3000多人枪。而黄绍竑和白崇禧不过是投奔过去的“模范营”营长,被李宗仁改编委任为所部第二支队。后来李宗仁部队得番号第五旅,黄绍竑是3团团长。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李宗仁就是老大。



从招牌上看,新桂系宣布效忠广州革命政府后,孙中山1924年命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任命李宗仁为督办 ,黄绍竑为会办,白崇禧为公署参谋长,就是司令副司令参谋长的意思,实际上这新桂系三杰的座次这个时间段已经定型了。

从政治水平上看,李宗仁对大局的把握也高于白黄两人,从统一桂境到投靠孙中山国民党,从誓师北伐到完成中国表面上的统一,李宗仁都是最后下决心者 ,始终是新桂系的政治领袖,如果黄绍竑不是因为跟白崇禧闹矛盾投奔国民党中央系,白崇禧只能是桂系三把手。



从性格因素看,李宗仁作为仨人中年长者,对黄白二人尤其是白崇禧是非常包容的,李宗仁性格仁厚、举止稳重,这方面蒋介石也是很佩服的,所以跟李宗仁换帖成了盟兄弟。反观白崇禧,虽然号称军事上的“小诸葛”,但实际上行事比较莽撞,做大的决策时往往很轻率,1936年的“两广事变”就是一例,白崇禧不顾李宗仁劝阻,一定要跟陈济棠合谋反蒋,结果败的一塌糊涂。

1948年蒋介石“行宪”出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桂系包括白崇禧在内全部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充分说明李宗仁在新桂系里的政治地位是稳固的老大。第二次反蒋失败后白崇禧与黄绍竑闹翻,也一直是李宗仁在劝和,最终三人没有翻脸散伙,黄绍竑人在南京心还是在桂林。



解放军席卷江南前,黄绍竑主和,白崇禧主战,李宗仁持中。最终黄绍竑和李宗仁回归大陆,白崇禧单枪匹马去了台湾。

3

其实桂系能屹立在国民党错综复杂的派系势力之间而不倒是有原因的,除了依靠桂军的军事支持外,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李白黄三人的苦心经营和团结一致,而他们三人同为桂军的领袖,其中李宗仁无疑坐的是头把交椅,而他又是凭什么能让白崇禧和黄绍竑心甘情愿的做其副手呢?这就要追溯到他们的出身了。



李白黄三人同是广西人,而且他们三人共同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可以说他们是同学,在这三人中间,李宗仁为最年长者,而他们三人的发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创业团体,其中在他们这个团体创业之初,李宗仁的实力是最强的,所以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这三人的联合也可以说是黄绍竑和白崇禧选择追随了李宗仁,这就奠定了李宗仁在日后桂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当然了,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也是不易的,因为他们这个团体在创业之初并不被别人看好。



不看好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广西境内早已经形成了一个军阀势力,那就是旧桂系军阀陆荣廷,而且还有其他外部势力的虎视眈眈,但无一例外的是,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居然完成了广西境内的统一,此后,新桂系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对广西的统治,并且一度将势力蔓延到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当然了,桂系这个地方派系能一度做大的最直接原因还是来源于领导层,这便是李白黄三人的精诚合作。在这三人中间,李宗仁具有领袖气质,白崇禧擅长军事,而黄绍竑则以政治谋略见长,这三人组成的团体可谓是天衣无缝,如果按现在的创业团体来说,李宗仁更具有代表一个公司形象的气质,能领导一群人去创业,而白崇禧擅长的是运营,黄绍竑则擅长宣传。当然了,这些原因我认为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我认为李宗仁能坐桂系头把交椅,靠的还是他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极高的权力欲望。从李白黄三人的性格来说,白崇禧被称为小诸葛,他对于政治是不热衷的,他更像个军人,而黄绍竑一心用政治为桂系谋出路,而且不赞成军阀混战,这从他日后的出走就可以看出,但是李宗仁不一样。他多次反对老蒋,目的就是为了夺权,他是有着成为国家领袖的志向的,而不是区区一个桂系首脑,但他的这种抱负,却被老蒋防范了一生,直到国民党败退的时候才过了一把代总统的瘾,而他的这种政治野心在渡江战役前体现的淋淋尽致,妄图划江而治,但解放军又岂能让他的阴谋得逞,没过多久,桂系的二十万主力被消灭,国民党在大陆彻底失去了政权,失去桂系军事力量支持的李宗仁最后只得逃亡美国。

而我认为,抛开其他因素不谈,这三人的组合确实完美,尤其“李白”二人的天衣无缝,更是奠定了桂系日后的崛起,但是他们终归摆脱不了被消灭的宿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您的关注,我的努力!

4

可以先说下桂系在民国历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在民国舞台上要能演出,首先要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这是基本条件。这一点很多人都做到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持续做到了。持续做到的,除蒋系外,桂系、晋系、西北马家军都做到了,其他人都没做到,因此只能称雄一时,做不到几十年都一直在舞台上不落幕。

但在舞台上不落幕不代表就有全国影响力,比如马家军,也就是盘踞西北而已,在全国政治舞台上是说不上话的,晋系除个别人之外(如徐永昌、傅作义)也不行,至少阎老西没有做到。所以,这里面还有格局的问题,说清楚些就是政治家的胸怀。

桂系一直有老桂系和新桂系之说。老桂系以陆荣廷为代表,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一生所求就是保住自身地位,这一点比云南蔡锷的格局差太远,所以现在传颂蔡松坡而无人缅怀陆荣廷,因为蔡将军为国体而争,最后死去也间接因为此事。而新桂系则不同,不论黄、李、白在能力上有什么样的偏重,其心志都是志在全国,个人如能在其中当权,那是最好,如不能,辅助好老大搞好全国的这一盘棋,也是极好的。所以在新桂系身上大家能看到很多与就军阀不一样的东西,他们没有被民国的军政体系彻底利益化。他们一直追求的都是他们认为的中华民族最好的前途和路径,个人荣辱在其中并没有放在第一位,否则你无法理解蒋隐退后白仍然坚决抵抗(不要被影视剧误导,守江必守淮就是白说的,解放军渡江后的抵抗不代表白真的就认为能与解放军抗衡,如果白看不到这点,他也坐不上蒋掌权时全军参谋长和李党政时国防部长的位置)且最后去台,因为他在守护他心目中最好的路径,不愿意留大陆是因为两地相比他认为蒋的路数更符合他心中的道路。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阎老西死守山西地盘最后被无情碾压,傅以民族大义为蒋所倚重,也为新中国所善待,马家军最后甚至成了惶惶丧家之犬。所以,桂系生命力如此旺盛,这与新桂系极宽广的政治胸怀息息相关,其为当权者或猜忌或重用(主流还是重用)也是因为此。诸位可以想想,就全国一盘棋来说,常校长要猜忌阎老西吗?要猜忌马家军吗?不存在的,了不起了需要的时候关注或者敲打下,其他时候就放一边凉快着。

所以,格局决定政治家的地位和使命。阴谋固然不少,但胸有大格局可以让阴谋就算赢战术也得不了战略优势,否则何以解释老蒋也奈何不了德邻当选副总统呢?

5

这个桂系三杰,确切点说应该是新桂系三杰,在历史上桂系主要是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阀集团,以时间和代表人物可以划分为旧桂系和新桂系。

在新桂系崛起的过程中,李宗仁部势力比较大

其中旧桂系就是以陆荣廷为首,新桂系才轮到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很多人认为新桂系很厉害,怎样怎样,实际上旧桂系的陆荣廷也不差,一度占据两广,只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后陆荣廷墙倒众人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点点被新桂系给取代了。

把他们三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实际上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三个人李宗仁学历最low,是在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13年毕业担任准尉见习官,开始升迁,而黄绍竑和白崇禧后来到保定军校去深造了,毕业后,回到广西后都从少尉开始干起,也就是见习排长。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处处充满戏剧化,纵横大学毕业刚找工作的时候一个月1600,小学同学都开奥迪了,时至今日,我也就是骑个电动车,读书读得好,不如社会入得早啊,这种现象在他们三个人身上演绎最深刻。

1917年白崇禧担任见习官,黄绍竑担任连附,1918年白崇禧和黄绍竑都升任连长,而李宗仁1916年担任排长,比他们起步都早一点。

到1921年秋,黄绍竑和白崇禧几乎同时升任营长,后该部被陆荣廷给缴械了,白崇禧受伤去广州养伤,1923年黄绍竑希望摆脱陆荣廷向外发展,在获得广州国民政府支持后,成立广西讨贼军,而李宗仁则1921年的时候就带领一千多部队退到玉林地区,在粤军的支持下开始独自发展,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1923年黄绍竑和白崇禧找李宗仁的时候,李宗仁的势力最大,而且是黄白二人去找李宗仁,所以,李宗仁的话语权最强。

新桂系希望获得孙中山的支持,李宗仁和粤军的渊源更深

在1923年李宗仁的定桂军与黄白成立的广西讨逆军开始合作,但这并不是合并,两军联合作战消灭盘踞浔江一带的陆云高部,占据西江上游。

1924年5月,两军乘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交战之际,决定采取联沈攻陆,把最强的陆荣廷打败,然后再与沈鸿英决战,当年6月全歼陆荣廷部主力,进占南宁。这个时候两军才开始合并,李宗仁的不是定桂军嘛,黄白不是讨贼军嘛,于是这个合并之后的军队就是定桂讨贼联军,要是讨贼军厉害的话,估计就是讨贼定桂军了,李宗仁任总指挥。

随后孙中山任命李宗仁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黄绍竑为会办,白崇禧为公署参谋长。可见在和广州方面,还是李宗仁的名头比较响,实际上在1921年的时候,李宗仁就接受过粤军的改编,后来粤军撤出广西后,李宗仁才改称定桂军。

黄绍竑善某政治,白崇禧善某军事,只有李宗仁善于总览全局,从这方面来说,选李宗仁当团队老大其实也是对的,从后来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只有李宗仁能够稳住团队,白崇禧虽然能力超群,却只适合当个参谋,主持不了大局。黄绍竑醉心于政治,后来在不出卖新桂系的条件下,投靠了蒋介石,新桂系实际上只剩下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就是李白。

6

广西能有新桂系,可以说黄绍竑、白崇禧、李宗仁是不可缺少的三个主要人物。无疑,他们三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正是在他们三个人的指挥下,他们先后打败了陆荣廷,沈鸿英等旧系军阀的。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李宗仁他们在统一广西之后,实行的一些列措施,得到了广大民主的支持。

他们兴办学校,发展经济,真正的让广西民众得到了实惠。这是他们能够立足广西, 并且迅速占领广西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三个人之中,李宗仁成为了新桂系的领头羊了呢?

说实话论军事指挥才能,李宗仁不如白崇禧,论政治才能,李宗仁不如黄绍竑。

但是,偏偏就是这个政治才能中等,军事才能中等的李宗仁,成为了新桂系里每个人都服从的老大。

为什么偏偏就是李宗仁呢?

这个真的不是太好说清楚,正如同汉朝时期的开国皇帝刘邦,萧何,张良和韩信,那个不比他刘邦强。

但是,刘邦这个从无赖起家的人,却一直都是整支队伍里的老大。

你说这个要往那里去说理。

若是非要为李宗仁为什么能当领头羊说个理由。

我觉得这个理由就是李宗仁的威望相对来说高,比较得民心,即使黄绍竑和白崇禧,对他也是比较认同的。

说白了就是李宗仁比较会做人,虽然他的政治才能不是那么突出,他的军事才能不是那么拔尖。但是,他也不差,只能说是和黄绍竑,白崇禧比起来差那么一点。

再一个就是黄绍竑北伐的过程中,就退出新桂系了,他没有坚守到最后。这就是李宗仁能够稳坐新桂系老大交椅的主要原因。

白崇禧对比李宗仁来说,他的城府,以及政治能力,就差的多了。

对于李宗仁来说,白崇禧就是他政治面前的一杆枪。你看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那一次白崇禧没有掺合。

可以说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是白崇禧从中做梗的原因,而最后得利的反倒是李宗仁。不得不说李宗仁在这方面比白崇禧要高名很多。

还有国民党败退之后,蒋介石退守台湾。

这时候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将面对何去何从的选择。从这次选择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白崇禧不如李宗仁来。

李宗仁知道自己和蒋介石的矛盾,所以,他没有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他明白自己在美国,就能获得自由。去台湾就是生死未卜。

白崇禧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问题,但是,白崇禧选择的是去台湾,他觉得他对蒋介石还有有,他继续去给蒋介石效力。

可惜的时候,他太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了,蒋介石都快膈应死他了,在大陆的时候,蒋介石不能对他动手,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还能为蒋介石所服务。

可是,到了台湾不打仗了,就不是白崇禧说了算了。

所以,白崇禧一到台湾,他就被蒋介石给软禁了起来,无论白崇禧到哪里,都有特务在后面跟踪他。

他想申请出国,蒋介石不准许。

最终白崇禧不得不留在台湾,并且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台湾。

所以,这就是白崇禧不如李宗仁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宗仁,能成为新桂系领头羊的原因。

7

因为新桂系由李和黄白(前身广西陆军模范营)组成,黄白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一度极为困难,得到李的支持帮助才重新发展壮大,在统一广西战争中,李,黄白两支大军会师广西,时黄白发展壮大,部下有人提出干掉李,两军大战一触即发,李当黄白面前提出,为统一广西大局,原弃军返乡,将军队交黄白,此举令黄白极为感动,当即尊李为首,承诺永不反悔,奠定了桂系合作基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