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国先生,有名小提琴演奏家、我国有名的小提琴艺术大师、有名演奏家、顶尖音乐家。
话说2001年1月10日,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上演着一场特殊的演唱会,这次音乐会是由来自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的村民们出资举办的,他们所指定的唯一演奏曲目,就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而这场演奏会的小提琴独奏者,也是村民们专门邀请来的,他就是世界上演奏《梁祝》最多的小提琴家盛中国。《梁祝》这部带有浓郁中国地方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盛中国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音乐会中,已经演奏过上万场,深受人们的喜爱。
盛中国他曾自言,它是首先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当时五十年半个世纪了,还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精品。1959年,为了能让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讲出中国话,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尝试创作一些用小提琴演奏的中国乐曲,小组成员何占豪、陈钢就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写成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后来这部作品就发展成了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的同时,十八岁的盛中国正在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学习小提琴演奏,他说他那时候一心追求的是西方的经典音乐,克莱斯勒、海菲兹、梅纽因这些著名的西方小提琴演奏大师都是他那时崇拜的偶像。哥伦比亚牌子的手摇留声机,摇出来之后,针都是钢针,或者是拿竹子削的针,放七十八转,胶木快转唱片,里面有海菲兹拉的、克莱斯勒拉的,特别有梅纽因的,因为梅纽因是少年成才,十二岁就有名了。
当时盛中国他听这个唱片听得非常感动,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有很多音乐细胞的人,应该是这样的,所以特别容易感动,特别容易泪流满面,他爸爸就说了,孩子,你好好练,有一天你也会像他们一样的。父亲的话让盛中国激动不已,要像自己的偶像梅纽因一样,做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成了少年盛中国全部的梦想。那时候总感觉,他自己就好像在一个大海中,茫茫黑暗里航行,这时候可能有风浪,也可能有暗礁,危险重重,很不容易,但是始终有一盏指航灯亮在那里,他的目标很清楚的,所以他一天天的在接近他(梅纽因),虽然苦,但是能看到希望,看到一个美好的明天。为了在演奏技艺上接近心中的大师,盛中国刻苦练琴,凭着在小提琴演奏上的过人天赋和精湛技艺,在1960年的时候,他为自己赢得了一个远赴苏联、求学深造的机会。
有一天他正在搬砖头的时候,上劳动课,下着毛毛雨,突然有人叫他,拿着琴,你去院长办公室,有专家来了听你拉琴,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来不及洗手,就把那手不是有泥巴嘛,就干搓,搓了之后拿了琴就跑了,就到院长办公室去了。来中央音乐学院访问的是一位苏联的音乐家,他早已听说中央音乐学院有一个盛中国,琴拉得很好,于是决定亲自来听一听。专家说你拉什么,盛中国说你要听什么,他说你能拉什么呢,他说我能拉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勃拉姆斯协奏曲,还有帕克丁的协奏曲,你要听哪个,因为他是苏联来的嘛,他说你拉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吧,盛中国他就拉了,拉完以后专家他就跟院里领导讲,他应该去参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国际比赛,那是一个奥林匹克级的音乐大赛。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流,那时的新中国出版了大量苏联小说,许多苏联电影也风靡一时,在盛中国儿时的印象里,苏联是一个让他为之神往的艺术国度,所以能够到莫斯科参加比赛,和很多国外的艺术家同台竞技,对于盛中国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1960年,经过选拔,盛中国被正式派往莫斯科,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选上以后,就要去苏联准备这个比赛,所以他在莫斯科不是大学生,他是进修生,就是这样在这个背景之下参加丶准备国际比赛,就去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里,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了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奔赴苏联学习,虽然1960年中苏关系已经开始逐步恶化,但并没有影响盛中国的这次留学之旅。临行前,父亲第一次意味深长地向他说起了盛中国这个名字的含义。
他(盛雪)为了实现他的一个梦想,在他自己身上实现不了的,他想通过他去实现,他为什么给他起名叫盛中国,一个就是表达了一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旧社会的艺术家,他对民族的一份情,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强盛起来。盛中国的父亲盛雪是一个狂热的小提琴爱好者,少年时,盛雪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倾注在了小提琴上,并立志要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小提琴艺术家,可是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击碎了父亲的艺术家之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生计,梦想只得放在一边。1941年10月6日,盛中国出生,幼年的盛中国似乎对小提琴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盛中国五岁的时候,学着大人的模样,郑重其事地向父亲行了拜师礼,和父亲学拉小提琴,父亲也把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全部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作为师父的父亲是严厉的,拉琴中的一点点懈怠,都可能遭来父亲的呵斥,甚至巴掌。
他母亲跟他父亲天天晚上吵架,为什么,为他(盛中国)吵架,母亲总是很慈爱自己的儿子,他父亲体罚他,她肯定是不高兴的了,他母亲就骂他爸,恶霸地主,爸爸也不吭气儿,反正骂了半天他爸爸起来,看看他睡觉怎么样,帮他掖掖被子、弄弄,其实做(作)为父亲来讲,他何尝,如果体罚他的话,他何尝不难受呢。1960年,背负着父亲盛雪的希望,盛中国踏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经过七天的行程,盛中国终于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莫斯科。怀揣着父子两代的音乐梦想,十九岁的盛中国来到了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这个学子是幸运的,他的老师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列奥尼德.柯岗。
有时候他们去练琴的时候,每个教室都有一块牌子,这个教室曾经是谁用过的教室,大艺术家、世界级的大艺术家,也就是说莫斯科音乐学院,到了五月份的时候,教室窗户打开的,从那儿经过的路人就不走了,站在那里,为什么,从每间教室里发出的琴声,就是未来的世界的大艺术家和巨匠,从这儿走出去的。能够进入当时一流的音乐殿堂羊得到著名大师的指导,这让盛中国欣喜不已。但作为苏联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的老师列奥尼德.柯岗每年都要参加很多场音乐会,真正能够用到教学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要想在两年后的比赛上胜出,盛中国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每天都要在琴房练十几个小时的琴,是整个学院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学生。1962年3月,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小提琴决赛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拉开了序幕,比赛的前一天,老师列奥尼德.柯岗把一把名贵的小提琴交到了盛中国的手中。发挥得很正常,而且那个提琴,是他的老师带他去博物馆借的提琴,据他们讲,大概排名是在世界第三位吧,那就很不得了了。能够用这样一把琴参加比赛,盛中国信心倍增,他在台上的表演淡定自如,弓子在四根琴弦上跳动,那些美妙的音符柔泻而出,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能够把这部带有浓郁俄国民谣风格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得如此婉转柔美,动人心弦。最终,这个年轻人获得了大赛的荣誉奖,并受到了比赛评委会副主席小提琴演奏大师金.巴利斯特的好评,他说三年以后,在亚洲将会出现一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所以这个比赛完了以后,他的老师就跟中国大使馆讲,他说盛中国这次的状态,我已经非常满意了,他说我们一般要准备七年,他才两年,能不能让他再留下来,这样他又留了两年。
因为得到了好成绩,比赛结束后,盛中国得以继续留在莫斯科,在得知自己可以继续深造的那一刻,盛中国知道,他在异国的学习不仅背负着父亲的期望,更承载了一个国家对艺术的渴望。他曾自言,“国家培养我,送我去国外留学,当时这个账他也是很清楚的,在国内来讲十二个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养活一个国内的大学生,而一个留学生是需要十二个大学生的花费,才能养一个留学生。所以十二乘以十二,那是多少个农民头顶烈日、面朝黄土,用汗水来供养他们去留学。”身处自己神往已久的艺术国度,盛中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领悟能力,更好地体会他的偶像梅纽因这样的西方大师的演奏,盛中国努力将自己融入西方文化。在苏联的那些日子里,他看到了苏联的歌舞剧,听到了卡拉扬指挥的交响乐,也欣赏到了欧洲艺木家们创作的绘画,这一切不仅使他开阔了艺术眼界,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理解了西方音乐。从他的艺术阅历来讲、艺术眼界来讲,这个变化是巨大的。他对西方音乐的理解来讲的话,从理性的完全上升到一种感性的成分上去了。他就知道这句只有这样拉,才是正宗的;你要那样拉,那就是豆腐白菜,那就不是黄油,不是牛排,不一样,这里头没有可比性,没有谁好谁坏,只有一个正宗。你要外国人唱京剧,你要唱得像我国中国的京剧,这叫正宗,反过来他拉贝多芬,拉得像德国人那样,那才叫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