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太监干政外戚揽权常常被作为政治文化上的贬义说法来理解,但是,并非所有的太歼都是阴险恶毒之人,比如“三保太监”郑和;也并非所有的外戚都是佞臣贼子,比如窦婴。窦婴是历史上很典型的外戚功臣因朝中的政治斗争而冤死的事例。
窦婴(?—公元前131年)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子。窦婴虽也有靠姑姑窦氏皇后而上位的便利,但他确实也很有能力的。吴、楚七国之乱时,他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之兵,为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出重要贡献,因为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主政的初期,他被任命为丞相,为武帝朝初期推行“独尊儒术”,吸收儒生人才入朝等发挥得积极的作用。可是,他却因为与后来成为丞相的田蚡在朝中的斗争,并为景帝朝的名将、平息七国之乱的功臣灌夫申诉报不平而逮捕下狱,且由于王太后的压力,最后蒙冤被处死,他的亲族也被灭了。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从文帝朝起,他便是皇亲国戚了。窦婴从年轻时起就喜欢结交宾客,属于活跃、豁达和好交往的人。汉文帝时,窦婴曾任吴国国相,后来,因生病而离职。汉景帝刚即位时,他入朝担任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但是他有主见,敢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所以,并不那么受窦太后的喜爱。比如,在汉景帝和窦太后的面前,窦婴的一次率性举动就惹得窦太后很不高兴。当时,窦太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入朝,汉景帝亲切地以兄弟的身份设宴招待她的这位弟弟,兄弟两喝得酒兴正浓时,汉景帝一高兴,便很亲切地对梁王刘武说:“待朕我死之后便将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因为窦太后特别疼爱梁王刘武。可是,窦婴一个敢于阐述自己正确的看法,他认为景帝酒后之言非常不妥,他恭敬地端起一杯酒,献汉景帝喝酒,并说:“天下乃高祖打下,帝位应由父传子,此乃汉朝之规制,陛下擅言传位于梁王,不妥!”(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对景帝说要传位给梁王,正高兴着,而经窦婴一说,她非常气愤,因此而憎恨窦婴。窦婴也感到这次冒犯了太后了,于是,他感到任詹事这小官职没有意思,便借口生病提出辞职,窦太后很气,开除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并且不允许他节日进宫朝见。窦婴从此不招太后喜欢。
窦婴(剧照)
可是,后来景帝朝出现一件惊天地的大事,不仅让窦婴有机会再入朝,而且还让他当上了大将,并被封为魏其侯。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出现了吴、楚等七国反叛,吴王刘濞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他自己领兵二十余万,而且还兼领楚国之兵。刘濞在淮南的东阳置粮仓,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侦察朝廷军队的动向。吴楚联军随后渡过淮水,向西进发,成了诸侯王总反叛的主力军。胶西诸侯国的叛军也积极响应,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而赵国却约匈奴联兵进犯汉地。一时让景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汉景帝遇到了危急,诸侯王不可信任了,他在朝中皇族成员和窦姓家族中找能力,结果发现,只有窦婴是既贤又能的人,于是,景帝召见窦婴。窦婴入宫觐见后,借口有病,坚决推辞入朝为官。窦太后知道后知道窦婴是在怪她,她心里有愧。汉景帝对窦婴表示,现在天下危急,大难将至,劝窦婴不可推辞。窦婴不敢抗旨。于是,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
为了平乱,窦婴向景帝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让闲居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很有名的贤士入朝为官,景帝照准了。他还下旨将黄金放在入朝的走廊里,让起用的酌情自己取,结果,没有人取走黄金;二是奏请景帝召见曾在吴国当过丞相的袁盎,武帝也准了。结果,袁盎向景帝建议,吴楚等诸侯王造反,目的是“清君侧”,只要杀了提出削藩的晁错,就可以让吴楚七国之乱平息。窦婴也赞同以晁错的死来换取七国罢兵。在危急之际,武帝虽然有些舍不得让他的宠臣晁错去死,但已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准了袁盎的建议,下旨腰斩了晁错。可怜的晁错,忠心报国,竭力主张削藩,却死在了削藩的政策推行中。
事不宜迟,景帝开始采取平乱行动,首先,他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领大军前去抗击吴楚联军,派老将郦寄领兵去抗击赵国,派栾布带兵去抗击齐地诸叛国;其次,令大将军窦婴率兵驻屯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
可是,景帝杀了晁错,却没有能欢迎叛军撤退,吴王刘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优势,已有成为“东帝”势力,于是,拒诏不罢兵。
吴楚联军西向进攻洛阳的路上,有景帝的弟弟刘武的封地梁国横亘于其中。吴楚联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围攻梁都。此时,刘濞以为周亚夫会率汉军来救梁国。可是,周亚夫却不救梁国,而是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口岸(在今江苏洪泽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道,使吴楚联军因缺粮而陷入困境。周亚夫还根据吴楚军队多是步兵利于险阻,而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的特点,选择在淮北平地与吴楚联军对阵,吴楚联军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梁军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楚联军无法越过。结果,吴楚联军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向周亚夫军营挑战,周亚夫领兵出击,吴楚联军溃败,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刘濞带着千余人逃走,退至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汉军派人策动了刘濞军中的东越人倒戈,东越人杀刘濞。楚王刘戊也因兵败而自杀。吴楚之乱持续三个月便被朝廷的军队击溃了。
窦婴因此出谋划策有功,且镇守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保证了周亚夫能顺利击败吴楚联军,因而有战功,汉景帝赐封窦婴为魏其侯。此时,在朝中,条侯周亚夫和窦婴魏其侯的地位最高,其他列侯皆不敢与他们俩平起平坐。窦婴成了景帝最信任的大臣。
第二,窦婴曾贵为太子太傅、丞相,却崇尚儒学得罪太皇太后而被免职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他认为窦婴博学又忠贤,令其担任太子的太傅。可惜,汉景帝七年(前150年),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了。对此,窦婴曾多次为刘荣辩护,但都没有能说服汉景帝改变主意。窦婴觉得对不起刘荣,于是,他再一次推说有病,到了蓝田县南山隐居。几个月过去了,他还不想回京都,他的宾客、辩士都劝他,但都没有说服他。此时,有一个梁地人叫高遂的,去劝说窦婴,他对窦婴说:“给您富贵的乃是皇上,使您成为朝廷亲信是太后,您任太子太傅,太子被废黜,您力争而不能成功,又没能殉职。而您却托病隐居,拥抱歌姬美女,闲居而不参与朝会。请您深思,您此举明显是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倘若皇上和太后要加害于您,不只是您会遭祸,连您的妻子儿女皆会被杀。”(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仔细一想,感到高遂说得有理,于是,他便结束隐居,入朝觐见汉景,表现的很谦恭。
可是,景帝虽然很信任窦婴,但他深知窦婴是不适合于当丞相的。当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窦婴任丞相。可是,汉景帝对太后说:“太后别误解,并非儿子吝啬一丞相之位,不让魏其侯任相,而是魏其侯此人骄傲自满,处事草率,自以为是,不堪大用,不适合任丞相之职。”(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终于,景帝任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此后,魏其侯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人成了他的克星,这就是武安侯田蚡。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这是一个能屈能伸、不择手段,一旦得志便张狂霸道的阴险政客。
窦婴已是大将军时,田蚡还只是个郎官,当时,他常来往于魏其侯家中,表现得极为卑微,侍候陪饮,跪拜如孙辈一般恭敬。可是,在王皇后的支持下,至景帝晚年,田蚡当上了太中大夫,他能言善辩,善于观言察色,精于巴结奉承;他研读《盘盂》(记铭言或功绩的书),深谙官场交际之道。王皇后感到他很有才能。
田蚡(剧照)
田蚡的机会来,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当时刘彻还年少,王娡成了皇太后,她临朝称制,对田蚡非常重视,他采用了田蚡宾客的计谋,搞了不少全国性的镇压或安抚的大动作,以此来打击异己,收买人心。田蚡被封为武安侯。
建元元年(年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汉武帝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该让谁来当丞相和太尉,其中这两个职位的最重要人选就是田蚡和窦婴。田蚡当然很想当丞相。此时,深谙纵横之道的门客籍福劝田蚡说:“魏其侯居显贵之位已很久,天下有才之人皆归附于他。今您刚发迹,岂能与魏其侯相比?便是皇上命您为丞相,您亦应让位于魏其侯,若魏其侯任丞相,您定会当太尉。太尉与丞相地位同等尊贵,而您让出相位,必能博个好名声。”(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蚡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一定,觉得籍福说的很有道理,他便说服王太后,让他向汉武帝传达不想任相的意思。汉武帝正拿不定的主意,听王太后一说,他便任命窦婴当丞相,让田蚡当了太尉。
籍福是个多项服务的门客,他离开田蚡之后,立即跑去找窦婴,祝贺窦婴当丞相了。他还善于地提醒窦婴说:“您天性爽直,爱憎分明,今有贤者赞誉您,您当上了丞相,而您素来不贤之人,而不贤者多,这不贤者必会暗中毁谤您。若您能容纳贤者与不贤者,必能长久任相,否则,您必因受毁谤失去丞相之职。”(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可惜,窦婴不听籍福劝告,最后招来了祸害。
说来也怪,窦婴与田蚡虽然性格、为人大为不同,但他们俩有一点是极为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爱崇尚儒家学说。
当时,武帝正积极地推行董仲舒关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议,并开始招来一些儒生入朝为官。此时,窦婴和田蚡也支持汉武帝的革新政策,他们推荐赵绾当了御史大夫,推荐王臧担任郎中令。而赵绾向武帝建议,把鲁国儒家大学者申培迎到长安,这申培是经学家,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的开创者,武帝任命申公为太中大夫,参与研究有关兴建明堂,厘定天子出巡规章,以及改变历法及服装颜色等事。赵绾等书生意气,敢作敢为,他们还检举谴责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正之人,要求开除他们的族籍。
赵绾的建议和汉武帝的行动使诸外戚的列侯难以忍受,而赵绾是窦其侯推荐的,而这些列侯们大多娶公主为妻,他们都不想回到各自的封地中去,于是,侯门中很多人便开始毁谤魏其侯,有的就告到太皇太后窦氏那里去。窦太后历经过文景之治,长期崇尚黄老之学,而此时汉武帝独尊儒术,排斥黄老学说的政策举动已经让窦氏很难接受了,她听说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极力推崇儒家学说,贬低道家,并以坚持儒家德行为由检举到列侯家族了,他忍耐不了了。她年纪大,经历多,资格老、影响力仍在,她准备行动了。
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竟大胆地劝汉武帝摆脱太皇太后的制约,他建议汉武帝今后不必把朝中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窦氏得知赵绾的建议后,勃然大怒,这促使她立即行动。
窦太后与王夫人(剧照)
太皇太后窦氏她逼迫汉武帝按她的旨意行事,于是,赵绾、王臧儒生官员被罢了职并逐出都城,而受其牵连,窦婴和田蚡分别被罢免了丞相和太尉之职。依窦氏之意,武帝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任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于是,窦婴、田蚡从此以列侯身份闲居于家中。田蚡因为有他的姐姐王太后的帮助,仍然受到汉武帝的宠信,仍可参与议政,而朝中官吏皆知田蚡的能量,都依附于田蚡。而魏其侯却孤零零的,没有朝臣来登门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对窦氏的丧事办得不好,皆被免官,田蚡被任命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天下郡守和诸侯王都依附于田蚡了。田蚡开始狂妄、霸权、盛气凌人。
第三,与田蚡朝中角逐,窦婴最终落败蒙冤被斩
失势的窦婴和豪爽的灌夫成了交情极深的挚友,而田蚡却成了窦婴和灌夫的可恨对手。
窦婴自从窦太后去世后,加上他的个性,渐渐地被汉武帝疏远,他失去了权势,趋势逐利的大臣们也不再依附于他了,宾客们也渐渐离去,甚至有些朝臣开始对他表现出懈怠傲慢,只有而只有五家灌夫一直对他很好,窦婴常常向灌夫倾诉孤独和苦闷。
灌夫(剧照)
当然,灌夫属于比较豪爽直率的将军,他与窦婴在性格上比较合拍,同时,他通过窦婴去结交列侯,提高声望,而窦婴想借助于灌夫的力量来惩罚那些对他不敬的小人,两人交往越来越密切,彼此情投意合,渐渐成了交情深厚的挚友。
相反,田蚡自从当上了丞相,越来越不把朝臣放在眼里,不过,表里不一的田蚡有时也会装着说漂亮的话。有一次,灌夫在服丧期遇到了田蚡,田蚡假意表示,他想和灌夫一起去拜访魏其侯,只是,灌夫在服丧期间,不太方便。灌夫说:“您肯屈访魏其侯,灌夫即便在服丧时,也当奉陪!让灌夫先告知魏其侯,备好酒宴,恭候您光临。”田蚡应允。于是,灌夫告知了窦婴,窦婴让他夫人吩咐下做好准备,非常认真地清扫府邸,布置帷帐,准备酒宴。第二天,从早晨等到中午,不见田蚡影子。窦婴对灌夫表示,可能丞相忘了来访的事了。灌夫很生气,认为他丧服在身,应了田蚡之约,而田蚡却不来。于是,他亲自驾车去接田蚡。到了田蚡家,丞相府的人说田丞相还在休息,灌夫闯进去,让人叫醒田蚡,对田蚡说:“灌夫昨日蒙您答应,同去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家早已备好酒食,一直等着丞相,而丞相竟还在睡觉,这是为何?”田蚡故作惊讶地表示道歉,说他昨日喝醉了,忘了昨天约定了。其实,田蚡只是说着玩的,他根本没想去魏府。在灌夫的要求下,田蚡才慢吞吞地跟着灌夫走。在魏府,灌夫喝多了,起身舞剑,舞毕,很礼貌地请田蚡喝酒,田蚡很傲慢,根本不起身回礼,还讽刺灌夫,窦婴知道田蚡是故意激怒灌夫,便扶灌夫去休息,而他忍住气,替灌夫向田蚡表示歉意。这一次,田蚡让灌夫在心里埋下了怨恨。
田蚡权力越大越是目空一切,后来竟欺压到窦婴头上了。
田蚡见窦婴在朝中大势已去,于是,他开始欺负他,他派门客籍福去向魏其侯索取在城南的田地,窦婴大为恼火,他对籍福表示,他虽然被皇帝弃而不用,但依然显贵,田蚡如何能仗势硬夺他的田地呢?他向籍福表示拒绝。灌夫知道此事后,极为生气,大骂籍福,籍福不想让魏、田两人结仇,编了好话向田蚡表示歉意,劝田蚡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让田蚡等等再说。而田蚡得知窦婴和灌夫是因愤怒而不肯让出田地的,他很气,认为当时魏其侯儿子杀人,是他施救的,现在魏其侯竟舍不得几顷田地,再说,灌夫凭什么干预呢?至此,田蚡与灌夫、窦婴结仇了。
接下来,田蚡如此向汉武帝告灌夫,说灌夫住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苦,请求汉武帝查办。汉武帝表示,这是丞相职责范围的事,不必上奏。而灌夫探知了田蚡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和受贿的事。
再后来,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诏令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请灌夫同他一道去,灌夫认为他因喝酒多次得罪丞相,不去了。窦婴认为暂时也和解,该去的。于是,他们一同去庆贺。
宴席上,田蚡起身敬酒,宾客们都离席伏地表示不敢当;过了一会儿,窦婴起身敬酒,却只窦婴的老朋友起身,其他的都坐在席上表示回应。灌夫起身依次敬各位宾客,而武安侯田蚡时,田蚡坐在席上,不起身,表示喝多了,不能喝满杯了。
灌夫本来已经一肚子气,便表示,武安侯是贵人,此杯请喝了吧!田蚡不喝。灌夫只好忍住气离开。灌夫又去敬临汝侯灌贤,灌贤正在跟程不识说话,不起身回敬,这一下灌夫忍不住了,他朝着灌贤大发怒气,骂灌贤平时常常诋毁程不识,而今日他灌夫这长辈给他敬酒,他却假装着跟程不识交头接耳。
田蚡从主人的身份站出来说话,他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你现在当众侮辱程将军,你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点余地吗?”灌夫正在气头上,他气愤地回应:“今天你就是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也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窦婴挥手示意让灌夫离开。田蚡发火说:“都是我宠惯灌夫造成的错。”于是,他命令武士扣留了灌夫。籍福替灌夫道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武安侯令武士们把灌夫捆放在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参加宴会,是按太后诏令办事。”于是,他弹劾灌夫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之后,又派人追查,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皆判以杀头示众之罪。
窦婴很后悔带灌夫出席宴会,他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田蚡不答应。最后,窦婴只好自己挺身而出救灌夫。他的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的人作对,是救不了的,窦婴说丢了爵位也要救,不能让灌夫独自去死。于是,他上书给汉武帝,汉武帝召见他,他把灌夫酒宴上喝醉的行为,认为灌夫不足以判死刑。汉武帝表示赞同,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让他明日到东朝去公开辩论此事。
窦婴、田蚡等都到了东朝,展开辩论,窦婴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说他酗酒获罪乃误判;而田蚡却以别的罪来诬陷灌夫。强调灌夫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窦婴转而攻击田蚡的各种短处。田蚡辩解说,天下太平无事,他得皇上赏识,他只是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只是喜欢歌伎艺人、巧匠等,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样,招集天下的豪杰壮士,不分白天黑夜议论朝政,腹诽心谤深怀对朝廷的不满,他不明白魏其侯想干吗?
两人争辩不休,汉武帝问大臣的意见,御史大夫韩安国先是为灌夫说话,他认为,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而死,灌夫手持戈戟冲入到强大的吴军中,身受创伤几十处,名声在全军数第一,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恶,只是因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状来判处死刑的。他赞同魏其侯的话。可是,之后他又认为,丞相说灌夫同大奸巨猾结交,欺压平民百姓,积累家产数万万,横行颍川,凌辱侵犯皇族,这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丞相的话也不错。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决这件事吧。
主爵都尉汲黯认为窦婴说的是对的,内史郑起先也认为窦婴对,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汉武帝怒斥郑当时说:“你平日多次说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今天当廷辩论,畏首畏尾地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于是起身罢朝,进入宫内侍俸王太后进餐去了。
王太后早已经派人在东朝上探听消息,当她得知廷辩的消息后,大发光火,不与武帝吃饭了,她:“哀家还活着,竟有人敢如此欺负我弟弟,若是哀家死了,便会割他如鱼肉。皇帝怎能如石人一般,没有自己主张呢?今皇帝尚在,大臣随声附和,若是皇帝死了,这帮大臣还可信赖吗?”汉武帝道歉说:“皆是皇室外家,因而在朝上辩论,否则,用一狱吏足矣!”
武帝令御史记述的灌夫罪行进行追查,发现事实与窦婴所说很有不符,认为窦婴犯了欺君之罪,便令将其拘禁在都司空监狱里。
第四,遗诏之谜,窦婴的惨死半是蒙冤半是咎由自取
其实,汉景帝还在世时,窦婴曾接收过他临终前的诏书,诏书曰:“若魏其侯遇处境不利,可随机应变,将意见呈报皇帝。”原本窦婴是不想说出景帝遗诏的,可是,他自己被拘禁,而灌夫已面临被定死罪灭全族的危急之际,窦婴就只能让其侄子上书,向皇帝奏报遗诏之事,希望武帝能再次召见他。汉武帝接到遗诏之后,便令人在尚书府档案室查找另一份保留的遗诏,可是,却没有相同的景帝临终留下的遗诏。而窦婴所报的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汉朝规定,遗诏需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档案室,如今却找不到,这等于魏其侯欺君,于是,魏其侯被该判斩首示众,他的家属也全被处死。魏其侯是有大功与汉王朝的,他的死确实是有冤情的。
其实,凭魏其侯的性格和为人,他是不会也不敢伪造景帝的遗诏的,他手中的那一份遗诏一定是真的,而且,从景帝晚年对魏其侯的了解和信任来看,景帝给魏其侯留下那样的诏书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诏书真实性是可信的。但是,当时之所以没有能找到藏在档案室的诏书,最大的可能是田蚡早已知道诏书的事,他事先派人将档案室保存的那份诏书偷偷取走了。当时田蚡是丞相,他派人进入档案室是职权范围内的事,要想从中取出一份诏书,这并非难事,而且田蚡是干得出来的。窦婴比不上田蚡奸猾,更没有田蚡那样的狠毒心机。田蚡偷了诏书,这是最大的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是太皇太后窦氏在世时毁了诏书。遗诏是汉景帝给窦婴的杀手锏,意在扶助年幼的汉武帝,以防皇权旁落,而窦太后崇信黄老,与汉武帝推崇儒术,重用儒生是不合拍的,窦氏一直对汉武帝不太喜欢,与窦婴也常常不和,于是,他为了能控制汉武帝,驾驭窦婴,毁了诏书。窦老太太是政治老手,为了维护她的权力,毁诏书的事她是干得出来的。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太后派亲信毁了诏书。景帝去世后,王太后的势力逐渐膨胀,她是很有野心的人,她一直想学窦太后临朝称制,对于年少的刘彻(登基时十六岁)她一直想控制,当时,田蚡已经当上太尉,后来又当了丞相,在这两个时期,王太后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她想进入皇家档案馆毁了档案是完全做得到的。
汉武帝(剧照)
最后一种可能,是汉武帝将诏书毁了。汉武帝是有雄心壮志,敢作敢为的帝王,在他执掌皇权之后,他再也不想像年少时那样被人掌控了,若当有朝臣向汉武帝汇报关于遗诏的事,汉武帝一定会先看遗诏的内容,而景帝留下的遗诏既有利于窦婴辅佐武帝,但同时也让窦婴有制约武帝的权力,于是,面对窦家与王家两股势力的争斗,他没有办法调和,他必须采取办法抑制甚至消除,所以,他极有可能将遗诏备份销毁,借田蚡之手除掉了窦婴,消除窦氏的最后力量,因而,他以“欺君罔上”之罪处死了窦婴,并以此来满足他母亲王太后的要求。窦婴是三朝元老,若有遗诏在手,要想消除是比较困难的,而窦氏实力不存在了,王氏势力就比较好对付,毕竟王氏的根基较浅,后来,田蚡很快被汉武帝打压,郁郁而终,而王太后失去朝中田蚡势力,便成了孤零零的宫中老女人,也就掀不起波澜。
看来,魏其侯的惨败是大局所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他的是很冤的。
而且,窦婴的死与他的个性和做事风格是有密切关系的,他率直、自傲,不愿迁就别人;他屡次装病怠政,不尊重皇帝;他不善于与朝臣搞好关系,大臣们对他也很冷淡;之前他得罪了他的姑姑太皇太后,后来又得罪了王太后;而且,他在汉武帝面前,也有一些傲气。更严重的是,他后来与田蚡几乎是势不两立,他反对田蚡是明着来的,而田蚡对付他却是以阴毒的手段干的。所有这些,导致了窦婴的惨败,所以,窦婴的死,部分原因也是他咎由自取。
司马迁分析说:“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蔡东藩说得更清楚:“窦婴既免相职,正可退居林下,安享天年,乃犹溷迹都中,流连不去,果胡为者!且灌夫好酒使性,引与为友,益少损多,无端而亲田蚡,无端而忤田蚡,又无端而仇田蚡,卒至招尤取辱,同归于尽,天下之刚愎自用者,皆可作灌夫观!天下之游移无主者,亦何不可作窦婴观也?田蚡不足责,窦婴、灌夫,其亦自贻伊戚乎!”(转引自《执国法王恢受诛,骂座客灌夫得罪》文献网[2014-02-04])
司马迁和蔡东藩的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窦婴之死,悲哉,亦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