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武器发展史上,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就是战国。在历史学界有个说法,将战国以前称为“青铜时代”,战国之后则称为“铁时代”。铁器的出现和成熟运用在经济、军事领域,实现了社会发展的重大跨越。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作战最常用的近战武器主要有戈、戟、槊、刀、枪,在铸炼技术运用成熟之后,铁制杀伤器被广泛运用到这些武器上面。特别是西汉以后,生铁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时的技术主要先将生铁加热烧熟,形成黏稠状,提粹杂质,然后铸造兵器。不过上面这种铸钢方法比较麻烦,因为要炼成兵器,至少要经过几十次的锻炼打造,晋人刘琨那句极著名的“百炼成钢”就是受到这种炼钢方法的启发。虽然铸造出来的兵器还是拥有巨大的杀伤力,但质量上还不尽如人意,稍显粗糙,还有很大的技术提高余地。
差不多是在东汉三国时代,中国出现了灌钢技术。灌钢技术的出现,是古代锻炼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成就,灌钢技术从出现,直到17世纪前,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铸造方法。
灌钢法的主要过程是先锻炼出生铁,然后将黏稠状态的生铁浇灌在熟铁板上,经过若干次的锻炼加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就是这样炼成的。古代的钢铁需求量非常大,除了制造农业机械、兵器外,达官贵人们也都要配一柄上等好剑,这是身份的象征。魏文帝曹丕喜欢击剑,他曾经下令魏国的冶工部门,精选上等好铁,“精而炼之”,打造了一柄好剑,供曹丕击剑使用。
三国时代战争不断,所以需要大量的精造武器,吴黄武五年(公元233年),孙权下令大规模掘挖武昌铜铁,打造了十口宝剑,可能留作自己或近臣悬佩的,另外打造了一万口长近一米的上等好刀。每口刀上还刻有“大吴”篆字,可以想见当时冶炼工艺的先进。最能体现三国先进冶炼工艺的,是蜀后主刘禅曾经打造过一柄剑,这是在蜀汉延熙二年(公元239年)时,刘禅下令冶工部门打造了一柄长达近三米的大金剑。如果没有相当先进的冶炼工艺,这等长度的剑是很难打造精美的,当然这种长剑谁也佩带不了,是用来镇山的,可惜这柄长剑后来不知所踪。
蜀汉境内拥有丰富的铜铁资源,比如南中,所以蜀汉的武器数量很大,这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蜀汉北伐的武器来源。刘备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从金牛山中精选上等的铁矿石,精心打造了八柄剑,一柄自用,太子刘禅、梁王刘理、鲁王刘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得一柄。当时关羽已经被孙权袭杀,可能是把这柄剑赐给了关羽的后人。至于赵云得到这柄剑,可以证明赵云在蜀汉军界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
所以说,三国时期,铁兵器已经普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