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为什么眼睁睁地望着太监李辅国杀死自己的皇后?:唐肃宗自己已经病得起不了身,哪里还顾得上张皇后,况且张皇后当时并没有被杀死,而只是被软禁了起来
唐肃宗自己已经病得起不了身,哪里还顾得上张皇后,况且张皇后当时并没有被杀死,而只是被软禁了起来,不过这和被杀死也没有什么不同,大约李辅国还是想给唐肃宗最后的体面的,所以不忍心让唐肃宗看着自己的皇后被杀。但即便如此,唐肃宗还是因为这场宫变一命呜呼了。说到底还都是唐肃宗自己惹的祸端。
当初武惠妃一番筹谋,原本是想扳倒太子李瑛然后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做太子,但是在李瑛等李隆基的三个儿子都被武惠妃折腾死后,武惠妃自己也被吓死,而且李瑁不仅没有得到太子之位,反而自己的娇妻杨玉环也成了父亲的贵妃。这倒是便宜了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737年,李亨坐上了太子之位,这个位置并不好做,李亨战战兢兢又小心翼翼了近20年。
李亨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太子妃韦氏和杜良娣的家族先后涉案,最终,李亨与两人离婚。之后娶了表妹张氏,也就是后来的张良娣。张良娣的祖母是李隆基的姨母,曾将李隆基抚养成人,所以张家备受恩宠。张良娣很快就在753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李佋。
755年的冬天,安禄山以范阳为根据地起兵造反,很快就攻下了洛阳,更在潼关打败了哥舒翰,756年的六月,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无心拯救大唐河山,反而趁着夜色出逃了,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以及几千名护卫,当时张良娣和李亨也在其中。
当他们走到的马嵬驿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兵变。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向着相反的地方而去,唐玄宗继续南下四川,而李亨带着张良娣、李辅国以及两千士兵北上灵武,当时的张良娣已经怀孕,但是曾经娇贵无比的张良娣却总是保护着自己的丈夫,走在他的前面,为他阻挡可能的危险,甚至在生下李侗的第三天,就开始为战士们缝补衣服。
那时候的两个人确实共患难了很长时间,李亨在李辅国的辅佐下于灵武僭越称帝,即唐肃宗,张良娣为淑妃。之后,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收复两京。李亨继位后很是宠信宦官李辅国和张淑妃,后来这两人勾结在一起,在李辅国的帮助下,张淑妃在767年的四月被册封为皇后。
两京收复后,唐肃宗放弃一鼓作气平定叛乱的正确建议,回到长安,并将远在四川的太上皇唐玄宗接回。回到长安之后,各种矛盾开始凸显,张皇后对权力很是执着,她和李辅国联合,大肆干涉朝政,铲除异己,建宁王李倓就是被两人设计害死的,而唐肃宗也渐渐和张皇后离了心,但也只是离心,并没有想过废后,而且唐肃宗也离不开张皇后和李辅国。
而张皇后看着一直病怏怏的唐肃宗,开始有了易储的心思,当时的太子是唐肃宗的长子李豫(即李俶,成为太子后改名为李豫),张皇后和李豫素来不和,遂想废掉太子,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张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李佋在760年就夭折了,当时刚刚八岁,而第二个儿子李侗只有六岁,在这件事上,张皇后和李辅国有了矛盾,李辅国并不主张废太子,而且唐肃宗也不愿意立这么小的儿子为太子。
762年,李侗也夭折了,张皇后又想到了立唐肃宗的第二子李系为太子。四月,唐肃宗病重,眼看已经快不行了,张皇后联合朱辉光、马英俊、啖廷瑶、陈仙甫等人准备谋害李豫然后立李系为太子,张皇后矫诏让李豫进攻侍疾,并带着200人准备在宫中发动兵变捕杀李豫。
但是当时的宦官程元振和李辅国已经提前知道了张皇后的谋划,设兵在凌霄门候着李豫,然后护送李豫到了飞龙厩,紧接着李辅国出兵在三殿逮捕了李系,朱辉光等人,张皇后也被幽禁在别殿。
唐肃宗惊闻政变,急火攻心,一命呜呼。李辅国等人拥立李豫继位,即唐代宗。张皇后随即被赐死。
李辅国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太监,他还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太监,甚至被封为君王。他不仅杀掉了皇后,还吓死了唐肃宗。为何宦官李辅国能够有如此大的神通呢?
要说李辅国过去还是有些功劳的,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一大帮子人说是要逃到四川避难。但是中原战事也需要有人主持,所以太子李亨主动请命,离开唐玄宗前往灵武。
当时他所带走的就有李辅国,李辅国在灵武怂恿李亨主动登基,这是一件大功劳。因为除了李亨以外,其他几位散落在民间的皇子也想捷足先登。
李亨登基以后,得到了节度使郭子仪的支持,从而站稳了脚跟。不过相对于郭子仪来说,李亨更加信任李辅国。因为李辅国相当于他的内臣,一直都在为李亨的私事着想。而郭子仪等猛将,那是大唐的将领,所考虑的永远是大唐的兴衰。
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辅国上决。常在银台门受事,置察事子数十人,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诣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每出则甲士数百人卫从。中贵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旧唐书》
为什么宦官总是能够当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里。所以李辅国被唐肃宗一再提拔,奈何他只是一个太监,所以再怎么提拔,官爵是上不来了。
等到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李辅国便成了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唐肃宗念他一直为自己着想,所以将军政大权基本上都交给了李辅国来打理,从此朝廷上下便都要听从李辅国的调遣。
最严重的时候,皇帝的任何一封诏书,都必须要有李辅国的签字,才能发出去,而且大臣们的奏章也必须要先经过李辅国的批阅才能转交给唐肃宗。
李辅国是比较会折腾的人,他前期通过对唐肃宗的一片真心,获得了唐肃宗的信任,从而能够权倾朝野。但是这种权力能够维持多久呢?如果唐肃宗病死了,那自己的地位是否就会一落千丈了呢?
他当然要思考这些问题,为自己留条后路总是不会错的。所以李辅国主动申请,希望能够成为帝国宰相,结果遭到了宰相萧华的严重反对。
宰相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位,一个太监有什么资格能做?即使李辅国是权倾朝野的权臣,也不可以登上宰相的大位。
肃宗密谓宰臣萧华曰:“辅国欲带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荐,信乎?”华不对。问裴冕,曰:“初无此事,吾臂可截,宰相不可得也。”华复入奏,上喜曰:“冕固堪大用。”辅国衔之。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寝疾,宰臣等不可谒见,辅国诬奏华专权,请黜之。上不许,辅国固请不已。乃罢华知政事,守礼部尚书。及帝崩,华竟被斥逐。---《旧唐书》
李辅国为了报复萧华,立刻在唐肃宗身边说萧华的坏话,最终唐肃宗将萧华赶了出去。李辅国不仅成了唐王朝的宰相,而且对节度使有任命权。
节度使是唐朝最心痛的地方,虽然河朔各路节度使并不听从唐王朝的号令,但是江南各地节度使还是受到唐王朝节制的。这些节度使也不像河朔节度使那样,可以世袭,所以是唐王朝来任命的。
节度使的任命权落在了李辅国手里,那他培植自己党羽的机会可就多了很多。也正是利用这段时间,他稳定了自己在唐王朝中的地位,就算是唐肃宗对他不满,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了。
唐玄宗的去世,对唐肃宗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他也一病不起。这个时候宫中的事务都是张皇后在打理,这位张皇后一直不喜欢太子李豫,所以想要废掉太子,改立越王李系为太子。
这个时候张皇后为了试探李豫,就把李豫叫到宫中,说李辅国这个人飞扬跋扈,手握重兵,必须要灭了。李豫又不是傻瓜,一个张皇后,手里无病无权,拿什么跟权倾朝野的李辅国斗呢?
所以李豫假借唐肃宗病重的原因,不宜大动干戈,所以拒绝了这件事。张皇后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动手,她刚准备好两百多亲兵,这个消息就被李辅国给知道了。
李辅国当机立断,立刻带着大军冲入皇宫,扬言要清君侧。张皇后发了疯似的躲到了唐肃宗李亨身边,希望李亨能够救他一命。
李亨当时病重,哪里想到会发生这档子事,所以气急败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个时候李辅国已经带人冲进了唐肃宗的住处,他们抓到了张皇后当场给打死了。可能是认为李辅国要造反,唐肃宗惊恐不已,结果被李辅国给活活吓死了。这也是唐朝第一个被吓死的皇帝。
唐肃宗死后,唐代宗李豫上台。李豫不是傻瓜,他知道李辅国是一个飞扬跋扈之人,而且手握重兵,不能轻易消灭。
所以李豫刚上台还是处处都顺着李辅国,毕竟自己能够当上皇帝,跟李辅国的相助是脱不了干系的。结果李辅国却越来越猖狂,他直接告诉唐代宗,宫里的事情由皇帝来做主,这宫外的事情那就由他自己来做主了。
程元振欲夺其权,请上渐加禁制,乘其有间,乃罢辅国判元帅行军事,其闲厩已下使名,并分授诸贵,仍移居外。辅国始惧,茫然失据。诏进封博陆王,罢中书令,许朝朔望。辅国欲入中书修谢表,阍吏止之曰:“尚父罢相,不合复入此门。”乃气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请于地下事先帝。”上犹优诏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盗入辅国第,杀辅国,携首臂而去。诏刻木首葬之,仍赠太傅。---《旧唐书》
这件事李豫表面上不恼怒,可是愤怒的心情已经达到了极点。但是跟李辅国硬碰硬是不现实的,李豫没这么大的本事。所以李豫选择曲线救国,他表面上尊奉李辅国为尚父,相当于周武王和姜子牙的关系。
背地里却开始找人逐渐夺取了禁军的军权,得到军权以后,不等李辅国反应过来,就立刻晋封李辅国为博陆郡王。在太监里,李辅国也算是最牛的一个了,做了宰相又被封王,天下哪里还有第二个呢?
可是李辅国忘记了一点,他被封王以后,实权官职也紧跟着被唐代宗夺走了。没有实权官职的李辅国,终究还是被唐肃宗给暗杀了。不过唐代宗为了安抚李辅国的旧部,依旧给予了李复国厚葬,追赠他为太师,表示不会追究那些跟他同谋的人。
参考资料:《旧唐书》
唐肃宗李亨的手下李辅国是给小人,他跟赵高,江充差不多。把人间一家搞得父子异心骨肉离散。
李亨的上台,应该感谢安禄山的叛乱。安禄山攻入潼关后,唐玄宗带着自己的贵妃,近臣,几千铁骑一路向熹逃跑。到了马嵬坡,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贵妃一家。为了唐朝唐玄宗与李亨分手,李亨因此到了灵武。
灵武是唐朝在西北的养马基地。又是李亨曾经住乡锻炼过的地方。李亨要到那里去组织军队与安禄山作战。当然,李辅国也跟着去了。李亨相信这个家伙。
唐玄宗回来后住在兴庆宫,他的部下高力士、陈玄礼和妹妹玉贞公主都来陪着七十多岁的唐玄宗。他们把唐玄宗从失去了杨贵妃的思念中拉出来,唐玄宗逐渐有一些恢复了。
李辅国过去在唐玄宗大臣们的手下打工,受到他们的不尊重,所以,这回他要尊重自己一下。因为天掌握着禁卫军的兵权
他开始挑拨离间,他诬陷唐玄宗对李亨有不利的地方,要求把唐玄宗迁居到皇宫里面取居住。
这个当儿子的没有表态。
李辅国看出了名堂,就肆无忌惮地把兴庆宫本来应该配备的300匹,拉走了290匹。只给唐玄宗留下10匹马。唐玄宗心头凉了,以为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干的,也就算了。但是,老皇帝还是觉得在兴庆宫养老的计划行不通了。
李亨知道父亲被暴力迁居到了皇宫,心中很难受。可是,嘴上有没有说什么。
李辅国的胆子就更大了。
本来,唐玄宗失去了杨贵妃,心情一直不好。他的老部下高力士,陈玄礼 妹妹玉真公主也被李辅国赶走了。与唐玄宗一起生活了许久的宦官和宫女也被调走了。唐玄宗左右就十来个人。唐玄宗过了不就,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享年78岁。
李亨本来不坏,当初看到父亲被赶走,心头就不忍,现在父亲死了,他认为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一病不起。李亨本来就有病,再加上另一件事情的突然发生,他就是想活也不想活了。
李亨的病越来越重,无法理政,他就把朝廷让太子李豫去打理。自己在宫中养病。如果这样安静地养下去,李亨的病可以恢复正常。但是,皇帝没有想到更大的打击又来了。李亨的夫人张皇后与李辅国是一伙的,他们在争权夺利上没有谈到一块儿。张皇后就计划杀死李辅国,但是消息走漏了。李辅国突然搞了政变,李辅国就带领士兵把张皇后杀了。
但是,责备一个重病中的皇帝,已经迟了。张皇后死了,对李亨的打击更大。皇帝一听皇后被李辅国杀了,一声都没有叫出来,就死在龙榻上。
李辅国马上就立了李豫为皇帝。他暴露了自己立皇帝的野心。他得意洋洋地对新皇帝说,天下的大事都由我来处理,皇帝你坐着就可以了。
这句话让新皇帝非常不满,当皇帝图什么,不就是掌管天下吗?你李辅国把天下事情都管了,那朕不就是傀儡了吗?李豫忍了很久,他计计划周祥,把兵权从李辅国手中夺走之时,派一个刺客把李辅国杀了。
请允许我纠正一个错误,李亨驾崩时,张皇后还活着,所以,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太监杀死自己的皇后。以前,张皇后和李辅国联手把控朝政,处于同一阵营,但肃宗病重后,为了各自的利益,二人分道扬镳,张皇后想废旧(太子李豫)立新(越王李系),而李辅国则支持太子李豫。
身为太子李亨乘“安史之乱”祸起,于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他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张良娣也被册立为皇后,李辅国因拥戴有功,被赐名“护国”(又改名“辅国”),且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张皇后和李辅国都热衷权力,肃宗称帝后,两人一内一外配合默契,大肆打压异己,逐步掌控了朝廷大权。
肃宗的第三子李倓曾多次向唐肃宗揭露李、张二人狼狈为奸、扰乱朝纲的罪状,肃宗就是不信;反而被二人诬陷他想谋害自己的哥哥——太子李豫,肃宗不问青红皂白,赐死了李倓。之后,张害怕李豫继位后自己会失势,于是四处活动想废掉太子后改立自己的儿子,但她的儿子李侗太过年幼,因而未能成功;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肃宗病重,传命太子李豫监国,张皇后和李辅国矛盾总爆发:张加快了废除太子的计划,而李辅国则积极向太子李豫靠拢,因而二人势同水火,不共戴天。张皇后与越王李系在宫中暗伏二百余名刀斧手,待太子李豫进宫后除掉对方;结果被程元振知悉后转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立即发兵保护太子,自己亲率左右直闯皇宫,囚禁了越王李系、内官马英俊等,又当着李亨的面逮捕了张皇后,并软禁于“别殿”。
因受此事件惊吓,唐肃宗李亨当晚病逝,时年52岁;次日,太子李豫继位;唐代宗废张皇后为庶人,不久之后,悔恨交加的张皇后被幽闭而死,就是说李亨比张皇后先死,张皇后死时李亨看不到。
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张皇后死的时候唐肃宗李亨早就去世了。自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唐朝女子乱政简直层出不穷,先有韦皇后、后有张皇后,早在唐肃宗在位之时,张皇后和李辅国相互配合、把控朝政,但唐肃宗病重之后,权力欲极重的两人之间矛盾立即爆发,张皇后想废除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而李辅国则支持太子李豫,张皇后最终事败被囚,唐代宗继位之后被幽闭而死。
△唐肃宗和张皇后
张皇后的祖母窦氏,乃是唐玄宗母亲昭呈皇太后的妹妹,因此她其实是唐肃宗李亨的表妹。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张氏被选入太子宫为良娣,李亨与韦妃离婚后,张良娣开始专宠于太子。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与张良娣随从。后来,李辅国与张良娣均劝太子留下,于是在“马嵬兵变”之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而玄宗则继续进入蜀地避祸。到达灵武后,李辅国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
△张皇后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张良娣被册立为皇后,而李辅国则被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并将军政大事全部委托于他。
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人均属于权力欲极重之人,在唐肃宗称帝之后,两人一内一外、相互配合,对于反对自己之人大肆打压,开始逐步掌控朝廷大权。
唐肃宗的第三子李倓为人正直,曾多次向唐肃宗揭露李辅国和张皇后的罪状,结果非但没能扳倒对方,反而被张皇后和李辅国诬陷其欲谋害其兄太子李豫,唐肃宗听信谗言,导致李倓被赐死。
△李辅国
之后,张皇后又因为广平王李豫也并非自己所生,害怕其继位之后导致自己失势,于是便想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然而,张皇后与唐肃宗虽然生有两个儿子李佋和李侗,但李佋早夭,次子李侗又太过年幼,因此始终未能成功。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病重,命太子李豫监国。眼看就要失去最大的依靠,为了持续掌握权力,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张皇后选择了加快废除太子李豫的计划,而李辅国则选择了积极向太子李豫靠拢,不同的选择,最终使得两人走上了敌对的道路。
△太子李豫
张皇后先是暗中将越王李系召入宫中,与其商议废立太子。之后,张皇后趁机召见太子,要其帮助自己诛杀李辅国、程元振,被太子所拒。于是张皇后便和内官朱辉光、马英俊、啖廷瑶、陈仙甫合谋,意图杀死太子李豫,然后立越王李系为储君。
张皇后与越王李系在宫中暗部刀斧手二百余人,以探望伺候肃宗的名义召太子李豫进宫,准备在宫中除掉对方。结果此举被程元振探知,程元振转而告诉了李辅国,于是李辅国立即带人将太子保护了起来,然后率兵直入皇宫,将越王李系和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囚禁,又将皇后软禁于别殿。
当夜,唐肃宗李亨病逝,时年五十二岁。次日,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继位之后,废张皇后为庶人,不久之后张皇后被幽闭而死。
唐肃宗李亨先后有过二个皇后,第一个是他原先的太子妃韦氏,后因受哥哥韦坚的牵连,被迫与李亨离婚,此后韦氏遂削发出家,住在禁中的佛舍中,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去世。
李亨的第二个皇后,就是后来被李辅国杀死的张氏,她在李亨为太子时,被纳为良娣,颇得宠爱。李亨即位后,册为淑妃。韦氏病逝后的第二年,才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张皇后由于受到唐肃宗的宠爱,又颇有政治野心,所以在肃宗晚年,她开始频繁干预政事,并俨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
当时,在唐肃宗去世之间,大唐帝国的政坛,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股势力。 第一个势力,自然是太子李豫,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他作为肃宗的长子,又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所以在唐肃宗死后,他自然觉得大唐帝国应该由他说了算。
第二股势力,就是张皇后,他从唐肃宗晚年开始,就一直和唐肃宗共同执掌朝廷政权,而张皇后本人也是野心勃勃,加上有武则天的榜样,所以在唐肃宗死后,她自然觉得,自己只要再努把力,就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第三股势力,则是大太监李辅国,他在唐肃宗时期,一直都是掌握大唐帝国的禁军,在朝廷里面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在唐肃宗死后,他自然也希望能够趁机更上一层楼。
第四股势力,则是越王李系,它是唐肃宗的二儿子,在唐肃宗生前,为制约太子李豫的太子党,肃宗对李系是格外照顾,让他全权统领大唐帝国的军队南征北战,当时的李系,不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还全权节制郭子仪、李光弼等众多节度使。可以说,当时的李系,就类似大唐初期的秦王李世民。
当时,这些人都想趁机掌握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所以在唐肃宗刚病危时,他们之间就开始大打出手。首先是张皇后和李辅国各自想把对方清理出局,因为他们双方都是各自扩张权力的最大绊脚石。在这种背景下,张皇后就告诉太子李豫,说是李辅国想杀他。当然,李辅国也跑来告诉太子李豫,说是张皇后想杀他。
对于太子李豫来说,他该相信谁的话呢?事实上,基于李豫的利益,他谁都不会真正相信。但是,总的来说,大唐从高祖建国以来,还从没有出现过太监篡位的现象。但是,太后和皇后想篡位的事情,却连着出现过好几次。所以,李豫最终选择和李辅国联手。
张皇后一看太子李豫不肯和自己合作,她为和李辅国继续对抗,就主动找上越王李系,希望他能够站出来当第二个李世民。对于越王李系来说,因为有李世民的成功经验,他自然会有意无意往这方面去想。所以两人很快一拍即合,并且当即决定再次发动玄武门之变。
于是,张皇后假借唐肃宗的名义,发布诏书让太子进宫,而越王李系则在宫门口提前埋伏好军队,只待太子一进宫门,士兵们就冲出来将太子斩杀。然后他们再拿着太子的人头进宫逼唐肃宗更换太子和退位。
但遗憾的是,张皇后和越王李系的这个计划,被人偷偷告诉了李辅国和宰相程元振,于是他俩当晚直接带领禁军在宫门口等候太子,越王李系的士兵眼看形势不对,很快便四处逃散,而太子李豫趁机将张皇后和越王的势力一网打尽,并将他们俩也给活捉住。
接着,太子李豫才进宫面见病床上的唐肃宗,告诉他这个消息,而肃宗在听闻这个消息后,当晚就因病情恶化而去世。第二天,太子李豫在太监李辅国和宰相程元振的拥护下,正式登基为帝,即唐代宗。随后,秉承斩草要除根的惯例,在李辅国的建议下,代宗下令将张皇后和越王全部处死。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在杨国忠的小算盘下引诱下,唐玄宗先是斩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又逼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结果痛失潼关,长安失去门户。唐玄宗吓得连夜逃窜,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向西南狂奔。结果,禁军怨声载道,在马嵬驿发动哗变,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
马嵬驿事变后,唐玄宗执意继续逃窜,太子马不停蹄的赶到灵武,灵武拥有当时唐朝最强的军队,由忠于唐朝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统帅。
当太子率兵到达灵武之后,裴冕、杜鸣渐等大臣进言要求太子即位,太子于多次推辞之后最终接受,在登基,是为肃宗,在这之后,才将消息传到蜀地告之玄宗,同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隆基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太上皇,过得十分憋屈,在极度郁闷的情况下,硬是活到了公元762年夏天,而唐肃宗李亨则在不久后也离世。
1、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兵变前唐明皇风流快活心轻气爽,杨贵妃可以继续陪伴天天似活神仙,而太子他天天恐惧生性多疑的老爹给他来个恩赐自尽。
2、唐明皇从盛世天子到落魄逃难,从美女陪伴到杨贵妃已与他阴阳两隔,回到长安又被监视失去自由,如此落差居然只比肃宗早死半月,唐明皇命硬,唐肃宗绝对不及!
3、如果没有马嵬驿兵变,李隆基在杨国忠等人陪同下到达蜀中,将继续保持这个局面,太子李亨也会被他紧紧拴在身边。
4、相杨国忠与太子积怨已深,死于兵变,如到了成都,李亨的太子之位很可能会不保。
唐肃宗李亨、肃宗张皇后、大太监李辅国、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四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场宫斗大戏的四大主角。
只不过呢,大戏的结局是,唐肃宗被吓死了,张皇后被囚禁死了,李豫当上了皇帝,之后又除掉了大太监李辅国。
先说李亨,人生那个坎坷呀。李亨还在他妈杨良媛的肚中之时,就差点被他爹唐玄宗李隆基,一剂打胎药给干掉。估计李亨是还没出生就被吓到了,所以,李亨“早衰”。不过呢,这却得到了玄宗李隆基的关怀。玄宗让高力士选了三个掖庭的宫女去伺候李亨,其中一个宫女吴氏为李亨诞下了一子,即后来的代宗李豫。
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害死了玄宗的太子李瑛和另外两个儿子,李亨渔翁得利,阴差阳错成了太子。当然,太子位不是那么好坐的,在李亨苦苦支撑之时,爆发了“安史之乱”。
太监李辅国闪亮登场。
李辅国相貌丑陋,直到40岁,还是一名不起眼的太监。好在李辅国读过一点书,而且做事认真,就被原本低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李亨看中,招进了东宫。
安史之乱时,玄宗出逃,李辅国也陪同太子李亨一起跟随肃宗前往蜀川避难。一众人行至马嵬驿之时,李辅国说服了太子李亨发动兵变,又去找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说服陈玄礼,一同发动兵变,拥立李亨登基。
震惊吧,原来唐朝最厉害的太监并非高力士,而是李辅国,最后官职宰相的李辅国。李辅国仅凭一人之力,挽救了处于危难之中的大唐王朝。
原本李辅国跟陈玄礼商量好,杀死杨氏一族,并拥立李亨为帝,尊玄宗为太上皇,只是陈玄礼突然变卦了。在杀死杨国忠,处死杨贵妃之后,陈玄礼护送玄宗去了蜀川。
没有了军队的支持,李辅国被迫只能陪同李亨远走大漠寻求帮助。
此时的李辅国,对李亨忠心耿耿,生活上照顾的更是无微不至,一路到了甘肃平凉。李辅国又独自跑去龙武,说服了后来的大唐宰相杜鸿渐等人,让他们一起拥立李亨为帝,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新帝李亨在龙武登基,召集天下兵马,平定了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回到了长安,玄宗也回到了长安,但是李亨早衰,病了。李辅国在李亨生病期间,伙同李亨的张皇后,将高力士流放岭南,将陈玄礼贬为庶民,又将玄宗李隆基搬到了几近荒废的太极宫居住,随后玄宗在忧郁中病逝。
李辅国帮肃宗除去了心头之患,让肃宗坐稳了皇位,自然得到了应有的报答,大力表扬,升职加薪。李亨还专门赐婚李辅国,将已故礼部侍郎的侄女嫁给了李辅国为妻。李辅国从此成了唐朝的中兴大臣,权倾朝野。官员的升迁任免,奏折批阅都是李辅国说的算。李辅国还将禁军掌握在自己手中,谁敢反对他,就镇压谁。
原本张皇后和李辅国是一伙的,曾共同对付过玄宗。张皇后得宠,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就想废掉太子李豫,除去建宁王李倓,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张皇后就联合李辅国,陷害杀死了建宁王李倓。只是“张后生二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储位获安。”李豫的太子位算是暂时保住了。
两个合伙做坏事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嫌隙,张皇后开始厌恶李辅国了。她就跑去找到太子李豫,商议杀掉李辅国。李豫不许,于是,张皇后决定自己动手除掉所有人。
肃宗病重,张皇后就找到了肃宗的次子越王李系共谋,准备先杀李豫,再杀李辅国,立李系为帝。张皇后矫诏让太子李豫入宫,准备杀掉李豫。飞龙副使程元振得到了张皇后的密谋,就通知了李辅国。
禁军可是掌握在李辅国手中,李大太监让程元振带人冲进皇宫,一顿砍杀,杀死了越王李系,兖王李僩,幽禁了张皇后。
此时,肃宗在做什么呢?躺在病床上呢,听闻了宫变,“俄而肃宗崩,太子监国,遂移后于别殿,幽崩。”肃宗李亨被吓死了,李豫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了,而张皇后被幽禁于别殿,也死了。
肃宗先死,然后张皇后才死了,肃宗想做点什么,也无能为力了。
李辅国对肃宗、代宗父子两代都有拥立之功呀,由此也日渐骄横,终于因为出言不逊,得罪了代宗李豫,让李豫起了杀心。李豫一面尊李辅国为“尚父”,晋封博陆君王,一面提拔程元振和药子昂,夺了李辅国的兵权。
据说,代宗派人刺杀了李辅国,割下了李辅国的头颅,最后李辅国是以木首代替下葬的。
功高震主,还不知自敛,那么下场基本上都一样了,李辅国也没能例外。
被杀的是张皇后,她在李亨还是太子时被选为良娣,因此又被称为张良娣(以下我们就一直称呼她“张良娣”)。
(张良娣剧照)
一、患难夫妻。
张良娣嫁给李亨,是唐玄宗的主意。
在张良娣之前,李亨已经离过两次婚了,一次是太子妃韦氏,一次是杜良娣。倒不是李亨和她们感情不好,而是她们的家人被诬告说有谋反之嫌,李亨为了不受牵连,于是和她们断绝了夫妻关系。
李亨这样做,也有苦衷。因为奸臣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宠信,正是他的诬告,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被唐玄宗赐死。
李亨白捡了个太子之位,却并不高兴。毕竟李林甫初意并非是支持他做太子,所以他活得战战兢兢,担心随时会步入李瑛的后尘。
张良娣是个聪明人,她为了保护李亨和自己,一方面不让李亨和大臣有往来,另一方面事事亲为,不留侍女仆人在身边,以免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因此,就连做饭煮茶这样事,都是她自己来做。
(李亨剧照)
二、染指朝政想做武则天。
好不容易熬到李林甫病逝,张良娣和李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却又赶上了安史之乱。
在逃亡的路程中,有孕在身的张良娣,一刻不离李亨左右,时刻保护着他。
当时一些吏民纷纷请求李亨收复长安,李亨却一直犹豫不决。还是张良娣劝谏,才让李亨下定决心,与唐玄宗就此别过,转道灵武,并登基称帝,遥奉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收复长安后,立刻把跟着他吃了不少苦的张良娣封为皇后,不久,张良娣先后给李亨生下二子李召和李侗。
李亨做皇帝后,有三宠:一是大将郭子仪,二是太监李辅国,三是与他共患难的张良娣。
由于李亨体弱多病,郭子仪又常年在外,所以朝中事务,多交给张良娣和李辅国打理。
张良娣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自从染指朝政后,便有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她勾结李辅国,不光在朝中重要的职位上安插心腹,还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对大臣们旁敲侧击,想让他们联名上疏,请求李亨给她加尊号。
李亨本是个没有主见的人。经不起张良娣缠磨,本想依从她。却有忠臣谏言说唐朝以来,除了韦皇后曾加过尊号,再无二人。李亨惊得冷汗直流,害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唐中宗。恰逢此时又出现了月食,于是李亨便以天神警示为由,没有答应张良娣。
(李辅国剧照)
三、盟友反目。
既然得不到更多的权力,张良娣便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
当时太子李俶不光是长子,还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再加上他贤明,因此深得李亨器重。
张良娣没少给李亨吹枕头风,希望他能废黜李俶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让她万万没想到,她两个儿子都没活几年,便夭折了。
张良娣并没因此消停,她变本加厉地诬陷李俶。然而此时,李俶由于常年领兵在外,又有郭子仪等老将拥护,因此绝不是她三言两语就能被废黜的。
张良娣眼见李亨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卧床不起。她担心李俶继位后,她必会招到打击报复,所以她便想立李亨第二子李系为太子。
为了能早日让李系成为太子,她矫诏让李俶进宫。同时又让平日依附于她的一众人埋伏在大殿内,准备等李俶入殿后,将他诛杀。
然而,一向和张良娣内外勾结的李辅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老奸巨滑的李辅国认为,如果能救下李俶,他必在李俶继位后,保平安富贵。所以他增兵在凌霄门拦截李俶,并把他保护起来。随后,李辅国率领近卫军冲进大殿,将埋伏的一众人等诛杀殆尽。
四、最后的挽歌。
张良娣见李辅国反水,深知大势已去,为了逃命。她在惊慌失措中,逃到李亨病榻前,希望能得到李亨的保护。
然而,李辅国提着刀径直闯了进来,丝毫不顾病榻上已气若游丝的李亨,直拽着张良娣的头发拖了出去。
李亨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早已吓得胆裂魂飞。
不一会儿,又听到门外响起一声女人的惨叫,顿时昏死了过去。
是夜,在位仅6年的李亨便一命呜呼,卒年52岁。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谢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非常感兴趣,还特意翻阅了相关史料。简单地说,这是由于事发突然,李亨瞬间慌了手脚,感觉自己生命都受到了威胁,哪里还顾得上皇后呢?不过李辅国之所以要杀皇后并且还能够成功,这也是有其缘由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宦官之祸”最为严重的三个朝代分别是东汉、唐朝和明朝,宦官乱政也是这三个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不过东汉宦官虽然嚣张跋扈,但他们经常受到外戚制约,也略有收敛;明朝宦官乱政虽肆无忌惮,如刘瑾、魏忠贤等奸佞宦官动辄乱杀忠臣、误国误民,但他们对皇帝却保持着高度敬畏,最终也都被新君解决。由此看来,汉、明两朝宦官终究只是皇帝手中的工具,然而唐朝宦官却与之不同,他们权倾朝野,甚至能够行废立之权,其中尤以李辅国权势最大,因为李辅国不仅剿杀了反抗他的皇子,还吓死了皇帝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剧照
李辅国,唐朝中期权宦,也是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唐玄宗时期,李辅国入宫为宦,本名李静忠,原是主管宫廷马匹簿籍的一个小官,后因尽心侍奉李亨而成为其心腹,后又拥立其登基称帝。肃宗于灵武即位后,念其恩德,便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加封其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将大唐军政事宜委托于他。一时之间,李辅国身居高位、权倾朝野,然而李辅国又是一个无才无德之人,掌权不久就将整个唐朝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到后来,李辅国甚至要求朝臣将所奏之事先经他手才能转呈肃宗。
▲太监李辅国剧照
为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动向,李辅国还派遣专人负责监督官吏们的一举一动,对不顺从他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李辅国还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讼案,甚至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最终唐朝政局被其一手把握,就连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唐肃宗都要经过他的安排,肃宗诏书也需李辅国署名才能施行,群臣对此不敢提出任何意见。到最后,李唐宗室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宰相李揆更是称李辅国为“五父”。
▲唐朝官员塑像
对于李辅国的乱政行为,宗室子弟李岘多次举报给唐肃宗,可惜在李辅国操纵下,唐肃宗没有任何办法,只得把李岘贬出京城以平息李辅国的怒火。李辅国一手遮天后,企图做唐朝的首任宦官宰相,此举遭到宰相萧华激烈反对。怀恨在心的李辅国于是多次在肃宗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其亲信元载取代萧华相位,并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四月,玄宗病逝,肃宗伤心悲恸之下也罹患重病,接连数月不能处理政事,遂命太子监国,大唐政局顿时波云诡谲。张皇后惧太子“功高难制”,便暗中把越王李系召至宫中,阴谋废立太子。为此她还特意召见了太子李豫,说到:“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眼下陛下病危,未免其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立刻诛杀。”李豫流泪而言:“父皇病重,此事不宜向其奏告,若我等自行诛杀李辅国,父皇必定震惊,恐不利其病情,此事还是暂缓再言。”
▲《旧唐书》清代刻本
见李豫这么不识趣,张皇后与越王李系立马从内廷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后准备动手谋反。谁知太监中有人秘密将此情报告知了李辅国,于是李辅国、程元振等人便带着手下党徒到凌宵门,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肃宗,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了太子入宫,在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后,李辅国假传太子命令,调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随后诛杀。
▲张皇后剧照
得知政变失败,张皇后急忙逃入肃宗寝宫避难。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后,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唐肃宗受此惊吓,一时竟然说不上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乱棍打死,肃宗本人也因受惊吓过度驾崩于长生殿。就这样,唐肃宗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乱政宦官吓死的皇帝,唐朝宦官之猖獗由此亦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旧唐书》《资治通鉴·唐纪》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