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二十四史》具体是什么?能从中学到什么?

《二十四史》具体是什么?能从中学到什么?

2020-10-13 03:01阅读(71)

《二十四史》具体是什么?能从中学到什么?:“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撰写的,并且被历朝列入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

1

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撰写的,并且被历朝列入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基本总括了中国古代各朝。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总计一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三卷,大约有四千万的字,都是统一的用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而成的史书。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在三国时期,社会上就有了三史之称。而这三史历来都是指《史纪》《汉书》和东汉刘珍所编撰的《东观汉记》,而在范晔的《后汉书》出现之后,就取代了《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地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规模巨大、卷帙浩繁。正是有“二十四史”的存在,使得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读完二十四史?

四千万字什么概念?差不多就是“书山学海”。有好事者统计过,假定一个人每日读1万字,一年读365万字,他需要读将近11年才能读完1遍。所以,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历史上能做到这个地步而且有条件完成这个目标的,其实不多。

读完二十四史

01 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为人处事思维

02 以史为鉴,明辨是非

03 增加知识量,提高文化层次

04 提升个人格局观,修身明理

05 读历史通管理,历史集大成连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列举一下历史大家的名言,以供赏析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1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2

自汉到清陆续 编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清乾隆时定为“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 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共三 千多卷,近四千万字。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地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规模巨大、卷帙浩繁。正是有“二十四史”的存在,使得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三国时期,“三史”就已经出现。当时的三史通指《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和东汉刘珍等编撰的《东观汉记》。后来,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出现,取代《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就有了“前四史”。


到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徵等)和《晋书》(唐·房玄龄等),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就形成了“十三代史”。


到宋代,在“十三代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共十七部,形成了“十七史”。

到明代,又增加四史:《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了《明史》(清张廷玉等),加上先前的“二十一史”,总名为“二十二史”。后来又加了《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成为“二十三史”。而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学者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经乾隆皇帝钦定,也列入正史,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3

我是酺客,文化领域创作者,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二十四史》,是指从西汉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开始,至清朝张廷玉、万斯同等人编著的《明史》为止,二十四部史书的合称。《二十四史》记述了“人文初祖”黄帝开始到明“上吊皇帝”崇祯为止各个朝代约4200年的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历史、地理、军事、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元素,是了解中华文明发展、传承过程最为直接的途径。

《二十四史》具体是什么

下面,按照所记述朝代的先后顺序,罗列《二十四史》的具体内容。

在这里,多啰嗦一句《二十四史》的首部——《史记》,可以说是《二十四史》的发起人和真正的奠基者,正是因为有了史记的叙事风格和行文方式,才有了“正史”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写法,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正史写作方式。

作为一个受过宫刑的创作者,司马迁,真乃我辈偶像!

能从《二十四史》学到什么

做为“正史”的代表,《二十四史》为我们了解古代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一面镜子,阅读、学习《二十四史》,我们可以:

  1. 增长知识: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历史、地理、军事、人文状况;明白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源、发展与结局;知晓帝王、权臣与名人的生平轶事;懂得历史发展趋势的自然规律。

  2. 修正三观:在与历史人物的碰撞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文明传承的根基;生死存亡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负重前行时,人格的风采与魅力;平凡生活中,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3. 提升底蕴: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生平会“润物细无声”般,不知不觉的陶冶你的情操,改善你的气质,拓展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水平。“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在与他们穿越百年、千年的目光对视中,逐渐完成自我的升华。

  4. 放飞梦想:所有历史人物的经历,都会成为你人生的导师,他们不说话,却把他们的经验教训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可以从容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读史可以明智”,她对你的改善是全面而深层次的,她让你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甚至以上帝的视角,来观察你的生活,你的人生。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局限性,有些明显的不符合普世价值的内容,也要有选择的做出剔除。


我是酺客,文化领域创作者,如果我的回答给您带来了帮助,那么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

4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云舒云卷来回答。

中华文明渊源流传长,历史长河星光璀璨。其中最耀眼的、最权威的就是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的内容浩瀚,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历朝的正史。记载了数十个王朝,跨越时间长达4000多年。

《二十四史》以纪传体方式书写,记载了中华民族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内容记录详实、权威。

《二十四史》这部史学宏著,浸满历代史官的心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经验, 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二十四史》中,包含着无数先人的经验和智慧。

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文明是其中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学习历史,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从《二十四史》中我们能够完整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原因。学习《二十四史》,能够了解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因而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二十四史》,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自己从何处来,还能知道我们将往何处去。中华民族有过辉煌,更有沧、苦难沧桑和落后挨打。

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都遥遥领先于世界,是世界文明的引导者。所以,未来的中华民族也必将重新复兴。

《二十四史》集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学好它,普通人可以修身养性,更有智慧地为人处世。经商的可以学会运筹帷幄,治国的可以建功立业。


5

《二十四史》即我们常说的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皇帝,计3213卷,约4000万字,是中国古代历朝史学家修撰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1.《史记》(汉?司马迁)

2.《汉书》(汉?班固)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4.《三国志》(晋?陈寿)

5.《晋书》(唐?房玄龄等)

6.《宋书》(南朝梁?沈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8.《梁书》(唐?姚思廉)

9.《陈书》(唐?姚思廉)

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李百药)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征等)

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20.《宋史》(元?脱脱等)

21.《辽史》(元?脱脱等)

22.《金史》(元?脱脱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和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是人们研究中国历史最具权威的史料宝库。

古语云:开卷有益,知史明智。饱读史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咱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可以了解前人的聪明智慧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可以从中感受到\"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怡情\",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为之奋斗终身。



6

《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最重要史料,因此,它也被人称作正史。《二十四史》这个名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最初,在晋朝时叫作四史,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因此,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又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因此,加上原来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过了不久,又把宋朝人写的《》、《旧五代史》算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从清朝到现在,人们通常都习用二十四史这个名称。但后来也有叫二十五史的,因为在1912年,《新元史》编成,就又把它算进去了。

文学价值:

最高:史记、明史、新五代史,排名分先后。

史记的文学性能吊打故事会,明史比较耐读,故事完整性很好,新五代史故事性也很好,但吃亏在五代这段历史本身没有其他历史时代那么吸引人。

最低:元史。

史学价值:

最高:史记、汉书、三国志,排名分先后。

有人说了,史记很多都是文学性极强的故事,但不得不说,很多历史,尤其是汉初到武帝这一段,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你爱信不信。

三国志被诟病也很多,很多时候真的会边看边骂陈寿,多写几个字能怎样?买不起纸吗?买不起墨吗?我能穿越回去给您寄点吗?但三国志和史记差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不过同时代多了一些真真假假的裴注、魏略等,可以相互参考着看看。

相比较而言,汉书算比较靠谱的了(后汉书没看过不评价)。

最低:年代越近越低吧。随着印刷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书面材料得以留下来,正史价值也就越来越低,所以最低的应该是明史以及未完成的清史(貌似前段时间定稿了)。

元史虽然特别烂,粗糙程度绝对垫底没有之一,但史学价值还是有的。

7

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名称,即最初的标准版本武英殿本,近代商务印书馆搜集善本出版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建国后,国家集中优秀的文史专家力量,重新点校出版,以中华书局版本最富盛誉。

二十四史,就是我们俗称的“正史”,因历朝历代均采用《史记》的纪传体写作方法而得名,是公认的正统官方的史书。它记录了从黄帝开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的3000余年历史,共约3300卷,约4700万字。

二十四史按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能够通读二十四史的人是比较少的,但是即便是阅读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也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内容:

开拓眼界,扩展格局

历史悠悠千载,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历史的广褒,也可以看到人文历史的精彩,帮助我们从独立狭隘的空间中拓展开来,明确自己的位置,丰富自己的灵魂。

独立思考,塑造思维

春秋笔法自古有之,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我们锻炼我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要从中学会如何看待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评思维体系。

总结过去,指导当下

太阳之下,并无新事。我们从历史中总结规律,明白前人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经验,避免失败覆辙,找到当下问题的解决指导,把历史的智慧真正的融入自己。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智者。

8

《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本正史的统称

他们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汉书》作者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父亲大儒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后汉书》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在被贬之处完成了《后汉书》的著述,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三国志》作者陈寿: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在西晋任职期间撰写了《三国志》,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晋书》作者唐朝房玄龄等,作者共二十一人 ,其中有天文学家李淳风,也有后来成为武则天心腹的李义府。

《宋书》作者沈约: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仕三朝而不倒,是《二十四史》作者中(官修史书的诸多作者不算)境遇最好的一位。

《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南朝萧齐皇朝在历史上只存在二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年代很短的一个封建皇朝。撰写的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一个史学家,以他曾经是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史,这在二十四史的众多的作者中别无第二人。

《梁书》《陈书》主编:姚察、姚思廉:这二人是父子档,姚思廉继承了父亲的史著旧稿,与魏征等人共同完成了两部史学巨著。

《魏书》作者魏收: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撰成《魏书》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齐书》主编李百药:唐朝史学家、诗人,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奉诏撰《齐书》,据父旧稿,兼采他书,经十年,成五十卷。

《周书》主编令狐德棻: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贞观年间奏请重修梁、陈、北齐、北周及隋朝正史,被采纳,是《周书》的主编。

《隋书》主编魏征: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魏征\"总知其务\",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

《南史》、《北史》作者李延寿:唐代史学家,贞观年间,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及当朝国史的修撰,之后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旧唐书》主编赵莹: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后梁时代进士,后担任后晋的宰相,奉命组织编撰唐朝历史。

《新唐书》:北宋庆历四年(公元一〇四四年),到嘉佑五年(公元一〇六〇年)完成,前后历时约十七年,参加编撰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

《旧五代史》: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

《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此书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

《宋史》《辽史》《金史》:元代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编。

《明史》: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9

《二十四史》就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时间跨度达1800多年。如果你有时间翻翻这些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古人太奇葩了,做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怪事。


《晋书》中记载了一个最抠门的人,名字叫王戎,他一生的爱好就是大量的屯积财物,多会手里都拿着一把牙签,别人不明白,其实他是用牙签记录自己的钱财。女儿结婚时用了他万缗钱,女儿回娘家,他就黑个脸,女儿明白他爹是啥人,赶紧还了钱,他立马笑容满面。


侄儿结婚,他送去了一件单衣,侄儿很意外,叔叔咋大方了一回。没想到侄儿一结完婚,他就把衣服要回去了。


王戎家有李子园,每年李子成熟后要拿出去卖,可是他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人们买了李子,吃了李子肉,再拿李子核去种,长成树,能结好多李子,那么他们等于拿买李子肉的钱,买了李子树,我吃大亏了!于是他做了一件葩的事,在每一个李子上钻一个小眼,将核钻坏,这样别人就不能当种子用了。你说这人多奇葩。



但也有人患有炫富的病,石崇和王恺两个富人就喜欢对掐。王恺用麦芽糖浆刷锅,石崇就用当时很少有的蜡烛生火;王恺用紫色的丝绸做成四十里的布障,石崇直接做了五十里长的织锦布障与之抗衡;石崇用花椒和泥涂抹房子的墙壁防虫,王恺就找来珍贵的药材赤石脂抹墙……晋武帝想让王恺赢,就悄悄送给他一枝二尺高的珊瑚树,王恺认为这东西是稀世之珍,就拿着到石崇家显摆,没想到石崇一铁如意将珊瑚敲碎了。王恺大骂石崇玩不起耍赖皮,没想到石崇哈哈大笑,叫人把自己收藏的珊瑚拿出来,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株,光彩夺目,让王恺随便挑。


太张扬不是好事,有个叫权臣看中了石崇的宠妾绿珠,喜欢的不得了,他不给,结果被诬陷谋反,诛了九族。


在读《五代史》时,你会发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原型,竟然是周太祖郭威。郭威还是平民时,住在上党,街上有个屠夫长得很键壮,经常欺男霸女。郭威就假装喝醉了,让屠夫按他的要求切肉,稍不如意,就大骂。屠夫蛮横惯了,把切肉刀递给郭威,拉开衣服,坦胸露腹说:“你敢杀我吗?”郭威一刀捅了他……施耐庵写《水浒传》时,一定看过这个段子。


读《新元史》时,竟然发现《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有一个叫默尔忽思的酋长,被另一个部落的酋长拏乌尔出卖,钉死在木驴上。默尔忽思的老婆传话说丈夫死了,无依无靠,要投靠拏乌尔,带了10头牛,100只羊,100皮囊酒来到拏乌尔部落。拏乌尔心花怒放,设宴招待默尔忽思的老婆,当拏乌尔部落的人喝得酩酊大醉时,100个酒皮囊中隐藏的勇士冲了出来,杀死了拏乌尔,为丈夫报了仇。难道是阿拉伯人抄袭了元代的故事?


《二十四史》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记载了很多精彩故事,3200多卷,够你看一辈子的。

10

《二十四史》具体是什么?能从中学到什么?

《二十四史》是乾隆钦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正史总称。记载了由黄帝时代,到明祟祯十十年(1644)四干多年的历史,共313卷,约四干万字,使用统一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的形式编写。

分别是《史记》《西汉,司马迂》《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晋书》(唐,房云龄等,《宋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等等。

这些史书勾勒出中国历史主干,是中国古代史的权威读本。中国五年文明古国,这些书就占了四干年,因此很重要。我们从中学到东西太多了,小学读司马光,打破缸。中国文化传统,为人处世,学习做人做事,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修养,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言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做一个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