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张廷玉并没有被抄家,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
张廷玉并没有被抄家,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是让张廷玉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晚年的张廷玉的确因某些事情惹怒了乾隆,而震怒的乾隆遂下诏削其伯爵爵位,罢其配享世宗庙宇的权利,并夺其官职。
张廷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康熙朝官至吏部左侍郎,雍正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朝官至总理事务王大臣,爵封伯爵。
可以说张廷玉在雍正、乾隆二朝是真正的朝廷重臣,二帝的股肱之臣。他是清朝官做的最大,最受重视的汉族官员,以汉族的身份能做到乾隆朝的顾命大臣,能总揽清朝的朝政大权,张廷玉的政治能力和头脑自不用多言。
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使这个再优秀,再天才,他也总会有缺点,如项羽,他虽天下无敌,但性格却太刚愎自用,再如韩信,他虽是军事天才,但政治能力等于弱鸡。如此,张廷玉也不例外,他政治能力虽强,但性格却很固执,属于倔驴子,认准的事情他就一定要得出个确定的结果,如果没有明确的结果,他就一定会追出个结果出来。
也就是张廷玉这般执拗的性格,最终让他与乾隆生了间隙,最终也惹怒了乾隆。
张廷玉在雍正朝因为其本身巨大的功绩,他辅佐着雍正推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各种新政,替雍正稳固着大清江山,可谓是居功至伟。因此当时雍正帝为了奖赏他为清朝做出的贡献,遂承诺于张廷玉,等他百年之后允他入祀太庙。
“配享太庙”简单的说就是臣子在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灵位放置在皇帝的庙宇中,然后世世代代受到皇家的日日夜夜的供奉。因此,这等事情向来是为人臣子者一辈子都想得到的殊荣。如此,当年张廷玉在听到雍正这般许诺后,那是万分心喜,可谓是做梦都能笑醒。
自此之后,张廷玉就一直牢牢记住雍正给他的这个承诺,有时想的是都走火入魔,他都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早点享受到这等天赐的殊荣。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张廷玉在乞求离职养病被乾隆批准后,他在谢恩时,就跟乾隆说道“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就是雍正在位的时候,他曾许诺等我百年后,就让我配享太庙,而去年我跟陛下祭祀时,陛下又有挽留臣告老回乡的谕旨,所以我怕死后陛下会不让我入祀世宗庙宇,而且坊间也有这种议论,所以我希望陛下能够给我一个凭证,保障我死后能入祀世宗庙。
张廷玉如此说,摆明了就是不相信乾隆。这种行为了往大了说就是大不敬的重罪,是要杀头,毕竟“君无戏言”,乾隆可是皇帝,张廷玉居然不相信他,而且话里话外都有威胁之意,这摆明了就是给乾隆难堪啊!
不过好在此时乾隆并没有深究下去,他虽然恼怒,但也知道张廷玉的这种性格,所以并未太过计较,最后还是依了张廷玉的说法,给他留了一个申明雍正帝的成命的手诏,并赐诗以安其心。按理说乾隆这等做法,对于皇帝来说已是仁至义尽,乾隆对张廷玉如此尊重,张廷玉也应感恩戴德了。
可乾隆对张廷玉虽是仁至义尽 ,算是给足了张廷玉的面子了,但张廷玉却没有给足乾隆的面子,反而因为乾隆的这般做法忘乎所以,俨然忘记了君臣之间该有的礼数。本来乾隆已经给了张廷玉想要的东西,张廷玉应该亲自前往皇宫谢恩。可是张廷玉并没有这么做,他居然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入宫向乾隆谢恩,这等做法把乾隆当做什么了?人家乾隆可是君,你一个臣子谢恩居然不自己去,反而让自己的儿子去,你这是把乾隆当做平辈或下属啊!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鄙视乾隆吗?
如此,愤怒的乾隆就让军机处拟旨通知张廷玉让他明白回奏,可是旨意还没下发,张廷玉居然就已经知道乾隆想干嘛了,次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谢恩。这下可好,乾隆本就对张廷玉有了怨言,现在张廷玉这般作为更是犯了乾隆的大忌。
乾隆旨意还没下,张廷玉就知道乾隆想干嘛,这意味着什么?这明摆着的就是张廷玉在军机处有自己人,他在监视着乾隆的一举一动,这你觉得乾隆能再忍吗?作为一国之君,自己的一举一动居然被臣子监视着,这置乾隆于何地,他让乾隆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如此,张廷玉种种做法终让乾隆忍无可忍。1749年,乾隆罢免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当然此时乾隆还是念及他的功绩,并没有剥夺他配享太庙的权力。可是这个时候张廷玉不知是年老体衰,老糊涂了,还是什么的,他居然丝毫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政治眼光,他似乎未发现乾隆对他已经失去耐心了,他依然一意孤行,固执己见。
1750年,乾隆的爱子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却是丝毫不顾及乾隆的心情,再次提出要辞官回乡,并再次重申希望乾隆记住当年雍正配享太庙的承诺。这下可好,乾隆再也不顾张廷玉曾经的功绩,他彻底的愤怒了,此时张廷玉曾经日思夜想的“配享太庙”终被剥夺。
当然,张廷玉死后,怒气已消的乾隆还是念及他对大清朝的功绩,遂依然遵从雍正对张廷玉的承诺,让其配享太庙。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不同,关注点不同,需要用的人也不一样。皇帝换了,赶紧离开。张廷玉提出退休养老这是对的,错就错在临走向乾隆提要求,人家都不喜欢你了,还提要求,能有啥好果子吃。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做事低调稳重,特别是他有一个能力非常强悍,雍正每每下达圣旨,雍正口述,张廷玉草拟,雍正口述完毕,张廷玉草拟的圣旨也完成了,拿给雍正看基本没有问题。这效率让雍正大为赞赏。
雍正是个什么人?工作狂一个。为了证明自己得位正当,他立志当个好皇帝,工作非常敬业,一年到头除了生日那天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天休息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他在位十三年批阅奏章达一千多万字,写书达五百多万字。这样的工作强度很辛苦,雍正非常渴望有人能帮他,遇到张廷玉,当然如获至宝,宠信有加,他还答应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一个汉臣能有这样的待遇,张廷玉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乾隆是什么人?是个大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是大皇帝,他办最豪华的寿宴,六下江南要最庞大的队伍,穷兵黩武换取个十全老人,花大钱整大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乾隆花光了他老爹雍正十三年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没钱了就想法弄钱。能帮助乾隆弄钱的当然就成了宝贝。
和珅是弄钱的高手,乾隆缺钱花时只要找到和珅,和珅总有办法。乾隆喜欢收藏,收藏是很烧钱的勾当,为满足乾隆欲望,和珅提出了“议罪银”制度,让人花钱买罪,这可以让钱源源不断进入乾隆的荷包,乾隆非常高兴,和珅的功劳大大的。有功当然要奖励,于是和珅从一个御前侍卫,一路飙升封一等公,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乾隆需要的是和珅那样的人,不是张廷玉这样的人。张廷玉想退休回家养老,乾隆说,你将来是要配享太庙的,怎么可以回老家养老?张廷玉软磨硬泡,乾隆终于答应了,他又要乾隆给他写个让他配享太庙的保证,乾隆非常生气,但也捏着鼻子写了。第二天张廷玉该亲自谢恩,他称病没去,让儿子替他去了。乾隆觉得张廷玉倚老卖老,很生气,要在第二天下旨斥责他。张廷玉的学生知道后告诉了他,于是张廷玉当天下午就找乾隆谢罪,被乾隆抓住把柄,说他结党营私,在皇帝身边安插内线,取消了他配享太庙资格,并下令抄他的家。
乾隆给派去抄家的官员私下交代,主要查一查张廷玉的书信、笔记之类,看有没有违禁文字。乾隆这是想弄个文字狱杀了张廷玉,结果张廷玉非常谨慎,没有查出东西,乾隆也就作罢了。
张廷玉是十分谨慎之人,不然连命都保不住。伴君如伴虎,一个官员能够全身而退还真不容易。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张廷玉是清朝臣子的楷模,因深受雍正宠爱而配享太庙,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官场“不倒翁”,到了乾隆年间却屡屡受挫。
乾隆先是在富察皇后的祭文上吹毛求疵,罚了张廷玉一年的俸禄;接着,又在张廷玉退休问题上大做文章,对他百般刁难。
按理说,张廷玉是三朝元老,深谙为官之道,为何到了乾隆朝就会“栽跟头”?
乾隆刚刚继位时,对张廷玉还比较倚重,不仅因为他是顾命大臣,更重要的是张廷玉有丰富的政务处理经验。如果说大清帝国是一架机器,那张廷玉就是这家机器的使用说明书,乾隆要操作机器就离不开张廷玉。
不过当了几年皇帝后,乾隆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帝王心术的运用也逐渐得心应手,对张廷玉的重视就不如从前。1746年,乾隆还特地发布谕旨:
“大学士张廷玉服官数十年。今年逾古稀,每日晨兴赴阙,未免过劳,朕心轸念。嗣后不必向早入朝。”
表面上看是体恤他,实际上是将其边缘化。
张廷玉年过古稀,记忆力、精力也大不如之前,乾隆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有意提拔年富力强的人。这时的张廷玉,如同公司的老员工,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被公司淘汰。
乾隆的性格与雍正大不相同。雍正表面严厉、苛刻,但还有另外一个侧面,就是特别直肠子,一旦认准对方靠谱,就会掏心窝地对人好。他给许多宠臣的朱批,完全就像同自家兄弟聊天一样,比如给田文镜的朱批:
“朕就是这样汉子!朕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
这样能坦率、真性情的朱批,除了雍正,其他皇帝根本写不出来。
雍正赏识张廷玉,除了他的才能,就是他们两特别互补。雍正急躁,而张廷玉周密细致有耐心。交朋友时,对自己身上没有的那些特点往往十分欣赏。因此,雍正与张廷玉相处得非常融洽,在遗诏中还给了张廷玉一张天子背书。
乾隆对张廷玉的印象,就没有雍正那么好。人和人之间,性格相似,有可能会相互排斥,精明人往往就会排斥精明人。
乾隆和张廷玉一样,都特别精明、圆滑、世故,所以乾隆一眼就能看出张廷玉背后的心计。表面上大公无私,尽心为君主办事,实际上以不争来为自己争。
张廷玉为家族办过不少事,而且办得滴水不漏,一般人看不出来,但乾隆看得出来。张廷玉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全都都是大清的高管,一家人穿高品级的官服,让天下人羡慕。所以,乾隆认为张廷玉是很有城府的人,需要提防。
乾隆上位之初,朝廷就出现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朋党问题。鄂尔泰和张廷玉是雍正的宠臣,都是大学士、军机大臣,地位相当,但两人关系长期不和。满族大臣一般投奔鄂尔泰门下,汉族大臣就唯张廷玉马首是瞻。
张廷玉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甚至连乾隆身边都有张廷玉的学生,这对天子构成很大压力。
要解决朋党问题,就要铲除朋党头目,这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后来鄂尔泰去世,所以,乾隆的矛头就对准汉臣为首领的张廷玉。
张廷玉人在官场,谨慎一辈子,最终还是逃脱不了伴君如伴虎的宿命。
张廷玉(1672~1755年)是张英的次子,提起他的父亲让人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张英是康熙六年的进士,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是康熙重用的文臣。
虽然张英位高权重,但从不恃强凌弱。据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实际是年代久远,谁也弄不清地界了的缘故。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由于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张英和张廷玉
张廷玉有乃父之风,从小养成了谦恭礼让的优良传统,他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是雍正十一年的二甲第一名的进士,其实他儿子应该是一甲第一名进士,当时张廷玉是雍正的宠臣,他恳请雍正帝把名额让给寒门子弟,让儿子降了名次,这都是优良门风使然。由此后人称赞张家“一门三进士,祖孙栋梁材”。
张廷玉28岁中进士入值南书房,从此成了康熙的秘书,22年如一日,把50岁之前的岁月献给了康熙帝。
康熙死后,雍正称帝,雍正考虑到他是张英之子,加上确实有能力,于是把张廷玉召入了权力中心,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张廷玉不负厚望,雍正赞扬说:【(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他为“大臣中第一宣力。简单说就是很给力。
▲雍正
这里有个具体案例,当时张廷玉是刑部侍郎,朝中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吏张某,人称张老虎。此人欺上压下,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张廷玉上任后,命令有关部门重惩张老虎,当时朝中权贵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张廷玉不为所动。一时人们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
雍正当政13年,张廷玉兢兢业业效命了13年。雍正临死前,对张廷玉说,“百年之后你可配享太庙”。言外之意就是说,你死了咱还一起作伴。满清300年以来,张廷玉是唯一享受这一殊荣的臣子。
雍正同时遗命63岁的张廷玉和大学士鄂尔泰为顾命大臣。
▲乾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张廷玉30岁到50岁是仕途上升期,到了雍正掌权时达到巅峰。雍正称帝时,雍正45岁,而张廷玉50岁,二人年龄相仿,加之雍正夺嫡前表现的很低调,他也不敢拉帮结派,身边缺乏贴心知己,所以雍正掌权后对张廷玉很重用。
雍正掌权13年后,58岁去世。公元1735年乾隆称帝时,乾隆24岁,张廷玉63岁。(问题出现了),皇帝年轻,张廷玉功高盖主,想想看,乾隆好高骛远能听张廷玉的摆布吗?说好听点就是二人有代沟。假如张廷玉低调做人可能还好些,但是张廷玉接下来做的几件事,彻底让乾隆厌烦了。
第一件事就是张廷玉让乾隆写下字据,用文字的形式把雍正口头承诺的“配享太庙”一事固定下来。言外之意就是不相信乾隆在他死后执行配享太庙这事,这是对皇帝最大的侮辱。乾隆虽然写下了字据,但从心里开始疏远和冷淡张廷玉了。
▲张廷玉
第二件事就是张廷玉试图压制满人,张廷玉和鄂而泰水火不容,张廷玉凭借前两朝皇帝的恩宠,在他周围形成了“小集团”。
【张廷玉和鄂而泰共事十余年,往往竟不交一语,鄂而泰稍有过失,张廷玉此微语讥讽】
比如,有一次夏天,鄂尔泰曾脱帽乘凉,当时房屋很低,他环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此帽置于何所?”张廷玉微微一笑,说:“此顶还是在自家头上为妙。”言外之意就是讽刺鄂而泰就数你高了。鄂而泰半晌无语。
张廷玉的所作所为乾隆都知道,乾隆不可能让汉人占据上风,我们都知道,乾隆很重用和珅,和珅就是满人,当时还有阿桂、富恒、福康安等都是八旗人,为了打击汉人,乾隆压制张廷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张廷玉让乾隆恼火的还有第三件事,那就是张廷玉倚老卖老不尊重皇帝。张廷玉屡次三番提出退休,乾隆都极力挽留,这也是给他面子,乾隆说“能够配享太庙的功臣怎么能提前退休呢?
▲康熙
张廷玉心中打小鼓,逼着乾隆写下文字承诺死后配享太庙,乾隆满足了他的要求,本来第二天张廷玉应该进宫谢恩,第二天他没有去,打发他儿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谢恩,乾隆很恼火,当时就让他儿子回去了。
乾隆让军机处富恒和汪由敦拟旨,让张廷玉第二天进宫谢恩,还没等第二天下旨,张廷玉黎明就来宫谢罪来了。这让乾隆很生气,显然军机处有人泄密了,乾隆怀疑张廷玉拉帮结派,除了追究泄密之人,还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在老家病死,享年84岁,死后葬于了老家安徽的龙眠山,不过最后乾隆还是遵照老爸的遗诏,命配享太庙。张廷玉晚年凄凉,死后到挺风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按理说阅人无数、经历丰富的张廷玉是皇帝身边的好帮手,他辅佐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是名副其实的元老功臣,为何晚年会十分坎坷,甚至深受乾隆厌恶?
张廷玉的出身可不一般,他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说起张英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一时没什么反应,不清楚他是谁,但往下看就知道了。
在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巷子,它长100米、宽2米。就是这一条看起来很普通的巷子,竟然是国家3A级的旅游景区!而这条巷子就是非常出名的“六尺巷。
张英是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老家和吴家是邻居。原本两家人生活得好好的,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用两家之间的巷子,但却遭到了张家人的反对。两家人吵来吵去没得出什么结果,就把事情告到了官府上去。
这时候,张家人写了封信给张英,想让他动用手里的权利解决这场纷争。张英看了信后觉得应该和邻居保持好关系,没必要和邻居斤斤计较,就写信回复到: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家人看完信后,感觉自己确实不应该和邻居斤斤计较,就主动让出了三尺的空地。吴家人看了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地,就产生了现在的3A级景区——六尺巷了。
这件事情看出了张英为人的理性和做人的宽容。而张廷玉正是张英的儿子,出身高贵的他在家中经历了良好的教育,父亲的谆谆教诲,老师的耐心指导,给张廷玉未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出身高贵,但张廷玉不是想着啃老,而是奋力的进取。他于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活。
初入官场的他,还不知道为官之道,也不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然而,他碰上了一位贵人——李光地。
李光地,福建泉州人,是康熙非常器重的汉臣,康熙帝曾经多次赐匾给他。
当时的李光弟是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身居高位。张廷玉正是碰上了李光地这位贵人,使得他前进的道理平坦了许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有了李光地的指引和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张廷玉很快的就往上升官了。在康熙时期张廷玉已经进入了权力中枢,深受康熙帝的信任和器重。
到了雍正时期张廷玉更加受到重用,它不仅先后担任的礼部、户部、吏部尚书,还是首任的军机大臣之一。
在雍正帝死之前,雍正还亲口允诺张廷玉死后可以进太庙。能够配享太庙的汉臣,放眼整个大清朝找不出第二个人,张廷玉达到的高度有多高,大家可想而知。
就是这样一位重臣,在他的晚年却十分坎坷可,让乾隆非常讨厌,这是为什么呢?
一、乾隆意气风发,想开拓新时代 乾隆刚继位的时候才25岁,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期。
刚继位的他,还是对张廷玉很倚重的,毕竟张廷玉为官多年,朝中的各项事情他都能很好的处理,而自己又有很多的地方不熟悉。 但乾隆当皇帝几年后,原先不熟悉的东西都已经熟悉了,自己又很想开拓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已经不需要那么重视张廷玉了。因此乾隆开始大力发展自己认为可用的人才,对张廷玉渐渐的冷淡下来。
二、朋党问题
明朝中后期因朋党问题使得国家受到重大的伤害,康熙年间明珠索尔图的党争也使得官场受到伤害。因此,年轻有为的乾隆是决不允许朋党的出现的。
乾隆刚继位的时候,朝廷就出现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朋党问题。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的重臣,但两人关系长期不和。由于鄂尔泰是满族人,张廷玉是汉人,因此满臣大多支持鄂尔泰,汉臣大部分支持张廷玉。
面对这样的局面,乾隆又怎能坐视不理呢?要解决朋党问题,打击带头的人是最为有效的,因而张廷玉就受到了乾隆的不断攻击。
三、张廷玉自己不相信乾隆
雍正曾经答应张廷玉死后可享受太庙,做臣子的能够进入太庙,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张廷玉老了后,对乾隆能不能做到这件事感到十分的怀疑,甚至主动找到乾隆要求乾隆给他书面的承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被人怀疑的乾隆怎么能不恼火呢?
我是千秋文史,我来回答。
先声明一下,老张没被抄家,只不过是遭受了收缴的扩大化(虽然和抄家差不多)。
在乾隆十五年八月,据说当时乾隆派了最信赖的内务府大臣德保去执行收缴任务的时候,秘密的叮嘱了一番德保便出发了。到了老张家里,老张率领全家,跪在大门口迎接被收缴(也够可怜的)。早早就遵循圣旨把从上班以来,三朝皇帝赏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统统收拾到一块儿,准备上缴(幸亏这些东西保存的好,要不更倒霉)。没想到的是,德保带了十多名侍从和二百兵丁。这些人到了张家,不由分说,口口声声查找遗漏,结果开箱砸锁,挖地三尺,就这样把老张家翻了个乱七八糟。最后把翻出来的所有文字东西统统带走了。
大伙儿问了,带这个干啥?
很明显是要借着查找皇帝赏赐字画为名,看看老张写没写点皇帝的坏话,或者有啥怨言之类的。结果没找到(真佩服老张)。
这收缴赏赐变成了抄家,弄得全国惊疑。皇帝感觉这是做的也有点没面子,最后下谕旨说德保领会错了朕的意思。其实这事都看的出来。
经过这事儿以后这老张也是说不出来的郁闷,天天坐着发呆,一句说也不说,就这样过了五年,死了。老张死了以后,乾隆皇帝都感觉自己干的有点过。最后高姿态的宣布宽恕他的一切过失,给了谥号,又重新把恶作剧般反复折腾多次的配享太庙荣誉又给了老张。只是不知道老张泉下还能不能知道。
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乾隆就开始变化了,一改往日的态度对大臣常常是呼来喝去,动不动就痛骂训斥,只是对张廷玉还维持这表面的一点礼遇,因为这时候的老张已经年近八十了,牙掉的差不多了,老年斑也布满了长满皱纹的脸,甚至于没人搀扶的话,已经没办法走长路了。乾隆十四年十一月,群臣二人谈了一次话,老张趁机会和皇帝说自己想退休。
乾隆想了想,你先回去吧,让我想想。
过了几天,皇帝给老张发了一道谕旨,说你退不退自己选择吧。
要是按照皇帝的想法,老张接到谕旨应该想想,得向皇帝继续表决心,要奋斗到底。
可是老张真的老了,没有以前的精明了,看到皇帝的谕旨,以为皇帝是默许他退休了,立刻上奏感谢。
皇帝收到感谢信,叹了一口气,心里感觉怎么这么不舒服,这老头是老糊涂了吧,对我还真的一点感情没有?
不过皇帝还是表现出了难的的宽容。准许他“原官致仕”。
这次老张高兴了,不过老张又想了想,我要是这次回去了,以前雍正爷答应我的配享太庙的荣誉还能不能得到呢?于是老张在家里犹豫了几天,冒着大雪天儿,去找皇帝问问,想让皇帝给他个明确的表态,写个保证书啥的,自己好放心。
皇帝看看这老头,诧异又生气,不过想想送佛送到西吧,就又给他写了一个保证书。
这保证书写好了,不过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可是咱就不念了,反正不是很好,老张得到保证书兴奋的过了头,折腾了一天也累了,第二天头晕眼花没起来,只能让他儿子去宫门谢恩。这次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当天命令办事的大臣傅恒和汪由敦拟旨,让老张说明情况。
结果这个汪是老张的门生,小道消息透露给老张了。老张可是吓坏了,真的是吓晕了,于是天不亮就跑到宫里磕头请罪,这是再愚蠢不过的举动了,谕旨还没发,老张就知道了,这是什么情况?皇帝怒火升腾,平生最讨厌朋党,这老张还给我来这一出儿。于是命人给张廷玉列了四大罪状。老张吓得赶忙谢罪回奏,皇帝想了想,强压怒火,算了,我再忍忍吧,这老头,真真是气死我了。
乾隆十五年,老张准备要走,这时候皇长子永璜死了,这老张是永璜的老师,必须参加丧礼,好不容易熬过了初祭,老张又向皇帝上奏,要走。你可想想,这是皇帝的儿子,心肝没了,心情正难过呢。这奏折上去能有好果子吃吗?
就这样小宇宙彻底爆发的皇帝旧事重提,把过去的一切都翻出来了,老张被取消配享太庙的荣誉,灰溜溜的回家了。为了这个配享,老张可是奋斗了一生呀!
老张从要退休就那时候就憧憬衣锦还乡的那一刻,多大的尊荣,如今却变成了这样,到了老家,地方官员没有一个迎接,只有一个侄子率领几个家人,把他接近了老屋。老头真是心灰意冷,后悔死了。
倒霉事儿还没完,过了几天老张精神才好点,他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出事了,为了挣点考试补贴款,隐瞒了他老妈去世的消息,让御史给参了。这朱荃上位全是靠了张廷玉的举荐。
于是越想越生气的皇帝眼里再揉不得一点沙子了,决定收回以往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赏赐,以表示对老张的惩罚。
随后收缴变成抄家的一幕发生了。
张廷玉被乾隆抄家,从理论上是一个『误会』。
张廷玉于乾隆十五年致仕回籍之后,不出半年,出了一件祸事——他的亲家(可能是晚辈姻亲)四川学政朱荃因为别的案件得罪,牵涉到张廷玉。
乾隆帝对此事非常愤怒,愤怒的原因是朱荃本是曾静、吕留良、严鸿达案件中人,因为年幼被释放,后来改名应试得中一直做到高官,而张廷玉本身就是参与处理曾静案件的大臣。乾隆帝认为如果雍正帝还在位,张廷玉绝不敢如此,所以张廷玉此举不但是辜负父皇(雍正帝)深恩,也是藐视朕躬(乾隆帝自己)。
因此,乾隆帝派臣下前往安徽桐城(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面询(责问)张廷玉,与此同时,乾隆帝特别派出内务府大臣德保前去追缴所有之前恩赐给张廷玉的御笔、书籍和各项赏赐物品,哪里想到德保一到桐城,直接就抄了张廷玉的家。
后来乾隆帝上谕中表示,这是德保弄错了,将张廷玉家产发还,问题是,“弄错”事情的德保并没有承担任何责任。
其实,当然不是弄错。乾隆帝固然不是真的要抄张廷玉的家,也对其财产没有兴趣,但实际上是想借此机会检查张廷玉是否保存了有关皇家秘密的文件(比如雍正帝继位、乾隆帝身世等等)。
综上所述,乾隆帝可以说没有真的抄张廷玉的家,因为最终并没有抄没其家产,但是也可以说是抄了一遍,其目的主要是搜检了张廷玉家的文件。
张廷玉晚年之所以受到乾隆皇帝的讨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张廷玉倚老卖老,二是满汉之间的矛盾,三是乾隆想要摆脱雍正的影响!
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历经康雍乾三朝,可谓是政坛的常青树。特别是在康熙朝和雍正朝,张廷玉都是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深得康熙和雍正的器重,雍正临死前,更是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并允诺其死后配享太庙。
作为一个汉人,张廷玉能得到康熙和雍正两位清朝帝王的器重,已经实属难得。而配享太庙,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汉人大臣中唯独张廷玉一人而已。
张廷玉开始崛起是在康熙的中后期。
张廷玉的起点并不差。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朝的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那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
有一个厉害的老爹,张廷玉本人也是极其出众,加上康熙一朝本来就对汉人官员比较重视,所以进士出生的张廷玉很快被康熙提拔进南书房(相当于康熙的秘书机构),从而进入了权力的核心。
到了雍正朝,张廷玉更进一步,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雍正是个务实的帝王,张廷玉有能力,而且为人低调,做事谨小慎微,很是对雍正的胃口。所以在雍正朝,张廷玉是步步高升,身兼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两大要职。这还不算什么,雍正又晋升张廷玉为保和殿大学士。在军机处设立后,张廷玉又进入军机处。
因为张廷玉的出色表现,雍正临终前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要知道另外的三个顾命大臣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都是满人甚至是皇族。
但是,身为顾命大臣的张廷玉,到了乾隆时期却不那么吃香了。
首先一点,是张廷玉自己的原因。雍正曾口头允诺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这本是无上的荣誉。然而,经历过大风大浪位极人臣的张廷玉,却不淡定了,他害怕乾隆食言,竟然主动去找乾隆,要求乾隆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这不是明摆着对乾隆不信任吗?乾隆可是皇帝,被臣子不信任,心里恼火啊。
其次,张廷玉在朝为官多年,早已经是门生故吏满天下。虽然张廷玉早年是个谨慎少言之人,但是到了乾隆朝,张廷玉却已经忘记锋芒内敛,张党为核心的汉人集团隐隐约约要压制以鄂尔泰为首的满人集团。这下子又引起了乾隆的不满,毕竟满人才是清朝的统治核心。
其三,张廷玉是雍正朝留下来的老臣,对乾隆有诸多掣肘。乾隆自诩为雄主,肯定要摆脱雍正加在自己头上的影响力,所以张廷玉就要倒霉了。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张廷玉在乾隆一朝被乾隆各种挖苦打压,晚景十分凄惨。
张廷玉是清朝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官员,他的主要成就是编撰了《明史》,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在康熙朝和雍正朝可谓是尽享无限荣光,但是到了乾隆朝,张廷玉却并不受乾隆的喜欢,最终落得了一个抄家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雍正帝还在世的时候非常器重张廷玉,在临死前将他指定为顾命大臣,让他辅佐新皇帝乾隆。当时还专门交待了一件事情,等张廷玉以后死了给他配享太庙的待遇。
配享太庙是什么意思呢?太庙其实就是皇帝家的祠堂,是专门供奉历代祖先的地方。为了奖赏有功之臣,皇帝会特许一些有特殊贡献的大臣,准他们死后进入太庙内享受供奉。
历朝历代能够享此待遇的人都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开国功勋,文臣能进太庙的就更加少了。整个清朝,除了开国时期立有大功的王爷们,大臣之中仅有13个人。所以一个官员能够得到这种待遇,那是天大的荣耀,让他们立刻就去死很多人也是愿意的。
而张廷玉跟乾隆皇帝闹翻,也是围绕着这件事情而来的。
乾隆登基时候只有25岁,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当了皇帝后,对于雍正留下的班底用起来就不怎么顺手。而张廷玉凭借着顾命大臣三朝元老的地位,也是非常得意的,有时候就对乾隆不是很恭顺。
当时乾隆通过各种手段,挑拨汉人大臣和满人大臣,让双方矛盾不断,相互争斗。朝中张廷玉是汉人大臣的代表,而满人大臣的代表则是鄂尔泰,同样是顾命大臣,权势都非常大。两人的立场不同,在朝中也是针锋相对,这背后其实也是乾隆有意为之,让他们两个来相互制衡,协调汉满双方。
而鄂尔泰死后,张廷玉就没有了对手,乾隆也怕张廷玉一家独大,对他也就冷淡了很多。张廷玉也看出了点苗头,所以提出致仕回老家养老,急流勇退。
乾隆假意挽留一下,后来就同意了。可是张廷玉还惦记着配享太庙这件事情,担心乾隆以后赖账,就逼着乾隆给他写一份保证书盖上大印,把这件事情白纸黑字的彻底定下来。
乾隆一听就不高兴了,逼着皇帝写保证书了张廷玉还是第一个。不过乾隆后来碍于面子,还是给他写了,但是两人之间的嫌隙也是实实在在的埋下了。
乾隆不光写了保证书,还亲自给张廷玉写了首诗,让人给张廷玉送家里。按照规矩,张廷玉应该亲自入宫谢恩的,可是张廷玉又没按规矩办事,只派了自己儿子去谢恩。他可能想着反正也要退休了,保证书也有了,就不用再巴结老板了。
可是乾隆却是因为这个更加恼怒了,本来就因为写保证书一肚子气,结果张廷玉连谢恩都懒得来了。于是就让军机处写个旨意,让张廷玉第二天入宫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为啥连最后一班岗都不能好好站。
结果旨意还没颁下去,张廷玉就得到了消息,天还没亮就赶紧入宫来谢恩了。这就彻底把乾隆激怒了,认为张廷玉在军机处安插了人手探听消息,认为军机处泄密了。
这么一来事情就严重了,军机处在乾隆朝可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权利中枢,这里的消息都能泄露出去,让乾隆皇帝非常不安。
于是乾隆下令彻查这件事情,军机大臣受了处分,张廷玉也因此收到处罚,不过好歹给他留了最后一丝面子,只是剥夺了他的爵位。
第二年,乾隆的大儿子永璜死了,当时乾隆非常伤心,后悔对永璜做出过的处罚。而这个时候张廷玉又来了,还是请辞回家那套,这都第三次了。
这个时候乾隆本来就心情不好,看到张廷玉就更加不高兴了,一怒一下就把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也给取消了,还让他把宫中历年赏赐的东西统统退回来,算是变相的抄家了。
没过几年张廷玉就死了,不过乾隆为了表示尊重他的父亲,最后还是给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没有把事情做绝,毕竟这是雍正当年亲口答应过的事情,张廷玉也成了整个清朝唯一入了太庙的汉人。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父亲张英是康熙初年大学士,受家庭教育影响,张廷玉29岁考中进士,点翰林。33岁时受到康熙亲自召见,深厚的学养和沉稳的性格给康熙留下深刻的印象,遂下旨让张廷玉“值侍南书房”,成为康熙的贴身秘书。
张廷玉处事老练沉稳,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深得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信任,历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任吏、户两部,被雍正钦定死后配享太庙,成为汉臣唯一一位享此殊荣之人。
张廷玉有和功绩,使他深得帝恭?
在彻查刑部冤案之时,康熙让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主持,八阿哥偷偷审理刑部侍郎肖国兴,让他供出了不利于太子胤礽的事情,并把这份奏折程给了康熙。康熙拿给张廷玉看,张廷玉看过之后,立马烧了奏折,康熙大怒,斥责张廷玉,张廷玉却回答:“臣没有见过什么奏折。”康熙深感欣慰。因为张廷玉知道,康熙对太子感情深厚,一心想要培养儿子成为一位合格的继承人。如果借此彻查太子,必然中了八阿哥胤禩的圈套。张廷玉烧了奏折,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却了全了康熙的父子之情,可谓是一片苦心。
康熙心领神会,立马命令图里琛连夜把肖国兴发配宁古塔,让盛京将军严加看管,不许让任何人解触。
因刑部冤案牵扯到太子,朝中大臣,各府道员,打击面太广。康熙只能善后,把刑部侍郎司马欣、黄体仁革职;江南任伯安革去盐政巡道的职务,任季安判斩立决,刘八女充军。八阿哥因为“用心正大,处事光明”,被封廉亲王。幸运的是张五哥,从一个死刑犯,到钦点的御前侍卫,成了人生的最大赢家。
因张廷玉忠心侍主,谨小慎微,处事明达,遇事沉稳老练,康熙让他和隆科多宣读遗诏,共同辅佐雍正帝。
雍正和张廷玉相处十几年,深得雍正信任,大事小事无不征求他的意见,雍正也越来越离不开张廷玉。
有一次,张廷玉回家探亲,历时月余,雍正十分挂念,给他写信说:“你我共事十一年,朝中大臣只有你和朕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君臣义固,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深深思念。”
而张廷玉对雍正最大的支持莫过于“八王议政”时期舌战群儒,依靠自己渊博的学识,从理论上驳斥了“八王议政”的荒谬之处。
他指出,在努尔哈赤时期,为了共同反明,曾经出现了十位盟主共用发誓结盟的事情,有时候是八位,有时候十几位,有时候根本就没有贝子参加。所谓的“八王议政”根本就不是祖制。
为了集中皇权,免于内乱,先祖努尔哈赤、先帝爷康熙废除了旗主誓盟的制度,把八旗子弟和绿营兵马编入兵部,统一调配。
如今在提“八王议政”,会引起国家政局的混乱,于江山社稷不利。
一席话,说得八爷党哑口无言,揭穿了他们借“八王议政”搞阴谋篡政的企图,为十三的到来争取到了时间,最终救雍正于水火之中。
做为雍正的肱骨之臣,雍正把弘历托付给了张廷玉和鄂尔泰。
但是乾隆继位之后,虽表面仁慈,但是好大喜功,气量狭小,逐渐容不下张廷玉。
乾隆十年,鄂尔泰病逝,乾隆把矛头对准了张廷玉。
十三年,乾隆宴请群臣,酒足饭饱之后,乾隆留下张廷玉聊家常。
七十七岁的张廷玉看到乾隆情绪不错,就提出请辞。乾隆皇帝以“配享太庙之臣,岂能轻言归田”为由拒绝。
张廷玉答道,明朝刘基虽享配太庙,不也能退休吗?不料这一下惹恼了乾隆。刘基免职后,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毒死了刘基。这是在暗讽我用人不正啊!
乾隆开始引经据典,把诸葛亮搬了出来,说诸葛亮忠其一生,为人臣之表率。为人臣者不可轻言图逸。
张廷玉倍受打击,还得继续为皇帝服务。
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十四年,这一年的时间,张廷玉日渐衰老。这一年的十一月,张廷玉又向乾隆提出了退休,乾隆同意。
张廷玉终于可以颐养天年了。按理说,皇帝准了自己退休,第二天,张廷玉应该一大早去皇帝那里谢恩。
乾隆一早就坐在大殿上,等张廷玉来谢恩,可是,张廷玉是实在太累了,没早起,就打发他儿子去皇帝那里谢恩。乾隆皇帝心中大怒,剔除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在张廷玉退休这一年,他的儿女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因贪污获罪,自己受到牵连,被乾隆打发近臣德保抄家,历任皇帝赐予的书画、器物一律收回。
乾隆让德保秘密查看张廷玉是否发表过对朝廷不满的言论,谁知查了半月,一无所获。乾隆佩服的五体投地,感觉对张廷玉过于苛刻,又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五年之后,张廷玉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