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发国难财的人?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发国难财的人?

2020-10-13 02:01阅读(62)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发国难财的人?:先介绍一下蒋纬国的经商头脑吧。这位仁兄号称美国装甲之父,曾经在德国军校学习过装甲知识,然后把这个知识传播给了美国,

1

先介绍一下蒋纬国的经商头脑吧。

这位仁兄号称美国装甲之父,曾经在德国军校学习过装甲知识,然后把这个知识传播给了美国,启蒙了巴顿将军。

这个东西真假不好说,但蒋纬国的经商头脑是不错的。话说抗战时间,他驻兵汉中,官职不大,也就是一个少校营长,但是他有一个便利,他是委员长的儿子啊,有跟中国战区最高直接官直接通讯的便利。所以他的消息总是最新的。

话说日本投降,他就第一时间知道了,倒不是委员长给儿子打了电话,而是从收音机里知道的。

那时候的通讯基本靠吼,有收音机的没多少人,所以什么事情出来了,要过好久才可能传开。尤其是汉中这样的非重点城市。

蒋纬国知道后,突然灵机一动,要求大家赶紧凑点钱,把本来要发的军饷拿出来,然后到市面上采购物品,什么香烟酒鞭炮之类的东西。

东西买来后,蒋纬国不慌不忙打了报告,很快消息传开,中国经过艰苦抗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对中国人来说,仿佛乌云压着的天一下亮了。

给大家放两张当时的庆祝照片,大家就知道了。

所以汉中人一下沸腾了,家家户户都上街买东西庆祝,买的人多,东西又稀缺,所以物价就上涨。这时候,蒋纬国就把屯到的东西拿外面去卖,赚来的钱大吃了一顿,还给手下的兵发了双饷。

当然,这个算小意思。

再介绍一个发国难财的:张幼仪。

此人是徐志摩的老婆,因为徐志摩喜欢美女林徽因,在张幼仪还怀着孕的时候,徐志摩跟张幼仪离了婚,大众对她还是十分同情的。

一些鸡汤文也喜欢拿张幼仪来说事,教育那些婚姻不幸福或者被抛弃的女人,说你们看,张幼仪离婚后过得很好啊,自学德语,幼读幼儿教育,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

那么,她是怎么过得很好的呢?

随便找一个文章的截屏大家看一下:

抗战期间,你囤积军用染料,大发其财,这不是发国难财这是什么?

这么会过日子的老婆,难怪只有诗与远方的徐志摩跟她过不下去。

现在写文章的三观真的堪忧啊,要这么写,汪精卫也是励志偶像,马蓉也是三八红旗手了。

2

如果要说到在历史中大发国难财的人,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绝对算得上是一号知名人物。

孔令侃的父亲孔祥熙是一个落魄望族的后人,虽然他的家族后来落魄了,但是在发展到他这一代的时候,他却凭借着和外国人所做的生意大发起了横财,由此开始获得了向人宣称自己是山西首富的资本。

在宋霭龄退出了和自己妹妹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竞争后,孔祥熙和宋霭龄开始走到了一起。

宋霭龄当时之所以会看上孔祥熙,除了宋父当时的同意之外,孔祥熙的钱其实是最根本的。

而在宋家的三姐妹中,除了宋庆龄获得了极高的名声之外,宋美龄也在嫁给蒋介石、给蒋介石提供了巨大帮助后获得了极大的权势。

正是凭借了宋美龄的这一份关系,孔祥熙后来才在蒋介石手下谋得了非常重要的财政大权,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大佬级人物。

孔令侃与比他大20多岁的妻子

而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子孔令侃就是在这种巨大财富和权势的环境中长大起来的。

孔令侃自幼非常的张扬跋扈、贪于玩乐,很是让孔祥熙夫妇头疼了好久。

不过后来随着孔令侃和他的妻子走到了一起,他的性格才在他妻子的影响下慢慢发生了转变。

孔令侃的妻子是一个比他大20多岁年龄的女人,而且在他们相识的时候,这个女人还是一个有夫之妇。

这个女人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有人将其称为白兰花,是孔祥熙夫妇的好朋友、孔令侃舅舅宋子文曾经老情人的弟弟盛升颐的妻子。

孔令侃是通过自己父母和盛升颐打麻将的关系认识到白兰花的,然后在二人认识后,就开始勾搭到了一起。

虽然他们的这段关系说起来非常的伤风败俗,但是当他们破除艰难险阻最终走到一起的时候,却演变成了一段真挚的爱情故事。

对于他们的关系,孔祥熙夫妇是非常反对的,所以孔令侃才通过去美国留学的借口在菲律宾和白兰花成了婚。

在美国留学期间,孔令侃在白兰花的影响下慢慢变得安稳了起来,然后在抗战结束回国后,开始收起了以前的玩世不恭,开始极尽手段地赚起了钱。

孔令侃等人在上海发国难财

在刚开始的时候,孔令侃通过倒卖外汇以及通过特权倒卖汽车赚到了很大的一笔钱。

而在最后国民政府随时有倒台危机的时候,孔令侃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关系发起了国难财。

时间是1948年的时候,因为蒋介石滥发金圆券的原因,导致上海以及很多地区的货币开始迅速膨胀贬值了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孔令侃和其他的上海商业巨擎们开始用美元大量地从国外购买商品以及从国内各地运了很多货物来到上海,然后囤积待价而沽起来。

当时他们是不收金圆券的,他们只以远超市场的价格以美元卖出这些商品,由此就使得当时的上海陷入了一片经济危局中。

最终被宋美龄成功庇护的孔令侃

面对他们在上海大赚特赚的行为,正在前线的蒋介石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他就严厉地下令让当时的上海警察局局长宣铁吾去处理好这些事情。

但是因为宣铁吾看到了这些商业巨擎中有着孔令侃这样背景深厚的人物,怕自己得罪他们后,后半生会过得很惨的原因,因此他就没想过要接下蒋介石的命令。

当时他甚至搬出了要辞去上海警察局局长的做法为要挟,以推辞蒋介石的这个命令。

宣铁吾的推迟让蒋介石看到了上海事情的严重性以及这其中的复杂,所以他就派出了自己手下最不可能受到各方势力影响的人去处理了这件事情,这个人就是他的宝贝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在来到上海后确实查了很大的一批人,不过在他的利斧准备砍向孔令侃的时候,他的动作却突然凝固了起来无法动弹。

蒋经国在当时确实有着很不同寻常的地位以及权势,但是孔令侃也有着他自己的背景。

他最大的背景就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因为宋美龄没有孩子的原因,所以她差不多是把孔令侃当成自己儿子来对待的,因此在这件事情中,她就选择了对孔令侃的庇护。

正是因为有着宋美龄在其中的胁迫,蒋介石与蒋经国一系列整治发国难财行为的行动才不得不中途夭折了起来。

而在蒋经国失意离开上海后,孔令侃接下来很是疯狂地在上海大赚了一笔,最终在蒋介石失败后,他卷着大笔的金钱前往美国生活了起来。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发国难财的一个经典案例,在近代史中,孔令侃凭借着自己特殊的关系,在国家危难之际疯狂地赚了一笔巨资。

3

就在前段时间,当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实行之后。伊朗国家领袖霍梅尼在伊朗国内发布了一下命令。简单扼要的说就是:谁发国难财,我要他脑袋。

乱世用重典,国家危亡之刻,必须要坚决清除发国难财人。伊朗政府决定,完美诠释了这一切。别说他们不人道,这是基于所有民众共同利益下的最高决定,也是最合适的决定。

回到问题本身,这个问题是历史上有哪些发国难财的人。

这里我不说某一个人,而说一个时代下的一群人。这个时代就是明朝末年,这群人,就是以地主阶级,东林党,皇亲国戚,还有晋商为首的明末商人。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因为他供职驿站被解散了,那么为何供职驿站被解散?因为明朝没钱。明朝为什么没钱?因为蛀虫太多太多。

突然理解李自成进北京后所作所为。他将所有皇亲国戚贵胄集中一起,一顿鞭打,上亿两白银出现。想想北京城破前可悲的崇祯,为筹集抗敌用银响,求爹爹告奶奶,最后所得不过30余万,这顿鞭子就抽出1亿两。讽刺啊,讽刺,真他妈莫大讽刺。

李自成干的事大快人心,也间接替明朝报大仇。

明末乱局,不容皇帝对那些奸商脉脉温情,要学伊朗,杀无赦斩立决,可崇祯手上早就没有刀了。宦官势力随魏忠贤倒台土崩瓦解。

于是这群人开始有恃无恐,他们由贪婪进而变的疯狂,依靠庞大官僚体系,垄断这个国家经济命脉,这个官僚商人集体太过庞大,竟然达疯狂境界,而崇祯又如此软弱和无能为力,对于利益集团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内乱怎么来的,要不是明朝官绅地主一毛不拔,大发国难财,那会有?北方天灾不断死人,就拒不救灾,不仅如此还侵吞赈灾银两。
只要官绅发发善心,投银子救灾,就什么内乱了,北方农民被腐朽透顶统治者丢哪不管不问,大旱多年,不救灾,颗粒无收,吃人成风,官府不收商税,逼粮食税,加征三饷,不反才是有鬼?官绅地主,只顾自己,将危机全转嫁农民,这群官绅地主哪怕有一点良知,出点钱赈灾,也不会如此。

可笑的是,他们还整天哭穷,聚敛天下财富,还拼了命喊减税,政府不与民争利。不能经商不能收税。殊不知,政府减税同时,他们地租也在上涨。老百姓怎么过日子?


也许在他们看来,天下大乱,举国灾荒,与我何干,大不了换个皇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投降对吧?可是投降的又真是好事吗?李自成、张献忠,对前朝官绅,那是一律打死铐问,吐出来几亿两白银,满清则更狠,入关后,挥兵江南,沿途抗拒城镇,一律屠杀净尽,不问贫富。翘首以盼新朝到来的江南士绅们,报应来了,刀斧加项,满门抄斩,才正常。

此后,“剃发易服”、“通海案”、“奏销案”,前明士绅,灭的干净,消失无踪,只留千古笑柄,是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破家亡,不过命数轮回,可惜脑满大便的明末官绅,这么浅显道理都不懂。

发国难财,最病狂就是明末士绅阶层,他们以东林党为首,以士绅为主,还有那通敌的晋商,他们罪该万死。想想大明劫,孙传庭最后面对士绅那无奈的眼神。我都保护的是怎么样得人,无奈而又扎心了。

4

历史上大发国难财的人,谁能比得上蒋介石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呢?

有这样一句话,蒋家天下孔家财。宋家姐妹陈家党。四大家族作为蒋介石的经济基础,官僚资产资本阶级。在军阀混战和国民革命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发战争横财,搜刮民脂民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很多人认为,蒋介石在这一过程中是清白的,事实上这是彻头彻尾的洗白,是属于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论调。

一般认为四大家族中敛财最严重的是孔祥熙。孔祥熙和他的儿子孔令侃到底搜刮了多少?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而孔祥熙家族内部,也从来对这些数字讳莫如深。

上世纪初最有钱的人莫过于盛宣怀家族,盛宣怀去世的时候,给子孙留下了哦。1100万两白银,其中三位其中有十个子孙得到十万两。可是到盛宣怀的儿子这一辈,也不得不找孔祥熙打秋风,淘一点残羹冷炙。盛宣怀的七儿子把自己老婆白兰花送给了孔令侃,孔令侃就让老爸孔祥熙给他安了一个浙江省税务厅厅长的职位。在这个任上,盛老七会贪污多少钱?恐怕远超过你的想象。

很多人说,蒋介石只是无法约束自己的身边人搞腐败,其实蒋介石本人还是很清廉的。完全是鬼话!1934年12月26日《江南正报》公布了国民党高层的个人存款额:蒋介石1300万元,宋美龄3500万元,宋子文3500万元,孔祥熙1800万元,孙科4000万元,张静江3000万元。蒋介石宋美龄夫妻俩就有近5000万元,这样的财产数额已经超越了李鸿章和盛宣怀这样的传统豪门!

蒋介石宋美龄的财产总额,4800万元,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多少钱?蒋介石每月工资800,年终奖800,每年就是1000大洋的收入,4800万,蒋介石不吃不喝四万年才能赚到!

当然,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三公消费,恐怕更超越一般人的想象。仅小红山别墅就耗费了32万大洋,全部由国库支付。这个小红山别墅,又称为“美龄宫”,是南京旅游的必去之地,很多人为蒋介石的浪漫所打动,但是不要忘记了这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三公消费,是对国家财政是肆意挥霍!与满清皇帝修建各地行宫和圆明园并没有什么两样!(形似宝石项链的美龄宫)

抗战期间,蒋介石变本加厉搜刮民财,日本特务机关1939年10月17日对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在上海外国银行存款情况所作之秘密调查报告显示:

  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的存款总数为9733万元(1186万美元),约占当年国内存款总额的1.6%,政府预算收入的13%。外汇储备的4.7%,高居于上述国民党政府官员私人存款额之首。蒋、宋、孔、陈四家合计存款总数为23777万元(2896万美元),约占当年国内存款总额的3.9%,政府预算收入的32%,外汇储备的12%。

当然,蒋介石也不是没有做好事,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227万两黄金(到今天相当于2500亿美元),这是以整个中国大陆的经济崩溃为代价的。这些黄金在让台湾很快进入了现代化,到现在,这些黄金还没有花完!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蒋介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5

抗战时期的宋氏俩姐妹,还有孔大胖子,当代的,都是道听途说的,不敢写出来啊

6

说到发国难财的人,这就不得说说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了

所谓东林党人,其实是指的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正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执政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当地实力派等,一时都集合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东林党人一直以来广受赞誉,但是实际上,大发国难财的人也是他们

东林党即为党派,自然有自己的利益基础,不然光讲不吃饭,自己不得饿死啊。实际上东林党人的经济基础就是浙东的士子和工商业人士,这些人不满张居正大减农业税,增加商业税,搞得东林党人腰包不保,结果他们把张居正弄下来了,后来魏忠贤也这样,他们又把魏忠贤拉下来,结果大明百姓赋税沉重,终于起义,闯王逼近京师,这些腰缠万贯的主一个个都不愿意拿钱出来充军费,真是可恶之极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7

古代就算了,兵荒马乱不说,加上国难时期,朝廷都没钱,百姓就更没钱了,又有多少油水可捞?所以古代还真没什么发国难财的人。因为古代经商无权是很难起来的,发国难财首先得有权,就是依附权贵起来了的多昙花一现。明朝沈万三怎么样?清朝胡雪岩又怎么样?

我们还是说说近代史吧。

近代史最有意思的是抗战时期,那是真的八年国难。我党作风优良,自然没有这号人物。他们都扎堆在国民党蒋校长手下。

其中,蒋校长手下两大特务阵营中统、军统,其中又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手脚是干净的呢?戴笠号称手下几十万特务供他并且,那么多人他蒋校长可付不起那个薪水,那薪水可不都是军统自个儿搞点走私军火与烟土等副业自给自足嘛!

至于中统嘛,那就更有意思了。我们今天要说发国难财贼溜的人就是当时中统一把手徐恩增。

回顾徐恩增在中统时,利用职务之便发国难财真可谓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最开始,中统是cc系陈家兄弟所创,徐恩增投入cc系门下,成功抱得大腿在中统效力。后来蒋想着瓦解cc系列就从中分出了军统与中统,军统给了戴笠管军队特务工作,中统给了徐恩增管党政特务工作。

要不我说徐恩增有才,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让不少人回过神来,对徐恩增拍手称奇,他才是当官捞钱两不误的大赢家啊!

首先其在中统任上,便利用其中统身份,授意他前妻王素卿利用抗日物资,大发国难财,赚了个盆满钵盈。后来吴铁成又神助攻让他当上了交通部次长,有了中统官方身份,又有交通部的文证,他又让他妻子费侠利用这些东西在云南往外贩卖物资与走私,又赚了一大笔。

后来,因为一心捞钱,都不怎么搭理中统的事了。蒋校长回过神来,加上戴笠的小报告一打,索性把他搂了个一干二净。

1949年,徐恩增见国民党大势已去,索性带着老婆孩子与万贯家财跑路到了台湾,他可不认为我党能放过他。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徐恩增绝对是看到了国民党短命的未来的。他的个人战略眼光何其毒辣精准,他在台湾一直到1985年才死去,活到了90岁的高寿。



反观戴笠,1946年坠机而亡,就是后来一起逃到台湾的毛人凤晚景色狼狈,死的不明不白。孙立人又如何,白崇禧阎锡山又如何,哪一个曾经不比他牛气,到头来还不如他手上有钞票来的痛快。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在90高寿,享万贯家财安度晚年的结局相比下,他与戴笠、毛人凤等在个人利益战略上的较量高下立判,站的高不如活的好。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8

明末清初的晋商,清军到关内杀人抢劫,直接用带血的首饰到晋商那买粮食。

9

谍战大剧《北平无战事》中最悲情的人物,那得算是少将督察曾可达,作为小蒋的班底人物和“铁血救国会”的骨干成员,最终因为失去信任和信仰坍塌而饮弹身亡。为什么会陷入迷茫和绝望?因为他的主子在电话里也不得不承认:“可达同志,我们失败了”!

(孔令侃)

那么又是什么人什么势力可以打败正在崛起之“太子党”呢?正是宋霭龄及其公子孔令侃,总是甩锅称为“孔家”其实是不准确的,这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宋氏三姐妹的老大。

孔令侃的扬子公司有多么的“豪横”?它设立在华北的分公司,居然可以把一份粮食同时高价卖给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和第四兵团两个下家,即便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小的经理级别人物,也可以在“国防部调查组”的办公室里叫嚣不止,大有不放了我们有你们好看的意思。

(宋蔼龄)

这个历史刻画是真实而非杜撰的,只怕情况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小蒋在上海都没扳得动的人物,其属下当然牛皮哄哄。宋霭龄不仅是蒋夫人的大姐,她还是宋家同意三小姐出嫁的重要推手,当40岁的北伐军总司令求婚时,宋家从宋母到宋子文皆不同意,只有宋霭龄看中了蒋总司令未来的“发展空间”而表示赞同。

为了说服宋母,宋霭龄曾在西湖与未来的妹夫密会,达成了不为人知的政治交易,因此在蒋宋正式联姻后,宋霭龄虽然没有站在政治舞台之上,但她本人和夫家所得到的庇护和拥有的势力,远超我们的想像。

(孔祥熙)

鲜为人知的是,宋霭龄早在1910年就已经是孙中山的秘书,其时间还在孙夫人之前,直到1914年与孔祥熙成婚,才推荐二妹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所以耳熏目染很有政治眼光。而事实证明她对蒋总司令的押宝是非常成功的,并且收获了巨大的回报,北伐军1927年底打进南京建立政权,其夫孔祥熙次年就由商入仕,就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

在宋子文担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期间,孔祥熙则被聘为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的特使,其实就是受老蒋的秘密委托,向德意等国接洽购买军械以及在国内设厂自制武器等事宜,与希特勒的合影就是在此期间出现的。在国民政府军队决定组建“调整师”之后,孔祥熙作为全权代表,经受签购了大批德式武器装备和弹药,其耗费可谓天文数字,那么当然,中饱私囊的事情也是免不了的。

1933年4月,老蒋跟大舅子因为军费问题闹掰,遂以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总揽国民政府财政大权,他能够得到如此的信任和重用,并非是因为籍贯山西就多么多么的会理财,实在是因为背后有宋霭龄的存在,从这时起到抗日战争期间,孔祥熙和宋霭龄的财富积累速度火箭一般窜升,尤其是全民族抗战的艰难时刻,这一家子都在大发国难财。

民国期间所谓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其实陈氏兄弟是没什么钱的,否则也不用晚年靠养鸡为生,而孔祥熙和宋霭龄却横跨两大家族,成为最具财力的民国第一富豪家庭,其中孔祥熙能够独掌国民政府财政大权11年,在老蒋的宠信背后,更是证明着宋霭龄的地位所在。

抗战爆发之前,宋霭龄就曾伙同宋子良等人在上海组建七星公司,专做证券和粮食棉纱等领域的投机生意,在交易市场上也多次被舆论所诟病,但在老蒋和蒋夫人的庇护下,每次都是全身而退。

而在孔祥熙成为“财神爷”之后,宋霭龄一家聚敛财富的行径达到了高潮,坊间纷传,抗战初期宋霭龄仅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大赚800万英镑,另根据美方的调查,宋霭龄1939年在美存款数字居重庆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的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赛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

而在当时的中国,军民连裹腹都已是奢恀,更何况还要购买武器弹药和飞机大炮,政府穷得叮当山响,两相对比,宋霭龄和孔祥熙贪婪和不恤民生的所作所为,更加可憎。至于开篇的主角孔家大公子孔令侃,年仅21岁就被老蒋任命为中央信托局常务理事,其实是实际的局长和话事人(孔祥熙为理事长,局长是找来的傀儡叶琢堂)。

这个年轻人目空一切,除了老蒋、宋子文、杜月笙等少数人外,其他人等根本不放在眼里。当时的交通银行董事长胡笔江曾经发牢骚说:“这位孔大少爷给我打电话就像训孙子一样,一点礼貌都不讲,要知道,我和孔祥熙是同辈份的人呐”!

(后来的小蒋和孔令侃)

中央信托局是负责进出口金融业务的,孔令侃不仅利用进口军火之机攫取巨额回扣,抗战期间还掌握着官办的西南运输公司,拥有专运特权,遂趁机走私贩私获取暴利,重庆黑市上的绝大部分紧俏商品,基本出自孔令侃的西南运输公司,连戴笠的军统水陆联合稽查处都对其无可奈何。

所以抗战时期孔家的业务,主要就是由宋霭龄和长子孔令侃、次女孔令伟经营的,而孔祥熙每每对妻子的“经商”能力,交口称赞。

1948年8月年国民政府进行了所谓的“币制改革”,即废除法币开始起用金圆券。金圆券刚发行的两个月里,国统区的物价出现了暂时性的稳定,而随着军事形势的不妙,当然逐渐开始贬值。资本家们则纷纷囤积物资不再售卖,从而使物价上涨一日千里,金圆券崩盘在即,其中孔令侃的扬子公司更是利用资金雄厚的优势,从美国购进大批日用品在上海黑市上以美钞抛售,却不肯在市面上卖出哪怕一件,使物价和金圆券的危机雪上加霜。

结果小蒋在举报之下开始追查扬子公司,而宋氏两姐妹同时出马斡旋,甚至搬来了老蒋摆平,最终此事不了了之,而金圆券也很快成为了一堆废纸,有此豪门国蠹,老蒋焉能不败?

10

一:无盐氏(西汉)

说到这类“趁火打劫”的事情,先讲个相对“正能量”的:西汉富豪无盐氏。

汉景帝年间,震惊天下的“七国之乱”爆发,吴楚等七大诸侯国纠集五十万大军悍然作乱,战火直烧睢阳前线。留守长安的各位贵族军将们,也受命为国出征,可钱粮却成了大难题,无奈只能向长安的高利贷商人开口借。不想这些平日里贵族们瞧不上眼的商贾们,这次却各个大咧咧摆谱,冷冰冰回答两字:不借!

为何不借?正如司马迁《史记》里一句话:“以关东成败未决,皆不肯借。”好听点叫“胜败未决”,直白点说,汉王朝能不能挺住都不一定,所以各个捏紧钱包,哪怕“利息”已飙升到十倍,却还是冷眼旁观。关键时刻,商人无盐氏慨然站出:这钱,我借!

身为一位睿智的商人,先前并不显山露水的无盐氏,这次却仔细评估了这场战争。终于在此时汉王朝焦头烂额的情势下,坚定做出汉朝必胜的判断,接着一口气“出千金借贷”,几乎赌上全部身家。三个月后汉军大获全胜,漂亮扫平叛乱诸侯,奠定强力中央集权,为多年后反击匈奴打下基础。接着爽快买单,无盐氏回收十倍厚利,一跃成为关中首富。

造就这奇迹的,是无盐氏精准的投资眼光,更是蒸蒸日上的汉帝国,黄金般珍贵的大国诚信!

二:假赵孟桂(南宋)

接下来这群“发国难财”者,却是一群哭笑不得的人:假赵孟桂。

这里的“假赵孟桂”,不是一个人,以后世许多学者猜测,应该是个诈骗团伙。

话说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王朝大举南下,南宋王朝又祭出了“下跪大招”。熟料这次元王朝油盐不进,“称臣”“称儿”也全不答应,却有个南宋官员,神秘兮兮给太后献策:别着急啊,有个高人能解决问题——赵孟桂。

这赵孟桂是何许人?听这位出使过元朝的南宋使臣添油加醋说:此女子风情万种,是元朝当朝宰相伯颜的红颜知己,只要把她哄高兴了,给伯颜吹两口枕头风,我大宋纳贡称臣享太平,岂不都是板上钉钉?谢太后眼前一亮:这好办,拿钱砸呗!

于是,兴奋的谢太后翻箱倒柜,找出了南宋皇宫珍藏的大批金银珠宝,又给使臣塞了大把小费。收足钱的使臣,在宋元之间来来往往跑了几趟,每次都带回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再收一大笔钱后继续跑。如此几番“振奋人心”后,竟是跑没了影。

再然后,“下跪不成”的南宋王朝,自然被元军打包全收:临安兵不血刃拿下,谢太后连同满朝亲贵都成了战俘。让谢太后牵肠挂肚的赵孟桂?真相却大跌眼镜:赵孟桂有其人,可人家根本没接到过什么“谢太后珍宝”,也不是什么“红颜知己”,一切全是“使臣”的骗局。临亡国前的南宋,还被人偷宰一刀,发了一大笔国难财。

不过,对于这么一个下跪换和平成习惯,不惜冤杀英雄也要跪的王朝来说,上这当?太正常!

三:“打活仗”的明朝官军

明末崇祯年间,陕北农民起义席卷中原大地。可好些历史票友不明白:大明账面军队却有二百多万,就算四面围堵,也能把农民军堵死,怎么越“堵”越“旺”呢?这就得问明朝官军们,一桩轻车熟路的“发国难财”生意:打活仗。

“打活仗”?《明史》里记载:每当明朝官军遇上农民军,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抄家伙,而是先互相找找老乡,用家乡话套近乎,很快谈妥条件,农民军扔下一些财物粮食后,迅速撒丫子逃命。官军们捞一笔横财,自然也满意而去。如此“双赢”买卖,是为“打活仗”。

就是这“双赢”的“打活仗”下,官军越打越“发财”,农民军也脱胎换骨,终于发展到百万规模,这下什么“活仗”也不要,直接朝明王朝猛扑过来,把焦头烂额的崇祯帝都逼到上吊。打活仗?活活打死大明王朝!

双赢的“活仗”背后,是深入骨髓的,让明王朝无可救药的腐败!

四:徐日升与张诚(清朝康熙年间)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中俄边界谈判大幕拉开。“三眼索相”索额图率领的谈判代表团,不但有“雅克萨之战胜利”撑底气,还带来了一千四百名大清精兵,几乎叫俄国使团在大清虎师炮口下乖乖谈判。谈判队伍里,更有两位“特殊人才”:徐日升和张诚。

徐日升与张诚,两位取着中国名字的欧洲传教士,至今还是“清宫剧”里的常见熟脸。当时更是深受康熙宠爱。康熙还专门给索额图下旨,说这二人“皆忠贞可靠,足资信赖”。可他哪里想得到:就这两个“洋专家”,坑坏了大清朝。

因为,就是从抵达谈判现场后,这二人就给俄国使团偷偷写信,私下勾搭了几次后,二人收了俄国数十张貂皮和银鼠皮,发足了国难财。当然这钱不白收,清朝的国家机密和谈判底线,全被二人和盘托出,谈判桌上陷入被动。

甚至谈判桌上,这二人也推波助澜,照着“金主”俄国的授意,不停给《尼布楚条约》里挖坑:明代时的中国领土尼布楚被割了出去,黑龙江下游和沿海地区的中国领土,更成了“未定地区”。近代沙俄撕毁《尼布楚条约》,大肆侵吞东北中国领土时,也是死咬这条。

如此大坑,正如俄国谈判代表戈洛文,对这俩“洋专家”的由衷感谢:“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应该多么感谢你”。捎带又送了大笔财物。“赢了战场却输了谈判桌”的苦酒,就这样荒唐酿就。当然在大清朝的历史上,这也不是最后一次。

参考资料:《史记》、《明史》、《宋史》、《彼得大帝时期中俄关系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