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请问初学者学二王行书前,先练哪位的楷或隶打好基础,容易衔接?

请问初学者学二王行书前,先练哪位的楷或隶打好基础,容易衔接?

2020-10-13 01:31阅读(77)

请问初学者学二王行书前,先练哪位的楷或隶打好基础,容易衔接?95后,性格喜安静,非常热爱阅读和书法。很喜欢行草的行云流水,但踏入书法学习的第一步不知道临

1

底下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回答,竟然还有完全不懂书法的来凑热闹,还有答非所问的。

孩子,我的回答可能比较颠覆性。学二王行书不需要通过楷隶过渡!直接学即可。

我本人就是零基础直接学二王,第一本帖临的圣教序,至今已有8年时间。入过第二届行书展,第八届新人展。讲这些并不是要炫耀自己有天赋什么的,只是要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书法不难!最最重要事掌握核心的方法!!

不管楷行草,最核心的东西就在于用笔动作!如果没有掌握用笔动作,学到的也只是外在形态的描摹,笔画的搭接,难以做到内在的表达。

关于用笔动作这一点,本人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我主页浏览一下,相关的一些文章和视频。

2

初学者选择二王行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不建议写了楷书后就马上切入二王行书,这样学不仅效果不明显,还容易写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出现呢?因为二王行书不仅技巧难度高,而且对神采把握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写二王行书,我建议题主在楷书和二王行书之间加入一个过渡的书体,这样就能更好把握,下面我就来说说为什么需要加过渡书体,并且如何加。

王羲之《姨母帖》

最接近二王行书的楷书也不好直接与其对接

相信题主写了楷书之后肯定会手痒而写行书,但是一写行书就发现和楷书的习惯和方式完全不同。不只是题主,很多人初次接触行书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也并不是因为某个楷书与二王行书衔接性不好,而是因为行书本身有一套用笔方法和表现方式。

就拿颜真卿为例,题主担心颜真卿的字会影响二王行书衔接是完全没必要的,颜真卿传的就是二王笔法,因此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不会影响二王行书的学习。相反,学习唐楷是比较适合转入二王行书学习的,这一点古人也有总结:

清梁巘《学书论》中有:“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只不过由唐楷转入二王行书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极劲键”,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从唐楷中来得到启示,唐楷给人的感觉是法度森严,这是结构层面的要求,其次我们看唐楷笔法,从笔画形态也许看不出魏晋的影子。但是仔细感受其神髓,不难发现笔法核心与魏晋时期是一样的,魏晋笔法尚骨力,因此给人遒劲的感觉,唐楷也是如此,尤其是早期欧、虞、褚、薛更为接近。颜真卿也许笔画形态看起来十分的丰腴浑圆,但是却也是强调骨力极劲健的,从书法史中与柳公权合称的“颜筋柳骨”就可见一般。

王羲之《平安帖》

既然唐楷笔法核心与魏晋时期的内涵一样,那么选取唐楷来筑基是完全可以的,当然唐楷有很多种,在选取时一定要选一个最为合适的,这样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一些基本的笔法要求。

在楷书上,我建议从褚遂良入手

褚遂良是初唐楷书家,因此他的书法也是紧追魏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可以从他的师承关系来进行验证。其书法学虞世南,虞世南是直接和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习的书法的,所以虞世南的书法可以说是间接向王羲之学的,故紧跟魏晋风骨,时人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如:

魏徵曾赞其书法:\"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所以选择褚遂良在与二王衔接上就确立的根基,下面再来看看褚遂良的字为什么适合用来当基础。

首先我们从结构上来看,以《雁塔圣教序》为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帖里的字与《兰亭序》十分的相像,其结构体势依然保留《兰亭序》的习惯,因此看起来依旧是十分的有动感,看看古人是怎么评价的:

苏轼:\"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苏轼评其书法骨气深稳,即是沉着厚重的意思,尤其是其结构特点,这里描述的是“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大意就是结构疏朗并且精妙。

之所以苏轼会如此评价,就是因为,褚字结构上面保留了许多兰亭序的特点,如:

褚字“其”

:兰亭序“其”

从这两个字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褚遂良用的即是《兰亭序》结构,只是他把强烈动感的笔画换成了沉稳厚重的笔画。那么就从结构而言,题主选择褚遂良楷书也是十分合适的。

再来看看《雁塔圣教序》的笔画,同样的褚遂良还是从《兰亭序》里面进行的选择性保留,比如其中最明显的“S”形入笔和强调弧度的笔法就是《兰亭序》里面来的,比如两个帖里都常常出现的“以”、“是”等字。其次褚遂良在用笔的节奏、速度控制上也是十分接近《兰亭序》的,因此从用笔方面来说,褚遂良楷书也是十分适合的。

有了楷书基础之后,不应直接转入二王行书的学习,选要一个过渡的书体

学习楷书,因为需要对其笔法和结构掌握,初学者难免会写的拘谨,这样的习惯在楷书上或许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在行书来说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为 什么呢?因为行书要求即是流畅不滞,如:

明代丰坊在《书决》中说:“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这层要求是有困难的,这时就需要一个过渡书体。我的建议是选择赵孟頫行楷书,他的书法不仅最大程度的保留王羲之的特点,而且技巧难度一会一下跳跃的那么大。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从赵孟頫的《赤壁赋》、《洛神赋》等字帖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对于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继承,这些字帖里的字大部分都保留楷书的笔意,因此上手会比较简单。而这几个字帖都是以行书规范来写的,因此就可以初步掌握行书的规律,这是给二王行书学习的热身动作,按照这个要求来往往 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二王行书的学习,我建议也要按照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 题主可以选择一些王羲之墨迹来入手,比如《平安帖》、《快雪时情帖》、《奉橘帖》这些都还中规中矩,比较适合入手。之后就可以提高一些难度,写《兰亭序》和王献之墨迹。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帮到你。

3

对于如何学书法,一百个人可能就会有一百个观点。

想学二王的行书你完全可以直奔着去,同时,诸家名单都不要放过。

一:临帖是比葫芦画瓢,不是比着葫芦画葫,否则,进去会出不来。

二:临帖学习就好比我们平时的生活,要消化,要吸收,也要排解。无论吃什么肉,长的都是自己的肉。

三:临怀与创作。

临帖是练功,是淘金。

创作则是炼金。

个人的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本人只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写字也是纯属于玩玩的。

还是多看看其他老师的解答吧。

本人是受邀答题,走过路过的老师也可以发表自己高论,本人不喜欢抬杠。

4

你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刚接触书法,就想到风格的不同会影响后面学习的问题,很多写了一辈子字的人都想不到这一点。

确实,现在学习颜真卿的字,对将来你学习王羲之行书肯定有影响。

一、初习书法,沿着一条主线,由浅及深、由近及远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

王羲之所处的年代久远,且他没有墨迹流传下来,初学者学习他的行书是有较大难度的。

最好的办法是,寻找历史上学习王羲之的杰出书法家,向他们临习王字的作品学习,掌握基本技法后,再向王羲之经典法帖学习。

二、颜真卿风格和笔法与王羲之有较大不同,二者容易让初学者混淆。

颜真卿楷书方正,字形属横画宽结,用笔肥美,提按较分明;而王羲之行书左低右高,字形类似楷书中的斜画紧结,用笔硬瘦,提按轻盈。

二者区别较大,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后,势必会影响后面王羲之行书的学习。

三、建议你先学赵孟頫或褚遂良楷书,有助于过渡到王羲之行书。

赵孟頫被称为“历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深得王字真髓并简化了王字笔法,是爱好者学习王字的最佳选择之一。

褚遂良所处的初唐,离东晋并不久远,他与欧阳询、虞世南的笔法都得至王羲之一脉历代的口传心授,并且他的字比欧、虞二人更为灵动、跳跃,更接近王羲之行书风格。

所以,你不妨从赵孟頫、褚遂良二人楷书入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5

练一些秀气工整的魏碑,很好入手的。

6

一 可以先学二王小楷,因为二王小楷可写大字,也可写小字,我们可以将《乐毅论》原帖和放大六倍后的字对比一下,这也是王羲之书法的过人之处。

再一个,王羲之的楷书用笔与王羲之行书有许多内在联系,《圣教序》《兰亭序》有许多相似,甚至一样的字,有助于一步到位学好楷书直接对接行书习此帖,也就为以后临习王羲之的行书铺垫。我们可以列举楷书《黄庭经》与《兰亭序》\"兴,虚,人\"几个字,还有兰亭序开头\"永和\"二字对比一下,可以看出之间的相似之处与承接关联。

二 可以学赵孟頫的字,他对发扬普及了二王书法做了许多贡献,他的《临兰亭序》因为少了些原帖牵丝连线的复杂化,被称为更接近王羲之笔法神韵的《兰亭序》,更利于初学者,特别之处是他的楷书多为流动性强的行楷,可以更快更好直过渡到行书,

三可学薛绍彭,宋代著名书法家

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宋代书法家·危素《薛 临兰亭叙》跋:“宋之名书者, 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也\"。我们看上面薛绍彭名帖《云顶山诗》行楷书法也是学习王羲之楷书过渡行书的较好典范。

7

对于书法,用一窍不通来形容我一点都不为过,因此具体的书法建议我无法给你,但你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说说我的看法,供你参考。

你喜欢阅读和书法,尤其喜欢行草的行云流水。于是你想临帖,但不知道临谁的帖。我的建议是找到你最喜欢的字帖,开练。根据《刻意练习》的说法,任何一项技能必须经过十万个小时的持续练习,你的书法练习同样会经历这个过程。期间你会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停滞不前的沮丧以及突破瓶颈的海阔天空。我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前方等着你。

你在临帖《多宝塔》,又担心习惯了这个风格,与另外的风格相悖。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你看世界上那么多作家,哪一个作家是另一个的翻版?同理书法家也是,即使同一种风格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也肯定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无论做什么读带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你只管练习就好了,练到最后,你终将形成自己的风格。

你希望别人的建议与经验可能会减少你学习路途上的坎坷。我想你说,你想得美。任何人的建议与经验会对你有帮助,但你学习的路途上必然会有坎坷与波折,踏上这条路之前,你最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只有靠你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矫正,不停探索,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我相信只要你付出时间和努力,你终将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愿书法伴你成长。

8

现在学习书法这件事都被那些以此为业的书匠书霸搞得玄乎了。非要推荐这个,崇拜那个。其实初学者,找个本地人写的端庄点的字照着写就可,或照着班级书法老师的字写也可以,初学者眼光没有那么高,不要取法其上,欲高则不达。古人语,字无百日功,初学者经过多鼓励少批评的有兴趣地百日训练以后对书法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后,可以直接学二王。其他帖派书家的字其实都是从二王的字派生出来的。边临边悟,边练边读,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对那些一心想赚钱的书法老师要保持一定警惕,他们的话往往带有谋利倾向,他们把你批得狗血喷头,其实是为了他的私心,为了你能死心跟他学。可是,你还是要直接从百度里寻找书法的秘诀。

9

既然王羲之书法来源于卫夫人和钟繇,那么,先学卫夫人和钟繇的楷书都是可以衔接二王行书的!

10

从书法理论和实践看,应该是从楷书起步。推出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即: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这四大家每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认为首选是颜真卿的楷书,如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理由如下:

从书法史的地位上看。颜真卿是继王羲之父子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集》,由此可见他的名气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也就是说,在影响方面,除了王羲之之外,其次者就是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颇有地位。或者可理解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号书法大家。

从楷书创新上看。颜真卿初学“草圣”张旭,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颜真卿的书法与他高尚的人格的完美契合。自古历来,有一个千古不易的哲理,那就是书品即人品。书品与人品是绝对一致的。就是说,人品如果不重,人品不贵,就肯定写不好书法。比如说,对于秦桧这样的人,他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忠臣良将岳飞,那么当然大家不能容忍这个人,也没人学习他的书法。中国书法不同其他艺术,她是直言表露心声的艺术。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就是他一生为了国家忠烈悲壮的事迹写照,也是历代提高其于书法界更高地位的根本。

唐代以来,很多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是从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开始起步而取得成果的。还有就是,颜真卿是为国捐躯的一个英雄,因此人们对他的怀念,珍惜他的书法作品。而且从字里行间也能见到他的大气凛然的这个风貌,所以后人对颜真卿非常的推崇,跟他的人品有极为关键的联系。这也是极力推崇颜真卿书法的主要原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