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证史书真假,由于年代久远,需要运用各种方法。

被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真迹,还是伪作,争论至今犹存。

但我对此,有三点认识:

其一,1965年 ,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兰亭序》既非王羲之所作,也非王羲之所书,而是王羲之后人的伪作。而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则写出《〈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对郭文指名道姓进行批评,但因郭身居高位,报纸未敢发表。而毛主席知悉后写信指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且不说双方对错,单就毛主席不偏向与自已私谊交好的郭沫若这一点,领袖襟怀,令人钦服。

其二,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尤为推崇,并得到了真迹。且命人临摹,常以摹本赠赏手下大臣。史传《兰亭序》真迹随葬于太宗昭陵,但愿唐末黄巢之盗与五代温韬之盗未将其掠走,但愿圣典有重见天日之时

其三,序言的光芒太盛,其实兰亭集所录之诗也挺不错,遥想永和九年三月,四十一位友人聚于会稽山阴兰亭修稧,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文人武将,竟相唱和,的确令人神往。

总之,史书真伪的考证,需要广听各家之言,广集各种证据,进行科学鉴证。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你就只能通过自己的多方面研究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史书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会有对某一方的倾向的。史书之中也非常有可能出现编造的情节。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史书,就是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读。

有一个比较通用的答案,你可以去思考一下写史书的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如果实在是想不出来什么理由,那么这段历史就可以看做是编的,比如:

两个人的悄悄话

比如历史书上说,两个人在说悄悄话。那么既然是悄悄话,那么写历史的人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人在想什么

这个更离谱,写史书的人是怎么知道当时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人是怎么想的?难不成有读心术吗?除非这本史书是作者自己给自己写的自传。

3

考证的真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毕竟一般史书一般都是几百年上千年前发生的事情,而且所记录的内容就更加的长了。

那么如何考证史书的真假呢?



  • 查看前因后果。

史书提出一个事件,一般都是会把具体的缘由事件地点人物交代清楚的,从这些方面入手,如果发现史书有地方没有交代全面或者说记载模糊,那么很可能此事是杜撰的。

比如司马迁治史的态度相当严谨,《史记》中的所有的记录都是有根有据(有些我们现在见不到了)所有原始史料都经过司马迁的严格筛选辨别,对于不能断定的则都记录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史记能够占据这么高的地位的根本原因。要有足够的证据与说服力,这样才能具有可靠性。



  • 多方面比较综合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考证史书记载是否属实,可以查阅其他背景资料或者或史书辅助推敲证明该史书记载内容是否属实。

比如一部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并没有刘备这个人,但是从其他地方得知,刘备这个这个人物不仅在三国中存在,还是蜀国的皇帝,那么显而易见,这部史书记载的内容不是真的。


4

没有什么办法真正验证史书的真假,毕竟是距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东西,那时也没有类似现在视频类记录下来,开个玩笑的话,除非穿越回去,否则谁也不知道那些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搜集一点点证据,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让我们粗浅的回忆,一点点接近真实。

如何接近真实呢?大概有三条,让我一一为你计算。

逻辑推理

史书中的资料,有真有假,其中常常会用到的就是逻辑推理,换言说便是猜想。有很多的结论或现如今所学的历史都是依靠逻辑推理获取信息的。

比如在史料的选择上,我们的专家们做了一遍又一遍的甄别,根据历史上关于史书的记载,最终分别出正史或野史,如《竹书纪年》是魏国墓中的史书,没有其他的历史依据,因此这本书所说按理说是不一定正确的,需要人们的判断。

专家依靠人类逻辑学辨别史实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比如,孟姜女哭长城一事中,按照逻辑来讲,仅仅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能按照史实来对待。

逻辑推理是人们猜测的工具,也是人们根据史实判断真实性的工具,它是抽象的“笔”,但十分重要。

考古发现

作为第一手史料,考古发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们对待历史,一直保持着客观再客观的严谨态度,而考古发现是客观的代表,毕竟没有什么比实物证据更证据的了。

通过历史和化学的结合,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物品的年代、属性、铸造方法,这就是现代科学历史的优越性。比如,在测定元谋人、北京人等骸骨时,人们会用到碳十四测定法来测定骨骼的距今年代,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在距离现在这么多年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出现在中国的这些角落,我们便加深了历史的理解。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发现了甲骨文,从而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发现了竹简等古老物品,从而推断出古人的文化生活;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等,从而把中华文化的历史再次前推,使其更加接近真实。

字源、字义、训诂学及其他学问

如果你认为历史学家们只掌握了一项历史知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分析历史的史实时,他们经常会用到其他的思想工具,比如字源、字义和训诂学等。在分析一个事物的历史时,很多时候都要不断斟酌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有些事物在岁月的打磨中变成了其他的名称,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考虑。

如泰山,有人将其与“太”山相对比,而古代时候“太”与“大”意思相似,从而证明出泰山最早在群山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再比如说,一些地方在不同的朝代具有不同的名字,而其中的含义和原因也是我们需要依靠其他学术来解决的。

我认为,这三点是接近历史真实性最重要的工具,有了这些能力,我们才可以算得上是历史真实接近者。

5

人做不到!

6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得看史书的来源,公开出版与非公开出版,一般而言,公开出版比非公开出版可信,具有更高的权威信。再看是何人写作的,一般来说,政府编写的比民间编写的更具权威性,史学名家编写的比一般人编写的更具权威性,名家写的比非名家的更具权威。三要看创作者所处时代和身份地位,一般来说,同时代人编写的史书更具真实性,因为同在一个时代,更容易了解到历史的真相,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信息缺失较少,故而较接近真实,再一个,尽管编写知名度没有名家高,但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待在历史人物身边的人或是参加过历史事件的人,从而能获得更为准确的材料,那么这样的作者撰写的史书就值得高度重视,特别对待,权威价值亦特别高。四是多本史书相互映证,考察出版年限及撰写人情况,正史野史结合,甚至可参考外国作者撰写的见闻录等,历史总会留下痕迹,许多历史在民间文化习俗及后人的考古发掘都能找出映证,这可以从一定角度纠正撰写者因某些需要而产生的偏差,更何况有的历史,当时没有编撰,而到下一个朝代或者说是过了很多年后,在人云亦云的情况下编写,缺乏足够的考证,就难免有错误。总之,要映证一段史实的真伪,必须要看权威性,要多方映证,通常来说,孤证不立,若有其它材料加以佐证,那么也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了。史人是后人撰写的,处于不同的角度,也会产生同一事件而出现不同观点,那么,不去管那些观点,只要抓住事件的真实性就行了。考证史书采取谨慎的态度,多方映证,自然就能去伪存真。

7

历史如何证明其真实性?

历史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是文献法和考古法。

考古法不用说了,是证明历史最直接的方法。而文献法则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何在没有考古的前提下证明历史的真实性,就看文献记载的情况。第一要看文献的来源,是谁写的,怎么写的。比方说写的是一个皇帝的生平,当朝史官写的无疑是最真实的。第二要看一个历史事件是是否能从别的文献得到印证。如果一个事件在很多文献当中都有记载,那么这个事件可以肯定是真实的,否则就是所谓孤证,可信度不高。第三则是看该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如果一个事件虽然记载的很详细,但是时间和年代对不上号,或者事情发生的过程在逻辑上讲不通,则可信度也不高。

8

个人观点有三:

1单一史书的记载为片面,需要结合其方面史书一同佐证。相互对照,相互解释,不乏有记录缺失或者偏薄之处。

2史书的真假考证不单单是考证其内容的合理性,在必要的时刻承载内容的材料也有研究之处,例如甲骨文的骨头是几千年前的,上面的内容自然可信度高。

3认知即是真理,在没有更充分的证据推翻现有的史书时,那么他就是真。

9

正史一般都是当朝给前朝编著的,这样就会出现不真实性,尽管史官想客观公平的写下前朝的历史,当朝的统治者也不会同意的,必然是对前朝的功绩尽量往小了写,而过错添油加醋无限放大,来获取天下百姓的民心和拥护。

那么如何考证史书的真假呢?我认为只有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或者书籍去发现当朝所记录的东西才能发现真实的历史。

举个例子吧,1975年底在中国湖北省的云梦县发现和发掘,其中M11号墓主为秦代官吏"喜",墓葬中出土了1155枚秦代竹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

这上面记载的其中一条法律是关于徭役的,大概就是因不可控因素导致不能按期到达并不是直接问斩,这就证明了以前我们所熟悉的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错误的,因下雨延期到达是不会被砍头的,只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借口罢了。

10

第一,有句话说,”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历史“,也就是说,历史当中,不可能不带有书写历史的人的思想、观念和感情,所以史书带有一些偏见是很正常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时,加入了很多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如你所说的机密对话。这主要是为了丰满人物和故事,很多并非史实。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当事人在事后回忆,被周围人记录下来的。

要判断史实真假,不能尽信一家之言,还要有足够的旁证。同一件事,除了本国官方记录,可能还会有他国史官、地方官吏做的记录,以及民间的记录。各方对比参照,可以考证出比较可信的历史事实。

不过相对来说,还是正史更为可信,因为书写正史的官吏,更接近权力中心,可能更了解事实。保存正史资料的条件,也比民间更完备,在流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更小。

所以,除非有明显的证据可以否定正史记录,否则还是相信正史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