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可能片面,但我能说,我们的影视剧中的群众演员基本都不走心吗?
最早这个比较强烈的感觉来自于观看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其中有日本鬼子当众枪杀八路军的场景,但围观的群众基本上都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看杀人犹如看小朋友过家家,一脸的麻木无所谓。一看就是那种凑人数的节奏。嗣后就感觉几乎所有的国产影视剧,群众演员基本上抱着吃瓜群众或者打酱油的心态和表情,比如像《乡村爱情》这样的电视剧,剧中角色跟假装跟作为邻居的群众演员打招呼,而群众演员完全是一种懵懂应付的表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观众,就特别容易出戏,感觉特别假。这种细节的假,甚至导致整个影视剧的假,这也是我们国产影视剧质量上不去的一大原因。
同样是群众演员,但我们看国外的影视剧,就会发现,他们的群演会入戏得多。很多大场面的镜头,群演几乎完全能够进入角色,毫无违和,令人惊叹这些群演的表演天分。
有一次因为一个机会,见过葛优,与他聊起过这个话题,我问他有一个他在美国教那些美国演员演戏的情节,那些学员是不是专业演员,他说不是,那些演员真实身份就是警察,但都特别入戏,几乎毫无群演痕迹。就是说,你找一个美国人演戏,他们马上就会按照你的要求进入角色。有一次他们找一个老太太表演表示害怕,结果这个老太太马上浑身发抖,葛优笑说,“其实也没要害怕到这个程度”,但他们真的能做到你要什么表情,他们就能跟着给你什么表情,特别配合。
在这里,中国的群演与外国的群演区别如此之大,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一个是民族性格,一个是成长经历。我们的民族性格,相对比较内向,拘谨,甚至可以说比较怯弱,而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个性发展容易受到约束,受到压抑,中规中矩,不允许张扬,而国外的情况尤其美国的情况,可以说恰恰相反,因此作为个体,一个美国人会表现得从容,自信,人来疯。那么,同样做群演,这种区别就很容易暴露出来。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果需要他们做群演,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但不管民族性格或者成长经历有多大的区别,作为群众演员,也理应有同样的要求,那就是入戏,必须进入角色。但我们的群演之所以与要求格格不入,问题不在群演,而在导演和整个剧组,是他们本身的专业精神缺失,在他们看来,整部影视剧,需要表演的,仅仅是那些有名有姓的专业演员,群演只是道具,只是人幕墙,只是数字,入戏不入戏,要求不高。其实,对群演要求不高,对专业演员的要求也就高不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出现那么多的小鲜肉演员,甚至说台词的时候用念数字充数的演员。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非常入戏的群演,在我个人看来,比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千里走单骑》,剧中的群演就非常棒,群演和专业演员浑然一体,令人信服。这就是一个大导演的专业素质所在。
因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不称职的群众演员,只有不称职的导演或剧组。而这个剧组经费的多少、群演的报酬多少,绝不是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