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要犯发配,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首见于秦汉,但在大宋才正式入刑律。

发配地为偏远不毛之地,要么寒苦,要么烟瘴,两三千里之外,甚至更远。虽不是死刑,但饱受折磨之痛,最后也难逃一死

人间炼狱,无非如此。小编做导游,一起看看古代犯人发配生活,以及犯人的大结局……


为什么要发配犯人到边疆

很多人可能疑惑,朝廷要犯,不杀不狱,弄到几千里外,衙役也跟着受罪,这是闹哪样?

古代人口少,分布不平衡,城阙乡镇之处人皆往之,穷山恶水之地人皆背之。况普天之下皆为王土,荒地要垦,边疆得守,人手宝贵啊

地方越差,人烟越少。这些犯人被发配到边陲之地,一示以严重惩罚,二补充点人手。过去边疆一场战争或瘟疫,很多人就没了。犯人发配,可充军,当然是最先死那种。平时就做免费苦力

于朝廷而言,这些要犯远离人口密集的城镇;减少牢狱负荷,节约资源;让他们受到惩罚;又能给边疆多少增加点劳力和边防战斗力;同时彰显封建统治者的仁心和宽容。可谓一举五得

说的好听点,是让发配犯接受改造,实际上是“物尽其用”,皇帝又不是傻子。



发配犯的生活和最终命运

先弄清一个重要前提,这些重罪犯人所到之处,大家是知道他们身份的。说直白点,发配犯是被朝廷免死,却又被抛弃的最卑微之人


情况一丨炼狱之路 或死在发配路上

古代那荒蛮的人间,出了城镇一路荒芜,衙役和犯人徒步跋山涉水几千里,可想一路多苦。不要忘了犯人戴着枷锁镣铐,更不要忘了衙役亲自押解,来回折腾五六千里,徒步几个月。

一,犯人能否经得住一路折磨;二,还要看衙役心情若犯人亲属打点了好处给衙役大哥,犯人路上若受得了,能活着到发配地如果衙役敲诈钱财无果,他们未必愿意陪犯人折磨几千里

这种不乐观情况下,衙役可能会提前完成任务。犯人在发配路上就Game Over了


情况二丨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发配地可分两种环境,一种寒苦北方,如宁古塔。一种湿热南方烟瘴之地,如海南、岭南。还第三种,发配到东部荒岛上。

犯人来自全国各地,假如南人北发,北人南放,就看你适应能力。贫瘠之地,医疗卫生又差,发配犯本来就是重罪犯人,做的是苦力,活的最卑微累倒、病死或饿晕,谁会过问?或许延喘苟残一段时间,后死去


情况三丨折磨而死 或成炮灰

犯人一起生活和劳作的人群,自然也有其他犯人,也少不了恶徒。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新来犯人受欺的现象,都成规则了

另外,环境和时候影响风气,穷乡僻囊出刁民有点难听,但剽悍之风可以有。

新来犯人劳作或生活里,都可能被欺负。其实大家都不是什么老实人,但强龙难压地头蛇。那种不毛之地,因为食物都可能发生人命

另外,被充军的犯人遇到战事,首先成为炮灰。想法再狂野点,野外被野兽吃掉也不稀奇。


情况四丨发配犯自杀也会有

好死不如赖活着。不过,人有受不了痛苦折磨的时候,而且漫漫长路满眼都是绝望。

更不是每个人都经过绝苦生活。有些犯人被折磨生不如死,最后一了百了的自然会有


再难的生活,也存在希望,或多或少

发配到云贵之地的犯人,虽然苦,但有机会存活下去。极南边陲,少数民族很多,汉人相对少,一般相互冒犯的意外事件少些


发配犯为什么不逃跑?

如果能逃掉,如果逃有用,古代就不会有发配刑罚。社区生活中能活下来都比上炕费事,逃往荒芜的千里无人区,真是长本事了。那早晚温差冻不死?食物没找到,先成了野兽的食物

看过文章,年代大家猜哈。犯人从新疆逃回东部,自从那啥所成立以来,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没死在穿越荒漠的路上。何况更遥远的古代?

当然,凡事往往有例外。古代发配犯确实有成功逃掉的,不过那也是在东部沿海一岛上。曾有几个人游了几十里跑掉了。


小编陈词

古代发配犯人,看似朝廷仁义,还要感谢皇恩。实际上结局一样很惨,能活下来都是汉子。

说一千道一万,做一个良民才是最靠谱的好人有时可能吃点小亏,但去害你的人也最少。还有,如果我们是大学教授,就会极少和流氓有交集。努力才是王道此话与君共勉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