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亳州为古邑,据说帝喾立都于亳,虽有记载,但那一类古籍基本没几句真话,都是逮什么谣造什么谣,并且经常把现实事件神话化,故而帝喾立都于亳之事倒也未可全信。
一般认为亳为汤都,也就是商汤曾立都于此。《六国表》记载:汤起于亳。《殷本纪》也载:汤始居亳。也就是所谓的“史公固以关中之亳系之汤矣”。
据说亳有三地,晋人皇甫謐又说:立政三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
总之,亳州为古邑,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至于“亳”名,源于其是一个产出和存储粮食、药草的地方。
我曾经介绍过,家字为什么用“宀”而不用“穴”,简单说,“宀”主要体现的是“定居”这个性质。
亳字,则恰巧是“宀”演变成“亠”部首与“口”搭配,在字型进化方面的体现。
亳在甲骨文中的“人”字头,其实就是“宀”在古文字上的另一种形式,体现的也是“定居”这个性质。
其下的“口”或者说方块的形状,则代表仓廪,也就是“贮存”。《史记·货殖列传》有说:“汤止于亳”,这也很明显表示了,亳邑在古代“仓储之地”的意义。
至于以下的笔画,不论甲骨文也好金文也罢,包括楚帛,都可以看得出来是表示植物。只是说,这个形象到底是表示粮食还是药草,历来众说纷纭。
直到今天,亳州依然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出、存储和转运的据点。
结合古代的情况,疾病向来是势力发展的大敌。古人将亳邑立为都城,有利于得到珍贵的药材资源,这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的亳州,亦是全国著名的大型药市所在。
只是比起曾经,现在倒是满见用淀粉、石膏粉调制入模造出来的冬虫夏草;聚氯乙烯塑料熔化入模制的金钱白花蛇、珍珠;套模具量产的千年人形何首乌;用莪术块茎加黄泥、明胶打磨出来的三七;灌骨胶的鹿茸;鸡蛋明胶的紫河车;猪蹄壳的穿山甲;葡萄皮染色的山茱萸;云木香染色的丹参;喷香精的老榆木疙瘩檀香;掺砖粉的红花;灌石灰的全蝎;拌明矾的土鳖;盐水泡出来的内金……
如果古代的亳邑也像现在这样,商汤一看,搞点好药忒费劲,恐怕就不会在此立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