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会包装自己并小有名气的人称之为“网红”。网红在互联网时代有很高的流量价值,利用此挣钱的不在少数。而在古代,刘邦至少是最早一批把自己进行包装的“网红”并据此变现的人才之一了。
以上这一出,我个人认为是刘邦和他媳妇自导自演的一场造势运动。秦始皇经常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然后,刘邦怀疑自己就是身聚天子气的那个人,并且经常似模似样跑到芒砀山内躲起来,生怕被人发现。
奇怪的是,他媳妇和手下人每次去山里找他,都能一找一个准。还说,“刘季在的地上,天上有云气聚集,所以我才能准确找到他”。听到这里,刘季当然心里乐开花。其他人听了这事,很多就开始追随他了(多欲附者矣)。
这么明显的双簧,要在现代社会,早被人识破了。但我们古人大多见识不多,还真信这些。所以,刘邦的自我造势意识是非常超前的,并通过这种造势拉起了自己的原始队伍(那时候,萧何、曹参、樊哙等还没入伙)
这类的造势,还包括“赤帝之子”的传说。传言刘邦是赤帝之子,一次醉酒之后,当道杀了一条大蛇,这条大蛇是白帝之子。大伙听了这个传言,都很害怕刘邦(诸从者日益畏之)。
包装好自己,不光可以吸引入伙队伍,还能在队伍中保持权威。会造势的刘邦,一点都不简单。用现代时髦话说,那是懂心理学的人才。
就这样,靠着以上各种操作,刘邦在芒砀山内拉起了一支队伍,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反秦运动中,也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二、 神奇的魔力:为啥人才都往刘邦那里跑?
争天下是需要人才的,光会装神弄鬼肯定无法做大。陈胜吴广就是例子,他们也利用过“大楚兴、陈胜王”来造势,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真正的实力是最重要的。但实力并不是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而是选才、用才,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的能力。
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志得意满之时,曾经说过: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评价自己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运筹帷幄有张良、稳固后方有萧何、战无不胜有韩信。而项羽有谋士范增而不用,所以其失去了天下。
但这里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些人才都愿意道刘邦麾下为其效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刘邦在没有取得天下之前,是愿意与天下同利的。高起、王陵是这么说: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起和王陵说,虽然陛下(刘邦)对人轻慢不礼貌,项羽对人热情仁爱。但真正到论功行赏的时候,陛下舍得封赏下属;而项羽妒贤忌能,有功不赏,十分吝啬。
与天下同利正是刘邦的神奇魔力。用这一招,几乎可以让所有的人才为刘邦效力。大伙的激励很到位,肯定会为刘邦拼死打天下。
项羽在这方面实在是做得太差,比如,韩信、陈平一开始都在项羽旗下效力,最后都转投刘邦,立不世奇功。
另外,刘邦识人的才能也是天下无双。刘邦临死前,吕后问他后事如何安排。刘邦的回答后来一一验证。《史记》中是这么说的: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后世,果然陈平与周勃一起平定“诸吕之乱”,还汉氏天下。刘邦的识人眼光可见一般,项羽在此方面是远远不及的。
识人、用人、奖罚惩赏是统治者的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素养。这方面刘邦做到无可挑剔,而项羽连及格线都不到。
三、 对手的馈赠:利用对手犯错不断升级
我们后人在读史的时候,经常会假设,如果怎么样,历史会怎么样。比如,项羽在鸿门宴上如果杀了刘邦,历史会怎么样?如果项羽能够一直用范增,结果会怎么样?
纵观项羽一生,为当世战神,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作为君王,项羽犯了太多太多的错误。而他的对手,正是在项羽一次次错误之下,图存壮大,直到成功夺取天下。
项羽的第一次大错,便是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这里就不过多解说。这里要提的一个细节是,刘邦从鸿门宴回到军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杀曹无伤。这个曹无伤就是向项羽报信刘邦有不臣之心的人。
太史公在这个小细节里,通过刘邦的“立杀”与项羽的“不杀”,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二人的性格特点。刘邦,杀伐果断;项羽,犹豫寡断。高下立判。
项羽的第二次大错,即时是楚汉势均力敌的时候,与刘邦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将这个协定当真了。他不知道的是,这世间的所有约定都不能算数。只有自己手中的实力,才是最大的真理。当刘邦势力反超之后,灭楚势在必行,而项羽却天真认为刘邦不会背弃盟约。
项羽的第三次错误,就是定都彭城。太史公曾经说过, “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在秦汉之际,关中富饶、四塞之地,可攻可守,是定都的最佳位置。如果想扼控天下,没有比关中更好的地方;但如只想做个诸侯,那尽可随便定都。
项羽选择了彭城,放弃了至高皇帝位,而自称霸王。自古“小霸不过三、大霸不过五”。春秋五霸,有几个有好下场?真是可惜可叹。
在项羽不端犯错的时候,刘邦已经在暗中积攒了足够强大的力量。楚汉之间,攻守之势异也!
四、狭促的缺点:有点小毛病那又怎样?
刘邦“慢而少礼”是出了名的。陈平、王陵、高起、郦食其等都批评过刘邦的这些毛病。但刘邦有个长处,就是“你批评得对,我就马上改”。比如:
郦食其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郦食其求见刘邦时,刘邦正在让两位侍女帮他洗脚。这在古代是十分无理的行为。郦食其说了之后,刘邦马上改正。让郦食其感觉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所以,虽然刘邦有那些小毛病,但他并不固执己见。别人说的,他能听见去,也能改正。刘邦被人诟病的推儿女下车,不也最后在夏侯婴的坚持下,没有真正丢掉儿女么?
所以,刘邦的那些小缺点固然很招人烦,但他能听人言、知错能改、不固执的态度却让身边的人感觉很好。
综上,历史之所以选择刘邦。是因为刘邦就是那个最适合一统天下的人。他识人、用才、与天下同利的大智慧,是他得天下的根本。但人无完人,刘邦有很多小毛病,但他也能听从建议、知错就改,那些小毛病最终也没有影响大局。
项羽,可称为一代战神,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