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现在影视出现在大众面前很碎片化,大众真的能很好理解真善美吗?

现在影视出现在大众面前很碎片化,大众真的能很好理解真善美吗?

2020-10-12 13:03阅读(63)

现在影视出现在大众面前很碎片化,大众真的能很好理解真善美吗?: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知识的产出和营养已经非常的不对称,这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特点。若说现在的

1

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知识的产出和营养已经非常的不对称,这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特点。若说现在的影视剧所传导的真善美能否被观众很好的理解,那要看观众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悟性。

这是一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是一个内容高于艺术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名人,无论你的文学素养深还是浅。

我们不妨浏览一下各大媒体上的作品,那些点击率居高不下的往往都是以内容取胜,不是迎合观众消遣的庸俗,就是制造刺激的绯闻。至于说那些有艺术审美的佳作,却很少有人止步浏览。媒体的商业化,使经纪人只唯利益而动,鲜讲作品影响。

在这些碎片化信息中,能够完整阅读的人为微乎其微,大都是泛泛浏览,捕捉几个关键词而已。在这个缺乏信仰的时期,这种文化传导方式,我想恐怕很难起到传播真善美的作用。

真善美往往不是靠灌输而成就其身,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是一个自我体悟、自我品读的过程。没有细节,没有渲染,只靠粗枝大叶式的浏览,恐怕是很难起到传递真善美的作用的。

如今的大容量、快节奏式阅读与视频观看,只是一种精神消遣,是适应娱乐至上的需求。观众无心,也没用意去体悟、理解其中的真善美。

2

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黑格尔曾经将没定义为自然美与艺术美。将美放之于纪录片领域,我认为就是将片子做到尽善尽美,富有艺术性,以一种更完美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也能产生共鸣,体会到美。我认为,通过摄像机把客观生活的片断纪录下来,然后在这些片断中选择、提炼,利用剪辑、特技等技术手段加以组织,并把作者的思想倾注其间,体现出作者的意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化的过程。创作者在面对大量的素材面前,不能仅仅忠实地反映事件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从事实中升华更美的东西,反映那些不容易被人察觉的生活的本真美。因此实现“美”的过程,大部分体现在对片子的后期制作中,电视主要通过视觉图像传递信息,而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才能带给观众更好的美的享受。采用更专业的构图、打光、配乐、同期声和更高级的剪辑手法,并将他们完美的组合及达到了视听语言上的美。

纪录片的制作,是融合真善美这三个美学概念的过程,它们是个不可分隔的统一体,它们是环环相扣的。首先我以为,善要在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但凡是可以产生好的功利效果的纪录片,它记录的内容和所用的手法一定不可能是虚假的。真实性也是所有纪录片制作的基础与前提,失去了真的纪录片是不可能称之为善,或者美的。任何虚构的情节和事件只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也不可能达到创作者的初衷,不能称之为是“合目的性的”。

其次,美不是可以孤立存在的美学概念。纪录片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既是善的又是真的。大凡是可以称之为美的东西,必然是真的。而善又是美的灵魂,背离了善,美也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真和善是美的前提与基础。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把“美”定义为自然美和艺术美。在纪录片的领域中,自然美实际值得就是纪录片的“真”。由此可见,善本身就是美的一部分。因此,一部能反应生活本真,体现原汁原味生活艺术的片子,同时又能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才能够符合美概念。

3

影视剧碎片化只是这个碎片化时代的其中一面,碎片化让我们的时间无限琐碎,在碎片化的当下,时间不再是海绵里的水,而是散落一地的鸡毛。

碎片化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这只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必然,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快节奏,什么事情都讲究效率,并且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不少商家开始讲究数量而不要求质量,投资商也一直关注着影视行业。近几年来,电影、电视剧的数量也慢慢开始增多,也一直在迎合着观众的口味,但是种种的制作细节以及后期编制渐渐被忽略,为了时长和内容丰富度,强行穿插合种情节,看完落差感很大,这也导致了近几年烂片、烂剧的层出不穷。

想要通过影视剧理解真善美着实不容易,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真善美,真就是真理,善就是心存积德与善良,美就是自由状态下形象体现。

影视剧本身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画面和声音传播形态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它自身的特征使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的多重功能,体现的是广泛意义的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大量的商业文化,这并不是说影视剧是一种泛娱乐化的文化,相反,这正解释了影视剧被广泛认可的奥义,它既提现了各种文化融合的魅力,也提现了它所承担的社会功用。

综上,我的观点是影视剧作为碎片化信息传播途径的一种,对个人人生的价值导向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若要深层次的理解,只能靠多读书,通过自己的深度思考获取真知。

4

诚然现在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但个人觉得碎片化的影视不过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渠道,并不妨碍大众对于真善美的理解。对真善美的理解更多的是源自于自身的道德观、世界观以及个人的学识、见识。每个人有每个有的看法。\r

影视作品传达给的大众的信息,也并非单一取决于长短。大众有可能看完一部长剧,慢慢消化方能理解其蕴藏的深刻含义,从而收获到其表达的真善美,也有可能划过一个碎片化的短视频,却瞬间直击心灵,真善美就在顷刻间表露无遗。\r

而现实是蕴含真善美的影视信息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些粗制滥造、毫无营养的影视片段。而这些往往充斥着猎奇、血腥、暴力、低俗的标签,他们更能博取大众的眼球。人们很容易淹没在碎片化信息的海洋中。短时间持续性的刺激人们的感官,为此人们在毫无察觉中浪费掉大把的时间。猛然醒悟后才察觉这么长时间我都干了啥?

因此关键不在于怎样理解其中的真善美,而在于如何筛选信息。识别有营养的真善美,杜绝大部分的垃圾信息。而不是将时间大量消耗在无聊的碎片化信息中。在时间的长河中真善美从没消失,当然假恶丑亦然。时代在发展,短视频的兴起,使每个人都有生产内容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内容输出者也有很大的责任,你能为大众传递什么?是为了利益博人眼球制造垃圾影视信息,还是传递真善美。

图片取自网络




5

从大的时间尺度看,从人类诞生到进化到原始文明社会大约用了1000万年,从原始文明社会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8000年到10000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汽船、火车为代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内燃机、飞机、汽车为代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再次改变世界的面貌,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程度上的距离更近一步。

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及网络、原子能、航空航天、遗传工程为代表,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21世纪初至今)什么时候来?将在哪些领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来改变人类社会呢?人工智能,核聚变,基因工程,量子技术,还是新材料技术呢?都有可能。

不难发现,人类每一次进步都给人类自身带来极大的改变和震憾,也不难发现人类每一次发生重大变革的时间也都一次比一次短,一次比一次快。但人类的思想层面是不是也一样进步得很快呢?答案也定显而易见的,人类的精神生活显得越来越单一,越来越杂乱无章,越来越走向极端,这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物质较以往得到极大满足难到还不够吗?答案是一定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不习惯坐下来读书,不习惯一个人冷静的思考,不习惯从山川百物中获得知识,不习惯需要付出大量汗水才能获得劳动成果,不习惯再讲什么老套的仁义道德。物质丰富,大把机会,人们更习惯于不劳而获,习惯于取巧获利,习惯于及时行乐,习惯于实用主义。为利益可出卖一切,现丑陋搏眼球,以怪异谋同情,断章取义孤芳自赏,滚在泥中以为美,伏在尘中以为乐。见异思迁,得意妄行,早已不分东西,不辨南北。以无感麻木的双手撕裂了世界也撕裂了自己。

中华文明数千年而不衰,归其根源在文化的长久积淀,在文明的薪火传承。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思想典籍?道德仁义礼智信,每个字都能写出一本著作,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英雄?神话开世,帝王将相,仁人智士,孝义勇者,有着讲不完的经典诗文和感人的故事。

人们叫你美国人,不因为你说美国话,是因为你的基因里流淌是美国文明;人们称你德国人,不是因为你说德国话,是因为你的基因里流淌的是德国文明;同样人们叫你中国人,是因为你的基因里流淌的是中华文明。世界众多文明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但它不是由碎片化的转眼即逝的一时奇异想法构成的,是用无数的双手创造而成的。

人类辉煌的文明是由一辈一辈的前人创造而来,我们今天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当思考些什么呢?

6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年轻人兴趣转移也快,文字的信息量与影视差很多,所以以影视 视频的表现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之所以碎片化也是因为无法长时间关注的缘故,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必然要逻辑清晰,叙述顺畅,这就需要大量的情节与铺垫。

碎片化的方式能不能体现作品的真善美?为什么碎片化的方式越来越多呢?

1 影视作品的娱乐性越来越突出,因为没有大把时间观看一部作品,能在间隙中不费力的看完,不必联系前后的衔接,以放松心情为主要目的。

2 影视作品渲染的高潮部分,肯定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把节选的章节提供给观众,让观众只与感兴趣的内容发生关系,尽最大可能方便受众,也是增强粘性的一种手段。

3 以片段的形式展现,攫取受众好感,然后吸引他完整的观看整部影片,试想,你有时间来一一鉴别是否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吗?

好的影视作品一定会赢的大家的追捧,但怎样才能最快的让你发生兴趣才是宣传方该考虑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也在改变,适应当下的才能生存。

不要只纠结碎片化的快餐形式没有营养,真善美永远不会被掩盖,人性的光辉永远不会磨灭。




7

其实这主要取决于咱们大众

第一,在我们这么快节奏的生活中

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大多趋于娱乐

对于真正的展现出真善美的作品可能接受程度并不是很好

比如说我们喜欢看抖音

上面的小视频也多半是娱乐方向的

再比如说最近上映的一些影片


可以看出娱乐电影的票房很是高涨

只有很不错的一部《美丽人生》入围前五

第二

影视行业本身就是作为娱乐项目供人们欣赏娱乐的

电影里所谓的真善美

也只不过是某一个电影的特点

或者某一类电影的代名词

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必须要表达这个特点



第三

影视本来就是碎片化的

以非要将其归类的话是不是很累

你知道一年有多少部电影的产出么?


当然这只是咱们国内的,还有国外的呢,

可想而是数据的庞大

而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谁每天都会去刷一部电影呢?

所以,我们想要去理解真善美

并不单单从影视中获取

生活才是它们的最大舞台

8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你一个人。的确,现在的人群普遍都比较的浮躁。很难静下心去思考去感悟。

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是有人不那么浮躁的。不必在乎那些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9

“静下心,坐下来,品一杯好茶,心无旁骛,随便一翻,就能找到一部代表真善美的动人电影,沉浸其中,细细品味~~”。

这好像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乌托邦式的观影体验,现实的世界能实现这样的梦想吗? 即便如此的梦想成真了,这又真是你希望的结果吗?

这就好比是,仿若这个世界上都是同一种 “真善美” 性格的人,人与人之间没有个性差异,永远没有冲突,永远简单和谐,你难道认为这样的世界是你想要的完美世界吗?这绝对不是!世界需要差异,需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需要必要的矛盾冲突,需要瑕疵,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真善美”的可贵!这就像道家的阴阳平衡,更像物理学中终极规律“熵”理论,碎片化差异化,才是世界的本来样子!

在电影工业不发达时代,电影公司可选择的题材不多,影片出产量不大,人们观影的选择余地很小,好像是很容易找到代表“真善美”的影片。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电影和视频,已经从原来只能是拥有大笔资金的电影公司的专属产品,变成了甚至是普通人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生产出的作品。

于是乎,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因技术的解放而产出量越来越大。每个导演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差异化表达,从而造成影片风格和内容的碎片化。但这不正验证了我们国家对文艺界的鼓励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不正是世界原本绚丽多姿的样子?虽然这其中必然会包含一些阴暗,极端,低俗,暴力,忧郁等负面因素的影片,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能让人们发现另一半世界的美好!

心灵的感悟,如果只有正面真善美的说教,则永远无法让人珍惜眼前的美好。就正如没体会过痛苦,哪里知道快乐的真意;没有看到邪恶的结果,哪里会真正有向善的决心和勇气!不要低估大多数人辨别是非的能力。

日剧的小清新,韩剧的完美爱情,美剧的大尺度,英剧的有范儿,印度的歌舞,以至于浩如烟海的个人自拍小视频,都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人都试图去表达自己,其中瑕疵肯定存在,但每个人都在碎片化的信息世界中,吸收辨别,不断成长完善自己。不要因为愈发碎片化的纷繁世界,而怀疑人们理解真善美的勇气和能力!

10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个人认为没有拿的出手的优质的剧本,不是翻拍就是请有颜值无演技的高价明星蹭热度,更多的是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已经变成了商业化,敷衍了事、东拼西凑,导致现在的影视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很碎片化。而以前的影视作品更多的是老艺术家以追求艺术为目的,有着心灵觉性的明照,对艺术的信仰是真的切而实际,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有着真善美的一面。

举个例子:86版《西游记》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看了不止一两遍,每一集都是经典。在人物的琢磨推敲上,每个角色都是灵魂人物,还是在当时简陋的设备拍摄下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都呈现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真就是无论对人对事都要真诚,善就是对待弱小和需要帮助的要有善心,忽以善小而不为,美就是美德,受人尊敬得人所具备的品行。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拥有一颗善良之心的人,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世间之人心生善意,更是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的纽带。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大家都能真诚相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毫无保留地坦露给对方,说真话,做实事,那么人们之间必然能够互信互爱,世间也会一片祥和。但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千差万别,纷繁无比。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人们戴上了各种假的面具,于是乎,谁也不认识了,不相信了。

好的作品一定是美的。假如“真”是我们的目的地,善是我们应走的路,那么美就是我们一路走来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