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咱们先把这件事完整说一下。

朱元璋想要得到元将王保保(本名扩廓帖木儿),于是派李思齐为使者,前去招降王保保。李思齐去后,王保保对李思齐礼遇有加,好吃好喝一通招待,并表示投降朱元璋的事,可以“考虑考虑”。李思齐要回去的时候,王保保还专门派了一队骑兵护送。送到边境的时候,骑兵对李思齐说,我们主帅说了,请你留下一点礼物再走。李思齐心想,礼物不是早就送了吗?于是就说自己没有礼物。骑兵说,我们主帅要你一只手臂。李思齐于是自断一臂,送给骑兵。李思齐回去后,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李思齐剧照)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其实已经看出来了:其一,王保保不愿意投降;其二,王保保故意整李思齐。

王保保是朱元璋在推翻元朝,以及后来攻打北元的时候,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朱元璋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赞他为“天下奇男子”,曾七次试图招降他,但都没有成功。朱元璋虽然推翻了元朝,但是最后在进攻北元的时候,因为王保保的力保,最后朱元璋大败。

朱元璋说他一生有三大遗憾:一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传国玉玺被北元带走了,最后蒙古王林丹汗投降清朝的时候,交给了多尔衮)。二是没有元太子的消息(元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是和王保保一起对抗明军的重要战将,最后回到北元,取代元顺帝当北元皇帝,去世后庙号“元昭宗”。)三是不能活捉王保保。可见,朱元璋对王保保有多么看重。

那么,王保保为什么要用“留下一臂”的残忍办法,来羞辱李思齐呢?其实是李思齐和王保保有深仇大恨。

李思齐原来也是元将。当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的时候,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一起组织军队,对抗农民起义军。可以说,他们两人是对抗农军起义军的最重要的两支力量。后来,察罕帖木儿被降军暗害,他的养子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军队。王保保因为战功,元朝让他总领天下军马,于是王保保就发檄文,调动李思齐的兵马。李思齐不听他调度,大怒道:“我与汝父同乡里,汝父进酒犹三拜,然后饮。汝于我前无立地,今敢公然调我耶!”

(王保保剧照)

李思齐不听调度,也不仅仅是摆老资格。更重要的是,元末的朝廷其实也和明末朝廷差不多,朝臣们互相勾心斗角,藩将们也互相勾心斗角。甚至可以说,元末的朝廷比明末的朝廷更严重,因为皇帝(元顺帝)和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也在勾心斗角。皇后(奇皇后)想和太子联合起来,推翻皇帝。因此,李思齐不听王保保的,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因为这件事,两人开始结怨。

后来两人的矛盾越积越深,藩将张良弼、脱烈伯、孔兴等人,推李思齐为盟主,共同对抗王保保。同时,朝廷里皇太子又出来当和事佬,以关中为界限,李思齐负责关中以西,王保保负责关中以东。但李思齐因为是皇帝一派,不是太子一派,所以不听太子的安排。接着元顺帝又因为王保保是太子一派,让李思齐攻打王保保。可以说,整个元廷打成一片。

如果元廷要是团结的话,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元朝便可趁机消灭农民军。可惜不团结,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最后从容北上,收拾元朝。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李思齐打败后,投降了朱元璋。

(元顺帝剧照)

回到最先的话题,当李思齐作为劝降使者,被朱元璋派去劝降返回,被王保保要求“留下一臂”的时候,李思齐为什么那么听话就“留下一臂”呢?原因很简单。其一,他要不“留下一臂”,王保保就会杀他。其二,就算他当时能逃脱,回到明朝后,王保保就会以这个为借口,拒绝投降。这样一来,朱元璋也会杀他。总之,只要不“留下一臂”,他怎么都是一个死。所以,他只能“舍车保帅”了。

可惜伤势过重,又因为没有及时医治,最后还是死了。这也是李思齐的悲剧人生。如果他像王保保那样,始终不投降,最后也不会这么屈辱而死啊。

(参考资料:《元史》《明史》《明太祖实录》)

最佳贡献者
2

李思齐,罗山人,元末明初之人。他与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兵,镇压红巾军,颇有威势。当时还有一支义兵乃是孛罗帖木儿率领的。两支部队时有摩擦,为了争夺察罕之地,打得是热火朝天,元朝廷实在看不过去,于是下诏令两边罢兵和解。可是两人拥兵自重,哪里肯听,继续相互攻伐。

后来察罕帖木儿死后,由养子扩廓帖木儿继承,视孛罗帖木儿为仇敌,时有打斗。

元末,朝廷内太子和老臣不和,内斗不断。曾有一度太子被老臣和孛罗帖木儿等人联合逼走,扩廓帖木儿以太子之令举兵声讨孛罗帖木儿,帮助太子夺回权势。扩廓帖木儿也因此被封为太傅、左丞相,权势十分显赫。

当时朱元璋已灭亡陈友谅,尽有江、楚之地,张士诚占据淮东、浙西,声势十分浩大。元顺帝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命他亲率天下兵马,前去平定江南之乱。

扩廓帖木儿知道朱元璋和张士诚等人已成气候,不敢轻易进攻,于是在河南驻兵,特地派人传递檄文,征召关中的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四人领兵前来会师,再一起进攻。

李思齐认为自己当年与察罕察罕帖木儿(王保保他爹)一同发动义兵,资格很老,哪里看得起扩廓帖木儿,收到檄文后大怒,骂道:“我与你父相交之时,你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现在却敢来征召我?”

李思齐下了一道命令,命部下一兵一卒都不得出武关。张思道等人得知情况后,也都不听调遣。

扩廓帖木儿大怒,叹道“:我奉诏总领天下之兵,然而镇将却不受节制,我怎么去讨伐贼寇呢?”于是他率领大军往西入关,进攻李思齐。

李思齐等人会师长安,相互结盟,合力抵抗扩廓帖木儿。史书上记载两军相持一年,交战数百次,但是却不分胜负。

后来,朱元璋平定江南之后,为了一统江山,派了徐达和常遇春领兵二十万北伐。由于当时元朝内讧,明军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元军个个惶恐不已,或降或逃,很少有人敢于抵抗。

洪武二年(1369年),李思齐投降了明军,被任命为江西省平章政事。他的弟弟张良臣也在庆阳投降了明军,不过没过多久又背叛了,最后被明军所擒杀。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想与扩廓帖木儿求和,于是便派李思齐出使。李思齐刚到之时,扩廓帖木儿十分客气,待以宾客之礼,离别之际,又派骑兵专门护送他到塞下。

在离别之际,骑兵说道:“主帅有命令,请您留下一物作为离别之礼。

李思齐缓缓地说道”:“我远道而来,没有准备,身上并没有什么礼物。”

骑士闻言后,平静地说道:“希望您能留下一条臂膀。”

请输入描述替换高清大图

李思齐闻言后,大惊,不过立即恢复了平静。他知道此事是免不了的,于是自断一臂送给骑兵,然后返回,不久后便去世了。

3

谢邀,好吧,之前炒米曾经跟各位一起分享过元末奇人王保保和徐达之间的几次对决。今天再聊一聊王保保和李思齐之间的爱恨情仇!

元末红巾军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元朝的政府军和晚清的八旗一样,几乎都烂成渣了。如何剿灭红巾军,元顺帝学了一把汉灵帝灭黄巾,号召天下地主武装起兵讨贼,朝廷相应给予名分和待遇。



在这种大背景下,元朝父子叔侄这种家族式的地主武装步曲发展得很快。其中就有李思齐和王保保的舅舅兼养父察罕帖木儿(《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她爹)一起组建了武装,并很快打出了名堂。

至正12年(1352年),察罕帖木儿组织地方武装,与李思齐破罗山红巾军,察罕帖木儿升汝宁府达鲁花赤(相当于书记),李思齐授汝宁府知府(相当于县长)。这时期,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的关系应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此后察罕帖木儿去打河北、河南,李思齐去打四川。逐渐两人之间地位差别也开始分道扬镳了。


至正18年(1358年),李思齐驻凤翔,察罕帖木儿攻打河南。等至正19年(1359年),察罕帖木儿攻占红巾军都城汴梁,回师与孛罗帖木儿(另一个父子集团)争夺山西、河北的时候,李思齐和张良弼已经合谋袭杀定住及郭择善,两人分了他们的兵马,自己占据了长安。

至正22年(1362年)6月,察罕帖木儿围益都时被之前收编的刘福通的部将田丰、王士诚刺死。

察罕帖木儿的死对元朝而言,损失不可估量。在他几乎平灭红巾军的当口,他死了,他死之后,元朝的所有武装就开始撕破脸皮,互相攻伐,情况就和汉末三国一样了。

而造成这种状况,元顺帝和他的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功不可没,因为他们在玩”宫心计”,使得朝廷的权威越来越不值钱,支持朝廷的人马在这两派势力之间互相倾轧、挣扎。

当察罕帖木儿死后,朝廷令他的养子兼外甥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承袭了察罕帖木儿的地位及军队。

王保保很快就平定了中原,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被朝廷封为河南王,令其总领天下军马,成为朝廷的安全屏障。

但是李思齐并不服气,因为李思齐是真正的元老,现在一个新人仗着先辈的余荫,爬到了自己头上,其实不但但是李思齐这么想,每个拥有兵马的人都会这么想。

最终形成了以李思齐为首的张良弼、脱烈伯、孔兴等人的联盟代表元顺帝一派,共同对抗代表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的王保保这派。

这个阶段,北方在竞争出一个能够统领所有大军保卫元廷的人;南方朱元璋和陈友谅也在对决,竞争出一个有资格推翻元廷的人。

结果南方朱元璋胜出,而北方王保保”剩”出。因为后来愿意保元廷的,就剩下了他自己了。

洪武2年(1369年),徐达攻打陕西,李思齐的部下虎林赤、商暠、李克彝、任从政等人投降徐达,李思齐大势已去,也投降了徐达。张良弼逃到宁夏,被王保保抓了,张良弼的弟弟张良臣也无奈投降了明朝,但是不久后便复叛明朝,被徐达攻杀!

这就让朱元璋对李思齐的不信任感加重了。他让李思齐去漠北招降他曾经的同事、政敌、故人的儿子王保保。

结果王保保吃准了李思齐和朱元璋这层微妙的关系。对李思齐礼遇有加,并派骑兵送归。李思齐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一个降将两头不靠,今朝劝降,气氛又被王保保营造得如此暧昧。回去以后,就凭朱元璋那颗猜忌心,自己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可是就在快抵塞内的时候,骑兵说:“主帅有命,请您留下一物送别。”李思齐心说:“该送的礼物早就送了呀,现在没有礼物可送了呀”。送别的士兵对李思齐说:“愿得公一臂”。李思齐急了,王保保算你狠,我若不留手臂,朱元璋的人听到,肯定认为我要和你里应外合,助你一臂之力;我若留下一个手臂,这又算什么事?这不明晃晃羞辱人么?

李思齐狠狠心,不留下手臂,自己和家人都无法保全,留下手臂,自己或不保,但是可以保全家人。你狠我更狠,于是自断左臂交给了王保保派来送行的士兵。

回去之后,朱元璋得知了情况,也明白王保保是不可能投降的啦;而李思齐也没有再复叛的心思了。没多久李思齐伤势过重死了,他的夫人郑氏自杀殉葬。对此朱元璋给予了其夫人追封以旌其节。


而洪武5年(1372年),徐达迎来了自己一生唯一一次败仗,和林之战,便是拜王保保所赐!也是朱元璋的第二次北伐,这一次让朱元璋想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彻底落空。朱元璋夸奖王保保“奇男子”也,即未能招抚此人,又未能生擒此人,尝引以为憾事!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4

元末明初时期,有一奇人,从地方武装做到元军总兵,在打了多次败仗后又总能有一次大胜仗来证明自己,这就是元朝的王保保,朱元璋一生都想活捉他。

没能活捉到王保保,朱元璋便写信招降他,但均未成功,于是他想到了投降的李思齐,李思齐与王保保相熟,朱元璋便命李思齐去招降王保保,李思齐到了漠北,王保保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但就是不投降,李思齐无奈,便在王保保部队的护送下回大明,到了边境的时候,王保保手下对李思齐说:“将军希望得到你的一件告别之物。”李思齐说:“这次来得突然,没有准备什么。”随从又说:“将军说,愿的公一臂。”李思齐深知此事没有回旋的余地,于是砍下自己的一支手臂交给了王保保随从。李思齐回去后因伤势过重而死。
(倚天屠龙记中王保保与赵敏

王保保要李思齐一臂源于他们以前的仇恨,二人都是靠镇压红巾军高升的,王保保舅舅死后,王保保承袭了他舅舅的职位和军队,总领元军天下兵马,李思齐对此不服,之后王保保调遣他,他不听从,并与张良弼、孔兴等人共同对抗王保保。

于是皇太子便出面和解,他让王保保负责关中以东,李思齐等人负责关中以西,然而二人的矛盾并没有减缓,反而因为不是一派的,相互打起来了,他们在北方互相打起来的时候正是朱元璋快速扩张的时候,之后朱元璋势力扩大,李思齐便投降于朱元璋,在这过程中李思齐与王保保的梁子结的很深。

关于李思齐为什么会这么听话,自断一臂,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给也是死,不给也是死吧。朱元璋让与王保保有大仇的人去劝降他,就这么有自信吗?

5

这个问题问的不准确,先把几件重要的事情拎一个主干,说一个故事梗概,再给各位讲解其中的去脉来龙。

所谓明朝将领李思齐,其实是从元朝投降朱元璋过来的,算是降将。所谓蒙古王保保,他跟李思齐当年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后来在元朝官场上就结下了仇恨,李思齐投降朱元璋之后,更是成为了两个阵营的对手,两个人是新仇加旧恨。所谓送别,是错误的,准确的说,是李思齐去劝降王保保,谈崩掉之后,返回途中发生的断臂事件。而断臂,是仇家王保保提出的条件。

下面分几个部分来说。第一部分:李思奇和王保保曾经是一个战壕的战友;第二部分:王李如何结下梁子;第三部分:断臂前后。
第一部分:李思齐和王保保曾经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元朝至正十一年,安徽颍州沈丘人刘福通发起红巾军起义,十二年,沈丘人察罕帖木儿,信阳人李思齐组织当地地主武装,联手绞杀红巾军,此后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多次联手镇压起义军,为元朝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王保保是谁呢?就是察罕帖木儿的义子,蒙古名扩廓帖木儿,当时他就跟着义父征战沙场,算起来,王保保跟李思齐是一个战后的战友,论辈分,李思齐是王保保的叔叔辈。

第二部分:王保保和李思齐如何结下了梁子?

仗着义父察罕帖木儿的功绩,和自己多年征战沙场的战功,年轻的王保保获得河南王的封号,总领天下兵马,手下官员的强大,几乎可以和元朝朝廷分庭抗礼。而李思齐当年是和王保保的义父察罕帖木儿一起打天下的老资格,心中始终不服气王保保,其他如张良弼等人也是各怀异心。1366年,元朝已经是气数已尽,但是王保保和李思齐集团还是各怀鬼胎,明争暗斗。王保保调动天下兵马,陕西张良弼第一个抗拒军令不从。王保保指挥兵马讨伐张良弼,李思齐又和张良弼结成军师联盟对抗。就这样,在朱元璋率领大军打到眼前的时候,王保保集团和李思齐集团还在打内战。等到双方暂时一致对外的时候,元朝大势已去。而这两个人的仇恨早已深植于心。

第三部分:断臂前后。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元顺帝逃亡北方。1369年,李思齐投降明朝,但是王保保依旧顽强对抗大明军队,此后多年,王保保和明朝大将徐达,汤和等人多次交手,互有胜负。王保保在元朝灭亡之后,竟然称为抵抗明朝军队最顽强的一支力量!以至于后人有人称赞王保保为元朝的文天祥!

为了招抚王保保,朱元璋多次派遣使者劝降,结果被王保保扣下了使者,扣下了书信,最后派出了王保保的老熟人李思齐。

我们现在无法想象,这两位老熟人,老冤家再次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景,但是据历史记载:王保保对李思齐还是以礼相待的,后来让骑士送行到塞下,骑士说:主帅有命,请公留一物为别。思齐说:我原来没有准备礼物。骑士说:

愿得公一臂。思齐想不可幸免,于是割一臂而走,回去之后不久就病死。

朱元璋由此更加敬重王保保。

在《明史》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朱元璋和手下大将聚会,问谁是天下奇男子。大家都说是常遇春,说常遇春手下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结果朱元璋笑着说,常遇春虽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毕竟能成为我的臣子,王保保却始终成不了我的属下啊。这才是奇男子!最后朱元璋没办法册封王保保,竟然册封王宝宝的妹妹为秦王妃,可以说是一往情深。

回头再看王保保看李思齐的手臂,目的只有一个:羞辱这个当年的政敌,现在的国敌!而李思齐也是无可奈何。不断胳膊可能就会掉脑袋!毕竟这是在人家的地盘,王保保可是杀过使者的狠人!砍掉胳膊呢,这一辈子可就算是废掉了,毕竟自己是武将出身,又是一个投降过去的武将,没有了手臂,已经毫无利用价值。所以回去之后,不是病死,也会郁闷而死啊。

最后说一下,王保保至死没有投降明朝,最后死在哈拉海的的衙庭之上,他的妻子也非常的刚烈,跟在后面自尽而死。

6

很简单,王保保的阳谋,李思齐不跳也不行!

关于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其他的就是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以后,庞德作为一个曹操前不久才降服的一个将军,作战勇猛,甚至于最后跟关羽怒言相向,被关羽给杀了庞德,作为曹操身边一直待着的老红人,于禁反而选择投降。关羽。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庞德在曹操手里没有建立任何战功,也没有任何势力,所以他如果投降,他留在曹操身边的家眷不吓都得遭到屠杀,死一个,还是死全家,这一点对当时的庞德而言,就是最现实的选择,反关于禁他在曹操身边立了很多战功,而且他有很多党羽,有很多朋友在曹操身边,所以他不需要担心自己家里人的问题。

李思齐当时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他本身是元朝的降将,后来投降了朱元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王保保他是抵抗明朝的蒙古人中的中流砥柱,朱元璋一生三大遗憾之一,就是没有活捉了这个人。

当时李思齐面对王保保的时候,王保保牙齿是恨的牙痒痒啊,他一直想要想办法把这个人给做掉,但是他不能自己动手,自己动手就跌价。对于这种叛徒当然是让他自己的主子把它给解决了,最痛快。

所以他就用的这一招。

我告诉你叫我投降可以,但是得完成一个前提,前提条件就是你把自己手臂砍断了给我,我可以考虑去投降。

所有人都明白他的这个前提条件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他怎么可能投降?王保保如果投降了元朝所有人都可以朝朱元璋投降。但是李思齐必须要按照他的话来做为什么人家已经把价钱给提出来了,这个时候作为前去招降的一个将军,如果说你单方面地回绝掉这个前提条件的话,接下来回到朝野里面!别人就会根据这个事情指责你,甚至于对方可能落井下石,跟朱元璋说就是你们派出来这个招降的将军不可能把自己手臂砍断了,给我,所以我就不投降了,会落人口实,到时候,不但他会死,他全家都会跟着他一起去死。

这也就是所谓的死一个人还是死全家的问题,王保保这就是一个阳谋告诉你这是个陷阱,叫你就是往里面跳,你没有办法选择呢,只能够往这个陷阱里面跳,如果你不跳,朱元璋会赶着你的家人一起把你往这个陷阱里面敢,你能怎么办?所以说你只能够以自己去承担所有罪责的方式,让自己的家人得到平安。

王保保就是借助着朱元璋的手来泄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