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问的挺好,大耳刘备如果取得天下,第一个砍的恐怕就是关羽,而诸葛亮为人狡黠圆滑,一定能够善终

刘备、关羽、张飞虽然情同手足,实际上有君臣之分。关羽和张飞视刘备为主公,两人自愿追随。在刘备看来,两人还是有不同的。

关羽文武兼备,骁勇且有计谋,而张飞则难以独挡大任。这不是刘备妄下的结论,而是实践总结出来的。

刘备入主徐州后,曾经让张飞守下邳,结果张飞与原徐州大将曹豹不和,致使曹豹背叛,小沛失守,刘备家属全部被俘。从此以后刘备不再相信张飞,只让张飞掌军,不做地方之执政。刘备夺下汉中后,人们都认为张飞可以胜任汉中太守,但是刘备却偏偏选择了魏延,而让张飞守巴西郡,由此可见刘备对于张飞的态度!

张飞虽然能力上不行,但是绝对的忠心,对于刘备的所做作为从来都是鼎立支持,而关羽则不然。

关羽能力在张飞之上,张飞守小沛尚且不行,而关羽则可守卫整个荆州。关羽在守卫荆州期间,东吴的所有将领都看出来关羽的志向,惧怕关羽东进伐吴,因此才发生了后来的偷袭荆州事件。

关羽通韬略,手不释卷,夜读《春秋》而不倦。文武兼备的关羽时常对刘备的做法有不满。刘备投降曹操后,关羽非常生气。关羽认为曹操乃国贼,投降曹操有辱颜面。

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一起打猎,众人散去后关羽建议刘备趁机刺杀曹操,除去国贼。但是刘备没有行动,错失了机会。等到刘备被曹操追杀于长坂坡,狼狈至极。关羽愤怒的说道:当初如果听我一句,也不至于落此境地!刘备无言以对。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作为部下,关羽之言有犯上的嫌疑,刘备听着肯定不爽。这仅仅是第一次。

刘备击败曹操夺下汉中后,自封汉中王。加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耻于和黄忠一起受封,拒绝了前来宣诏的费诗。最后,费诗好说歹说,连哄带骗的说服关羽,说关羽如果不受封,自己也交不了差。没办法,关羽接受了封号,而关羽是唯一一个拒绝刘备册封的人。刘备知道了这件事情,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呢?

刘备入益州,留关羽和诸葛亮镇守荆州,初期两人合作的很好,关羽主武,诸葛亮主文。后来,诸葛亮带着赵云去支援刘备进攻成都,诸葛亮将政务交给了潘濬。诸葛亮走后,关羽逐渐显现出他性格上的缺陷。

关羽和潘濬不和,致使荆州军政大权都独断于关羽,潘濬成为了摆设。后来江陵失守,虽然潘濬没有责任,但是潘濬仍然觉得自己作为治中从事,没有尽到责任。因此众人都归降了孙权,只有潘濬不降。后经过孙权低姿态的笼络,方才归降。潘濬归吴后成为东吴重臣,而这样有才华的人竟然被关羽闲置弃用,可见关羽根本不会用人

关羽败于麦城,根本原因在于孙权偷袭江陵,而江陵的失守是因为内部人士麋芳和士仁的投降。关羽在战争最关键时刻,因为麋芳和士仁供应粮草不及时,曾经扬言要战后军法惩处他们两个。致使两人狗急跳墙投降了东吴。由此可见关羽对待下属的方式太粗暴。

关羽北上进攻襄樊,提前没有和刘备打招呼。这就说明,此刻关羽是以独立的身份去作战,刘备知道后作何感想?

如果关羽丢失荆州后逃回益州,刘备一定会斩了他。因为关羽丢失荆州辜负了刘备的期望,关羽没有善待荆州的治中从事潘濬,公安守将士仁,江陵守将麋芳,侮辱东吴孙权,最终导致了内外交困,荆州被偷袭,最后丢失。条条件件都是斩关羽的理由,而更深层次的理由是关羽善作主张,不服从刘备的约束。

因此,如果刘备得了天下,他是不会容忍这样一个经常挑战自己权威的关羽,很有可能第一个要砍的就是关羽。

反观诸葛亮,为人处世圆滑,善于团结众人和调解关系。刘备召降马超,关羽责问诸葛亮,马超是个什么东西?诸葛亮赶紧打圆场,说马超武艺高超,堪称一代俊杰,但是只能算是和张飞是一类人,怎么能跟你关羽比呢?

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当时法正辅佐刘备夺取汉中,有第一谋士之美名。因此法正借机打击不服从自己的人,作威作福,凌驾于百官之上。众人找诸葛亮告状,诸葛亮劝众人:法正于主公孱弱之时鼎立相助,主公遂有益州之地。大家就不要计较这么多了。知人恶而观其大略,不求全责备,这是诸葛亮团结众人的法宝。

关羽死后,刘备要征伐东吴。诸葛亮作为重要幕僚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反对的话,连一向沉默的赵云都力荐刘备不要伐吴,但是诸葛亮看出刘备要一意孤行,因此只做事,不说话。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做臣僚的只有尽力配合主公,而不要轻易劝谏

因此,诸葛亮和刘备相处是极其融洽的,刘备也曾经称赞:我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两人这么好的关系,如果刘备得到天下,肯定是不会砍了诸葛亮的。因为排在诸葛亮前面的人有很多,关羽、魏延、赵云、黄权等等。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如果刘备夺得天下,依照关羽的个性,天不服,地不服,迟早要得罪刘备,而刘备有可能会第一个砍了关羽。而诸葛亮善于察言观色,与刘备总是保持神一样的同步,因此诸葛亮一定可以善终!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一个人装一辈子仁义,那就不是装了,那是真的仁义一个人如果二十年中间不断得失败,还能够不断得站起来,他一定是一个很牛逼得人。诸葛亮和关羽谁都不会被砍!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一个有一个前提就是,提问者把刘备当成了一个阴谋家,心胸狭隘的人。

一个没有见过冬季的蚂蚱永远不会相信一年有四个季节,一个没有看过火箭发射的人总觉得点火是用打火机,一个没上过学的人总觉得太阳是烧煤的,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总觉得谁做事都是由阴谋的

刘备从一介布衣,发展成为一代枭雄,占领一方的英雄。中途经历过了太多的磨难。和其他所有的人不同,刘备真真正正的是白手起家,靠的是两个结拜兄弟、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后来封为了皇叔)、一颗仁义之心。在纵横天下的四十年之中,刘备经历了多次的起起落落。所有的人对刘备的评价都是出奇的一致:仁德

一个人要守住仁德不容易,尤其是在乱世守住仁德更不易。刘备的处境和我们很像,白手起家。

第一,有一种令人倾佩的英雄明明知道会失败,却依然全力以赴。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刘备典型的以德服人,他的领导水平甚至在曹操之上。曹操多少还要靠钱财领导人才,而刘备领导的关羽、张飞、诸葛亮,都是在自己一穷二白的时候追随自己的。其领导力可见一斑。而且,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也是出奇的高,即使当时刘备还是一穷二白,寄居在曹操这里。

后来陶谦让徐州给刘备,要知道徐州这么大的额一个城池,足以成为一方霸主。而刘备击败了袁术后,一直高傲的袁术(家里四世三公)看不起刘备的袁术,说了一句:玄德诚不欺我。刘备的个人魅力之强大,令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第二,新野之战后荆州投降曹操。刘备去江夏的时候,荆州由二十万老百姓跟着刘备走。而刘备在开始四处奔走的时候,各路诸侯对待这位一穷二白的人,也是待为上宾——不是把他当作投奔自己下属,而是当作一个平起平坐的人。不论是公孙瓒、袁绍、曹操等都是如此。

汉献帝见到刘备,立刻开始把家谱搬出来,认了皇叔。要知道当时比刘备有钱有权的刘姓宗室多了去了,都没有被皇帝认作皇叔。而且认皇叔还是在曹操面前,曹操也同意了。

第三,刘备白帝城托孤,那可是真的让。刘备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什么货色。他什么人没见过,他不可能杀掉诸葛亮——那等于毁了自己的事业理想,毁了自己儿子的命运。刘备让徐州是真的,让荆州虽然心里想要,但是人家还是做到了不要。就好比一个孩子想吃糖,但是忍住了不吃。

所以,刘备得天下,谁都不会砍。

3

你这里说的大耳应该是刘备吧。刘备如得天下,也应该走入会中国历史“狡兔死,走狗烹”或“同患难不可同富贵”的怪圈。



在刘备没死前,其实诸葛亮并没有多大权利,其实不过是个后勤部长的位置,大家心目中的“神”一样诸葛亮只不过是罗贯中通过《三国演义》强行给大家灌输的。诸葛亮不会对刘性天下构成威胁,如刘备真想杀他,诸葛亮凭着他的聪明,也会如范蠡一样远遁他乡,隐姓埋名。



关羽则不同,手握重兵是刘备重要的依仗。关羽的性格又是体恤下属,群众基础极好。而对上面又刚直不阿,喜欢扛上。这样人物打天下时好用,得天下后必成麻烦,必须除之。



历史不可以假设,侃侃罢了,正如《三国演义》里面说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

我觉得,如果大耳刘备得了天下,对辅佐他建立帝王大业的老臣老将如孔明关羽都不会杀,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从主观上讲,刘备是个宽厚仁义而又性情温良之人,从他的过去看他的现在再看他的将来,除非万不得已,刘备是不会开杀戒的,更不会对为他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居功至伟的军师诸葛亮和五虎上将排第一的关羽下毒手,何况关羽还是他的拜把兄弟。

其二,刘备得天下的背景形势和他老老爷爷刘邦大不相同。刘邦是灭秦而代汉。刘备是承继汉室,一如他再后的老爷爷刘秀,就没对功臣大开杀戒。

第三,一俟刘备得了天下,孔明关羽等老臣老将也都垂垂老矣,对刘氏王朝构不成多大威胁,因而也没有杀的必要。


5

如果汉昭烈帝最终夺取了天下成为中兴之主,可以肯定无论是诸葛孔明还是关云长都不会有鸟尽弓藏之虞。

首先昭烈帝是一位非常善于换位思考的人,很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人生留下这样的遗憾。其次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君臣关系只是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团队所具有的特殊情况,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惯例。大多数君臣都做到了有始有终。参考一下三国之前的东汉光武帝君臣和之后西晋晋武帝君臣,就可以得知“杀功臣”这种事在当时并不流行。



即使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不杀功臣的开国之君也是占大多数。夏商周自不必说,即使是权欲强烈的秦始皇帝也没有对李斯、王翦等人大开杀戒。东汉光武帝不仅没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结果几乎堪称圆满;而西晋不仅不杀功臣,对待降王都十分厚道;此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纵然是乱世,但杀功臣自毁长城的鲜有耳闻;隋文帝确实整死了高熲,是出于私怨而非政治清洗;唐高祖杀刘文静也是因为刘文景四处得罪人在前;宋太祖、辽、金、元也没有杀功臣的情况(西夏主元昊杀野利兄弟也是中了反间计)。

由此可知,夺取天下之后杀掉功臣良将的朝代不多。只有汉高祖、明太祖二人具有代表性。

但是,即使是昭烈帝刘玄德像汉、明二祖那样行事,被清洗的也绝对不会是关云长或诸葛孔明这些旧臣故人,因为任何一个王朝想要长治久安都必然需要一个靠得住的贵族阶层,而这个阶层的来源往往就是开国帝王的“自己人”。再以汉、明二祖为例,汉高祖夺取天下之后“所封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初置十八侯中,丰沛砀占有十一席。至于杀韩信、诛彭越、灭英布主要因为这几位都是外人。而明太祖虽以雄猜著称,但徐达、汤和等淮西旧部都没有受到整肃。刘伯温虽不得其死,但刘家诚意伯的世爵却在青田刘家世代相袭,与国同休。而被清洗的胡惟庸、蓝玉等人也不是明太祖嫡系。



也就是说,真要是昭烈帝要搞“吐故纳新”,那被那去开刀的也只有可能是法正、魏延这些后来加入的。

6

如果刘备成了皇帝,也像刘邦一样大杀功臣,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关羽了。至于诸葛亮,我觉得要么更加重用,要么全身而退。兔死狗烹的说法主要针对武将比较多,文臣虽然也有但不是主流。之所以所关羽会先死,有几点理由:

一、无论朝内军内,关羽的根基都很深,是刘汉政权第二代接班人顺利接班的潜在危胁。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重臣,是仅次于刘备和诸葛亮的第三号人物,从刘备起兵始,关羽就和张飞一起跟着刘备打天下了,不用说刘备统一全国,即使刘备割据益州时,关羽就是荆州势力的重要力量,除了刘备一人外,几乎没有第二人能控制得了关羽。

二、关羽长期恃才傲物,注定刘备最终容不了他。

关羽这人重情重义,连曹操都不忍杀,只因曹操曾有恩于他。但关羽有一个严重的性格缺陷也正是重情义,所以关羽一生中只会真心对待曾与他拜过兄弟的刘备和张飞,其它人则不放在眼里。这种缺陷还影响了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刘备都称汉中王了,关羽和张飞哥俩还是没大没小的,诸葛亮为了树立刘备的绝对权威,不得不在上朝时找了一队刀斧手列队在朝堂前,一阵肃杀气氛总算把君臣的规矩立了起来。

《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情节,关羽听说黄忠也封了五虎上将,居然拒不受封,关羽虽然忠心,但还是不太懂政治,他心里面还以为刘备还是他哥。

三、诸葛亮忠心义胆,且政治智慧远高于关羽。

诸葛亮首先是个文臣,文臣不同于武将,他们吃的是政治饭,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政治谋略,熟读历史的诸葛亮自然能妥善处理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年轻时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人都是忠君爱国的重臣,说明诸葛亮只想安心做个臣子,从没有当老板的想法。刘备在用人识人上比较厉害,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否则,不用等他做皇帝,在白帝托孤时就把诸葛亮给办了。

7

刘备若得天下,这两个人他一个也不会杀。

绝对不会杀。为什么?

第一,刘备仁厚。

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枉杀过任何追随者。这事他的性格使然。这一点很像他的祖先汉光武帝刘秀。刘秀与他的追随者誓同生死,统一全国后,也没有杀害开国功臣。

并不是每个开国皇帝都会杀功臣。刘秀没有,李世民没有,赵匡胤也没有。刘备在道德上完全不低于以上几位,也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喜好猜忌。

所以从刘备的性格和他一贯的表现看,他不会杀功臣。

第二,刘备完全信任关羽,诸葛亮。

关羽从青年时代就追随刘备创业,不避艰险。几十年忠心不二,刘备对关羽也是信任有加。正如那句话说的,刘备就是关羽,关羽就是刘备。二人已经密不可分。关羽不存在反叛刘备的任何可能性。

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被刘备三顾茅庐所感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大权都没有造反。更何况如果刘备在世,天下一统,诸葛亮没有军权,更不会去造反。

这两个人都是忠心不二,完全没有必要杀。

而且这两位劳苦功高,如果刘备连这样的人都信不过,要杀掉。只会让其他人人人自危。

出于笼络人心的考虑,这两位也不能杀。

刘备如果成功复兴汉室。诸葛亮可能会请求回归田园。关羽可能会被封一个没有封地的王,然后与刘备,张飞,赵云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吹吹牛皮,怀念到年的峥嵘岁月。这大概是最好的故事了。

8

如果刘备得天下,我们分人分析下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每个人的性格和可能的结局:

1.关羽

三国志: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就是说二爷三爷打仗很NB,但二爷太过于高傲耿直且自负,三爷暴戾不懂施恩,最终也都败在了自己性格的短处

关羽性格刚愎自用,自大骄狂,而且经常搂不住火气而乱发脾气,如此性格缺陷导致他大局观有所欠缺。

但是关羽这样的性格比张飞更危险,关羽是礼贤下士,看不起士大夫;张飞是尊重士大夫,虐待手下。

为什么关羽更危险,战争年代还好,一旦大耳得天下,第一个倒霉的是关羽,即使大耳不弄死关羽,刘禅登基后也会对他下手。

2.张飞

三爷暴戾不懂施恩,但三爷很尊重士大夫。这点张飞在战争年代很危险(随时可能被弄死),但是大耳得天下后,他反而很安全,历史上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如果大耳得天下,应该还会是这样。

3.诸葛亮

三国志: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是管仲,萧何一类的人才,不擅长打仗。

诸葛亮的结果应该也会和萧何一样。或许诸葛亮会像范蠡,张良一样归隐山林。

4.赵云

三国志里,陈寿将赵云比做灌婴,应该结局不会比灌婴差。

5.马超

大耳得天下,第一个死的可能是马超,别忘了一件事,刚才说的上面的都是打工仔,马超是老板。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大耳得天下后,必弄死马超。

6.黄忠

老将军年事已高,大耳的天下时或已入土……

9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自己的见解是刘备如果得天下的话,他肯定会先杀关羽。刘备是什么人,三国中最会掌握人心的,最会使人的君主。不除诸葛亮有以下几个原因。

1.自黄巾起义到屯兵新野哪次不是兵败。直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火烧博望坡一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平定荆州,取了蜀汉,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其声望已经超过自己了。若杀了他势必引起民愤,使将领失去对自己集团的忠心。

2.自刘备入蜀其大部分将领对诸葛亮佩服并关系密切。诸葛亮一人就掌握着谋士集团大权如:法正,刘巴,马良,马谡,蒋琬…。武将有黄忠,马岱,甚至刘备自己的贴身护卫赵云。杀了诸葛亮大耳的日子能好过吗?

3.失去诸葛亮谁还有能力治国安邦,如有强敌入侵谁有本事带兵打仗,出谋划策?那道靠几位酒嚷饭袋。

4.如果杀了他,其实军权早以被诸葛亮控制了,他死了那他徒弟姜维,亲信杨仪能放过自己吗?那几个人不是谁能惹的起的。势必举兵造反的。那时后悔也来不及。


下面我们再说关羽,刘备如果得天下关羽必除无疑。大耳说:“老子杀不了老诸,还杀不了你,老子这皇帝不当也罢。”为何刘备必除二爷呢?原因有以下:1.关羽虽未其结拜兄弟,但其投靠过曹操又斩了颜良,文丑害的他差点被袁绍杀了,本来心有不满。又听说曹操向汉献帝给关羽一个汉寿亭侯的职位,自己才是一个小小的州牧而已,而他官职比他高,心中更是不安。那是他就想除了他。可天下没打成自然还不能杀他,他的勇武必不可缺。

2.自赤壁之战关羽放走曹操时,刘备心中早想除之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还有自己当上汉中王,封赏功臣。只有我们二爷牛逼质问了他的封赏,对其不服。

3.自从他镇守荆州,二爷他膨胀了。东吴要荆州多次派人要,刘备以东吴孙权儿子娶关羽女儿为妻的条件终于同意。当诸葛瑾来荆州时,关羽却一句“我虎女不屑于与犬子为伍”这话明显看不起孙权,又抽了刘备大哥大一嘴巴子。刘备能不恨他?

4.关羽名震中原,声望极高,又自是无敌。智勇双全,麾下有兵有将,10万荆州军有关平,周仓…。若真反他自立一方诸侯是个大麻烦。更重要的是三弟张飞听关羽的话比他大哥多,一下关羽造反张飞必站在二爷那方的。

所以关羽必须第一个死,因为杀他的理由太多了,而关羽的威胁最大。至于诸葛亮自然要留着因为只有他才能平衡这君臣的关系,也是因为诸葛亮刘备他跟本不敢除去。如果除了他死后刘禅无人辅助他治国,如果不除关羽刘备死后刘禅很肯能斗不过他最终天下迟早是关羽的。至少诸葛亮不会这么做。所以先杀关羽以儆效尤。后来可能是张飞,法正,马谡,李严,周仓…。

10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刘备在现代人的心目当中逐渐由之前的“仁义”形象变成了一个“假仁假义”的形象。当然现在也不止是一个刘备,更有甚者将岳飞,戚继光等一些著名的爱国英雄也拿来黑。题中所说的大耳即刘备,这明显也是一个黑刘备的问题,杀功臣嘛!看了其他一些答友的回答,大多都说假设成立的话,刘备也会是一个滥杀功臣的皇帝,因为现在流行了这样一种说法,关羽之死是刘备借刀杀人!但在我看来,刘备不会这样做,说到题中所说的关羽,诸葛亮,刘备就更不会杀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接着往下看。若有不同意见,还望留言指正,勿喷。

刘备仁义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三国演义》确实是有尊刘贬曹的倾向,其中更是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义贤德的明君形象,虽说确实对刘备是有些赞誉过了,但人家这小说也不是在胡说,还是有些历史依据的,不能因,《三国演义》将刘备说得太好,就借题发挥,说都是假的,甚至变成了假仁假义。下面我便和大家谈一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以及当时的人对刘备的评价,看看他是真仁义,还是假仁假义。

历史上的刘备绝对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文弱,像小说中说到的鞭打督邮其实是刘备的杰作,刘备是个喜怒不形于色,勇武又不失谋略,有伟大抱负的人,他不太爱说话,对自己的手下却很仗义,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征服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的原因。《魏书》中也有对刘备礼贤下士的记录“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三国志》也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情:“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说刘备曾被人派刺客暗杀,但刺客因为刘备的仁德而不愿刺杀他。

下面,我们看一看当时一些知名的人对刘备的评价:

  1.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2.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3.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4.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可见刘备在当时确实是个英雄好汉,确有仁义之名。当时的人也不傻,当时的刘备只不过是个没落的皇族,若真是现在所说的那样假仁假义,略显卑鄙小人之态,又怎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呢?又怎会建立蜀汉霸业呢?

刘备不至于效仿刘邦而背负骂名

刘备之前,汉朝有两位开国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刘秀!这对刘备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不相信刘备会选择和刘邦一样的大杀功臣。刘邦在《史记》中的名声并不好,而且刘邦再大杀功臣之后一样也导致了之后的一些动乱,吕氏专权,并没有取得大治的效果。而刘秀善待功臣,却使得当时得到了大治,光武中兴,汉朝再现繁荣之景。你要是刘备,你会效仿刘秀还是刘邦呢?而且刘备素来以仁德行事,且不说他到底是真是假,若真的大杀功臣,不是在像天下宣告,我是假仁假义吗?那他的天下还能稳固吗?而且关羽,诸葛亮都是他的心腹,非常忠心之人,谈不上对自己造成威胁,怎会去杀他们呢!

关羽之死,刘备也无奈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进攻樊城时,曹操是不肯撤出西线的军队去支援的,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当时的刘备也在伺机而动,借关羽扰乱中原之时,要大举出秦川从面占有关中,以及雍,凉二州。但东吴的突然介入,使蜀汉方面措手不及,关羽落败之时,来不及及时救援!说刘备是借刀除去关羽这种说法真是太可笑了,若刘备真的不放心关羽,会将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于关羽?除去关羽到底对刘备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关羽之死,刘备也是无奈的。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