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特务机关是最为专权、残酷,最具特色的统治阶级中央集权的特务机关写照。明朝有四大特务机关,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明朝朱元璋设立特务机关的原因 -空前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出生低微,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孤苦无依,为了吃饭在皇觉寺出家。
◇朱元璋的性格强自尊极强但又很自卑,支配欲极强,好猜疑多忌讳,极端残忍,缺少宽容。
◇明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基本都是随朱元璋一同起义的同乡或亲友,都属于淮西党。
●明朝有四大特务机关,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锦衣卫:明朝“锦衣卫”特务机构关,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淮右布衣”皇帝朱元璋,带兵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他当上皇帝以后,对下级官僚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和防范心理,他注重自身的安全,更注重自己打下的江山,锦衣卫就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之下。
朱元璋让“锦衣卫”大力发挥“盗贼奸佞,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的特务职责,《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案、蓝玉案,株连且四万多人。”就可见其威力了。而且“锦衣卫”还把目光投在民间,凡是流露出对皇家的不满,都有可能被锦衣卫人员窃听到被抓。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成祖后“锦衣卫”一直存在于明王朝。
◇东厂:厂卫也是明朝的产物,是中央的再一集权。有人会疑惑,已经有强大“锦衣卫”机关,朱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其一因为“锦衣卫”是由朱元璋设立的,自己又夺取了侄子的帝位;其二当时民间流言不断,朝政动荡,朱棣内心不安。为了巩固政权,他决定建立“东厂”特务机关,更加有效和有力的掌握大局。其三是朱棣起兵的时候,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所以在他心里,建立机构就是要自己用的放心,沟通方便。于是“东厂”就由宦官队伍组织诞生。
“东厂”的职能就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事权”前期的“东厂”只是侦缉、抓捕,再交由锦衣卫关押审理。但是到了后期,“东厂”的权势越来越大,独挡一面。在辉煌时期,“锦衣卫”头领都得向“东厂”厂公行礼。
◇西厂:明宪宗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统治,在“锦衣卫”和“东厂”后又增设了“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包含前面两个机构的所有权利,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但是西厂是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西厂最后的恶行被揭露,一度被撤销。虽在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再次被撤销。
◇内行厂: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明武宗正德初年,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即四司之一的惜薪司)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其他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对“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特务机构的建立也印证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