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特务机关是最为专权、残酷,最具特色的统治阶级中央集权的特务机关写照。明朝有四大特务机关,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明朝朱元璋设立特务机关的原因 -空前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出生低微,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孤苦无依,为了吃饭在皇觉寺出家。

朱元璋的性格强自尊极强但又很自卑,支配欲极强,好猜疑多忌讳,极端残忍,缺少宽容。

明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基本都是随朱元璋一同起义的同乡或亲友,都属于淮西党。

明朝有四大特务机关,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锦衣卫:明朝“锦衣卫”特务机构关,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淮右布衣”皇帝朱元璋,带兵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他当上皇帝以后,对下级官僚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和防范心理,他注重自身的安全,更注重自己打下的江山,锦衣卫就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之下。

朱元璋让“锦衣卫”大力发挥“盗贼奸佞,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的特务职责,《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案、蓝玉案,株连且四万多人。”就可见其威力了。而且“锦衣卫”还把目光投在民间,凡是流露出对皇家的不满,都有可能被锦衣卫人员窃听到被抓。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成祖后“锦衣卫”一直存在于明王朝。

◇东厂:厂卫也是明朝的产物,是中央的再一集权。有人会疑惑,已经有强大“锦衣卫”机关,朱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其一因为“锦衣卫”是由朱元璋设立的,自己又夺取了侄子的帝位;其二当时民间流言不断,朝政动荡,朱棣内心不安。为了巩固政权,他决定建立“东厂”特务机关,更加有效和有力的掌握大局。其三是朱棣起兵的时候,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所以在他心里,建立机构就是要自己用的放心,沟通方便。于是“东厂”就由宦官队伍组织诞生。

“东厂”的职能就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事权”前期的“东厂”只是侦缉、抓捕,再交由锦衣卫关押审理。但是到了后期,“东厂”的权势越来越大,独挡一面。在辉煌时期,“锦衣卫”头领都得向“东厂”厂公行礼。

◇西厂:明宪宗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统治,在“锦衣卫”和“东厂”后又增设了“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包含前面两个机构的所有权利,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但是西厂是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西厂最后的恶行被揭露,一度被撤销。虽在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再次被撤销。

◇内行厂: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明武宗正德初年,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即四司之一的惜薪司)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其他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对“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特务机构的建立也印证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的特务机关是非常多的。明朝的特务数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他们担负着监察官员,监视民众的任务。明朝时期,朱元璋感觉到丞相的权利比较大,废除了丞相。以丞相胡惟庸案为契机。大肆杀掉功臣老将。又制造了蓝玉案,株连九族几万人。为了维护他自己的统治,增设了众多的特务机构,实际上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特务,这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只不过是明朝时期把它发扬光大,而且规范化了。明朝的特务机构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在京城的特务机构。有提督东厂,提督西厂,提督京营。分布在京城外的特务机关有:南京守备、天寿山守备、湖广承天府守备、凤阳守备、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织造。各省各要地镇守。广东、福建、浙江三地市舶司、各地仓场监督、诸陵神宫监。此外还有监军、采办、粮税、矿关等使,属于随时派出而不是经常设立的更多至不可胜数,最多的时候一地可以多到有4个大特务机关。如朱厚照时,“中官在浙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瑶主市舶,张钰管营造”。这4个人都是特务头子。场外制度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他们享有治外法权,以皇帝的名义大肆捕杀审讯官民人等。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到了明朝中叶以后,政治日趋腐败,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横征暴敛,无数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进行反抗,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就建立了新的特务机构,西厂和内行厂他们的性质和锦衣卫东厂是完全一样的。明朝的历代皇帝一直都重视厂卫,把厂卫看作是最忠于自己的力量,是皇权最可靠的支柱之一。厂卫在皇帝的最纵容下,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做了数不尽的坏事。后来由于他们内部争权夺利,内行厂,西厂没有长期存在下去。1644年腐朽以极的明王朝终于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领的农民军推翻,厂卫制度也随着明朝的覆灭而同归于尽了。所以说各种特务机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存在的。他们就是统治者进行残暴统治的工具,对于民众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3

锦衣卫,后有东厂、西厂,后来又有内厂, 明朝的特务机构确实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多的,建立这么多的特务组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明朝自明太祖之始,锦衣卫的设立是作为情报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很高的权力,又深受皇帝信任。

而为了控制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就把处理朝政的权力全部都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到特务组织在朝中掌握大权,这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务组织走上政治舞台,也源于明太祖的集权。明太祖为了削弱宰辅的权力,减少对皇权的威胁,朝政大事都是自己处理,但是整个国家的政务一个人是处理不完的。

这时候伺候皇帝衣食起居的太监开始慢慢涉及政务,担当皇帝跟大臣之间的桥梁这是特务组织产生的根源。

另一方面明朝的统治者大概是最会玩弄权力的,多年不上朝都能把国家的皇权紧紧握在手里,万历皇帝,嘉靖皇帝父子都是。

统治者把治理国家的权力放给朝臣,防止一方做大,自然就要扶植另一方来平衡权力。相互制衡的双方,互相牵制,才不会有心思和精力去想别的。

而跟皇帝每天长时间接触的太监最容易赢得皇帝的信任,当太监手中有了大权后,为了制衡太监,明朝的皇帝复制在大臣之间用的权术,就会制造另一个太监机构,如此复制。

皇帝的弄权,造成了明朝的特务组织特别多。

4

历代的皇朝都有为皇帝服务的特务机构,但是明朝的最出名,也是特务人数最多,权力最大,可以说明朝是特务治国了,这是明朝的特色。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靠造反起家的,他深知民间力量的威力,所以,打下江山坐天下后,他就得想法稳定局势,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打江山时的那时谋臣、武将,革命胜利后当然都受到朱元璋的提拔重用。俗话说,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成功上位后,都会大戮有功之臣,朱元璋也不是傻瓜蛋,对于手下的重臣猛将当然得严加防控。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组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几大特务机构:

锦衣卫

明初的部队编制是有严格规定的,分为“卫”与“所”,其中,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下辖若干所。驻守京城的部队称为禁卫军,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御林军。开始时,京城禁卫军共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一个亲军卫就是“锦衣卫”。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锦衣卫本来是皇帝的亲兵卫队,负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与警卫,所以,锦衣卫的前身是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的仪鸾司(相当于现代的中央警卫团及三军仪仗队,兼有外交部礼宾司的功能)。

后来,锦衣卫又增加了“巡查缉捕”这个功能,这才是锦衣卫最终让人谈之色变的原因。负责"巡查缉捕"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除此之外,锦衣卫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替皇帝对不听话或皇上看不惯的大臣实施廷杖。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有明一代共行廷杖500余次,杖毙的大臣达50多人。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二、东厂

“永乐盛世”朱棣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也有人生的短板,他的皇位有些来路不正,是他侄子建文帝手中抢来的,他的这一做法,在当时是受到许多非议的。正是因为人心不稳,所以,连他老爹留下来的锦衣卫他也不敢放手使用。为了巩固政权,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规模最大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东厂对官吏、士大夫甚至于一般庶民制造了大量冤案,在当时颇受士人反感。执行公务时,与锦衣卫相同,持有“驾帖”以证明代天子行事,并且由刑科给事中的“佥签”。

三、西厂

明宪宗成化年间,京城里屡屡发神秘案件,明宪宗朱见深为加强侦辑力量,于是就成立了一个新的侦察机构,命名为“西厂”。 宪宗令大太监汪直建立西厂,钦定校尉人数一倍于东厂。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在这种情况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辅臣集体上书,痛陈西厂之危害。宪宗撤销西厂。奸臣戴缙上书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又办下了无数“大案”,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

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西厂也随之解散。后来,明宪宗的孙子明武宗朱厚照上台执政。朱厚照也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听从大太监刘瑾的建议,重新恢复了西厂,职能如前。朱厚照为何对太监言听计从呢?因为他的上台,是得到了几个太监支持的,如,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名太监,被称为"八虎"。

四、内行厂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与朱棣胆识过人之外,大多人都是废材,所以,有时一朝,许多时候的权柄都被一帮太监掌控的,因此,明朝的奸雄巨贪都少不了大太监的身影,如刘谨、魏忠贤之流。

当时,刘谨作为司礼监太监,提议恢复了西厂,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他们本来是蛇蝎一窝的坏朋友,可是,随着东西厂的权力越来越大,作为太监头的刘谨已难以控制了,为此,他又亲自建立自己的特务机关——内行厂。

内行厂,即大内行(háng,办事之意)厂,又叫“内厂”、“内办事厂”,直接听命于刘谨,那派头,比正德皇帝还年满。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这此相关内容我们在很多电影如《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锈春刀》《锦衣卫》里都曾经看到过。

明朝的这么多的特务机关是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而这个特征是由开国皇帝朱元璋奠定的。朱元璋是个疑心极生的人,从他说过的一段话清楚地显示了他的猜疑。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前,他听说自己的对手张士诚住在深宫里养尊处优,疏于政事,就曾发过一通感慨说:“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士诚)终岁不出门,不理政事,岂不着人瞒!"言下之意,是说老子天天像防贼一样防着这些官员,还是被当成冤大头忽悠。

朱元璋在取得天下之前,就开始防范义军中的将领。每支军队中他都安插亲信监察将领的一举一动,连自己的义子也不例外。有一次,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在军中召妓,结果马上就被人告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马上就要把李文忠召回问罪,幸好朱元璋的夫人马氏求情才得以幸免。

也是因为猜疑,朱元璋在建国后才大开杀戒,对自己的功臣举起屠刀。曾经跟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几乎被屠杀殆尽。

因为猜疑,朱元璋甚至不允许有人当宰相。他把从秦朝开始的宰相制给废除了,并且立下祖宗铁律“敢言复立丞相者斩”。因为他不敢把仅次于自己的权力交到一个人的手上。他宁愿累死也要自己独揽大权,撸起袖子自己干。

现在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朝皇帝那么喜欢重用特务机构了。但是,为什么他们一定要使用特务,而不是利用司法机构?

这也是因为“猜疑”啊。

司法机构属于国家机关,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做事也有一定的流程,效率自然就没有特务机构高。

最重要的是,司法机构属于国家的,特务机构却属于皇帝私人。从法理上说,司法机构的官员听命于皇帝之下的文官集团,而不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对文官不信任,对司法机构的官员也不例外。而特务机构的主管,多数是跟皇帝从小玩到大的太监,是皇帝的“心腹”,是“自己人”。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像汪直、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为所欲为,坏事做尽,但皇帝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王振造成“土木之变”,害得明英宗被蒙古俘获,又被兄弟抢了皇位。明英宗复辟后,居然还会为王振建庙祭祀。

明朝皇帝的猜疑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明朝,同时特务统治也贯穿了明朝。

明万历皇帝、嘉靖皇帝都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纪录,明武宗疯玩,但他们都能把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上,朝政依然可以运行,就是因为皇帝掌握着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这些特务就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让皇帝足不出户也能知道百官的动态,控制百官的一举一动。如果依靠司法机构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明思宗朱由检虽然扳倒了魏忠贤,但后期依然要依靠特务机构,从军队到地方,都有他派出的宦官。这些特务替他聚敛钱财和监察官民。而朱由检的猜疑,比之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做了十七年皇帝,可是宰相换了五十个!要知道,宋朝开国起一百三十年间,宰相也不过五十一个!

朱由检频繁换人,显示出他对谁都不信任,对谁都猜疑。他在临死前还说“文臣个个可杀”,唯独没有反思自己。

明朝最后一位英雄袁崇焕,也是被朱由检的猜疑害死的。他怀疑袁崇焕与内阁大臣勾结,怀疑他与后金勾结。既然无法确认他的忠诚,那干脆毁了他。

大明直到最后的时期,也没有摆脱“猜疑”的阴影。


5

自有史以来,中国古代一直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皇权高度集中,而大明王朝更是达到了巅峰。为了加强皇权,限制朝堂内外各种不守法或者是有异心的大臣,明朝设立了为数众多的特务机构,“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一时间,朝堂上下无不闻之色变。

一、锦衣卫

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本身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更是倍感珍惜,当上皇帝之后心中觉得不安,对大臣多猜忌甚多。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建立一个亲卫队——“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锦衣卫并没有监管机制,所以,在朱元璋时期还被废除了,直到朱棣即位后,认为锦衣卫对稳固政权很有用处,便重新设立锦衣卫,并且再次扩大它的权力,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锦衣卫的存在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二、东厂

锦衣卫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了制约锦衣卫的权力,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设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骨干主要还是锦衣卫,权力却由宦官掌握,在职权上是与锦衣卫平行的特务机构。

东厂的主要职责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三、西厂

为加强特务统治,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

四、内行厂

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刘瑾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其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

刘瑾倒台后,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6

明朝有三厂一卫,四大特务机关。

锦衣卫是1382年成立,一直持续到南明的1661年。

东厂成立于1420年,可记录的文献表明一直持续到崇祯末年的1644年,南明时是不是还存在存疑。

西厂成立于1477年,到1483年被取消,随后于1506年重开,至1510年彻底关闭。

内行厂成立于1506年,至1510年被彻底关闭。

以上这些,首先锦衣卫是军职,它的出现缘于朱元璋对军制改革,并有借此办“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心思。

东厂是因为靖难后朝中多有心向建文帝的旧臣势力,朱棣认为锦衣卫在宫外,不能及时向自己汇报,于是成立太监特务机构,初期主要作用是监视建文帝旧臣,也包括锦衣卫。

西厂是因为成化年间北京有“狐妖”神秘事件,朱见深担心民间风向,于是太监汪直趁机成立西厂,主要目的是监视在北京的官员和百姓。

内行厂是刘瑾为了夺权需要,他当时一个人身兼东厂厂公和西厂厂公,但手下两套班子彼此拆台,刘瑾一气之下成立内行厂,专门监视东厂与西厂。

这三厂一卫,存在时间长短排序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权限大小排序是:内行厂、西厂、东厂、锦衣卫。

7

说到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间谍情报机构,最有名也是最发达的要说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都是专门的特务机构。很多影视剧中都出现过这些特务机构,而且基本上干的都不是什么好事,做事非常嚣张,甚至明目张胆的杀人放火,所以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害怕他们。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明朝的这些特务机构。

锦衣卫

锦衣卫产生于明朝初年,是由朱元璋一手建立的,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为了对付朝中的这些开国功臣。明朝建立之初,天下虽然打下来了可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因为这些开国功臣打天下的时候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可是打下天下之后,这些人就成为了自己的威胁。因为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有造反的经验,一旦这些人造反,自己的江山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虽然这些人在朱元璋眼里都是威胁,但是一下把这些人都除掉也不太现实,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还是忠心的,所以朱元璋就要从这些人当中找出来哪些人对自己是忠心的,哪些人有异心。于是朱元璋就在军队之外单独成立一支队伍,其中最受朱元璋信任的就是他的亲军卫队,锦衣卫也是亲军卫队中的一支。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锦衣卫的人员主要从皇帝亲军中的仪仗队和保安队里边选拔,首先就是要身材高大,长相标准,气质威严。其次,锦衣卫的选拔还要经过政审,调查家里边的亲属有没有过违法犯罪的记录,没有犯罪记录的人才有机会被选上。因此,锦衣卫选拔的绝对不是坏人,而是对皇上绝对忠心的人。那么锦衣卫是不是都像影视剧中演的,都是功夫高手呢?因为锦衣卫需要保护皇上,还要执行抓捕、暗杀等任务,所以这些人也都是经过专业训练过的有功夫的人,但是也达不到绝世高手的级别。

锦衣卫真正的看家本领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刺探情报,替皇上收集手底下官员的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关于锦衣卫的服饰和装备,《明史》中也有记载: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锦衣卫穿的服装是飞鱼服,做工非常精美,因为毕竟是给皇上办事的人,穿的太难看了也不体面,除了飞鱼服之外还有蟒服和斗牛服。锦衣卫的佩刀叫绣春刀,是在剑的基础上改进的,一边开刃,前边是尖的,既能劈砍也能刺,跟剑相比又比较厚比容易断,用起来很方便。

因为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收集情报,逮捕和审讯跟皇上对立的人,其中“廷杖”和“诏狱”是锦衣卫的两大法宝。“廷杖”就是用棍子打屁股,虽然只是打屁股的活,但是能决定被打的人是死是活,因为皇上可以决定廷杖的数量多少,但是下手的力度掌握在锦衣卫手里。为了练习好打人的力度,锦衣卫还专门有一套训练打人的方法,用皮革做成两个假人,一个里边装上砖头,另一个里边装上纸。打放砖头的假人的时候,表面看不出来用力,而且打完之后假人的衣服都不能破,但是里边的砖头全都粉碎。打放纸的假人的时候,表面看起来十分用力,而且打完之后假人外边的衣服都破了,但是里边的纸一点没有破才可以。而且行刑的过程中,司礼太监还会有暗示,如果两脚分开,意思就是表面上用力就行,不用下死手;如果脚尖并拢向里,就是往死里打,而且打几下就要换人,保证受刑者不能活着出去。

除了“廷杖”之外,锦衣卫的另一个手段就是“诏狱”。“诏狱”就是锦衣卫独立的司法系统,正常来说审讯犯人要经过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这些司法机构,但是锦衣卫可以直接进行不公开的审讯。这就相当于私设公堂,非法拘禁,但是这些是合法的,因此锦衣卫审讯的时候各种大刑都能用上,手段非常残忍。

东厂

那么锦衣卫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职能了,为什么后来又要设置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这就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朱元璋死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当时朱棣被封为燕王,后来又发动“靖难之役”打到南京,朱允炆下台,朱棣登基。由于皇位不是通过正常的方式得来的,所以朝廷中很多大臣对朱棣都不太信任,于是朱棣就想效仿朱元璋,打算也建立一支自己的亲信队伍。朱棣认为宦官离自己近,又在宫里边,用着也比较方便。所以朱棣就从太监当中选拔了一批亲信,组成了东厂,东厂的权利在锦衣卫之上,可以直接指挥锦衣卫。东厂起初直接由朱棣领导,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中,明朝比较著名的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等都担任过东厂的头目。

西厂

除了东厂之外,特务机构当中还有一个西厂。西厂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西厂的权力却在东厂和锦衣卫之上。西厂是在大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设置的。成化年间有一个妖道李子龙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后来在朝中亲信的帮助之下,李子龙深入内宫,到万岁山等地观察。后来被人抓住,经过审讯李子龙意欲弑君。人虽然被抓住了,但是朱见深受到了惊吓,觉得皇宫里边很危险,于是就到了自己的亲信宦官汪直调查此事。汪直趁机出宫,给朱见深带回来一堆捕风捉影的信息,朱见深很高兴,想让汪直继续干下去。后来朱见深又在东厂和锦衣卫之外,组建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汪直为西厂提督。后来汪直利用西厂的职权,私设公堂,罗织罪名陷害了很多京城的大臣,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后来朝中大臣联名上奏,要求宪宗革除西厂,废黜汪直。朱见深收到奏章后也大为震惊,于是废黜汪直,撤销西厂。

总的来说,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独特的特务机构,之所以能这么猖狂不受司法系统的约束,主要原因在于皇帝授予的独断权力。

8

明朝的特务机关特别多,这是人所皆知的,比如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都是为皇上办事的特务机构,都是国家机。

其初衷是希望加强君的权力,先是予锦衣卫侦查、审判、缉捕、处罚的大权,既管朝廷的大臣又掌控百姓。后来渐被与皇帝接触更为方便的宦官取得信任,从而设立了东厂,有事直接向皇帝报告,导致他们的权力渐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后来明宪宗提出设立西厂,加大特务事业的发展,甚至超过东厂活动范围,比东厂活动范围更大,上到王公贵族之间的交流,下到百姓的小事斗殴都归他们监查。

从历史上看,明朝的特务机构确实是很多的,而且权力之大,导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个个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以致造成了空前绝后的明代皇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期的压迫,使中国人丧失了自由,扭曲了人权,对中华民族性造成的伤害至深至巨。

9

很多”厂”古今确实多,但不是最多!

10

这些机构主要是可以绕过其它任何机构,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是加强皇权的一种手段。但这也是滋生腐败和特权的最佳土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