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2020-10-12 05:31阅读(62)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关于乾隆的很多冷知识就已经足够让人惊掉下巴,众所周知,乾隆是中国古代皇帝寿龄最高的,享年88岁,也是历史上执政时间

1

关于乾隆的很多冷知识就已经足够让人惊掉下巴,众所周知,乾隆是中国古代皇帝寿龄最高的,享年88岁,也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乾隆的历史冷知识。

乾隆作诗4万首,唯独这首上了小学课本

据统计,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基本上是平均一天1.3首诗,为何产量如此之高?其大多是即兴口授,或者随笔所写,由大臣抄录,然而至今也没有几首能够广为流传,毕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不过这一首《飞雪》却出人意料的上了小学生课本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果真是好诗,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可笑,甚至觉得乾隆怎么就这种水平?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确实是值得学习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就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写尽了雪花飘落的样子。

乾隆是盖章狂魔,连自己的画也不放过

《延禧攻略》不愧为一部好剧,就连乾隆的一些小爱好也给展现出来,正史中乾隆确实如此,非常喜欢盖章,就连一些名画名作都难逃一劫,像《富春山居图》、《兰亭序》,尤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原本在明朝时期就只有一个印记,到了乾隆手里时,多了11个盖章,不仅如此,还在上面题字。

还有赵孟頫的《人骑图》,这幅画原本就已经有很多印记,未曾想,乾隆还增加了14个印记上去,强行盖章。

据说乾隆的印章就有1000余方,圆的、扁的、方的、正的、大的小的都有。

乾隆当场吃下一块水煮大肥肉

乾隆在十几岁就开始跟随爷爷康熙学习,一直都非常努力,康熙97个孙子当中,唯独最喜爱乾隆,不得不说乾隆还是有些本事的,从他处事不惊就足以看出。

历史记载,雍正有一次在祭祀大典时,赏赐给大臣们肥肉,这是清朝留下来的传统,这种肥肉主要是怀念先辈经历的困难,所以一般都是水煮,没有任何辅料,非常难吃,而且都是一大块一大块,一般只有表现优异的大臣或者侍卫才能吃到。

而雍正恰好给了一块给乾隆,面对这种十分难以下咽的肥肉,乾隆当场将它吃完,并没有任何犹豫,就连问都没问,有的大臣深知雍正皇帝用意,乾隆虽年纪不大,但应该也是知道的,当时雍正非常满意,不久后便立为太子。

这种肉主要就是难吃,很多大臣都偷摸着放盐,用浸过辅料的油纸包裹,然后再慢慢吃,这样也算是放辅料,可以想象乾隆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2


既然都说冷知识,那我就说两个一般人绝对想不到的乾隆时期的冷知识:乾隆帝是历史上杀贪污高官第二多的皇帝、乾隆帝和欧洲信息交流非常频繁,他甚至比沙皇更早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详细情况。


一、历史上诛杀三品以上贪官最多的皇帝是朱元璋,第二就是清朝乾隆帝


大家对清乾隆朝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吏治腐败,无官不贪。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乾隆朝贪官数量之多,贪污金额之大,贪污之肆无忌惮在清朝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可是大家绝对想不到,乾隆帝也是杀高级贪官第二多的皇帝,仅次于朱元璋。


在乾隆朝,被查实的从二品级别以上官员贪污案多达三十几起,其中二十多名从二品以上高官被杀。


在清朝,从二品以上都是什么官呢?


清朝正一品文武官员分别是:


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将: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文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驻防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将:副都统,总兵


可以说从二品以上高官都是站在清朝官场顶点的人物,今天大家都觉得乾隆帝的父亲雍正帝反贪特别厉害,但事实上雍正朝几乎没有从二品以上官员因为贪腐被杀的。而乾隆帝则杀了二十多人。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查处了50多名从二品以下,从三品以上的高官,其中被直接斩立决的就有三十人左右。


从三品以下的贪腐官员,据学者统计,乾隆朝一共查处了上万名官员。其中仅乾隆四十六年的甘肃通省官员冒赈一案中,自封疆大吏以至县令一级,就有近60人被处死刑,其中一次就在菜市口杀掉了20多名贪官。


应该说,乾隆帝是真正意义上的“贪官杀手”,但是乾隆帝杀了那么多贪污的高官也没能遏制清朝官场的腐败,乾隆帝自己在乾隆四十年都很沮丧的说“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


二、乾隆帝对于欧洲发生事情消息很灵通,法国大革命他半年后就知道详细情况


今天一说清朝,大家就会想到“闭关锁国”,会想到道光帝询问有没有陆路通往英国;在大家印象中,清朝皇帝似乎都是妄自尊大的自大狂。



但随着西方历史著作的翻译和引入,我们才发现原来乾隆帝对欧洲所发生的大事知道的十分清楚,甚至法国大革命爆发不足一年,乾隆帝就已经非常清楚法国大革命的具体情况了。事实上,即使在东欧,不少匈牙利、俄罗斯的中下级贵族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好几年都搞不清楚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据西方史料和西方学者研究,有大量法国和葡萄牙传教士在乾隆帝的宫廷里活动。


乾隆十五年(1750)来华的法国传教士钱德明(Jean—Joseph—Marie Amiot)在给友人的信中,对乾隆帝“重视法国并将法国远远置于其他欧洲国家之上”感到欣慰,他曾这样描绘乾隆帝的库房,“用来装饰皇帝房间的机器、工具、珠宝或其他珍贵的东西,要么是法国的军械,要么是出自某些法国工匠之手”,就连皇帝阅兵时士兵所用佩刀的刀身也是“法国制造”。


甚至西方学者根据当时活跃在乾隆帝身边的西方传教士信件得出一个结论:乾隆帝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二年要求各地官府彻查白莲教,就是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3

因为各种关于乾隆皇帝的清宫剧盛行于世的原因,所以使得很多人对乾隆皇帝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而如果是对现实历史了解得不够的人,可能会因为电视剧的影响对乾隆皇帝形象有一定的误解,觉得他在历史中的形象光辉圣明无比,是我国古代少有的明君。

但是如果详细去了解过乾隆皇帝这个人,那大家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谈几件乾隆皇帝让人觉得惊讶的事情,我觉得这几件事情在历史中都算得上是冷知识。

和珅为乾隆皇帝背黑锅的冷知识

一说起乾隆皇帝,大贪官和珅是不得不谈的。

和珅不仅是乾隆时期最大的贪官,他的贪在我国整个5000年的历史中都是能排得上号的。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史上最大的贪官。

嘉庆四年,随着乾隆皇帝的驾崩,和珅被嘉庆皇帝用一根白绫赐死了。

而和珅堆积了金山银山的家,也被嘉庆皇帝派人给抄了个底朝天。

随着抄家工作的展开,嘉庆皇帝在和珅家中发现了价值大约8亿多两的金银财宝。

当时清朝国库税收每年才只有几千万两白银而已,而和珅家中的财宝却足足达到了8亿多两白银的庞大数额,可见其巨贪程度。

一般大家在了解和珅的时候,大家只看到了和珅本身的贪,但却常常忽略了乾隆皇帝对他的放纵以及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

和珅之所以能在那么贪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丢掉自己的官位,反而一路晋升起来,其实就是因为他做的事情深得乾隆皇帝的心。

乾隆皇帝这个人生性喜欢挥霍,但是清朝内务府(内务府是清朝皇帝的小金库,国库属于朝廷,二者有巨大差别)那点支出是根本不够他挥霍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奢欲得到释放,他就开始寻找起了能为自己赚钱的人。

和珅就是他寻找最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现实历史中的和珅虽然很贪,但被他隐藏着的,却是他的能干以及善于洞察人心,他很清楚地知道乾隆皇帝想要什么,也有能力帮乾隆皇帝做他想做的事情。

因此在乾隆皇帝的奢欲驱动下,和珅的仕途就展翅高飞起来。

从现实的历史角度来说,是和珅本身的贪加上乾隆皇帝身上的要求,才促使和珅发展成为史上第一贪官的,这点乾隆皇帝本身要负一个很大的责任。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冷知识。

乾隆皇帝焚书的冷知识

第二个冷知识有不少人听说过,也有很多人没听说过。

很多人在说到乾隆皇帝的功绩时,都会说到他修撰的四库全书是一个对历史、对文化有多么大贡献的创举。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乾隆皇帝修撰四库全书其实是对中华文化的一大严重伤害。

乾隆皇帝在修四库全书时,他要求各地官员收缴了很多记载真实历史或者记载了很多有用知识的书籍,凡是那些被他视为禁书的书藉,都被他毁得一干二净。

平常我们只知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其实秦始皇焚的书只是一些儒家书籍以及其他小部分书籍,与乾隆皇帝相比,那点数量其实是不值一提的。

从对历史文化的摧残来说,乾隆皇帝绝对是一号影响巨大的人物。

这就是关于乾隆皇帝的第二个冷知识。

乾隆盛世的冷知识

关于乾隆皇帝的第三个冷知识,我觉得是乾隆盛世的真实样貌。

经常被我们夸赞的乾隆盛世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实中的乾隆盛世只在于那个年代的人口庞大,并不在于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质量有多么好。

乾隆时期的人口庞大,是美洲作物流入促使产生的,而那个年代的生活状况却非常的差劲。

人们的生活平常只能维持到不饿死的状态,想要吃饱、吃好,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除了最基本的生存,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基本没什么亮点,整天生活得就如同行尸走肉,除了干活就是睡觉,没什么事情做,只有那些真正处于顶尖水平的贵族、官员们,才有那么一丝可怜的娱乐生活。

至于平头百姓们,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

关于这点,大家可以从一些西方传教士记载下来的书籍中了解到,大家只要看过这些书籍,就会知道乾隆盛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盛世了,其实那就是一个饥饿横行的盛世。

所以说这就是乾隆皇帝身上的冷知识,我觉得大家平常除了看一些清宫剧之外,还要多了解一下现实的历史,要不然只会被电视剧中美化的角色给影响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判断,错把许多本不该摆上正面形象上的人物看成了正面角色。

4

掉下巴很难啦,毕竟现在人民群众知道的比专家还多。随便聊两个吧。

乾隆跟华盛顿是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他们俩都死于1799年。

喜欢对国宝手工弹屏外加盖章。

张铁林共演过十次乾隆,还扮演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一个人就达成了四世同堂。

乾隆一生写诗四万诗,是老干体鼻祖,却没有一首为难过小学生。

乾隆的身高是个谜,有的说高一米七五,有的说只有一米六六。

雍正出版发行了一个《大义觉迷录》,主要讲清朝得国之正,和他继位之正,乾隆一上位就把这个出给列为非法出版物,禁了。

乾隆是个吃货,下江南,到哪吃到哪,而且还喜欢吃路边摊,搞得地方很多小吃里有乾隆的名字。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上万种食物宣称乾隆爷吃了都说好。

乾隆宠信和珅,据说是他年轻时爱上了雍正的宫女。宫女后被处死,而和坤跟那宫女长得极像。另外,和珅长得不像王刚,而历史上的纪晓岚倒是又丑又好色。

5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康乾时期又是当中的明星时代,但是影视剧中为人们熟知的故事之外还有许多“冷”知识,值得一探。

一、对人参的管理

清政府不仅是唯一把人参作为专卖产品的朝代,而且其人参管理政策是不断调整的,从康熙朝起至乾隆朝,其政策都在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至乾隆朝,为了解决人口不断膨胀的问题,鼓励中原人向西或南方移民开垦土地,但是其中对人参的采挖并没有因为上述政策而放松管制,对偷挖人参者仍然要治以重罪,并提高了官家对人参采挖的管理权力,设立“官参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官参局”发放“参票”即准许挖参的资格,对每张“参票”征收官参十二两,这是清朝首次设置的办理人参管理的专门机构,由于对“参票”的征税是先发票后收参,就存在逃“参”的情况,即只领取了参票而不缴纳人参,清政府也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担保制度。总之,乾隆一朝对人参管理实在是超出一般常识,令人一看之下颇为惊讶,难以想象一个政权对一味药才如此用心管理。

二、为编纂《四库全书》征书

为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帝要求各地收集书目运送京城,其中贵州省压力最大,因为贵州当时文化相对落后,确实没有珍贵书籍可以进献,时任贵州巡抚图恩德只得向乾隆求情,乾隆帝也知道贵州之无奈,没有对图恩德大加批判;有无可奈何就有曲意逢迎,其时山西人名为戎英谎称自己有两部奇书《万年配天策》和《天人平西策》是绝世兵法要主动敬献,但是经过主管《四库全书》编纂的官员稍一细究,就发现这两部所谓奇书不过是抄袭前人语句罗列而成,而戎英的意图和很明显就是为了谋取功名富贵而已,对此行为,当局的处置是将戎英押送刑部并派人去他的家中搜查,以防他有其他反动书籍,当然最终也没再发现相关证据,但是戎英却被罚发配新疆乌鲁木齐。

三、社会保障

乾隆一朝号称盛世,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为几乎达到了封建时代顶峰,多次被论及和搬上荧幕的“千叟宴”就是乾隆朝养老政策的体现;在救灾方面,通过多种方法的实施保证受灾地区的基本生活,例如灾前准备、灾害报送、及时救助等,可以用乾隆帝的一句话来表示他的原则和愿望,即“毋使一夫失所”;救济贫困方面,则在采取加大范围免税或免粮食的同时,在既有的冬煮赈制度上加以完善,缓解贫民的生活困难,对生活困难的官员也有相应的补助办法。总之,乾隆朝的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是成体系的,同时完善了前期的既有各种政策,不同于影视剧中简单、单面的刻画中的社会。

6

和珅的二皇帝生涯

乾隆60年,因为乾隆登基之初曾许诺执政年限绝不超过康熙,所以随后他禅位于嘉庆。

嘉庆上台后,地位十分尴尬。一方面是因为乾隆恋栈,决定将皇帝工作进行到死,当了掌握实权的太上皇;另一方面,因为和珅的势力已经膨胀到可怕的程度。

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镇压苗民起义时死去。

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

这样,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够份量的大臣在暗中反对和珅。

和珅当时的权力大到可以限制乾隆和嘉庆的人身自由,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名为整理他的文件稿档,实则窥探他的日常行踪。 并且,和珅还能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以至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瞒骗和珅,但是两人仍然遭到和珅一党的孤立。

那么,和珅是怎么做到这样的呢?

乾隆当时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每次上朝,就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乾隆当时已经口齿不清,说起话来嘟嘟囔囔,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他在讲什么。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王。待到满朝文武上奏过后,乾隆随之“咕噜”一番,他就装模作样地“翻译”乾隆的说话内容,其实是自作主张,以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回忆录中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和珅与乾隆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嘉庆四年的正月十八日,和珅被议罪二十条,用一根白练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上吊前,他口占一诀: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字面意思也简单易懂,然而掰开揉碎后解读,不由得让人惊吓得鸡皮疙瘩掉一地!

先说说“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这两句吧。

表面意思是:和珅我象跟做梦一样活了50年,今天我就要死了,到了同大家说“拜拜”的时间了。

这两句同样可以理解为:50年来的凡尘生活如梦如幻,只为报答红尘知己对我的恩遇,终于等到了今天,可以放心地撒手人寰。



后面的这种理解,引出了一段流传很广的野史:

弘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爱上了其父雍正的女官马佳氏,两人于是暗生情愫。女官是皇帝身边的高级宫女,日常干宫女的活,晚上亦可陪皇帝侍寝。

某一日,两人正在亲昵之时,被他的生母钮祜禄氏撞破了。她十分恼怒,怕事情传开了不利于儿子的前程,就以熹贵妃的身份赐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弘历闻讯,赶往月华门,然而爱人已经死去。



弘历爱怜地望着她,见到她的颈部因为自缢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红色印记。他默默地祷告:今生无缘,愿咱们来世再见,就以颈项红记作为相认的凭据。

后来,弘历当上了皇帝,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多次在两人幽会的地方悼念她。他苦等了二十年,且好几次南巡,只为遇见颈项有红记之人。

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他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是世袭轻车都尉,乾隆凭着和珅颈项的红记认定他是马佳氏投生前来侍侯自己的。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



这段故事,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中也有引用,只不过将马佳氏改成了秋霞。而女宫马佳氏,更是被《清史稿》记载下了全名,叫马佳云惠,这在当时记录皇后也仅仅记录姓氏的时代,不得不说是谜一般地存在。马佳云惠逝世于雍正九年,在时间上也都能够对上。



如上文所说,那么和珅和乾隆的关系,就不仅仅止步于君臣关系,应该有更加深入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解释通“谢红尘”的真正含义。

诗的后两句是“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大意是说在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里求得唾液,锁在一个木质盒子里。此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诺候的女子,她导致了西周的灭亡。“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喻意是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影射这个女人就是慈禧!



另一种说法是: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妹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 三人在一起终日荒淫无度,最终夏朝为此被断送。 其实仍旧暗指和珅化身为慈禧,只是换了另一个版本。

还有一种说法,“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诡异的是,和珅死后,下次发大水的时间是道光十二年,洪水使黄河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叫做叶赫那拉·慈禧。

看完了乾隆朝的几个冷知识,不知朋友们有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7

乾隆真实名字叫弘历,乾隆是年号,寓意天道昌隆。确实,在这一朝,清朝发展到了巅峰,但伴随,也在这时彻底衰败。

(乾隆剧照)

他出生于康熙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11年,死时和美国总统兼国父华盛顿同一年去世,享年89岁,中国乃至世界皇帝寿命史上,number one。寿命不寻常,他的出生日期也是较为地不同寻常。

八月十三日子时,掐指一算,丁酉庚午丙子,这一年辛卯。批语:“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属于身旺,命运强势,主大富大贵。说白了,这人的福禄寿喜皆是大吉。

康熙一听,那还了得。所以,由他带进宫里,亲自养育,悉心照顾,尽力培养。由此,一些野史在言,康熙之所以传位于四爷雍正,原因在弘历,父是皇帝,子不是吗?

(康熙与弘历剧照)

打得好一把算盘。可惜,留给康熙的时间不多了,畅春园,康熙崩,雍正继位。元年的某一天,也到清朝每年祭祀大典。雍正叫来弘历,给了他一块经由白开水煮过或者还没熟的猪肉,弘历爽快吃下,然后离去。这是一块胙肉,承福受胙。也就在这年,弘历二字被悬挂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13年后,雍正暴死,弘历嚎啕大哭,悲悲戚戚,一哭再哭,又再哭。完全一副孝子模样。没办法,不历经血腥,稳当上位,此时大清风调雨顺,怎不谢皇考?大权在握,安心一切照旧。

雍正铁腕,乾隆宽厚,这一严一宽,弘历坐稳了江山。在刚继位那年,乾隆特地召来郎世宁,让这位融合中西画的大画家郎世宁给自己以及皇后妃嫔个画一副画像,之后的时光,陆陆续续在画。这就是著名的《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别名《心写治平图》。从图内不难发现,弘历这是春风得意,满面含蓄又外露的骄傲。



这系列画,乾隆一生仅看了三次,非常之珍贵,但画内,并没有继后那拉氏,雍正十三年就贵为娴妃的她怎会没有画像?乾隆毁坏了。不只这张,是全部。至今稀见她的真像。

乾隆十三年,贤惠的富察皇后去世。乾隆皇帝憔悴了,心快碎了。之后的乾隆大变模样。一切伤悲与怀念皆是付诸于诗文中。乾隆一生创作四万多首,佳作多是事关富察皇后。

富察没有福气?之后令妃出现,这是个后宫界大神级别的励志女人,她出生卑微,是个汉女子,出身于皇家奴才之列,后被抬旗,小乾隆十六岁。乾隆十年为贵人,二十年后是皇贵妃,独掌后宫大权,曾十年七胎生四子二女,在乾隆四十年去世,之前两年,她的儿子被秘密立储。所以,乾隆命格奇特,隐隐中似他的皇祖父,克皇后。

(延禧攻略中乾隆与令妃)

乾隆爱女,尤其是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她嫁于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婚姻生活前期美满,可之后凄凉。无他,和珅倒台,丰绅殷德一蹶不振。

总览乾隆一生,成也康熙,败也康熙,败体现在效仿。但有模有样,却不得精髓。前中期的乾隆还算作为,中后期纵情享乐。事关乾隆的事罗列在下:

一,文字狱在这朝最鼎盛,不老翁张廷玉差点着道。这事缘起于“配享太庙”一事。雍正一朝,张廷玉劳苦功高,于是在临终前,给予他这一恩赐。但就这事得罪了乾隆,被罢贬。乾隆检验是否张廷玉有存在骂他的字画,最终没找到。与之相对,盛世之下,闭关锁国,后期起义不断,比如回民起义、林爽文起义、苗民起义、最大的白莲教起义,腐败也更加的严重。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剧照)

二,乾隆喜江南,曾六下,风流一番外,还将江南风貌搬到了紫禁城宁寿宫西北角的秘密花园之内,极为奢华。说是晚年归居之地,但禅让嘉庆后却一点也没住过。钱从哪里来?与和珅狼狈为奸,由此诞生了议罪银制。

三,乾隆时期的陶瓷花样极为奢华,由简入繁,五花八门。还有,他所捣鼓的《四库全书》,删减篡改严重,十全武功也是个笑话,东拼西凑。这时的八旗子弟早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烂透了。



等等,总之,乾隆享受了一生,也奢华了一生,碰上了好的时代。

8

1.乾隆和美国总统华盛顿是同一年死的。

乾隆,生于1711年,死于1799年2月7日。

华盛顿,生于1732年,死于1799年12月14日。

和珅也是这一年死的。

牛顿,死于1727年,这一年乾隆16岁。

2.乾隆和拿破仑。

乾隆58岁的时候,拿破仑出生。

1799年,乾隆死的这一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国第一执政(独裁者),时年30岁。

3.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和伏尔泰,卢梭是同时代人。

伏尔泰,1694生,吴敬梓,1701生,卢梭,1712生。

卢梭和乾隆出生只差一年。

4.抽水马桶与宣布归政。

1778年,约瑟夫·布拉梅改进现代意义上的抽水马桶。

1778年,乾隆宣布归政日期,为多尔衮,胤禩,胤禟等平反。

5.美国建立。

1776年,费城《独立宣言》,美国建立。

1773年,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时代,世界上发生的影响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三件大事: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建立。

6.乾隆时期的其他地区。

非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黑奴输出贸易,黑人被大肆贩卖。

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时代,领导者是德川家康的第四代德川吉宗。

1788年,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开始把囚犯输送到澳大利亚。

9

答:比起诸如“刘墉斗和珅”“纪晓岚斗和珅”等在野史里很红的“乾隆年间大事儿”来,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个话题很多的年代,六十多年(包括乾隆做“”)的“乾隆时代”,让人吃惊的事本就不少,下面这两桩科技经济方面的大事,不但够“冷”,且对历史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一、乾隆助推了“闯关东”

清代历史上一桩人口迁移大事,就是“闯关东”。从清朝立国起至近现代的三个多世纪里,一代代来自中原各省的农民跋山涉水进入东北大地,然后顽强的扎根垦殖,终于令清初时“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东北大地,变成了近现代中国经济版图里的“重头”。但在清初的时候,“闯关东”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死事”。康熙年间起,清王朝就不停颁布禁令,禁止内地百姓进入“龙兴之地”,长期“永行禁止流民”,几乎见着就杀。

但就是从乾隆年间起,这件“死事儿”,却开始松动了。

由于雍正时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乾隆登基后,也赶上了中国“人口大爆炸”的时代。雍正帝在位的最后几年时,中国人口就突破了一亿四千万,乾隆登基才二十七年,人口又突破了两亿,到了乾隆五十五年,更是冲破了三亿大关。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粮食压力可以想。

特别是毗邻东北的山东地区,人口粮食压力尤其重。在鸦片战争以前,山东的人口早已突破三千万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人口密度更高居全国第一。虽然乾隆年间,清王朝曾多次以优惠政策鼓励垦荒,但山东河北等省的农田早已垦完,人口却依然高速增长。

外加山东又是清代土地兼并的重灾区,以郑板桥的话说“绕郭良田万余顷,大多归并富豪家”。大量“少地”“无地”农民,为活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外闯。哪怕在“禁令”最严的康熙年间,山东巡抚就叹息说“今见山东人民逃亡京畿近地及边外各地甚多”。康熙晚年时,冒死进入东北的山东百姓,已有十几万人之多。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段九死一生的经历。

而更严重的后果是,流民们今天能冒死闯关东,倘若这条路也彻底堵死,明天就能冒死造反。清王朝别说“龙兴之地”保不住,江山很可能也要玩完。所以对这事儿,乾隆也就看开了:乾隆五年起,乾隆帝就破天荒宣布,命令已进入关东的“流民”们入籍。乾隆七年北方大灾,乾隆又下令开放了山海关,仅这一年就有近五万内地百姓蜂拥入东北。

而在整个乾隆时代里,“闯”入东北的内地各省百姓,总数在百万人以上,东北的移民人口增长到空前的一百八十万,是为“闯关东”时代的一个高潮期。昔日荒芜的东北大地,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仅乾隆十八年的吉林泰宁县,耕地就暴增到一万六千多亩。盛京的耕地面积竟达到三十一万垧(一垧地等于十五亩)。甚至昔日荒凉无比的黑龙江地区,也涌入了大批内地百姓。

而这样的“移民潮”,也并非只在东北一地。有了这示范,整个乾隆年间,内地各省的农民都开始“闯”了:陕西河北山西地区的农民,进入内蒙草原垦殖。仅从古北口进入草原的百姓,就有十多万户。以乾隆的话说,这是“彼此两便,事属可行”。类似的景象,也发生在南方,广东、福建、贵州、云南各省百姓,也大量涌入四川地区。为防地方官阻拦,乾隆还特意下令告诫:“正宜思所以流通,以养无籍穷民”。

可以说,就是在这半个多世纪的乾隆时代里,乾隆对于农民人口流动问题,确实保持着“所以流通”的思路。以眼光论,真是比清朝诸多“明君”高明不少。而以成就论,更是推动了中国古代史上又一个人口流动高潮。人口压力巨大的清王朝,也得以扛过这个考验,进入到其立国后的全盛时代。

实事求是说,这确实是乾隆帝这辈子,一桩低调却意义深远的贡献。

二、乾隆的“科技大派送”

但比起乾隆帝在“农民流动问题”上的开明态度,乾隆一直被人诟病的,却还有他“闭关锁国”的顽固思想:雍正时期的四个通商口岸,他在位时变成了广州“一口通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标志,昔日赚足全世界钱的中国丝绸,更被乾隆多次“限制出口”。就连来广州做生意的外国人,也遭到严密监视,生活住宿都被限制。但乾隆真的保守吗?恐怕有一群外国人,一定会坚决反对——乾隆年间的“外国科技间谍”们。

因为,乾隆时期,中国另一桩大事,就是大量中国传统产业技术的“泄密”“外流”。

乾隆在位的十八世纪中叶,正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对中国先进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渴望,更是望眼欲穿。猴急的欧洲政要们,更是想到了“偷儿”。1765年,法国财政大臣杜尔果,就给去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们下了硬任务:要求弄清包括中国造纸、印刷、农艺、饲养、栽种等四十五项产业奥秘,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窃取核心技术”。

这么“硬”且“工作量浩大”的“学习任务”,摊上的又是对外国人千防万防的乾隆时代,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这些传教士们呢?完成的却是相当轻松。比如传教士韩国英,就详细学到了清王朝棉花栽培水稻种植等技术,不但绘出了详细说明图,还带走了珍贵种子。传教士钱德明也记载了大量珍贵文献,今天还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中国的“巨幅纸”等技术,也几乎都被“学习”走。

可以说,1840年后,那“洋米洋布洋棉”冲击中国市场,冲垮各地传统手工业的一幕,就是从乾隆年间起挖的坑。

这么多珍贵技术外流,乾隆难道没觉察吗?说到底,就是没有这个意识。在乾隆君臣眼里,产业技术永远是小事。这些外国人的活动,因此连“神神秘秘”都算不上,几乎都是在清朝官员的眼皮底下,大模大样“顺”走。典型的,就是茶叶技术的外流。

在1840年以前,清王朝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中国茶叶更是欧洲最“刚需”的货物。特别是爱喝茶的英国,乾隆晚年时每年至少要从中国买走六百万磅茶叶,喷香的中国茶叶,也就成了吸金神器,每年赚走欧美国家大量白银。如此丰厚利润,也叫英国人红了眼。于是乾隆晚年英国马噶尔尼使团访华,虽说访华的目的碰了壁,但对茶叶,依然没死心——“顺”几棵中国茶树苗。

但恐怕连马噶尔尼自己都没想到,这事儿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虽然马噶尔尼这一路,都有清朝官员陪同,一举一动都被监视。但当马噶尔尼一路参观各地茶叶产地,把中国茶叶的生产流程看了个满眼时,陪同的清朝官员竟没有丝毫阻拦,反而还热情配合,以马噶尔尼自己的话说:“多亏新任广州总督的好意,我与他一起穿越了中国最好的产茶区。”

结果就是:中国极为珍贵的茶叶种植生产技术,就以这“轻松”的方式外流,变成了近代让印度人赚足利润的“印度茶”,活活抢走了中国的市场。参考接下来,近代中国的苦难,更可以说这“慷慨一幕”,又是多么痛苦的领悟——缺少了正确看世界的眼光,满以为“安全”的封闭意识,却是连自家的茶,都没保住。

参考资料: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吴孟雪《明清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白新良《乾隆皇帝传》、杨丽丽《历史上的大移民》、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10

乾隆时期的冷知识可就多了,前面很多答主说了乾隆的诗和牛皮癣,这些其实已经算不上冷知识,大家一般都当做笑话来看待,我说点跟“盛世”有关的冷知识。大多数人只知道康乾盛世,并且这一盛世在乾隆朝发展到顶峰,但鲜有人知,乾隆盛世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英国使者眼中的乾隆盛世

在张宏杰先生所著《饥饿的盛世》一书中,开篇就描写了乾隆盛世到底是怎样一副模样。

在洋人心中,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必然是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写的那样,百姓锦衣玉食,遍地黄金,怀着这样一种长见识、见世面的心情,公元197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访华团到达中国。

不曾想,还没下船他们就失望了,甚至触目惊心了,因为清王朝派去伺候英国佬的百姓,各个卑颜屈膝,而且骨瘦如柴,没有一点大国百姓的样子,据英国使者自己的说法,这些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除此之外,对英国人用过的茶叶,他们也表现出十分贪婪的模样,争抢过去再煮一煮,还能有点茶味。

同时期中英百姓生活水平差距

18世纪,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普通英国人的一日三餐基本上已经标配猪肉、牛奶、面包,甚至还有啤酒、茶叶、糖等休闲食品。

反观乾隆朝,不说这些高级食物了,在饥荒之际,百姓家里不可能有存粮的,他们靠着野菜和糠解决生计问题,这还不算,当时英国人的年收入除去生活开支,还会有40两白银左右的富余,而中国百姓入不敷出,一年收入32两支出35两,因此卖儿卖女的情况比比皆是。

可是你要知道,在400年以前,也就是公元14世纪,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和中国人基本持平。几百年的发展,让欧洲小国和东方巨国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

文字狱

乾隆在位的18世纪,正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人类文明进步缓慢,大多都是农耕或放牧,军事方面都是冷兵器对砍,但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文明已经坐上了火箭,国家已经不可能独立存在了,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

可泱泱天朝的掌门人乾隆皇帝,开始闭关锁国,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文明,还在宫里玩着权谋那一套内容。

最可怕的是,当时西方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就如同中国的唐宋时期,或者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反观乾隆,他对于知识分子就如临大敌,他用尽一切恐怖手段,就为了压制人们的思想,我们知道清朝是一个文字狱十分恐怖的朝代,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光乾隆年间、光大型的文字狱,就出现了130件之多,因此被杀、被流放的知识分子更是多不胜数,乾隆朝高强度的文字狱持续了长达30年之久!

议罪银

说起大贪官和珅,人人都知道此人死一万次都不嫌多,可他为什么会得到乾隆的宠幸呢?很简单,这人虽然贪,但是他很聪明,更可以帮皇帝开小金库。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皇帝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特别是在国库和皇帝自己小金库方面,还是有较为严格的制度的。可是这一来,能让皇帝花的钱就少了啊,眼看着国库那么多钱不能花,这多痒痒。

于是在和珅的帮助下,乾隆朝发明了议罪银制度。

什么叫议罪银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当官的如果犯了罪,按律应该判刑,但是你可以拿钱来消罪,用皇帝的话来说,这是他体恤臣下,不忍心让他们坐牢甚至掉脑袋。这些钱呢,最终当然是都落入了乾隆爷自己的小金库。

下面的大臣心知肚明,皇帝就是要用这个制度来敛财,所以贪官污吏就开心了,老子在地方贪10万,你罚5万,我自己还能落得5万,最重要的是,罚款的5万还能买个皇帝开心,这买卖稳赚不赔。

尹壮图和纪晓岚

议罪银的本质,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只有一个叫尹壮图的大臣不明白。他连连上奏,苦口婆心地劝导乾隆不要用议罪银制度,说这个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会给天朝带来不好的影响。

乾隆一听当时就想发火,不过作为一个慈父仁君,他还是压下怒火,饶了尹壮图,可是遭不住尹壮图连二连三地阻碍自己发财,乾隆跳着脚要砍这货的脑袋。可毕竟乾隆是个慈父仁君,所以他最后饶了尹壮图一死。

心灰意冷的尹壮图,辞官回乡过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乾隆倒也落得轻松自在。

最有趣的是,当时尹壮图被判刑,纪晓岚同学站出来求情,皇帝听完后指着纪晓岚的鼻子就骂:你这个婊子,不要妄谈国事。

“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把纪晓岚吓得从此不敢妄言国事,只敢兢兢业业地、按照皇上的意图编撰《四库全书》。在这样一位仁君的指导下编撰的书,是什么尿性大家也应该有个基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