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题主邀请,辽、宋、夏、金时代,是不是谁遵循汉文化谁就是正统?

肯定不是,并不是遵循汉文化谁就是正统,一个政权是否是正统是有标准的。

什么是正统

那到底什么是正统?历史上常说正统,有的时候也称为“正朔”,宋代欧阳修解释如下:

“夫正朔者何,王者所以加天下,而同之于一之号也”
——欧阳修《文忠集》

欧阳修的意思也就是说正朔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天下之主的合法性与唯一性。身居正朔的王朝,后代历史即以其之年号作为纪年。所以正统或正朔既是政治概念同时也是史学概念。

什么样的政权才能算正统?从历史上看常常有以下三个标准:

  • 国家疆域大一统

  • 正朔传承、中央与藩属的概念

  • 儒家所提倡的华夷之辨

历史上确认一个政权是否是正统,往往离不开这三个标准。下面我逐一解释:


1、国家疆域大一统

首先大一统的华夏王朝肯定就是正统,比如秦、汉、隋、唐等等都是大一统的国家,自然代表正统。中华二次亡于异族,那么同样统一中国的蒙元和满清算不算正统?它们虽然不是华夏,但是统一了中国的疆域,是大一统政权。后代的大多数中国史学家还是把蒙元和满清列为正统,都算中国历史,否则它们算哪国历史呢?

异族真正是否算正统要看是否统一全国。蒙元和满清都非常在意自己的正统身份。《元史》记载忽必烈之所以伐南宋,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统一来证明自己也是正统。

四年十一月,入朝,进言:“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廷议沮之。 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
——《元史刘整传》

这里记载南宋降将刘整建议蒙元朝廷攻南宋,他提出,自古帝王只有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才算正统,如果只取了十之七八,剩下南宋不管那就是丢弃正统的身份。从中看出蒙元集团对是否正统还是很看重的。

有趣的是蒙元和满清统一中国后,部分藩属并不把它们当作正统,比如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殉国,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崇祯”年号,不但没有停用,反而一直被朝鲜使用到了清末民国初,前后累计达到265年。朝鲜用“崇祯”这个年号就说明奉明朝为正朔,并不认为清朝是正统。

2、正朔传承、中央与藩属的概念

大一统的政权好区分,但中华历史上很多时候不是大一统状态,而是处于分裂状态,政权不止一个,那么这个时候要以哪个政权为正统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正统传承。

正统传承

指的是政权的正统来源,如果上一个王朝是正统,那么它的继承者也是正统。如三国魏晋时期,曹魏是接受汉朝皇帝禅让的正统政权,是由代表汉朝正统的汉献帝正式将社稷禅让给代表魏的曹丕。所以曹魏就是正统。而晋武帝司马炎的正统来自于魏元帝曹奂的禅让,所以正统又从曹魏到了晋。

三国魏晋时期,虽然刘备是汉中山靖王之后,称“刘皇叔”,是汉室宗亲,但他建立起来的政权并没有正统地位,尽管他建立的政权国号是“汉”,但历史上却称其政权为“蜀”。所以吴、蜀两国这样的割据政权并不能与魏、晋相提并论。三国时期魏、晋便是正统。

中央与藩属

中国古代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朝贡脱不了干系,周边藩属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所以如果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各个政权都没有明确的正统来源,而周边其它国家向某个政权称臣,用其年号,就代表奉其为正朔,那么这个中央之国就是正统。

比如北宋建国初期,虽然未能统一全国,但周边南唐、吴越等国家都对北宋称臣纳贡,那么北宋就是正统。

3、儒家提出的华夷之辨的标准

先看看什么是华夷之辨?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我国人民从古代起,就自称诸夏、华夏,到春秋战国以后,华夏就成了我们种族的名称。而把之外的非华夏民族按照方位分别叫作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确认为华夏大致有三个标准


  • 血缘衡量标准

传统华夏族人建立的政权,主体人民也是华夏,那么自然是华夏政权。
  • 地缘衡量标准

中原、中国也称“中央之国”,一般指传统华夏族人居住的地方,中华文明的中心一般指从长安到洛阳这一带传统中华文明的龙兴之地。


  • 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

政权中推行的生活方式如衣饰、礼仪等等是否符合华夏族的标准。政权的制度是否按照华夏的传统标准。

辽、北宋、西夏时期谁是正朔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是分裂时期,都没有大一统,那么按照以上标准谁才是正统?

1、西夏不是正统

西夏肯定不是正统。西夏分别向宋、辽称过臣。在与宋朝的交往中在法律制度上,西夏的国书用的是宋的年号,大部分时期其是宋的藩属,而不是独立的国家,连西夏之主都改姓了“赵”,自然是奉北宋为正朔。虽然后来李元昊叛宋,又改回本姓,但之后的西夏君主又重新对宋称臣。并恢复汉礼。

西夏向大宋称臣时奉大宋为正朔,西夏叛宋后又去除汉礼恢复夷狄身份,夷狄自然也不存在正朔,所以西夏排除。

2、北宋、辽相比,北宋才是正统

那么剩下辽宋,双方是平等国家,并未有一方向另一方称臣。从华夷之辨上看,宋血统上是华夏、占据华夏传统地域当然代表华夏。

辽国虽然也汉化,但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文化传统,实施的是辽国版本的“一国两制”北院管理契丹人,南院管理汉人。所以并没有完全汉化。

所以辽、北宋、西夏并立时期,北宋是正统。

南宋、金时期谁是正统

宋金时期,宋向金称臣、金掌握中原地区,金国汉化比辽国更彻底,那么金国是否是正朔?不是。为什么?

· 南宋是北宋正统的继承者

· 以华夷之辨来看,宋是华夏,金再怎么汉化和宋比也是夷狄

· 历代史学观大部分以宋为正统,都说“唐宋元明清”,没人说“唐宋金元明清”。

所以南宋、金并立时期虽然谁是正统争议也比较大,但若按以上标准,南宋还是更“正统”一些。

结语

辽、宋、夏、金时代,并不是谁遵循汉文化谁就是正统,而是要从国家统一的疆域、正朔传承和中央藩属、华夷之辨这三个标准进行判断,按照这三个标准,两宋才是正统。


我是@赵宋春秋,喜欢本文的朋友请点赞,转发加关注。

有不同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应该不是??正好看到朋友提的问题,跑来插句话。

因为讲历史地位,元比以上这几位都正统,但蒙古族呢,基本上是边牧侵入中原后汉化得最差的一个,并且蒙族也是能够全身而退的一个。

满清这个朝代,始于叛乱,终于奴颜,外躬内愚,屠杀割发,堪称无恶不作,然而它的地位比所谓辽金夏甚至元都稳得多。如果不是鹿钟麟两颗手榴弹,某人也许还会在紫禁城里生儿育女。

是华夷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民族大摇篮大熔炉,一个讲了几千年,一个是两百年,但一直都是不能去深究的问题,法家的实用主义,才是贯彻性的好思维。

3

不是推崇汉文化,而是汉文化融合了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政权在发展中发现儒家文化及汉文化作为立国之本更符合封建社会发展

4

从鲜卑族在中原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开始,游牧民族纷纷仰慕汉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语言,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北魏孝文帝,他在位期间,下旨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洛阳龙门石窟,不仅如此,他还严令本民族的人学说汉语,鼓励与汉族人通婚,学习农耕文化,虽然现在鲜卑族消失了,但是他们的后代都人丁兴旺,族群庞大,生活在河南,尤其在洛阳最多

5

我个人觉得少数民族汉化,然后建立中原王朝,成为被后世承认的朝代,绝非仅仅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而是两种甚至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杂糅而成的文化,也不是各取其优的1+1模式,更多的是精华与糟粕同植于一处。所以并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统标准,也就是说今朝为了论证自己的合法性,回把自己的王朝主流思想,往前代王朝制度思想上靠,所以正统是主动靠近的结果,而不是客观评价的结果。就像好多少数民族政权,为了证明合法性,会使用中原王朝的称号。

6

我觉得这个问题你应该这样来看,哪个政权最终延续下来了,哪个就是正统!如果一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或者文化最终被灭或者被其他的文化融合,那还说他是正统的,那不是笑话么。

所以你看,辽夏金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的时候他的文明程度就低,或者说他们只有一个文化,就是适者生存这个最基本的法则,这种文化遇见辉煌灿烂的汉族文明,立刻就会被消灭,被融合。这三个朝代中,西夏是保持本民族文化最固执的一个,汉文明对他的影响,远远小于对辽和金的影响。所以一直到西夏被蒙古所灭,他都能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另一个,我曾经在博物馆看见一幅宋朝的画,上面是一位辽国皇帝模仿宋徽宗的书法提的拔,简直与宋徽宗的字一样,可见当时汉文化对辽国的影响。但是这两个政权最终都被灭了,所以,不管是固执的维护本民族的文明还是主动学习汉族文明的,只要其民族没有延续下来,他的文化就不是正统。反观蒙古族建立的元,虽然被灭,但是蒙古族一直延续但现在,并且还建立了国家,在现在的蒙古共和国,人家的文化是一直延续下来的,对他们国家的人来说,元朝的文化才是正统。


7

正统论发源于东周,兴起于宋代,欧阳修和苏轼等都写过《正统论》。当时争议最多的就是魏晋时期的正统问题,《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以曹魏为正统,而有人则认为季汉延续了东汉,应为正统,例如朱熹的《通鉴纲目》里就采用这种说法。至于南北朝,司马光的《通鉴》以南朝为正统,隋朝虽然与陈朝同一时期出现,但直到灭陈之前,隋都不是正统。也有人建议南北朝分统,将东晋、宋、南齐和梁视为正统,西梁被北周灭亡后,北周取得正统地位,然后传给隋乃至唐,但这种观点影响甚小,没被主流接受。这些朝代的正统地位虽然都存在争议,但不如辽、宋、金三朝来得大。

历史上的辽宋金时期

什么是“正统”?

欧阳修认为“正统”的说法来自于春秋学,《公羊传》里说:“君子大居正”,又说:“王者大一统”,二者合起来就是“正统”。“正”表示的就是正当、正义、正道、公正,“统”则代表统一。古人认为夏商周的政权不仅是正当的,而且还是统一的。到了后世,秦国以武力兼并天下,却不得人心,故而被认为只有统一没有正当,一个正当的政权应是广为人民所接受与认可的;三国时期,一般来说蜀国得人心,被视为正当,但疆域狭小,未实现统一,所以也没有得到“正统”的名号。

因此,一个政权要想获得正统的地位,首先它得是正当的,能够得到历史的承认,否则只能称为“霸”;第二它又是统一的,并非偏安一隅。

之后,苏轼又对正统论进行了具体化,他说:“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通过正当的手段来取得天下,赢得民心,便是正统。例如商汤顺天应人,讨灭夏桀,取得了天下,故而商朝就是正统,周文王父子也是如此。但苏轼放低了正统的标准,认为“一身之正,是天下之私正也;天下有君,是天下之公正也”。故而秦皇、汉祖、晋武、隋文、唐宗虽然都有着各种人格缺点,但他们能统一天下,形成唯一的政权,也应算入正统里。三代因道德而获得正统,汉唐因功绩而获得正统,秦隋则利用强力来扫定一切割据政权,也算正统。

根据这样的正统观,宋朝人认为他们的本朝是正统无疑。因为宋太祖篡夺后周的时候没有出现流血事件,并且善待后周皇室及大臣,得到人民的拥护,故而为正;之后宋太祖兄弟南征北伐,统一了除幽云之外的中国本土,疆域不下于秦朝,故而为统。

关于三朝正统地位的争论

元世祖中统二年,蒙古统一中原,开始命史臣编修《辽史》与《金史》。之后南下灭宋,董文炳于临安担任留事,曾说:“国可灭,史不可灭。”于是将宋史馆中的典籍全部运往元大都,世祖又下令修《宋史》,然而花费了好多年,始终没有出定稿。这是因为义例未辩,正统未定,争论不绝的缘故。人们不知道是修三本各自独立的史书,还是修一本统一的正史。

当时辽、宋、金三朝各自有着独自的国史,蒙古混一天下后,觉得把诸史分开不符合大一统的需要。而且究竟元朝究竟是继承了谁的正统,议论也不一。议者或欲仿《东观记》及《晋书》之例,以宋朝为正统,辽、金附于载记;又有人想以辽、金为《北史》,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史》,各持论不决。之后,以辽、金为正统的呼声日益高涨,因为元朝的都城与辽金接近,而且金先灭辽,元后灭金,时间上正好相继。南宋因臣服于金朝,正统地位备受质疑。

到了元顺帝时,开始下诏搁置争议,命宋、辽、金各为一史。是年《辽史》《金史》成书,次年《宋史》完稿,是为今天所见之三史。然而《辽史》失于简略、《宋史》过于繁芜,唯有《金史》最善,三史参差不齐,此其叙事不分正统之弊。

为什么说辽、金不能成为正统?

其实,在元朝时有人曾提出过很好的意见,认为辽、金都不够资格做正统。当时会稽有一个人名叫杨维桢,他写了《三史正统辨》,文中雄辩的驳斥了辽、金正统论,认为两宋才是中国正统。虽然当时没被朝廷采纳,但是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明朝人编写了《宋史新编》,以两宋为正统,辽、金作载记,水平不在《宋史》之下。

杨维桢认为,正统者“出于人心是非之公”,不以土地广狭、人众多寡而夺其分。故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必待武王灭商后方入周统。秦庄襄王灭周迁九鼎,然必待始皇一统天下、人心始定后方得正朔;汉统不始于破关灭秦,而系于高祖斩项羽称帝后;西晋始于平吴而不始于代魏,唐朝不始于入关而始于平定诸雄,此皆史家义例。元朝也当不始于灭金而始于平宋。

宋朝虽然未能实现国土上的一统,幽云之地先为辽所据,中原又沦陷于金,但这不能否定两宋的正统地位。契丹最初只是一个野蛮部落,直到阿保机时才变强起来,因此辽国只是唐朝的一个边夷而已。唐朝灭亡后,正统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间传递,辽国最初称臣于后梁,约为兄弟于后唐,之后才凭实力灭亡了石晋,强占幽云之地,但实际上仍与十国一样,都只是伪政权。相反,宋朝承继了后周的正统,扫灭十国,因形势变化,才使辽国幸存了下来。宋朝虽然向辽朝交岁币,但性质不过是像西汉和亲于匈奴,唐朝和亲于吐蕃一样,并不足以损其地位。

因此,北宋之于辽国来说,据有正统地位是无疑义的。唐朝就像东汉,五代则如三国,北宋便是西晋,而辽国犹如匈奴,夷狄再强也不能成为正统。这样,按照逻辑推论下去,五胡十六国相当于金,东晋相当于南宋,十六国虽然占有两都,然而华夏正统依然随着晋宋的衣冠南渡而南移,所以金也不是正统。

杨维桢力辩两宋的正统地位

为什么南宋也拥有正统地位?

北宋相对于汉隋唐来说,占有着汉地本土,只是失去了辽东、西域及安南等地区,但华夏文明的主体部分仍为宋人所据。北宋结束了唐朝灭亡后的分裂局面,占有正统地位,几无疑问。问题在于屈辱的南宋,是否也配得上正统呢?

杨维桢认为,首先如果承认北宋为正统的话,那就难以否认南宋的正统地位,因为两宋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关系甚至比两晋还亲密。司马睿与晋怀帝属于远亲关系,宋高宗却直接是宋徽宗的儿子。即使张邦昌的伪楚的政权依然奉宋太后为主,所以南宋与北宋的关系就像东汉与西汉一样,都是正统。

南宋曾称臣于金,然而唐高祖也曾称臣于突厥,人们并未以唐高祖时候的突厥为正统,为何又要以宋高宗时候的金国为正统呢?唐太宗灭亡突厥,洗刷了称臣的屈辱。宋孝宗虽然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他也通过“隆兴和议”,取消了称臣的地位,转为正常的敌国关系,改“岁贡”为“岁币”。而且最后南宋曾与蒙古联手灭亡金朝,占领其南部疆土,因此金国虽占有中原,但不足以移易南宋的正统地位,它不能代表中国。

为什么元朝应当尊两宋为正统?

元朝入主中国的模式与辽金相似,都是通过侵略从夷狄变为中国皇帝。所以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似乎会威胁到元朝的合法性,为了说服元朝统治者,杨维桢不得不进行“开导”。他说金、宋之于元,只是灭亡的先后次序不同,并非元朝先代金的正统,然后才灭宋。这与隋朝先代北周然后灭陈并不一样,而且就算一样,也应像《资治通鉴》那样,始终以陈(南宋)为正统,直到隋(元)灭陈(南宋)后,正统才归于隋(元)。

从天数上来看,宋太祖生于丁亥年,建国于庚申年,这与成吉思汗一模一样。宋朝灭亡南唐发生在乙亥丙子年,与元朝灭亡南宋也一样。从大一统的角度来说,元朝真正统一天下的时间应该在平定南宋之后,只有从那时起才算获得了正统地位。就如西晋只有在灭亡吴国后,才真正实现大一统一样。

细推前代史书,《晋》《隋》修于唐代,《新唐》修于宋代,《宋》修于元代,所以元朝只要修一本《宋史》就行了,将西夏、辽、金、大理等蛮夷收入载记或传记里,这才是史家的公论。

杨维桢的观点虽然未被采纳,但却迎合了元末汉民族觉醒的潮流,表现出元朝末年主流的正统观。《正统辨》也成为了明朝人看待辽宋金元这段历史的标准,成为柯维骐编修《宋史新编》的理论来源,他将《宋史》和《辽史》、《金史》合为一书,“尊宋为正统”,“辽、金附之”。完成了杨维桢的心愿。在清朝时,毕沅主修《续资治通鉴》也采用杨维桢的观点,尊两宋为正统,书中只有“宋纪”与“元纪”,并无“辽纪”与“金纪”,可为史学定案。

8

中国人认同文化!西方人认同血缘!历朝历代只要推崇汉文化,大家都认为是正统!无修文武,彬彬不宜与中华。这就说明了其他游牧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9

并不是,相比于宋,其他三个的各项制度不够完善。

宋在地位上不是最高的,反而屡次收到他们的攻打,赔款割地,很是卑微。但是为什么宋是正统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唐元明清,他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法制体系和这四个国家比较,发展只有宋朝的制度与它们最为相似。宋的制度是完善的,虽然存在着缺陷,但是五脏俱全。反观其他三个国家,他们大部分只有军事制度,对于官员份任免,百姓的赋税以及行政制度都是残缺的,他们打仗可以,但是如果在和平时期运转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困难。其中辽国最接近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是辽国的制度也是有很多学习的宋朝。夏朝和金朝只有都城是个完整的体系,下辖的郡县就不够看了,尤其是法制体系,没有法怎么能够立足于世?

所以说宋朝能够成为正统是因为他的制度体系足够完善,不会轻易崩溃。

10

中华民族能延续五千年不灭,不是遵循血统纯正而是文化认同,只要认同华夏文化就是正统了,吾修文物 彬彬不异于中华就是对中华文化最大的认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