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网友!中原既然是位置居中的平原或原野,那我认为中原指现在的关中平原。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西咸新区),这是国家认定、目前被全国人民认可的,官方文件和中学地理教本可以查询,且原点就在关中平原腹地,所以如问中原指现在什么地方,根据中原一词的解释,中原的准确位置在现在的关中平原。

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一句中,漆沮是古时的漆沮河,在陕西省富平县境内,现在叫石川河,由两个发源不同的小河漆河和沮河汇流而成,最后融入渭河。由此可以断定,中原当时应该指现在的关中平原。

《诗经.小雅.吉日》,是描写西周天子周宣王狩猎场面的文章,天子之所指天子居住的地方,那应该就是当时西周的京都镐京了,而镐京就在现在的西安地区,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一句中的中原应当指现在的关中平原(渭河平原)。

至于以后"中原"一词,是如何扩大、延伸、偷换概念和挪用的,而且被用来指河南一带,这可能与人为、误传和政治中心北移等有关系,但中原一词刚开始真正指的陕西关中平原。一方面,关中在唐以前都是兵家必争之争,谁拥有关中,谁就拥有天下。周武王、秦始皇、隋文帝、李世民都是在先拥有关中的情况下才夺取了天下。另一方面,关中在唐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天子之所,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因为帝王居主的地方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来讲,本来就是全国的中心,更不用说从今天地理位置上来看,关中平原腹地也本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的中心地带。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宝贵意见!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1.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2.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3.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4.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5.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

中原地

6.现在经济中心逐渐往沿海转移,粤、江浙沪等省开始成为经济重要一级,中原的经济地位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农业基地。

3

很经常看电视剧或者武侠小说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物自称来自于中原,中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和范畴,到底在哪里呢?下面一一给大家解答!

首先,古代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古代,中原又叫做华夏、中州、中土,是主要指的是天下中心——从洛阳沿着黄河中游到黄河下游的开封、山东等地方,这一片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许多统治者视作统治中心地带,属于统治的富裕地带,所以先后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等,这里先后有各大王朝在此建都,成为最高统治中心,所以古代就有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谓中原地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其次,现代中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

1.广义上的中原地区:泛指以渭河、洛河地区为起源,途径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上游北部地区,也就包括了现在的陕西省东部和中部、山西省东部和南部、河南省、河北省的南部地区、山东省的西部地区、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和江苏西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些地方总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

2.狭义上的中原地区:狭义上的“中原”就主要指的的河南。河南简称豫,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被视为九州的中心——豫州,而且河南洛阳、开封、许昌、郑州和安阳均有古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文化的代表地区。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三感旅游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4

“中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最早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及周边地区,如下图所示:

夏朝商朝都以此地为统治核心,因此此时的中原地区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了临近省份的部分县市。包括:

山西的运城、晋城、长治;

河北的邯郸;

山东的菏泽;

江苏的徐州;

安徽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阳;

湖北的襄樊。

后来,随着秦国的逐渐壮大,最终统一六国,建立前列疆域广阔的大一统帝国。

秦朝统一六国后,原来的诸侯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演变成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国际关系。此时的中原地区就不单单指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

此时的“中原”涵盖了秦国以及六国故地的所有区域。后来秦始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又大军直下岭南,征服了两广地区,此时的中原区域大大扩张。包括:

陕西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全部地区;

河北省、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内蒙古南部地区;

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东部地区。

击败匈奴后,秦始皇在蒙古高原边缘地区构筑了宏伟的万里长城。从此中原地区的范围就包括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中南半岛以北的所有大陆地区。

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地区。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海南岛正式并入汉朝版图。此后,海南岛也成为中原地区;

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澎湖群岛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澎湖群岛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也就是纳入中原地区;

1661年,郑成功收复宝岛;1683年,清军平定郑氏集团,宝岛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版图,隶属于福建省;

平定宝岛意味着宝岛也成为中原的一部分。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疆域缩水严重,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清朝时期,继承明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并将湖广、陕甘、江南三省拆分,形成“汉地十八省”。

此时的“汉地十八省就是中原的统称,和长城之外的蒙古各部、东北关外,以及青藏高原、西域等地进行区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5

大家如果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经常会听到中原这个词,那么到底哪里是中原?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这里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

“中原”的区域地理意义

作为一个区域地理概念,把中原细分为“狭义的解释”与“广义的解释”。

1.广义的解释:“中原”指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位居天下之中,素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说法。西周时期,周公辅成王,以洛邑居天下之中,营建东都洛邑,进一步强化了河洛地区乃天下之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最早的国家出现于中原,所以有时“中原”的意义约略与古代的“中国”、“中华”相近。但在通常意义上,广义的“中原”主要指以古豫州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尚书·禹贡》分中国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豫州因居于九州之中而称“中州”。其境东接兖、徐、扬,西以荆山与雍、梁接界,南以荆山和荆州分界,北至黄河与冀、兖分界,今河南全境、山东西部、湖北北部,皆古豫州之地,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东汉时期,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所辖区域较《禹贡》之豫州缩小了很多,约略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黄河以南、伏牛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向东至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向西至晋南部分地区。由此可见,中原的地理涵盖较广,与周边地区,尤其是与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北部渊源甚深,政治、经济联系一直比较紧密。

由三块平原组成。一是河洛地区。即以黄河与洛河交汇处和以伊洛平原为中心的豫西一带,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北临黄河,西接秦岭和关中平原,东达豫东大平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夏商周等九朝的京畿之所。二是黄淮平原。

郑州北郊的桃花峪,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这里是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淮冲积扇平原的顶点,由此向东,便是黄淮平原,这是中原的主干,为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分,由黄河、淮河冲积而成,故可细分为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两块,沃野千里,广袤无垠,黄土深厚,水源充足,多为宜耕的良田。

三是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的西南,为唐河、白河冲积而成,面积2.6万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和黄淮平原一样,为重要的粮仓。“豫州”所以被称为“中原”,除了其地理位置居于天下之中,还由于这里拥有这三块平原沃土。

2、狭义的解释:专指河南省 河南又名“中原”“中州”“中土”“华夏”“神州”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上下5000年来,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部分的河南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以上就是我对“中原”的回答,如有不足之处,请评论留言指出。

我是@黑白史

6

狭义的“中原”专指关中平原。随着武王伐纣后周文化的传播,中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划定的中原只包含关中(陕西)、晋南和豫西,洛阳以东不属于中原。洛阳自古是中原的东方边界,唐亡以后,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文明让位于以北京、南京、开封、杭州为中心的运河文明,中原文化从此消亡。清代以来,中原泛指“汉地十八省”或者“北方农耕区”,也代指整个中国。《辞海》对中原的解释是“黄河中下游汉人居住地”,范围包括关中、陕北、宁夏、甘肃东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含北京)、山东西部、河南安徽江苏淮河以北地区,这就是广义的中原概念。


“中原”的概念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名词,牵扯到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自古以来,关中是中原地理概念的发源地和文化中心,无论从宏观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还是文化方面讲,中原都是以关中为中心来建构的,对应的是周秦汉隋唐五大中原王朝。通过研读史籍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原的中心在关中,在古都长安,长安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和标识,没有长安何谈中原?


历史学上的中原王朝只包含周秦汉隋唐五大王朝,只限于在雍洛地区建都的王朝。宋元明清不属于中原王朝的范畴,元清属于“二元帝国”,宋明则属于运河文明,不属于中原文明。


“中原官话”又称“中州音”,是以关中方言为基准音,在西周“雅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原王朝的官方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基因和语言学研究,“汉藏语系”的源头在关陇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历史上从没有“河南又称中原、中州的说法”,中州的概念大概有四层意思:1、中州类似“中原”,指的是以关中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的中原地带;2、指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州,史籍中有“蜀地为中州”的记载;3、人口数量中等的州;4、有“冀州”为中州的说法,这个“冀”指冀国,最早在晋南,指河北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河南只有豫西地区属于中原,所以说中原和河南的关系真不大。现在河南搞什么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其实缺乏历史学支撑,因为郑州不属于中原,更不属于黄河流域,改叫“豫州城市群”比较妥当。


中原文化就是以长安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周秦隋汉唐五大中原王朝为主轴,以关中为核心的广大中原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衍生出的文化总称。


“原”这种名词只有关中有,譬如:白鹿原、周原、咸阳原、五丈原等等,有上百个,其他省份没有这种称谓。最早的“中原”二字出现在《诗经》就是指关中的原野。中原是指四塞之地山峦中间那一块平原,譬如关中平原、汾河平原和伊洛平原都有这种地理特点。洛阳以东的郑州开封那是华北平原,属于淮河流域,那只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不是中原,因为没有“中心点”,没有山岳相拥。关中自古有“中原”之称,古人一提起中原,首先想到的是关中,是古都长安。

明?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陆游:“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清?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关中是中国的地理原点、历史原点和文化原点。


殷夷故里,大象豫州,根据地理考古学研究,黄河下河段在3000年前早已是“地上悬河”,呈两岸弥流状态,河南史前是荒芜的沼泽地,大量的文献记载,豫地是大象犀牛的乐园,这也是河南简称“豫”的主要原因。洛阳以东不属于中原,中原的中心在关中,在古都长安。河南只有东汉西晋和北宋三个“半朝”为都,不到三百年历史。


炎黄故里,大美陕西。关中是中国的地理原点、历史原点和文化原点,是“最早的中国”,是真正的“天下之中”、“中国之心”!关中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原帝国的心脏,长安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根据最新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渭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是黄河文明的摇篮,中国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等文明元素都是最先在关陇地区萌芽发展,再将文明的火种东传。著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说 :“渭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说:渭河泾河就是中国的“两河流域”,其夹角周原就是华夏族的祖根地,是中华文明之基。

探寻历史,正本清源,匡正史纲,面向未来。我是清乐堂,欢迎关注交流。

7

“中国”之称最早来源于“中原”,“中原”最早来源于原国。原国又名原城,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之一。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考察四方,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伊洛平原,并于这里定都洛阳。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把姬姓本家大都封到洛阳周围。武王的十六弟是原叔(名丰、也称原公丰),他被封到原国(今河南济源),便以国为氏,是为原姓之祖。原国居天下之中,故有“中原”之称,原国亦被称为“中国”。 后来“中国”一词涵盖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也由纯正的地理名词转换成具有政治意义上的名称了,成为华夏民族活动区域的总成。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熊耳山、桐柏山、大别山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奔腾向海,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川流不息。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在元代之前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地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中原建都。中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8

“中原”是一个我国历史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举例来说,光是成语典故,就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见于许多的史籍资料、文学作品,如爱国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么,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里呢?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谓“中原”,指的自然就是处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收录的则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优秀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同时,它也是“中原”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不过,这时的中原大多代指的还是原野之中的意思,并非是一个广大的范围。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道,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处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称作“中州”,后来,豫州有时也被称作中原。

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同时具备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采用倒装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中,便记载了越王勾践的一席话:“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着“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的句子,这里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种意思,即除去秦、楚这样地处偏远的国家后,位置比较居中的诸侯国们的统称。第三种含义就是著名典故“问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带了。

春秋战国之后,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渐变少,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后两种用法,诸葛亮在其名篇《出师表》中就曾经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此处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国占领的东汉旧都洛阳一带地区。

后来,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写下“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的诗句,而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为诗句里的“中原”注解道:“中原,谓洛阳也。”此后直至隋唐时期,中原多是用来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放在今天则大致是河南省的区域。

到了宋朝,疆域面积比起汉唐有所削减,而中原的概念则更大了。金国攻灭北宋后,南宋人民所说的“中原”就变成了原本北宋所占有的黄河流域大片地区,陆游笔下王师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阳、东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了《辞海》,其中对中原解释道:“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由此可见,古代所说的中原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不过两种含义都大体指的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9

中原中原,翻译一下就是指中国天下至中的平原地区。虽然古来就有中原即指河南一说,虽然我也是河南人,但我不是太赞同这个把中原概念范围局限在河南一省的说法。


个人认为的中原区域,大致是这么一个范畴:北到黄河、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淮河、西到伏牛山的广大平原地区。

按此标准,黄河以南的河南大部,阜阳、宿州、亳州、淮北等安徽西北部地区,济宁、菏泽等山东西南部地区,徐州等江苏西北部地区,都属于中原。

如果不信,想想徐州等在历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就知道了。


之所以用中原代指河南,大概是因为从商朝一直到北宋,历代的政治中心都基本在河南境内,存有商丘、郑州、安阳、洛阳、许昌、开封等古都城市吧。就是秦、西汉、隋、唐等在关中建都的王朝,关东(函谷关)以东特别是洛阳要么是另一政治中心,要么是无可替代经济中心。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请指正。你认为中原主要包括现在哪些地方呢?欢迎讨论。


欢迎点赞,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10

谢谢友友邀请,说不好指是黄河以南苏州杭州共有13个省我也说不出那几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