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张作霖以五十万银元贿赂冯玉祥推翻曹锟统治,为什么请段祺瑞做临

张作霖以五十万银元贿赂冯玉祥推翻曹锟统治,为什么请段祺瑞做临

2020-10-12 00:01阅读(68)

张作霖以五十万银元贿赂冯玉祥推翻曹锟统治,为什么请段祺瑞做临时执政,不自己做大总统?:张学良后来评价父亲和蒋介石的从政能力时,认为张作霖是“有雄才无大

1

张学良后来评价父亲和蒋介石的从政能力时,认为张作霖是“有雄才无大略”,而蒋介石则是“有大略无雄才”,基本符合事实。

张作霖统一东北军政后,拥兵30万虎踞关外,袁世凯死后,开始觊觎北洋政府的所谓“中央权力” 。他首先联合直系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搞垮了段祺瑞、徐树铮的皖系,皖系军队土崩瓦解, 段祺瑞下野去天津做了寓公。



搞掉皖系后,张作霖随即与直系翻脸,1922年爆发第一次直奉大战, 张作霖大败;两年后奉系卷土重来,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用50万大洋收买直系第三路军司令冯玉祥倒戈,成功击溃直系。但首先回师北京的冯玉祥软禁曹锟,驱逐溥仪,组建临时内阁,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北京。

吴佩孚仅带2000人南逃,冯玉祥的“国民军”则通过大量收编直系残部,发展到近10万人马,与奉军入关主力部队的兵力已经不相上下,在北京政权谁当老大的问题上,冯玉祥和张作霖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张作霖深知自己并非北洋系统出身,为避免一次性树敌过多,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就狡猾地公开声称:只对直系复仇作战,绝不染指北京政权,同时承诺赶走直系后与广州方面联合组建新政府,公推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军。

于是1924年11月,张作霖和冯玉祥共同赶到天津段祺瑞寓所,讨论战后利益划分问题,史称“天津会议”。张大帅失口否认由段祺瑞主军的承诺,坚持奉军大举入关直逼长江流域,以扫荡直系残部,遭到段祺瑞和冯玉祥的联合抵制,这两位清楚,张作霖是要用武力做后盾,建立他来控制的傀儡政权。

段祺瑞是老牌政客,在自己没有军事实力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出冯张二人的矛盾与所图,提出了以京汉铁路为奉军和国民军势力分界线的方案,在互相的军事实力还不能一口吃掉对方的情况下, 张作霖和冯玉祥只能暂时接受这一提案,同时一起推举北洋元老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概括来说,就是张冯相争,老段得利。



这是个暂时妥协的解决方案,张作霖和冯玉祥一方面都自认资历不足,一方面又可以接受第三方组阁,反正段祺瑞没有部队,对他们双方都构不成威胁。就这样,段祺瑞第三次出山,组织北京政府,电邀孙中山北上。

当然,没过多久,冯玉祥就忽悠郭松龄反奉;再没有多久,恼羞成怒的张作霖所部奉军就与国民军兵戎相见。

2

直奉第二次战争期间,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大将冯玉祥暗通款曲,冯玉祥突然反戈,发动兵变,从前线回师北京,扣押了直系首脑、当时的北京政府大总统曹锟,直系政权随之垮台。

奉系军阀张作霖

早在直系控制北京政府期间,南方孙中山、皖系段祺瑞与奉系张作霖就结成了“段、孙、张三角反直同盟”,共同对付直系军阀。直系垮台后,由于张作霖、冯玉祥威望和资历都不足以控制北京政府,所以他们共同商定推举北洋元老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首脑,收拾战后残局。冯玉祥、张作霖、卢永祥等人先后通电拥戴段祺瑞,1924年11月10日,段祺瑞在天津私宅与张作霖、冯玉祥举行会议,划分了张作霖和冯玉祥的势力范围,确定津浦路为奉军发展方向,京汉路为冯玉祥国民军发展方向。会议还决定:1、对东南不用兵;2、允许吴佩孚下野,不通缉他;3、召集全国善后会议,讨论组织政府等善后问题。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11月15日,张作霖、卢永祥、冯玉祥、胡景翼和孙岳五人联名拥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执行政府职权;22日,段祺瑞进入北京,24日在陆军部宣誓就职;25日,段祺瑞任命政府各部总长,临时执政府正式成立。

北洋元老段祺瑞

段祺瑞当时无一兵一卒,他的这个临时执政职务事实上是总统兼总理,名义上权力非常大,但实际上政府实权却操纵在张作霖和冯玉祥手中,这种局面为日后的乱局埋下了伏笔。

3

张作霖虽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了曹锟、吴佩孚,但是想做总统也是有困难的。

首先就是冯玉祥不会同意。毕竟在推翻直系统治的过程中,冯玉祥功劳是最大的。要不是他在背后捅刀子,张作霖想彻底击败吴佩孚,还是有些困难的。吴佩孚可是北洋最能打仗的大帅。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控制了北京周边。之后他又迅速招兵买马,麾下已经有了二三十万人,可以跟张作霖抗衡。

冯玉祥背叛直系,当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跟张作霖合作只是迫于形势。其实冯玉祥是更希望请孙中山来当总统的。

若张作霖直接来北京做了总统,冯玉祥能同意吗?依靠武力,张作霖想灭掉冯玉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曹锟、吴佩孚倒台后,直系失去了北方地盘。但当时长江流域,如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大部分还处于直系控制之下。实力依然是不容小觑的。

南方的直系大将,如齐夑元、孙传芳等,是不会拥护张作霖这个对头的(更不会拥护冯玉祥这个叛徒)。

而段祺瑞呢,他是皖系大佬,已经下台4年了。他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对各方都没有威胁。而且段祺瑞很有威望,北洋各方对他还是很服气的。他当国家元首,各方都能接受。

总结一下,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冯玉祥、直系残部三方都还很有实力,达到了均衡状态。三方之中的任何一方人物当了总统,其它两方都不会同意。最后三方妥协,请了一个中立方的段祺瑞出来,当了临时执政(段祺瑞实际上是个傀儡而已)。

4

首先要说一点,在张冯联合中,段祺瑞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张作霖和冯玉祥两个人历史上并未往来,在张作霖打算和直系兵戎相见时,他联络了段祺瑞和孙中山。但是此时孙中山所部远在广东,距离太远。段祺瑞只有卢永祥还是能一定程度上指挥的动。但是卢永祥偏居浙江,又被直系军阀包围,难以发挥作用。

这种情况下,段祺瑞想到了和吴佩孚不和的冯玉祥。所以他从张作霖手里要了一笔巨款,派人联络冯玉祥,最终促成张作霖和冯玉祥合作。两者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从属。

而张作霖和冯玉祥之间的合作基础并不牢固。在击败吴佩孚以后,张作霖撕毁协议,推翻不入关的承诺,命令部队占领了天津,还把已经接受冯玉祥改编的23师缴械。继而派兵进驻北京。

而占据北京的冯玉祥一度打算组建一个临时政府,但是没有得到其他军阀和列强的承认,面对奉系的军事威胁,他需要一个能缓和关系的人物。

而奉系此时虽然实力比冯玉祥强大的多,但是直系在南方还有实力,特别是吴佩孚在河南的残部是直接威胁,所以也不敢彻底撕破脸。

在这种情况下,推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人来组建政府就是最现实的选择,而原本是双方牵线人的段祺瑞就是最佳人选了。

5

北洋政府时期内斗几乎从未停止,自袁世凯死后,北洋三巨头奉直皖更是数次大打出手,而段祺瑞是在袁世凯死后北京中央政府的实权人物,其既在北洋军阀里面有着显赫的地位,又有着皖系徐树铮军事力量的支持,但是后来也在直奉联合倒皖中下台,而在他下台后,北洋政府的内斗是愈演愈烈,上演了一幕幕的闹剧。



在段祺瑞下台后,北洋政府开始了直系吴佩孚时代,但是吴佩孚更多的担任着一个大将的角色,而台面上的人物则是吴佩孚鼎力支持的曹锟,在曹锟当上大总统后,北洋军阀间又因为利益的纠葛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其中第一次吴子玉大胜,一时权力声望达到顶峰。但在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派儿子小张给联合直系的冯玉祥送去了五十万银元,结果冯玉祥非但没有按部署执行吴佩孚的作战计划,反而直捣吴佩孚后院,囚禁了曹锟,使得吴子玉内外受敌,最终一蹶不振。




而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不是张作霖不想入住北京城,实在是冯玉祥不愿意啊,因为当时他和张作霖就有协定,反直胜利后奉军不得入关,他不可能在刚把直系踢走的情况下就让奉系把持北京政府,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兵权支持的段祺瑞又被请出山,出任临时执政。而在段祺瑞当上临时执政后,冯玉祥这时候虽然拥兵北京城,但张作霖并没有遵守承诺,而是命令奉军大举入关,此时冯玉祥明显的控制不住局势了,所以他邀请南方的孙文北上主持大计,但是孙文来到北京之后,竟然一病不起,后病逝。



而冯玉祥此时才认识到自己与虎谋皮的险棋,张作霖这个人的权力野心以及厚黑程度那是远远胜于吴佩孚的,所以冯玉祥在北京政变中并没有捞到实际的好处,后来还被排挤出了北京城。但是冯玉祥也在之后的这几年中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并且不断扩充军队,使得其日后拥兵四十万,但在日后的中原大战中,他可谓输的一干二净,从此在没有对军政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6

便于操纵

7

因为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用五十万银元收买冯玉祥临阵倒戈,反了吴佩孚,抓了曹锟。并不是张作霖不想做第一把手,只是当时形势不允许!因为当袁世凯一死,皖系段祺瑞当了最高领导权,张作霖联合孙中山和曹锟一起推翻了段祺瑞。后来张作霖又与曹锟吴佩孚大打出手,发动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张作霖战败。过了两年张作霖卷土重来,他深知自己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打败吴佩孚,就用钱收买冯玉祥,让他倒戈,反了直系,导致吴佩孚战败,带着2000人逃往南方。冯玉祥就占领了京津冀,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大片地区,收复了很多直系的部队。当时张作霖刚进关内,没有根基,没有百姓支持,很多部队和粮草都在进关的路上,实力还没有到当大总统的时候,不说冯玉祥,就是很多地方实力派都不会服张作霖的如孙传芳,孙中山,都不服他,所以他推出段祺瑞做临时执政,好做自己的傀儡,谐天子以令诸侯,为奉系谋福利,好为奉系做大做强争取时间,和三国曹操是一个套路,既可以做大做强又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8

在后袁世凯时代的北洋军阀中,强作霖是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一位了。

他先是支助冯玉祥50万银元,借刀杀人,不费一兵一卒就搬倒了曹锟。而冯玉祥显然不具备入主北京的实力,大权旁落到段祺瑞手中。但段祺瑞没有强大的军队和经济来源,只好讨好日本人,与日本人签定了卖国的二十一条,遭到了全国各界的声讨。眼馋北京政权已久,被段祺瑞抢走桃子的冯玉祥终于等到了机会,出兵赶走了段。

但冯玉祥必竟是小字辈,论玩权术,跟张作霖这种老奸雄差远了。张作霖自认为自己虽然在东北称王已久,但在内地,论影响力还达不到单独主政的地步。所以他一方面从东北出兵入关,真逼北京城,一面又联合觊觎北京政权己久的山东直系军阀吴佩孚,将立足未稳的冯玉祥赶出了北京城。

随后二人联合控制了北京中央政府。而后张作霖挥师南下,打败势力发展到上海以南。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大部分地区被张作霖控制。张学良也跟随父亲征战沙场,成长成为新一代

将军。

9

张作霖在统一东北之后,拥有了三十万虎踞关外,在袁世凯死后,搞垮段祺瑞,徐树铮的皖系。

在搞垮皖系后,又与直系翻了脸,爆发直奉大战,结果张作霖大败,两年之后,第二次直奉大战,成功击溃直系,但我们知道,他用五十万大洋收买了直系第三陆军司令冯玉祥。

吴佩孚带领2000人南逃,冯玉祥的国民军也通过大量的收编直系残部,发展到了将近十万人马,与奉军入关主力部队兵力不相上下,而就在北京政权的问题上,张作霖与冯玉祥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

张作霖也不想给自己树太多的敌人,就便称只对直系复仇作战,并且公推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君。

段祺瑞也是老牌政客了,对于冯玉祥与张作霖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以京汉铁路为奉军与国民势力分界线的方案,介于当时的情形,双方只能暂时接受,并且推举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

当然,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反正段祺瑞也没有部队,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就这样,段祺瑞三次出山,组织北京政府,电邀孙中山北上。

没多久,冯玉祥忽悠郭松龄反奉,后来,张作霖所部奉军与国民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北洋政府时期内斗几乎从未停止,自袁世凯死后,北洋三巨头奉直皖更是数次大打出手,而段祺瑞是在袁世凯死后北京中央政府的实权人物,其既在北洋军阀里面有着显赫的地位,又有着皖系徐树铮军事力量的支持,但是后来也在直奉联合倒皖中下台,而在他下台后,北洋政府的内斗是愈演愈烈,上演了一幕幕的闹剧。

  张作霖深知自己并非北洋系统出身,为避免一次性树敌过多,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就狡猾地公开声称:只对直系复仇作战,绝不染指北京政权,同时承诺赶走直系后与广州方面联合组建新政府,公推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军。

  张作霖和冯玉祥一方面都自认资历不足,一方面又可以接受第三方组阁,反正段祺瑞没有部队,对他们双方都构不成威胁。就这样,段祺瑞第三次出山,组织北京政府。当然,没过多久,冯玉祥就忽悠郭松龄反奉;再没有多久,恼羞成怒的张作霖所部奉军就与国民军兵戎相见。

  张作霖这个人的权力野心以及厚黑程度那是远远胜于吴佩孚的,所以冯玉祥在北京政变中并没有捞到实际的好处,后来还被排挤出了北京城。但是冯玉祥也在之后的这几年中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并且不断扩充军队,使得其日后拥兵四十万,但在日后的中原大战中,他可谓输的一干二净,从此在没有对军政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10

第二次直奉大战最终以奉军胜利而结束,奉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损失不小。从直系中独立出来的冯玉祥国民军控制了北京,因此,奉军不可能立马去攻打冯玉祥,以夺取对北京的控制权。于是,老奸巨猾的张作霖请出了一位资历和声望都在冯玉祥之上的人物来居中协调和控制,从而维持国民军和奉军之间的均势。此人非段祺瑞莫属。

段祺瑞的资历比较老,虽然直皖战争后下野,但是在北洋军系中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国民军和奉军与段祺瑞都有过联系,对段祺瑞出山都能接受。张作霖曾经与段祺瑞组成过反直联盟,素有往来;而国民军的冯玉祥在酝酿北京政变的过程中也与段祺瑞有过接触。

不少地方实力派军阀也支持段祺瑞出山主政。山西督军阎锡山给段去电,劝其出掌大局;四川的刘湘、刘文辉也通电拥段,恳请段祺瑞早日入京,指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