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城市兴衰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因素。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仅武汉没法比,天津、广州等城市也无法相比。当年,背靠国家大市场,面向港澳台及海外要资金,政策扶持、人才流入、资金汇集,这是中国其他任何城市无法做到的,如今,当年南下的产物如腾讯、中兴、华为都已做大做强,还吸引了大疆等新科技入住,产业转型已初见规模,因此深圳短期看国内其他城市无法完成对其的超越。另外,我这里要强调一点,头条这种带地域比较的问答太多,其实是不可取的,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及城市“粉丝”,不需要和其他城市比什么,做好自己,让更多的人爱上它才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武汉,这几年发展的不错,加油!
我很烦所谓的“湖北集一省之力发展武汉”这种说法,因为根本不是这回事。
因为武汉实际上比较起他过去的地位,它是大大下降了的。武汉不是说今天才崛起的,武汉当年的地位比今天不知道高多少。
张之洞当年建设武汉,发展武汉钢铁工业的时候,武汉是中国少有的能够自造枪炮的地方,汉阳造的步枪从张之洞时代,用到了当年推翻满清,又经历了军阀混战,打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一直到抗美援朝都还在用。
想想当年武汉在全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当年有所谓的“宁汉合流”一说,什么叫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当年是一部分人把武汉当首都的,今天武汉是什么?连个直辖市都不是,就是一个省会城市,或者可以说稍微特殊一点的省会城市,它是全国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就是一个省会而已。
武汉的地位比起民国,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叫“湖北集一省之力发展武汉”?
再说深圳。
深圳是因为建立深圳特区,深圳才发展起来的,这个城市是没有历史的,深圳之所以后来居上,得益于当年的改革开放给予深圳的特殊地位,是汇集全中国最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深圳,才有了深圳的今天。
而恰恰对比的是,在深圳高速发展的时候,武汉如何呢?去看一下2013年凤凰网的报道
看到没有?
八十年代,武汉对中央财政贡献全国第二啊!83%的税收都上交给中央!83%!
连下调0.5个百分点都没有获批,八九十年代是深圳飞速发展的时候,谁在给这些城市源源不断的输送动力?是谁?好好想想。
钱都散出去,现在回头说武汉吸血?我的天!
自己去问问深圳交多少。
现在回头问“为什么武汉被深圳取代了?”
你交83%你试试?你不穷?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一切皆有可能。武汉之所以从晚清民国的一线城市跌至现在的二线城市,被深圳取代,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面向世界,走全球化进程。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所以我们看到深圳崛起,广州、上海继续稳固其地位,而内陆城市开始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武汉就是这些内陆城市之一,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武汉的地理位置虽然极其优越,号称九省通衢,水陆交通极其发达。然而,武汉合全省之力发展,虽然在省内是绝对的首屈一指,但其余地级市都跟武汉相差甚巨。纵观全省,武汉其实很孤立,没有其他任何一座城市能够跟武汉一起协同发展,形成合力。而北上广深,周边皆形成了大片的城市集群,如北京附近有天津、唐山,上海附近有杭州、苏州、无锡等等,广州、深圳就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是兄弟城市,周边还有香港、佛山、东莞。这么一比,武汉孤军奋斗,自然争不过深圳;
3.武汉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看看北上广深,北京的核心竞争力是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全方位的,上海是金融,广州是商贸,深圳是科创。本来武汉一手好牌,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高校数量82所,高居第二,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87所),相对于全国各大城市,人才优势何其明显,尤其是对深圳,简直可以说是碾压性的。武汉可以说天时(国家政策)、地利、人和都占尽优势,结果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留不住,大多去了北上广深。哎,结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上三个,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一一道尽,欢迎大家补充和探讨。以上。
原创编辑:云骧(纯手打。原创不易,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您好!我是不请自来的鸡汤。
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短期看领导,长期看国家总体方向。
武汉的地理位置我就不赘述了,稍有常识的朋友都熟悉。
因为这个因素,决定了他在近代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不可能保住一线城市的地位。同样,在未来若干年,武汉的未来可期。
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一个内向型经济体。所有的经济资源是在国内流动的,而河运,是古代最有效率的运输方式。因此,汉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四聚之首”。“九省通衢”的作用,在内向型经济中获得了充分发挥。
河运是古代运输效率最高的方式,汉口因其地位,成为“天下四聚”之首而这个作用,到了晚晴民国时期,尤其在抗战之前的“黄金十年”达到了一个巅峰期。
首先,近代开启以来,中国依然是一个内向型经济体,但是西方势力进入了中国,在1860年代以后,西方势力希望在中国打开市场,获取资源。要获取市场和资源,当然不是去穷乡僻壤获取,自然会看上汉口这个“四聚之首”。
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武汉三镇经常“城头变换大王旗”,可是,在西方势力进入武汉以后,基本就没有再易手过了。原因,除了天平天国势力的衰落,也因为西方势力的干预。在1862年,太平天国陈玉成为了解救安庆,曾试图“围魏救赵”进军武汉。但因为西方势力的干预,最终撤兵而回。在整个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西方出来干预保护的城市,只有两个,除了武汉,就是上海。足见西方眼中,汉口的重要性。
因此,在晚晴民国时期,武汉不仅拥有其在内向型经济中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可以最高效率地应用来自国内各地的经济资源,也因为大量西方人的涌入,获得了国际化的视野。这样的历史关口,在获得了张之洞这样的好领导来支持,自然地位一时无二。
当然,正因为的历史机缘,使得武汉成了推翻清朝的“首义之城”。
可以说,没有武昌起义,武昌政府军的起义,单靠孙中山同盟会那几条枪,再等个几十年,也未必搞得定清朝。
扯远了。接下来谈一下“东方芝加哥”。
大家都知道,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重工业基础,谈其他的什么都是扯淡。而在晚晴民国时期,中国是没有能力保卫自己海岸线的。因此,不管是满清,还是民国政府,都会把重工业优先发展在“纵深区域”。(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在所必打,当时也就是因为当时东北重工业发达,直接毗邻“美帝势力”非常危险。)当然,出于效率的考虑,你也不能像后来“三线建设”一样,在交通很不便利的区域发展,因此,在民国,甚至到了建国以后,要发展重工业,都会把武汉放在一个优先的区域。这就使得武汉的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民国时期,武汉一跃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武汉的地位也自然就下降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最强驱动的增长因素是什么?开放。而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来料加工”。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相对优势,是廉价劳动力。这种情况下,“九省通衢”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就大大削弱了。因为工厂设在沿海,材料、工艺、图纸从海外来,造好了海运运出去。内地除了贡献劳动力去广东打工,其他的没内地什么事。
80年代的深圳。“来料加工”的方式中,中国主要贡献的是廉价劳动力,“九省通衢”的地位大大降低。同样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由于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国家在武汉上游的重庆设立了直辖市。这从全国的格局来说,是高瞻远瞩的,使得改革开放的部分红利深入到了西部。可是,对于武汉来说嘛········
因此,我认为,即使没有深圳,武汉在这个阶段地位下降也是历史的必然。
很多人,把武汉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资源作为一项巨大的人才优势,可是,高校提供的只是人才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要去500强企业加工,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而这个加工完成后,这些人才的人脉、资源沉淀都在沿海,他又有什么理由回到武汉来发展呢?
在08年以后,由于外贸发展遇到瓶颈,中国的经济驱动力中消费和投资的比重提高。武汉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复苏,但是总体来说武汉依然没有优势。消费,武汉周边的消费力怎么和长三角、珠三角比呢?投资,呵呵,政策型的投资倾向于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武汉算不上。盈利型投资倾向于发达地区,武汉也算不上。
今天,武汉地位的重新提升,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这是因为:
1、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必然:创新,分3个层次,基础科学创新、应用科学创新、体验创新。过去,由于中国科技企业的落后,创新主要集中在体验领域,今天,由于中国的进步,越来越倾向于应用领域甚至基础科学领域。而武汉的高校在学术层面是非常扎实的(格力的董明珠,在已经成名之后,也是因为想真学东西,才去武汉的中南财经读了MBA,说明了武汉高校学术的扎实),这就使得武大、华科这些学术能力扎实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不必去沿海,在校期间就深度参与创新性经济中。
而通过在校期间的彼此合作,建立了资源体系,可以让人才留在武汉。
2、制造业升级的历史契机:做重工业的专家都知道,武汉本地的重工人才的积累,并不比今天火得一塌糊涂的那几个重工业企业差,只是缺乏好的经营和管理。而在今天,随着工业4.0的发展,武汉的重工能力这块被掩盖的金子,将越来越容易地发掘出来。毕竟,你智能什么的可以想怎么快就怎么块,但是你工业上的工艺,那没一点沉淀,你就慢慢等吧。而武汉的重工业,有的就是这种沉淀。
只要有本事,金子会发光。工业4.0中,武汉在工艺积累上的优势会发光
晚清民国时期,并不是北上广和武汉齐名。那时候中国的五大一线城市分别是:上海、武汉(汉口)、天津、北京和沈阳,并没有广州。直到解放后都是这一排序的。但那时候中国整体经济都穷,所以,即便是武汉、天津等大城市,GDP也不多,只有几十亿的规模。只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先发展沿海开放地区,他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广州、深圳,甚至更大的沿海地区,在依托对外贸易的基础上,率先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加上海南变成五个)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划出后,沿海地区几乎都变得富裕起来了。而这时候的内陆地区,包括武汉等原来的大城市,都在吃老本,怎能不落后?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拿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说武汉等城市原来那么牛逼,现在却变得怎么差!比如南京、杭州人动不动就说比武汉民富,难道不知道这些离海近的城市比武汉早30年就在赚钱了吗?这些人要么就是不懂得这段历史,要么就是根本就不愿意提这件事。真的很不公平!
不管是广州、深圳,还是苏州、杭州,都比武汉早开发近30年。广东省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广州、深圳也就是这个时期超越了武汉。在武汉沉沦,而沿海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广州自不必说,深圳凭借紧邻香港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才和资源,超过武汉也是理所当然的。而武汉虽是廋死的骆驼,但毕竟长期得不到中央重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沿海各城市纷纷超过自己,也是无可奈何。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逐渐复兴,才十几年,在没有扩张一片土地的基础上,于2014年首次挤进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并进入前八。2017年,武汉GDP已经达到13420亿,按照目前的势头,十年后有可能再次重返中国最强五大城市的行列。当然,京沪穗深四个城市还在一线城市中,而天津和沈阳现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估计很难再回到昔日的地位来了!
第一个称武汉为九省通衢的人是乾隆皇帝。
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
在古代水运是大规模运输唯一的手段,所以可以看到,在铁路并不普及的晚清和民国,武汉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汉地十八省的交通中心。根据1931年的统计,这九个省的人口共计2.38亿,占到全国人口的56%。全国过半人口的交通和物流,都以后来的武汉为中心。
1861年,清政府被迫在内陆选择一处江港开埠。由于没有政治和军事地位,汉口如同牺牲品一般被选为了通商口岸。从此汉口不再只是国内商品集散中心,也成为了内地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
所以汉口成为了仅次于上海的亚洲第2大城市。汉口19世纪末人口在百万上下,昔日荒滩已变为人烟稠密的都会。今天人很难想象,仅仅汉口人口就多于北京。
所以综合来说,武汉的优势来自三点:
一,在水运为主的时代,武汉的区位优势导致 内贸中心。
二,因为政策原因,成为国际通商口岸。占有外贸之利。
三,因为上述两点,而吸引来的工商业,教育投资累积。
而等到建国后,首先是铁路大发展,国内物流慢慢改为以铁路为主,我记得在90年代末,原先生意兴荣的汉口航运企业纷纷破产。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
而原先享有的政策优势也不在了,西方人离开,外贸更无处可谈,1990年整个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额仅为15亿美元。当年全国对外贸易额为1154亿美元,广东一省就为418亿美元。湖北省,乃至武汉的外贸中心地位已经荡然无存。
而 既然不再是内贸和外部贸易的中心,武汉的教育和工业,文化地位自然也会逐渐消失,这就是武汉从一线城市退居二线的原因。
武汉和深圳当年一起划“特区一样的政策”那你现在看看,绝不输给深圳。全国的资金、融入一个深圳不富才怪。当年的大庆、酒泉、湖南的怀化,都是荒山、野岭、戈壁滩,现在都是大城市,“深圳\"起码还是个\"渔村吧\",他是改革几十年唯一的\"亮灯“天天在玄
说实在的,武汉还真有资格成为一线城市,不论是城市规模,文化底蕴,还有基础工业都算是一流,武汉好像是中年大叔。深圳是开放城市,如同风华正茂的青年,开发潜力巨大,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深圳每年过年就如同一个空城,这就暴露了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不足以跟武汉比。什么一线二线虚位之争,大叔见的世面多,不跟小青年争而已。近些年来武汉这个大叔已焕发第二春,城市不断扩展,大量收割周边县市,引进科技工业,利用自身人才和教育优势,发展大城市圈能量惊人。而深圳这个小青年这些年来专注于不断地高价炒房产生泡沫,兴起限行限购,连周边的惠州或大亚湾都没有能力收纳,更谈不上实质性的城市惠民作为,虽然非深户小孩九年义务读书免费,这些惠民政策有体现,也是为了留住务工人员能呆在工厂之需。也许按房价论深圳为一线城市名不虚传。论实力还是大武汉威武!
武汉的昨天,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仅是和北京、上海、广州并列为一线城市,而是“驾乎津门,直追沪上”,与大上海并称为大武汉,十里洋场,被誉为东方芝加哥。那么武汉从昨天到今天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转变的呢?
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的崛起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以天下言之,要在襄阳;以湖广言之,要在武昌;以东南言之,要在武昌。”在整个洋务运动中,除了李鸿章,就是张之洞,李鸿章主要早就的是上海和天津,比如轮船招商局和开滦煤矿等;张之洞主要就是武汉了,汉阳铁厂,在整个亚洲久负盛名。
因为有洋务运动和九省通衢的优势,所以汉口也很快被划入通商口岸,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由特殊的历史机缘所决定的。而当代深圳之所以崛起,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什么都是新的,就决定了必须要选择一个没有任何历史成本的城市,哪怕是千年商都广州都不行。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深圳所承担的角色则从商贸向科创转变。
那么武汉是不是就没有机遇了呢?非也!武汉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武汉的光谷、生物医药和芯片都是全国最好的,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也必将迎来其发展机遇!
放心下一步国家重点发展武汉、重振武汉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