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从三国吴大帝孙权定都于此开始,共有六个朝代,在此定都。分别是东吴69年,东晋102年,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明朝初定于此,两世而终。定都南京皆为短命王朝,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地”、“物”、“人”。

一、守南不易,攻北更难的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金陵城也确实是个好地方,北有长江天险,坐拥富庶江南,风水学上也能称之为龙脉之地。可是与传统帝都洛阳、长安相比却相差甚远。洛阳以东是丘陵地区关隘林立,南北均有山体阻隔,虎牢关、轩辕关皆为军事重镇,若遇危险,西进函谷、潼关可退守长安。长安东有洛阳及关口护体,南可退守巴蜀。两都相互呼应,进可攻退可守,排兵布阵、资源调配都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自古被称为东西二京。可是守卫南京城的北面只有一条长江,虽然长江被称为天堑,但是北方军队从华东平原竞直南下到达江边却是非常容易。南京城的江面甚宽,不好横渡,但上游渡口多,战线长,如果被攻破,也可以从西面直逼南京城下。这六个短命王朝,都是除江浙地区之外,其他江南之地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东南是海,西方也是易受攻击之地。所以南京失守,则一战亡国。

二、丰富的物产是助长惰性的温床

这里是江南开发最早的地方,也正是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早早的就形成了鱼米之乡。六朝的统治者们在这里,皇帝扩建都城,臣子置办产业。气候湿润,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作为这么一个宜居之地,日子过的舒坦,你让他们怎么产生重燃战火,返回北方的念头?作为在北方被打败南迁的一个统治者团队来说,享受着荣华富贵,聆听者靡靡之音,百官陶醉于此,风气日下。想起当初的逃亡,今天的日子可谓天伦之乐。

三、最为严重的是统治者落后的政治制度与江河日下的综合实力

这六朝中除了吴国,富有开拓性的建都之外,其他的都是烂透了的政权。西晋灭亡之后,晋人南渡定都建康,士族力量猖狂,文人雅士陶醉其中。朝廷从来就没有能力组织一次像样的北伐。统治阶级内部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将相专权,家臣弑君。士族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百姓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始终未能找到,稳定江山社稷度中兴之道。于是出现皇帝轮流做,明日到谁家的乱局。在西晋暂短的统一之后,这个自从东汉末年已经和北方割裂的南朝时代,成为历史的一个笑话。

这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即便江浙的鱼米之乡,得到了开发,但半壁江山的综合实力,仍然无法和北方相比,经济、税收处于下风,人口数量处于劣势,战马等战略物资短缺,再加上统治者的不思进取,能偏安东南百余年,已经是脱北方战乱的福。当隋文帝杨坚结束北方乱局之后,金陵一战定乾坤,天下一统,中国迎来了盛世王朝时代。

就连后来的大明帝国和民国,在南京定都也没有多少年,以至于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串联起来,总结出了一个南京定都短命王朝的概念。其实归根结底最大的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思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居安思危,身体力行,天子守边,做出表率。大明王朝才国力日昌。和南京城是否有龙脉没有必然联系。

最佳贡献者
2

说历史上南京建都的王朝都不长久,或说南京是短命王朝之都的说法,就是以讹传讹、谎言或谣言重复一百遍即为真理的典型,或者就是一些意想打压、贬低南京的不良之徒有意编造并宣扬的无耻谎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是从建都朝代的绝对寿命,还是从建都王朝的相对寿命来看,南京在中国几大著名古都中都不是最短命的!为了说清这个问题,就先来统计下民国时代认定的六大古都,即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各个古都建都的王朝分别有多少年。先以南京开始:

南京:三国孙吴57年、东晋103年、南朝宋59年、南朝齐23年、南朝梁55年、南朝陈32年、五代十国南唐38年、明初三朝53年、太平天国13年、国民政府22年。

西安:西周286年、秦14年、西汉210年、新15年、前赵13年、前秦35年、后秦34年、西魏23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65年。

洛阳:东周515年、东汉165年、三国曹魏44年、西晋48年、北魏41年、隋(炀帝)12年、武周15年、后梁4年、后唐13年、后晋2年。

北京:金81年、元89年、明224年、清266年。

开封:后梁12年、后晋10年、后汉4年、后周9年、北宋167年、金20年。

杭州:五代十国吴越国71年、南宋152年。

以上统计依据的是互联网资料,可能会有些出入,但应该大差不差。各古都,杭州只有二朝(严格来说只有一朝,吴越国是割据政权),不具有比较意义,在此就不把它列入比较。其它古都,去除掉非封建时代王朝和割据政权、农民起义政权,南京7朝共382年,西安10朝共672年、洛阳9朝344年、开封6朝共222年、北京4朝666年。我们就以这些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从平均各朝建都年代的绝对数来看,南京不是最短命的!南京为54.5年、西安67.2年、洛阳38.2年、开封37年、北京166.5年。北京最长命,西安次之,南京又次之,开封最短命!

二、从各建都朝代年代的跨度来看,南京不是最短命的!秦汉以来,百年以上的王朝并不多,五十年以上也不算太多!如果把百年以上称为寿命大朝,五十年至一百年称为寿命中朝,五十年以下称为寿命小朝,那么,南京一大四中二小,西安二大零中八小,洛阳一大零中八小,开封一大零中五小,北京二大二中零小。北京又是寿命最长的,南京却又不是寿命最短的!

三、从各建都朝代所处时代或类型上来看,南京不是最短命的!三国时代,孙吴在三国里为时最长;南北朝时代,南京南朝四代的平均寿命要长过北朝平均寿命;割据政权中,南京的南唐在五代十国中也是相对寿命较长的;农民起义政权中,南京建都的太平天国历时十年之久,也是最长寿的!

四、从历代各个王朝绝对年代来看,南京不是最短命的!从以上统计看,南京就是算上太平天国,其年代也有13年,不算太平天国,最短命的是南朝齐23年。再看看除北京外的其它古都,十几年甚至几年的一抓一大把!历史上最短命的几个朝代也不是建都南京的王朝!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可知,北京是建都王朝最长寿的古都,其它各古都都差不多,但南京绝不是最短命的古都,甚至可以说南京是中国封建时代建都王朝寿命相对较长寿的古都!请有些人今后少再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地胡说胡喷和散布南京是短命之都了,否则,你自己的命倒当真不会长的!

3

个人认为,说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是个历史谬论。

尽管你的确能找到定都南京的几个朝代的确国祚很短。

但就此认为定都南京的朝代都短命,这无疑是宿命论的论调,不是研究历史的客观方法。

一、片面的或刻意的证据,自然得出片面的结论

片面的或刻意的证据,自然得出片面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恰恰看起来很有道理。这样的事其实很多的。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朝代本就屈指可数,研究一番刻意得出它们国祚的确很短,由此得出如题的结论好像很有道理,不容置疑。

但是细细思考,我们就能找到漏洞。

历史上定都西安或洛阳的朝代很多,但是我要是截取其中的一段,也能发现很多定都西安、洛阳的朝代是短命的。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大乱世时期,政权分立,朝代更迭是家常便饭,有很多短命的朝代就是在西安或洛阳建都的,这个数量要比那些国祚长的朝代要多,为什么我们忽视这些短命王朝,而单单记得定都南京的那些短命王朝呢?

南京是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恰恰就是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段时期,中国大分裂,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政权都是很短命的,甚至南方政权比北方要还好一点,东晋、宋、齐、梁、陈是前后沿袭关系,而不是并立。

大家都短命,你只说我南京就过分了,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二、定都南京政权国祚短的经济原因

我国的经济重心有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重心都是在北方,政治重心也一向如此。

但是随着汉末人口向南迁徙,南方经济逐渐发展,最终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最终,在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意味着,在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之前,南北抗衡北方时占据优势的,历史也证明这一点,我国的大一统基本上是北方政权兼并南方政权。

但是从南宋开始,南方政权存在的时间就不能用短命来形容了。

南宋都城临安,虽不是南京,但是存在一百多年,算是长久的了。

明朝定都南京,虽后来迁都北京,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基础是在南京立下的。

研究历史的方法很多,但是要科学客观,若是规律则更应当有充足的依据,不是随口说的。

4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

孙吴(229-280)52年

东晋(316-420)105年

刘宋(420-479)60年

南齐(479-502)24年

萧梁(502-557)56年

陈(557-589)33年

杨吴(902-937)36年

南唐(937-975)39年

明(1368-1644)276年(其中定都南京年代为1368-1421,53年)

确实短啊……

这是一个伪命题,不是因为首都在南京而偏安的,而是因为偏安,所以首都才在南京。我觉得在古代,南京很适合做大统一王朝的首都。定都南京的这些政权本身就很弱,无奈才定都南京的

5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各朝代定都时间表:

1 西安 共16王朝(政权),时间932年。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南京历史上属于短命的王朝(政权)有11个,从短命王朝(政权)的数量上看来,与西安(13个)、洛阳(11个)的情况不相上下;从偏安王朝(政权)的数量上来看,南京属于偏安的王朝(政权)又南唐后期和南明,与开封(1)、杭州(1)相近。

你看,从数量上看,无论是短命还是偏安,南京都跟其他古都差不多。只是南京亏就亏在没有出现过一个超过200年以上的王朝,最长的也只是东晋存在了103年4个月。

但南京也没有办法啊,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唐代,北方一直都是经济政治中心,南方常常被视为蛮荒之地,谁会在这里定都?

东吴是历史上第一个选择定都于南京的政权,原因还是因为孙家父子在中原混不走了,才跑到江东来的,后面的东晋,也是北方大好河山沦丧,东晋衣冠南渡不得已的选择,至于南朝四王朝,那是打不过去北方,只能选择在南方老实呆着啊。而从西晋开始,一直到唐朝建立的这段时间里,南北出现了多少政权,清一色的短命,这是历史的大背景,并不是南京很佷衰,谁定都这里谁短命啊。

朱元璋从南方起兵,定都南京,建立大明,这说明南京本身没毛病,而大明迁都北京,是朱棣造反起家,得位不正,而他本人又是个好战份子,本着自身位置的稳固,以及征伐蒙古的原因,所以迁都北京。后来明仁宗想要迁回南京,只是死得太早,而明宣宗也曾想要迁都南京,只是当时南京地震太多,最后不了了之了。

至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这两个政权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而非是定都南京的原因,太平天国只能算是个割据政权,内部堕落腐化太快,进取心不足最终夭寿,而中华民国在历史的大变革下,依然是旧社会结构下的共和国,自然解决不了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败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也与南京没有啥子关系。

南京之所以给人们以“短命王朝”之都的印象,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其实不多,一大半都属于割据的地方性政权,或失去北方之地南迁的的王朝,唯有明于中华民国算是统一政权(中华民国实际上也不能算作实质性的统一政权)。而传统史学观点,自古以来都把大一统王朝作为正统王朝,偏偏定都南京的就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朝虽然是,但问题四十几年后就迁都北京了。在中国的史官笔下,比如《三国志》,《魏书》里有本纪、列传,而《蜀书》《吴书》就只有列传,孙权都只是《吴主传》而非本纪。东晋更惨,《晋书》把东晋和西晋历史合一起了。南北朝的诸代史书,是把南北各朝史放在了同等地位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五代十国史,无论是《旧五代史》还是《新五代史》都以北方的五代为正统,可见南方政权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低。

南京被认为短命王朝都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人们往往往往喜欢时空对比,也就是纵向比较,总把定都南京的政权拿去跟汉唐这样的王朝政权去比较在,这种错位的比较,用在任何一座都城上面,几乎都会得出短命王朝或者偏安王朝的结论。

我国历代王朝(政权)由于受到经济、均势、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历史上留下来看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的定都轨迹。其中定都中原的王朝统治时间最长,而南京只做过统治南中国的地区性政权首都。所以说,定都南京的王朝短命,并非是因为定都南京的原因,而是政权本身受到经济、均势、地理位置的影响。

6

我少年时期在南京,对南京有感情。但南京多短命王朝,是与北京、西安这样国祚更长的朝代比较而言,这种说法没有大错。另外,南京虽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但统一王朝如明朝(初期)、民国(抗日期间迁重庆)的国都建在南京的並不多,而且不长,大都是割据东南如东吳、东晋、南朝(算一国传承)和偏安一隅如南唐、南明、太平天国。除当朝帝王无雄心、图安逸等原因(其实哪个皇帝不想坐天下),主要是地理原因造成的,南京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南京虽不属四战之地,但各战略战役方向是全方位开放,並无险要可守。南京西北东三面沿江(长江),似是长江天险,其实要从哪个方向上看。历史上北军进攻南京有三个方向,都不在南京当面(三浦)。当面下关至浦口江面开阔,历史上两岸多有淤积,形成诸多沙洲,最宽处近十公里,船下得了水,人也上不了岸。解放后几十年水利建设,固定了堤岸,也固定了沙洲如江心洲、八卦洲,淤泥也变成硬岸,两岸间只有两三公里宽。北军三个进攻方向之一,东路从中原沿徐淮南下,由龙潭、镇江、大港过江,由东北向西南卷击,与由中原沿寿春、庐州(今合肥)南下,在南京上游马鞍山、采石矶、和县过江的西路部队,由西北向东南卷击,在南京南面溧水溧阳合围南京。如宋辽金兀术从当涂过江,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和县长江段),1949年我军渡江战役。小部队也可过江后抄近路,东边走宁镇山脉北边龙(潭)汤{山)公路,直抵中山门、太平门;西边走当涂至南京的新亭大道,直抵雨花台、小杭。第三个方向,从长江中游顺江而下,攻占南京上游的安庆、芜湖、当涂要塞,直取南京。三国曹魏以此为主要进攻方向,兵临南京,吳请降;太平军和曾国荃湘军攻取南京都走此线,水陆並进,攻占安庆,就无险可守。南京南面(东南面)的防御态势更不堪,主要是三路。一路沿太湖南走廊(太湖与长江之间)。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1937年日军主力,均沿此方向进攻南京,直取中山门、太平门、下关。另一方向沿太湖南走廊(太湖与苏浙交界浅山区之间),日军一部配合主力沿此线进攻南京,直取光华门、雨花台、中华门。第三路是沿长江溯江而上。明末郑成功军由海上入长江围困南京,久围不下撤军出海回归福建;鸦片战争英军沿江而上占据下关,几炮就让清政府签定城下之辱的《南京条约》。南京南(东南)面的防守,在历史上就没有成功过。最后,就全国(古称天下)地理形势来讲,南京不适合作首都,位置过于偏东南,客观上易于形成偏安一隅。中国(中原)历史上主要战略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冷兵器时代,首都离主要防御方向过远,不利于政权稳定。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天子戍边,五征北元,就是例证。军弱如北宋,踞开封;再弱如南宋欲踞南京却呆不住,只好退踞临安(杭州)。对西面,国势强盛时取攻势,首都在西安,国弱取守势,首都退踞洛阳,再弱退开封。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东西一线与南北一线形成一个大十字,中心是开封,据中原核心。北宋时以开封位置看南京(隋唐时已破败),如同都市看乡下。原创不易,敬请关注,一定互相关注。

7

原因不仅仅是首都南京的问题,而是整个东南半壁江山的问题。

长江以南,虽然疆域辽阔,纵横数省,山林广布,河湖遍野,但这样的地形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宜居宜耕。在南方,只有河流冲积出来的平原、谷地还有低矮丘陵地区,可以养育大量人口,山上不行。这样宜居宜耕的地方,往往都是河流的末端附近,比如小河汇入大河的河口周边,湖泊边缘,海滨地区等。在群山环绕的东南一隅,这样的宜居宜耕的地区单元,为数不少,但单体体量都不大,而且彼此之间被山川河岳所阻隔,相互分离,自成一体。比如说,东南最主要的宜居宜耕的地段,就是长江经济带,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但这与广袤无垠的华北大平原不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成各自独立的好几块,中间有大山阻隔,比如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这几块小平原彼此间的差异十分巨大。即便是长三角内部,也不是贯通的,中间不是隔着山,就是隔着湖,出了南京城就满眼都是山,出了杭州城、宁波城、绍兴城、镇江城,一样全都是山。再比如,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的小平原,都在海边,而且彼此远离。这些小块平原之间的沟通,在古代,基本都是靠四通八达的河湖网络,山路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大。长江水系、珠江水系、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以及其他区域性的小河,将整个东南半壁勾连起来。实在连不起来的,就开凿运河或者修通山路,勉强连起来。

这样的地形地貌,最初是不适宜汉人大规模居住的。早在秦汉时期,就可以注意,北方的郡县星罗棋布,密密麻麻,而东南的郡县无不地域辽阔,又大又稀疏,就像今天东部各省密密麻麻,西北各自治区一个赛一个的大,这就是因为北方人口众多,而南方人口很少。东汉中国有十三个州,淮河以北密密麻麻的九个州,而南方只有交州、扬州、荆州和益州,而且荆州和扬州的核心地区很接近北方。

但是,随着中原地区的日益发达,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地窄人稠,北方人很早就开始南下了,特别是东汉时期,南方人口增速很快,东汉末年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长沙、江夏、南郡等长江中下游各地人口已经不少了,东吴所以才有实力与中原、巴蜀鼎立。在4世纪初期,由于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灾难,北方士族、军阀大批南下,衣冠南渡,江南才真正开始崛起,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宋朝时超越北方。也正是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南方汉人可以不断开疆拓土,将南方群山中所有宜耕宜居的小盆地、小平原全都霸占下来,将土著的少数民族全部赶到山上去或者就地消灭。在此基础上,南方有了割据的实力,风云变幻之下,就有了南方各政权。

南方的地形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和平年代能够非常繁华,但战争年代不堪一击。在和平年代,江南温暖湿润,富饶丰产,河网密布,再加上人才辈出,往往带动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极大繁荣,文化也跟着异常发达。但是,到了战争年代,问题就来了,因为沟通各地的水路很容易被切断。当北方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的时候,连通南京与其他地方的水路,可以被一下子切断,在江河的一些拐弯处或者主要渡口,北方军队驻扎一彪人马,放下几条船,这条水路就断了。

历史上,北方军队几次南下,主力都是直扑南京,或者从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渡江,或者从镇江、扬州之间的京口瓜洲渡江,或者两边一起渡江,一下子就能包围南京。南京的虎踞龙蟠帝王州的优势,往往是在围城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北方军队想把南京攻下来,通常很不容易。这个时候,北方军队顿兵坚城之下,如果南方上下一心,死守待援,等江浙、两湖、江西、安徽、两广的援军一到,自然就能里应外合,歼敌城下。但是,遗憾的是,这种理想情况从未发生过,因为其他几个地理单元的援军到南京的水路都被切断了,无论是军队还是物资,根本到不了南京。而且,北方大军常常不是只打南京,往往还会分兵打上游,攻打武汉或者江西,上游的支援更不可能来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北方以半国之力南下,碾压南京一座城市,最多是碾压长三角几个城市。这种情况下,要是换别的城市,早就完蛋了,也只有南京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换南方第二个城市,谁也不行。等南京打下来,南方其他地方基本就可传檄而定,即使不能,也就几个关键城市再打几下就完事了。

南京倚为天堑的长江天险,虽然难以渡过,但对北方大军从来不构成威胁。要知道,在解放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解放军坐着扁舟,出没风波里,对岸炮火连天,也都挡不住解放军过江。所以长江天险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只要北方军队有船,有水军,渡江并不难。甚至于,北宋在灭南唐的时候,还在长江上前无古人的搭建了浮桥,大军过江,如履平地。南京真正的屏障是长江淮河之间的广大空间,即所谓“守江必守淮”。江淮之间的广阔纵深,足够南方与北方长期周旋,江淮劲旅也毫不弱于北方,所以,北方与南方的战争,决定一切的战争都发生在淮河流域,南方在淮河打赢了,就能续命很久,甚至能够反杀,而一旦打输了,那立刻就土崩瓦解了,根本无力回天。被世人视为奇迹的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正是依靠的是江淮间的这一只劲旅,而不是长江以南的军队。

所以,综上所述,由于南方各主要的宜居宜耕的地理单元在地理上的分割性,在南北战争中,南京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支持,局面往往是南京独自面对整个北方;南京的优势,是被围城的时候能够坚守很久;长江天险基本没有太大威胁,南京真正的屏障是长江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失去江淮,南京必然守不住。首都南京都丢了,那么南朝自然不会长久。

8

本人分析:1首先南京这地方正因为有长江经过,这个长江既可以看成是天险,其实也是一个便利从长江顺流而下直冲南京城!

2金山居高临下,一旦被攻陷!南京基本上是尽在腹中,本人到过南京知道这地理!

其实南京就是无险可守!

3南方人比北方人瘦小,加上战斗力比较差所以南方朝廷基本被北方征服!你问的问题太片面!


9

中华文明发祥地在北方中原地区,南京建都都是逼不得已,情非所愿,一有机会肯定迁都北上,南京注定只能是过渡。古代在南京定都的九个政权,有些都算不上是个朝代,除了大明是大一统,其它都是偏安江南一隅,并非因为定都南京而导致弱小短命。

具体分析:1.看东吴、南唐、太平天国的地盘,只是割据一方,根本没有称霸全国的实力。灭亡不足为奇,怪不到南京的风水。2.大明王朝,从南京崛起,因战略需要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保存了所有编制,南京助力大明276年,没拖后腿,不能算短命。3.晋朝在洛阳建都不过才50年,衣冠南渡在南京建都延续了105年,史称东晋。4.宋齐梁陈,是领导层的更替,所有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都是自然延续,没有战乱,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感受到改朝换代,我们统称为南朝,时间长达173年,加上之前的东晋和东吴称为六朝时期,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时代,跨越了33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发达的地方,当时的建康城现在的南京,是世界上唯一超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以上可见,所有定都南京的朝代,没有因为南京而衰败。相反,东晋、南朝、南唐,都是在北方战乱,华夏文明中原文化面临湮没之际,在南京得以传承发展。明朝更是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第一个北伐成功统一全国。南京不愧是“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10

题主所讲的天堑龙虎金山之险,只是从北向南征伐的角度想,当然是传统的长城北少数民族向中原夺取政权之路了,但是南京却对东西两面的攻击却毫无天险可守了,再加面对南边攻击更是无险无路可退守了,这同北京也是近海洋,但感觉却是虎跃龙腾般威严,也就是人类不断向北征服寒冷的过程中,刚好是寒温带交界之处,海洋之险有大连威海做卫士保护渤海湾,北面是寒冷区,如果不是汉人内乱,游牧民族都难以突破长城关卡拦截,,司马昭司马炎是非常清楚南京的防守弱点,征服了长江上游之地,东吳就垂手可得了,而曹操就死脑筋了,由北正面进功东吳,长江天险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实际上到了火炮火枪年代,一般无大军以江河作防守保障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