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阿哥胤祉(1677年—1732年),生母荣妃马佳氏。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围猎时,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诚郡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而胤祉最大的成就就是爱康熙年间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也为大清朝留下了“经国之大典,不朽之盛事”。

而即便在康熙朝受到如此恩典的三阿哥胤祉,在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后,命运也发生了变化。《雍正王朝》中说道,三阿哥享有了“御前免跪”的特权,但是在正史中的三阿哥胤祉却没有剧中这般获得“御前免跪”的恩典,雍正即位后便将其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在丧礼上,因迟迟未到,并且毫无忧伤的面色,因而遭到庄亲王胤禄等弹劾,被宗人府议罪,雍正帝命夺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雍正十年(1732年),三阿哥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将其安葬。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由乾隆为其追谥。


为什么雍正会对他这位不管政事,一心忙着编书的哥哥下手呢,实际上还是因为当年“九子夺嫡”的事情。三阿哥胤祉之所以也被划进了“九子夺嫡”的名单,就说明他当年也是参与了整个过程,只不过他没有为自己夺嫡,而是作为“太子党”的一员,辅助太子参与到夺嫡之中。

三阿哥胤祉实际上是最为铁杆的“太子党成员”。

太子胤礽与三阿哥胤祉这份情谊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太子胤礽出生后,她的生母赫舍里皇后便去世了,随后,康熙安排了容妃马佳氏负责抚养太子,容妃马佳氏就成为了太子的养母。当时,容妃马佳氏也为康熙诞下了一个皇子,这就是比太子胤礽小三岁的三阿哥胤祉,由此可见,太子与三阿哥虽非一母所生,但却是一母所养,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也是非常好,因而三阿哥胤祉也成为了太子胤礽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雍正王朝》中的“魇镇”确有其事,并且是三阿哥胤祉多方走访调查后发现并公布于众的。

《雍正王朝》中,在“一废皇太子”的剧情里,提到了大阿哥对太子实施了“魇镇”诅咒,让太子疯疯癫癫,神志错乱。这件事在正史中确有其事,并且也是大阿哥一手炮制的,当时太子已经被废,但是三阿哥胤祉多方查证,希望为太子搬回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为三阿哥查到了“魇镇”的线索,并报告给了康熙,大阿哥被圈禁终生,太子也得以复立。而三阿哥也借此为康熙所喜爱,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三阿哥与十四阿哥素来交好,最终在雍正上台后被罚去看守皇陵,而后又被雍正夺爵幽禁,最终郁郁而终。

最佳贡献者
2

康熙时代,胤祉的爸爸是皇帝,胤禛是弟弟;后来,胤祉的爸爸成了先帝,弟弟成了皇帝。胤祉的这位弟弟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当皇帝后又不受任何制约,翻脸就像翻书,胤祉这个皇帝的哥哥不好当。

在康熙帝的诸多皇子中,三阿哥可以称之为学者,但并非是书呆子。他的弓马骑射水平很高,不在康熙之下;办事能力也不差,颇受康熙认可。当大阿哥与胤礽被囚禁后,三阿哥就成了事实上的“长子”。但在阴谋诡计、胆量和魄力方面,他还欠缺火候,连同后来当了皇帝的胤禛也是如此看他:

“允祉……因其心胆尚小,未必敢为大奸大恶之事。”

三阿哥胤祉,生于1677年,比四爷胤禛大一岁。1698年,康熙首次分封皇子时,21岁的胤祉就被册封为多罗诚郡王,而当时的胤禛仅仅捞到一个贝勒;1709年,康熙第二次分封皇子时,胤祉被封为和硕诚亲王。一个“诚”字,也是胤祉个性的反应,因为他的确是一位待人接物都比较讲究“诚”的儒雅王爷(相比康熙其他皇子)。

在康熙晚年,尤其在废掉胤礽后,康熙对胤祉的信任和重用,远非其他皇子可比,这就必然遭到胤禛的暗中嫉恨。康熙时代的胤禛如何不满胤祉,在数年后的《大义觉迷录》中有清晰的记载。

1701年,年仅24岁的胤祉奉康熙之命在畅春园开设蒙养斋,主持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这是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类书,全书共一万卷、一点六亿字,陈梦雷为此呕心沥血,耗费二十多年光阴。

对于康熙这种雄才大略的君王而言,他不仅要武功,文治也是必不可少的,此书,不仅可视之为“立言”,也是康熙盛世的结晶。所以,胤祉此举不仅可以赢得康熙赞赏,还能笼络一批读书人。这群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可以左右时人以及史书对雍正的评价,这对好面子的雍正是个不小的麻烦。

雍正上位后,立刻撤换陈梦雷,换为蒋廷锡,并不许胤祉过问书的进度。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古今图书集成》这项文化工程能够竣工,胤祉和陈梦雷居功至伟。

此外,在天文、音乐甚至算数方面,胤祉也有深入研究。在对待西洋文化的态度上,他比胤禛更具有开放性。

康熙对胤祉的器重,从他们父子之间大量的奏折上也能看出端倪。康熙朝中晚期,所有的皇子、公主、大臣、御前侍卫的生病、请假、治疗状况,大清各地的水旱灾害,某些重要案件的查处,主要都是由胤祉负责对康熙汇报。比如,康熙四十三年,胤祉奏报京城八旗臣工染病调治折;四十四年,奏报苏麻喇姑祖母病情;五十八年,为胤禛西征奏报办理军务折……

在那段时间,从皇子与康熙的来往密度上看,没有一个皇子像胤祉那般受宠信。雍正上位后,十分气氛地指责三阿哥“以储君自命”,这间接地折射出胤祉当时地位的突出,也是雍正对三阿哥心态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胤禛上位之初,就封八爷等人为中理王大臣,但并未重用胤祉,这是雍正稳住八爷的手段,也是利用八爷排挤胤祉的伎俩。后来,雍正回忆说道:

“大殓之日,八阿哥允禩于分任之事全然不顾,与三阿哥胤祉窃窃私议多时。”

在老大、老二被软禁后,胤祉是最年长的皇子,于情于理,对康熙大殓最有发言权,这也符合传统。父皇突然去世,皇子们很疑惑;胤禛黑马杀出,大家更加疑惑。在这种情形下,胤祉与八爷商量一下,何罪之有?然而,不晓得是雍正心虚还是害怕,这也成了他打击兄弟的依据。

雍正曾亲口说过:

“康熙四十七年圣祖黄考圣躬违豫,朕与诸医同诚亲王等,昼夜检点医药。”

然而,在打击胤祉时,雍正的口风截然不同,竟然又说“圣祖患病,伊毫无忧感,且怀冀幸之意”。同一件事,同样的人,只要被雍正盯上,是非黑白都能按需取舍。在对胤祉的态度上,胤禛的反复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胤祉完全没有夺嫡的想法,那也不见得,最少曾经拥有过,只是表现得不像其他皇子那么明显。比如,康熙四十八年,大阿哥用巫术镇魇胤礽的事情,就是胤祉举报的。这件事,可以解释为胤祉很坦诚,忠心康熙,不屑与小人为伍。但也能看做是他夺嫡的手法,因为胤礽一旦被废,胤祉再将大阿哥拉下马,他就能居长,夺嫡胜算大涨。

再比如,胤祉有个姓孟的门人曾到地方结交各路大臣,连四爷的嫡系年羹尧也在其中。事后,由于康熙的袒护,那位门人被认定为骗子,并撇清了与胤祉的关系。但那件事,朝堂上下的人都知道,胤祉是幕后策划人。他违背大清律例,私下结交大臣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为自己造势、夺嫡,实在想不出其他。之后,胤祉就明显比较老实,也没有多少夺嫡的迹象。

在雍正初年,凡事受到康熙信任的皇子,或者在康熙朝力量比较大的皇子,或者曾有夺嫡迹象的,或与雍正不在一个阵营的,无一例外,都被雍正重拳打击,对胤祉也是如此。

早在雍正六年,宗人府在雍正的授意下,奏议:允祉将政务置之度外,将伊私事妄行渎奏。后又查出胤祉勒索他人钱财,询问时还发脾气,在皇帝年前指责大臣,毫无臣礼,不法行为不胜枚举。应该剥夺爵位,清理出宗室。

雍正先假装自己很有兄弟情义,说了一堆不忍心之类的好话,然后将胤祉降为郡王,并将其子交宗人府囚禁。接着,雍正又下令胤祉“不必入班”,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上朝听政的权力。

雍正八年,雍正又恢复了胤祉的亲王爵位。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在胤祥的丧礼上,胤祉态度不端正,没有表现出兄弟去世时应有的悲痛。这事被庄亲王揭发,雍正知道后心中不悦,借此再度打击胤祉,给他定了十款大罪,并下令“将允旨革去亲王并予拘禁。其子弘晟著严加拘禁。”至此,雍正对胤祉的打击才算结束。

秋媚说:胤祉与三国时曹植的命运相似,两人都是当时的文人,有文化,也有性情,但缺少的是权谋、手段与杀伐决断的魄力。有文人之才而不能尽展,有富人之财而不能尽享,这就是胤祉生在帝王家的宿命。

3
《清史稿》:五月,怡亲王之丧,允祉后至,无戚容。.... 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说允祉参加葬礼怡亲王,表现得没有一丝难过,被削爵,允祉便是三阿哥。



地位崇高的亲王

题主所言有待商榷,严格意义上说,生在帝王之家,都有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可能。遇到挫折坚持,比较容易;遇到诱惑坚持,相对困难许多。面临权御天下的诱惑,足以轻易地冲垮心理防线。什么道德伦理,什么清规戒律都将抛出脑后。何况还是三阿哥的允祉?(康熙皇子是“胤”字辈。雍正继位,避讳,改“胤”为“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允祉册封为和硕诚亲王,同时册封为亲王的还有皇四子允禛。爵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诸位皇子在康熙心中的分量。一般没有什么意外的话,继承皇位的顺序是太子允礽,允祉、允禛是第二梯队。



行情见涨的亲王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再次废除太子。允礽,作为唯一的嫡子,起初,康熙延揽名师教受太子经典,同时也不放松对武备,皆称太子: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处。随着年岁渐长,有了自己的府邸,周围聚集了以索额图为首的一帮,教导太子争权、享受之徒。近墨者黑,很快太子变得行为乖张。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性甚悖戾,沉溺酒色,缔结不逞之徒,事事牟利。

太子被废,打破了权力的平衡,暗流涌动的各位皇子,跃跃欲试。大阿哥主动请缨: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意欲手刃太子,被康熙所厌恶,于是“大阿哥党”倒下了。接着是以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组成的同花顺“八阿哥”党。很快“八阿哥”党被康熙打压了下去。此时要说允祉没有一点想当皇帝的想法,估计没人信。



众矢之的的亲王

起码在“孟光祖事件”,被查出孟光祖行贿人中包括了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允祉有拉拢地方大员,想当皇帝之嫌。虽当时被康熙定性是允祉单纯善良,上当受骗,此为其一。

其二,是时,太子已遭圈禁。而允祉与太子关系亲近,被视作“太子党”成员,不对允祉加以控制,势必对皇位有巨大的威胁。

其三,在怡亲王允祥葬礼上,表现得一点哀伤都没有。允祥是谁啊?雍正唯一信任的皇室成员,也是政务上的左膀右臂,也是唯一一个准许其死后,不避讳皇帝名号将“允”改回“胤”,关系超越了一般的君臣之礼。可想而知,雍正对允祉有多恼火。

无奈的亲王

好皇帝首先是好演员,不然后面就得有个好导演、好编剧,雍正后面就有个邬思道。他把准了康熙的脉搏,要雍正打扮成为无心争夺皇位,能恪守君臣、父子、兄弟之礼,睦邻友好,手足情深的样子,不会兄弟间兵戎相见。

反观,允祉虽然武备上也不俗,陪同狩猎时 ,与康熙比试不相上下。但更多的历史印象是个学者型人物,主持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这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共10000卷的浩然巨著,而不是在政治谋略上。但生在帝王之家,政治战斗的波谲云诡,让他又瓜田李下,躺着也中枪,无奈被罚守护陵寝,只能慨叹:无情最是帝王家,囚禁至死。

后记:

早年间,似乎已有定论。《清史稿》:三十八年,敏妃之丧未百日,允祉薙发,坐降贝勒。意思是敏妃的守丧期限未过,允祉就理发了,爵位被降成贝勒。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可想而知他的政治敏感度极低。而敏妃正是开篇提到,怡亲王允祥的生母,历史是不是很有趣?

4

胤祉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他不仅文学方面有成就,而且他又善于骑射,所以他也算是一个能文能武之人,也因此受到康熙的喜爱,曾被封为诚郡王、和硕诚亲王。但在雍正时期胤祉最终还是被夺爵幽禁,后来胤祉也死于禁所之中。

那胤祉为什么会被雍正夺爵幽禁,而死于禁所呢?

胤祉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他在康熙晚年发生众子夺嫡时,他虽然专注于修书,但是他却和太子胤礽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在太子胤礽被废后又在复立时,胤祉被封为诚亲王,此次被封的还有胤禛。

太子虽然得以复立,但最终再次被废,同时又有众子夺嫡的情况下,而最后雍正得以继位。

雍正登基为帝后,虽然胤祉对雍正构成的威胁没有八阿哥构成的威胁大,但胤祉却和太子胤礽关系密切,在雍正心里,他始终是属于太子一党的,这多少会让雍正心存芥蒂。

而后来胤祉因向苏克济索要贿赂,被人告发,雍正皇帝就借此斥责胤祉无人臣之礼的同时,将他降为郡王,并且把他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


虽然后来胤祉又被封为亲王,但是在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去世后,胤祉却在胤祥的丧礼上不仅迟迟未到,而且也没有忧伤难过的样子。因此胤祉就又被康熙第十六子胤禄弹劾。

这胤祥是谁,他和雍正的关系最为亲密,同样雍正对他也十分信任和倚重,胤祥无论在雍正登基前、还是登基后,都对雍正帮助极大,胤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的。

胤祥因为对雍正帮助极大、政绩颇著,因此胤祥不仅是和硕怡亲王,而且有世袭罔替的待遇,是铁帽子王,他也是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同时胤祥的名子允祥的“允”字又被改回“胤”字,这也成了清朝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事例。由此可见胤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


康熙第三子胤祉在胤祥去世后的丧礼上不仅迟迟未到,而且又无忧伤难过的样子,这极让雍正皇帝感到不满,这不仅是对他的不敬,也是对胤祥的不敬,所以这次胤祉被胤禄弹劾时,雍正就夺了他的爵位,并且他和他的家人一起被幽禁。后来胤祉去世于禁所。

5

三阿哥胤祉确实在编书方面比较有成就,但说他不争储位那可就未必啦。至于雍正将其圈禁至死,更是有比较其他复杂的原因。


首先看看胤祉的出身。胤祉康熙第十子、续齿的第三子(其他多早夭),是荣妃马佳氏之子,马佳氏曾是康熙早期最得宠的妃嫔,康熙十二至十六年,每年都诞育皇子皇女,康熙前十个皇子中有五个都是马佳氏所出(可惜仅有一个胤祉长大成人)。但是此后,荣妃非但未再晋封,还在排名上落后于原本在自己之后的宜妃郭络罗氏和德妃乌雅氏。所以,胤祉的母亲应该是基本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为了自己的未来,胤祉只有自己拼。

胤祉条件不错,文武双全。文学、书法、骑射都是很突出。也因为年纪较长的缘故,被康熙委任了很多差事。还曾随康熙亲征准噶尔,掌镶红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分封诸皇子时,胤祉封诚郡王,与大阿哥直郡王胤禔并列,高于其他诸阿哥(不过后来因丧期剃头被降为贝勒)。胤祉的主要成就的确是编书。他主持编撰的《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似乎,胤祉不热心争夺储位,实际上未必。

一、在胤礽被废时迅速撇清关系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祉与胤礽素来交好,故康熙召胤祉询问太子所作所为。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胤祉与胤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意思就是他们俩虽然关系好,但是胤祉没有怂恿胤礽作恶,所以不怪罪他。看看,多高明,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关系撇的干干净净。说明胤祉与胤礽虽然往来甚密,却一直留心防范,处处留有证据,真是进可攻退可守啊。

二、将胤禔打得翻不了身

太子胤礽被废后,大阿哥胤禔得意忘形,竟向康熙建议杀掉胤礽,而遭到康熙反感。另一边,胤祉却不声不响将胤禔的底细调查的清清楚楚,在胤禔提出杀太子而被康熙斥责后,适时告发胤禔依靠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用魇术害太子。怒不可遏的康熙痛骂胤禔为乱臣贼子,下旨夺爵圈禁,从此胤禔被圈禁至死,再无出头之日。

胤祉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风波中,既保全了自己,又顺利除掉两个最主要的对手,一举成为康熙最年长的无罪皇子。若非后来的太子复立,恐怕他会以“皇长子”的身份进一步谋夺大位。

三、笼络文人发展势力

不要看胤祉一直在编书,那也是一种争位的手段。康熙一向注重文教,胤祉一直在编书方面耕耘,自然是获得康熙好感的一种有利手段,便于博得康熙好感。更重要的则是与他一同编书的那些文人。

康熙早年,为了从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夺权,能够自己乾坤独断而设立了南书房,从优秀的翰林中选拔人才,来负责起草诏书,日常召见大臣。张英、高士奇等都是从南书房行走开始,一步步走进权力中枢。后来张英之子张廷玉更是从南书房一路高升,成为清朝首屈一指的汉臣。所以,与胤祉一同修书的翰林们很有可能一不留神就飞黄腾达,入职南书房。这些人与他关系交好,将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胤祉的母亲本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嫔,自己又在太子、大阿哥相继被废后成为最年长的皇子。如果说他对皇位一点想法也没有,那才奇怪呢。

只是,胤祉聪明,他看见了太子被众兄弟围攻的状态,看到了胤禔因为太心急被枪打出头鸟,看见还顺带牵连了最有人缘的八阿哥胤禩。胤祉深知不能着急。只能说,后来继位的胤禛比他手段更高超。


胤禛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个哥哥不是省油的灯。雍正继位后,最信任的弟弟是十三阿哥胤祥,后来则是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对这个三哥总是防着一手,也时不时敲打敲打。一继位就命他前去守陵,并寻找各种理由剥夺其世子弘晟世子身份,降为闲散宗室。曾一度将胤祉降为郡王,后又复封亲王。最后居然因为在怡亲王胤祥的葬礼上没有哀伤之色被圈禁、夺爵,至死未释放。直到乾隆二年才平反。

其实,雍正对胤执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因为胤祉会对雍正产生威胁,亦或雍正在继位前就看不惯这个哥哥,还是因为最喜欢的弟弟胤祥死后导致自己失去理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不容任何人违抗,仅此而已。

6

康熙的儿子共有三十五个,其中有序齿的是二十四个,而我们知道康熙九子夺嫡,就可以知道,参与夺嫡的是九个人,或者说重点这九个人,而另外十五个,确实是不怎么参与。

胤祉排名第三,他确实学问好,主持编修《古今中外集成》,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另外还编修了《律历渊源》,这个就与历法,天文,算法有关了,可见胤祉的学术造诣确实很了不得。

但是胤祉真的只潜心于学问吗,不问外事吗?这个显然不成立,因为这两个一点也不冲突,而且胤祉还是太子的重要支持者。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罢黜太子的时候,就因为太子与胤祉平时关系好,所以就找来胤祉问太子的事情,了解了一番之后,康熙说:胤祉与太子的关系虽然好,但是平时太子做的那些坏事,并不是胤祉怂恿做的,所以胤祉就不加罪了。

这个透露出两个信息,那就是第一,胤祉确实与太子关系一直很好,第二,胤祉本来是要受牵连的,只是他毕竟学术比较好,恐怕对太子做的那些事情,也不太认同。

胤祉还做了一件事情,足可见他对太子的支持,那就是皇长子胤禔魇镇太子,这个事实被胤祉知道了,然后向康熙告发了,结果就是胤禔永久囚禁。

也因为这个事情,诸皇子和康熙对胤祉还是有点反感的。

雍正继位之后,不仅对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动手之后,胤祉自然也不会放过,先是在雍正二年削去了胤祉的儿子弘晟的世子位,又在雍正六年将胤祉的亲王降为郡王,而且还加罪弘晟,关在宗人府。

雍正八年,十三爷怡亲王病逝,胤祉不仅迟到了,而且一点也不忧伤,雍正一气之下,就将他囚禁在宗人府。

但其实,这个一切都与太子有关,也与九子夺嫡有关。

7

知史局【2018】总290期

文/关捷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是康熙帝第三子。

满洲皇室骑射武功,胤祉在24皇子中是第一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那年他只有15岁,在陪同康熙帝出塞围猎时,他与善于骑射的父皇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尤其炫目的是,他是学者艺术家型的人才,主持过两大文化工程,即编写《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书法和诗歌在清代都较有影响。他因此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诚郡王。

按说,这样一位王爷,在政治大动荡中应该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安一生。但是,他没有。我们在好多资料看到关于他的介绍,说他心性淡泊,不参予任何皇储之争。那为什么竟被幽禁而死呢?难道真是雍正非要他搞他不可吗?不是的。

胤祉的心并不是完全静的,他在进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切除自己与宫廷政治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说他政治上糊涂,甚至是愚蠢。

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在康熙帝恩宠的敏妃也就是十三阿哥允祥的生母去世百日中,礼法熟烂于胸的允祉居然违制剔了头。刚封一年的郡王被父皇拿回去了,降为贝勒。虽然10年后升为亲王,但终究有了一个不孝的污点。还有一层,这十三阿哥允祥与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关系最好,这不能不被记下一笔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康熙帝因为胤祉与太子胤礽素来关系很亲密,他被找去问话,虽说饶了他,但是,他明显已被认定为太子一党。实际上,他的悲剧已经埋下了。一年以后,胤礽复立,允祉因此被晋升为亲王。太子党,铁了。按说,他应该到此为止了,可是,他仍然与胤礽往来密切,作为学者、艺术家,他不该在胤礽身上押一宝。不够超脱呀。俗了,俗就当受俗世之罪呀。

雍正即位,首先派他去景陵为父皇康熙守陵。这明显的是打压呀,诚亲王,堂堂亲王应该看出来,应该收敛。可是,他好像没有。他不断发牢骚,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有心人搜集汇报上去。雍正继续给他放信号,雍正二年(1724年),他的三子弘晟获罪,被削去世子之位,成为闲散宗室。王位继承人都没有了,王位还会多久呢?允祉这时大脑空空,他没有警惕起来,换句话说他没有接受皇帝的信号。

四年以后,他居然玩起了贪腐。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他向一个叫苏克济的山西巡抚的索要贿赂,事发之后,允祉竟当廷辱骂诘问他的大臣。雍正责罚他“无人臣之礼”,议罪后,被夺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之后,又将他降为郡王。两年以后,即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雍正再次给了他机会,恢复他亲王的爵位。可惜,他没有珍惜,三个月后,在雍正的铁哥们怡亲王允祥的丧礼上,胤祉迟到,并且面无忧伤。雍正对他彻底失望,长叹道:“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言毕,命夺取允祉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内。两年又三个月过后,即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将其安葬。

从整个过程看来,允祉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书呆子,他的心还是比较野,而且,看不见多少智慧。相比之下,二十一阿哥允禧,那才是真正超脱的艺术家。

爱新觉罗?允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字谦斋,号紫琼,别号紫琼道人、春浮居士等。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8卷、《紫琼岩诗抄》3卷等多部诗文著作,其诗气韵高古,王室中诗人罕可匹俦。雍正八年(1730)五月,由贝子晋封贝勒。十一年八月,授镶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即位后,晋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升任议政王。创作不辍,官亦照做。

老三与老二十一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8

帝歌瓠子即平成,宵旰精勤更省耕。

物在春台皆自乐,野张行殿见舆情。

民瞻采舸花前拜,马避嘉禾柳外行。

过沛横汾徒羡美,宸章全是为苍生。

时迈乘阳辇路遥,宸游非为物华饶。

河沈璧马波涛静,诏下金鸡贯索消。

万国冠裳迎圣禹,四方云日觐神尧。

篇章训诰皆师古,徒解敷词笑六朝。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是雍正帝的三哥,可以说这位三阿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骑射方面与父亲康熙帝不分伯仲。那这么来一说文武双全,还富有。当得起一个“”字。那么这么有才华的科学家,又无心皇储,为何也遭雍正圈禁,死在幽所?浮人认为原因有二。

  • 与太子和睦,参与九子夺嫡。虽说胤祉不热心皇储,但参与夺嫡确实不可否认,可以说胤祉是一个太子死党。太子荣则荣,太子衰则衰。康熙帝喜欢兄弟和睦,胤祉素来与太子关系亲密,所以康熙帝在胤祉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加封他为郡王,风光无限。第一次废太子时,康熙也说胤祉虽与太子亲密,却没有教唆太子行不善之事,免了罪愆。太子复立,又加封32岁的胤祉为和硕诚亲王,可以说虽为太子一党却能左右逢源,不得不说其圆滑。而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把这个三哥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什么罪名,就是与废太子素来和睦。而且第一次废太子时,就是这个胤祉向康熙举报大阿哥胤禔魇镇太子胤礽,彻底扳倒了大阿哥。可谓太子死党。

  • 孤高自傲。雍正帝上台后,只剩胤祉一个哥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大老二在康熙朝就被圈禁贬为庶人。雍正帝这样说道: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就是说,胤祉仗着自己是皇帝兄长恣意妄为,全然不顾君臣礼仪。可以说胤祉有这个资本狂妄,在康熙朝,胤祉颇受宠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亲临他的府邸,举行家宴。自此,每一年康熙帝都要前去成为惯例。所以说胤祉根本就没有把这几个弟弟放在眼里,在康熙朝,只要国家有大型的文化祭祀活动都是胤祉去主持。而雍正帝一上台就改胤祉的名字,还发配他去守陵,直接把他踢出权利中心。这个时候的胤祉自然牢骚满腹,也开始了自暴自弃之路,雍正六年,胤祉私自向苏克济索要贿赂,遭弹劾被贬为郡王。连雍正皇帝面对自己的三哥胡来无可奈何,说: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可见雍正的无奈。可雍正八年时,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居然迟迟未到,且到了之后毫无哀悼之色,要知道怡亲王胤祥是雍正最好的兄弟,这彻底激怒雍正,胤祉下宗人府议罪,雍正帝命夺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直至死去。

可以说胤祉虽然不热心皇储,但是始终是太子一党。还有就是他把康熙朝的高傲带到了雍正朝,始终没有把这个有帝王之气的四弟放在眼里。就比如一位真正未参与九子夺嫡的人,五阿哥

爱新觉罗·胤祺,秉性和平,得以善终。

9

康熙三阿哥胤祉被雍正帝囚禁至死,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原因。

其一,三阿哥身上有太子党标签。虽然三阿哥对夺嫡表现的不争不抢不帮,但他向来和太子走得近,难免被贴上太子党标签,让雍正帝膈应。

其二,三阿哥学识文采过人,曾主持编修《律历渊源》,有威望也有自己的势力班底。雍正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势必大力清除异己。

其三,三阿哥不愿为雍正帝所用。雍正帝曾说过,三阿哥有才识,但感化不了,不能为自己所用。

此外,三阿哥还曾两次被人弹劾,更加剧了雍正帝对他的恶感。一次是雍正帝登基后派三阿哥去给康熙守墓时,被弹劾发牢骚、向下人索贿;另一次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帮手十三阿哥病死时,被弹劾乖张不孝,忌恨十三阿哥。

10

因为雍正怕弟弟将九子夺嫡事件真相编入书中,这样比镇压叛乱还麻烦,毕竟史书流传于民间扩散的速度根本禁止不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