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丧葬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向来传承着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和信仰,如何保全死者的尸骨,是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王公贵族,更是奢求着尸身不腐,甚至幻想着死后重生。然而,千百年来,真正能够保存完好的尸骨,却寥寥无几。
就考古发掘来看,古代墓葬中尸骨的保存程度,虽然与埋葬年代有关,但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换言之,决定一具尸骨保存完好或是腐烂殆尽的,并不紧紧是年代的早晚,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概括来讲,决定墓葬中尸骨是否能够保存下来因素,包括一定的社会因素、外界条件和内在原因。
毋庸置疑,富有财力和权势的社会上层,不仅在生前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且死后也享有诸多特权,其中便包括为自己或亲人的尸身防腐。通常情况下,贵族下葬时所用的葬具更为复杂,会使用一重或多重棺椁,并修建有坚固奢华的墓葬。同样,一些家境相对优渥的百姓,也会给死者准备和使用棺木。
然而,即便如此,却也并不一定能保证尸身完好。因为,除了受墓室和葬具的影响,外界环境与墓主尸身状况,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影响尸骨保存的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空气、酸碱度等等。简单来讲,在同样的敛葬方式下,如果埋葬环境不适宜腐败菌的生存和繁殖,那么尸体得以完整保存的可能性便更大。
海昏侯与隋炀帝,都是煊赫一时的人物,其墓葬奢华至极,但两人尸骨却严重腐烂。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墓葬所处的环境更适宜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而不利于尸骨的保存。
当然,海昏侯和隋炀帝,生前虽然锦衣玉食,但却过度淫糜,自然又不及那些在青壮年被杀死殉葬的奴隶。而这,便又涉及到了墓主身体的内在原因。
不过,要分析墓主尸骨的保存程度,又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的埋葬方式、安葬环境以及葬具等诸多原因来分析。比如,同样埋葬在南方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便出土了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女性尸体——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堪称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她之所以能在两千余年后,依旧保存完好,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
首先,辛追夫人的尸体被多重锦衾、敛服和丝麻包裹,足以防止在停尸和下葬过程中有蛆虫经口鼻进入尸体,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隔绝空气的作用;其次,辛追夫人所用的棺椁质地极佳,且封闭性良好,又使用了大量的青膏泥,以隔绝空气;同时,死者生前相对肥胖,而死后初步分解的脂肪、蛋白质又产生了一定的有机酸,它们同棺液一起再次隔绝了空气,并且不利于细菌繁殖。
有趣的是,在商代墓葬中,常常有奴隶尸骨的发现,他(她)们虽然没有繁复的葬具,甚至多半是草草下葬,却得以保存完好。这除了与埋葬环境相对有利于尸体保存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埋葬方式。
商代的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说的直白些,即是挖好墓圹后,将尸体或装有尸体的棺椁放入,然后再填土掩埋。对于那些直接掩埋的奴隶而言,土壤直接覆盖在其身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压实,如果土壤酸碱度有利于尸骨保存的话,那么尸体则等同于处在一个与空气相对隔绝的状态下,自然就能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正如开篇所讲,涉及墓葬尸骨保存情况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以上的一些文字,仅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梳理,暂记于此。欢迎各位讨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