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野史演义里,“皇亲国戚”多是负面词,相关人物常见人渣与草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皇亲国戚”李文忠也没“幸免”,他在上世纪某台湾武侠片里的奸人形象,曾是多少观众的童年阴影。但真实历史上的李文忠,却是恰恰相反——文武双全的明朝栋梁。

苦出身的朱元璋,对李文忠一家的感情,自幼就十分深厚。少时贫寒的朱元璋,多次得到过姐姐姐夫(李文忠父母)的接济帮助。就连朱元璋小时那短暂的读书生涯,都是李文忠母亲朱佛女咬紧牙关供的。后来朱元璋外出逃荒,从此与李文忠一家失散。但以《国初事迹》记载,参加了农民军的朱元璋,有时吃饭时吃到香喷喷的大饼,就想起了当年李文忠父母给他送饼吃的日子,忍不住就潸然泪下。

但那时潸然泪下的朱元璋并不知道,就在他外出逃荒后,那场空前饥荒,也叫李文忠一家倾家荡产。李文忠母亲朱佛女病故,父亲李贞带着十二岁的李文忠,也踏上了逃荒之路。在那段九死一生的日子里,少年早熟的李文忠凭着聪明才智,带着父亲多次躲过乱兵瘟疫劫掠,甚至还在土匪窝里把父亲救出来。就这样天天闯生死关,骨瘦如柴的爷俩,艰难投奔到了朱元璋的军营。

那一刻,也是一生性情刚硬的朱元璋,少有动情的时刻。当场就把十来岁的李文忠一把抱住,舅甥俩哭的昏天黑地。嘴里反反复复一句话:“吾甥尤吾子也”。孩子啊,你是我外甥,就好比我亲儿子,从今往后跟着舅舅,有舅舅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

如果说朱元璋收留李文忠,是因为那难割舍的亲情,那么接下来的事实就证明:天赐朱元璋李文忠。

虽说拜多年饥荒逃难所赐,李文忠的读书不多,但进了朱元璋军营后,他惊人的天赋就挡不住。来了没多久,朱元璋为李文忠特意请的教书先生,就不住的给朱元璋诉苦:你家外甥太厉害了,什么书一点就通,我等才疏学浅,真心教不了。

就这样,越发意识到李文忠才华的朱元璋,开始对李文忠悉心培养。之后的六七年里,一直命他统领自己的亲兵,直到十九岁那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池州大战上,李文忠终于一战扬名:战场上几个照面,就发现了陈友谅军阵的弱点,毫不犹豫一个冲锋,瞬间就冲开口子,打的陈友谅麾下的悍将邹普胜嗷嗷狂逃。直把陈友谅吓得咋舌:朱元璋这又招揽了什么厉害人?

自从十九岁上战场后,少年李文忠就以花样翻新的打法,不停在关键战役里上演奇迹。春风得意的他,更出落得相貌俊美,公认朱元璋麾下的头号美男子。而且除了打仗凶狠外,李文忠的文化水准也不差,打高兴了就吟诗作赋,水准十分优雅,血火连天的元末战争年间,他好些作品就流传一时,如此人物,堪称当时的“男神”。、

但这位男神,自始至终最令人佩服的,却是他柔软的心。

虽说多年征战杀伐,但李文忠始终不能忘的,就是当年的贫寒岁月,看到战乱中的苦难百姓,就忍不住心软。他的大军所过之处,纪律从来严明,士兵擅自进入民居就要被处死。攻克杭州时,拍他马屁的杭州守将为他送来几个美女,他二话不说就拔马离开。多年南征北战,哪怕粮草不富裕,他也要挤出粮食来,救济沿途的难民。甚至他的军中还有条铁规矩:麾下所有的士兵,都要收养战争里的遗孤。只此一条,救活无数孩子。

洪武三年,率军傲然出塞的李文忠,更打出了他戎马生涯里的辉煌一战:率领一支完全由中原汉子组成的精锐骑兵,一路呼啸北进,将北元精锐骑兵部队打的稀里哗啦。元朝漠北重镇应昌也被他拿下。汉唐时代华夏骑兵曾经纵横草原的风姿,李文忠以其完美的战场表现,百分百“复活”。这一路追亡逐北,李文忠连续歼灭北元重兵集团,俘虏北元精锐五万多人。元昭宗“反攻中原”的念想,被李文忠亲手打灭。

辉煌的战场生涯,奠定了李文忠“曹国公”的荣耀地位,大明开国后,李文忠的官职更扶摇直上,一度官居大都督,成为明朝军界的头号人物。但是,比起汤和徐达等功臣,在明朝开国后越发低调的模样来,李文忠却是越发高调——经常在朱元璋面前犯颜进谏。

因为官位变了,年龄涨了,李文忠却依然是那个不忘本的李文忠,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却也耿直依旧。每次朝堂上有争议,多是李文忠带头与朱元璋吵。甚至,当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发生后,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但李文忠却郑重沐浴更衣,然后向妻子交代后事,接着就直奔皇宫,与朱元璋面对面吵起来,一番慷慨陈词:“一旦边疆有警,谁来为国效力疆场?文忠死不足惜,愿陛下多念及江山黎民”。当场把朱元璋气疯。

话说到这地步,朱元璋也曾对李文忠动了杀心,幸亏马皇后苦苦劝谏,才帮李文忠捞回了命。但经过这番折腾的李文忠,也从此闭门谢客,直到三年以后,弥留之时的李文忠,与舅舅朱元璋一番长谈,舅甥俩的心结才重新解开,带着如释重负的释然,这位明朝开国铁血战将溘然长逝。

对于大明朝开国战争来说,这位“皇亲国戚”,堪称功劳仅次于徐达的战将,而放在中国古代史上,这位性情耿直的良将,更有着值得怀念的,高贵的人品。

参考资料:《剑桥中国史》《国初事迹》《明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最佳贡献者
2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姐姐和李贞的孩子。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李贞家还算可以度日,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对李贞一家很是亲切。

朱元璋起兵后,父亲李贞带着李文忠投奔舅舅朱元璋从军。

定江南

至正十七年,十九岁的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部队,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徐寿辉统领的天完军,然后又相继拿下青阳、石埭等要害之地。占领这些地方之后,文忠又率领大军在万年街一地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给其以巨大打击。然后率军西进,又在于潜、昌化等地同苗军相遇,集中优势军力各个击破,大败苗军。降服苗军之后,文忠又率大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俘虏其军队将领和士兵千余人。

至正十八年,文忠同邓愈、胡大海等各路大军会师,经由徽州攻入浙江,大败元军,攻陷建德城,并再次打败杨完所率领的苗军,采取先攻后抚的怀柔政策,招抚苗兵达三万余人之多。之后镇守严州,多次击退张士诚的进攻。

至正二十二年此前归降的苗兵发生哗变,刺杀了驻守守金华盟军统帅胡大海将军。李文忠闻讯之后,大怒,亲自率领大军重新夺回金华。

至正二十三年,驻守诸暨的将领谢再兴背叛朱元璋,转身投靠敌军将领张士诚,并引领鬼子前来攻打东阳城。在此情况下,李文忠再次临危受命,带兵迎战来犯之强敌,大获全胜。不仅收复了诸暨,还在距离诸暨五十华里之处另外构筑“诸暨新城”。这座城池就犹豫一根卡在喉咙的鱼刺,让张士诚非常痛苦,因此他重整旗鼓,此后再次大军压境,派兵十六万来进攻诸暨新城,但是又被英勇的李文忠率军击退。

至正二十五年,心腹大患张士诚再次派兵二十万再来死磕,又被李文忠以少数兵力杀得大败。

至正二十六年,李文忠进攻杭州,杭州守将谢五与潘元明贪生怕死,闻讯不战而降。

朱元璋最初打天下的这几年里,李文忠为其东征西战,死守城池,是朱元璋集团击败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重要功臣。更为重要的是,这时的李文忠还不满30岁。

征北元

洪武二年,李文忠奉命随同常遇春出塞,一直打到元朝都城上都,回军之时,因为常遇春暴病而亡,便由他接替主帅一职。但就在李文忠率军西进,原计划策应徐达进攻庆阳,但是半路突然听闻大同危急,于是当机立断,迅速决定改变行军方向,率领大军北上解除大同之危,并生擒元军的首领脱列伯将军。

洪武三年,李文忠实授征虏左副将军,与征虏大将军徐达分途北进。他带十万人,再度打到开平,听说北元皇帝驻跸应昌,日夜兼程,突袭北元王庭,几乎将北元皇帝本人捉住,而北元宗室,如皇子、后妃、宫人、王公、武将、文臣,俘虏无数,缴获无数。回军时经过兴州与红罗山,又收降了数万元军。

洪武五年,朱元璋兵分三路征讨北元,李文忠与徐达、冯胜分别担任三路大军之统帅。文忠所统帅军队一路越过居庸关,深入蒙古境地,到达和林,并渡过土拉河与阿鲁浑河追击残余元军,大获全胜。然后继续向东追,一直追到骋海时才发现辎重物资等后援没跟上,进而班师回朝。在这个过程中,元军闻文忠而丧胆,屁股尿流,完全不敢与其再交战。

洪武六年、七年,李文忠奉命巡边,驻守长城内外,和元军发生了若干次小规模军事冲突,也都是文忠大胜告终。

天下大定之后,李文忠卸甲归田,更多专注于行政管理工作,正如《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所提到的洪武帝的外甥李文忠,可能是皇帝至亲中唯一有点学识的人,但是似乎从一开始他对舅父的忠诚就有些不太确定。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把他摆放在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他也不负众望,表现出极高的行政管理才能。由此可见,李文忠不仅能征善战,是一名让敌军闻风丧胆的马上将军,而且一下战马,他同样也是非常杰出的行政官吏,真是能文能武的大英雄。不过,根据某些史籍所载,他不仅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也许,他还是包工头的祖师爷啊!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年仅46岁,被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并能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虽然英年早逝,但是还是得到朝廷的褒奖。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辉煌的一生。

3


李文忠身为明朝开国第三功臣,不是靠着是朱元璋外甥的身份得来的,而是靠着自己一路尸山血海走过来的,他的儿子李景隆也很厉害,改变了明朝走向。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朱元璋身为开国皇帝是强到极致,而他的血缘亲人也是不差,其中外甥李文忠与侄子朱文正就是杰出代表人物。

朱文正被很多人称之为明初战神,靠着洪都保卫战一战成名,留下军事史上一个奇迹。但因为封赏问题而欲背叛朱元璋,最后被囚禁至死。

李文忠虽然出场并没有朱文正那么耀眼,但是其在开国过程中及其开国后历经多次战事,拥有赫赫战功并且成为开国第三功臣,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两大狠人,更是显得的他文武双全。


1352年李文忠跟随父亲投奔舅舅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当时还没有儿子加之心疼外甥,就将其收为养子,悉心培养。

李文忠的第一次出场是19岁的时候,当时以舍人的身份,击败了池州赵普胜军队,还顺势拿下了四个县,打的还不错,算是崭露头角。

李文忠之后在朱元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如1365年,出奇计大破李伯升部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朱元璋统一江南的过程中李文忠出力颇多,而且善于谋略,并非有勇无谋。

明朝开国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之后北伐过,平定过内乱,其中辉煌战绩就有俘获了北元昭宗的嫡长子及其诸王。李文忠还主持过最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的事务及其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可见朱元璋对其之放心,更显示出李文忠的厉害之处,不止军事上雄才大略,在文治上也很出色,不然国子监也不会交给他。

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排第三。


李文忠厉害,他的儿子李景隆也不差,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

李景隆为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一方的将领,按理说虎父无犬子,父亲李文忠那么厉害他也应该不差,李景隆率领拥有巨大优势的军队本来可以碾压燕王朱棣,结果却是屡战屡败,像是故意给朱棣送补给一般,之后朱棣兵行险招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更是与谷王献金川门使朱棣逆袭成功一锤定音。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景隆送人头式的助攻,朱棣是不会逆袭成功的,而李景隆的这番作为使明朝的走向发生了大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厉害。

虎父无犬子,即使有犬子,那么这个犬子也是可以改变一个朝代的走向的,以另一种方式来体现着犬子也有着厉害之处的!

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4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南京登基称帝,可以说是逆袭最成功的案例,但是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为天子,这都离不开那些一路追随他的人,称帝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就是其中一个。

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是李文忠的舅舅,很多人可能认为李文忠肯定是走关系才能当上大官,其实不然,李文忠为朱元璋建立大明可谓是功不可没。早年李文忠家庭还算可以,然而朱元璋家里却是穷的叮当响,早年家境还算殷实,朱元璋却穷得连,李贞(李文忠的父亲)娶了朱元璋的姐姐为妻之后,见朱元璋常年吃不饱穿不暖,便时常接济朱元璋。

公元1350年,李文忠的老家遭到旱灾,颗粒无收,加上瘟疫蔓延,李文忠老家的村民大多都因此丧生,李文忠的母亲就是这年去世,12岁的李文忠不得已跟着父亲到淮东避乱。

李文忠画像

公元1352年,李贞听说舅舅朱元璋在滁洲,所以直接投奔朱元璋去了,李文忠和朱元璋重逢,14岁的他一下便扑在朱元璋怀里大哭,告诉朱元璋自己家乡的事情,母亲也因此去世得消息,朱元璋得知姐姐去世,心中甚是难过,但是久经沙场的他很快就安慰李文忠,说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是舅舅还在,以后你就跟着我。

自此李文忠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也将李文忠收为义子,改了朱姓,另外吩咐老师教李文忠读书。

初露锋芒,战功赫赫

公元1357年,此时的李文忠19岁,第一次随军出征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先是在池州大败赵普胜,之后又攻下四个县,朱元璋见此大为赞赏。

公元1358年,李文忠和其他将领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直接降服了元朝士兵三万多人。

公元1363年,李文忠领军讨打谢再兴、张士诚,李文忠再次获胜。

公元1365年,李伯升领兵20万攻打新城,李文忠听闻之后,竟然拿着兵器,带着几十名手下强兵,直接冲进敌军,随后和后续队伍里应外合,斩杀了敌军数万人,此次还收降敌军三千余人,一时间名声四起。

公元1366年,朱元璋决定率军攻打张士诚,随后派李文忠到杭州牵制敌军,然而李文忠并没有牵制,而是直接攻破杭州,将杭州占领,再次收降三万余人,朱元璋听闻之后,心中甚是欢喜,直接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恢复原本的姓氏李姓。


罢免官职,重病去世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奉李文忠率军北上讨伐元朝,公元1369年,李文忠和常遇春二人直接擒获刘帖木、脱列伯,并赶走了元顺帝,第二年李文忠和徐达进攻察罕脑儿,将竹真擒获,元昭宗见李文忠等人,直接逃走。

这一战,李文忠将元朝的多数高官擒获,另外又收降五万多人,回到朝堂之后,朱元璋封李文忠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此时的李文忠位居高位,但是李文忠并没有因此和蓝玉等人一样,居功自傲,而是依然前往前线,为舅舅朱元璋平定叛乱。

虽说李文忠忠心不变,始终如初,可是朱元璋已经变了,舅舅也早已经不是之前的舅舅,朱元璋担心自己辛苦建立的明朝,如果自己去世之后,太子朱标还会是那些权臣的对手吗?朱棣还会是蓝玉等人的对手吗?想到这里朱元璋不得不为后代考虑,于是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此时的李文忠多次劝说,朱元璋反而大怒,罢免了李文忠的官职,公元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还派最好的大夫医治,然而李文忠还是在第二年去世,时年46岁。

李文忠去世,朱元璋实在难以接受,竟然认为是大夫所害,随后将医治李文忠的大夫斩杀,并且还杀了大夫的家人一百多口。为了纪念李文忠,自己亲手写祭文,同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将李文忠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以上便是李文忠的大致事迹,强不强看看功臣庙排名也就知道了。

【文/羽评郡主,感谢关注】

5

明朝配享朱元璋太庙共有二十一人,其中在正殿有六人,在西序有八人,在东序有七人,正殿的六个人依次是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

由此可以看出明初功臣里面,李文忠排名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之后。虽然朱元璋有兄妹姐妹六人,但是都没有活到明朝建立,也就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但是他一个很厉害的侄子叫朱文正,有一个很厉害的外甥叫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被追专卖店为曹国长公主)的儿子,他二姐嫁给了李贞,他二姐和李贞对朱元璋很好,朱元常经常吃不饱饭,就到二姐家去。公元1350年,朱元璋的二姐病死了。公元1352年,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州,就带着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去。

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外甥,悲喜交加,就让李文忠随了朱元璋的姓,改名叫朱文忠,朱元璋还为李文忠请了老师,教李文忠读书,李文忠本来就很聪明,学得很快。

公元1357年,李文忠第一次作战,击败了池州的赵普胜,并且拿下了青阳、石埭、旌德、太平四个县。公元1358年,李文忠与邓愈、胡大海,从元军那边夺得了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并且镇守建德。

李文忠和胡大海继续攻占了诸暨,李文忠多次打败张士诚的进攻。公元1362年,张士诚十万大军攻打诸全,守将谢再兴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派胡德济前去救援,谢再兴再次请求增增援,李文忠扬言说朱元璋的其他部队已经前来增援,张士诚军闻信,打算撤军,胡德济与谢再兴率军突袭,张士诚军大败。

公元1363年,谢再兴投降张士诚,并且率军攻打李文忠,李文忠率几千骑兵大败谢再兴,之后在诸全的五十里外另外筑了一城,与诸全成犄角之势,张士诚派李伯升率十六万大军前来,被李文忠击退。

公元1365年,李伯升再次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被李文忠再次击退,并且被斩首数万,缴获粮草军械无数,李伯升只身逃脱。公元1367年,李文忠平定了建州、汀州、延州。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李文忠随常遇春征元,常遇春死后,李文忠代替常遇春统率大军,在白杨门大败北元,歼敌万余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与徐达分道北征元,北元五万五千人投降。

李文忠被封为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俸禄三千石,并且可以世袭。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终年只有四十六岁,被朱元璋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

6

李文忠厉害,不只是和朱元璋沾亲带故才当上的明朝开国元勋,而是凭借其与众不同的个人能力与素质,成为了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李文忠,按理来讲他应该算是朱元璋的外甥,但却被朱元璋收为了养子,起先朱元璋考虑到了亲戚关系,李家当年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接济过自己,现在李家人来投奔自己得好好安置,就把李文忠安排在自己身边当个保安队长吧,毕竟自家人信得过。后来的一次次战争中朱元璋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军事才能,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还擅长指挥,一路上攻城掠地给自己打下了不少地盘,这下朱元璋于是对李文忠极其器重。

在后来的南征北战中,无论是对陈友谅还是张士诚的战争中,包括讨伐北元,李文忠和徐达都被当做是朱元璋的心腹主力战将,一路上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随着功勋卓著官也是越做越大,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相当于国防部长),又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相当于教育部部长),又被封为曹国公,都是凭借自己本事获得的。笔者认为,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在人才资源的占有上具有绝对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忠虽然很厉害,但是其子李景隆却没有很好的继承其父勇猛善战,文韬武略的优点,相反成为了一个官二代出身的纨绔子弟,在后来的建文帝时期靖难之役中屡战屡败,还开城投降迎燕王入宫,真把他爹李文忠的脸都丢尽了。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轩若,欢迎互动关注。

7

谢邀。

明朝岐阳武靖王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名将、谋臣,他的厉害悦史君给大家说道说道。

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李文忠生于泗州盱眙县,母亲朱氏是朱元璋的姐姐,经常接济饥寒交迫的朱元璋。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二月,李文忠跟随父亲李贞到达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李文忠从此改叫朱文忠。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文忠以舍人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支援池州,击败赵普胜的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等四个县。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派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而且说道:“兵在谋不在众”,下令鼓舞士气:“彼众而骄,我少而锐,以锐遇骄,必克之矣。彼军辎重山积,此天以富汝曹也。勉之。

第二天,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最终斩首数万,李伯升只身逃脱。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讨伐张士诚,命朱文忠进攻杭州牵制敌军,朱文忠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招降余杭、杭州,朱元璋就地加封他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命他“复姓李氏”,改叫李文忠。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以偏将军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赶走元顺帝。常遇春死后,李文忠代替他统率军队,奉诏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途中听说大同被围告急时,他对左丞赵庸说道:“我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大破北元游兵。

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降服兴和守将,还在应昌俘获北元昭宗的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诸王数百人。

李文忠回京城报捷后,明太祖朱元璋授李文忠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授予世袭凭证。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李文忠去世,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从明朝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一生大略,基本可以看出他的功勋卓著,悦史君再给大家归纳一下,这样看得更加明白:

第一,“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

李文忠是一个将才,从刚开始攻打天完军、元军、张士诚的军队,他就立功无数,还平定了多次叛乱,明朝建国后又多次北伐,巩固了边境,位列功臣第三当之无愧。

第二,“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他身边的勋贵大臣虽然打仗勇猛,但很多文化水平都不高。

李文忠是个特例,他喜欢跟儒者学习,这也让他能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到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还被朱元璋当儿子看待,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李文忠没有利用皇亲国戚的身份为非作歹,而是多次对朱元璋进行劝谏,甚至不惜与朱元璋发生言语冲突,也是难得的一位朝臣。

当然,有人提到李文忠的长子曹国公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糟糕表现,以及投靠明成祖朱棣,但这与李文忠无关,无损于李文忠的大名。

写有趣的历史,说不尽的传奇,我是悦史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8

先说说李文忠在朱元璋集团的地位,明朝建立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二年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死后追封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在功臣庙里,位列第三位。

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过早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母亲去世时,李文忠才十二岁。朱元璋攻下滁州后,父亲带着李文忠前来投靠,朱元璋将李文忠收为义子。从此李文忠开始跟随朱元璋建功立业。

李文忠第一次作战就崭露头角,在池州击败赵普胜,紧接着连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因功被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

紧接着在平定江南讨伐张士诚的过程中,屡立奇功,李文忠不但作战勇猛,他的部队军纪也非常严明,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待战败的敌将,李文忠能够以礼相待,并且对于流离失所的百姓,李文忠也能够给予救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跟随徐达讨伐北元,大获全胜,俘获元昭宗嫡长子,后妃、诸王、官员数百人。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直到去世,李文忠始终是朱元璋的核心军事人物。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却让人有些失望

9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乳名保儿,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后过继给朱元璋当养子,李文忠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元末农民起义

1358年,李文忠随徐达征战浙江西部,随后留守浙江建德城,当时此区域的威胁主要是苗兵,在徐达主力部队离开后,苗兵不断进攻建德城,由于李文忠的指挥得当,将苗兵始终拒于建德城下,后苗兵首领杨完者战败自缢,剩余的苗兵向李文忠投降,1365年,张士诚以李伯升为帅,遣二十万大军进攻浙江西部地区,李文忠全力防御最终守住了浙西,而在1366年,李文忠更是完成了对浙江北部地区的征服,随后其又稳定了福建境内的军事形式,1369年率军进攻长城以北地区蒙古人,第二年在对蒙古用兵中更是一举俘虏了元顺帝。

李文正

由于李文忠的战功赫赫,因此在明朝建国后,在封赏排名中位列第三,朱元璋也是十分倚重这位外甥兼养子,可谓是“以份则君臣也,以亲则甥舅也,以恩则父子也”。但李文忠这位开过功臣的死却是充满了疑点,史书记载是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天,李文忠因病在家休养,朱元璋到李文忠家慰问,但几天之后李文忠就去世了,随后朱元璋下令惩处为李文忠医治的医生,并且怀疑是华中毒死了李文忠随后将有关的人员全部处死。

明朝建国后,对于一些国政方针,李文忠与朱元璋几乎是截然相反,如李文忠反对征战朝鲜计划,又力劝朱元璋放弃伐日本,而李文忠在文化水平也是颇高,史书记载其“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其次,当时李文忠任国子监,因此身边文人不少。且朱元璋在建国后为牢固其江山,防止篡权,对功臣大肆屠杀,李文忠对此是极为不满,对此上书朱元璋,洪武十六年更是上书言道若杀功臣,则国无才可用,此事让朱元璋大为不满直接将其罢官回家。以朱元璋猜忌的性格不可能无视李文忠,尤其是胡惟庸案之后,为敲打李文忠,朱元璋就曾派人抓捕李文忠府山的一些儒生。

朱元璋

因此李文忠是因病还是被毒杀而死充满了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1] 张廷玉.《明史》

[2] 富路特,房兆楹.《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

[3 ]刘辰.《国初事迹》

回答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10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身边能征惯战的将领,大家都知道的是徐达、常遇春、蓝玉、汤和、傅友德、郭氏兄弟等人,但李文忠的战功并不亚于上述几人,而且更受朱元璋爱戴,正是由于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后来有一段时间朱元璋甚至把他收为养子。

朱元璋幼年时家里贫穷,其父母都死得早,有一段时间朱元璋是在已出嫁的姐姐家维持生计的,姐姐姐夫对他很好,还让他上了一段时间的私塾,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应该还领着李文忠一起玩过,但是后来姐姐姐夫家也没吃的了,朱元璋就离开姐姐家去逃荒,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让他长时间都不知道的是他的姐姐也在饥荒中病故了,他姐夫带着年幼的李文忠也出去逃荒,后来听说朱元璋已经混大了,于是辗转好久才找到了他。

甥舅相见,不免抱头痛哭一场,之后,朱元璋就把李文忠当做儿子看待,不但找人教他学习文化,也教给他行军打仗的方法,这个李文忠也十分聪明,什么事都可以学就会,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让他带兵了。

朱元璋和陈友谅决定胜负的池州大战,正是李文忠初现锋芒的时候,他率军击败了陈友谅的水军主力,为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立下大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

之后他与朱元璋另一位重要将领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这时候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但是还很年轻的李文忠并不惧怕,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被杀的元军的首级置于木筏上顺流而下,水路元军看到后以为陆军已经战败,于是惊慌逃遁,李文忠又取得了胜利。

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虽然敌众己寡,但李文忠乘大雾冲其中坚,一战而大获全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第二年秋天又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朱元璋升他为浙江行省平章事。

明洪武二年(1369),李文忠以偏将军身份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不久后常遇春病逝后,朱元璋让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李文忠率军所向披靡,犹如当年霍去病一样纵横于漠北大草原上,还攻下了北元的漠北重镇应昌,俘斩元兵万余人。到了第二年,李文忠又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

李文忠治军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从不让士兵私自进入百姓家,甚至在看到老百姓缺粮的时候,会把军粮拿出来分给穷苦人家,他还鼓励士兵收留无依无靠的孤儿,这些都为朱元璋打出了好名声。

李文忠还直言敢谏,看到朱元璋做的不对的地方他就直说,曾因为胡惟庸案惹得朱元璋大怒,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才没有遭到重罚。

李文忠不仅军事才干了得,也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洪武十年朱元璋让他做大都督,洪武十二年又兼领国子监事,两个分别是军事和文化上的最高职位了,另外他还得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卒,重启人生事迹上来看,李文忠能文能武、忠诚正直,是位难得的能臣良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