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来说,是因为秦桧病得很重而且宋高宗手段非常厉害。

秦桧能够上位,跟宋高宗不想打仗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能够跟金人联络、促成和议,秦桧才能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中节节胜利,不仅二次为相,还分了宋高宗的一些权力。

在位绍兴和议做的努力中(放弃北伐、贬斥诛杀岳飞等主战派),宋高宗是主谋,秦桧是同谋兼具体执行者,两人可谓通力合作。但在和议成了以后,这对君臣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秦桧独揽大权十几年,一方面卖国求荣寻求金人支持,同时也让宋高宗不敢动他,另一方面迫害异己、结党营私、独断专行,从宋高宗这位皇帝手中夺过不少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这些事也没少干,别说朝野上下对他不满,就是宋高宗也非常不爽。

不爽归不爽,秦桧已然成了金国是南宋内部的化身,再借宋高宗三个胆子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秦桧动手,只能隐忍不发(宋高宗其实非常能忍)。

另一边,秦桧继续炮制冤狱,担心身后名的他,还禁止私人修史,同时把亲信安排成史官,肆意篡改官方史料档案以文过饰非。

如果秦桧活得够长,估计还能看到一场他跟宋高宗的权谋对决,然而秦桧那点寿数(66岁)跟宋高宗(81岁)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尤其是秦桧比宋高宗大了17岁,秦桧死的时候,宋高宗正当壮年。

经历了十几年的皇帝生涯,宋高宗的帝王权术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在秦桧临死前表现得最为明显。

秦桧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这一年秦桧如往常一样掀起几场文字狱,处理掉几批反对他的人,其中牵连最广的,就是赵令衿案。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随口一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被人告发下狱,至于罪名嘛,谋大逆,这种罪,自然不会只有一个人,于是一牵连,五十三人全部下狱。

人凑齐了,秦相爷却不能签字了,《宋史》记载:“狱成,而桧病不能书”。秦桧千方百计把政敌牵连进来,却不能签授文书置他们于死地,可见秦桧这是病得很重,按照他这个年纪,病死也不算意外。

果然,秦桧一病不起,到宋高宗亲自到他府上看望的时候,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秦桧已经说不出话了。

秦桧说不出话,还有人能说,那就是秦桧的养子秦熺,秦桧没有儿子,秦熺是他妻子王氏哥哥的儿子,过继给了秦桧,也算是秦桧的继承人。

秦熺很不客气地向宋高宗询问了下任宰相的人选,毕竟秦桧眼看着就不行了,下任宰相是不是我啊?宋高宗自然没给他好脸色,甩下一句跟你没关系就走了。(奏请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当与。

秦熺敢这么嚣张不是没有原因的,秦桧专权多年,晚年估计也起了点心思,就算他不能登上大位,相位总得传给秦家人,永保富贵。

秦熺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就升为知枢密院事,如果按照正常进阶,他升任宰相是很正常的,可宋高宗的一句话让秦熺觉得不正常,他想拼一把,立刻派儿子秦埙叫来心腹党羽林一飞等人,商量着让他们上奏,请求让自己为相。

秦熺这点手段可玩不过宋高宗,他这边密谋,宋高宗那边已经让人草拟诏书让秦桧父子致仕(退休)了。很快,宋高宗正式下诏,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通通退休,秦埙等明升暗降,被夺去权位。

《宋史·秦桧传》记载:“是夜,桧卒,年六十六。”一代奸相就这么完了,秦家的权势竟然一夜间败落,宋高宗不动声色地收回了被秦桧夺走的部分权力,直到绍兴和议被撕毁,金兵再度南侵。

最佳贡献者
2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一日,秦桧病重,高宗去秦桧家中探望病情,秦桧不说话只是流泪不已。第二天,高宗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当晚秦桧去世,终年66岁。

当时有人说秦桧是被高宗气死的,秦桧两次拜相,最后被封为皇室爵位——异姓王,秦桧一生荣华富贵、圣眷甚隆。“气死”一说从何谈起呢?

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突然发现秦桧为高宗背了近千年的黑锅。毫不客气地说,现在跪在岳飞墓前的应该是高宗赵构而非秦桧。

但是千百年来“为君者讳”的传统思想使赵构逃脱了历史的惩罚。

亲们想一想,当时岳飞是军中一把手,没有高宗的指示,秦桧敢动一方军事大员吗?



宋代皇帝对文武大臣是尊重的,只要不是谋反基本不会获死罪。但是岳飞除外。

这只能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得罪了皇帝。一言以蔽之,秦桧杀岳飞只是执行皇帝的命令。

难道秦桧不知道自己为高宗背了黑锅吗?当然不是,作为政和五年的金科状元,对于自已将来的结果早就料到了。

2006年春天,人们在拆迁过程中偶然发掘出了一个宋代古墓,其中出土了一块长2.2米,宽50公分的绸缎。出土绸缎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末尾落款写着秦桧的名字。

这一发现惊动了宋代历史专家,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是秦桧的家族遗嘱,也可以看作是秦桧的“政治遗嘱”。

经鉴定,秦桧这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也就是岳飞被杀后的三年,当时秦桧55岁。



秦桧在这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要远离政治。说自己深知“获谴汗青”、“蒙羞万年”。(秦桧杀掉岳飞就明白了自己将遗臭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权位,激流勇退,也不可以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身居高位的族人指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

秦桧为何这么低调呢?要知道当时他位高权重,高宗接连升他的官职。其实秦桧早就看出了高宗险恶的用心。

高宗越是提升他的官职,他的权力越大,人们愈加相信秦桧有能力和实力杀死岳飞,杀害岳飞这一黑锅他就背的越结实。

这是高宗政治手腕高明之处,表面是高宗让权,秦桧得意洋洋,实则是高宗一步步坐实秦桧杀岳飞的事实。注意高宗只是提拔秦桧一个人,他从来不想让相权独大。这里有一件事可说明问题。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三月,即秦桧死前一年,秦桧的孙子秦埙参加殿试(考状元),高宗读到秦埙的文章,发现其行文语气与秦桧的毫无二致,当时主考官选秦埙为头名状元,高宗却把秦桧的孙子秦埙降为了第三名。由此可见,高宗要念完经打和尚。

高宗治理国家不行,但不失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病重,高宗随之探望。

别以为高宗心有多好。他其实是看秦桧还能撑几天。看到秦桧病入膏肓,随时会死去,高宗放心了。他要施展霹雳手段,把失去的权利收回来,因为此时秦桧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了。

就在探病后的第二天,高宗命沈虚中(吏部尚书)草拟秦桧父子的制仕(退休)文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秦桧的儿子(继子,一说是他的侄子过继)秦僖还和他的同党商议继承老爸的相位呢!



第三天,高宗再次探望秦桧,让秦桧看了草拟好的让他父子退休的文书,然后宣布封秦桧为建康郡王。

亲们明白了吧,高宗这是明升暗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秦桧政治手腕虽不如高宗,但头脑不在其下,11年前他就写下了政治遗嘱,也就是说,他早就看透了高宗,让他想不到的是,高宗竟等不及他去世就过河拆桥,这是秦桧只是流泪不语的原因。

当天夜晚,秦桧去世。这就是传说秦桧被高宗活活气死的来龙去脉。

文/秉烛读春秋

3

秦桧都封王了,还气什么呢?其实是看到高宗过河拆桥,害怕被秋后算账啊。

绍兴二十五年八月,秦桧捏造了一起“谋大逆”的大案,涉案五十三人,都是对秦桧不满的大臣和名士。但大理寺请秦桧签押时,秦桧突然得了重病,连签名都签不了了,可见其病情之重,这一大案就这么拖了下来。十月二十一日,宋高宗去秦桧家探视病情,秦桧已经病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无声地哭泣着表示:“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秦桧老奸巨猾,手段狠辣,但逃不过时间的惩罚,再不甘心也得退场

高宗见秦桧快死了,其实心里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从绍兴八年(1138年)开始,秦桧已经独相长达十七年之久,想弄谁就弄谁,实际权力比宋高宗还大,你要说宋高宗一点不烦他是不可能的。

但是秦桧背后有人啊。宋金绍兴和议的附文规定宋朝不能无故罢免首相,其实这一条粗鲁的女真人哪里想得到,必然是秦桧怂恿其加上的。所以害怕金朝的宋高宗根本不敢把秦桧怎么样,反而担心秦桧会把他怎么样。据其后来自称,他每次接见秦桧,膝裤里总藏着匕首(他也不嫌硌得慌),以防不测。

赵构靠装乌龟终于熬死了秦桧,扬眉吐气

不过现在不是要罢相,是你自己要死了,这就不能怪我了哈。高宗一回宫就命令草拟秦桧父子的致仕(退休)制书,可见其急不可耐。第二天诏书下来了,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封秦桧的儿子秦熺为少师,皆致仕;孙子秦埙与秦堪皆免官。

秦桧一直想自己死后,儿子可以接替自己当宰相,世代永保富贵,在十月初就两次上表请辞相位,高宗当然不会答应,因为秦桧的养子秦熺(本姓王,是秦桧妻子王氏的内侄。秦桧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从血缘上看,这个奸臣是断子绝孙了)是知枢密院事(国防部长),仅次于秦桧,一旦秦桧辞相,按规矩必然是秦熺当宰相,高宗绝不会允许此事发生。



就在高宗到秦桧家里探病的时候,秦熺在一旁急不可耐地问:“代居宰相者为谁?”(快说是我啊!)高宗冷冷说:“此事卿不当与!”(关你屁事!)秦熺还不死心,当天晚上就召集秦桧党羽开会密谋,大家第二天一起上书,请求让秦熺当宰相。谁知道高宗这么老辣,还没等大家上书呢,致仕诏书就下来了。

一听儿子也被退休,两个孙子免官,秦家可谓被一网打尽,秦桧才知道高宗对自己猜忌至深:“他藏得可真深啊,这十几年怎么就没看出来?”所以接到诏书的当天晚上,秦桧就一命呜呼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宋高宗的封王诏书也是一份催命诏书。

4

宋高宗封王的目的,是对秦桧最后的一次:

———捧杀

这种捧杀是宋高宗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对秦桧挥出最狠、最致命的一刀。从代表武将领袖的岳飞死后,宋朝文武集团、主战派求和派、以及金国的复杂关系转变成,宋高宗、秦桧、金三者之间的博弈。


在高宗低三下四、忍辱负重的姿态里,金国也暂时原谅了懂事的高宗,那么最后在宋朝权利场角逐的就剩下高宗和秦桧!

高宗觉得秦桧是他手里的一条狗,在对金花钱买平安的决策里,秦桧对高宗百般体贴,各种温柔。秦桧对高宗的跪舔,赢得了高宗语无伦比的信任和赏识。很快这种君臣主仆的关系,在求和政策成功实施后,变味了!

事实证明:只要没有外敌的压迫,宋朝组织内部立刻开始内斗!

内斗的主角是:高宗和秦桧

高高在上的高宗,这次没有和他的名字一样高明。秦桧利用高宗信任开启膨胀模式,凡是和秦这个姓氏沾边的直系亲属瞬间飞黄腾达,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可以在宋朝体制内混个编制。而他老婆王氏出生名门大族,枝繁叶茂,尤其秦桧得势后,夫妻两你侬我侬,相辅相成,几乎把宋朝政治系统全部渗透。

《宋宰辅编年录》记载:法寺禁系公事,并不遵用法律,唯视秦桧一时之私意,死则死之,生则生之。笞、杖、徒、流,一切希望风旨。

秦桧的权利之大,已经不受法律约束。秦桧疯狂的开启结党模式,大力排除异己,打压政敌,把国家变成自己贪腐的腰包,把官员变成自己买卖的商品。

秦桧的成功,是对高宗的架空!高宗很不爽,但是高宗没办法!

高宗最先失守权利的起点是在:

———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金国率先给秦桧的宰相位置买了终身保险,很奇怪秦桧难道是用岳飞的人头换来的这份保险?还是秦桧在议和一事上卖国的丑恶嘴脸得到金国统治者的认可?我更认同秦桧在高宗和金国的争斗中,确实尽力了——尽力维护自己的最高利益!

这也是高宗的懦弱、无耻,把秦桧推到权利的顶峰

秦桧不断伸长的手,才让高宗真难受。秦桧耍的一手好花枪,在秦桧当宰相期间中,首先掌握了台谏系统,拿好的给高宗听,不好的自己按下去。全力启用一些不不学无术、没本事的马仔当执政,而且不断轮换,这样就保证秦桧的地位稳如泰山。

更可怕的是秦桧的手伸进高宗的怀里

秦桧为了巩固政权,极力推荐力吴氏为后,吴氏的成功,自然对秦桧这个推荐人感恩在心,有所回报。秦桧为了了解高宗动向,甚至收买了给高宗治疗性功能障碍的医生王继先。

高宗曾说:秦桧是国之司命,王继先是朕之司命。

这种虚伪的语言,高宗骗骗自己算了,他藏在裤筒里的匕首,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此时的高宗对秦桧是真怕了。大到国家没有权利,小到个人没有隐私。高宗只有唯唯诺诺,一切听爱卿行事的隐忍下苟且偷生!这也是高宗最擅长的事情!


事实再一次证明人活得久,有个特长是多么重要的事

擅长隐忍的高宗,终于把秦桧熬倒了!和秦桧不断上升的权势相比,他的身体状况是与日剧下。至于秦桧病根的诱因,野史记载是岳飞的魂魄把秦桧吓的精神失常,这种事大家看着图个乐呵。而真正的原因是秦桧被刺杀!一个叫施全的小军官,实在看秦桧不顺眼,大喊一句: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为了民族大义,我先砍你第一刀吧!可惜没有成功,但是秦桧直接被吓的病倒两个多月。秦桧年纪大了身体确实不行,加上这次惊吓彻底让秦桧落下病根。这种病根最终让秦桧明白,自己时间不多了,一个快死的权臣,安排好死后的事情就是秦桧最大的心愿。

————秦家相权不落旁人

此时的秦桧给高宗递上辞职信,宰相干到这份上来。尽然辞职?如果我是高宗第一反应,这家伙是不是准备造反?逼宫?还是在试探什么。于是高宗就去探望秦桧,在一顿你来我往的虚情假意中,高宗终于确定秦桧真不行了!秦桧原本是想打感情牌,给儿子秦熺谋到相位,毕竟两人还是有基情的。可是这位通过学历造假当官的秦熺不合时宜的来了一句:

代居宰相者为谁?高宗道:此事卿不当与!

一句话:相位,关你屁事!高宗作为皇帝几乎很久没有这么斩钉截铁的表达态度,很好奇当时秦桧是什么表情,而愚蠢的秦熺也失去了相位资格。第二天。高宗宣布秦桧进封建康郡王,秦熺升为少师同时致仕,秦桧的孙子秦埙与秦堪一并罢官,听到这个消息后,体弱不堪,心神具损的秦桧终于死了!


秦桧不争气的身体,给了高宗再次翻身做主的机会,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奋斗一辈子,到底岁月不饶人,再想想扶不起的秦熺,自己一生卖国求荣,不如轰轰烈烈造反来的痛快

高宗和秦桧的斗争戏剧性的结束,也结束了高宗常年被秦桧压抑的帝王权威。封秦桧为王,是高宗最聪明的选择,当时朝廷皆是秦桧党羽,有很多人吆喝让秦熺上位,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高宗突然使出的必杀技,把宋朝顽固的党争温柔化解。如果不是我确定高宗善于玩弄权术,就冲他给秦桧的谥号:忠献,我都怀疑他两是同性恋!


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的指点和关注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5

明明是高升,为何秦桧会如此生气,其实说白了这是宋高宗对秦桧的捧杀。

作为一个皇朝的实际掌权人,皇帝一定不希望看见一家独大的场面出现,而此时的秦桧一家独大显赫异常,占据相位十七载,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令高宗都忌惮不已。而在绍兴二十五年,66岁的秦桧突发重病,就在奄奄一息快要死掉的时候,高宗封秦桧为建康郡王。按道理说,建功立业封候拜将,这是无数人走入仕途梦寐以求的事情,而秦桧在临终之前竟然能封异姓王,这是多么难得的荣耀,可为何秦桧接到诏书的当晚,秦桧便气的病发身亡了呢?

临死封王是莫大的荣耀确实不假,但是这一个甜枣吃下去,后面的可就是实打实的几大棒子了,首先封秦桧的儿子秦熺为少师,皆致仕;孙子秦埙与秦堪皆免官。

也就是说,这一个虚名就将他秦家人三代人的仕途之路全部截断,秦桧一直以来想要自己儿子接替自己相位的梦想终成了一场空,就在十月初就两次上表请辞相位,高宗当然不会答应,因为秦桧的养子秦熺(本姓王,是秦桧妻子王氏的内侄。秦桧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从血缘上看,这个奸臣是断子绝孙了)是知枢密院事(国防部长),仅次于秦桧,一旦秦桧辞相,按规矩必然是秦熺当宰相,高宗绝不会允许此事发生。

面对这当头一棒,秦相差点一命呜呼,要知道,每一个位高权重的人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子孙后代荣华富贵一辈子享用不尽,可皇帝这么做显然是把他的这个愿望给硬生生的扼杀在了萌芽里。按照宋朝的律法,如果秦相退居二线之后,可以接替他位置的只有儿子或者是孙子,现在他的儿子被提携显然是无望继承他的位置,而孙子现也是闲赋在家,肯定是不能指望了。所以,得到这个消息的秦相怎么能不生气呢!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造成秦相晚年这种凄凉局面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熟悉秦相的人应该知道,秦相此人不会别的,最会的就是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所以他在位期间大肆诬陷忠良,制造冤假错案,将自己的亲眷推送到政府腹地,架空皇权,企图控制皇帝。为了做到以上几点,秦相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论是诬陷忠良还是颠倒黑白,秦相都做过,这样做的后果不仅让自己的党羽遍布朝野,还让皇帝对自己的防范到了一个最大值。

科考是一个王朝维护自身统治,调和社会矛盾的最重要手段,所以,历代的皇帝对科举都极其的重视,不允许有人在自己面前作假。可是,秦相偏偏不信这个邪,不经威胁主考官让自己的孙子榜上有名,甚至还狮子大张口让主考官提拔自己的孙子为状元。一般科考的前三甲都会被皇帝委任为要职,你这样弄虚作假皇帝想不发现都难啊!为削减骂名,篡改历史。秦相和很多人一样对自己的名声很在乎,所以对自己陷害忠良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生怕自己被后世诟病,留下永世的骂名。

为了解决这件事情,秦相在自己执政的那几年里把不利于自己的诏书,史书,私家史料都下令全部焚毁,不仅如此他还下令让自己的儿子重修国史,颠倒黑白,扭曲是非,使这个朝代的史料显得支离破碎,不成章法。

有了这么多的丰功伟绩,秦相怎么能睡的安慰,一定是夜不能寐,寝不安席,生怕自己那天就被人弹劾或是被皇帝免职,整日惶惶不可终日,身体自然而然就被掏空了,所以,皇帝的那个诏书无疑就是一个催命的诏书,压垮秦相的最后一根稻草。

6

秦桧谜团:秦桧到底是不是奸臣?

近年来,网络翻案风盛行。其中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的是岳飞穷兵黩武,拥军自重,而秦桧为顾全大局,并且保全江南民力,于是才扼制主战派,并且杀岳飞是赵构的事情,和秦桧关系并不大。因此秦桧不是奸臣。

当然,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这么宣传无疑是很成功的——毕竟博眼球,提高收视率,但是,从历史学角度来说,这么宣传,可以用断章取义来形容。

▲影视剧中的秦桧

因为,即便杀岳飞不是秦桧的主意,也证明不了秦桧不是奸臣。

南宋王朝的统治危机

在南宋时期前后,东亚大陆的高丽王朝和大理王朝,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权臣控制朝政,高丽国王和大理国王沦为摆设,并且权臣家族虽然没有篡位,但是掌权者也不断世袭(因此蒙古灭亡大理,本质上是推翻大理权臣高氏对大理的统治,而非段氏。)

其实南宋王朝本身也面临这样的危机。

起初,金朝对中原的统治颇感吃力,于是扶植北宋降臣刘豫建立伪齐,对中原进行代为统治,并且利用伪齐军队攻打南宋。

而随着金朝统治者对中原的管理制度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金熙宗完颜亶想到了一石二鸟之计:那就是取缔伪齐朝廷,金朝朝廷直接管辖中原,除此之外,利用赵构不愿意和金朝常年战争,希望做太平天子的心理,把南宋一步步改造成伪朝廷,让南宋伪齐化。

而金朝的第一步,就是在绍兴和议上,要求南宋朝廷立秦桧为丞相,并且,在不取得金朝朝廷同意的前提下,南宋朝廷无权更换丞相。

这个细节值得玩味:试问一下,对于秦桧来说,自己能不能当皇帝,是金朝朝廷说了算,而不是赵构说了算,那么,秦桧所要讨好的对象是谁?

相信有过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谁才是秦桧的老板。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秦桧与其说是南宋的丞相,不如说是金朝监督赵构的代表——在汉代,汉朝朝廷就给诸侯国派遣国相,这国相名义上是辅佐诸侯王的,实际上则是监督诸侯王的。

而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在金朝眼里,南宋是个什么货色?

可以说,南宋王朝面临着看不见的统治危机。

秦桧的野心勃勃

前文小编说过,在赵构时代,南宋西南地区的邻国大理国,就上演着权臣世系最高权力,架空国王,国王世袭传承和权臣世袭传承并存的局面。

而这一切,秦桧并非不知情。

在这个情况下,秦桧充分利用金朝朝廷对自己的支持,也仗着宋高宗不敢拿自己怎么办的情况,开始大刀阔斧、磨刀霍霍的改造南宋朝廷:打击异己,安插亲信,甚至做好了让秦家后人代代世袭秦桧权力的局面。

▲精忠报国

赵构对此很是不满,但不满归不满,赵构毕竟忌惮金人,因此不敢轻易发难。

终于到了南宋绍兴二十五年(金朝金废帝完颜亮贞元三年,西历1155年),秦桧病危。

秦桧临终前,试图让秦熺继承自己的相位。

不料,宋高宗赵构有自己的盘算,他先是对秦桧父子来一个明升暗降:册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同时让秦熺辞职。

对于秦家的孙子辈,赵构也都一夜间将其免官。

树倒猢狲散,此时秦桧病危,秦家满门又一夜间丢失官位,秦桧的党羽哪里会不知道赵构到底怎么想的?于是一哄而散,纷纷和秦家划清界限。

也就短短几个时辰之间,秦家就从巅峰状态步入崩溃边缘,本来已经重病在身的秦桧哪里经得起这个刺激?

终于,秦桧被气死了。

一代奸相,就此谢幕。

7

秦桧与高宗的关系,可不是把后背留给对方照看的千古君臣。

秦桧死后,高宗曾说从此上朝我不用在靴子里藏一把匕首了。可见高宗对秦桧的警惕性有多高,防范心理有多重。

其实高宗并不傻,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文物鉴赏家、书法家、词人,在帝王中,要说弄点书法文玩、诗词曲赋、风月宝鉴这么全面的风雅的东西,高宗认第二,恐怕再无第一。这样的人会傻吗?

自秦桧北狩“逃跑”回来后,高宗其实心知肚明,这家伙就是金人放回来的内应。他不过是将计就计,顺着金人的心意,花些银子买个太平。有了秦桧在身边帮金人盯着自己,金人才能安心,起码自己这一生,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尽人间繁华与风月太平。

所以迎回徽帝尸骸和自己亲身母亲,就意味着靖康之耻画上了句号。钦帝至死不能还朝或许就是秦桧深体上意,与金人达成的默契。这之前他需要岳飞给他在这件事情上给金人一些压力,达成这个目标,他已经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自己位置就稳了,后半生要做的就是自己安享太平人伦,不走徽钦二帝的老路。

至于岳飞一旦完成历史使命就交给秦桧去安排了,既让金人顺心满意,自己百年之后,一句秦桧干的,自己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太平天子。这番算计,不可谓不智慧。

但是并不意味着赵构真的就把秦桧当自己人,他要在用好秦桧还不能让他成为自己的祸患上把握好尺度和平衡。所以一方面他允许秦桧跟金人眉来眼去,但是一方面他也限制秦桧权力并恰当安抚,防止他尾大不掉、过度坐大。秦桧快要病死时,高宗去探望他,眼见其只能流泪而不能语,手也不能书了,他知道,这已经是油尽灯枯,彼此缘尽了。

秦桧原本是想安排秦熺接替自己的相位,以保自己身后,不被清算,但是以前言听计从的高宗突然就翻脸了。对于秦熺当着秦桧的面问及相位人事安排,毫不客气的就怼了回去:那不是你该过问的事情!

秦桧知道,这个高宗他小瞧了几十年,秦家的坏日子恐怕是不远了。最可气的是宋高宗还一本正经的下诏,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通通退休。秦埙等明升暗降,被夺去权位。秦桧知道给他这个死人一个王,对于高宗来说是毫无成本的举手之劳,封的越高,自己将来被清算时就背锅越重,而得到这个王的代价是儿子们的权力被夺,自己还没有咽气,就已经进入清算倒计时。

秦桧明白,秦家这黑锅,怕是要背数千年了。秦桧原本就是大奸之人,算计了一辈子,才发现自己一直只是高宗的一个称手的工具,焉能不气、不急?原本就是强弩之末,于是双腿一登——嗝屁。为自己无耻的一生画上了省略号。《宋史·秦桧传》记载:“是夜,桧卒,年六十六。”

8

秦桧一生善于揣摩皇上心思,只要摸准了皇上的想法,就投机取巧,因此他享受了皇上的十八年宠爱,创造了终身做丞相的奇迹,他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权倾朝野。

当秦桧病重,高宗到他家看他时,秦桧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流泪。善于察言观色秦桧心里明白了高宗仅仅是宠爱自己而已,自己只是高宗的一个棋子,现在这个棋子是弃子了,秦桧想到这些,深知此时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于是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可是,秦桧的养子秦火喜反而看到秦桧流泪这动人情景,趁机问高宗谁可代任宰相,皇上说:“这事你不该参与”。

高宗当天就命权直学士院沈虚中草拟秦桧父子的辞职退休的诏书。这说明了秦桧的察言观色确实独到厉害。他的养子秦熺还在自以为聪明,在当夜派秦埙同林一飞、郑木冉见台谏官徐喜、张扶,策划自己的拜相事宜。

果然不出秦桧所料,第二天皇帝的诏书来了:“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火喜进为少师,都诏令其辞职退休。秦埙、秦堪并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秦桧看到这个结果,知道被自己掣肘多年的高宗开始反击了,没有想到高宗竟然没有给他留一点希望,同一天,全家人都被授予虚职了,希望都没了活着还有啥意思,当晚一口气没倒上来,奸相秦桧死了。

9

气死了,那就是高宗皇帝给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那么究竟宋高宗都做了什么呢?这说来就话长了。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4月,金国攻破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和众多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史称靖康之耻。同年5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而这个时候的秦桧是在金国那旮瘩放羊呢。

秦桧是和二帝一起被掳至金国的,进入金国一段时间后,宋徽宗干了一件做死的事儿,就是给金国写了一封书信,意思是自己可以劝或命令赵构向金国称臣,以期换来金国对自己的优待。写好了这封做死的卖身契后,徽宗给自己找了个信使,这个人就是秦桧,让秦桧把这封信替自己送给粘罕。秦桧在得到这个任务后,积极向粘罕献媚,并很快获得了粘罕的喜欢。粘罕随后将秦桧送给挞懒,挞懒亦非常喜欢秦桧,赐其钱万贯,绢万匹。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挞懒率金兵进攻山阳(今江苏淮安),秦桧随军。同年十月,秦桧返回南宋临安。据秦桧自己说,是趁机杀了身边的金兵逃跑回来的,但是这话的可信度有多少可能他自己最清楚。

从这个时候起,秦桧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也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推行他的“南自南,北自北,则天下太平”的卖国求和策略。要知道此前他秦桧是北宋大臣中的主战派。为什么会由主战派变成主和派,个中原因不难想像。

在此后的仕途中,主和派的秦桧一路开挂,最后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连高宗赵构也对其忌惮三分。但也就是这个忌惮三分,给秦桧的后面埋下了祸根。

很快一件更加过分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宋金议和中,金人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求秦桧的宰相终身制,不得随意罢免,二是要干掉主战派将领。这摆明了是要南宋自废武功,但碍于金强宋弱,想偏安一隅的宋高宗答应了,但其心理阴影面积可想而知。于是很快以岳飞为首的一批主战派将领被迫害,注意不是一个,是一批。

终于到了公元1155年,秦桧病重了,倒下了。对于赵构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但出于君臣礼数,赵构还是到了秦府去慰问病中的秦桧,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其实也无非是你安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党和国家还需要你,有很多的革命工作还要等着你做之类的空话。目的是为了探一探虚实,看看秦桧到底病到什么程度了。在看到秦桧已经口不能言时,赵构同志的心里顿时解放区的天。心情好了,行为自然就不一样了,乃至看到老泪纵横的秦桧时竟拿出自己的手帕,深情的替秦桧擦泪。

秦桧流泪是不想死,因为自己死后秦家祸福难料,很可能会有灭顶之灾。赵构掏手帕是因为心里高兴,这可不是我不让你干了,是你自己干不下去了。而在场的秦桧的养子秦熺竟丝毫没有看中其中端倪,在他眼里依旧是一派详和,皇帝依旧看重甚至倚重秦家。所以竟去问高宗:“家父去后,下一任宰相是谁?”潜台词是你看我什么时候上班合适?没成想赵构青着脸回了一句:“这事和你没有关系。”潜台词是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果然,第二天,诏书下来了,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其子秦熺为少师,令二人致仕,也就是回家抱孩子去。这下秦家凉凉了,确定秦家凉凉以后的秦桧在当晚也凉凉了,享年66岁。

10

南宋时期的奸臣秦桧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还得到了“忠献”这样的谥号。他前后执政南宋中央达15年之久,排斥忠良,打压主战派。

不仅一直担任南宋宰相,秦桧还被封为秦国公、魏国公,直到宋高宗绍兴25年才病死。可是宋高宗给了他很高的礼遇,不仅追封其为“申王”,而且还给了“忠献”这样的谥号

秦桧之所以能够得到宋高宗赵构的信任,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善于揣摩上意,知道宋高宗无意北伐、迎回二帝。而精忠报国的岳飞元帅在冤死之后,直到宋孝宗年间才被平反为无罪,并追谥“武穆”。到了宋宁宗年间,才追封已经死去了多年的岳飞元帅为“鄂王”,比秦桧要晚得多。

相比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并不受宋高宗的重视,而奸臣秦桧在死后却得到了“申王”这样的追封,可见宋高宗对秦桧本人是十分宠幸的。

在宋代,能够被封为异姓王是一件非常高的荣誉。自从大汉王朝立下了“非功不侯、非刘不王”的口头规矩之后,后面的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封异姓王都是非常慎重的,只有封公、封侯的居多。

以宋朝为例,宋朝开国以来所分封的异姓王大多是开国功臣和后周的皇室后裔(宋朝的江山本来就篡夺自后周柴氏,封后周的皇室后裔为王无可厚非)。此外,很少分封其他异姓王。

北宋神宗皇帝去世前,曾留下过遗言:不管是任何人,能够为我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才可以封王!(《宋史》云:能复全燕之境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北宋末年,奸臣童贯通过购买的手段从金国人手里收回了燕云十六州,被认为是完成了神宗皇帝的遗愿,可是童贯也才仅仅被封为“广阳郡王”而已!广阳郡王只是郡王级别,而大奸臣秦桧被追封的“申王”可是一字王(古代王爷的最高等级),只有皇帝的兄弟叔伯才可以授予此爵,地位远高于一般的郡王。

民间还相传,秦桧在南宋高宗一朝得势时,大量任用身边的亲戚和心腹为官,使得朋党占据了朝廷多数席位。这还不算,秦桧还打算在自己退休以后,由自己的儿子秦禧接替自己担任宰相。这样一来,宰相不就成了世袭的职位了吗?宋高宗赵构十分不满,决定好好收拾秦桧。赵构虽然宠信秦桧,但并不是放任他胡作非为,所以想了一个手段来对付他。

在秦桧去世之前,宋高宗已经打算封秦桧为王了。临死能封王一事虽然是莫大的荣耀,但对秦桧来说其中另有隐情。原来狡猾的宋高宗是打算以封王的形式来架空秦桧的权利,让他从宰相上面退下来,交出权利。

宋高宗让太监带着诏书来到秦府,“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其子秦禧为少师”,诏令秦桧辞职退休,颐养天年。随后,秦桧的儿子秦埙、秦堪也被提拔为没有实权的虚职。年事已高的秦桧受此事打击,不久之后就气得一命呼呼了。而宋高宗也就顺水推舟,把封给秦桧的“郡王”加封为了“申王”。这一来显得自己特别宽厚,给了秦桧足够的荣誉;二来也显得秦桧给朝廷干了一辈子,得到了相应的待遇。不得不说,宋高宗这招还是挺厉害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