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满清历史中,“八王议政”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八王议政”的早期形态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之时就形成的。当时的满族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还存在着浓厚的奴隶主贵族军事的习俗,军国大事均由各部落首领共同裁决。
到了明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毁灭了满族部落制度,创立了八旗制度,任命自己的子侄为各旗旗主,设立议政大臣5人,一起协议国政。再到了大明天聪年间,八旗固山额真也参与议政。这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早期形态。
我认为这种议政制度的出现时努尔哈赤在起兵反明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举措,它加强了努尔哈赤自身的力量,使得女真部落牢牢的拴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皇太极正式称帝后。将原来的旗主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在清代历史上正式出现了"议政大臣"的职名。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当时还专设"议政处",作为议政王大臣的办公处所。凡军国重大事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形式有二:一为廷议,一为交议。
随着清王朝逐步统一全国,这种制度就和皇权产生矛盾。顺治和康熙朝间设立了内阁,雍正朝设立军机处,都是为进一步把皇权加固,使权利日益集中于皇帝,虽然三朝皇帝都没有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但所议之事都是些军务、旗务等平常事宜。到乾隆年间,取消了议政王大臣职务,至此所谓的“八王议政”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认为,在满族早期之所以会出现“八王议政”,是努尔哈赤为了增强自身力量,为争夺天下作出的一种让步。这种制度在清王朝前期统一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让人熟知的就是顺治帝的登基过程,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交接。
二、在雍正时期,“八王议政”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正史中,在雍正时期并没有出现“八王议政”的场景,题主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相比也是受影视剧《雍正王朝》的影响吧。
那么就顺着这条思路来看,影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下旨召各旗旗主王爷共同商议旗务,廉亲王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认为推翻雍正时机到来,联合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大臣隆科多、皇三子弘时和各旗主王爷向雍正皇帝逼宫,要求雍正皇帝恢复祖制“八王议政”,妄图分化及消除雍正皇帝的权利。
在朝堂上,军机处首辅大臣张廷玉据理力争,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八王议政”。
据臣所知,已未天命四年,太祖令褚胡里、鸦希诏、库里缠、厄格腥格、希福等五臣,带着誓书,与喀尔喀部五卫王共谋联合反明。所以最初时,并不是八王,而是叫‘十固山执政王’。“到了天命六年,也就是鄂尔泰刚才所说的盟誓这一年,情形又是一变。参与盟誓的并没有卫王,也没有喀尔喀诸王。当时参加的有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和格垒、迹尔哈郎、阿吉格以及岳托四位王爷——这就是所谓的‘八王议政’。
“但自此以后有了大事具名议政的,却又不一定是这八个人。太祖遗嘱中说的各主一旗的,像多尔衮、多锋,都不在八王之内。其余的和硕贝勒也是随时更定的。直到圣祖手里,这八旗议政的制度,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已经很少有人能确认‘八王议政’是指的哪八位王爷了。”
那么,当时廉亲王为何会以恢复“八王议政”来向雍正皇帝逼宫呢?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皇四子胤禛在畅春园继位,是为雍正皇帝,继位后为扭转康熙后期国库亏空、吏治腐败等现象,在雍正二年,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改革。
1、火耗归公
朝廷征收税费,但由于百姓所缴税银质量、大小参差不齐,地方官员为了方便上缴国库,会将这些小块碎银融炼成大块银子。在熔炼的过程中,银子会有一定量的损耗,地方官员会让百姓把这些补足,这一部分银子称之为“火耗”。
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当时朝廷和地方官员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火耗对地方官员自己处置,于是乎火耗就成了地方官员们中饱私囊的重要手段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雍正 二年。
在雍正皇帝实行火耗归公后,直接断了地方官员的财路。但却加强了中央财政收入,遏制了地方官员私自收费的现象。
2、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在雍正二年以前,但凡读书之人考取功名之后,就不在向国家交税、服役,同时有钱的乡绅也可免除劳役之苦。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收入要落在百姓身上。而占据绝大多数土地的地主阶级,也可以免除赋税。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康熙朝末年国库空虚,大部分的财富落入到了封建地主阶级。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实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不管你是读书人、乡绅还是种地的,都要向国家交税和服役。这种举措深切的损害了士绅的利益,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3、摊丁入亩
在封建王朝,人丁税和土地税是较为主要的税收来源。在康熙五十二,当时朝廷颁定按照康熙五十年统计的人丁来进行收税,续生人丁永不加赋。而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讲,地主阶级的人口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农民阶级,且拥有这绝大部分的土地。到了雍正二年,雍正皇帝认为这种税收是十分不合理的,实行摊丁入亩。即废除人丁税,将每年一千万两的人丁税分摊到土地中。
这种税收改革对农民及没有土地的乡民、佃户来讲,因没有土地或土地较少,所承担的税收也就较少了。但对于地主阶级来讲,这就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一种又一种的改革手段,雍正的朝廷国库不断充实,百姓的生活不断的得到改善。相对应的官员、读书人、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极大的损害。
他们要反抗,他们要争取,他们要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得到雍正重用的官员的成了酷吏、恶吏,在他们想法设法扳倒雍正重臣年羹尧后,终于站了出来。加上九子夺嫡失败的八王爷一直不甘心,想尽一切办法推翻雍正皇帝,就算推翻不了,也要架空他。
所以以雍正朝的总理王大臣、廉亲王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加上各旗的旗主王爷,向雍正进行了逼宫,提出了“八王议政”。
三、君主立宪又是怎么一回事?
君主立宪是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主要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和二元制君主立宪
议会制君主立宪
议会制君主立宪主要是议会的权利高于一切,限制王室的权利,仅保留王室的存在,王室对于国家重要事情基本上是没有决策权力,仅仅存在声望上的影响力。
最早的君主立宪是英国1688年政变(光荣革命)后所建立起的国家政体,也成为议会制君主立宪,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二元制君主立宪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封建社会效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过渡性政体。其特点是世袭君主为最高元首,继续拥有者实权。它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1871年-1918年的德国和明治维新后到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四、八王议政和君主立宪的根本区别
我认为两者的根本性区别是:
满清早期的八王议政是努尔哈赤为了更好的、更方便的统一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统治。也可以说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而产生的一种议政形式。
而君主立宪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资产阶级崛起之后产生的必然政体。虽然君主立宪制有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但是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结论,我认为就算是雍正时期“八王议政”真的成功了,中国也不会进入到君主立宪之中。
其一,“八王议政”本质上只是封建统治者权利争夺、利益再分配的政变,它与社会发展没有任何关系,更与民权无关。
其二,即便是成功了,根据“八王议政”前的商榷,八王爷极有可能拥立弘时为帝,这一点与君主立宪的君主放弃国家决策权没有任何关系。
其三,君主立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体,而“八王议政”归根到底还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一次统治权的争夺。
其四, “八王议政”中的参与者都是皇室宗亲,并没有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都是代表着地主利益,是不允许有人可以分化他们的利益,行使他们的权利。毕竟在当时巍巍皇权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