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际上,景泰帝在连声称好之前,还说了别的。《复辟录》中相关的记载是这样的:景泰帝听到明英宗登基的钟鼓之声远远传来,问身边的人:“于谦耶?”

左右对曰:“太上皇帝。”

景泰帝曰:“哥哥做,好!”

那么,景泰帝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认为,原因有这样几个:

第一,是最浅表的原因,就是景泰帝明白自己大势已去,一切已成定局,所以连声称好,也算是一种表态,除了这样,他还能做什么呢?

第二,哥哥明英宗复位,比起其他的选项,争论最大,对景泰帝最不利。但起码不会引发巨大的动荡和混乱,所以景泰帝会说“好”。

夺门政变之前的形势是:景泰帝膝下无子,皇太子之位空虚。另一方面,太上皇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他的儿子、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也在景泰三年被废掉。

所以,当景泰七年冬天景泰帝病重之后,大臣们感觉到了皇位的危机,急于确立皇储,以防万一。当时私下里有过几种方案,一种是请废太子朱见深监国,然后再迎请太上皇回到大内。这个方案倾向于朱见深,一旦景泰帝驾崩,由他继位,明英宗仍然做太上皇。

另一种方案是迎立襄王的世子做皇太子。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的五儿子,籓地原本在长沙,后来改到襄阳。

襄王沉稳,有智慧,名声好。当初明宣宗去世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八九岁,有一种观点是让他的同胞弟弟、襄王朱瞻墡继位。张皇后权衡之后,最终还是让皇太子朱祁镇做皇帝,就是明英宗。

现在又有人提到了襄王这一枝,而且有传言说,王文、于谦、太监王诚等人都支持这个选项。

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的深夜,石亨、张靰、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政变,迎回南宫中的太上皇,推上皇位。可以说,石亨等人这样做,也是现实、可行的一种选择。

从景泰帝的角度来看,哥哥明英宗恢复皇位,比起朱见深、襄王世子的选项,表面看更可以接受。但是,明英宗恢复皇位,从皇位传承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对景泰帝八年来皇位合法性的一种否定,所以景泰帝才会不明不白地死去。

耐人寻味的是,景泰帝听到政变的消息,第一个怀疑的人竟然是于谦。他应该不是怀疑于谦自己做皇帝,而是误以为是于谦主导了这次事变。这种怀疑本身,对于谦不公平,也说明君臣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起码的信任,他们出事、落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最佳贡献者
2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当皇帝,病重的景泰帝朱祁钰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声说“好”的事情,记载在明朝杨瑄写的《复辟录》里: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看到这一段记载后,后人都会觉得很奇怪,朱祁镇夺取了朱祁钰的皇位,为什么朱祁钰还说好呢?他这个“好”字里,包含了哪些意思呢?

(朱祁钰剧照)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放心的“好”。

钟鼓敲响,是意味着皇帝上朝的。朱祁钰听见了,自然知道是上朝的声音。当时他问的第一句话是“于谦耶”,当侍卫告诉他是朱祁镇的时候,他说了这个“好”字。

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朱祁钰为什么会问“于谦耶”?要知道,于谦只不过是一个大臣,在没有凑请皇帝同意的情况下,他是没有权利召集百官上朝的。而这时候却听到了上朝的钟鼓声,我认为,朱祁钰第一反应是于谦夺位了,于谦把皇位给他夺了!最后听侍卫说是朱祁镇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哥哥做,好!”这话太明确不过了。显然,皇位虽然也是被夺去了,但夺位的是朱祁镇,并没有落入于谦的手中,所以朱祁钰大大地放心了。

我们知道,于谦是一个了不起的忠臣,他从来都没有僭越的表现。朱祁钰表面上,也对于谦非常尊敬,凡事都会征求于谦的意见。但是,朱祁钰其实也是很猜忌于谦的。毕竟于谦通过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大明。所谓“功高震主”,在朱祁钰的心中,对于谦其实一直是很提防的。

(于谦)

二、心酸的“好”。

朱祁钰当皇帝的经历,实在是让他很心酸。本来他也没想过要当皇帝,是哥哥朱祁镇做事孟浪,强出头,要去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抓去了。朱祁钰临危受命,接过大明的挑子,在于谦等大臣们的拥戴下,积极备战,力挽狂澜,打败了瓦剌。

朱祁钰也因此坐稳了皇帝之位。就算后来,瓦剌耍阴谋,把朱祁镇放了回来,朱祁钰其实也并没有当回事,把朱祁镇监视起来就可以了。

接着,朱祁钰便准备换太子,把太子之位换成自己的儿子。这件事,后世对朱祁钰批评得比较多。不过,从朱祁钰的角度来看,他其实是理直气壮的。虽说江山本来是朱祁镇的,但朱祁镇差不多算是把江山弄丢了。若不是他朱祁钰的努力,江山能保住吗?所以,这一份江山,就算得上是他挣回来的。既然是他挣回来的,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无可厚非。所以他顶住压力,坚决换掉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然而,朱见济没有那个福气,当太子才一年就夭折了。

朱见济虽然是朱祁钰的独子,但只要朱祁钰还活着,生儿子的机会还是有的。哪知道朱祁钰尽管很努力,但一直没能再生儿子,而且很快就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这样一来,朱祁钰真算是白忙活了一场,江山显然不可能再在自己的一脉传递了。

朱祁钰全部的心酸,就包含在那个“好”字里面。

(朱祁镇剧照)

三、讨饶的“好”。

朱祁镇已经复辟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朱祁钰就不是皇帝了,又重新从皇帝变成了大臣。

是大臣,就只得跪拜他哥哥,在他哥哥的手下干活。

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向人跪拜的大臣,就算朱祁钰想得通,其实也不行啊。因为他不是一般的大臣,他在朱祁镇的眼里,是曾经夺过他皇位的人,是曾经囚禁过他的人,是曾经废了他儿子太子之位的人。除此外,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有可能再夺他皇位的人。所以,朱祁镇对朱祁钰是又愤恨又猜忌。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就是想做一个乖乖听话、乖乖跪拜的大臣,都已经变成了十分艰难的奢望了。

正因为如此,朱祁钰必须向朱祁镇讨饶。而他的一个“好”字,也就包含了朱祁钰满满的讨饶意味。

但显然是没用的。朱祁镇上台不久,朱祁钰就忽然“病重不治”去世了。

(参考资料:《明史》《复辟录》)

3

景泰帝临终听闻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连说了三个“好”,这三个好字既表达了景泰帝朱祁钰的无奈,也表达了一种后悔。

明英宗朱祁镇和景泰帝朱祁钰之间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大概就是明英宗时期,哥哥朱祁镇登基后,轻信太监王振之言,要亲政蒙古瓦剌部,不想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伏围,明朝出征的几十万大军悉数损失殆尽。

此时的明英宗也被瓦剌给俘虏了,正当国家危及之时,兵部侍郎于谦力王狂澜,立刻在北京城组织兵马积极防御,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皇帝被来犯的敌人俘虏,如果不重新立个皇帝,朝局动荡不说,还有可能受制于瓦剌手上的明英宗。

于谦并与太后立了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史称景泰帝。朱祁钰登基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防御瓦剌对北京城的进攻,在于谦主持大局的情况下,发动大明所有的力量,终于打退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解除了大明的危机。

按此剧本应该是朱祁钰就一直当着他的皇帝,前皇帝朱祁镇也就在漠北喝着羊奶,吹着北风。没想到朝中有大臣总是希望能把明英宗接回来,虽然景泰帝不是很乐意,但也架不住大臣们左一个折子,右一个折子的上书,也就同意了迎回明英宗,朱祁钰盘算着瓦剌部不可能放明英宗回来,可是他失算了,瓦剌居然把明英宗给放回来了。

这明英宗回来就回来了吧,景泰帝朱祁钰可没给他哥哥好脸色,就把他安置在一个偏远深宫里,史称“南宫”,就当他一个普通宗亲给软禁打发了。

没几年,景泰帝病重了,要命的是他没儿子,谁来继承大统呢,这是个问题。按照当时的常理来说,其实是轮不到明英宗朱祁镇的,最大的可能是两个:

一是原被朱祁钰废掉了太子,也就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他被废的原因是要给朱祁钰的儿子腾太子之位,没想到朱祁钰的儿子当上太子没多久,死了。

二是立外地藩王襄王位太子。

这两种方案其实都不关朱祁镇的事儿,事情的发展既是谋划,也是偶然,不成想朝中有群人为了投机,以石亨为首的一帮人居然帮助朱祁镇破宫门而入,抢先复位。而此时朱祁钰其实还没有死呢。

朱祁钰躺床上听闻上朝的钟声被敲响,应该知道有人登基了,他其实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当时如日中天的于谦,这种怀疑是非常正常的,虽然于谦在大明一朝是数一数二的忠臣,但作为皇帝是可以怀疑一切对皇权有威胁的人的,以于谦当时的权势来看,这是很正常的。

当侍从回答是朱祁钰的哥哥原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景泰帝连说三个好,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皇位本来就是哥哥朱祁镇的,既然你急于复位,也就算是归还于你,因为此时的景泰帝是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这一切的。

其实,我觉得朱祁钰更多的还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后悔,他应该在明英宗回来后,找个机会杀了他,至少坚决不同意迎他回来。作为前皇帝,朱祁镇的复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且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在皇权至上的王朝时代里,作为一个成熟而理智的皇帝,绝对不应该把这种对自己皇权具有最大威胁的人留在身边。虽然他是你的哥哥。

4

因为朱祁钰很欣慰

景泰帝朱祁钰这一生,都很悲惨,事事不如意

1449年,他大哥朱祁镇跑去打瓦剌,结果土木堡一战覆灭,自己也成了俘虏。皇帝被人逮了,敌寇又大军压境,大明王朝该怎么办?危急时刻,群臣商议,另立新皇。备选帝王有两个,一个是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一个是朱祁镇的太子儿子朱见深

如果按照宫廷剧本走,朱祁钰应该屡翻算计,弄死太子侄子才对。可惜这郕王打死不干,只想勉为其难的做个监国王爷,做皇帝纯属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干

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大约是1449年8月某天,朝堂正争吵着,忽然一名大臣举起老拳,锤向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一人带头群人跟进,文武大臣就这么打起来了,当场打死马顺,还有一个叫王山的,打斗过程中,朱祁钰想躲,可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硬拉着不让

事后不久,朱祁钰就登基了,谁能说不是被吓的?

1452年前后,这皇位坐了几年感觉还行

朱祁钰就想废掉朱见深,立自己儿子朱见济做太子,把皇位留给自己这一脉。为此贿赂太监,贿赂群臣,还向大臣们卖委屈,当初朕不想当皇帝,是你们逼的,现在朕想立个太子,你们还不让,朕委屈……

好不容易求得大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立了自家儿子做太子,可朱见济早夭了。事后,有大臣评价,“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翻译成人话就是,你朱祁钰就是个替代品,想不该想的,死儿子就是下场

皇帝当成这样,还能再憋屈点不?

到了1457年,夺门之变,病重的朱祁钰听到外头新皇登基钟声时,心里头很沉重,这一生真衰,命不保也就算了,连朱家的江山都丢了。问左右,是于谦登基了吧?左右回答,是太上皇复位了……

听到这,朱祁钰很欣慰,是哥哥就好,朱家的江山没丢,连说三声好!

5

先给大家描绘几个场景。

场景一:明代宗景泰八年正月,皇宫门外。

一大群官员都在探头探脑的往宫里张望。

(明代宗朱祁祁钰)

这是一群言官,在他们的首领左都御史萧维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的率领下,来打听皇帝的病情。

二十九岁的景泰帝朱祁钰,已经因病辍朝多日了。

这时宫门内走出来一个太监,萧维祯认得是司礼监的兴安。

门外的十三道言官忽拉一下全围了上去。

兴安只认得萧维祯和徐有贞,便与这二位都老爷打了个招呼。

萧维祯上前一步拉住兴安的手,压低声音问道:“皇上御体如何?”

兴安做了一个手势,同样压低了声音:“不太妙啊。。。看样子时日无多了。你们天天这么守着宫门问安,有什么用?”

萧维祯和徐有贞心领神会,带着这些御史和给事中们回到了都察院。

场景二:都察院内。

徐有贞正在发言。 徐有贞清了清嗓子:“各位同僚,兴安今天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吗?”

下面的御史和给事中一个劲的点头。

徐有贞又问:“那依诸位大人之见,我等该当如何区处?”

这时站出来两位御史,对着萧维祯和徐有贞两位都老爷说道:“皇上圣躬违和,多日不上朝,天下百姓都很担心。眼下还有一件大事没办,那就是皇上还没立太子,一旦皇帝有事,也好有人接班。这事办好了,咱们也就不用担心了。”

萧维祯和徐有贞相互对视了一眼,徐有贞喜道:“大人所说有理,正合吾意。我等可上一奏折,请皇上早立太子,安抚人心。”

场景三:宫内朝房中。

萧维祯、徐有贞、石亨、张輗、张靰、于谦、王文、胡濙、杨善等等大员整齐落坐。

胡濙手持一份奏折,高声朗读:“圣躬不宁,五日未朝,内外忧惧,京民震恐,盖为皇储未立,以致如此。伏望皇上早建元良,正位东宫,以镇人心。”

萧维祯对诸位大人言道:“列位,依在下愚见,可将“早建元良”改为“择建元良”,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会意,纷纷叫好。

场景四:石亨府中。

石亨望着徐有贞,急切的说道:“副宪大人,萧总宪、于尚书、王大学士等人欲迎襄王朱瞻墡世子为太子,以承帝祉,我等是否附议,大人意下如何?”

徐有贞喃喃的念叨:“于谦。。于谦。。。,若依他们之见,迎立襄王世子,你我二人不过附议之功,如何能展大志?想当年于谦朝堂之上,那般羞辱于我,石大人你在大同之时,于谦也屡次为难与你,你肯一世受其欺凌不成?”

石亨用力扯了扯胡须,仿佛想起了昔日之仇,眼中冒出了凶光。

(囚禁生活)

徐有贞望着石亨,轻声说道:“石将军,我与内侍曹公公早已定计,欲迎南宫那位复位,将军意下如何?此事若有将军相助,定能成事,事成将军居功至伟,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石亨又用力扯了扯胡须,一拍大腿:“去他娘的,干!”

场景五:慈宁宫中。

孙太后放下太监曹吉祥送来的密折,老太太眼中露出刚毅之色:“小曹子,你去转告徐、石二位,我已知道了,让他们放心,让镇儿复位,我自当鼎力支持,让他们大胆去干吧!”

场景六:南宫墙外。

石亨指挥一队人马,正用大木撞击南宫宫门。

随着一声巨响,宫墙撞开了一个大洞,徐有贞第一个从洞中冲入,对着墙内一个中年男子跪倒叩头:“太上皇,臣徐有贞、石亨冒死请您复位,挫败奸人篡位阴谋!”

(被囚禁的朱祁镇夫妇)

这个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被囚禁在此的前皇帝、如今的太上皇,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镇。

他因土木堡之变被也先俘虏,之后送还大明,可是帝位被弟弟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占有,代宗名义上将他尊位太上皇,其实就是将他囚禁在这南宫,而且朱祁镇的儿子——太子朱见深也被废,朱祁镇在南宫已渡过了七年。

徐有贞、石亨及太监曹吉祥此次乘明代宗病重,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三人成了英宗复辟的大功臣。

(徐有贞)

场景七:皇宫中。

召集群臣的钟声响了,宫里一位躺在病床上的中年男人努力支撑起身体,问身边的太监:“是于谦鸣钟召集大臣吗?”

太监回道:“禀圣上,是太上皇在敲钟召集群臣”

(病中的明代宗)

中年男人脸色苍白,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哥哥做皇帝,好!好!好!” “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复辟录》

(夺门之变)

以上七个场景发生在景泰八年正月,地点北京,史称“南宫复辟”。

问题来了:为什么朱祁钰听说哥哥复辟,反而叫好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是朱祁钰也早得到密报,朝中不少大臣欲迎立襄王世子为太子,接自己的班。

这是朱祁钰不能接受的。

(朱祁镇)

朱祁钰当上皇帝,得自孙太后的支持。他和太后也有君子协定,要将皇位还给倒子朱见深的。

而襄王如果浑水摸鱼,捞到最大的一条鱼,这是朱祁钰不能忍受的。

所以听说哥哥复位,断绝了大臣们的念头,因此叫好。

二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朱祁钰这八年来对哥哥十分过份,巴不得早点整死哥哥,这是不假,但这一切的基础是自己能够掌握权力。

而眼下自己命不久矣,在死神面前,什么名什么利都是一场空,朱祁钰死前悟出了这个道理,所以哥哥动手拿走原本属于他的皇位,也算是功德圆满,自己也了无牵挂了。

这是他叫好的第二个原因。

(南宫复辟)

第三个原因是,朱祁钰虽然仰仗于谦等人,但他对于谦这样的大功臣十分忌惮,所以听到召集大臣的钟鼓声,第一反应就是于谦要造反。

当他得知事情真相是自己的哥哥来取回原本他的东西,而不是大臣叛乱,自己就是死了,对朱元璋等列祖列宗也算有了个交待。

大明江山交给自己代理八年,现在又完璧归赵,自己可以安心走了,所以会叫好。

总体来说,朱祁钰在位八年,还算是一个好皇帝,他从登基到死后被废,恍如南柯一梦。

这几句“好好好”,也许是他临终时悟出的道理,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总归不是你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6

景泰八年正月(公元1457年)的一个早上,天刚蒙蒙亮,明代宗皇帝正在宫女的伺候下更衣起床,忽然大殿外一片嘈杂。他听见了召集大臣的钟声。

代宗正在纳闷,是谁在召集大臣?是内阁大臣于谦吗?于是他询问左右的太监。太监们告诉他,是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在召集大臣。景泰帝一瞬间就明白了英宗已经复辟,于是连声说:“好!”。

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此刻代宗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捡来的王爷。

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病危,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到宫里,对自己的母亲反复交代要善待她们,然后一命归西。

这朱祁钰就是日后的代宗皇帝,而他的母亲原本是王府上一个婢女,宣宗被婢女的美貌和温柔善良所吸引,就把秘密把她安置在一个离皇宫不远的地方,没多久生下一子,赐名朱祁钰。但因为出身低贱,依旧不能回宫。

直到宣宗驾崩,朱祁钰才得以回宫,朱祁钰被封王,母亲为贤妃。贤妃母子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偷偷摸摸在那个牢笼一样的深宅大院度过了,做一个没有身份的私生子了。谁知道天上掉下一个“王爷”,他成为了大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子,这也太出乎意料了!

可是,更让他们想不到的事还在后面。

捡来的皇帝。

1449年7月,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被瓦刺俘虏,明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

当时的皇子朱见深刚刚两岁,为了安定人心,太后让英宗唯一的弟弟代理朝政。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合适皇帝人选的明朝,众退朱祁钰当了皇帝,领导北京保卫战。

就这样,朱祁钰推到了前台,稀里糊涂做了皇帝。建立年号“景泰”,史称“明代宗”。立英宗的儿子为太子。

按照太后的意思,明代宗这个皇帝只是暂时替代明英宗,江山终究要回到英宗一系。

但是人对于权力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面对着皇帝这种极致权力,又怎么愿意拱手让人?继位没多久,景泰帝就把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废掉了,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虽然朝中有不少想为英宗说话的人,可是县官不如现管。在现任皇帝的淫威之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为英宗说话。

更令人气愤的是——土木堡之变一年之后,明英宗回来了!可是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太上皇”,因为紫禁城已经换了一个主人了。

明代宗给了明英宗很好的安排——囚禁。他把明英宗和钱皇后一起囚禁在了紫禁城一个偏僻的住处(南宫),外面用铁锁锁上。每天不允许英宗夫妇离开院子一步,甚至连基本的饮食供给都不能满足,钱皇后不得不靠做针线送出来卖来补贴家用。

就这样,英宗夫妇被亲弟弟朱祁钰囚禁了整整七年。

夺门之变

七年之后的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了。

可是在明代宗病重之前,他的儿子已经先他一步离去,皇位再次陷入了没有接班人的境地。

朝廷里的主流民意,是拥立前任太子,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拥立代宗的叔叔襄王。但无论拥立哪个,他们都是合法的继承人。

但如果拥立合法继承人,那么没有人能够在皇位更迭中得到利益。于是,一些野心家开始蠢蠢欲动了。

朱祁钰病危之后,掌管皇城守卫的武将石亨,奉命面圣。在面圣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景泰皇帝马上就要不行了。

但是无论接班人是谁,都是文官决定的,轮不到他一个武将说话。所以,为了能在接下来的皇位更迭中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石亨决定铤而走险:他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掌管京城禁军的都督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商议。三个人商议之后的结论是——迎立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帮助他复辟。

因为武将和太监都是在政治体制之外的人物,政权更迭他们本来得不到什么利益。但迎接明英宗属于典型的政治赌博,英宗一定会感谢他们。

后来,他们拉上了在朝廷里被排挤的文官徐有贞一起参与他们的密谋。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晚,一群人带领京城禁军,以瓦剌袭边,保卫京城为名进入京城和皇宫。

一群人拆开南宫的墙,迎接出明英宗。明英宗在得知众人来意之后果然大为感激,挨个询问“功臣”们的名字,以示不忘报恩之意。众人拥着英宗进入上朝的奉天殿,由徐有贞宣布:“皇帝病重,现在太上皇真是复辟”。

群臣虽然极其惊讶,但是明英宗本身也有皇位继承权,复辟虽然不太合理,但是从宗法上是过得去的。而且,在参与政变的军队的逼视下,众大臣也只好跪拜,承认英宗复辟了。

当景泰帝听说英宗复辟时,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用三声“好”,来等待着哥哥对自己的惩罚了。

7

当时景泰帝已经是病入膏肓了,皇位又回到自己的皇兄手里,总好过旁落到其他血缘宗亲手里。他自己没有儿子,如果他还有儿子,一定会急得急死。因为他哥哥复位后有可能会报复他的后代。现在他是将死之人了,没有这份担忧了。

另外,当时朝廷内政已经由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掌控。当时,有了王振祸国殃民的教训,景泰一朝朝廷上下都很注意防止宦官专权,再加上武将勋贵都在土木堡之战中基本被消灭了,所以文官独大。而且,皇帝的内阁班子庸庸碌碌,根本比不过能力威望强大的于谦,于谦虽是兵部尚书,但权限远不止兵部,六部之中兵部最大,有宰相之实。还有部队调兵遣将之权,在部队中威望也相当高。这种人虽然大公无私,但那个皇帝都怕这种人成为第二个司马懿。当时景泰帝知道不是于谦后才终于放了心。

8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分清楚英宗与景泰帝之间的关系:公元1449,明英宗朱祁镇带领着明朝精锐部队远征瓦剌,但是明朝军队却被瓦剌包围消灭,明英宗也被掳走。这次重大事变称为“土木堡之变”。接着在瓦剌南下威逼北京的情况下,大明王朝危在旦夕。

这时朱祁钰被大臣于谦等推举为皇帝,继续领导明朝与瓦剌之间的战争,是为“景泰帝”。但是明朝胜利之后,明英宗也就是景泰帝的哥哥被瓦剌送回国了。为了避免尴尬,景泰帝将英宗囚禁。但是在景泰帝病重前,明英宗在石亨的支持下复辟。在这个时候,景泰帝得知了自己的哥哥重新登基,便连连说好,这是为什么呢?

(明英宗画像)

一:景泰帝的皇位是从英宗手上接过去的,还给他也算“物归原主”。

刚才已经提到,景泰帝的继位是在明英宗远征失败被俘,明朝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发生的。景泰帝本便不愿意成为皇帝,也是无可奈何。而此时英宗的复辟正好给了景泰帝将皇位还给兄长的“好时机”,所以景泰帝才会连连说好。

二:景泰帝病重,无子嗣,皇位继承悬而不决。

在英宗复辟的时候,景泰帝已经深染重病,时日无多。而且景泰帝唯一一个儿子已经先离他而去了,如果英宗不复辟的话,明朝将会面临着不知道将皇位继承给谁的尴尬。而英宗的继位正好解决了麻烦,在这个时期的明朝已经没有比英宗更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了。

(景泰帝、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

三:解决了外姓威胁。景泰帝时期朝中重臣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各个集团相互倾扎。

在皇位继承的危机关头,英宗的复辟正好将景泰帝心中高悬的石头落下了。因为虽然英宗曾经被退位,但终究比其他朱姓族人要强上不少。皇帝留给他坐,也比较合适。

所以,在种种威胁,种种考虑之下,英宗复辟是比较可以接受的结果。这也正是景泰帝连连说好的原因。

我的回答完毕,您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我叫弋北谈古今,欢迎大家关注!

觉得回答还不错的话,点个赞再走吧!



9

这天早晨,天蒙蒙亮,景泰帝虚弱地躺在龙榻之上,不远处突然传来了“当…当…当…”的钟声。

这个声音,景泰帝再熟悉不过,这是催促大臣上朝的钟鼓之声,类似于上课铃声。


景泰帝大惊失色,现在还没到上朝时间,是谁这么大胆,胆敢乱敲钟呢?活腻了吗?

转而之间,景泰帝突然想到了,有人密谋篡位了,现在他得了重病,日薄西山了,正好让别有用心之徒钻了空子。

景泰帝第一个怀疑的是于谦,因为他大权在握,朝中大小官员都听他的,景泰帝有力无气地问宦官:“是于谦干的吗?”

宦官摇了摇头,说道:“谦哥在烫头。”

景泰帝又问道:“那是谁?”

宦官小声说道:“是太上皇!太上皇复位了。”

景泰帝叹了口气,连声说道:“好,好,好!”

景泰帝茫然地望着皇宫的方向,出神。


景泰帝听说了明英宗复辟了,为何连说三声“好,好,好”呢?到底好什么好呢?

其一,位归原主。

本来这个皇位就是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危在旦夕,朱祁钰才被扶上了皇位。

后来,哥哥朱祁镇又被放了回来,朱祁钰不愿意将刚捂热的皇位交给朱祁镇,于是将朱祁镇关了起来,一关就是七年之久。现在,朱祁镇复位了,取回了本属于他的东西。

其二,儿子死了。

朱祁钰有过一个儿子,叫作朱见济,朱祁钰坐稳了皇位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废掉侄子朱见深,立朱见济为太子,当年,朱祁钰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动用小金库,大肆贿赂朝中重臣。


可是,天意弄人,朱见济福薄命薄,立为太子之后,第二年就病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朱祁钰哀痛不已,这是他唯一的骨血啊!

其三,不是谦哥干的。

听到外面嘈杂一片,起初病榻上的朱祁钰以为是于谦干的,倘若是于谦干的,那么麻烦大了,明朝皇权极有可能旁落“于”家。

因为当时的于谦大权在握,身居高位,乃兵部尚书,北京保卫战又积攒了较高了人气,威望极高。

当听说不是于谦干的,朱祁钰长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这个皇权还是老朱家的。


其四,心存愧疚。

朱祁镇被放回来之后,随即被关押了起来,一关就是七年,坐了七年有期徒刑,这日子真的太惨了,朱祁镇又没啥过错,凭啥把他关了七年啊?

10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次日凌晨,明英宗成功复辟,“鸣钟鼓”,宣告重新登位。当时,明代宗“方病卧,闻钟声,问左右为谁。既知为上皇,连声曰:好!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