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真正的猪队友

我们都知道德国是一个有些悲情的国家,日耳曼人一直骁勇而自律,但他们在近代两次试图挑战世界,偏偏两次输的不明不白。好吧,这次我绝对不黑意呆利人,他们已经够可怜了,我也不能总在一头羊身上薅毛。

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情,德国历史上有所谓三个帝国,分别是1512年建立的普鲁士邦国(神罗帝国算共主)、1871年威廉一世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有通常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帝国。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个帝国究竟是如何覆没的呢?

首先是第一帝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把国王路易同志扔上了断头台。这种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做法激怒了哈布斯堡王朝皇帝,他撺掇普鲁士邦国去找法国麻烦,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法国出了一个手拿破轮子的家伙,普鲁士被碾压,继续碾压,还是碾压,最后彻底崩溃掉了。


那么第二帝国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人在萨拉热窝给嘣了,7月28日奥匈帝国宣战塞尔维亚,两天后沙皇俄国宣布总动员援助塞尔维亚,又两天后德国向沙俄宣战。

奥匈帝国把德国完美拖入战场后叫俄罗斯大熊给打了个凄凉落魄,1916年更是被布魯西洛夫把150万军队给包了饺子,要知道1917年俄国可就二月革命了,那时候毛熊根本就是苟延残喘。二德子们没办法,只能从凡尔登战线抽了二十五个师去救火,最后自己在法国打崩了。


第三帝国更惨一些,这次德国人似乎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坚决不被任何国家拖进战争,要打得我们自己率先开战!然而他们实在太天真了,请问下令开始战争那个人是谁?阿道夫·希特勒!请问他来自哪里?.........猪队友升级了......


出生在一个讲究科学的年代,谈论问题不止得拿出正面证据,还得能据出反证,要黑奥地利是德国的猪队友也是一样。请问普鲁士崛起之战是哪场?答七年战争,那么对手是谁?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瑞典等......那么那么第二帝国真正崛起之战是什么?答普奥战争,主要对手是奥地利帝国。

好吧,没什么能说的了,科学已经证明奥地利就是德国最可怕的猪队友,三次彻底改变德国的命运,而且一直隐藏极深,到了2015年,他们又非常隐蔽的把德国给坑了。

最佳贡献者
2

有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历史上,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而让自己失败,而是因为自己的战友无能,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这样的战友,比对手还要可怕,让你防不胜防,有时候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比如在汉武帝的时候的李陵事件。汉武帝派李广利北伐匈奴,同时,他让李陵为李广利管理辎重后勤。李陵不愿意听从李广利的指挥,要求自成一队,不需要骑兵,出击匈奴,以分匈奴的兵势。

汉武帝被李陵的雄心所打动,于是答应了李陵的要求。为了接应李陵,他让路博德接应李陵。可是路博德也不愿意做李陵的后援,就推托上奏汉武帝,说等明年春天再一起出师。汉武帝以为李陵后悔,和路博德串通。于是派路博德出西河,李陵单独出击匈奴。

于是,李陵带领五千步卒深入匈奴,遭到了匈奴主力的围攻。匈奴调集了全国的骑兵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退,一直来到离汉塞百余里的地方,也没有能够见到接应的汉军。虽然李陵杀伤匈奴过万,可是箭矢射尽,兵尽援绝,投降了匈奴。

在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还想能够接回他。于是在一年多后,汉武帝又让公孙敖深入匈奴去接回李陵。公孙敖没有能接到李陵,就回来报告说,李陵已经彻底叛变了,是李陵为匈奴训练兵马,出谋划策对抗汉军,所以没有接到李陵。汉武帝相信了公孙敖的报告,把李陵灭了族。

由于路博德和公孙敖这两个猪队友的坑害,使得一代名将李陵,从此再也不能回归汉朝。最后他只得娶了胡女,终老异域。

到了宋朝,由于重文轻武的原因,很多战役都要受到不懂军事的人干扰。因此,很多战役都是因为猪队友的干扰,最后惨遭失败的。

比如在宋朝赵光义的时代,公元986年的雍熙三年,北宋发动了对辽国的北伐,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军兵分三路,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为副;另一路以米信为主将,杜彦圭为副,率领十多万兵出雄州,指向幽州。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将,出定州,攻厾飞狐(今河北涞源)、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出雁门,攻云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县),寰州(今朔县东马邑镇)和应州(今山西应县)。

在曹彬等人出发前,赵光义专门对他们指示方略:“潘美之师,但令先趋云应,卿等以十余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毋贪小利而要敌。敌闻大兵至,必萃劲兵于幽州,兵既聚,则不暇为援于山后矣。”从这段指示中可以看出赵光义的战略意图是:西路军先攻取山后诸州(新、妫、儒、武、云、应、朔、蔚、寰等州);东路军先扬言攻幽州,持重缓行,等西路军和中路军东进会师,再会攻幽州。

在战役开始后,按照计划西路军和中路军进展顺利,连连告捷。这时东路军的主帅曹彬控制不住部下,连番破坏作战计划,进了退,退了又进,进了又退,最后在歧沟关被辽军追上,打得大败,在损失大半兵力后退回高阳。

在东路军主力大败后,赵光义命令西路军和中路军撤退。可是在这时,西路军中,由于猪队友干扰,又打了败仗。潘美为了掩护民众撤退,不顾众寡悬殊,逼令杨业从代县向朔州出击。杨业要求在陈家谷口派兵接应后就出击了。可是,当杨业撤回到陈家谷口时,却没有发现援军。

原来潘美丢下杨业自己先撤退了。因此,一代名将杨业在陈家谷口全军覆没,杨业也伤重被俘,绝食而死。由于有曹彬和潘美这两个猪队友的胡乱指挥,宋军的这一次伐辽以惨败告终。从此,宋朝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打败辽国的希望了。

到了宋朝靖康之耻时,猪队友的操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金兵孤军深入,悬兵于开封城下。各地的勤王之师相继到来。老将种师道来到开封指挥宋军抗金。可是,朝廷中的猪队友到处捣乱,让种师道无法正常指挥。

比如他手下的姚平仲要求夜袭金营,种师道要等八天后他弟弟种师中带兵到来再决战。猪队友不答应,要求立刻袭击。于是姚平仲提前就袭击金营,结果失败。种师道说,既然失败,金兵必然无备,这样再袭击金营必然获胜。可是猪队友又不答应,还罢了李纲的官。

到了最后一次,宋朝君臣竟然根据丘浚感事诗中:“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向东南卧白云”两句虚无的话,于市人中找到无赖郭京等人,组成所谓“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等等,认为神兵“可以生擒金二帅,而扫荡无余”。

到了闰十ー月二十五日,风雪大作,郭京在宋朝君臣的催逼下,终于命令七千七百七十七个“神兵”出战,郭京与张叔夜坐在城楼上,大开宣化门,观“神兵”出城攻击金军。金兵分四翼迎战,“神兵”溃败,时城门急闭,“神兵”堕死在护龙河者填尸皆满。郭京藉口说下城去“作法”,带着残兵南逃。金军趁势登城,四壁宋军皆溃,金军焚南薰诸门,宋朝的京城就以这样荒诞的方式被宋朝的猪队友给搞失陷了。北宋随之灭亡。

历史上因为猪队友而失败的战役不可枚举,我们在这里就先说这么几个。其他的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3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德国的盟友意大利能够表现得有那么一点点正常,那么二战的结果或许会改变。

可以说二战时意大利的军队才是名副其实的“猪队友”,或者说他们才是盟军的“友军”,才是改变了历史的神奇军队。

德国,一个充满了野心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它挑起来的。可能觉得一个人干没意思,就找了兄弟一起干,而他的兄弟之一就是意大利。

作为动不动就喊“大哥,救命”的队友,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水平是怎么样的。

  • 一个连的德奥士兵挺着刺刀冲锋,光是意军俘虏就抓了9000多人,而几十万大军上前线,两天时间就全体崩溃。

  • 22个意大利师一枪没放,就投降了。更为夸张的是几千名意大利军,在一个将军的带领下,向一个跳伞的盟军士兵投降,这名跳伞的士兵双脚刚着地,意大利将军就跑过去行了个军礼,说请阁下接受我们的投降吧。
  • 西西里岛上的意大利人,更是直接把枪和军装一扔,回家踢足球、看歌剧了。而不在岛上的意军也会很自觉的组织起来,放下武器,军装、武器整齐放好,然后等着盟军过来接收。

事实证明意大利人是热爱和平的,他们更喜欢看歌剧、足球、吃冰淇淋、沙滩、阳光,战争这种又苦又累还会死人的活,可不是他们能干的事。

而在历史中的表现也证明了意大利人是“和平主义者”,也是德国伙伴眼中的“猪队友”。

打战、装备什么的哪里有热腾腾的咖啡和香烟来的重要,如果说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民最会享受生活,那么意大利人必须排行榜首。因为他们就连在作战期间都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肚子。

  • 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吗?

  1. 在这样的信念下,其他国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着研发新型武器,而意大利为了能吃到美味的军粮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方法,这让联合国都震惊了。
  • 吃才是重点,没力气怎么打战嘛!

  1. 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地方,因为肚子饿,意大利全军煮面吃,然后敌人顺着味道过来,再然后全军被俘。

  2. 午餐时间就不想战斗,披萨吃完了心情就会低落,然后就躲到战线后方去。
  • 喝醉了就不会畏惧战斗了!

  1. 为了能减轻来自战斗的压力,意大利从全世界购买了3000万吨红茶以及红酒,而红酒的包装上就写着“喝酒醉了就不会畏惧战斗了”,当敌军缴获物资时发现,意大利军队的红酒比弹药还多。

  2. 某俘虏营的意大利人越狱了,其原因是没有披萨吃,所以他们就跑到了另外一个有披萨的俘虏营。后来,先前的俘虏营一再向他们保证会提供披萨,于是这批越狱的又回去了。

关于意大利这个“猪队友”的战斗事迹估计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每次看到他们的这些事都让人笑的岔气。所以,正因为这种队友的表现才改变了二战的形式。

试想下如果他们的战斗力有德国军队那样强悍,那么二战的结果或许不会是这样,也正因为这批“猪队友”历史才发生了改变,不是吗?

4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的“鸿门宴”,表面看是因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而导致历史被改写。实际上,深扒这一事件后的真相是:这是一段被猪队友改写的历史。

详细讲述前,先来理理“鸿门宴”的主体人物:刘邦,刘邦队友张良、项羽,项羽队友范增、项羽猪队友项伯、刘邦武将樊哙。

公元前206年某日,还未完全成气候的刘邦收到了神勇大将军项羽的宴请:前往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赴宴。

这是一场凶多吉少的饭局,既如此,刘邦为何非得赴约呢?答案自然是因为:他没得选。很简单:若他不赴约,项羽便会就此怀疑刘邦有争霸的野心,这样一来他的死期自然就不远了。

所以,在赴约虽凶险却尚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雄才大略的刘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一线生机赴约。

但赴约前,刘邦曾做过一件事:将后来鸿门宴的角色之一项伯请到了军中,做甚?自然是“忽悠”他为自己所用。影视剧中项伯

这便是后来,项伯在鸿门宴中由项羽队友变成“猪队友”的历史背景。

说来,刘邦的忽悠技术真真一流,他将项伯请到军中后的做法简直堪称教科书级的“顶级忽悠”。根据《项羽本纪》记载,当时的情况如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这段总结之便是:刘邦一上来就套近乎称项伯为“大哥”。这招是攻心,因为事先刘邦就已经知道:在项羽的楚军阵营中,项伯虽然辈分高,但是有项梁在,项伯并无实权。项梁死后,项羽又将所有兵权握在手里,项伯还是个摆设。楚军上下虽然都很尊重他,却都是表面的尊重。

于是,刘邦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大哥”一出口,项伯这心就敞开了一半。

紧接着,刘邦便开始上酒了,酒过几巡之后,刘邦开始放大招了:要将女儿嫁入项伯家,与他结为亲家。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后来项伯在鸿门宴上以“猪队友”的方式坏项羽大事,便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具体,项伯这猪队友怎么“猪”的,请看鸿门宴当日详情:

鸿门宴当日,刘邦带着张良和百十个骑兵,悻悻地来到项羽的驻地——鸿门。到了鸿门之后,果然见到项伯坐在主坐,他心里总算有了一丝底气,然而也仅仅是一丝而已。

刘邦见到项羽之后,满脸堆笑地赔不是,拼命解释自己无意冒犯项羽。项羽呢?皮笑肉不笑地回应着,全然没有友好交流的意思。

两人尬聊了一会儿,坐在一旁的楚军第一谋士范增看不下去了,开始疯狂暗示项羽:赶紧除掉刘邦,以绝后患。

当时,营帐里只有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五人分席而坐,这几人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范增的暗示动作幅度虽然很轻微,还是被眼尖的张良察觉。

然而,旁边坐着的项羽却跟没看见似的,根本就不搭理范增。范增见暗示无效,愤而离座,临走之前还轻蔑地看了刘邦一眼,仿佛在说:你这困兽,看你往哪逃。

不用想,范增是要对刘邦下死手了。

张良知道,此时能够救刘邦的只有“老天爷”和项伯,而老天爷总是让人捉摸不定。因此,刘邦能不能渡过此劫,只能寄希望于项伯。

果然,范增再次回到酒席之后,竟然带来了项羽的堂弟项庄,并且让他为众人舞剑助兴。项庄的剑法极其高明,每一剑芒划过,仿佛意有所指却又飘忽不定。

此,便是史书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杀)沛公(刘邦)”!

主坐上坐着的项伯猛然反应过来:项庄这哪里是在舞剑,分明是想要了我“亲家公”的命啊! 想到这里,项伯拔剑而起,不顾一把年纪手脚不便,亦为众人舞剑助兴。《项羽本纪》记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甭管项庄想什么办法搞刘邦,项伯都会护着他,甚至做出大鹏展翅这样的高难度动作。项庄虽受范增指令,却顾忌项伯的身份,有心杀刘邦,根本就找不到机会!

看来,项伯真真是铁了心要“猪坑”项羽。

项羽见了这一幕啥反应呢?还是跟没看见一样,乐呵呵地看着项伯和项庄舞剑。坐在项羽左手边的范增,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心中暗骂项伯坏了大事。

直到这个时候,张良才确定:项羽此时还下死心杀刘邦,却也并不阻止他被杀。自然,张良也发现了:敌营的队友项伯正在死命护着刘邦。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采取行动,项伯的“以身翼蔽沛公”就白白浪费了,到时候,不仅刘邦有危险,项伯也很可能因此丧命。

趁着项羽还迅速下决心做什么,张良赶紧溜出酒席,将樊哙叫进来,这才让刘邦最终脱离危险。

刘邦逃走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将鸿门宴中自己这边的猪队友曹无伤(投靠项羽)拿下,并以他的脑袋祭旗。

反观项羽这边,即便不清楚项伯是否已“投靠敌营”,凭借项伯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也应该确定他是个猪队友。然而,项羽并没有把项伯怎么样。

也正因此,才有了后来范增那一句恶狠狠的臭骂:

“唉!竖子(项羽)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果然,四年后,范增一语成谶,刘邦夺得天下,项羽自刎乌江。 而昔日鸿门宴上项羽的“猪队友”项伯则因护驾有功,被刘邦赐国姓“刘”,并封为了射阳侯。

念鸿门宴当日,思项羽自刎当日,真真是一宴定天下啊!这种种,怎不令人唏嘘感叹!


5

二战的北非战场上,英军被一个美国“猪队友”坑惨了。

(北非战场)

话说,当初美国的驻外武官进行联络的时候,有一套专门的“黑色密码”。但是,美国驻意大利武官芬克斯上校,不小心中了意大利间谍的招,被人偷偷复制了密码本。结果,意大利人就把这套密码交给了德国人。

于是,美国的驻外武官与国内的联系,德国人就基本掌握了——当然,战争时期的密码肯定不止一套。所以黑色密码被德国人掌握,还不至于直接对前线作战造成重大的影响。

直到一个美国武官出现在北非战场上,一切都不一样。


邦纳·弗兰克·菲勒斯上校,被派驻到了北非英国军队参谋部,任务是向华盛顿汇报北非战场的情况。而这位菲勒斯上校是一位驻外武官,用的就是“黑色密码”。

(隆美尔、蒙哥马利)

不过,仅仅是汇报作战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英国人为了表示诚意,也愿意提供很多相关资料给菲勒斯。

菲勒斯上校这个人,有着极高的热情,极高的好奇心。他想着既然来到了北非,那就好好研究一下英军的作战部署等情况吧!

于是,菲勒斯上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军营和战场的巡视,把英国人的各种作战资料拿来分析研究,然后写出心得体会——每天晚上再用“黑色密码”发给华盛顿。

美国方面完全没有想到,菲勒斯上校能这么详细的发来英军的作战资料,当然非常高兴。菲勒斯的报告详细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有英军的作战计划,还包括各个部队的驻扎位置,以及他分析的英军在战斗力等方面的隐患。

就这样,塞勒斯源源不断发回美国的信息,都被德国人轻易截获,然后破译了出来。隆美尔很高兴,当时自己的装甲力量和英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有了这些信息,就心里有底了。于是,他不断的根据塞勒斯上校的情报调整作战计划,出其不意的打击英军。

比如1941年3月初,英军的第7装甲师调往埃及进行修整,阵地由第2装甲师接管。塞勒斯很快就摸清了第2装甲师的底细,于是汇报说:第2装甲师缺乏作战经验,是英军的薄弱点。

于是,隆美尔果断出击,重创英军,并且成功的包围了第2装甲师,迫使其投降了。

还有一次,英军准备派遣一支伞兵特种部队,趁着夜晚空降到德军后方的9座机场进行破坏,以瘫痪德军的空中补给和空中打击力量——细心又热心的塞勒斯又把全部计划细节都“告诉”了德国人。

于是,德军早早的布置了陷阱,英国的突击队刚一降落,就被包围歼灭了……


其实英国人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隆美尔这么神,几乎所有的计划都能被他料到,难道是内部出了奸细?于是,英国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结果一无所获。

(北非战场德国的信号车)

直到,1942年6月,英军碰巧知道了德军无线电部队的位置,于是果断出击,一举获胜。在检查战利品和审讯战俘的时候,英国人赫然发现,一直在参谋部和军营晃悠的塞勒斯,竟然把这么详细的资料都发给了华盛顿——顺道被德军截获了。

不过,战争期间大局为重,英军憋住了,把这事儿告诉了美国人,说塞勒斯“过于多嘴”,而且使用的是非常容易破译的密码。美国人也很尴尬,赶紧把塞勒斯召回了美国。

此后,失去情报来源的隆美尔果然没了方向感,被一顿痛打,遭到惨败。

所以,这位塞勒斯上校,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儿的“猪队友”。

6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嗯,这句话不管是用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适合的。

在古代也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因为猪队友的捣乱使得历史出现了转折,下面就交代几位猪队友,让我们来看看吧。

第一只:王振

本来是一位落第秀才,在自阉进了皇宫后,深得英宗的喜爱。

特别说明,不是一般的深英宗的心,在英宗重新登基后,还是为他立了一个彩色泥像且树了一块碑为他立了传。

(王振剧照)

发挥他猪队友能力的是在“土木之变”中。

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刺想向明朝政府邀赏,但王振不肯给多,据说他是极为贪污之人,仅金银就有60余库,玉盘100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20余株等等。

《明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中:振擅权七年,籍其家,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他珍玩无算

可见他的贪污受贿的程度有多高了。

就是因为爱财如命,瓦刺不甘心钱财少而不断去攻打明朝。

明朝具有了严重的边患问题,问题又来了,王振是擅权的,不但没有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显现出贪污的本性,接受瓦剌也先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这样为后来战争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瓦刺侵扰北方)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明朝都被瓦刺打倒过几次,只读过诗书的落榜秀才根本不懂军事,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

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

英宗还真的就做了。

(英宗朱祁镇被俘)

当局者迷旁观者者清,在土木之变的期间中也有不少旁观者,例如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都曾告诫过英宗,就是因为王振的鬼话,英宗信到十足,对其他人一概不听。

后来困在土木堡的明军被瓦刺军假装撤退的战略所全队覆灭,英宗被俘虏。

很多有才能的大将都死在了战场上,也是死在了王振的手下。

若不是王振的一意孤行、爱财,或许会没有土木之变吧,明朝也不会这么快衰落下去。

在世人眼里他是小人,在英宗眼里可能就是君子了。

类似的猪队友,在外国也同样有这样的事件发生。

第二只:格鲁希。

(格鲁希)

格鲁希对拿破仑惟命是从,按照拿破仑的命令在6月17日晚去追击普鲁士军。

当格鲁希在一户农民家里吃早餐的时候,脚底下的地面突然震动起来。

不远处传来轰轰烈烈的声音,这是大炮的声音,是远处炮兵正在开炮的声音,军官估计着离这里至多只有三小时的路程。

几个军官趴在地上,想要听清大炮的方向。从远处传来的沉闷回声依然不停地传来。

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另一个军官也赞同说:“赶紧向开炮的方向转移,只是要快!”

(法军部队)

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皇帝已经向英军发起攻击了,一次重大的战役已经开始。

这是格鲁希发动猪队友能力,始终拿不定主意。

他习惯于惟命是从,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服从,自己的主见一点都没有,他胆小怕事地死抱着写在纸上的条文——皇帝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

(拿破仑)

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

这位副司令当着20名军官和平民的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说话的口气简直像是在下命令,而不是在请求。这使格鲁希非常不快。

他用更为严厉和生硬的语气说,在皇帝还没有撤回成命、决定时,都不能擅自行动。

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军官们绝望了,而隆隆的大炮声却在这时不祥地沉默下来。

如果格鲁希并不拘束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别人、从眼见为实的事件中毅然抉择,那么法国可能也就得救了,有可能是另一番的天地了。

如果我是拿破仑或者英宗,真的好像一掌呼呼过去。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牙签妹妹

7

荆轲的猪队友:秦舞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前的慷慨激昂,仿佛仍在耳边回荡!只是荆轲没有想到,此去刺杀秦王,最大的祸害竟是自己的搭档——秦舞阳,以至自己失败,死无葬身之地!



秦舞阳,燕国勇士,十二岁时杀过人,很少有人敢与其对视,被燕太子丹收为门客!在秦军攻破赵国,大军压境,直逼燕国南界时,太子丹想着去刺杀秦王,以解燃眉之急!荆轲成为了太子丹的第一人选,荆轲同时也义不容辞!

为了能够接近秦王,荆轲准备用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万事俱备后,秦舞阳被太子丹指派作为荆轲的搭档,一同前去刺杀秦王!在易水前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留下了开头的传世豪言!



到了秦国后,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人头的盒子,秦舞阳捧着装着督亢地图所盒子,去秦国朝堂觐见秦王!

本来,计划确实精妙,堪称万无一失!然而刚到朝堂,秦舞阳就因为紧张害怕,不由的发抖,面色苍白,引起了侍卫和秦王的怀疑!待荆轲上前敬献地图露出匕首时,被有所警觉的秦王轻易躲开,两人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了几圈,荆轲被一旁的御医扔来的药箱干扰,秦王抓住机会,砍伤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稳,孤注一掷,把匕首掷向秦王,被提防的秦王躲开!无武器的荆轲先被秦王砍了七八刀,后被一拥而上的武士乱刀砍死!

此时秦舞阳这个非常厉害的勇士在哪里呢?在朝堂上吓得尿裤子了!怎么评价秦舞阳呢?一句话概括: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就因为秦舞阳临阵胆怯,毁了荆轲的刺杀大业,毁了整个战国格局!倘若不是秦舞阳这个猪队友,秦王会不会被荆轲刺杀成功呢?一统天下会不会另有其人呢?

只能说,没有秦舞阳这个猪队友,历史真可能会被改写!可惜,没有如果,没有假如!

8

猪队友导致黄河决堤死伤受灾上千万人,酿成近代史上最大人祸。

1938年5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指示,制定豫东战役计划。战役目标:围歼渡过黄河,位置靠前的日军第14师团于豫东(内黄―仪封地区),保障开封安全。

兰封会战形势

此役,国军参战部队多达12个师15万人,其中不乏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具体部署为:第74军和第64军的第155师从商丘西进;第27军从兰封东进;第3集团军及第20集团军为北路军,负责断敌北退之路。第8军、第94军的第187师及第24师等部坚守商丘,负责打援。

程潜认为,这一部署相当于天罗地网,四面包夹,让日寇插翅也难飞,毕竟区区两万敌军,我方就算平推都稳赢了。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

5月19日,国军发动攻击,第74军和兄弟部队经过激战,攻克内黄,第71军攻克仪封。日军第14师团发觉有被中国军队包围的危险,遂向西攻击推进。

5月23日,程潜收到急报:兰封丢了。

what?说好的东西对进呢?我让桂永清从兰封往东进攻,四天过去了,现在你跟我说兰封丢了?这四天你是在往月球攻击推进吗?

经调查,原来是桂永清手下的第88师见到日军来攻,不战放弃了兰封。

中央军嫡系居然捅了这么大篓子,不仅程潜震怒,蒋介石也完全下不了台。于是第一战区改变作战目标,集中10个师进行反攻,目标只有一个:务必收复兰封。


5月24日反攻开始,国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收复兰封,并将日军主力包围于兰封以西的三义寨地区,眼看日军就要覆灭,5月28日,程潜又收到急电:

27军擅自转移阵地,总攻失利。

没关系,27军战斗力感人我已经领教了,这次总攻失败,还可以再组织一次嘛!哪怕用人海战术,耗也要耗死小日本!

但前提是:打援部队要扛住西援的日寇第10,第16师团。想到这里,程潜给第八军黄杰发了封电报:务须死守商丘,在兰封地区之敌被击歼前,不得放弃。

前脚电报发出,后脚就收到电报:5月29日,商丘失守。实际上,28日黄杰的部队就脚底抹油溜了,日军一枪未放就占领了商丘。

程潜一口老血:你们第八军到底是干什么吃的,一天都坚守不了?

第八军回复:报告长官,我们电台丢了,联系不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

程潜急怒攻心,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那一瞬间,他痛彻心扉地明白了什么叫做功亏一篑。卧槽,原来是围攻敌人的部队,这下要被人围攻了。程潜不得不于5月31日下令取消原作战计划,全军撤退。6月6日,日军占领开封。

兰封会战失败,河南局势已不可收拾,为了防止日军从河南方向威胁武汉,最终国民政府不得不以水代兵,挖开黄河大堤,人为制造黄泛区,直接导致了八十余万人死于洪水,上千万人民流离失所的重大悲剧。

9


《特赦1959》中有个应该出现但却没有出现的人,在沈醉关于战犯管理所的回忆中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川军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也是因为他的拖累,导致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战败身亡。

四十四军是原来的川军王瓒绪的部队,抗战开始后,王瓒绪一度代理四川省主席,所以他本人的部队整编成的四十四军在开赴抗日前线的时候,王瓒绪没有能够随军行动,而他的儿子王泽浚当时则以师长身份随军行动,参加了武汉会战。

抗战期间,王泽浚多次战场逃跑,擅离职守,但是因为王瓒绪的原因,他反而一路升官,抗战结束前,他已经是四十四军军长了。到淮海战役之前,王泽浚率四十四军驻扎在海州,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在粟裕最初制定的小淮海战役计划中,海就是指的海州,也就是要消灭四十四军。

国军统帅部在决心依托徐州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候,直接放弃了海州,当时驻防海州的绥靖公署主任李延年改任兵团司令,四十四军原定的任务是海运南撤,然后转到蚌埠方向,作为战役预备队,同时保障徐蚌铁路畅通,这个任务和孙元良兵团原来的任务是一样的。


但在撤退计划已经决定之后,国军统帅部为了加强整个淮海战役中国军最主要的主力兵团也就是邱清泉兵团,又临时决定将四十四军配属给邱清泉兵团,而邱清泉兵团当时尚在商丘,离四十四军最近的黄百韬兵团。于是,国军统帅部临时要求,黄百韬兵团暂缓撤退,等一下四十四军,掩护四十四军先向徐州方向撤退。

黄百韬兵团此时已经下辖二十五军,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和一百军四个军了,人数已经不少了,其中二十五军是黄百韬的基本部队,一百军是原来的整编八十三师,这都是华东战场原来的主力部队,六十三和六十四两个军都是粤军中战斗力不错的部队。所以黄百韬其实并不是很情愿要四十四军。

这是因为四十四军在华东战场名声很糟糕,以做生意见长,被华东战区国军高级将领视为刘峙的钱袋子。而且,四十四军撤退的时候跟其他部队不同,裹挟和携带了大量海州的公务机关人员个学生等非战斗人员,并且携带了大量非战斗物资,行军十分缓慢。因此,在撤退的时候,黄百韬不得不将撤退的预定时间推迟了两天,并且拉长了整个兵团的排兵布阵。

黄百韬的临终三问中,有两个和这个四十四军直接相关。一个是为什么要在新安镇耽误两天时间,这其实就是再等四十四军,为四十四军撤退提供掩护。第二问是他为什么没有多带工兵部队,导致整个兵团十余万人只能从一座运河铁桥上通过。其实这也是因为,四十四军携带了大量非战斗物资,一辆十轮大卡车卡在了运河铁桥上,导致了整个兵团的撤退行动被迫延误。


黄百韬这个人人品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说是别的国军高级将领,碰到这种情况肯定是自己在部队先撤到安全的地方就再等,万不得已玩掩护,也是让四十四军掩护黄百韬兵团的其他部队小撤退,但黄百韬刚好相反。黄百韬命令六十四军先渡过运河占领阵地,然后是一百军,再是二十五军和六十三军,六十三军在最后,等四十四军撤退后再撤退。

结果,就是在等待四十四军撤退的时候,黄百韬兵团自己也摆成就一个一字长蛇阵,六十四军已经过河,二十五军和一百军正在渡河时被追上,不得不边打边撤,损失惨重,其中一百军直接损失了一个师,二十五军也被打得残破不全,六十三军最惨,完成掩护任务还没来得及撤退,就已经被解放军追上包围了。

这也是渡河之后黄百韬布置防御的时候,只能依靠六十四军的原因,因为只有六十四军全须全尾的渡河过来了,而且已经构筑好了阵地,其他几个部队都残破不全,战斗力大幅衰减,二十五军和一百军尤其惨。四十四军损失相对倒是不算太多,但是战斗力本来就差,这时候又被解放军当作主攻的突破方向,所以早早就溃散了,收容之后剩下的也只有一个多师了。

最后时刻,黄百韬终于醒悟了,不再信任四十四军了,在四十四军突围不成退下来之后,还想再进入二十五军阵地,二十五军就不肯了,黄百韬也不把四十四军放在碾庄主阵地的国军防御体系里,王泽浚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找地方摆开部队,继续防御。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最后阶段,王泽浚就带着一个师投降了。此外,在以前的老电影《决战之后》中,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还是真名实姓出现的。

10

毫无疑问,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围攻战中的热那亚佣兵,当时10万奥斯曼大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领不足9000的守军奋勇作战。

虽然奥斯曼人有乌尔班巨炮和无数敢死队,但他们都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下折戟沉沙,君士坦丁堡依然岿然不动。

万般无奈之下,奥斯曼人几乎陷入绝境,因为此时的奥斯曼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威望还未建立,一旦此战遭遇困局,奥斯曼后方很多不服苏丹的人大概率会起义。而且西方各国虽然忙于内斗,但是如果奥斯曼人在君士坦丁堡下停滞不前,损失惨重,匈牙利和波兰很有可能会趁火打劫,袭击奥斯曼,因此,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压力是巨大的,一旦久攻不下,奥斯曼军队很可能会陷入崩溃。

终于,奥斯曼人找到了办法,他们贿赂了热那亚商人,通过了他们的防区,把船从陆地上运过了金角湾,从另一侧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对城市形成夹攻形势。

当奥斯曼人的船只从金角湾一侧发动袭击时,拜占庭军民大吃一惊,几乎丧失希望,但他们依然拼死抵抗,为了捍卫罗马最后的香火而战。在激烈的抵抗下,奥斯曼人再次徒劳无功,连月围攻,奥斯曼人近乎崩溃,士气低落,如果君士坦丁堡再坚持一个星期,奥斯曼军队定会败北,奥斯曼国内会起义遍地,匈牙利波兰也会趁火打劫,濒临灭亡的拜占庭帝国甚至可能会就此起死回生,至少多续命几十年。

但就在胜利前的一刻,就在奥斯曼人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时,虽然拜占庭人击退了奥斯曼人,但是热那亚佣兵由于首领阵亡而溃散,逃跑的时候忘关了一扇小门,奥斯曼人起初以为是有埋伏,试探后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结果一拥而入,君士坦丁堡就此沦陷,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剩余的市民也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内被系数屠杀,罗马最后的文明之火就此熄灭。

热那亚猪队友毁灭了罗马

热那亚人的两个愚蠢举动,一是被收买,让奥斯曼人得以包抄城市。二是因为疏忽忘关了小门,让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如果没有热那亚人,也许拜占庭真的至少还能延续几十年,但热那亚人的愚蠢,最终让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彻底灭亡。

罗马最后的香火忘于具有罗马人血统的热那亚人,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