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重在身的秦始皇召见南征军副帅赵佗时,叮嘱他五十万南征秦军必须留驻岭南,纵然是中原有变,亦不得回援。此情节出自小说《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

秦始皇:【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靖乱,当断然封闭扬粤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将军谨记: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后来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和赵高乱政,关东六国纷纷复国,举起反秦大旗。而岭南秦军主帅赵佗,遵奉秦始皇遗诏,断绝和中原的通道,终于为华夏守住这一方新拓疆土。

这无疑是很感人的情节,体现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为华夏民族千秋基业而无私忘我的雄才大略和广阔胸襟,随着小说《大秦帝国》的前三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分别改编成热播电视剧,原著小说也成为热门历史小说,因此这一情节也广为流传——可惜却只是现代小说家的杜撰。

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份”秦始皇遗诏“,赵佗断绝五岭通道,自立为南越国王时,也并没有公布过这份”遗诏“。作为一代帝王,秦始皇首先需要为自己的王朝和国家的延续负责,也绝不可能下这样的遗诏。

秦始皇下令攻伐百越,修建灵渠,连通长江珠江水系,开拓岭南大地,使之扩展为新的华夏领土,当然是功盖千古的历史贡献,但也并不需要夸张离奇地捏造史实来褒美,否则反而是适得其反。甚至,所谓「秦军一半主力五十万人,被赵佗留在岭南,导致秦朝兵力不足而灭亡」的说法,虽然流传甚广,却也只是对史书原记载的一知半解。

事实上,史书明确记载,秦始皇派去开拓岭南的五十万人,以各地【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为主,就是曾有逃避差役记录的百姓,地位低下的赘婿和小商人。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征集了一帮当时社会的最底层人士,去武装移民,开拓新的疆土。正如后世的俄罗斯帝国征服西伯利亚,大英帝国征服澳洲,都是一帮冒险家、流放犯人为主力,而作为核心的国家正规军人只占其中少数。

同样,这次南征的五十万人,除了临时征发的社会底层人士,还要加上原楚国降军约二十万人,真正属于从前那支威震天下数百年的大秦铁军的,只占其中的核心少数,这也造成了南征军战力的良芜不齐,远不能和扫灭六国、北征匈奴的秦军主力相提并论。

而且,当时百越地区(包括浙江东部、江西和湖南南部、福建、广西、广东,以及越南北部),远未得到充分开发,遍布原始丛林,因此秦军在当地水土不服,病疫不断,同时运输粮草十分艰难。而百越人纷纷逃入原始丛林,宁可与禽兽为伍,展开游击战不断袭扰,也不肯臣服秦国。

因此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异常惨烈,连秦军主帅屠睢也在一次百越军夜袭中阵亡,此战损失【伏尸流血数十万】,

【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淮南子·人间训》
【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直到继任主帅任嚣、赵佗历时九年之功,(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0年),最终征服百越大地的广阔土地,将其纳入大秦帝国版图,建立以任嚣为南海郡尉的岭南三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时,南征秦军只剩下大约10万人,而当地臣服的百越人口,也从战前的五十万锐减到不足30万。(数据出自《中国各朝人口》一书)

赵佗(南征军副帅)

所以,当公元前208年,关东六国纷纷起兵复国时,任嚣和赵佗就算想要北上回援秦朝,也是有心无力,他们更担心的,是中原战火波及到岭南。所以当时已经病重在身的任嚣命令赵佗“兴兵绝新道”,就是封锁了岭南地区和中原的通道,即横浦、阳山、湟溪三个关口,说辞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 】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楚将项羽、刘邦灭亡,任嚣听闻噩耗,北望流涕,终至抑郁不治。赵佗正式接管岭南三郡军政大权,自立为南越王,后来向新建立的汉朝称臣。

赵佗(南越国王)

数十年后,另一位千古一帝汉武帝再次派遣中原大军,灭亡赵氏南越国,重新将这块广袤大地收归华夏版图。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说当代最牛B的历史发明家,肯定非小说《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莫属。

《史记·南越列传》里写得很清楚:

秦時已并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

翻译一下,就是秦统一天下后举兵攻杨越,设三郡,流放罪人、七科谪之类的贱民迁徙到岭南,和越人杂居十三年。

而进攻的兵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更详细些,说的是:

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

这是说秦军第一次以屠睢领兵攻南越,兵力来源是什么?——楼船之士。

那么,孙皓晖笔下的老秦人还客串水兵?事实上,按照西汉的制度来说,楼船之士还真主要在南方,看来最多最多,就是在秦占领的旧楚地征发的水军,而且看看任嚣和赵佗这二位官员,都不是秦人,而是赵人,整个一个元朝灭宋之后派去打日本的新附军。

而南越三郡的百姓军人的来源,反复提到了谪,难道老秦人都犯法了,要谪戍瘴疠之地?

至于赵佗的自立,南越的自守,《史记·南越列传》写得很清楚明了:

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谿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这段话里,秦朝的高官任嚣直接说得好“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这话实在不像秦始皇的口吻吧?

而赵佗后来的举动,私自杀死秦朝任命的官吏,换上自己的党羽,感情保存“老秦人”就这么个手法,宰了!

等到秦朝彻底完蛋,立刻出兵吞并两郡自立为王,这也是保存秦人?

说到底,孙皓晖应该看得懂文言文,他之所以这么写,就是千方百计为天下皆反秦朝的铁一般事实来涂脂抹粉,事实上,他如果真的要写秦朝的统治精神,一板一眼近乎机械的律令体系,确确实实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但是,在他的笔下,秦的法家,其实就是一群喊着法制口号的乡土文人,根本就看不到管理科学的创造成分。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一个成功的传播产品,善于利用自己目标用户的无知和情绪,也算是找到了密码。

3

个人觉得,岭南不可能会有50万军队。这是当时秦朝远征岭南时候的兵力。经过残酷的战争之后,能剩下多少不好说。几十万的军队,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养得起。秦始皇为了开疆拓土,可以为50万军队供应后勤。但在平定岭南的战争结束之后,军队数量无异会大幅度减少。军队只需要维持住地方秩序即可,不需要太多,所以大批军人会裁撤、转业。岭南这样的未开化、经济不发达地区,能支持的兵力也很有限。估计岭南当时也就只有几万军队。

这点兵力到了中原,也是杯水车薪。秦朝的五十万主力部队,还不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给消灭了吗?所以当时岭南的领袖人物赵佗等人考虑都是封闭边关、保境安民,根本就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秦朝也并没有调动岭南的军队。因为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实在是远水不解近渴。从岭南到咸阳、洛阳等地,有几千里的距离。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大半年时间都未必能赶到。

4

本号“坐古谈今”在问答上已经两年多了,文章已经不少。为防止读者“厌倦”,本号不定期会推出一些受邀朋友的稿件。对于非本人稿件本人主要是进行文字简练、是否有违法违规事宜等。基本观点不涉及,用以“多样化”。作为历史学习者,我也会用“补充:再点评”的形式进行我的观点补充。

本文作者“坐古谈今特约作者欢欢”。补充说明为本人坐古谈今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蒙恬领兵30万北击匈奴,派赵佗领兵50万南征百越。在秦朝危难时,王离率领上郡主力部队20万南下与章邯共同抗击项羽。虽然,章邯在巨鹿被项羽打败救秦失败,但他们作为秦朝军队好歹为秦朝出力了。可是为什么岭南的50万秦军没有北上救秦,而是坐视秦朝灭亡呢?

(1)50万秦军南征百越确有其事吗

关于秦军数量有多少,刘向在《淮南子》记载“发卒五十万”;《史记》没有明确记载;《资治通鉴》“谪徙民五十万戍五岭”。



相对来说,司马光地记载更明确,因为岭南距离秦国很远,不像章邯对抗匈奴。在部队中夹杂大量军夫(甚至有无移民考虑呢?)是很正常的。但具体多少人,军与夫之间的比例没有史料,已经很难说了。所以,50万数字根本不确切。

(2)天高皇帝远,无诏怎敢北上?且秦朝灭亡太快,快得让人没想到

万里之遥间隔着秦岭、大巴山脉、东南丘陵,北上其实根本不可能。从岭南一要交通难走;二要对付各地不臣服者;三要抽调精锐、留下大部分人镇守百越广大地区。连准备、再路程恐也需要一年多时间。

而从大泽乡起义是公元前209年十月(闰下月),秦朝覆灭是公元前207年十月子婴投降刘邦,两年的时间秦朝就灭亡。



其实,公元前208年十二月前的巨鹿之战前,根本用不着岭南发兵,

巨鹿之战战败后,秦朝危急,这时岭南之兵北上才有必要。但这离灭亡时间还有九个月。来也来不及了。

由此,从地理位置和给岭南的反应时间看,岭南想救秦朝根本来不及,而不是他们对秦朝灭亡无动于衷,这就造成了岭南秦军坐视秦朝灭亡的现象。

补充:坐古谈今再点评

有人拿历史小说说秦始皇命令不要北上平乱。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小说可以神话一个人,秦始皇作为天下霸主,建国已有数年,秦始皇会说自己掌握的天下会动乱?这不是笑话嘛。



只是因为秦朝短时期灭亡,小说作者根据众所周知的历史,为了神话始皇帝而已。既然他能预知未来,为啥不提前杀了赵高?

再者,任嚣作为领军主帅在秦末大起义危急时刻病重、病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面对北边各种起义、周边百越尚未彻底臣服,赵佗北上百越恐丢失。因此,留下秦朝的种子似乎更重要。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把目光转向南越地区。派遣50万秦兵,兵分多路。凭借着秦朝强大的支持,击灭了百越各部落,并且在岭南地区设立行政机构。而这些人基本也没有再回来,作为殖民者在当地“开荒”。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这50万人并没有回援。究竟为何?

岭南军团战斗力不强

这50万人并非全部是秦人,主要是六国的混合兵。还有一大部分人,来自六国的商人,上门女婿,杀人犯当在秦国地位特别低下的人。让他们前去一是为了征服,二是为了祸水南移。清朝末年,甚至干脆毁了通道,断绝了双方来往。

越人可能抄岭南军团后路

陈军说是打败了百越各族,但是没有完全消灭。他们凭借地形优势,与秦军打起游击战。秦军活动范围有限,一直担心会被偷袭。倘若他们回援,不然会遭到百越与起义军的夹击。

回归中原,秦军粮食不够吃

秦朝末年岭南比较落后,属于部落时代,绝大部分属于荒地。明朝末年动乱的时候,岭南军团与本土切断联系。没有了本土的支援,他们只好自给自足。倘若大军回撤,路上的粮草又该如何办?

岭南军团没有统一指挥

当年秦军进攻岭南,是分五路南下,五路兵马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官。中原大乱的时候,百越地区也一片混乱。一直到了南海郡的赵佗,杀了秦朝官吏,吞并了周围各郡,才将岭南统一起来。我是赵佗本人并没有对秦朝有多少好感,定然不会费力不讨好的回撤。

综合这四大因素,岭南军团回援是不可能了,还不如和越人和解,开辟新的国度。于是赵佗建立了南越国,实现了秦人与越人的和解,成为后来汉朝的劲敌。

还有人说这是秦始皇下的命令,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史书上并无此记载。类似记载出自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本土都丢了,岭南地区就能独存?恐怕秦始皇不会那么傻吧!

6

秦始皇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十年的时间攻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当时的秦朝疆域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对于胸怀天下的秦始皇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正像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秦始皇的段子“我的,我的,都是我的!”,显然攻灭六国,没有停止住秦始皇的征服脚步,于是他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征服。

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对于秦始皇而言,能够适合耕地的土地和当地的人口都是秦始皇的目标,于是秦始皇将目标对准了适合耕种的匈奴控制的河套地区,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率兵30万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然后进驻秦兵驻扎,而后秦始皇为了对付匈奴的侵扰,修筑了连接秦赵燕三国的故长城,从而构筑了秦帝国的北部边境防线。

而在秦国攻灭楚国后,秦人发现在楚国的南方仍旧有大片的肥沃土地以及百越民族等待着他们的征服,于是秦始皇派出屠雎带兵继续向南开拓,不过屠雎并不顺利,他遭遇到越人的激烈反抗,甚至他自己也战败被杀,为了彻底征服南方,秦始皇再派秦军50万,由任嚣、赵佗带领再次向南征服,此次秦朝带来的力量强大,最终彻底平灭南方,而后秦始皇在南方设立了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此时秦朝的版图就是后来汉地十八省的雏形。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击百越后秦帝国版图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后,中原大乱。赵国、燕国、齐国、魏国、楚国纷纷重建,继陈胜以后,项梁、田儋、魏咎、武臣、韩广、刘邦、英布、彭越等等在中原建立各种反秦力量,秦朝的统治已经危如累卵。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对付中原乱局,秦军在北部防线的长城兵团回师中原,与从秦国关中出兵的章邯部合兵,要一举平灭河北地区,结果在巨鹿被项羽击败,秦军长城兵团的主将王离被俘(王离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秦始皇死后从蒙恬手中接管长城兵团),副将涉间被杀。长城军团覆灭。

巨鹿之战后,秦朝在北方已经没有可战之兵

而正当北方中原乱局,秦朝统治陷入危难之际,南方50万秦军主将却生出异心。任嚣和赵佗在南方按兵不动,坐观中原成败,公元前208年任嚣重病,临死前他嘱咐赵佗说:北方局势千变万化,秦国统治岌岌可危,岭南之地东西千里,可以自立。任嚣死后,岭南秦军关闭与北方的关隘,直接漠视了秦国的败亡,而巨鹿之战后,长城军团30万覆灭,章邯所部20万投降项羽,秦朝已经无可战之兵,败亡已经无法避免。

秦朝灭亡后,赵佗继续坐视楚汉之争,并不断接纳从北方逃难而来的中原流民,而后建立南越国,自立于南方。由于需要北方的各种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流入,赵佗对西汉王朝称藩,但是对内则称武帝。

西汉建立后,南方的南越国、闽越、东越

此后西汉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一直到汉武帝继位后,近70多年的时间,南越国一直存在在岭南,但是武帝时期西汉势力已经深度渗透进入南越国,而后南越发生亲汉势力和反汉势力的争斗的政变,而后汉武帝派兵攻灭南越国,将岭南纳入版图,后来又将东越国和闽越国纳入西汉帝国版图,彻底统一了南方。

7

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军功爵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奖励耕战也是秦能够频繁发动灭国战争的制度基础,通过战功能够获取土地,晋升爵位,提升社会地位,因此人人乐于征战。

但是这种制度逐渐难以持久,尤其是在统一天下的最后十几年里,由于立下军功的人越来越多,适于赏赐的土地逐渐耗尽,只好在边境蛮荒之地划分,引起将士不满,军功爵泛滥造成爵位含金量大大下降,这样导致军功的激励作用逐渐丧失。

秦始皇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从财政上看,是得不偿失,徒耗国力。

到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由于保证秦军战力的制度及物质基础不复存在,无论是所谓的长城军团,岭南军团,在多年的戍边过程中早已是人心涣散,很难作为一种力挽狂澜的力量来挽救帝国的灭亡。

秦朝主力军有四只。1.赵佗统领的五十万南方军团,驻扎在南越(今天云南、两广及越南北部)。2.关中驻防部队大约五万人。3.北部长城防御匈奴的二十万边防军。4.驻防陇西的十万军队。

赵佗的军队,中央政府是调不动的。后来赵佗自立为南越国王。关中的主力军队在与刘邦作战的武关骁关一带被歼灭殆尽。陇西的军队也一直都没有行动,秦二世也是调动不了。

长城军团的主帅是王离,长城军团的部分士兵被抽调到了章邯麾下,与骊山囚徒和中央卫戍部队临时构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随着战事越来越紧急,秦王朝命令长城军团全部调入内地,参加了关键的巨鹿之战。

秦王朝的主力军队都已经损失在了战争中,巨鹿之战王离军团全军覆没,项羽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刘邦在攻打关中的过程中又歼灭了数万秦军。秦朝能够调动的军队,都被打没了。


8

秦军主力确实挽救过秦国命运,但最终无力回天,于巨鹿一战惨遭团灭。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国军队主要分为三部分:

1、郡县军,分散驻守于秦国各郡县。

2、长城军,驻扎秦北方边境,抵御匈奴。

3、南越军,攻略经营南越三郡。

秦始皇横扫六国,手中雄狮劲旅多达几十万,战力超强。但在秦二世时期,秦国大厦瞬间倒塌,而卫护秦国大厦的秦国劲旅仿佛不存在一般,销声匿迹。其实不然,秦国劲旅一直陪伴在秦国左右,在秦国面临危机时,还曾一度试图挽救秦国国运。

下面对秦国遭受起义军围攻时,各秦军布防及做为进行一一阐述。

一、郡县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担心再出现类似于周朝后期各诸侯国拥兵自重的局面,决定放弃以往的诸侯王子分封制,而采用郡县制。

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有三套班子:①以郡守为首的执政班子。②以监察御史为主的监察班子。③以都尉为主的军队班子。

所以,大量的秦军劲旅摇身一变,化整成零,成为了地方部队。郡县驻军的办法,虽然有各地维稳的好处,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坏处。由于郡县较多,军队要做到处处布防,因此单位地域军队数量变少,在面对数量较为集中的起义军时,不能形成合力聚而歼之,反而被起义军分而攻之,步步蝉食。这就好比将一只拳头拆开成手指,管的地方多了,但也更容易受伤。

举个例子:刘邦在沛县起义时,就是凭借数百部众便占领沛县的。而项梁、项羽起事时,直接斩杀数十百人,便成功掌握了会稽郡八千精兵。分散在各地的十几万秦军主力就是这样被各地义军一步步蝉食的。

二、长城军:

秦始皇非常迷信,有个叫卢生的人,搜寻到一本《录图书》,说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是胡。所以,秦始皇将北边的匈奴做为秦朝头号敌人,派出大将军蒙恬统率三十万大军,向北修筑长城并对匈奴进行征伐。

蒙恬所率领的这三十万军队,是秦军绝对的主力,军中王牌。后来,蒙恬受到秦二世和赵高的残害,军队由副将王离统帅。

在后来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时,秦将章邯组织几十万劳役的刑徒抵抗各地义军。最后,章邯率领刑徒军,和奉秦二世命令赶来援助的王离长城军一起,将赵地义军兵围巨鹿。各地义军前来救援赵地,大败秦军,王离战死,长城军覆灭。

王离长城军的覆灭,对秦帝国是最沉重的打击,这意味着秦再不可能阻挡义军步伐。

三、南越军:

秦始皇统一后,把逃亡的流民、倒插门的女婿、商人征发为兵,对南越地区进行攻伐,并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后来又把五十万囚犯流放到南越戍守边境。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

根据上述描述,秦军在南越的数量最少有五十万。但南越这五十万的军队并算不上秦军主力,当然在整个秦军与起义军对抗过程中南越驻军始终未参与战斗。

南越军队未助秦国一臂之力,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南越军队多是秦朝犯法流放人员,对秦朝怀有不满,不愿意援救。

②南越首领赵坨早有私心,在秦国与起义军斗的不可开交时,他在南越自立为王,隔岸观火。

③南越军队看似庞大,实为纸老虎,没有多大战斗力。

估计所说的秦军主力不救秦,就是指的南越军队吧。不过,南越军队压根算不上秦军主力。秦军在整个保卫战中投入了三十万的长城军主力,十几万的郡县军主力,外加章邯临时组织的几十万骊山劳役军,整个损失近乎百万。

南越军在赵坨的领导下,闹了独立。不过,在刘邦称帝后,赵坨就被招安了。

9

首先百越之地刚刚平定不久,如果此时撤离,难免会让当地势力死灰复燃,过去。付出将毫无意义。其次,任嚣希望赵佗能够割据一方,可能是出于私心,也可能是局势所迫,毕竟大权在握,能够自给自足,这就很难说了。再次,秦王朝此时烽烟四起,朝廷赵高当道,乌烟瘴气,可能是有着对朝廷的不满,所以干脆就封住了北返之路。还有,从岭南出发,路途艰辛,又距离遥远。最后,中原大乱,五十万秦军救援,这是一个未知路,多年的战乱,军事们也是身心疲惫,秦朝的覆灭也是迟早之事,赵佗又是六国旧贵族,对于秦自然谈不上有多么的归属感和救援之心,中原混乱,割据岭南则可以安享一时,出于种种原因,所以五十万大军就坐视不理!

10

其实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首先在秦陷于危难之间的时候,岭南有五十万大军,这些军队如果回来救秦朝,局势不说直接逆转,最起码会有一丝好转,而且这五十万的士兵可不是吃素的。在秦朝灭亡的时候,赵佗率领五十万的秦军戍守岭南,赵佗对秦朝发生的变故也是一清二楚,可他们一直无动于衷。

很多人说是赵佗起了二心,实际上在当时的五十万大军里面有二十万都是最早的秦国士兵,他们是绝对忠于秦朝的,可是在中原大变的时候,赵佗率领的这些士兵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假如赵佗有二心,在双方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就应该直接带兵回来,这个时候是最佳时机。

项羽在最鼎盛的时候士兵数量也没有五十万之多,可见赵佗如果回到中原是多么强大的一股势力。并且根据历史记载,从中原大乱到秦朝灭亡,秦朝一直没有向赵佗发出过求救信号,赵佗也没有询问过他们是否需要帮助,这个在史书中记载的很清楚,这就非常反常了。

有趣的是后来赵佗也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再到后来赵佗宣布归顺汉朝,刘邦也是通过一个和平的方式令其归顺,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那么这个赵佗到底在干什么?目前史学界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说法,首先第一个就是赵佗有二心,想要自己在岭南发展,也无意去争夺天下。

第二个说法就是赵佗是接受了秦始皇的秘密任务才会这样做,其实这个可信度也是非常的高,因为在秦朝危难之际,秦朝统治者却不想着命他回来或者是求助,这个就很说明问题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