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雍正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而父子俩在瓷器上的审美差异,却大相径庭,一眼就能辩出。父亲雍正走的是淡雅隽永风,而儿子乾隆则是繁缛堆砌之父。父亲留白,儿子填空。此外,在器型上也有很大差异。
如果按照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审美来评判的话,父亲雍正的审美要甩儿子乾隆几条街了。雍正皇帝个人的品味在清朝历代帝王中算是最佳,没有之一。雍正是个勤政简朴的工作狂,他中意的器型都稳重肃穆,尺寸保守。他外表严肃,内心却满满的清新细腻。无论斗彩、粉彩、青花、单色釉……都被拾掇得玲珑雅致,赏心悦目,秒杀各种日系美学。
而顺水顺舟当上太子,又在20多岁顺利继位的乾隆就大不一样了。父亲为他奠定了盛世的地基、国富民安,也成就了他出手大方,性格张扬的特点。这点也可以从很多流传至今、价值连城的名画中看到,他看过的很多字画都被他盖了一个大大的戳,甚至是批注。和当今一样,“贵为盛世富二代”。乾隆大帝被黑化了一个暴发户。
有一种恨不得把所有值钱的、繁缛的宝贝都亮出来的既视感。不止花哨,还要大。“审美”虽然挺私人的,但作为当朝皇帝,其个人审美对所处时代瓷器是巨大的。
此外,从技术上,乾隆朝肯定完爆他爹那一朝,光就洋彩这一项就集中国千年瓷器工艺和引进西方珐琅釉彩之大成,技术上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此外,乾隆身处一个与西方联系更加密切,来往更加频繁的时期,很多西式的表现形态可能是雍正不曾接触过的,这些外来元素也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乾隆时期的瓷器。两位皇帝所处历史背景有差异,雍正时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总体来说比较低,这可能和早年传教士参与到康熙传位过程,导致雍正对传教士和西方的天然敌意有关。与之相比,乾隆处于一个和西方接触最密切的时期。除去耶稣会派遣的官方传教士外,乾隆甚至专门传召粤海关留意有手艺的西洋人士并引荐进宫中供职。在一大批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乾隆一朝宫中西洋器物远超康熙、雍正。这些宫中供职的传教士或多或少都参与到了清宫艺术品的创作之中,洛可可的风格对当时清代宫廷从建筑到器物上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诸多有意或无意间吸收了西方宫廷流行文化的事情发生在乾隆时期。
其实雍正时期也有很多器物按现在的眼光看也不属于“淡雅隽永”,只不过这些风格在随后才逐渐体现在了瓷器上而已。总的来说清世宗雍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时期。在珐琅釉料炼制的技术瓶颈下,雍正苦苦追求技术突破,以证大清帝国“远胜西洋”这一延续自康熙时期的理念。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登基道路颇为坎坷的皇帝,他急需要表现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因此大量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诗画风格被引入瓷器生产。与之相比,乾隆的皇位可谓平稳得多,而瓷器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完成了积累,达到一个顶峰。因此对他来说,求变成为这一时期很多御窑产品的主要需求,在表现手法比前人多得多的情况下,如何跳出原先的壁垒,成为他对瓷器产品的要求。因此,在乾隆时期的瓷器上,除了有与前人水准一致的精品瓷器外,还有西洋风格、洋彩和仿生瓷。最终,两位皇帝在技术和追求的差异下,指挥几乎同一批工匠创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