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雍正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而父子俩在瓷器上的审美差异,却大相径庭,一眼就能辩出。父亲雍正走的是淡雅隽永风,而儿子乾隆则是繁缛堆砌之父。父亲留白,儿子填空。此外,在器型上也有很大差异。

如果按照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审美来评判的话,父亲雍正的审美要甩儿子乾隆几条街了。雍正皇帝个人的品味在清朝历代帝王中算是最佳,没有之一。雍正是个勤政简朴的工作狂,他中意的器型都稳重肃穆,尺寸保守。他外表严肃,内心却满满的清新细腻。无论斗彩、粉彩、青花、单色釉……都被拾掇得玲珑雅致,赏心悦目,秒杀各种日系美学。

而顺水顺舟当上太子,又在20多岁顺利继位的乾隆就大不一样了。父亲为他奠定了盛世的地基、国富民安,也成就了他出手大方,性格张扬的特点。这点也可以从很多流传至今、价值连城的名画中看到,他看过的很多字画都被他盖了一个大大的戳,甚至是批注。和当今一样,“贵为盛世富二代”。乾隆大帝被黑化了一个暴发户。

有一种恨不得把所有值钱的、繁缛的宝贝都亮出来的既视感。不止花哨,还要大。“审美”虽然挺私人的,但作为当朝皇帝,其个人审美对所处时代瓷器是巨大的。

此外,从技术上,乾隆朝肯定完爆他爹那一朝,光就洋彩这一项就集中国千年瓷器工艺和引进西方珐琅釉彩之大成,技术上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此外,乾隆身处一个与西方联系更加密切,来往更加频繁的时期,很多西式的表现形态可能是雍正不曾接触过的,这些外来元素也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乾隆时期的瓷器。两位皇帝所处历史背景有差异,雍正时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总体来说比较低,这可能和早年传教士参与到康熙传位过程,导致雍正对传教士和西方的天然敌意有关。与之相比,乾隆处于一个和西方接触最密切的时期。除去耶稣会派遣的官方传教士外,乾隆甚至专门传召粤海关留意有手艺的西洋人士并引荐进宫中供职。在一大批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乾隆一朝宫中西洋器物远超康熙、雍正。这些宫中供职的传教士或多或少都参与到了清宫艺术品的创作之中,洛可可的风格对当时清代宫廷从建筑到器物上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诸多有意或无意间吸收了西方宫廷流行文化的事情发生在乾隆时期。

其实雍正时期也有很多器物按现在的眼光看也不属于“淡雅隽永”,只不过这些风格在随后才逐渐体现在了瓷器上而已。总的来说清世宗雍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时期。在珐琅釉料炼制的技术瓶颈下,雍正苦苦追求技术突破,以证大清帝国“远胜西洋”这一延续自康熙时期的理念。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登基道路颇为坎坷的皇帝,他急需要表现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因此大量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诗画风格被引入瓷器生产。与之相比,乾隆的皇位可谓平稳得多,而瓷器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完成了积累,达到一个顶峰。因此对他来说,求变成为这一时期很多御窑产品的主要需求,在表现手法比前人多得多的情况下,如何跳出原先的壁垒,成为他对瓷器产品的要求。因此,在乾隆时期的瓷器上,除了有与前人水准一致的精品瓷器外,还有西洋风格、洋彩和仿生瓷。最终,两位皇帝在技术和追求的差异下,指挥几乎同一批工匠创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瓷器。

最佳贡献者
2

乾隆身处一个与西方联系更加密切,来往更加频繁的时期,很多西式的表现形态可能是雍正不曾接触过的,这些外来元素也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乾隆时期的瓷器。两位皇帝所处历史背景有差异,雍正时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总体来说比较低,这可能和早年传教士参与到康熙传位过程,导致雍正对传教士和西方的天然敌意有关。与之相比,乾隆处于一个和西方接触最密切的时期。除去耶稣会派遣的官方传教士外,乾隆甚至专门传召粤海关留意有手艺的西洋人士并引荐进宫中供职。在一大批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乾隆一朝宫中西洋器物远超康熙、雍正。这些宫中供职的传教士或多或少都参与到了清宫艺术品的创作之中,洛可可的风格对当时清代宫廷从建筑到器物上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诸多有意或无意间吸收了西方宫廷流行文化的事情发生在乾隆时期。



清世宗雍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时期。在珐琅釉料炼制的技术瓶颈下,雍正苦苦追求技术突破,以证大清帝国“远胜西洋”这一延续自康熙时期的理念。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登基道路颇为坎坷的皇帝,他急需要表现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因此大量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诗画风格被引入瓷器生产。与之相比,乾隆的皇位可谓平稳得多,而瓷器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完成了积累,达到一个顶峰。因此对他来说,求变成为这一时期很多御窑产品的主要需求,在表现手法比前人多得多的情况下,如何跳出原先的壁垒,成为他对瓷器产品的要求。因此,在乾隆时期的瓷器上,除了有与前人水准一致的精品瓷器外,还有西洋风格、洋彩和仿生瓷。最终,两位皇帝在技术和追求的差异下,指挥几乎同一批工匠创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瓷器。


3

我觉得乾隆和雍正在瓷器上的审美趣味都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特别是乾隆十六年以前的瓷器几乎同雍正的审美趣味是一样的好。

乾隆十六年以后的瓷器,只是在继承雍正审美的基础上,发展并吸收古代及外国的西洋装饰绘画手法,成就了自己独特高贵豪华富丽的,审美趣味的艺术风格更可嘉。

只是到了乾隆中晚期,老的工臣,好的画臣已死去,后来新的工臣接不上,所烧制的瓷器秀良不齐,与雍正瓷器上的审美趣味已不是用个差多远可评论了!而是背道而驰了。

4

乾隆和雍正在瓷器上的审美趣味为什么差那么多?

感觉这父子俩在瓷器上的审美差异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雍正是走淡雅隽永风,乾隆是走繁缛堆砌风,父亲留白,儿子填空。为什么亲生父子,审美差别这么大?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乾隆和雍正在瓷器上的审美趣味为什么差那么多?

感觉这父子俩在瓷器上的审美差异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雍正是走淡雅隽永风,乾隆是走繁缛堆砌风,父亲留白,儿子填空。为什么亲生父子,审美差别这么大?


“审美趣味”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审美价值取向、审美价值趋向、审美价值倾向、审美价值品位,而决定审美价值取向、趋向、倾向和审美价值品位的则是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和心灵特征,而这些个性特征等却不受遗传因素决定,因此,即使雍正和乾隆为亲父子,性格反差之大反映到审美趣味差异巨大也就顺理成章、势在必然了。


雍正性格坚毅、冷淡、宁静,反映在瓷器上的审美趣味则表现为清淡、高雅、静谧、留白,给人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二次创作空间,色彩要求纯净、醇厚和纯粹,用笔要求简括、精准、精致而精密,用意高妙、缥缈、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彰显出其精绝天下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操和审美取向,“宁缺毋滥,宁精勿多,宁淡勿奢”是其精髓。


而乾隆性情张狂、好大喜功、奢华无度,反映在瓷器上的审美趣味则表现为浓墨重彩、繁缛复杂、尽心竭力、不留余地,色彩要求靓丽、鲜艳、多种多样、多姿多彩,构图要求繁缛、复杂、饱满,用意吉祥、喜庆、热闹,难免显得世俗化、市侩化和庸俗化趣味很严重,但没有办法,人家乾隆爷喜欢!


性格决定命运,雍正一生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意境,给世人留下了无数艺术经典之作,但可惜在为仅仅十三年便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而乾隆却大俗、大雅、大美,毫无艺术品位但却在位六十余年,成就了其在为醉酒、年事最高的皇帝的美誉。


上几件雍正、乾隆瓷器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神级臻品五彩黄地折枝花鸟纹小斗笠杯。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2d54f0008ea00d7f70f27

5

雍正雅,乾隆繁。

6

大清康熙年制金彩龙纹天球瓶

7

雍正瓷器高雅,画工一流,象诗象画。乾隆的繁复,大气和他爹比差很多。

8

雍正性格严谨端正,精致慎密,处理政务也要求万事尽善尽美。而他的儿子乾隆好大喜功,个人认知度极高,对国事家事恨不得集万千繁华为一身。

由此,表现在当时艺术成就极高的瓷器上面,他父子俩各自风格凸显。“雍正年制"瓷美仑美奂,细腻精巧,观止如月下赏梅,细雨品诗之美。再看"大清乾隆年制"繁技茂叶,装饰华美,豪迈万丈…

两下相比均其性格涵养有关,但都不失之国之重器,各有千秋而己。

9

儿子的思维方式永远比老子更新颖,更超前!

10

任何一个人的审美都不可能代表全部人,作为行内人,无论雍正还是乾隆都是很欣赏的,乾隆喜欢的东西要繁杂一点,颜色多一些,雍正比较淡雅,作为代表清朝巅峰瓷器业的清三代各有千秋特色,无非乾隆在位时间长,且有个爱新觉罗牛皮癣的称号,让人有些廉价的错觉,个人觉得乾隆有乾隆的风格特色,雍正有雍正的风格特色,这两年单色釉受市场追捧,而雍正单色釉较为突出,媒体追相报道,部分人误以为雍正一定比乾隆好云云…其实各有千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